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从英日同盟看日本兴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28:38


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深度,逻辑严密,可读性强,现在仍在连载中。我截取了一部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直接去兔吧看原贴
原贴地址http://tieba.baidu.com/p/2431015850?see_lz=1
前言--------不知何以为兴,焉知何以为衰

  近来的东瀛,热闹得很,修宪称军喊万岁,眼花缭乱,让人不禁怀疑是不是鬼畜米国在四岛上空投了什么兴奋剂、搞了什么生化试验。说起来,战后的日本,脑子里叨念着“皇国”、“皇军”可是好几回了,世人通常把它怪罪为“军国主义思潮”,不过在我看来,这只缘于一个因素,或者说四个字----------“刻舟求剑”。
在日本人眼里,古代的“神国史”不算,自打近代以来,真正舒坦的只有明治时代-----大正这个呆子治理下的脚盆鸡有了皿煮,可也来了贪腐,经历过的人都骂那是最黑的时候;昭和就不提了,亡国之君有什么可说的。还是明治大帝那光景好--------人才辈出、国威赫赫,打哪儿哪儿服、做啥啥成,几十年把日本从半殖民地搞成世界大国,简直是开了挂啊!自打明治以后,日本人一过得不舒服,就想去找明治大帝看看有木什么精神遗产可挖---------上世纪20年代末,日本人觉得那些鸟政客贪污腐败,弄得国内贫富差距太大,想出的法子是什么?读《古事记》、读西乡隆盛等维新三杰的传记,说白了,就是找明治去;后来到了90年代初,人陷入“失去的十年”,NHK拍了什么纪录片-----------关于“明治人”的,还是找明治。要说现在的日本人想着天皇元首制、想着国防军、想着“帝国”全是因为军国主义,那倒真有点冤枉人家,人家就是想重新过得舒坦点,好像只要人人学“明治人”,日本就又能冒出一堆伊藤博文、大山岩、东乡平八郎来,又能“心想事成”地过上好日子。
遗憾的是,这其实只是“刻舟求剑”而已,没有战略头脑的鬼子从来就不知道:他们的崛起,从一开始就是非常国际政治、地缘政治和科技背景下的“历史插曲”;他们的的确确只是因为中了一张“历史彩票”,所以才有了那100来年的“大日本帝国”风云;“明治人”只是他们崛起的必要条件之一,还是那占比不太大的一块;他们只看到自己因战而兴、因战而败,只看到30年代的“失策”,而不知道这一切其实都是从他们崛起的那天就定下的宿命。
一切的一切,都还要从大家在研究这段历史时不那么关注的一个盟约------英日同盟开始说起。



一 万里之遥,疆土怎保?----------约翰牛的忧虑
为什么要说起英日同盟呢?因为事实上,脚盆鸡能有当年,完全是拜大英帝国的霸权所致。
我们一起来重新回顾一下19世纪的风云激荡吧,19世纪是殖民主义的时代,用彭总的说法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来到欠发达地区,“架起一门大炮,就能统治一片土地”,整个世界都是英、法、西、俄等资本主义强国跑马圈地、违章搭建的大园子。为了殖民地,这些哥们也没少开架,鸦片战争等欺负发展中国家王公们的仗自不待言,从七年战争到克里木战争直到二战,这些哥们自己也没少火并,更没少黑吃黑(普法啊美西啊,大家都懂)。在这些“道上中人”里,地盘最大、声名最响的,莫过于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约翰牛了。
现在让我们坐在19世纪唐宁街的首相官邸里,以大英帝国首相的身份站在大英皇域图,哦不世界地图面前,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怎样完成19世纪大英首相的任务:拓展并确保大英帝国的全球原材料来源和市场,或者直白地说,是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即半殖民地)。
先来看看欧洲,请记住,直到19世纪末以前,欧洲大陆基本没有汉斯喵什么事儿,汉斯喵那旮旯主要是充当战场的,当时制霸欧陆的是高卢鸡和KUMA熊,而这两家共同的特点是陆军NB,“左拿帝右彼得”不是假的,盎格鲁撒克逊这帮海盗,玩海战那是一个溜儿,要他们在陆地上玩命,自古证明是不怎么行的(要不英法百年战争怎么最终被法国佬赶回去了?),能为联军贡献一个威灵顿,那就真心了不起了,全世界没听说过陆军要学他的。但为了确保欧陆上不出现又一个“罗马帝国”,他们需要始终保留多数主力军,用来准备随时在高卢鸡和KUMA熊之间插一脚。同时鉴于欧洲是那年头的第一世界,各国造船能力都不错,又是自己家门口,英军始终在家门口和地中海保有相当实力的海军力量。
再来看看非洲,非洲这些个只会用飞梭和竹枪的土人,不足为虑,但非洲一方面是重要的矿产和人力资源(黑奴们在控诉)产地,更重要的是距离欧洲近,在那个没有灰机的年代,这个地理优势可以说非常重要,而距离欧洲近,就意味着第一世界的主要竞争对手也比较容易抢,所以在非洲,尤其是北非,英帝国也保有相当之军力,同时别忘了,在没有苏伊士运河的时代,好望角就是两洋唯一的沟通点,所以英帝国在南非要费尽心力打布尔战争,也因此好望角也是英帝国海军重要的活动据点。
然后来看看西亚,要说近东有什么牛国,那是扯淡,奥斯曼土耳其早就不行了,阿拉伯国家那会儿还不是狗大户,都啃沙子放牧呢。不过那地儿倒是三大洲通衢(所以别以为“横跨几大洲”有啥了不起,就近东那旮旯,只要欧洲占个角,埃及占个角,西亚占个角,那就妥妥的“横跨三大洲的大帝国”来着),又能堵住KUMA的出海口,所以那里也向来是英国陆海军布置的一个点,从克里木战争到一战达达尼尔海峡战役,这个旮旯和老毛子没少打,火鸡还雄起过一次(就是达达尼尔海峡战役)。
现在我要郑重推出英帝国在东半球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的“中心”和“基本点”-------印度和新马。说起来英属印度那真是个奇迹,大英帝国万里之遥,就凭那么十来万号人,加上一些“土兵”,居然真能把阿三这个上亿人口的民族控制得服服帖帖的,实在是不知应该佩服约翰牛的手腕还是哀叹阿三哥全体兜里没蛋。不过从全球战略来讲,为了这颗“英王皇冠上的宝石”,大英帝国基本耗尽了自己在亚洲所能投送的陆军兵力。而新马作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天然良港,自然成为了英帝国远东海军的最佳活动据点(其实更好的是印尼,不过那是荷兰的地盘)
最后让我们着眼于东北亚,看着富饶广阔的东亚大陆、大西洋与之相比只能算“游泳池”的太平洋,问题来了------------
① 大清国固然是一个一打就腿软的主儿,可是大清的腿好像也不像阿三那么软,这不,前一阵儿,法国的茹费理刚就因为广西那破事儿,走人了;大清光靠两门炮,还真吓不住,不能指望大清老老实实照看英帝国的利益。
② 上大清的欧洲国家着实不少,英法西葡美洋洋不缺,更可怕的是东亚大陆直接和俄国接壤,在西欧和KUMA打也不敢说自己就占便宜,万里之外,陆上怎能和KUMA战痛快?
③ 太平洋那么大,大英海军虽然NB,也就那么些船,西欧非洲南美全部要罩着,还有东南亚,饶是大英海军世界第一,又哪有那么多船、那么多海员,能给你照看太平洋上的权益?


所以,对约翰牛来讲,在它自己无力照看亚洲权益的情况下,它迫切需要找一个“利益照看者”,或者说一条忠犬,为它照看在东亚的利益,防止法、俄做大,防范中国作为一个亚东大帝国爬起来翻身,同时又不会脱离英国的控制而挤压英国在东亚的利益,具体而言,它需要这样一个国家:

① 国土不大不小,既不能因为太小而全无力量,又不能因为太大而具有完整的自给自足的物质基础(英国看不住美利坚,说白了就是这个道理;同样没人希望中国统一发展,原因也是如此)
② 人口不多不少,能正好养得起一支能与远东俄军、清军保持平衡的陆军和能够压制俄国太平洋舰队、牵制法国远东舰队的海军,并且能够支撑为了培养这样一支军队所需的必要重工业以及轻工业,如有必要,最好该国轻工业正好能满足英国在东亚所需低端工业产品,同时最好不要与英国工业发生竞争。
③ 从民族性来讲,能够服从英帝国的安排,能够接受自己成为英帝国全球霸权中“爪牙”的身份。

说到这里,大家或许已经明白了,这是什么国家了。没错,它,就是日本。许多中国人都不明白,日本这么个小地方,在鸦片战争后不久就被美国叩开国门,还挨过九国海军联合炮击,怎么就不像缅甸这种国家被吞了呢?甲午海战,明明是大英的民船吃了日本海军的炮子,怎么大英不但不吭气,还给日本发贷款呢?现在大家要明白:

日本能在黑船事件、九国海军炮击下关事件后还能保持独立,通过殖产兴业、富国强兵走上富强,固然有明治维新和“明治人”搀和,更重要的因素是它在中国沦为列国跑马场、全球霸主英国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人口限制无力在东亚投送和保持控制东亚大陆和太平洋所需力量的背景下,被全球霸主“钦定”为英帝国在东亚的爪牙,甲午战争是英帝国给自己的狗喂食,日俄战争则是日本这条英国的狗忠实履行其在亚洲的使命,阻挡俄国扩大在亚洲势力范围。
二 从“三国干涉还辽”到“朴茨茅斯条约”,看约翰牛的狗链

日本是一条狗,不过非常遗憾,它从来不是英国佬庄园里温顺的贵宾犬,而是一条恶狗。从一开始,日本的国家战略就和英国为它打造的角色相冲突的---------1890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向明治天皇上奏《外交政略论》,认为:“国家独立自卫之途有二:一曰防守主权线,不容他人侵害;二曰保护利益线,不失形胜地位何谓主权线,国家之疆土是也;何谓利益线,同我主权线安全紧密相关之区域是也。”而他那条“利益线”显然就是要以日本为中心,扩张殖民利益,这就势必要排斥英国在东亚的权益。既然如此,为何英国还敢“开闸放狗”呢?这就涉及一个日本精英们-------包括那些“维新志士”们从来没看明白的、最终把日本坑死的问题----------资源。
统管十九世纪的东亚,不难发现,老谋深算的英国充分吸收了咱老祖宗“守险不守陴”的智慧,表面上看,英国东洋舰队基地在新加坡、陆军主力分别集中于印度与新马,似乎把东亚这块肥肉拱手交给了日本这头恶狗来看,其实他们早就给日本套上了狗链,那就是资源。英法两个老牌殖民强国在进军中国的同时,独霸了东南亚的热带专属战略资源-------先是橡胶,后来还加上石油。北边倒是有油,不过您得去问KUMA要。而铁矿等资源主要在华南,正好又是大英的势力范围。同时,日本彼时军事工业还是进口为主,钱都是英国银行贷的,我一停贷,你就要抓瞎。这样一来,无论“大日本帝国”在东北亚多么耀武扬威,敢不听大英帝国?嘿嘿,给你断战略资源,看你能混多久?想战?陆上你想达到北京容易,想一口气打到华南可就难了。后来昭和时代中日军力比有史以来最有利于日本,皇军也不敢说就把华中华南全摆平了,何况当时?要说海上,你稚嫩的皇军海军,船还主要是从我这里买的,和我远东舰队玩?就算你把它磕了,我援兵也来了,你就等死吧。英日盟约对日本来讲,就是一条绳子--------服从英国时,它可以拿来用,方便自己;如果它吃了豹子胆,敢和英国磕,那这绳子就会困住日本,让它老老实实服从英国利益。




在英日同盟的存续期间,日本两次被这根狗链子捆了一把:
第一回是“三国干涉还辽”,这事儿大家都清楚,俄法德三国看着日本要独吞辽东,觉得日本做的太过,于是一面外交抗议,一面德、法出装备(给大清),俄国出人(25000多远东俄军),准备和脚盆鸡玩一场。当时脚盆鸡想到了自己的干爹英国,结果呢?“英国照会日本说:‘英国对日本抱有最诚笃之友情,同时也不能不考虑本国的利益。因此不能应日本之请而援助日本。’”历来许多人的解释是英国怕三国,但我们可别忘了,在远东英日陆海军实力加起来,对法、俄可以说构成绝对优势,汉斯喵彼时在亚洲连个立足点也没有,只能派船跟着打酱油,而且如果能够借此机会驱逐除日、俄(因为太近)外列国在华利益,对英国而言也是很大的利好。所以英国不让日本出头,绝不是怕了三国,而是另有所图,其所图的,就是防止日本吞下辽东、推进到满蒙后成为控制不住的恶犬。
第二回的“朴茨茅斯条约”就更明显了,三国干涉还辽后日本人憋不住这口气,和俄国在中国东北明争暗斗,终于又搞了一架,这就是日俄战争。说起来日俄战争虽然是日本为了自己打,但客观上也是日本在履行自己作为英国在远东看门犬的责任,可是后来英国人就发现日本干的不对头了,尤其是在奉天会战以后,看样子日本是想把满蒙给独吞了。说起来沙俄时代KUMA熊还真就是个泥足熊,工业水平本身就不行,组织能力更是一塌糊涂,军队居然没有密码,一战开初就有过士兵木棍冲锋这一出。要是日本忍一忍,真把KUMA给赶出去也说不准,可日本还真就没法忍了,怎么回事儿?说白了,就是个钱的问题。根据学者研究,日本当时46%军费来自英国贷款或者在英国金融市场发行的债券,说白了就是英国人养着日军。而日本如果真的把俄国人给赶出去了,将意味着什么呢?英国没有余力投送到中国大陆了,俄国又被赶走了,法国和汉斯喵也没有立足点,中国就成了日本口中的肥肉,这是英国不能容忍的。所以英国佬伙同美国资本家干了一件很简单的事儿---------停止贷款、不买债券。你大日本帝国要自己玩去,爷我不撒钱了。只一招,就只这一手,就让明治的日本停手了。要知道,当时多少日本人等着占了全辽东以后抢来的战利品啊!为了合约的事儿,日本人都闹出日比谷暴动了。你要说“明治人”比“昭和人”聪明在哪儿,也就聪明在这儿:要搁昭和,桂太郎、大山岩一干人等早就被天讨了,而明治人虽然国内吹嘘自己是“大日本帝国”,出了门还是知道自己就是一条狗的,还懂啥叫“见好就收”。
阶段小结---------日本崛起的四个条件

综上所述,日本的崛起需要四个条件:

(一)中国的虚弱,如果中国不是一个虚弱的国家,那么日本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市场,都没有拓展的空间,能做一个中等国家,那已经是祖上烧高香了。
(二)多个强国争夺东亚,如果某一个中日之外的强国已经取得决定性优势,那么就不再需要日本了。具体到明治,如果说俄国直接占据了东亚,或者英国有余力控制中国,哪怕只是扛住俄国,那么日本妥妥的被殖民。
(三)存在可以依附的域外强权。首先,必须要在域内存在域外强权,因为域内国家不会自己为自己树立强敌,只能指望域外国家。其次,该强权必须能与地头蛇对抗,如果该强权无法给予日本支撑,那么日本不但接不到血管,还很快会被砍掉。
(四)必须有可能在日本和东亚其余国家之间存在“代差”,也就是能够碾压。因为日本本身国小民寡,如果不能形成足够代差,则力量对比无论如何都无法与中、俄等过相比。而明治时代日本对中国形成完全碾压,对俄国在远东的势力也形成代差优势(俄国远东落后而日本则发达、俄国组织系统混乱而日本组织精良)。
三 从狗链到绞索--------日本是怎么样“因强大而被绞死”的

如果我告诉你,一个国家有可能因为强大而亡,你信吗?估计问十个人,十个人都不信。可惜事实很残酷,真相就是-------每一个国家的国力,在特定环境下都是有限度的,如果一个国家的强大超出了其所处环境的限度,就会陷入危机,此时如果它不能改变环境,就会因为“长得太大”而被活活憋死。所以对一个国家而言,如果它不懂得怎么改变环境,就不要太强;而如果一个国家神经太大条,就不会懂得怎么改变环境。这是一个对现在的兔子而言,非常深刻的历史教训。而脚盆鸡和汉斯喵,当年都栽在了这件事上,只不过汉斯喵吃了两次亏,总算是学会了,而脚盆鸡到现在,还没回味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之前我说了,脚盆鸡的崛起,除了自己主观努力外,需要四个国际政治条件,缺一不可,这就是脚盆鸡所处的“环境”,而成为一个能够在陆上抗衡俄国远东驻军、在海上能抑制俄太平洋舰队或限制法国远东舰队(两者只能择一而不能同时进行)的东亚地区强国,就是英国佬为它的远东牧羊犬精心打造的“狗笼”和“狗链”的尺寸,因为如果超过这个限度,那么日本就会遭遇资源和市场的瓶颈,要打破这个瓶颈,就势必要和远东最大的陆海势力开战,彻底驱除其在东亚的力量,具体而言,就是要在海上灭了英国、陆上彻底灭了俄国远东势力,说白了日军只打日俄之后始终徘徊在北上、南下的战略选择间,就是因为这个道理,而他们自己到现在还没悟出来。而脚盆鸡要是想这么玩,那就是妥妥的作死,如果想在陆上和KUMA玩,狗主人就会适时拉住狗链,这也就是日俄战争中我们见到的“断粮”一幕;如果脚盆鸡这个海岛国居然想在远东和英国佬玩海战,那么只要英法远东舰队一起出手,脚盆鸡就可以“全员玉碎”了。英国佬虽然是“胡虏无百年之运”,但能支配蓝星那么久,能耐还真是有,这一招从一开始就把日本给将死了---------你要么乖乖听我话,要么就是死,就算我衰弱了管不了你,我也得把你拖到坟墓里陪葬。

所以说明治时代日本玩的那么溜,恰恰是因为日本不够强,正好是在“主人”英国划定的范围内,而等到日本开始要被狗链勒住的时候,明治老儿恰好归西了,所以日本人才感觉“怎么明治一走,日本就不行了”。可怜脚盆鸡东亚玩了几十年,就是有小聪明、无大智慧,从维新一代开始,就没看明白这一点:只知道殖产兴业,不知道工业化必须和资源、市场的确保链接在一起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只知道教育人学西学、学器物、学帝国主义的“术”,而不像中国法家那样明晰“势、术、法”三层关系。太平洋战争其实从总体上是大英帝国早就策划好的一场日本帝国的葬礼,只是由于英国佬自己这个“百年胡虏”的误算,最后才弄得那么大罢了。
英国佬误算了什么呢?要说胡虏“无百年之运”,就是这个原因--------它以为海外殖民游戏能一直玩到天涯海角呢!而实际上到了19世纪末,蓝星全给瓜分光了,原先是抢处女地,比谁先抢入手;现在没处女地了,就只能黑吃黑了。此时英国佬的殖民主义的弱点暴露无遗------英国佬的殖民,始终是抽市场、抽资源,它不主动同化当地,殖民统治主要靠从自己家派来的驻军加上当地土兵,而且土兵只能当武警用,真正有战力的还是自家人,靠自家人战力层层武力威慑。这样一来不难发现英国式殖民体系的问题--------处处有势力,处处纸头糊。看似遍布全球的英国势力,其实脆的很,压住土人可以,局部重点防御外敌也可以,真要哪里有地区强国?对不起,当地驻军最多只能撑住,等大英从欧洲增兵吧。如果大英始终能稳住全球、压住欧洲,也就罢了,可它却犯了三个错
(一)真把殖民地人民当畜生了。说起来大英能千百巴号人马控制几十万人口,主要还不是因为自己用步枪、人家用竹枪?可他们别忘了,人家说到底还是人,就当时那技术,一旦过了近代军事这个坎儿,还没法实现碾压呢。可他们真以为人家一辈子过不了。这不,十九世纪末开始,人“土民”都开始陆陆续续过线的时候,你要再控制他们,可就不是1个人能控制几十个了,而是1个人只能控制十几个,再后是一个人只能控制6、7个了,这样一来大英就需要派更多的人去镇压,而显然,大英已经没有这个人力了。
(二)太小看地区强国,具体而言,就是小看日本。英国人骨子里还是把日本人当猴子的,他们以为日本人就只能靠买造租维持工业,可没想到人日本居然硬是靠努力,把工业体系给建起来了。这样一来,日本在工业技术上,就不是那么依赖英国了。
(三)可以说是最大的失误,就是英国没想到,会有“世界大战”这种玩意儿,一下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巨大战略真空,更无法预料到,这种战争对人力物力的消耗,是自己无法承受的


如果脚盆鸡按照19世纪的路子发展下去,日俄战争后不出十年,日本就会先因为市场和原材料问题和英法发生外交摩擦,再因为市场达到极限而出兵中国并在和英法支持的中国军队的对峙中深陷泥潭,最后因为战略资源枯竭而不得不和英法在太平洋决战,并被英、法、美、俄四国打败和瓜分,这就是英国给越线的“大日本帝国”撰写的葬礼剧本。熟悉吧?不错,这一出戏后来换了几个角色、抽掉一个角色后,在1930-40年代隆重上映,是为“太平洋战争”,不过怎么会晚了10年呢?
一次大战的历史评价,大家看过历史书的都知道,是殖民时代的第一声丧钟。第一次世界大战,让全世界同时看到了三件事情:
1 国际商贸经济秩序,在战争面前,是微不足道的,可以一夜间摧毁殆尽。
2 除了地大物博、海陆通吃的大国,没有国家打得起现代战争。牛牛、高卢鸡、汉斯喵和KUMA熊,一战结束时全部破产了。
3 殖民地1军队除了吓唬吓唬土著,没有任何用处,它在战时既不能保证物流,也不能抵御强敌。
以上三件事情,统一起来可以总结成一句话:海岛国家的“大国时代”已经结束了。19世纪海岛强国和陆上衰国之间的科技碾压已经不复存在,海岛国家无论如何都不会再是大陆国家的对手。可以说此时此刻,“大英帝国”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现在让我们在回到东亚,看一看脚盆所面对的局势------中国还是那么渣;日本已经完成了初步工业化,技术上外国的帮扶不再是必要条件,而以往对日本构成约束的欧陆势力不但已经无力约束自己,甚至还需要自己为其在东亚提供军事支持(英国要求日军在远东消灭威胁英国运输队的德国远东舰队)和物资支持(日本是一战期间欧洲各国的大供货商),对脚盆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以往勒住它的狗链已经大大放松了。狗链放松,意味着其国力可以“正常上升”的空间暂时放大了。这才是为什么在明治之后,脚盆继续按照“殖产兴业、富国强兵、对外扩张”的路子又度过人称“大正民主”和“成金日本”的十来年幸福时光的根本原因。
可惜一战只是暂时的,也就那么几年,根本不足以让脚盆鸡消化自己的战略果实。而且脚盆鸡这个暴发户在一战的当口儿,也委实不争气,拿了钱干什么呢?让大家开开眼见识一下:
下层工人-------有了钱,成天不回家,下了班就去居酒屋包下陪酒女玩一晚上
中层白领-------部分人有了钱,搞投资,成了老板,更多的虽然没有成老板,但也是挥霍无度,当时西餐很贵,而有了钱的日本白领成天吃西餐、看电影、听歌剧,一水儿的高消费
大小财阀-------忙着扩大利润、收买政界人士。有些财阀实在是穷得只有钱了,比方有暴富的哥们为了让全日本人都知道自己阔了,派人到朝鲜和中国东北打了几只老虎,回来在帝国饭店开“虎肉尝食会”,广邀贵族名流、军政要人前来。看看,看看,这都是些什么事儿,没什么根基就露富,只有最下等的暴发户才干呢。
国政上层------继续打继续兴业,不搞二次分配和战略储备,好像日本永远能这么过下去似的。
就这样,日本从上到下,浪费了自己在超出英国的狗链尺寸后绝无仅有的战略机遇,等到一战一结束,他们才发现:糟糕了!自己在东亚的大抢特抢,已经在欧美全部挂上号了,英国不但已经衰弱,而且不再愿意和日本保持哪怕名义上的盟约关系;世界的第一强国已经不再是英国,而是美国,美国不但有比英国更强大的工业、更狡诈的金融界,还有比英国更广袤的国土、更庞大的人口和足以自给自足的战略资源。如果说英国还需要一个有一定实力的日本,那么美国就已经不再需要作为强国的日本了,因为它自己就有足够的军力来部署到东亚,拓展自己的军政商业利益。

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深度,逻辑严密,可读性强,现在仍在连载中。我截取了一部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直接去兔吧看原贴
原贴地址http://tieba.baidu.com/p/2431015850?see_lz=1
前言--------不知何以为兴,焉知何以为衰

  近来的东瀛,热闹得很,修宪称军喊万岁,眼花缭乱,让人不禁怀疑是不是鬼畜米国在四岛上空投了什么兴奋剂、搞了什么生化试验。说起来,战后的日本,脑子里叨念着“皇国”、“皇军”可是好几回了,世人通常把它怪罪为“军国主义思潮”,不过在我看来,这只缘于一个因素,或者说四个字----------“刻舟求剑”。
在日本人眼里,古代的“神国史”不算,自打近代以来,真正舒坦的只有明治时代-----大正这个呆子治理下的脚盆鸡有了皿煮,可也来了贪腐,经历过的人都骂那是最黑的时候;昭和就不提了,亡国之君有什么可说的。还是明治大帝那光景好--------人才辈出、国威赫赫,打哪儿哪儿服、做啥啥成,几十年把日本从半殖民地搞成世界大国,简直是开了挂啊!自打明治以后,日本人一过得不舒服,就想去找明治大帝看看有木什么精神遗产可挖---------上世纪20年代末,日本人觉得那些鸟政客贪污腐败,弄得国内贫富差距太大,想出的法子是什么?读《古事记》、读西乡隆盛等维新三杰的传记,说白了,就是找明治去;后来到了90年代初,人陷入“失去的十年”,NHK拍了什么纪录片-----------关于“明治人”的,还是找明治。要说现在的日本人想着天皇元首制、想着国防军、想着“帝国”全是因为军国主义,那倒真有点冤枉人家,人家就是想重新过得舒坦点,好像只要人人学“明治人”,日本就又能冒出一堆伊藤博文、大山岩、东乡平八郎来,又能“心想事成”地过上好日子。
遗憾的是,这其实只是“刻舟求剑”而已,没有战略头脑的鬼子从来就不知道:他们的崛起,从一开始就是非常国际政治、地缘政治和科技背景下的“历史插曲”;他们的的确确只是因为中了一张“历史彩票”,所以才有了那100来年的“大日本帝国”风云;“明治人”只是他们崛起的必要条件之一,还是那占比不太大的一块;他们只看到自己因战而兴、因战而败,只看到30年代的“失策”,而不知道这一切其实都是从他们崛起的那天就定下的宿命。
一切的一切,都还要从大家在研究这段历史时不那么关注的一个盟约------英日同盟开始说起。



一 万里之遥,疆土怎保?----------约翰牛的忧虑
为什么要说起英日同盟呢?因为事实上,脚盆鸡能有当年,完全是拜大英帝国的霸权所致。
我们一起来重新回顾一下19世纪的风云激荡吧,19世纪是殖民主义的时代,用彭总的说法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来到欠发达地区,“架起一门大炮,就能统治一片土地”,整个世界都是英、法、西、俄等资本主义强国跑马圈地、违章搭建的大园子。为了殖民地,这些哥们也没少开架,鸦片战争等欺负发展中国家王公们的仗自不待言,从七年战争到克里木战争直到二战,这些哥们自己也没少火并,更没少黑吃黑(普法啊美西啊,大家都懂)。在这些“道上中人”里,地盘最大、声名最响的,莫过于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约翰牛了。
现在让我们坐在19世纪唐宁街的首相官邸里,以大英帝国首相的身份站在大英皇域图,哦不世界地图面前,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怎样完成19世纪大英首相的任务:拓展并确保大英帝国的全球原材料来源和市场,或者直白地说,是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即半殖民地)。
先来看看欧洲,请记住,直到19世纪末以前,欧洲大陆基本没有汉斯喵什么事儿,汉斯喵那旮旯主要是充当战场的,当时制霸欧陆的是高卢鸡和KUMA熊,而这两家共同的特点是陆军NB,“左拿帝右彼得”不是假的,盎格鲁撒克逊这帮海盗,玩海战那是一个溜儿,要他们在陆地上玩命,自古证明是不怎么行的(要不英法百年战争怎么最终被法国佬赶回去了?),能为联军贡献一个威灵顿,那就真心了不起了,全世界没听说过陆军要学他的。但为了确保欧陆上不出现又一个“罗马帝国”,他们需要始终保留多数主力军,用来准备随时在高卢鸡和KUMA熊之间插一脚。同时鉴于欧洲是那年头的第一世界,各国造船能力都不错,又是自己家门口,英军始终在家门口和地中海保有相当实力的海军力量。
再来看看非洲,非洲这些个只会用飞梭和竹枪的土人,不足为虑,但非洲一方面是重要的矿产和人力资源(黑奴们在控诉)产地,更重要的是距离欧洲近,在那个没有灰机的年代,这个地理优势可以说非常重要,而距离欧洲近,就意味着第一世界的主要竞争对手也比较容易抢,所以在非洲,尤其是北非,英帝国也保有相当之军力,同时别忘了,在没有苏伊士运河的时代,好望角就是两洋唯一的沟通点,所以英帝国在南非要费尽心力打布尔战争,也因此好望角也是英帝国海军重要的活动据点。
然后来看看西亚,要说近东有什么牛国,那是扯淡,奥斯曼土耳其早就不行了,阿拉伯国家那会儿还不是狗大户,都啃沙子放牧呢。不过那地儿倒是三大洲通衢(所以别以为“横跨几大洲”有啥了不起,就近东那旮旯,只要欧洲占个角,埃及占个角,西亚占个角,那就妥妥的“横跨三大洲的大帝国”来着),又能堵住KUMA的出海口,所以那里也向来是英国陆海军布置的一个点,从克里木战争到一战达达尼尔海峡战役,这个旮旯和老毛子没少打,火鸡还雄起过一次(就是达达尼尔海峡战役)。
现在我要郑重推出英帝国在东半球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的“中心”和“基本点”-------印度和新马。说起来英属印度那真是个奇迹,大英帝国万里之遥,就凭那么十来万号人,加上一些“土兵”,居然真能把阿三这个上亿人口的民族控制得服服帖帖的,实在是不知应该佩服约翰牛的手腕还是哀叹阿三哥全体兜里没蛋。不过从全球战略来讲,为了这颗“英王皇冠上的宝石”,大英帝国基本耗尽了自己在亚洲所能投送的陆军兵力。而新马作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天然良港,自然成为了英帝国远东海军的最佳活动据点(其实更好的是印尼,不过那是荷兰的地盘)
最后让我们着眼于东北亚,看着富饶广阔的东亚大陆、大西洋与之相比只能算“游泳池”的太平洋,问题来了------------
① 大清国固然是一个一打就腿软的主儿,可是大清的腿好像也不像阿三那么软,这不,前一阵儿,法国的茹费理刚就因为广西那破事儿,走人了;大清光靠两门炮,还真吓不住,不能指望大清老老实实照看英帝国的利益。
② 上大清的欧洲国家着实不少,英法西葡美洋洋不缺,更可怕的是东亚大陆直接和俄国接壤,在西欧和KUMA打也不敢说自己就占便宜,万里之外,陆上怎能和KUMA战痛快?
③ 太平洋那么大,大英海军虽然NB,也就那么些船,西欧非洲南美全部要罩着,还有东南亚,饶是大英海军世界第一,又哪有那么多船、那么多海员,能给你照看太平洋上的权益?


所以,对约翰牛来讲,在它自己无力照看亚洲权益的情况下,它迫切需要找一个“利益照看者”,或者说一条忠犬,为它照看在东亚的利益,防止法、俄做大,防范中国作为一个亚东大帝国爬起来翻身,同时又不会脱离英国的控制而挤压英国在东亚的利益,具体而言,它需要这样一个国家:

① 国土不大不小,既不能因为太小而全无力量,又不能因为太大而具有完整的自给自足的物质基础(英国看不住美利坚,说白了就是这个道理;同样没人希望中国统一发展,原因也是如此)
② 人口不多不少,能正好养得起一支能与远东俄军、清军保持平衡的陆军和能够压制俄国太平洋舰队、牵制法国远东舰队的海军,并且能够支撑为了培养这样一支军队所需的必要重工业以及轻工业,如有必要,最好该国轻工业正好能满足英国在东亚所需低端工业产品,同时最好不要与英国工业发生竞争。
③ 从民族性来讲,能够服从英帝国的安排,能够接受自己成为英帝国全球霸权中“爪牙”的身份。

说到这里,大家或许已经明白了,这是什么国家了。没错,它,就是日本。许多中国人都不明白,日本这么个小地方,在鸦片战争后不久就被美国叩开国门,还挨过九国海军联合炮击,怎么就不像缅甸这种国家被吞了呢?甲午海战,明明是大英的民船吃了日本海军的炮子,怎么大英不但不吭气,还给日本发贷款呢?现在大家要明白:

日本能在黑船事件、九国海军炮击下关事件后还能保持独立,通过殖产兴业、富国强兵走上富强,固然有明治维新和“明治人”搀和,更重要的因素是它在中国沦为列国跑马场、全球霸主英国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人口限制无力在东亚投送和保持控制东亚大陆和太平洋所需力量的背景下,被全球霸主“钦定”为英帝国在东亚的爪牙,甲午战争是英帝国给自己的狗喂食,日俄战争则是日本这条英国的狗忠实履行其在亚洲的使命,阻挡俄国扩大在亚洲势力范围。
二 从“三国干涉还辽”到“朴茨茅斯条约”,看约翰牛的狗链

日本是一条狗,不过非常遗憾,它从来不是英国佬庄园里温顺的贵宾犬,而是一条恶狗。从一开始,日本的国家战略就和英国为它打造的角色相冲突的---------1890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向明治天皇上奏《外交政略论》,认为:“国家独立自卫之途有二:一曰防守主权线,不容他人侵害;二曰保护利益线,不失形胜地位何谓主权线,国家之疆土是也;何谓利益线,同我主权线安全紧密相关之区域是也。”而他那条“利益线”显然就是要以日本为中心,扩张殖民利益,这就势必要排斥英国在东亚的权益。既然如此,为何英国还敢“开闸放狗”呢?这就涉及一个日本精英们-------包括那些“维新志士”们从来没看明白的、最终把日本坑死的问题----------资源。
统管十九世纪的东亚,不难发现,老谋深算的英国充分吸收了咱老祖宗“守险不守陴”的智慧,表面上看,英国东洋舰队基地在新加坡、陆军主力分别集中于印度与新马,似乎把东亚这块肥肉拱手交给了日本这头恶狗来看,其实他们早就给日本套上了狗链,那就是资源。英法两个老牌殖民强国在进军中国的同时,独霸了东南亚的热带专属战略资源-------先是橡胶,后来还加上石油。北边倒是有油,不过您得去问KUMA要。而铁矿等资源主要在华南,正好又是大英的势力范围。同时,日本彼时军事工业还是进口为主,钱都是英国银行贷的,我一停贷,你就要抓瞎。这样一来,无论“大日本帝国”在东北亚多么耀武扬威,敢不听大英帝国?嘿嘿,给你断战略资源,看你能混多久?想战?陆上你想达到北京容易,想一口气打到华南可就难了。后来昭和时代中日军力比有史以来最有利于日本,皇军也不敢说就把华中华南全摆平了,何况当时?要说海上,你稚嫩的皇军海军,船还主要是从我这里买的,和我远东舰队玩?就算你把它磕了,我援兵也来了,你就等死吧。英日盟约对日本来讲,就是一条绳子--------服从英国时,它可以拿来用,方便自己;如果它吃了豹子胆,敢和英国磕,那这绳子就会困住日本,让它老老实实服从英国利益。




在英日同盟的存续期间,日本两次被这根狗链子捆了一把:
第一回是“三国干涉还辽”,这事儿大家都清楚,俄法德三国看着日本要独吞辽东,觉得日本做的太过,于是一面外交抗议,一面德、法出装备(给大清),俄国出人(25000多远东俄军),准备和脚盆鸡玩一场。当时脚盆鸡想到了自己的干爹英国,结果呢?“英国照会日本说:‘英国对日本抱有最诚笃之友情,同时也不能不考虑本国的利益。因此不能应日本之请而援助日本。’”历来许多人的解释是英国怕三国,但我们可别忘了,在远东英日陆海军实力加起来,对法、俄可以说构成绝对优势,汉斯喵彼时在亚洲连个立足点也没有,只能派船跟着打酱油,而且如果能够借此机会驱逐除日、俄(因为太近)外列国在华利益,对英国而言也是很大的利好。所以英国不让日本出头,绝不是怕了三国,而是另有所图,其所图的,就是防止日本吞下辽东、推进到满蒙后成为控制不住的恶犬。
第二回的“朴茨茅斯条约”就更明显了,三国干涉还辽后日本人憋不住这口气,和俄国在中国东北明争暗斗,终于又搞了一架,这就是日俄战争。说起来日俄战争虽然是日本为了自己打,但客观上也是日本在履行自己作为英国在远东看门犬的责任,可是后来英国人就发现日本干的不对头了,尤其是在奉天会战以后,看样子日本是想把满蒙给独吞了。说起来沙俄时代KUMA熊还真就是个泥足熊,工业水平本身就不行,组织能力更是一塌糊涂,军队居然没有密码,一战开初就有过士兵木棍冲锋这一出。要是日本忍一忍,真把KUMA给赶出去也说不准,可日本还真就没法忍了,怎么回事儿?说白了,就是个钱的问题。根据学者研究,日本当时46%军费来自英国贷款或者在英国金融市场发行的债券,说白了就是英国人养着日军。而日本如果真的把俄国人给赶出去了,将意味着什么呢?英国没有余力投送到中国大陆了,俄国又被赶走了,法国和汉斯喵也没有立足点,中国就成了日本口中的肥肉,这是英国不能容忍的。所以英国佬伙同美国资本家干了一件很简单的事儿---------停止贷款、不买债券。你大日本帝国要自己玩去,爷我不撒钱了。只一招,就只这一手,就让明治的日本停手了。要知道,当时多少日本人等着占了全辽东以后抢来的战利品啊!为了合约的事儿,日本人都闹出日比谷暴动了。你要说“明治人”比“昭和人”聪明在哪儿,也就聪明在这儿:要搁昭和,桂太郎、大山岩一干人等早就被天讨了,而明治人虽然国内吹嘘自己是“大日本帝国”,出了门还是知道自己就是一条狗的,还懂啥叫“见好就收”。
阶段小结---------日本崛起的四个条件

综上所述,日本的崛起需要四个条件:

(一)中国的虚弱,如果中国不是一个虚弱的国家,那么日本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市场,都没有拓展的空间,能做一个中等国家,那已经是祖上烧高香了。
(二)多个强国争夺东亚,如果某一个中日之外的强国已经取得决定性优势,那么就不再需要日本了。具体到明治,如果说俄国直接占据了东亚,或者英国有余力控制中国,哪怕只是扛住俄国,那么日本妥妥的被殖民。
(三)存在可以依附的域外强权。首先,必须要在域内存在域外强权,因为域内国家不会自己为自己树立强敌,只能指望域外国家。其次,该强权必须能与地头蛇对抗,如果该强权无法给予日本支撑,那么日本不但接不到血管,还很快会被砍掉。
(四)必须有可能在日本和东亚其余国家之间存在“代差”,也就是能够碾压。因为日本本身国小民寡,如果不能形成足够代差,则力量对比无论如何都无法与中、俄等过相比。而明治时代日本对中国形成完全碾压,对俄国在远东的势力也形成代差优势(俄国远东落后而日本则发达、俄国组织系统混乱而日本组织精良)。
三 从狗链到绞索--------日本是怎么样“因强大而被绞死”的

如果我告诉你,一个国家有可能因为强大而亡,你信吗?估计问十个人,十个人都不信。可惜事实很残酷,真相就是-------每一个国家的国力,在特定环境下都是有限度的,如果一个国家的强大超出了其所处环境的限度,就会陷入危机,此时如果它不能改变环境,就会因为“长得太大”而被活活憋死。所以对一个国家而言,如果它不懂得怎么改变环境,就不要太强;而如果一个国家神经太大条,就不会懂得怎么改变环境。这是一个对现在的兔子而言,非常深刻的历史教训。而脚盆鸡和汉斯喵,当年都栽在了这件事上,只不过汉斯喵吃了两次亏,总算是学会了,而脚盆鸡到现在,还没回味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之前我说了,脚盆鸡的崛起,除了自己主观努力外,需要四个国际政治条件,缺一不可,这就是脚盆鸡所处的“环境”,而成为一个能够在陆上抗衡俄国远东驻军、在海上能抑制俄太平洋舰队或限制法国远东舰队(两者只能择一而不能同时进行)的东亚地区强国,就是英国佬为它的远东牧羊犬精心打造的“狗笼”和“狗链”的尺寸,因为如果超过这个限度,那么日本就会遭遇资源和市场的瓶颈,要打破这个瓶颈,就势必要和远东最大的陆海势力开战,彻底驱除其在东亚的力量,具体而言,就是要在海上灭了英国、陆上彻底灭了俄国远东势力,说白了日军只打日俄之后始终徘徊在北上、南下的战略选择间,就是因为这个道理,而他们自己到现在还没悟出来。而脚盆鸡要是想这么玩,那就是妥妥的作死,如果想在陆上和KUMA玩,狗主人就会适时拉住狗链,这也就是日俄战争中我们见到的“断粮”一幕;如果脚盆鸡这个海岛国居然想在远东和英国佬玩海战,那么只要英法远东舰队一起出手,脚盆鸡就可以“全员玉碎”了。英国佬虽然是“胡虏无百年之运”,但能支配蓝星那么久,能耐还真是有,这一招从一开始就把日本给将死了---------你要么乖乖听我话,要么就是死,就算我衰弱了管不了你,我也得把你拖到坟墓里陪葬。

所以说明治时代日本玩的那么溜,恰恰是因为日本不够强,正好是在“主人”英国划定的范围内,而等到日本开始要被狗链勒住的时候,明治老儿恰好归西了,所以日本人才感觉“怎么明治一走,日本就不行了”。可怜脚盆鸡东亚玩了几十年,就是有小聪明、无大智慧,从维新一代开始,就没看明白这一点:只知道殖产兴业,不知道工业化必须和资源、市场的确保链接在一起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只知道教育人学西学、学器物、学帝国主义的“术”,而不像中国法家那样明晰“势、术、法”三层关系。太平洋战争其实从总体上是大英帝国早就策划好的一场日本帝国的葬礼,只是由于英国佬自己这个“百年胡虏”的误算,最后才弄得那么大罢了。
英国佬误算了什么呢?要说胡虏“无百年之运”,就是这个原因--------它以为海外殖民游戏能一直玩到天涯海角呢!而实际上到了19世纪末,蓝星全给瓜分光了,原先是抢处女地,比谁先抢入手;现在没处女地了,就只能黑吃黑了。此时英国佬的殖民主义的弱点暴露无遗------英国佬的殖民,始终是抽市场、抽资源,它不主动同化当地,殖民统治主要靠从自己家派来的驻军加上当地土兵,而且土兵只能当武警用,真正有战力的还是自家人,靠自家人战力层层武力威慑。这样一来不难发现英国式殖民体系的问题--------处处有势力,处处纸头糊。看似遍布全球的英国势力,其实脆的很,压住土人可以,局部重点防御外敌也可以,真要哪里有地区强国?对不起,当地驻军最多只能撑住,等大英从欧洲增兵吧。如果大英始终能稳住全球、压住欧洲,也就罢了,可它却犯了三个错
(一)真把殖民地人民当畜生了。说起来大英能千百巴号人马控制几十万人口,主要还不是因为自己用步枪、人家用竹枪?可他们别忘了,人家说到底还是人,就当时那技术,一旦过了近代军事这个坎儿,还没法实现碾压呢。可他们真以为人家一辈子过不了。这不,十九世纪末开始,人“土民”都开始陆陆续续过线的时候,你要再控制他们,可就不是1个人能控制几十个了,而是1个人只能控制十几个,再后是一个人只能控制6、7个了,这样一来大英就需要派更多的人去镇压,而显然,大英已经没有这个人力了。
(二)太小看地区强国,具体而言,就是小看日本。英国人骨子里还是把日本人当猴子的,他们以为日本人就只能靠买造租维持工业,可没想到人日本居然硬是靠努力,把工业体系给建起来了。这样一来,日本在工业技术上,就不是那么依赖英国了。
(三)可以说是最大的失误,就是英国没想到,会有“世界大战”这种玩意儿,一下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巨大战略真空,更无法预料到,这种战争对人力物力的消耗,是自己无法承受的


如果脚盆鸡按照19世纪的路子发展下去,日俄战争后不出十年,日本就会先因为市场和原材料问题和英法发生外交摩擦,再因为市场达到极限而出兵中国并在和英法支持的中国军队的对峙中深陷泥潭,最后因为战略资源枯竭而不得不和英法在太平洋决战,并被英、法、美、俄四国打败和瓜分,这就是英国给越线的“大日本帝国”撰写的葬礼剧本。熟悉吧?不错,这一出戏后来换了几个角色、抽掉一个角色后,在1930-40年代隆重上映,是为“太平洋战争”,不过怎么会晚了10年呢?
一次大战的历史评价,大家看过历史书的都知道,是殖民时代的第一声丧钟。第一次世界大战,让全世界同时看到了三件事情:
1 国际商贸经济秩序,在战争面前,是微不足道的,可以一夜间摧毁殆尽。
2 除了地大物博、海陆通吃的大国,没有国家打得起现代战争。牛牛、高卢鸡、汉斯喵和KUMA熊,一战结束时全部破产了。
3 殖民地1军队除了吓唬吓唬土著,没有任何用处,它在战时既不能保证物流,也不能抵御强敌。
以上三件事情,统一起来可以总结成一句话:海岛国家的“大国时代”已经结束了。19世纪海岛强国和陆上衰国之间的科技碾压已经不复存在,海岛国家无论如何都不会再是大陆国家的对手。可以说此时此刻,“大英帝国”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现在让我们在回到东亚,看一看脚盆所面对的局势------中国还是那么渣;日本已经完成了初步工业化,技术上外国的帮扶不再是必要条件,而以往对日本构成约束的欧陆势力不但已经无力约束自己,甚至还需要自己为其在东亚提供军事支持(英国要求日军在远东消灭威胁英国运输队的德国远东舰队)和物资支持(日本是一战期间欧洲各国的大供货商),对脚盆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以往勒住它的狗链已经大大放松了。狗链放松,意味着其国力可以“正常上升”的空间暂时放大了。这才是为什么在明治之后,脚盆继续按照“殖产兴业、富国强兵、对外扩张”的路子又度过人称“大正民主”和“成金日本”的十来年幸福时光的根本原因。
可惜一战只是暂时的,也就那么几年,根本不足以让脚盆鸡消化自己的战略果实。而且脚盆鸡这个暴发户在一战的当口儿,也委实不争气,拿了钱干什么呢?让大家开开眼见识一下:
下层工人-------有了钱,成天不回家,下了班就去居酒屋包下陪酒女玩一晚上
中层白领-------部分人有了钱,搞投资,成了老板,更多的虽然没有成老板,但也是挥霍无度,当时西餐很贵,而有了钱的日本白领成天吃西餐、看电影、听歌剧,一水儿的高消费
大小财阀-------忙着扩大利润、收买政界人士。有些财阀实在是穷得只有钱了,比方有暴富的哥们为了让全日本人都知道自己阔了,派人到朝鲜和中国东北打了几只老虎,回来在帝国饭店开“虎肉尝食会”,广邀贵族名流、军政要人前来。看看,看看,这都是些什么事儿,没什么根基就露富,只有最下等的暴发户才干呢。
国政上层------继续打继续兴业,不搞二次分配和战略储备,好像日本永远能这么过下去似的。
就这样,日本从上到下,浪费了自己在超出英国的狗链尺寸后绝无仅有的战略机遇,等到一战一结束,他们才发现:糟糕了!自己在东亚的大抢特抢,已经在欧美全部挂上号了,英国不但已经衰弱,而且不再愿意和日本保持哪怕名义上的盟约关系;世界的第一强国已经不再是英国,而是美国,美国不但有比英国更强大的工业、更狡诈的金融界,还有比英国更广袤的国土、更庞大的人口和足以自给自足的战略资源。如果说英国还需要一个有一定实力的日本,那么美国就已经不再需要作为强国的日本了,因为它自己就有足够的军力来部署到东亚,拓展自己的军政商业利益。


所以,西方给了日本改革的机会,而中国,当时真能自主改革吗?谁也不放心有心计的大块头。

所以,西方给了日本改革的机会,而中国,当时真能自主改革吗?谁也不放心有心计的大块头。
卤煮没完吧


这个帖子真长{:soso_e127:}

这个帖子真长{:soso_e127:}
英法两个老牌殖民强国在进军中国的同时,独霸了东南亚的热带专属战略资源-------先是橡胶,后来还加上石油。北边倒是有油,不过您得去问KUMA要。

英法开挂了吗 ,早几十年就知道石油橡胶会成为战略资源?
不管牛牛还是鹰酱 说白了AV就是给人当狗腿子的命 近代AV的崛起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插曲 只要兔子完成工业化 AV又会回归天命 可笑AV还自以为是历史常态
好文。标记一下
好文!!!谢谢楼主分享
挺像那么回事的!可惜了野外那么多的孤魂野鬼!
隼鹰 发表于 2013-7-8 22:38
不管牛牛还是鹰酱 说白了AV就是给人当狗腿子的命 近代AV的崛起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插曲 只要兔子完成工业化 AV ...
假骗被干翻了一次,不怎么服,认为自己还有东山再起的资本,只要有机会还想试一试。它只有像汉斯那样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才会知道自己是神马东西。
英国扶持日本是有史以来最傻的决策之一
满篇的YY.

19世纪橡胶和石油怎么就成了战略资源??
vdt 发表于 2013-7-9 02:03
假骗被干翻了一次,不怎么服,认为自己还有东山再起的资本,只要有机会还想试一试。它只有像汉斯那样吃二 ...
附议 汉斯一战二战才干服 鬼子估计是二战三战
nfszg 发表于 2013-7-8 22:31
英法两个老牌殖民强国在进军中国的同时,独霸了东南亚的热带专属战略资源-------先是橡胶,后来还加上石油 ...
1860年代就有现代炼油厂了,随着内燃机的普遍使用和机械的发展(润滑油),石油变得非常重要。19世纪中期,天然橡胶已经被广泛使用。所以说19世纪中期到末期了解石油和橡胶的价值还是正常的。当然19世纪总体还是煤铁的世纪
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
鬼子是最喜欢傍大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