巡航时间长,载荷和速度为同级飞机两倍:中国80后玩出新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37:55





人民日报
2013年08月26日




无人驾驶飞机因其不载人、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等明显优势,成为发达国家竞相追逐的新宠,并在军事、民用领域大显身手。

由于起步晚,加上国外的技术封锁,目前我国自主研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民用无人机尚不多见。

今年5月中旬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关村科博会上,一架名为TD220的无人直升机一亮相,便在国内外同行中引发轰动。TD220为世界首台电控共轴无人直升机,机身长度只有1.5米,空机重量仅为140公斤,任务载荷100公斤,最大飞行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续航时间5小时,升限4000米。它能在小于5乘5平方米的空间范围内自由起落,其载荷、速度为同等量级无人机的2倍。

试验结果表明,具备自主飞行、导航精准、结构紧凑、操作简单等独特优势的TD220,可广泛应用于抗震救灾、电力巡线、农药喷洒、森林防火、航拍测绘、海洋监管等领域。

更为难得的是,TD220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出口完全不受限制。目前,该无人机已经订出了7架,每台售价1400万元左右。

创造这一奇迹的,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小公司——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而该公司的创办者,是两名本科毕业的80后小伙子——田刚印和满意。

既然心里放不下,为啥不自己做呢?

哥俩凑8万元创业,研制出国内领先的无人机飞行控制器

中航智的新址,位于北京亦庄开发区的软件数字园内的三层楼上。数百平方米的办公室内几乎没有任何装修,也看不到激动人心的标语;左侧是一排小会议室,中间是公司领导和管理层共用的办公平台,右侧是有些凌乱的研发平台。

公司董事长田刚印身材瘦小,穿一条短裤,用的手机又老又旧。在小会议室坐下后,他直奔主题,向记者讲起他们的飞机梦。

2001年,对飞机充满兴趣的田刚印不顾家人反对,考入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大学4年,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鼓捣无人机上,并制作出第一个无人机的大脑——飞行控制器。大学毕业后,田刚印一边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继续研究飞控器。两年后,这家公司发不出工资,他就和同样处于“失业”状态的大学校友满意合计:“既然大家心里都放不下飞控器,为啥不自己做呢?”

于是,他们租用了北理工一间20平方米的房子作为办公室,研制更小、更好用的新型飞控器。田刚印从爸妈给自己准备的结婚费用中截留了4万元,满意也从买房的钱中拿出4万元,作为创业基金。

“当时面临两个困难,一是经验不足,二是资金紧张。”田刚印说,第二条不容许走太多弯路,迫使他们把可能碰到的问题都要考虑到,反复论证之后再买便宜的仪器尝试。“现在回想起来,这段经历获益匪浅——我们把每个细节都做了很全面的挖掘和梳理,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尽量花小钱办大事。”

2007年底,他们把飞控器做到了香烟盒大小。经专业评估,这个飞控器达到国内领先水准。他们把它以近3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中科院某研究所,获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哥俩用这笔钱注册成立了北京拓云海智能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后改名中航智。之后,他们研制的飞控器名气不胫而走,很快占了国内无人直升机市场的半壁江山。

打印出来的国外专利资料,装了满满三个大纸箱子

避开国际专利,研制出全新的无人直升机

2009年,正当飞控器生意兴隆之时,田刚印有了新想法:转做无人机机体。

“我们的飞控器是国内领先的,如果无人机的机体好,飞几千个小时都没问题。”田刚印告诉记者,但一些无人机飞了200多个小时就出事故。“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因为飞控器出的事故几乎为零,这说明无人机机体不过关。”

当时国内的民用无人机以进口、仿制为主。“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自己设计全新的无人机。”研制之前,他们把国际上所有样式的无人机都研究了一遍,光是打印出来的专利资料,就装了满满三个大纸箱子。

“无人机的研制历史已经有百年,国外把该申请的专利都申请了,想绕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传统的无人机几乎都是一个旋翼加一个尾桨,我们只能另辟蹊径,做没有尾翼、一个轴上装两个旋翼的共轴无人机。”

后来,他们兴奋地发现,俄罗斯的KA系列就是共轴无人机,具有抗风性强、体型较小等优点,而且其所申请的专利主要集中在机械上。

“俄罗斯无人机的缺点,是零件太多、机械过于复杂。飞机行业有个说法:一个零件你想不出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不用它。而我们的优势刚好是电子飞控器,如果把机械的东西用电子方式代替,既减少了零件数量,也减少了专利碰撞。”

经过无数次实验,他们终于在2012年做出第一台电子共轴无人直升机。它比俄罗斯KA系列的零件减少了一半多,可靠性也因此提高了一倍。

做出来之后还要试飞。“未经试飞的无人机也可以卖出好价钱,但如果就这么卖了,在使用过程中说不定还会出问题,所以一定要试飞。”

但无人机试飞太“烧钱”:如果一天试飞10个小时,光油钱就得5000多元,而新机型至少要试飞200天。

“后来我们穷得不行了,就找到北京市政府求助。”田刚印说,北京市政府和民营基金雪中送炭,给他们股权投资5000多万元。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还在试飞阶段的新型无人机,就获得了7架订单。

如果什么都束手束脚的,就发挥不出创造性

一个公司两种制度,研发“零规矩”,生产“零容忍”  

作为一家高精尖技术公司,管理应该是既严格又严密。但在中智航的研发平台,记者看到了令人惊诧的一幕:一名小伙子居然趴在桌子上睡觉。

看到记者疑惑的表情,田刚印笑了:“我们研发部就是这样的,对30多名员工是‘零规矩’的‘散养’。”

“研发其实是没有任何约束、完全自由的思考,而思考是没有时间、地点限制的,许多人在公共汽车、马桶、床上都在琢磨飞机的事儿。”他说,“所以研发部门的管理比较松散,没有严格的上下班规定——如果有人上班睡觉,肯定是晚上工作熬夜了。”

“如果因为太散漫、搞砸了怎么办?”

“搞砸了很正常啊。”田刚印说,我们搞砸的事比成功的事要多得多。“但我不会批评他们,因为在创新中失败是家常便饭,失败10次只要成功1次就行。如果什么都束手束脚的,大家就没创造力了。”

管理这样松散,技术泄密怎么办?

“我们不怕。” 他说,无人机的技术变化日新月异,所以我们每天都在琢磨新东西。“我们有这个自信:如果连自己人都竞争不过的话,还怎么和对手竞争?”

相比之下,生产部门就没这么“快活”了。田刚印告诉记者,生产部门管理非常严格,绝对是“零容忍”,没有任何情理可以讲。“如果你生产上出了问题,谁的责任谁负责,该罚款罚款,该开除开除。”

虽然很忙很辛苦,但大家都很乐呵

开公司不是为了赚钱,研制无人机纯粹因为喜欢

按理说,管理一个100多人的公司不是一件轻松事,但从田刚印的言谈举止中,记者感觉不到丝毫压力。

“你们累不累?”

“研发无穷无尽,生产排得满满的,怎么可能不累?”田刚印说,除了日常工作,还要在双休日试飞,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回到家里疲惫不堪。“但周一大家都照常上班,没有谁抱怨。”

“大家工作积极性为什么这么高?”

“因为真心喜欢啊。对我们来说,做飞机就像打篮球、谈恋爱一样,挡都挡不住。”田刚印告诉记者,他和满意最开始做的时候就没想到要赚钱,就是因为对无人机感兴趣。“现在我们也一样,招聘的新员工都是飞机发烧友。许多员工到公司好几个月了,还不知道工资卡里有多少钱。”

“因为大家不看重钱,干的又是自己喜欢的事,所以心里很轻松。”田刚印说。

“我结婚时没买房子,现在还是租房子住。一些朋友问:你有钱了为什么不买房子?我说:我赚钱不是为买房子。”

说到这里,他有些激动,“其实很多东西不是年轻人应该得到的,包括房子——你凭什么刚工作几年就要买房子啊?很多人活得不轻松,就是把钱、把物质看得太重了。”

说到公司的未来,田刚印说:“我们没有太具体的发展规划,就想着把无人机做得更智能、更安全。”

“目前我们的无人机还需要人为干预,要对它下达命令、告诉它怎么做;将来只给它下达任务就行,怎么做它自己决定。”他解释说,“更安全,就是争取零事故。比如将来可以坐我们的无人机上下班、短途旅行——你只要提前设计好程序,它就能把你安全送达目的地。”

“这美好的梦想能否实现?”

“按照我们对无人机的理解,这些应该都能变成现实,只是需要时间。”田刚印说。





***

田刚印(左)、满意和他们研制的新型无人机。中航智供图
http://www.dsjunshi.com/top81bbs ... 6214&id=5356214




人民日报
2013年08月26日




无人驾驶飞机因其不载人、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等明显优势,成为发达国家竞相追逐的新宠,并在军事、民用领域大显身手。

由于起步晚,加上国外的技术封锁,目前我国自主研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民用无人机尚不多见。

今年5月中旬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关村科博会上,一架名为TD220的无人直升机一亮相,便在国内外同行中引发轰动。TD220为世界首台电控共轴无人直升机,机身长度只有1.5米,空机重量仅为140公斤,任务载荷100公斤,最大飞行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续航时间5小时,升限4000米。它能在小于5乘5平方米的空间范围内自由起落,其载荷、速度为同等量级无人机的2倍。

试验结果表明,具备自主飞行、导航精准、结构紧凑、操作简单等独特优势的TD220,可广泛应用于抗震救灾、电力巡线、农药喷洒、森林防火、航拍测绘、海洋监管等领域。

更为难得的是,TD220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出口完全不受限制。目前,该无人机已经订出了7架,每台售价1400万元左右。

创造这一奇迹的,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小公司——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而该公司的创办者,是两名本科毕业的80后小伙子——田刚印和满意。

既然心里放不下,为啥不自己做呢?

哥俩凑8万元创业,研制出国内领先的无人机飞行控制器

中航智的新址,位于北京亦庄开发区的软件数字园内的三层楼上。数百平方米的办公室内几乎没有任何装修,也看不到激动人心的标语;左侧是一排小会议室,中间是公司领导和管理层共用的办公平台,右侧是有些凌乱的研发平台。

公司董事长田刚印身材瘦小,穿一条短裤,用的手机又老又旧。在小会议室坐下后,他直奔主题,向记者讲起他们的飞机梦。

2001年,对飞机充满兴趣的田刚印不顾家人反对,考入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大学4年,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鼓捣无人机上,并制作出第一个无人机的大脑——飞行控制器。大学毕业后,田刚印一边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继续研究飞控器。两年后,这家公司发不出工资,他就和同样处于“失业”状态的大学校友满意合计:“既然大家心里都放不下飞控器,为啥不自己做呢?”

于是,他们租用了北理工一间20平方米的房子作为办公室,研制更小、更好用的新型飞控器。田刚印从爸妈给自己准备的结婚费用中截留了4万元,满意也从买房的钱中拿出4万元,作为创业基金。

“当时面临两个困难,一是经验不足,二是资金紧张。”田刚印说,第二条不容许走太多弯路,迫使他们把可能碰到的问题都要考虑到,反复论证之后再买便宜的仪器尝试。“现在回想起来,这段经历获益匪浅——我们把每个细节都做了很全面的挖掘和梳理,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尽量花小钱办大事。”

2007年底,他们把飞控器做到了香烟盒大小。经专业评估,这个飞控器达到国内领先水准。他们把它以近3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中科院某研究所,获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哥俩用这笔钱注册成立了北京拓云海智能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后改名中航智。之后,他们研制的飞控器名气不胫而走,很快占了国内无人直升机市场的半壁江山。

打印出来的国外专利资料,装了满满三个大纸箱子

避开国际专利,研制出全新的无人直升机

2009年,正当飞控器生意兴隆之时,田刚印有了新想法:转做无人机机体。

“我们的飞控器是国内领先的,如果无人机的机体好,飞几千个小时都没问题。”田刚印告诉记者,但一些无人机飞了200多个小时就出事故。“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因为飞控器出的事故几乎为零,这说明无人机机体不过关。”

当时国内的民用无人机以进口、仿制为主。“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自己设计全新的无人机。”研制之前,他们把国际上所有样式的无人机都研究了一遍,光是打印出来的专利资料,就装了满满三个大纸箱子。

“无人机的研制历史已经有百年,国外把该申请的专利都申请了,想绕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传统的无人机几乎都是一个旋翼加一个尾桨,我们只能另辟蹊径,做没有尾翼、一个轴上装两个旋翼的共轴无人机。”

后来,他们兴奋地发现,俄罗斯的KA系列就是共轴无人机,具有抗风性强、体型较小等优点,而且其所申请的专利主要集中在机械上。

“俄罗斯无人机的缺点,是零件太多、机械过于复杂。飞机行业有个说法:一个零件你想不出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不用它。而我们的优势刚好是电子飞控器,如果把机械的东西用电子方式代替,既减少了零件数量,也减少了专利碰撞。”

经过无数次实验,他们终于在2012年做出第一台电子共轴无人直升机。它比俄罗斯KA系列的零件减少了一半多,可靠性也因此提高了一倍。

做出来之后还要试飞。“未经试飞的无人机也可以卖出好价钱,但如果就这么卖了,在使用过程中说不定还会出问题,所以一定要试飞。”

但无人机试飞太“烧钱”:如果一天试飞10个小时,光油钱就得5000多元,而新机型至少要试飞200天。

“后来我们穷得不行了,就找到北京市政府求助。”田刚印说,北京市政府和民营基金雪中送炭,给他们股权投资5000多万元。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还在试飞阶段的新型无人机,就获得了7架订单。

如果什么都束手束脚的,就发挥不出创造性

一个公司两种制度,研发“零规矩”,生产“零容忍”  

作为一家高精尖技术公司,管理应该是既严格又严密。但在中智航的研发平台,记者看到了令人惊诧的一幕:一名小伙子居然趴在桌子上睡觉。

看到记者疑惑的表情,田刚印笑了:“我们研发部就是这样的,对30多名员工是‘零规矩’的‘散养’。”

“研发其实是没有任何约束、完全自由的思考,而思考是没有时间、地点限制的,许多人在公共汽车、马桶、床上都在琢磨飞机的事儿。”他说,“所以研发部门的管理比较松散,没有严格的上下班规定——如果有人上班睡觉,肯定是晚上工作熬夜了。”

“如果因为太散漫、搞砸了怎么办?”

“搞砸了很正常啊。”田刚印说,我们搞砸的事比成功的事要多得多。“但我不会批评他们,因为在创新中失败是家常便饭,失败10次只要成功1次就行。如果什么都束手束脚的,大家就没创造力了。”

管理这样松散,技术泄密怎么办?

“我们不怕。” 他说,无人机的技术变化日新月异,所以我们每天都在琢磨新东西。“我们有这个自信:如果连自己人都竞争不过的话,还怎么和对手竞争?”

相比之下,生产部门就没这么“快活”了。田刚印告诉记者,生产部门管理非常严格,绝对是“零容忍”,没有任何情理可以讲。“如果你生产上出了问题,谁的责任谁负责,该罚款罚款,该开除开除。”

虽然很忙很辛苦,但大家都很乐呵

开公司不是为了赚钱,研制无人机纯粹因为喜欢

按理说,管理一个100多人的公司不是一件轻松事,但从田刚印的言谈举止中,记者感觉不到丝毫压力。

“你们累不累?”

“研发无穷无尽,生产排得满满的,怎么可能不累?”田刚印说,除了日常工作,还要在双休日试飞,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回到家里疲惫不堪。“但周一大家都照常上班,没有谁抱怨。”

“大家工作积极性为什么这么高?”

“因为真心喜欢啊。对我们来说,做飞机就像打篮球、谈恋爱一样,挡都挡不住。”田刚印告诉记者,他和满意最开始做的时候就没想到要赚钱,就是因为对无人机感兴趣。“现在我们也一样,招聘的新员工都是飞机发烧友。许多员工到公司好几个月了,还不知道工资卡里有多少钱。”

“因为大家不看重钱,干的又是自己喜欢的事,所以心里很轻松。”田刚印说。

“我结婚时没买房子,现在还是租房子住。一些朋友问:你有钱了为什么不买房子?我说:我赚钱不是为买房子。”

说到这里,他有些激动,“其实很多东西不是年轻人应该得到的,包括房子——你凭什么刚工作几年就要买房子啊?很多人活得不轻松,就是把钱、把物质看得太重了。”

说到公司的未来,田刚印说:“我们没有太具体的发展规划,就想着把无人机做得更智能、更安全。”

“目前我们的无人机还需要人为干预,要对它下达命令、告诉它怎么做;将来只给它下达任务就行,怎么做它自己决定。”他解释说,“更安全,就是争取零事故。比如将来可以坐我们的无人机上下班、短途旅行——你只要提前设计好程序,它就能把你安全送达目的地。”

“这美好的梦想能否实现?”

“按照我们对无人机的理解,这些应该都能变成现实,只是需要时间。”田刚印说。





***

wrj2.jpg (56.8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8-26 10:10 上传


田刚印(左)、满意和他们研制的新型无人机。中航智供图
http://www.dsjunshi.com/top81bbs ... 6214&id=5356214
这不是新一代无人机的雏形,md正在搞的嘛
国家要做好专利保护,不能让山寨企业打击研发企业的积极性。
每台售价1400万? 好贵啊,还是记者又算错了是总共价呢?
吹吧。飞机卖给了朝鲜,为什么这么贵,你们懂的。
这飞机拿到市场上卖没人买的。
已经有7架订单了
很好很棒 这才是中国的希望 比房地产开发商高一万倍


这个绝对属于值得骄傲的东西
终于有人因为兴趣在搞这些东西了
他们这东西,民用已经够了
希望今后放大,就是军用版共轴

这个绝对属于值得骄傲的东西
终于有人因为兴趣在搞这些东西了
他们这东西,民用已经够了
希望今后放大,就是军用版共轴
这才是利国利民的事,房地产开发商都是渣............
这个牛逼,必须顶一下
iqiqq 发表于 2013-8-26 10:58
吹吧。飞机卖给了朝鲜,为什么这么贵,你们懂的。
这飞机拿到市场上卖没人买的。
如果 载荷 巡航时长 速度都是别人的两倍,本身的可靠性也比较突出,为什么没人买呢?
如果一天试飞10个小时,光油钱就得5000多元
一小时500元,按97号油8块的价格就是62.5升
续航时间5小时*62.5升等于312.5升
312.5升大概重量231.87KG
任务载荷才100公斤,还有131.87KG怎么来?或者5000多元油钱是吹牛?
500块油钱倒是可能的
THT 发表于 2013-8-26 12:15
如果一天试飞10个小时,光油钱就得5000多元
一小时500元,按97号油8块的价格就是62.5升
续航时间5小时*62 ...
你以为是烧汽油?
创办者为啥长得有点儿像马云?当然,绝对没有埋汰他的意思
经过无数次实验,他们终于在2012年做出第一台电子共轴无人直升机。它比俄罗斯KA系列的零件减少了一半多,可靠性也因此提高了一倍。

================================================================================

用这技术 造个TG版的KA28样的舰载直升机如何???
虐小欠 发表于 2013-8-26 12:23
你以为是烧汽油?
OK,按航空煤油算,每吨6725元
10小时5000元大概就是743KG,5小时就是371.5KG
比97号的231.87KG还多139.63KG,你打算放哪?
虐小欠 发表于 2013-8-26 12:23
你以为是烧汽油?
……航煤比汽油便宜。
还是有点水分的。不过政府还是要努力支持的。
THT 发表于 2013-8-26 12:42
OK,按航空煤油算,每吨6725元
10小时5000元大概就是743KG,5小时就是371.5KG
比97号的231.87KG还 ...
试飞就是把能带的油都带上,然后在天上转吗?咱虽然不是专业人员,但想想也知道多数情况下试飞的起降应该比较频繁吧。起降阶段,动作测试的油耗远大于巡航油耗吧?中间降到地面时可以加油吧?
难道原型机只有一架在试飞吗?
要努力栽培啊
从共轴方式上看,确实简化了很多
LittleGod 发表于 2013-8-26 14:15
试飞就是把能带的油都带上,然后在天上转吗?咱虽然不是专业人员,但想想也知道多数情况下试飞的起降应该 ...
直升几油耗最大的阶段是垂直爬升
平飞的油耗小点,但不会小到只有1/4
大概是垂直爬升的65%,
当然中间降到地面时可以加油
但即使把100KG载荷全装油按他说的油耗只能飞1.35小时
这1.35小时全是垂直爬升,那么平飞时间大概是2小时
远远低于宣称的续航时间5小时
这是怎么回事?

直十一也才1336万。
THT 发表于 2013-8-26 21:32
直升几油耗最大的阶段是垂直爬升
平飞的油耗小点,但不会小到只有1/4
大概是垂直爬升的65%,
从字面意思理解,100公斤是任务载荷 任务载荷
你怎么理解任务载荷?

比如运输机,运8空重多少?运8最大载重20吨,最大航程载重多少?最大载重航程多少?
要不比直9也行
一千万能买台有人的直升机了
 第16届科博会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张又侠部长带队专程参观了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展台,现场考察了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多用途TD220型共轴反桨式无人直升机,对该机型的技术特点和性能参数给予充分肯定。总装备部陆装科订部姬建民部长表示北京军民融合工作卓有成效,希望近期与北京市进行对接,就共同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进行沟通交流。张部长要求部队有关单位和部门积极支持、大力协助中航智公司加快研发进度,希望未来该项目成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典型。  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熊梦副主任、航空航天处(军民结合推进处)相关同志陪同参观。
TD220无人直升机是我单位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论证,成功研制的一款舰载无人直升机。TD220无人机具备:完全无人驾驶、自主起飞降落、舰载重油、大载重(100公斤)、长航时(6-9小时)、速度快(150公里/小时巡航、)专门用于舰载和近岸起降等,与固定翼无人机相比,旋转翼无人机具有其他飞行器无法取代的作用。TD220具有垂直起降能力,无尾桨的设计使结构紧凑,不需要跑道及发射回收装置,可在狭窄场地上起降,在舰载和近岸使用有着独特优势。TD220能够空中悬停、全向飞行、低空低速机动,具备长时间“栖息和监视”功能,可接近或停留在其他常规平台难以接近和进入的区域,对目标实施近距监视、目标跟踪等任务主要功能:自主起飞,自主降落依靠TD220自带的传感器和飞行控制系统,就可以实现无人为干预的自主起降和航路点飞行,包括链路丢失后的返航和继续任务,都由飞控计算机自主执行,去除人为的判断和操作失误等干扰,可靠性更高。任务载荷舱设计一个容积为50cm×50cm×40cm的标准任务载荷仓可以灵活拆分为几个总容积更大的小载荷仓,600瓦的独立负载供电能力和RS232、RS422、PWM和I/O数据接口扩展接口,以及地形匹配雷达、超声波高度雷达、毫米波距离雷达、光电吊舱、合成孔径雷达、3D激光雷达、中继通信台和超导探地雷达等均可挂载
据悉,包含地面设备在内的TD220价格约1000万元。在2013年将生产10~15架,2015年将增到100架。
===
价格是活的,
真是不错,这才叫为理想奋斗!来自: iPhone客户端
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基本是空重的一倍左右
直9空重(A) 1975千克,(B) 205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A)3850千克,(B) 4100千克
复合材料用得多的空重可接近45%大起飞重量 比如的印度ALH
S64这种专用吊运的特殊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也才是空重的1.18倍
KA -28共轴直升机 最大起飞重量12000KG  最大载荷4000KG

可以得出结论那个100KG是可以用的最大载荷而不是什么任务载荷也就包括燃油,
直升机是不能和固定翼比较最大载荷的
THT 发表于 2013-8-26 21:32
直升几油耗最大的阶段是垂直爬升
平飞的油耗小点,但不会小到只有1/4
大概是垂直爬升的65%,
啥,油也算任务载荷?那SU-27要加9吨任务载荷啦?
THT 发表于 2013-8-26 21:32
直升几油耗最大的阶段是垂直爬升
平飞的油耗小点,但不会小到只有1/4
大概是垂直爬升的65%,
还第一次听说任务载荷还包括燃油啊。
无论如何,他们的创新精神值得肯定!中国最需要的就是大量的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科技型公司,而非那些圈钱的地产公司
共轴

THT 发表于 2013-8-26 22:18
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基本是空重的一倍左右
直9空重(A) 1975千克,(B) 205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A)3850千 ...




==
100公斤载荷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此时只能装50公斤油了,但续航时间只有原来的30%左右了


THT 发表于 2013-8-26 22:18
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基本是空重的一倍左右
直9空重(A) 1975千克,(B) 205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A)3850千 ...




==
100公斤载荷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此时只能装50公斤油了,但续航时间只有原来的30%左右了

huanghong197912 发表于 2013-8-26 22:22
还第一次听说任务载荷还包括燃油啊。
前面说过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基本是空重的一倍左右
共轴直升机会更低,结构重量要大于常规的
140KG空重 100KG的可用载荷是很合理的
要说100KG是任务载荷,还不包括燃油飞5小时
按最经济的平飞模式飞5小时要250KG航空煤油
最大起飞重量变成140+100+250=490KG 是空重的3.5倍了
NB啊,全世界的直升机设计师都下课算了。
SU27空重17.45吨,最大起飞重量33吨 是空重的1.89倍
甩SU27好几条街啊
THT 发表于 2013-8-26 22:49
前面说过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基本是空重的一倍左右
共轴直升机会更低,结构重量要大于常规的
140KG空重 ...
这个算法挺奇怪啊?为啥是140+100+250啊?
100KG可能是最大任务载荷,这时候航程未必是燃油飞5小时 啊?


最大飞行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续航时间5小时,升限4000米。从这句话看这三个指标指的都是最大值啊?
THT 发表于 2013-8-26 22:49
前面说过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基本是空重的一倍左右
共轴直升机会更低,结构重量要大于常规的
140KG空重 ...
你的算法是要飞机在最大载荷下飞出最大航程啊,这世界上有飞机能做到吗?
THT 发表于 2013-8-26 22:49
前面说过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基本是空重的一倍左右
共轴直升机会更低,结构重量要大于常规的
140KG空重 ...
是啊,按你的思路不是甩SU-27啦,是甩所有飞机吧?大家都下课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