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子弹怎么生产的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39:57
M43弹的国内仿品就是熟悉的的56式步枪弹,两者基本一致。56式普通弹由弹头、发射药、弹壳、底火4部分组成,但生产远没有想的那么简单,需要不同厂家之间的分工协作。国内一般枪弹厂家只生产弹头与弹壳,底火和发射药需要外购,然后再组装成成品。


下面就让我们以一颗56式普通弹为例一同来探究现实与电影的差异,按照制造弹头、弹壳直到全弹装配与包装的顺序,看看一颗普通的子弹在出厂之前要经过怎样的"千锤百炼"。



弹头是枪弹上的杀伤部件,必须有完善的结构与外形,以保证对目标有良好的侵彻和杀伤效果。弹头的种类很多,不同类型的弹头其加工过程也不一样。



56式普通弹弹头由弹头壳(或称弹头被甲)、铅套和钢心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均单独制造,经检验合格后装配成弹头。



枪弹的主要零件如弹头壳、弹壳、底火壳和曳光管壳等,形状都呈带底的杯状,其加工需要用到枪弹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工艺-"引伸加工",生产不同形状和壁厚的零件,只要改变模具的形状和尺寸即可。



国产枪弹一般选用覆铜钢带作弹头壳的毛坯材料,国外也有使用黄铜或圆钢做毛坯的。以覆铜钢带为毛坯料的弹头壳生产过程为:下料冲盂-外观检选-退火、酸洗-引伸-冲尖一挤口兼扩口



冲尖是弹头壳生产中的另一种特种冲压工艺,目的是为了冲出弹头尖部的弧形尺寸。由于加工后弹头壳尾部留有一定的余量,需要用切刀对其进行切除,或用挤口模去除多余部分,后者同时还可以利用冲头上的斜面对弹头壳尾部进行扩口,方便以后装配弹心,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尺寸的一致性。



56式普通弹弹头在弹头壳和钢心之间设有铅套,其作用是减缓弹头对膛线的磨损。56式普的铅套的加工工序为:熔铅-挤铅条-在多工位冲床上挤压成铅套-钢心压入铅套-烘干-外观检验。图为原料粗铅丝



弹头装配是将弹心或其他零件依次装入弹头壳,并对弹头壳尾部进行加工,使弹头的外形尺寸和质量达到图纸要求的过程。56式普装配的过程为:弹心压入一尾锥部预压一底部卷边一尾锥部成形一过径-辊紧口沟-尺寸校量一称量一外观检选。主要装配设备是多工位自动冲床。56式普通弹的紧口沟为三角形,现已由单独的辊沟机改进为辊沟机与弹头装配机联动,过径完毕的弹头直接送辊沟机辊沟,出来的即为加工完毕的弹头。



弹头加工完后还要进行滚光 质量抽查等程序。最后一道工序为外观检选,这也是弹头生产中劳动强度最大的一道工序,因为弹头的某些缺陷如表面线痕、褶皱、锈迹、油污、指印、弹底压坏、紧口沟不全等无法用机床来识别,只能靠目视检选。



一般由工厂制定一个标本,超过标本的即不合格。弹头外观的检选一般由外观检选机进行,在机床的进货漏斗中加满待检选的弹头,弹头从漏斗中落到丝杆上并被带动旋转,以便观察弹头各个部分,发现不合格的手工剔除,合格弹头被丝杆带到收集箱里



弹壳是枪弹上最复杂的零件,用于装填发射药,并且把弹头和底火连接在一起,发射时还要承受火药燃气压力和枪械自动机的力量。我国制造的56式普通弹材料早期采用黄铜,后来改为覆铜钢和深冲优质碳素钢两种。



我国主要使用覆铜钢制造子弹壳,从图中可以看出采用覆铜钢板生产弹壳的工艺要简单一些,但是覆铜钢价格相对较贵,且都为板材,利用率比较低,不仅仍需消耗铜,而且很难再回收利用。



国内生产56式覆铜钢弹壳时,一般采用7冲下料冲盂模加工钢盂,下料和冲盂在一台机床和一个冲程中完成,且由于是多冲头,生产率较高。而采用碳素钢棒料加工钢孟稍微复杂一些,一般是先用冲床把棒料冷剪成小段圆柱状毛坯,再将两端墩平,经过退火和磷化、皂化后,送到封闭模具内,通过挤压工艺加工成钢盂。



由于其变形量大,加工力和温度较高,对模具的要求也很高。在弹壳生产中基本上都采用反挤压法来制造钢盂,优点是挤压力小,成型精度好。加工成钢盂后,两种生产路线下一步的加工都是引伸,相同的是都要退火一次,但覆铜钢钢盂引伸后表面不需特殊处理,而碳素钢钢盂则需要进行表面磷化、皂化,但也有厂家不经处理直接进行二引。



经过引伸加工的钢盂口部一般不很平整,且高度比较高,一般要把口部多余的一部分除去,而56式弹壳口部较薄,用切口法除去口部余量。切口一般是在切口机上完成的,目前已经有可以同时切4个零件的切口机。切完口的弹壳毛坯还要进行打凹和平底,前者初步形成底火室、火台及底火室口部圆角,后者最终形成底火室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保证一定的精度,同时还要在弹壳底面压上相应的厂号、年份等标记。



由于弹壳底部要有较高强度以承受发射时的各种力量,打凹与平底后该部位一般不再退火。冲传火孔为单独工序,一般用专门的冲传火孔模和冲头完成。接下来将进入收口工序。弹壳收口前须经过烧口,即对引伸加工过的钢盂口部进行退火,防止产生裂纹。



56式弹壳收口采取“拉口”的方法,收口后要进行表面处理。下道工序为齐口和车底,齐口是去除壳口多余部分,车底是车出拉壳钩槽,两者在同一台机床上完成,分别由齐口刀和车底成形刀车削而成。经过齐口、车底的弹壳其尺寸已满足图纸要求,至此弹壳的机械加工全部完成。



下一工序为校量。一般对弹壳重要尺寸要进行100%校量,剔除不合格品,检验合格后与同批弹壳发往下道工序。合格弹壳还需要一道光电检孔的工序,剔除没有传火孔或传火孔堵塞的弹壳。对校量合格者,如果是覆铜钢弹壳,还要对弹壳拉壳钩槽进行磷化和涂漆,如果是钢弹壳,则在磷化后进行电泳涂漆。完成以后即进入外观检选工序,至此弹壳的全部加工方告结束,



但还要对弹壳的各个方面尺寸和射击性能进行全面抽验,如果发现问题,则需加倍复验,验收合格的弹壳才可转入成弹的装配。经过这样复杂的生产过程后,仅仅得到了合格的弹头和弹壳,下面才能进行全弹的装配,绝不象《战争之王》开头所表现的那样,只经过简单的几步就形成了一颗成品枪弹。



国产56式普通弹的装配过程为:装底火、校量、点胶、内涂口、装发射药和弹头以及弹头的紧口等,接下来才是对枪弹的校量、检验、密封和检选。枪弹装底火一般是在装底火组合机床上完成的,这种设备可以连续完成装底火、校量、点胶和内涂口工序。



校量完的弹壳在底火与弹壳之间涂上密封漆,称为"点胶",目的是防止枪弹因长期储存而受潮变质。



内涂口的方法是在弹壳口部内壁涂上一层特制的的沥青漆。弹头装入弹壳时,沥青漆受到弹头底部的挤压,在弹头底部与弹壳内壁四周形成一个致密的密封圈。内涂口后一般要将弹壳晾一段时间,防止装药时粘挂发射药药粒,同时又不能完全干透,否则就不能形成完整的密封圈。经过以上各工序的弹壳,经检验合格后送往成弹装配车间。



成弹装配一般使用枪弹组合装配机床,装配的成弹应当满足以下5个条件:发射药性能稳定,并且能正确地分批使用,拔弹力均匀,长度在规定范围内:弹壳和弹头表面不能有因装配形成的损伤。



枪弹装配前,先将合格的弹头和弹壳装入机床的货盘内,发射药过筛后装入储药罐。枪弹装配时先装发射药,而且对发射药的装填量要求很准确。实际生产中不可能每发枪弹都精确称量好发射药后再进行装填,而是根据体积定量法来确定装药量 图为国外用于子弹复装的手动鸭蛋机



枪弹装配完毕以后还要对质量和弹形进行校量,称为称量和合膛。这道工序一般是在称量合膛机上完成的,其目的是剔除质量及弹形不符合要求的枪弹。56式普通弹在装配完成后,必须100%进行称量和合膛的检验,剔除的不合格品要及时销毁



枪弹包装是枪弹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工序,虽然这与枪弹制造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对枪弹的长期储存性能以及运输、使用的方便性有很大影响,所以决不能等闲视之。



56式枪弹和其他国产军用枪弹一样,通常采用铁皮匣加木箱的包装方式,每个木箱内装两个铁匣。我国生产的56式普通弹分为带桥夹的与不带桥夹的两种,带桥夹的是将枪弹装在10发桥夹上,再以牛皮纸包装成30发一包,然后装入铁匣,每匣550发,每箱1100发,不带桥夹的是将枪弹每20发或25发分装成一个纸包,再装入铁匣,每铁匣720发,每箱1440发



包装枪弹的铁匣一般用0.5mm厚的镀锌薄钢板以双层咬合工艺制成,早期的铁匣开启时必需用随附的"钥匙",较为不便,后期铁匣开启方法则有多种改进。枪弹包装木箱用木材和胶合板(早期的全部用木材)以突笋咬合成型,再加钢钉固定,箱体表面印字,内容包括枪弹型号、名称、材料、数量、发射药批次、毛重等等

此时枪弹的生产和包装都已完成,但出厂前还必须拿到"通行证",那就是由驻厂军代表对枪弹的相关性能做全面验收。一般根据批次和数量来确定抽验的数量,其内容很多,通常包括外观尺寸和重量的检验、拔弹力等数据 只有全部合格了 这批枪弹才会被放行。下发到部队。



M43弹的国内仿品就是熟悉的的56式步枪弹,两者基本一致。56式普通弹由弹头、发射药、弹壳、底火4部分组成,但生产远没有想的那么简单,需要不同厂家之间的分工协作。国内一般枪弹厂家只生产弹头与弹壳,底火和发射药需要外购,然后再组装成成品。


下面就让我们以一颗56式普通弹为例一同来探究现实与电影的差异,按照制造弹头、弹壳直到全弹装配与包装的顺序,看看一颗普通的子弹在出厂之前要经过怎样的"千锤百炼"。



弹头是枪弹上的杀伤部件,必须有完善的结构与外形,以保证对目标有良好的侵彻和杀伤效果。弹头的种类很多,不同类型的弹头其加工过程也不一样。



56式普通弹弹头由弹头壳(或称弹头被甲)、铅套和钢心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均单独制造,经检验合格后装配成弹头。



枪弹的主要零件如弹头壳、弹壳、底火壳和曳光管壳等,形状都呈带底的杯状,其加工需要用到枪弹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工艺-"引伸加工",生产不同形状和壁厚的零件,只要改变模具的形状和尺寸即可。



国产枪弹一般选用覆铜钢带作弹头壳的毛坯材料,国外也有使用黄铜或圆钢做毛坯的。以覆铜钢带为毛坯料的弹头壳生产过程为:下料冲盂-外观检选-退火、酸洗-引伸-冲尖一挤口兼扩口



冲尖是弹头壳生产中的另一种特种冲压工艺,目的是为了冲出弹头尖部的弧形尺寸。由于加工后弹头壳尾部留有一定的余量,需要用切刀对其进行切除,或用挤口模去除多余部分,后者同时还可以利用冲头上的斜面对弹头壳尾部进行扩口,方便以后装配弹心,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尺寸的一致性。



56式普通弹弹头在弹头壳和钢心之间设有铅套,其作用是减缓弹头对膛线的磨损。56式普的铅套的加工工序为:熔铅-挤铅条-在多工位冲床上挤压成铅套-钢心压入铅套-烘干-外观检验。图为原料粗铅丝



弹头装配是将弹心或其他零件依次装入弹头壳,并对弹头壳尾部进行加工,使弹头的外形尺寸和质量达到图纸要求的过程。56式普装配的过程为:弹心压入一尾锥部预压一底部卷边一尾锥部成形一过径-辊紧口沟-尺寸校量一称量一外观检选。主要装配设备是多工位自动冲床。56式普通弹的紧口沟为三角形,现已由单独的辊沟机改进为辊沟机与弹头装配机联动,过径完毕的弹头直接送辊沟机辊沟,出来的即为加工完毕的弹头。



弹头加工完后还要进行滚光 质量抽查等程序。最后一道工序为外观检选,这也是弹头生产中劳动强度最大的一道工序,因为弹头的某些缺陷如表面线痕、褶皱、锈迹、油污、指印、弹底压坏、紧口沟不全等无法用机床来识别,只能靠目视检选。



一般由工厂制定一个标本,超过标本的即不合格。弹头外观的检选一般由外观检选机进行,在机床的进货漏斗中加满待检选的弹头,弹头从漏斗中落到丝杆上并被带动旋转,以便观察弹头各个部分,发现不合格的手工剔除,合格弹头被丝杆带到收集箱里



弹壳是枪弹上最复杂的零件,用于装填发射药,并且把弹头和底火连接在一起,发射时还要承受火药燃气压力和枪械自动机的力量。我国制造的56式普通弹材料早期采用黄铜,后来改为覆铜钢和深冲优质碳素钢两种。



我国主要使用覆铜钢制造子弹壳,从图中可以看出采用覆铜钢板生产弹壳的工艺要简单一些,但是覆铜钢价格相对较贵,且都为板材,利用率比较低,不仅仍需消耗铜,而且很难再回收利用。



国内生产56式覆铜钢弹壳时,一般采用7冲下料冲盂模加工钢盂,下料和冲盂在一台机床和一个冲程中完成,且由于是多冲头,生产率较高。而采用碳素钢棒料加工钢孟稍微复杂一些,一般是先用冲床把棒料冷剪成小段圆柱状毛坯,再将两端墩平,经过退火和磷化、皂化后,送到封闭模具内,通过挤压工艺加工成钢盂。



由于其变形量大,加工力和温度较高,对模具的要求也很高。在弹壳生产中基本上都采用反挤压法来制造钢盂,优点是挤压力小,成型精度好。加工成钢盂后,两种生产路线下一步的加工都是引伸,相同的是都要退火一次,但覆铜钢钢盂引伸后表面不需特殊处理,而碳素钢钢盂则需要进行表面磷化、皂化,但也有厂家不经处理直接进行二引。



经过引伸加工的钢盂口部一般不很平整,且高度比较高,一般要把口部多余的一部分除去,而56式弹壳口部较薄,用切口法除去口部余量。切口一般是在切口机上完成的,目前已经有可以同时切4个零件的切口机。切完口的弹壳毛坯还要进行打凹和平底,前者初步形成底火室、火台及底火室口部圆角,后者最终形成底火室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保证一定的精度,同时还要在弹壳底面压上相应的厂号、年份等标记。



由于弹壳底部要有较高强度以承受发射时的各种力量,打凹与平底后该部位一般不再退火。冲传火孔为单独工序,一般用专门的冲传火孔模和冲头完成。接下来将进入收口工序。弹壳收口前须经过烧口,即对引伸加工过的钢盂口部进行退火,防止产生裂纹。



56式弹壳收口采取“拉口”的方法,收口后要进行表面处理。下道工序为齐口和车底,齐口是去除壳口多余部分,车底是车出拉壳钩槽,两者在同一台机床上完成,分别由齐口刀和车底成形刀车削而成。经过齐口、车底的弹壳其尺寸已满足图纸要求,至此弹壳的机械加工全部完成。



下一工序为校量。一般对弹壳重要尺寸要进行100%校量,剔除不合格品,检验合格后与同批弹壳发往下道工序。合格弹壳还需要一道光电检孔的工序,剔除没有传火孔或传火孔堵塞的弹壳。对校量合格者,如果是覆铜钢弹壳,还要对弹壳拉壳钩槽进行磷化和涂漆,如果是钢弹壳,则在磷化后进行电泳涂漆。完成以后即进入外观检选工序,至此弹壳的全部加工方告结束,



但还要对弹壳的各个方面尺寸和射击性能进行全面抽验,如果发现问题,则需加倍复验,验收合格的弹壳才可转入成弹的装配。经过这样复杂的生产过程后,仅仅得到了合格的弹头和弹壳,下面才能进行全弹的装配,绝不象《战争之王》开头所表现的那样,只经过简单的几步就形成了一颗成品枪弹。



国产56式普通弹的装配过程为:装底火、校量、点胶、内涂口、装发射药和弹头以及弹头的紧口等,接下来才是对枪弹的校量、检验、密封和检选。枪弹装底火一般是在装底火组合机床上完成的,这种设备可以连续完成装底火、校量、点胶和内涂口工序。



校量完的弹壳在底火与弹壳之间涂上密封漆,称为"点胶",目的是防止枪弹因长期储存而受潮变质。



内涂口的方法是在弹壳口部内壁涂上一层特制的的沥青漆。弹头装入弹壳时,沥青漆受到弹头底部的挤压,在弹头底部与弹壳内壁四周形成一个致密的密封圈。内涂口后一般要将弹壳晾一段时间,防止装药时粘挂发射药药粒,同时又不能完全干透,否则就不能形成完整的密封圈。经过以上各工序的弹壳,经检验合格后送往成弹装配车间。



成弹装配一般使用枪弹组合装配机床,装配的成弹应当满足以下5个条件:发射药性能稳定,并且能正确地分批使用,拔弹力均匀,长度在规定范围内:弹壳和弹头表面不能有因装配形成的损伤。



枪弹装配前,先将合格的弹头和弹壳装入机床的货盘内,发射药过筛后装入储药罐。枪弹装配时先装发射药,而且对发射药的装填量要求很准确。实际生产中不可能每发枪弹都精确称量好发射药后再进行装填,而是根据体积定量法来确定装药量 图为国外用于子弹复装的手动鸭蛋机



枪弹装配完毕以后还要对质量和弹形进行校量,称为称量和合膛。这道工序一般是在称量合膛机上完成的,其目的是剔除质量及弹形不符合要求的枪弹。56式普通弹在装配完成后,必须100%进行称量和合膛的检验,剔除的不合格品要及时销毁



枪弹包装是枪弹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工序,虽然这与枪弹制造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对枪弹的长期储存性能以及运输、使用的方便性有很大影响,所以决不能等闲视之。



56式枪弹和其他国产军用枪弹一样,通常采用铁皮匣加木箱的包装方式,每个木箱内装两个铁匣。我国生产的56式普通弹分为带桥夹的与不带桥夹的两种,带桥夹的是将枪弹装在10发桥夹上,再以牛皮纸包装成30发一包,然后装入铁匣,每匣550发,每箱1100发,不带桥夹的是将枪弹每20发或25发分装成一个纸包,再装入铁匣,每铁匣720发,每箱1440发



包装枪弹的铁匣一般用0.5mm厚的镀锌薄钢板以双层咬合工艺制成,早期的铁匣开启时必需用随附的"钥匙",较为不便,后期铁匣开启方法则有多种改进。枪弹包装木箱用木材和胶合板(早期的全部用木材)以突笋咬合成型,再加钢钉固定,箱体表面印字,内容包括枪弹型号、名称、材料、数量、发射药批次、毛重等等

此时枪弹的生产和包装都已完成,但出厂前还必须拿到"通行证",那就是由驻厂军代表对枪弹的相关性能做全面验收。一般根据批次和数量来确定抽验的数量,其内容很多,通常包括外观尺寸和重量的检验、拔弹力等数据 只有全部合格了 这批枪弹才会被放行。下发到部队。



想看射出去那一瞬间
有图就好了,蔡国庆
没图你说个蔡国庆啊,我裤子都脱了你给我看这个?
技术贴,喜欢这样的帖子!
没图你说个屌
科谱好贴,感谢楼主
国内一般枪弹厂家只生产弹头与弹壳,底火和发射药需要外购

是什么意思?
想起了《Lord of War》……
能看到图!
感谢分享!
最后那个老爷子拿ak47怒射碉堡了!
先谢楼主!!受教了!!{:soso_e100:}
这个必须顶,楼主辛苦
oosm 发表于 2013-8-21 20:57
最后那个老爷子拿ak47怒射碉堡了!
高帅富们拿AK都不好看,屌丝拿AK时,却个个都那么有型。越屌丝越有型,你要找一衣衫褴褛的人拿一AK,那可真是潮到爆。
造子弹比造枪要困难的多。当年的土八路的军工能够造枪,但是卡在造子弹这一块。
跨越国界的爱 发表于 2013-8-21 23:05
高帅富们拿AK都不好看,屌丝拿AK时,却个个都那么有型。越屌丝越有型,你要找一衣衫褴褛的人拿一AK,那可 ...
好像还真是这样
写了这么多,就装底火一笔带过


看看《战争之王》的片头,一颗子弹从生产到运输到发射全生命周期都在里头了

嗯,我当然知道那是经过艺术浓缩加工的

看看《战争之王》的片头,一颗子弹从生产到运输到发射全生命周期都在里头了

嗯,我当然知道那是经过艺术浓缩加工的
发射药和地火搞不定?求科普
楼主好人
想当年本人把一箱子56式普通弹全部拆开,那满满一箱子子弹真是好看,然后双手象捧沙子一样捧了满满两手子弹一松,听见子弹掉落互相碰撞的声音真是悦耳,然后就坐在那里压了两个小时的子弹
对于只打过5发无法瞄准的实弹的我,表示很糟心。
你哪个单位的?研究这些东西干嘛?是谁让你跑到网上来乱说的?你等着,十分钟之内会有几十个送快递的人来和你聊聊理想
《战争之王》之 片头

http://video.sina.com.cn/v/b/14545687-1282001457.html
科普了,谢谢楼主!但是这篇大作千万不要让三哥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