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亞洲局勢變化 美國難以圍堵中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20:27:49
(中央社記者張謙上海特稿)美國國務卿萊斯不久前訪問亞洲四國,期間傳出此行目的之一是要結合印度和日本圍堵中國,但中國大陸一些學者認為,亞洲及全球局勢所呈現的變化,已令美國有心無力。

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院辦公室主任楊劍,和國際問題研究所南亞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永年在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對美國在區域內圍堵中國的能力做了相當負面的評估。

楊劍說,美國基本上是利用區內的爭端來牽制中國,而日本作為美國在亞洲的代表,牽制中國的功能日益加重。

他認為,日本與英國的情況相似,後者是美國用來牽制歐洲大陸的盟友,日本則扮演著牽制中國大陸的角色。

但他說:「目前的情況是,美國有點力不從心。」

美國所以力不從心,除了是中國開始強大崛起外,主要是亞洲及全球政局出現變化,包括:

一、東亞正走向一體化,這種過程令東亞自主性較強,逐漸不受美國支配,甚至令美國被邊緣化。譬如年底舉行的「10+3」東亞峰會,其實就是亞洲十三個國家自主舉行的會議。

二、歐洲對亞洲政策採取了進攻方式,法國及德國等領導人先後多次訪問亞洲,令亞洲在戰略夥伴合作上多了一個選擇。

三、亞洲及全球傳統安全模式發生變化,令美國不得不向巴基斯坦銷售武器,卻引起印度不滿。這說明美國在區內也受到矛盾的約制,不能藉此圍堵中國。再以南韓為例,它傳統上是美國的盟友,現在卻因為與日本關係不和,而美國又無法處理,結果動搖了南韓與美國的傳統關係,並可能促使南韓在戰略上向中國靠攏。

楊劍說,日本近期因為教科書問題與亞洲部份國家的關係呈現不和,更加難以協助美國圍堵中國。

對此,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南亞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永年抱持相同看法。

他說,相信美國必定會有圍堵中國的戰略思考,但這些想法能否實現,卻是另一回事。

吳永年說:「所謂的美國拉攏印度和日本圍堵中國,美國方面固然這樣想,輿論也做出有關猜測,但這最終不可能達到,中國對此也不憂心,因為這是紙上談兵。」

據他分析,以印度為例,在現實上,印度是一個大國,一個大國有自己的國家利益所在,以及有自己的獨立自主外交,不會跟隨其他大國的指揮棒起舞;而中國也是如此。

目前的形勢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等都認識到,一個穩定的環境有利於南亞的發展,他們的想法與中國是一致的。所以,儘管美國有圍堵中國之意,在現實上卻只能說是「紙上談兵」。

他認為,這次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問印度,與印方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更加說明雙方認識到彼此的共同利益大於矛盾,不可能出現印度配合美國圍堵中國的情況。

此外,近日印度和巴基斯坦開通了在克什米爾的陸路邊界通道,說明雙方都希望尋求南亞地區穩定,以利於自身的發展;而這種發展趨勢符合中國提倡的穩定與和平政策。

為此,他說:「中國的穩定政策消化了美國的包圍政策。」

除了南亞外,近日外界也相當關注年底東南亞國家協約國(東協)與中國、日本及南韓的舉行的「10+3」東亞峰會。

一些學者表示,東亞峰會的目的之一,是促進亞洲的一體化;而儘管中國一直表示支持由東南亞主導亞洲的一體化工作,但相信無人會否認中國在東南亞背後擁有強大的影響力。

更令人關注的是,美國及澳洲至今仍被排除在東亞峰會之外。最近印度和馬來西亞的領導人先後訪問澳洲,點燃了澳洲參加峰會的可能性,但中國在峰會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似乎已不能逆轉,更遑論美國拉攏東南亞圍堵中國。

綜合而言,上海的學者認為,近期中、美、日關係呈現了一些變化,譬如美、日在安全問題上顯然更加針對中國。但相對於亞洲及全球局勢所呈現的變化,形勢似乎更加有利於中國藉著睦鄰政策來反擊美國的圍堵。

不過,他們的意見並未包括印度本身對中國崛起的憂慮,以及美國近來與巴基斯坦關係的發展,或是美國在中亞地區的作為。940413(中央社記者張謙上海特稿)美國國務卿萊斯不久前訪問亞洲四國,期間傳出此行目的之一是要結合印度和日本圍堵中國,但中國大陸一些學者認為,亞洲及全球局勢所呈現的變化,已令美國有心無力。

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院辦公室主任楊劍,和國際問題研究所南亞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永年在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對美國在區域內圍堵中國的能力做了相當負面的評估。

楊劍說,美國基本上是利用區內的爭端來牽制中國,而日本作為美國在亞洲的代表,牽制中國的功能日益加重。

他認為,日本與英國的情況相似,後者是美國用來牽制歐洲大陸的盟友,日本則扮演著牽制中國大陸的角色。

但他說:「目前的情況是,美國有點力不從心。」

美國所以力不從心,除了是中國開始強大崛起外,主要是亞洲及全球政局出現變化,包括:

一、東亞正走向一體化,這種過程令東亞自主性較強,逐漸不受美國支配,甚至令美國被邊緣化。譬如年底舉行的「10+3」東亞峰會,其實就是亞洲十三個國家自主舉行的會議。

二、歐洲對亞洲政策採取了進攻方式,法國及德國等領導人先後多次訪問亞洲,令亞洲在戰略夥伴合作上多了一個選擇。

三、亞洲及全球傳統安全模式發生變化,令美國不得不向巴基斯坦銷售武器,卻引起印度不滿。這說明美國在區內也受到矛盾的約制,不能藉此圍堵中國。再以南韓為例,它傳統上是美國的盟友,現在卻因為與日本關係不和,而美國又無法處理,結果動搖了南韓與美國的傳統關係,並可能促使南韓在戰略上向中國靠攏。

楊劍說,日本近期因為教科書問題與亞洲部份國家的關係呈現不和,更加難以協助美國圍堵中國。

對此,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南亞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永年抱持相同看法。

他說,相信美國必定會有圍堵中國的戰略思考,但這些想法能否實現,卻是另一回事。

吳永年說:「所謂的美國拉攏印度和日本圍堵中國,美國方面固然這樣想,輿論也做出有關猜測,但這最終不可能達到,中國對此也不憂心,因為這是紙上談兵。」

據他分析,以印度為例,在現實上,印度是一個大國,一個大國有自己的國家利益所在,以及有自己的獨立自主外交,不會跟隨其他大國的指揮棒起舞;而中國也是如此。

目前的形勢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等都認識到,一個穩定的環境有利於南亞的發展,他們的想法與中國是一致的。所以,儘管美國有圍堵中國之意,在現實上卻只能說是「紙上談兵」。

他認為,這次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問印度,與印方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更加說明雙方認識到彼此的共同利益大於矛盾,不可能出現印度配合美國圍堵中國的情況。

此外,近日印度和巴基斯坦開通了在克什米爾的陸路邊界通道,說明雙方都希望尋求南亞地區穩定,以利於自身的發展;而這種發展趨勢符合中國提倡的穩定與和平政策。

為此,他說:「中國的穩定政策消化了美國的包圍政策。」

除了南亞外,近日外界也相當關注年底東南亞國家協約國(東協)與中國、日本及南韓的舉行的「10+3」東亞峰會。

一些學者表示,東亞峰會的目的之一,是促進亞洲的一體化;而儘管中國一直表示支持由東南亞主導亞洲的一體化工作,但相信無人會否認中國在東南亞背後擁有強大的影響力。

更令人關注的是,美國及澳洲至今仍被排除在東亞峰會之外。最近印度和馬來西亞的領導人先後訪問澳洲,點燃了澳洲參加峰會的可能性,但中國在峰會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似乎已不能逆轉,更遑論美國拉攏東南亞圍堵中國。

綜合而言,上海的學者認為,近期中、美、日關係呈現了一些變化,譬如美、日在安全問題上顯然更加針對中國。但相對於亞洲及全球局勢所呈現的變化,形勢似乎更加有利於中國藉著睦鄰政策來反擊美國的圍堵。

不過,他們的意見並未包括印度本身對中國崛起的憂慮,以及美國近來與巴基斯坦關係的發展,或是美國在中亞地區的作為。94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