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研47 补充:刺杀闵妃行动的发起者三浦梧楼背景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1:34:21
战研47 《东府亲持白虎幡:近世中国东北风云录(二)》

《近世中国东北风云录》自战研37推出后一直没有后续更新,此次经过精心编纂后,第二篇终于推出。这个续篇做得非常之好,我早就对日俄战争历史很感兴趣。这篇文章满足了我想对那段历史了解的饥渴愿望。

本文在提到朝鲜近代历史上著名的闵妃刺杀事件时,提到了刺杀行动的发起者三浦梧楼,并附上了照片。于是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此人的相关背景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

本来雅虎图片搜索里还能找到一些更有价值的相关图片,可惜不知为何无法下载,有的图片以简单明了的示意图展现了乙未事变的主谋和执行者以及被害人等之间的关系。

身穿僧装的三浦梧楼



以下资料转自百度百科:

三浦梧楼(1846年11月15日-1926年1月28日)为日本武士、陆军军人、政治人物。陆军中将、子爵。号“观树”。

生平事迹

生于山口县萩城郊的中津江。藩校明伦馆学习。文久3年(1863年)进入奇兵队,曾参与第二次长州征讨戊辰战争。后历任东京镇台司令官、广岛镇台司令官。西南战争时,担任第三旅团司令官。明治11年(1878年)晋升陆军中将。明治17年(1884年)曾游历欧洲各国视察兵制。明治19年(1886年)因反对采用普鲁士军制,坚持法国军制和陆军主流派山县有朋,大山岩等主流对立,1888年和曾我佑准等一起退出现役。明治23年(1890)担任贵族院子爵议员。明治28年(1895年)就任驻朝鲜全权公使,随后主导朝鲜明成皇后(闵妃)暗杀事件。明治43年(1910年)担任枢密顾问官。大正年间,斡旋两次三党党魁会议,确立日本国会的政党政治。著作有僧服改正论(明治30年)、三浦将军纵横谈(明治44年)。

刺杀闵妃

在日本成为朝鲜“保护国”的第一年,有两任日本公使曾竭力使朝鲜像日本那样,仿效西方进行类似的改革,但由于闵妃集团的抵制而收效甚微。 以玄洋社为首的一些秘密社团,认为这两任驻朝公使过于温和,不配担当帝国代表的重任。日本政府鉴于此种情况,决定更换人选,改派三浦梧楼将军接任驻朝公使。

三浦梧楼曾经办过贵族学校,是个交游很广的人物,与玄洋社等秘密社团过从甚密,他在赴任之前,就教于头山满,问他怎样才能使日本在朝鲜的势力得到巩固和扩大。头山满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思之后,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干掉闵妃,并表示他可以派人配合他的行动。三浦梧楼到任后,便与朝鲜王宫内反对闵妃的“反后党”取得联系,并秘密策划,做好刺杀闵妃的准备。

1895年10月8日,三浦梧楼暗中与朝鲜禁卫军中的日本军官约定,由他们留下入宫的门路,并在必要时将朝鲜禁卫军阻于宫外。当天夜里,40余名浪人突然冲进王宫的内室,闵妃的贴身侍卫没来得及反抗,就被他们砍倒。浪人们将闵妃乱剑刺死后,并未就此罢手,他们接着将闵妃的侍女一齐杀死,然后把所有满是刀伤剑痕的尸体拖至庭院中,浇上汽油,焚尸灭迹。 这次暗杀闵妃的行动进行得很顺利。但是三浦梧楼的妄为,使日本受到许多国家的责难,日本政府不得不将他召回国受审。

刺杀闵妃的浪人,大多是玄洋社和紫冥会的成员。他们都是反对大隈条约修改案,主张侵占朝鲜的人。他们的结局是和三浦梧楼住进了广岛监狱。 后来,日本法官以“并无充分证据证明彼等确曾实行意图中之犯罪”的理由,将三浦梧楼及浪人全部释放。三浦梧楼获释后,并未过着忍辱含垢的生活,也未从此与政治绝缘。他在内阁与军部中仍有势力,因此他经常躲在幕后,为日本一些对外政策的制定出谋划策。 战研47 《东府亲持白虎幡:近世中国东北风云录(二)》

《近世中国东北风云录》自战研37推出后一直没有后续更新,此次经过精心编纂后,第二篇终于推出。这个续篇做得非常之好,我早就对日俄战争历史很感兴趣。这篇文章满足了我想对那段历史了解的饥渴愿望。

本文在提到朝鲜近代历史上著名的闵妃刺杀事件时,提到了刺杀行动的发起者三浦梧楼,并附上了照片。于是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此人的相关背景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

本来雅虎图片搜索里还能找到一些更有价值的相关图片,可惜不知为何无法下载,有的图片以简单明了的示意图展现了乙未事变的主谋和执行者以及被害人等之间的关系。

身穿僧装的三浦梧楼

刺杀闵妃(明成皇后)的日本驻朝公使 三浦梧楼.jpg (38.76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6-15 18:41 上传



以下资料转自百度百科:

三浦梧楼(1846年11月15日-1926年1月28日)为日本武士、陆军军人、政治人物。陆军中将、子爵。号“观树”。

生平事迹

生于山口县萩城郊的中津江。藩校明伦馆学习。文久3年(1863年)进入奇兵队,曾参与第二次长州征讨戊辰战争。后历任东京镇台司令官、广岛镇台司令官。西南战争时,担任第三旅团司令官。明治11年(1878年)晋升陆军中将。明治17年(1884年)曾游历欧洲各国视察兵制。明治19年(1886年)因反对采用普鲁士军制,坚持法国军制和陆军主流派山县有朋,大山岩等主流对立,1888年和曾我佑准等一起退出现役。明治23年(1890)担任贵族院子爵议员。明治28年(1895年)就任驻朝鲜全权公使,随后主导朝鲜明成皇后(闵妃)暗杀事件。明治43年(1910年)担任枢密顾问官。大正年间,斡旋两次三党党魁会议,确立日本国会的政党政治。著作有僧服改正论(明治30年)、三浦将军纵横谈(明治44年)。

刺杀闵妃

在日本成为朝鲜“保护国”的第一年,有两任日本公使曾竭力使朝鲜像日本那样,仿效西方进行类似的改革,但由于闵妃集团的抵制而收效甚微。 以玄洋社为首的一些秘密社团,认为这两任驻朝公使过于温和,不配担当帝国代表的重任。日本政府鉴于此种情况,决定更换人选,改派三浦梧楼将军接任驻朝公使。

三浦梧楼曾经办过贵族学校,是个交游很广的人物,与玄洋社等秘密社团过从甚密,他在赴任之前,就教于头山满,问他怎样才能使日本在朝鲜的势力得到巩固和扩大。头山满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思之后,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干掉闵妃,并表示他可以派人配合他的行动。三浦梧楼到任后,便与朝鲜王宫内反对闵妃的“反后党”取得联系,并秘密策划,做好刺杀闵妃的准备。

1895年10月8日,三浦梧楼暗中与朝鲜禁卫军中的日本军官约定,由他们留下入宫的门路,并在必要时将朝鲜禁卫军阻于宫外。当天夜里,40余名浪人突然冲进王宫的内室,闵妃的贴身侍卫没来得及反抗,就被他们砍倒。浪人们将闵妃乱剑刺死后,并未就此罢手,他们接着将闵妃的侍女一齐杀死,然后把所有满是刀伤剑痕的尸体拖至庭院中,浇上汽油,焚尸灭迹。 这次暗杀闵妃的行动进行得很顺利。但是三浦梧楼的妄为,使日本受到许多国家的责难,日本政府不得不将他召回国受审。

刺杀闵妃的浪人,大多是玄洋社和紫冥会的成员。他们都是反对大隈条约修改案,主张侵占朝鲜的人。他们的结局是和三浦梧楼住进了广岛监狱。 后来,日本法官以“并无充分证据证明彼等确曾实行意图中之犯罪”的理由,将三浦梧楼及浪人全部释放。三浦梧楼获释后,并未过着忍辱含垢的生活,也未从此与政治绝缘。他在内阁与军部中仍有势力,因此他经常躲在幕后,为日本一些对外政策的制定出谋划策。
乙未事变过程的各种说法中,“奸尸说”很引人注目。“奸尸说”见于《石冢英藏报告书》,最早于1964年被日本历史学家山边健太郎在他的论文《关于闵妃事件》中披露,后来流传到韩国,2001年韩国作家金辰明以《石冢英藏报告书》为题材,创作了小说《皇太子妃绑架事件》,使其更加广为人知。石冢英藏被日本派到朝鲜,做朝鲜政府的内阁顾问,这是他对长官末松谦澄的报告,作于1895年10月9日。这份报告书中对闵妃之死描述得异常残忍,其中写道,在围观的日本人中,有人“把王妃拉出来,用刀刺了二三次,又剥光她的衣服,作了局部的检查”。[38]所谓的“局部的检查”其实就是“奸尸”(一说闵妃当时一息尚存,被强奸时是活着的,她其实是后来被烧死的)。当然,怀疑这份报告书的也大有人在。韩国著名历史学家慎镛厦对此评论说:“当时的状况是非常紧迫的,根本没有充裕的时间干这种事”“这是出于好奇心而对历史的润色”。[39]也有日本人怀疑这份“报告”是杜撰的。因此,很难断定闵妃被浪人轮奸的真实性。(不过以个人观点,闵妃的确美色过人,否则也不能得到高宗欢心,日本浪人垂涎贪恋起美色,趁其尚未绝气实施BT的QJ行为也是可能的)

在闯入坤宁阁、杀害闵妃的同时,日本还控制了朝鲜高宗和太子。当时住在乾清宫长安堂的高宗见日本人入侵,想吸引日本人注意,以便闵妃能有机会逃脱,于是便打开长安堂中所有窗户,自己站在前面,一些日本人便入侵长安堂,有个日本人还扯住高宗的肩臂,更有甚者在高宗身边开枪,还“行打宫女辈于御前”。[35]王太子李坧被日本人捉住,“牵捽头发,脱毁其冠,拟刃迫问王后处所,而幸不被伤”。[35]高宗和太子吓得面如死灰,战战兢兢。这时冈本柳之助闯入长安堂,将早已拟好的《王后废位诏敕》丢给高宗,要高宗在上面签字,高宗拒签。随后大院君由康宁殿前往乾清宫,与高宗见面,这时是6时10分左右。

毁尸灭迹

闵妃死去时大约是6时许,已经到了黎明。按照三浦梧楼的计划,此时他要与书记官杉村濬进宫向国王问安,而闵妃的尸体则交由日本守备队焚烧以消灭证据。他们将闵妃的尸体转移到景福宫东侧鹿园的松林中,浇上汽油后烧毁。闵妃被焚尸之前,参与乙未事变的浪人小早川秀雄曾这样描述道:“我进入房间,一个女人躺在地上。她好像刚从床上起来,上身披一件白色小褂,下身穿一条白色短裤,膝盖以下露出雪白肌肤,胸脯和两侧的臂肘以上都裸露着,平躺在地上,已经死了。仔细一看,那女人细长的身材,柔和的面容,加上雪白的肌肤,看上去只有二十五六岁的样子。她与其说已经死了,毋宁说还保持着美人鱼般优美的姿态永远睡着了。她就是王妃,那个用纤细的手指拨动着朝鲜八道,治理着三千里江山的王妃。可是眼前的尸体,怎么也不会让人想到是她。英魂已经一去不复返,可房间里守灵的人一个也没有。这情景实在太凄惨了。王妃额头上两条呈交叉状的刀痕似乎是致命伤,不知是谁下的手。”[40]当时与日本合作的朝鲜训练队第二大队长禹范善也参与了对闵妃尸体的毁灭工作。最后闵妃的尸体被烧得只剩下几块骨头。禹范善命令他的部下尹锡禹将这些骨头全部丢进香远亭的池塘中,并说是宫女的尸体。尹锡禹察觉事情有异,又听到传言说闵妃被杀,因此怀疑,便没有按照禹范善的要求做,而是将其埋在了宫中五云阁附近的西峰下。

三浦梧楼在乙未事变发生前夜,参加了日本驻汉城领事内田定槌(此人并未涉入“狐狩”计划,后来负责调查乙未事变)主办的晚宴。乙未事变发生时,内田听到事变风声,赶到公使馆,只见三浦不断向床头的不动明王像磕头。内田说道:“出了件很头疼的事。”三浦却说:“不对。如今朝鲜终于属于日本了,现在可以放心了。”[41]6时5分,三浦离开公使馆前往景福宫,7时谒见高宗和大院君。在这过程中间三浦有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余裕,因此有学者推测三浦梧楼曾到过现场查看闵妃尸体,并当即指示荻原秀次郎湮灭证据,将闵妃尸体火化。[42]日本驻朝人员最早给本国报告乙未事变的是公使馆海军少佐新纳时亮于10月8日6时32分发给日本海军方面的电报,称朝鲜发生了大院君和训练队攻入王宫的政变;同日9时20分,日本军方又受到了新纳时亮发的“国王无事,王妃杀害”的电报。[43]而楠濑幸彦则于10月8日8时50分给陆军参谋川上操六拍电报,报告了大院君入阙的时间和洪启薰被杀的事实。但是作为驻朝公使的三浦梧楼却迟迟不给外务省报告事件,甚至阻止内田定槌向本国政府发电报。[41]直到10月8日午后1时,日本代理外务大臣西园寺公望发电报询问此事情况及日本人是否参与,三浦才回复“大院君入宫,王妃下落不明”,对于日本人是否参与,三浦承认有日本人参与,但是纯属民间层面的,而日军入宫则是“为镇抚出兵,决非帮助彼等”。[44]这说明三浦等人开始了对事变真相的掩盖工作。

三浦梧楼一心想把“乙未事变”掩饰成朝鲜大院君和训练队引发的宫廷政变,日军不过是奉了国王和大院君的旨意才入宫护卫的,闵妃本人则在“政变”中失踪。而其真正目标则是杀死闵妃,肃清宫中的亲俄势力,重建亲日政权。因此闵妃被杀以后,三浦梧楼谒见高宗时,要求罢免朝中的亲俄派,扶植已经失势的亲日派执政。于是,重组以金弘集为首的内阁,原内阁除了金弘集和金允植仍任总理大臣和外部大臣以外,其余均被撤换:俞吉濬为署理内部大臣,赵羲渊为军部大臣,郑秉夏为署理农商工部大臣,张博为法部大臣,鱼允中为度支部大臣,徐光范为学部大臣,李载冕为宫内府大臣。这个新内阁表示乙未事变全系朝鲜人所为,其中的日本人也是朝鲜人假扮的,同时照会俄国、美国等国公使,帮助日本人隐瞒闵妃死讯,掩盖事实真相。同时,在日本人的胁迫下,朝鲜高宗于事变后两天(10月10日)颁布了《王后废位诏敕》:“朕临御三十二年,治化尚未普洽,而王后闵氏,援引其亲党,布置朕之左右。壅蔽朕之聪明,剥割人民;浊乱朕之政令,鬻卖官爵。贪虐遍于地方而盗贼四起,宗社岌岌危殆。朕知其恶之已极而不能斥罚者,诚由朕之不明,亦顾忌其党与也。朕欲遏抑其势,于上年十二月宗庙誓告文有曰:后嫔宗戚勿许干政,以冀其闵氏之改悟。而闵氏犹不悛旧恶,与其党与及群小之辈潜相引进,伺察朕之动静,防遏国务大臣之引接。又矫朕旨,欲解散朕之国兵,激起是乱。及其变出,离朕而避其身,蹈袭壬午往事,访求而不为出现,是不啻不称于壸位之爵德而已,其罪恶贯盈,不可承先王宗庙,朕不得已谨仿朕家故事,废王后闵氏为庶人。”[45]从“诏敕”的内容可知,日本人并不想宣传闵妃已死来刺激朝鲜百姓和世界舆论,而是让她永远“失踪”下去,并透过“废后”来将此事平息下去,以期永久掩盖真相。废后诏颁布次日,王太子李坧上疏请求退位,于是高宗便下诏说:“顾念王太子诚孝与情理,庶人闵氏,特赐嫔号。”此后,日本人又指使亲日政权为高宗上“皇帝”尊号,并拟定于10月22日(阴历九月二十日)举行登基大典,以此为契机另立皇后。这样一来,日本的阴谋就彻底得逞了。

但是纸包不住火,日本的阴谋和行凶最终还是暴露了。俄国和美国对事变反应强烈,10月8日晨7时,三浦梧楼进殿拜见高宗,俄国公使韦贝尔、美国代理公使安连(霍勒斯·艾伦)闻变,也准备进宫,但被阻止。两国公使很不爽,认为只许三浦进宫,不准他们进宫,事情一定有异。于是三浦梧楼被迫同意他们进宫。俄、美两国公使进宫时,均目睹了宫中的日本浪人和日军守备队,并在殿廷上质问三浦。三浦解释说朝鲜发生宫廷政变,日军只是奉国王命令前来护卫而已。至于浪人是日本民间人士,与日本政府无关。他还反复强调:“关于日人的事,有身为日使的我处理,决不许第三国容喙。”[46]俄、美两国对日本不信任,先拒绝承认废后诏,随后将调遣军舰上的官兵登陆(俄国21人,美国14人),驻屯汉城,并竭力劝阻高宗不要称帝,局势一时十分紧张。当时,《纽约先驱报》记者考克里尔(Conlenel Cockerril)作为驻汉城的特派员,透过多方途径了解事变经过,而且采访了亲身经历乙未事变的美国教官戴伊和俄国技师士巴津,将日军和浪人行动及逞凶的真相透过《纽约先驱报》向全世界披露,引起国际社会的震惊。三浦的掩盖工作就这样很快破产了。

当时日本遭到了国际舆论的谴责,面临巨大压力;朝鲜国内的儒臣如李建昌、崔益铉等纷纷上疏,称“日本人虽异于廷臣,外臣亦臣也,果有其犯,独不可以伏我法乎?”并要求诛杀那些与日本合作的朝鲜人。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和朝鲜亲日政权为挽回局面,收买人心,不得不做出让步。1895年10月10日,日本政府派外务省政务局长小村寿太郎赴朝鲜“调查”真相,在感到事情已经彻底泄露、无法再掩人耳目的情况下,日本于10月17日解除了三浦梧楼的公使职务,以小村寿太郎为代理公使,并于10月18日和22日对三浦梧楼、冈本柳之助、楠濑幸彦、杉村濬等56名日本浪人和公使馆职员下达“退韩”命令,利用日本在朝鲜享有的“领事裁判权”将他们逮捕并押回日本审判。由于这些浪人绝大多数出身九州,因此由广岛地方法院以“谋杀”、“暴徒聚众”等罪名对三浦梧楼等48人其提出公诉,楠濑幸彦等8名军人则由广岛军法会议收审。日本又以井上馨为慰问使,于10月底访问朝鲜。在日本的指示下,朝鲜金弘集亲日内阁不得不取消了高宗的称帝及立后的计划,并于11月26日(阴历十月十日)将闵妃复位,5天后将隐瞒了近两个月的闵妃死讯公诸于众,准备举行国葬。另外,为了给日本人开脱罪名,并缓解国内外压力,亲日政权假惺惺地对几个朝鲜人作了审判。朝鲜人重要合作者禹范善、李斗璜等闻讯后逃往日本,因此亲日政权只能抓几个边缘人物做替罪羊。

1895年12月30日,朝鲜高等裁判所对前军部协办李周会、日本公使馆通译朴铣、训练队参尉尹锡禹进行审判,查出李周会指挥暴徒作乱,朴铣刀砍闵妃,尹锡禹擅自埋闵妃尸骨且不报告,均被处以绞刑。[47]而日本方面则以朝鲜已审出主谋为朝鲜人,且三浦梧楼谋杀“证据不足”为由,于1896年1月20日将凶手们全部判无罪释放。三浦等人被释放时,还受到日本国民如凯旋将军般的欢迎待遇。[48]尽管日本人和朝鲜亲日政权用尽各种办法缓解舆论、收买人心,但已无济于事。朝鲜国内已经动荡不安,1895年11月28日发生亲俄派企图夺取政权的“春生门事件”,随后又有许多百姓喊出“为国母报仇”的口号而掀起义兵运动,金弘集内阁摇摇欲坠。1895年12月30日所颁布的“断发令”更是激起了朝鲜全国人民反日反政府的怒潮。李范晋、李完用等亲俄分子见形势急转直下,已对日本十分不利,于是请来的俄国的援助,于1896年2月11日诱使高宗李熙逃往俄国公使馆避难,史称“俄馆播迁”。同日,高宗以涉嫌谋杀闵妃为由,下令逮捕金弘集、俞吉濬、赵羲渊、郑秉夏、张博等“逆贼五大臣”,并下令重新调查乙未事变。俄馆播迁以后,日本慑于俄国威势,不得不有所收敛,其在朝鲜的地位迅速下降,朝鲜也重新出现亲俄政权。乙未事变虽然使日本暂时拔掉了闵妃这个眼中钉,但其最终结果并没有使日本如愿控制朝鲜,反而是使日本丧失了甲午以来在朝鲜建立的优势地位,导致俄国趁虚而入,扩张势力,日、俄两国在朝鲜的争夺复杂化,并埋下了日俄战争的种子。

1897年10月12日,高宗正式称帝,改国号称“大韩帝国”,闵妃被追封为皇后。11月6日,定闵氏谥号为“明成皇后”。11月21日,为明成皇后举行国葬,厚葬于洪陵。
朝鲜半岛

针对乙未事变的认识和观点,日本和朝鲜半岛长期以来存在巨大分歧,尤其是主谋者问题更是众说纷纭,这也是整个事件的根本性问题。朝鲜王朝在1896年“俄馆播迁”以后,重新调查乙未事变,受到国内政治斗争和顾忌国际关系的影响,在其调查结果《权在衡报告书》中得出了金弘集等“逆贼五大臣”是主谋,日本人是直接行凶者的结论,事实上金弘集根本就没有参与乙未事变,这显然是掌权的亲俄派对亲日派的清算,所以《权在衡报告书》的影响仅限于朝鲜统治阶级,而民间则普遍认为日本人及其政府才是乙未事变的幕后真凶,而不仅仅是三浦梧楼,正如朴殷植所指出的那样:“三浦者武官退职而非外交家也……三浦者不过代表其国而牺牲其名也”。[49]举例子来说明问题,乙未事变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后来在1909年被韩国“义士”安重根刺杀,安重根在受审时列出了伊藤博文所谓的十五项大罪,其中第一项就是“弑杀明成皇后罪”。而乙未事变又是朝鲜近代史上全国性的反日义兵运动爆发的导火索,亦可看出当时的朝鲜人普遍认为日本是乙未事变的主谋。

1945年光复以后,乙未事变是日本主谋的观点在韩国得到确立。韩国中学国史教科书对乙未事变这样解释道:“明成皇后被认为是妨碍日本侵略朝鲜的人物,因而日本公使动员日军和日本恶棍侵入宫阙,犯下了弑害明成皇后的蛮行,是为乙未事变(1895年)。”而且日本政府主导乙未事变的观点随着民族主义的盛行而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乙未事变是作为日本政府对朝鲜侵略政策的一环而导致的结果,并非三浦梧楼的个人独断而偶然发生的。尽管日本政府是杀害闵妃幕后真凶的观点在当代韩国已经常识化,但是目前并未发现日本政府参与的直接资料,因此韩国学术界也只提出了三浦主谋说和井上馨主谋说这两种观点[50],但是仍在努力寻找日本政府介入乙未事变的证据,并偶尔找到日本政府介入的蛛丝马迹,韩国方面认为这是由于日本隐瞒资料所致。[50-51]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关于乙未事变的观点与大韩民国基本一致,也认为日本是乙未事变的主谋。2010年10月7日乙未事变115周年之际,朝鲜历史学会发表文章,谴责“乙未事变是侵害朝鲜自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日本国家恐怖犯罪”,指出日本政府是杀害闵妃的主谋,并形容乙未事变是“极恶无道的”、“野兽的”、“反人伦的”犯罪行为。[52]总之,乙未事变无疑是朝鲜半岛的国耻,不管闵妃生前功过如何,她是朝鲜王朝的国母,而堂堂一国国母竟在自己宫中被外国人残忍杀害,这给朝鲜民族留下的伤痕是难以磨灭的。

日本

日本在乙未事变后迫于国际舆论的压力,不得不承认日本人参与了乙未事变,并将三浦梧楼等56名日方涉案者进行形式上的审判,结果是因证据不足而无罪释放。这说明日本从一开始就不打算承认日本人是乙未事变的主谋。在日本当事人留下的著作中,几乎都把乙未事变的责任转嫁给朝鲜的大院君和训练队,自己只是起辅助作用而已。时任日本公使馆书记的杉村濬坚持认为三浦没有策划暗杀闵妃,并说:“因为当时一般人的感情,是对王妃的所作所为非常气愤的……所以一旦起事,壮士们的怨愤集中到王妃身上是不可避免的。……杀害只是伴随着主要事件乘势发生的附带事件而已。”[53]参加过乙未事变的《汉城新报》记者菊池谦让说:“依大院君的指挥命令所行之朝鲜政变,由日本人负其全责,是完全没有理由的。”[54]三浦梧楼在他的回忆录中只说他与大院君联手为朝鲜“改革”发动政变,但只字不提闵妃被杀的事实,还说:“我辈行为之是非,恐唯上天照临而已!”[55]除了歪曲事实,日本还长期避免在公众场合谈及乙未事变,比如在朝鲜总督府编纂的《朝鲜史》中,写到乙未事变前夕就截止了。而田保桥洁著、朝鲜总督府出版的《近代日鲜关系之研究》也没有涉及乙未事变。

日本历史教科书也长期回避乙未事变,致使许多日本人对乙未事变非常陌生。这甚至在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这种状况,直到1988年日本作家角田房子的纪实文学《闵妃暗杀》一书问世,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角田房子在这部书中明确指出以日本公使三浦梧楼为首的日本人才是杀害闵妃的策划者和执行者,详细记录了闵妃被杀前前后后的经过。角田房子说:“在韩国谁都知道的事件,在加害国日本却不被知晓。”《闵妃暗杀》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一方面掀起了很大争议,超出了事先有心理准备的角田本人的预料;另一方面给日本人民普及历史真相,乃至对日本历史教科书的编写都产生一定影响。[56]随着越来越多的日本人知道那段历史的真相,一些反思活动也出现了。2005年,有乙未事变凶手子孙来韩谢罪。[57]2007年,由日本教师组成的“思考明成皇后之会”来韩国,表示:“为了给日本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让他们知道教科书中所没有的历史真相,我们成立了这个聚会,还是为了向韩国人表达谢罪之意。”[58]2009年,日本朝日电视台破例播出关于乙未事变的新闻报道,并在日本网络引发了很大争议。[59-60]目前“大院君主谋说(或大院君与三浦合谋)”和“三浦主谋说”是日本关于乙未事变的两种主流解读,但即便是日本的“三浦主谋说”,也与韩国主流观点有较大差异。因此乙未事变是日本和朝鲜半岛遗留的历史争议话题,双方达成共识还有很长的距离。
听说有个版本闵妃是被先奸后杀的
日本喜欢的口味
我一直不明白一个地方,当时有多少日本浪人刺杀闵妃的伤亡有多少,看介绍他们的人数不多,就是朝鲜景福宫再小,侍卫的数量也应该够保护景福宫的吧,是朝鲜的侍卫太弱,还是日本浪人的战斗力真的很强吗

xjwr 发表于 2013-6-26 12:36
我一直不明白一个地方,当时有多少日本浪人刺杀闵妃的伤亡有多少,看介绍他们的人数不多,就是朝鲜景福宫再 ...


反正电影《韩半岛》里,刺杀闵妃的日本浪人死伤很少,就几个人被侍卫砍死砍伤,而侍卫则全灭.......不知是美国教官训练的侍卫军战力太渣,还是日本浪人太强悍。
另外,刺杀闵妃,皇宫内外部分装备新式火器的朝鲜官兵也参与其中作为内应,砍死闵妃的凶手当中就有朝鲜人。
xjwr 发表于 2013-6-26 12:36
我一直不明白一个地方,当时有多少日本浪人刺杀闵妃的伤亡有多少,看介绍他们的人数不多,就是朝鲜景福宫再 ...


反正电影《韩半岛》里,刺杀闵妃的日本浪人死伤很少,就几个人被侍卫砍死砍伤,而侍卫则全灭.......不知是美国教官训练的侍卫军战力太渣,还是日本浪人太强悍。
另外,刺杀闵妃,皇宫内外部分装备新式火器的朝鲜官兵也参与其中作为内应,砍死闵妃的凶手当中就有朝鲜人。
xjwr 发表于 2013-6-26 12:36
我一直不明白一个地方,当时有多少日本浪人刺杀闵妃的伤亡有多少,看介绍他们的人数不多,就是朝鲜景福宫再 ...
说白了,刺杀闵妃是对其政策不满怀恨在心的日本人和韩奸一拍即合的行动。
貌似袁大头都和闵妃有过一腿
隼鹰 发表于 2013-6-26 17:08
貌似袁大头都和闵妃有过一腿
是有,战研《近世东北风云录(一)》里好像就提到过了,网上类似的文章就更多了,那时(1882年)袁大头去朝鲜平定大院君策划发动的兵变,在朝鲜一待就是十二年,而袁大头(1859年生)那时年少有为,意气风发,军权在握,俨然朝鲜的太上皇,又帮助闵妃和高宗巩固政权,而闵妃又有朝鲜第一美女之称,所谓美女爱英雄,两人有一腿是很有可能的。
“一瞬电光刺老狐”,很有文学色彩阿。
奥尔洛夫 发表于 2013-7-5 08:48
“一瞬电光刺老狐”,很有文学色彩阿。
对了,我最近看了一个韩国电影《咖啡》,反映的就是1896年“俄馆播迁”事件期间,日本试图派人毒杀朝鲜高宗的故事,俄馆播迁事件的主导者是李范晋、李完用等朝鲜亲俄派及俄国前驻朝公使韦贝尔。俄馆播迁极大地改变了朝鲜国内的政治力量对比:朝鲜亲日政权垮台,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地位迅速下降。亲俄派势力膨胀,朝鲜亲俄政府随之建立,并且日、俄两国在朝鲜的竞争日益复杂化。直到1897年2月20日,朝鲜高宗才从俄国公使馆搬出。

在电影里,出现了毒杀高宗的幕后主使者、日本驻朝鲜公使三浦梧楼,三浦梧楼指示手下从俄国人手上救下俄国名塔妮娅的朝鲜驻俄外交使臣之女及其相依为命从小青梅竹马的恋人(金素妍和朱镇模饰演),要挟他们为日本刺探情报,阻止朝鲜建立军队,并伺机毒杀高宗。
应该是里应外合,通着内鬼造成的吧
ash48 发表于 2013-7-23 13:26
应该是里应外合,通着内鬼造成的吧
看来还是关心历史的人才会关注这个贴啊,本来我们研究战争史的就是小众群体,真没想到还有人回复。没错,就是日本人利用朝奸里应外合成事的。
这2天在看日本通史,一个10世纪才算进入封建社会的岛国,而后却有如此爆发力,看来民族的狼性不能消磨啊
haiou_9506 发表于 2013-7-25 01:03
这2天在看日本通史,一个10世纪才算进入封建社会的岛国,而后却有如此爆发力,看来民族的狼性不能消磨啊
狼性对兔子来说要求太低了,兔子要拥有的是龙性和虎性!
连狼性都还没培养起来,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