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须有“他者”———日本兴衰的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6 17:17:28
南方周末    2005-09-29 14:50:48



  
  □许倬云
  
  脱亚与西化迷失文化
  日本的兴起,第一阶段是在英国的卵翼下,扶植为牵制俄国的棋子。明治维新,福泽谕吉等人提出了“脱亚论”指陈日本的发展,应是离开亚洲的文化,一切西化,将日本彻底改造成东洋的西方国家。这一自我期许,使日本在亚太地区,成为比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更为帝国主义的掠夺者。虽然日本用“东亚共荣”为口号,实际的行为则是赤裸裸的武装侵略各处邻邦,暴力奴役占领区的人口。太平洋战争,日本失败了。战后又因为美国建立了霸权,日本成为美国在东方的棋子,这一棋子,与其说是盟友,不如说是基地。日本近代史,竟可说是全在西方的摆弄下,学习西方迅速崛起了,狂妄的扩张,被西方打下来,然后又在西方势力的棋盘上,至今还是扮演西方哨兵的角色。
  在《读书》(2005年4月号)上,日本学者沟口雄三先生有一篇文章,讨论日本汉学家研究中国的“态度”。沟口先生引用了前辈学者竹内好先生提出的问题,1941年,日本已经陷入侵华战争的泥淖,竹内先生是研究鲁迅的专家,但是他并不以为研究中国只是为了“知识”,他的研究为了自己,也为了日本,寻找安身立命的立场kk所谓“态度”。竹内藉鲁迅研究,指陈日本以当时的欧洲文化为基准,蔑视中国,侵略中国,日本却找不到自己的文化生命;沟口先生指出,日本没有中文“本土”二字的对译词汇,日本其实始终没有自己文化的根基。由此推论脱亚,日本失去了亚洲的根本,于是日本对于亚洲各国视同猎物,全无邻居的情谊;入欧,日本自认是欧洲列强的优等生,却终于只有学舌与模仿,缺少对话与反省,东方有了这样一个似是而非的西方复制品,东方怎能不乱?
  
  西方优等生尝到苦果
  60年后这一个西方的优等生,依然是优等生,看样学样,学得青出于蓝,以致日制汽车比美制汽车还好,丰田超越了福特。20年前,美国学术界甚至有“日本第一”的口头语。然而,在西方发展淋漓尽致的资本主义经济出了问题时,日本陷入经济长期停滞的困境,至今不能自拔。在美利坚帝国倚仗强大武力发展其霸权时,全世界各国都谴责布什的伊拉克战争,只有日本与英国一样,亦步亦趋,追随白宫,毫无怨言。如此表现,诚如竹内好先生的忧虑,反映了日本文化的善于模仿,却因为没有自己的主体性,也就没有了反省与批判。我有一位故人,英年早逝的吾妻荣先生,她甚至认为,日本社会的自杀率长期高居全球之最,有相当程度是由于日本的文化不容反省的空间,遂致苦恼的个人,不得不寻短见。
  西方的近代文化,确实具有强大的动能。由欧洲的启蒙时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人类文化影响巨大。这一现代文化包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科学为基础的生产技术、主权国家的“排他”政治制度、同样强大“排他”性的民族主义,有其发展的历史轨迹。其共同特色即是好高骛远的扩张性、排他的独占性,与积极昂扬却不能自止的浮士德精神。近代的西方社会,以此精神损人利己,巧取豪夺,穷追猛进,而不能自制,为自身的物质生活,挣到了史无前例的生活水平。一路走来,西方近代文明的巍巍巨厦,却是建在无数弱者的皑皑白骨之上。可是,地球只有这么大,可用的资源只有这么多,能够征服与奴役的人群又已有了反抗的自觉,也有了还手的能力,于是,西方社会的有识之士,在最近半个世纪已在认真的反省,今天西方社会年轻的一代,已普遍的质疑上述那些文明的特色。
  在这一时代,现代世界的主流文化,亟须有“他者”,俾得从“他者”映照自己缺失,从“他者”
  汲取另类可能性的灵感,日本是一个西方文明的优等生,但不是“他者”。环顾人类历史,中国与印度文明,经历长期的发展,都有过不断反省与不断自我修正的过程。这两个文明,都应是现代主流文明的“他者”,俾人类在接近山穷水复的时机,可能转出柳暗花明又一村境界。
  汲取中反省找回根基
  日本曾以台湾为殖民地,此间还有一些人向往日本的“现代性”,并以此看不起中国文化,弃之如敝屣惟恐不及。这些人以日本为精神的本土,又怎能理解日本早已没有自身的水源!
  寄语同胞,眼光看大些、看远些,19世纪以来的主权观念、民族定义,以至价值观念,都有加以反省的必要,也都有厘清与界定的空间。
  (作者系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员)南方周末    2005-09-29 14:50:48



  
  □许倬云
  
  脱亚与西化迷失文化
  日本的兴起,第一阶段是在英国的卵翼下,扶植为牵制俄国的棋子。明治维新,福泽谕吉等人提出了“脱亚论”指陈日本的发展,应是离开亚洲的文化,一切西化,将日本彻底改造成东洋的西方国家。这一自我期许,使日本在亚太地区,成为比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更为帝国主义的掠夺者。虽然日本用“东亚共荣”为口号,实际的行为则是赤裸裸的武装侵略各处邻邦,暴力奴役占领区的人口。太平洋战争,日本失败了。战后又因为美国建立了霸权,日本成为美国在东方的棋子,这一棋子,与其说是盟友,不如说是基地。日本近代史,竟可说是全在西方的摆弄下,学习西方迅速崛起了,狂妄的扩张,被西方打下来,然后又在西方势力的棋盘上,至今还是扮演西方哨兵的角色。
  在《读书》(2005年4月号)上,日本学者沟口雄三先生有一篇文章,讨论日本汉学家研究中国的“态度”。沟口先生引用了前辈学者竹内好先生提出的问题,1941年,日本已经陷入侵华战争的泥淖,竹内先生是研究鲁迅的专家,但是他并不以为研究中国只是为了“知识”,他的研究为了自己,也为了日本,寻找安身立命的立场kk所谓“态度”。竹内藉鲁迅研究,指陈日本以当时的欧洲文化为基准,蔑视中国,侵略中国,日本却找不到自己的文化生命;沟口先生指出,日本没有中文“本土”二字的对译词汇,日本其实始终没有自己文化的根基。由此推论脱亚,日本失去了亚洲的根本,于是日本对于亚洲各国视同猎物,全无邻居的情谊;入欧,日本自认是欧洲列强的优等生,却终于只有学舌与模仿,缺少对话与反省,东方有了这样一个似是而非的西方复制品,东方怎能不乱?
  
  西方优等生尝到苦果
  60年后这一个西方的优等生,依然是优等生,看样学样,学得青出于蓝,以致日制汽车比美制汽车还好,丰田超越了福特。20年前,美国学术界甚至有“日本第一”的口头语。然而,在西方发展淋漓尽致的资本主义经济出了问题时,日本陷入经济长期停滞的困境,至今不能自拔。在美利坚帝国倚仗强大武力发展其霸权时,全世界各国都谴责布什的伊拉克战争,只有日本与英国一样,亦步亦趋,追随白宫,毫无怨言。如此表现,诚如竹内好先生的忧虑,反映了日本文化的善于模仿,却因为没有自己的主体性,也就没有了反省与批判。我有一位故人,英年早逝的吾妻荣先生,她甚至认为,日本社会的自杀率长期高居全球之最,有相当程度是由于日本的文化不容反省的空间,遂致苦恼的个人,不得不寻短见。
  西方的近代文化,确实具有强大的动能。由欧洲的启蒙时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人类文化影响巨大。这一现代文化包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科学为基础的生产技术、主权国家的“排他”政治制度、同样强大“排他”性的民族主义,有其发展的历史轨迹。其共同特色即是好高骛远的扩张性、排他的独占性,与积极昂扬却不能自止的浮士德精神。近代的西方社会,以此精神损人利己,巧取豪夺,穷追猛进,而不能自制,为自身的物质生活,挣到了史无前例的生活水平。一路走来,西方近代文明的巍巍巨厦,却是建在无数弱者的皑皑白骨之上。可是,地球只有这么大,可用的资源只有这么多,能够征服与奴役的人群又已有了反抗的自觉,也有了还手的能力,于是,西方社会的有识之士,在最近半个世纪已在认真的反省,今天西方社会年轻的一代,已普遍的质疑上述那些文明的特色。
  在这一时代,现代世界的主流文化,亟须有“他者”,俾得从“他者”映照自己缺失,从“他者”
  汲取另类可能性的灵感,日本是一个西方文明的优等生,但不是“他者”。环顾人类历史,中国与印度文明,经历长期的发展,都有过不断反省与不断自我修正的过程。这两个文明,都应是现代主流文明的“他者”,俾人类在接近山穷水复的时机,可能转出柳暗花明又一村境界。
  汲取中反省找回根基
  日本曾以台湾为殖民地,此间还有一些人向往日本的“现代性”,并以此看不起中国文化,弃之如敝屣惟恐不及。这些人以日本为精神的本土,又怎能理解日本早已没有自身的水源!
  寄语同胞,眼光看大些、看远些,19世纪以来的主权观念、民族定义,以至价值观念,都有加以反省的必要,也都有厘清与界定的空间。
  (作者系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员)
失去自己的文化,就失去了一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 11:41:35编辑过]
一路走来,西方近代文明的巍巍巨厦,却是建在无数弱者的皑皑白骨之上
说得真好!
说得好![em05][em05]
分析的很好,拜读了。[em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