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是真NB还是吹NB?(重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3:50:23
去年年关于量子通信的好消息真是多啊,一副战天斗地、赶美超英的景象……
1月,中科大潘建伟院士及其团队“量子通信安全传输创世界纪录”,并随后入选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月,工行宣布运用量子通信技术实现信息安全传输;
7月,阿里云联合中国科学院在上海成立全新的“中国科学院-阿里巴巴量子计算实验室”
10月,阿里云与中科院联合发布量子加密通信产品,被舆论界评为“对全球量子研究和云计算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11月消息,“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于今年6月前发射,这有望使中国先于欧美拥有量子通信覆盖全球的能力”
12月11日,英国物理学会旗下期刊《物理世界》公布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十大突破,中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的“多自由度量子隐性传态”的研究成果荣登榜首。
看了这多消息,是不是应该喜大普奔一下呢?
一个基础科学领域的技术能够获得大众如此热情的关注,真是可喜可贺,但是要理解什么事真正的量子通信却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如何通俗的介绍量子通信呢?
在量子力学里,两个粒子在经过短暂时间彼此耦合后,单独搅扰其中任意一个粒子,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另外一个粒子的性质,就算他们远隔千山万水也能相爱相杀。
这就是所谓的量子纠缠,像不像传说中的心电感应?
这种“纠缠"现象让远距离的瞬间通信成为可能,这就是小黑羊理解的“量子通信”了(这是小黑羊为了便于理解做的通俗解释,科学的解释请查看原文链接)
潘建伟院士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从合肥带到北京一个保险箱,钥匙忘带了。于是我请合肥的同事测量一下钥匙,告诉我;我在北京复制它。”
于是我们忍不住会想起那些科幻大片的场景。
要是量子通信真的可行,那么瞬间传输宏观物体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科幻片里的桥段似乎马上就要实现了啊。
然而,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
这一切的基础:“量子纠缠”,至今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一直在“纠缠”着,几十年来,无数科学家也都在“纠缠”着。
参与“量子纠缠”大撕逼的科学家有爱因斯坦、薛定谔、波尔等等,前两位是反对派,波尔是支持派。(但令人费解的是反对派爱因斯坦和薛定谔恰恰是量子纠缠的提出者,太尼玛纠结了)
在过去的50年里,人们提出了不计其数的实验方案,但时至今日,还是不能盖棺定论。
夸张的说一句,没人真正懂“量子纠缠”/量子物理,因为还没个形成共识的标准……
既然如此,还咋谈量子通信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啊!
前文所说的量子通信算啥?
量子其实它根本就不是“通信”。目前所谓的量子通信系统,按所传输的信息是经典还是量子态而分为两类:前者主要用于量子密钥分发,后者则可用于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纠缠的分发
量子密钥分发是利用量子物理特性(即量子不可克隆原理)实现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分发,目前主要是在光纤或者自由空间利用光子的偏振或者相位特性来实现,同时还需要传统互联网信道完成数据传输。这其实只能算是量子加密通信,而非量子通信。
你可能会说,能做到量子加密通信也不错哦,安全性好呀,国家安全balabala,但是
目前,由于光纤损耗和探测器的不完美性等因素,以光纤为信道的量子密钥分发距离已接近极限;而由于地球曲率和远距可视等条件的限制,地面间自由空间的量子密钥分发也很难实现突破。
说白了,就是量子加密通信的传输距离很短,能不能商用呢,小黑羊不知道。
再提醒一点,因为这个量子密钥分发的实现要利用光子偏振特性,如果你的Solutions演示方案里面只有工控机,连个偏振光都没有,那就只能算“量子加密算法”,连“量子加密通信”都算不上。
前面说的是量子加密,真正的量子通信就是所谓隐形传送,指的是量子纠缠态可以脱离实物的一种“完全”的信息传送, “当测量一个粒子时,另一个与之关联的粒子会瞬时改变状态,无论它们相距多远”。就像科幻大片中的瞬移差不多了。
量子通信的概念是美国科学家贝内特(注意,不是贝吉塔哈)在1993年提出的,这么牛x高大上的技术肯定是被追捧啦,大家都在竞相研究。
你想象一下,如果我大宋能突破这种技术,瞬间传输一支军队到大辽去,还用得着天天研究怎么突破第一岛链、第二岛链么?
不幸的是,美国国防部已经否定了量子隐形传输项目。美国政府在新一轮科技规划中停止了对光量子信息项目的支持,并从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的量子计算组撤回资金,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所失去对量子加密研究的资助。
现在在物理构建尚未明朗情况下,量子通信中纠缠态的量子信源的制备和纯化犹如抓阄一般,量子纠缠态的远距离传输受到传输中信道环境影响比传统通信中信道影响更大,单量子通信更像是一种骗局……
大辽国已经停止了量子通信研究步伐,我大宋子民在量子通信上却是厉兵秣马,不吝投入,不舍昼夜呢!
相信很多同学都和小黑羊一样,看到“量子通信”四个字,立马肃然起敬,而不去深究其中的道理了,比较这个地球上真正懂量子物理的也没有几个人,哪怕是爱因斯坦,自己都没有想明白“量子纠缠”,而至今也没人真正证明了“量子纠缠”。
小黑羊更是个门外汉,上面的吐槽是在炸药博士的文章基础上理解并整理的,水平实在有限,很可能有瞎BB的内容,大家可以点击“查看原文”,阅读炸药博士的文章,了解更详细的信息。
不过最后我想咬文嚼字一下:
今天看到公众号“知识分子”对潘建伟院士的采访,潘院士说的是“量子通讯”,关于通讯和通信,我觉得含义是不一样的,下面摘录一段定义,我是比较认同以下解释的:
通信:广义的通信是指用任何方式,通过任何媒介,将信息从一地传达到另一地。狭义则指:通过电子技术将语言、文字、图像等信息,从一地传送给另一地。即通常所谓电信。按业务内容可分为电报、电话、传真、数据通信等。
通讯:比较详尽、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件,人物或经验的新闻体裁。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和通讯小故事等。

以上两个词要严格区分,不能混用。去年年关于量子通信的好消息真是多啊,一副战天斗地、赶美超英的景象……
1月,中科大潘建伟院士及其团队“量子通信安全传输创世界纪录”,并随后入选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月,工行宣布运用量子通信技术实现信息安全传输;
7月,阿里云联合中国科学院在上海成立全新的“中国科学院-阿里巴巴量子计算实验室”
10月,阿里云与中科院联合发布量子加密通信产品,被舆论界评为“对全球量子研究和云计算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11月消息,“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于今年6月前发射,这有望使中国先于欧美拥有量子通信覆盖全球的能力”
12月11日,英国物理学会旗下期刊《物理世界》公布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十大突破,中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的“多自由度量子隐性传态”的研究成果荣登榜首。
看了这多消息,是不是应该喜大普奔一下呢?
一个基础科学领域的技术能够获得大众如此热情的关注,真是可喜可贺,但是要理解什么事真正的量子通信却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如何通俗的介绍量子通信呢?
在量子力学里,两个粒子在经过短暂时间彼此耦合后,单独搅扰其中任意一个粒子,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另外一个粒子的性质,就算他们远隔千山万水也能相爱相杀。
这就是所谓的量子纠缠,像不像传说中的心电感应?
这种“纠缠"现象让远距离的瞬间通信成为可能,这就是小黑羊理解的“量子通信”了(这是小黑羊为了便于理解做的通俗解释,科学的解释请查看原文链接)
潘建伟院士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从合肥带到北京一个保险箱,钥匙忘带了。于是我请合肥的同事测量一下钥匙,告诉我;我在北京复制它。”
于是我们忍不住会想起那些科幻大片的场景。
要是量子通信真的可行,那么瞬间传输宏观物体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科幻片里的桥段似乎马上就要实现了啊。
然而,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
这一切的基础:“量子纠缠”,至今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一直在“纠缠”着,几十年来,无数科学家也都在“纠缠”着。
参与“量子纠缠”大撕逼的科学家有爱因斯坦、薛定谔、波尔等等,前两位是反对派,波尔是支持派。(但令人费解的是反对派爱因斯坦和薛定谔恰恰是量子纠缠的提出者,太尼玛纠结了)
在过去的50年里,人们提出了不计其数的实验方案,但时至今日,还是不能盖棺定论。
夸张的说一句,没人真正懂“量子纠缠”/量子物理,因为还没个形成共识的标准……
既然如此,还咋谈量子通信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啊!
前文所说的量子通信算啥?
量子其实它根本就不是“通信”。目前所谓的量子通信系统,按所传输的信息是经典还是量子态而分为两类:前者主要用于量子密钥分发,后者则可用于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纠缠的分发
量子密钥分发是利用量子物理特性(即量子不可克隆原理)实现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分发,目前主要是在光纤或者自由空间利用光子的偏振或者相位特性来实现,同时还需要传统互联网信道完成数据传输。这其实只能算是量子加密通信,而非量子通信。
你可能会说,能做到量子加密通信也不错哦,安全性好呀,国家安全balabala,但是
目前,由于光纤损耗和探测器的不完美性等因素,以光纤为信道的量子密钥分发距离已接近极限;而由于地球曲率和远距可视等条件的限制,地面间自由空间的量子密钥分发也很难实现突破。
说白了,就是量子加密通信的传输距离很短,能不能商用呢,小黑羊不知道。
再提醒一点,因为这个量子密钥分发的实现要利用光子偏振特性,如果你的Solutions演示方案里面只有工控机,连个偏振光都没有,那就只能算“量子加密算法”,连“量子加密通信”都算不上。
前面说的是量子加密,真正的量子通信就是所谓隐形传送,指的是量子纠缠态可以脱离实物的一种“完全”的信息传送, “当测量一个粒子时,另一个与之关联的粒子会瞬时改变状态,无论它们相距多远”。就像科幻大片中的瞬移差不多了。
量子通信的概念是美国科学家贝内特(注意,不是贝吉塔哈)在1993年提出的,这么牛x高大上的技术肯定是被追捧啦,大家都在竞相研究。
你想象一下,如果我大宋能突破这种技术,瞬间传输一支军队到大辽去,还用得着天天研究怎么突破第一岛链、第二岛链么?
不幸的是,美国国防部已经否定了量子隐形传输项目。美国政府在新一轮科技规划中停止了对光量子信息项目的支持,并从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的量子计算组撤回资金,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所失去对量子加密研究的资助。
现在在物理构建尚未明朗情况下,量子通信中纠缠态的量子信源的制备和纯化犹如抓阄一般,量子纠缠态的远距离传输受到传输中信道环境影响比传统通信中信道影响更大,单量子通信更像是一种骗局……
大辽国已经停止了量子通信研究步伐,我大宋子民在量子通信上却是厉兵秣马,不吝投入,不舍昼夜呢!
相信很多同学都和小黑羊一样,看到“量子通信”四个字,立马肃然起敬,而不去深究其中的道理了,比较这个地球上真正懂量子物理的也没有几个人,哪怕是爱因斯坦,自己都没有想明白“量子纠缠”,而至今也没人真正证明了“量子纠缠”。
小黑羊更是个门外汉,上面的吐槽是在炸药博士的文章基础上理解并整理的,水平实在有限,很可能有瞎BB的内容,大家可以点击“查看原文”,阅读炸药博士的文章,了解更详细的信息。
不过最后我想咬文嚼字一下:
今天看到公众号“知识分子”对潘建伟院士的采访,潘院士说的是“量子通讯”,关于通讯和通信,我觉得含义是不一样的,下面摘录一段定义,我是比较认同以下解释的:
通信:广义的通信是指用任何方式,通过任何媒介,将信息从一地传达到另一地。狭义则指:通过电子技术将语言、文字、图像等信息,从一地传送给另一地。即通常所谓电信。按业务内容可分为电报、电话、传真、数据通信等。
通讯:比较详尽、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件,人物或经验的新闻体裁。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和通讯小故事等。

以上两个词要严格区分,不能混用。
很可能吹牛逼,简直成了印度神油了
知道的什么也不要说,不知道的说什么也没用,哈哈哈。
作者既不明白量子通信传输的过程是什么,又不了解纠缠的概念在量子力学历史上是怎么发展的。这种反驳只能呵呵了
呵呵,口口声声说自己是“门外汉”,却又对即将商用的技术大放那啥。

呵呵。

听说呵呵是有特殊含义的。

呵呵

呵呵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布鲁诺说地球是圆的,就被烧死了。
地球上有很多人,看待事情,首先是否定,所以后面的事情就不用做了。
地球有70亿人口,其中有一部分人做一些那怕无意义的事情,那又如何呢?我们总不能要求70亿人都只有一种立场。
都没楼主牛B啊
肯定吹牛逼拉~楼主安啦
什么叫证明量子纠缠?
懂了。只有美国人做成了而中国人做不成的才是真NB,反之则都是吹NB。
事实证明,看帖前先看注册日期是个好习惯。
新事物的发展总会受到旧事物的阻挠
把量子通讯加密叫做量子通讯肯定不妥。潘院士作为科学家,应该用词严谨才对。
研究研究没什么不好
应该这样说,中国当今物理界的绝大多数研究内容,都是一个大坑。
量子光学毕竟只局限在合肥等少数地方。铁基超导、二维材料,那才是大到不能再大的大坑。

回头再说,潘建伟本人其实并不懂什么是量子力学。他赖以成名的RMP的文章,前面一半量子力学和后面一半光学完全是两篇文章的内容,中间没有任何逻辑关联。
量子通信在21世纪前十年确实火得一塌糊涂,那时候物理学家不论哪个学科,人人都谈纠缠,就像现在谈表面态、几何相位一样。然而几年过后,量子纠缠被证明是个大坑,大部分人都跳出来了。
只有少部分人被自己当年讲的故事深深迷住,所以尚未自拔。

公允的说,量子通信不应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技术。它应该属于五百年后的子孙。
最近几年一些真正在做学问的人(不是合肥那些),开始重新审视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基本原理。尤其是量子纠缠,这个故事虽然美好,但实验上确实很难实现,原因是退相干。
自然界会自然发生退相干,这是测不准原理决定的。量子力学把测不准原理作为先验的原理导入,而现代人则开始思索其背后的逻辑,并将其指向了更具物理本质的退相干。退相干是导致量子光学在自由空间中迅速衰减的最重要原因,而且以目前人类的认识,无法克服,正如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
为什么说它应该是五百年后的技术,因为人类事实上还有许多科学禁区尚未突破。比如生命科学、比如高维空间、比如量子热力学,等等。这些禁区目前人类的认识可以说极端浅薄,要突破,还需要年份以百年计的长时间科学探索与积累。
所以我一直坚信,现在谈论这些东西的人,与五百年前谈论玄学的人,没有本质不同。理应将这些人归为玄学家,而不是科学家。
早N多年前,就有不少人说潘建伟是骗子。但"骗子“坚守了这么多年,现在”骗“成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骗"成英国物理世界杂志的2015年世界物理突破之首,“骗”成了今年国家准备发射量子通信卫星。光这点也应该是真NB吧。
爱信不信,不信拉倒,稀罕你信似的。
希望这事将来出现这两个结果之一:
1,量子加密成功,中国掌握了一项伟大的新技术。
2,骗局被揭穿,披着科学外衣的骗子下大狱。

最不希望的结果:
实验不成功,但也不存在诈骗,只是科学的高山太难爬。。。这样就没戏看了
呵呵,这帖子里,几个列兵是中科院院士的马甲么?一副自己很牛的样子,有能耐赶紧写几篇论文,拿几个国际学术大奖啊,在论坛里发表学术论文搞啥啊?当这里是中科院啊?
泰国刀削面 发表于 2016-4-28 08:29
早N多年前,就有不少人说潘建伟是骗子。但"骗子“坚守了这么多年,现在”骗“成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骗" ...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014年可是发给了“透明计算”,这奖的成色不太保险。
估计又是那个质疑吉林卫星的另一个号吧,自我感觉跟个科学家一样,实际上P都不是
楼主说自己不懂还扯这么一大通?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4/2015对比看,有点悬。

2014年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率领的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团队研究出的透明计算技术荣获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不过目前就该项目获奖仍存在非常大的争议!
1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及其团队以“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项目”获得空缺多年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月2日,有网友发帖称获得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张尧学及其科研团队的获奖项目实为“远程桌面项目”,且涉嫌抄袭国外IT工程师上传的开源代码。2月3日,张尧学回应,被质疑抄袭项目不是获奖项目,透明桌面项目使用部分开源代码是“合法”、“合理”使用 。事态进展有待进一步考证。

2015年
按惯例,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拟于2016年1月在人民大会堂举办颁奖典礼。从科技部官网公布的初评结果可预判,若本次自然科学一等奖终有得主,该荣誉将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潘建伟院士的“多光子纠缠干涉度量学”获得,因为该项目是本年度唯一一个入选该等级奖项的初评项目。
据介绍,该项目组系统地发展了多光子纠缠干涉度量学,并将之创新性地应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多个研究方向,取得了广域量子通信和光学量子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系统性关键突破;在此基础上,将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带入现实应用。
2016年1月8日上午,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的“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是继2013年铁基高温超导研究成果之后,中科大再次获此殊荣。
潘建伟院士与同事彭承志、陈宇翱、陆朝阳、陈增兵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长期开展量子力学基本问题实验研究,系统地发展了多光子纠缠和干涉技术并应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等多个研究方向,引领和推动了多光子纠缠及干涉量度学的发展,取得了广域量子通信和光学量子信息处理的系统性关键突破。
酸奶博士 发表于 2016-4-28 08:29
应该这样说,中国当今物理界的绝大多数研究内容,都是一个大坑。
量子光学毕竟只局限在合肥等少数地方。铁 ...
你行你上啊,真正做学问的人一般没你这闲工夫吧
泰国刀削面 发表于 2016-4-28 08:29
早N多年前,就有不少人说潘建伟是骗子。但"骗子“坚守了这么多年,现在”骗“成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骗" ...
国家自然科学奖实际上也是一个大坑。之前计算机方向的那个奖,至少是引起了学术界轩然大波的。
物理界得奖也并不稀奇,南大超构材料早些年就得一等奖了,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南大和科大是最容易获奖的两个单位,原因之一,评委都是他们的人。

至于说所谓英国自然出版集团的所谓突破,其实是以引用率论英雄。而引用率则取决于从业人数,从业人数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行业好不好“骗”。
从历史来看,大多数真正推动人类进步的科学发展,曾经常年得不到关注和引用。最近的例子是因重整化群而获炸药奖的Wilson,他曾经因为研究一个超级大冷门的领域,导致长达十年在丢掉工作的路上徘徊。再往前推,这种例子从不鲜见。
科学是需要准入门槛的。而杂志则需要引用率,这样才有销量、才好卖钱。所以出版集团评出的所谓突破,有时候真的只能看看就好。

而所谓量子通讯卫星什么的,那个是商业的范畴,与科学无关,不足以证明什么。
楼主的反应证明中国搞对路啦
美国人放弃了?,也许是因为这个有价值,转入秘密研究了
呵呵,一帮跳大神的,在论坛里充什么大蒜啊,看到你们这么卖力的抹黑,看来这事又领先世界了,哈哈啊哈哈,真是高兴啊。
酸奶博士 发表于 2016-4-28 08:39
国家自然科学奖实际上也是一个大坑。之前计算机方向的那个奖,至少是引起了学术界轩然大波的。
物理界得 ...
能再介绍一下卫星是个什么情况吗?
没有真材实料能当院士?南大那谁谁谁发了五百多篇SCI论文参评两次院士都落选,谁这么牛逼靠吹就能进院士的
对待这类事情的原则是:美国的就是真NB,中国的必须是吹NB。
雪国 发表于 2016-4-28 08:43
没有真材实料能当院士?南大那谁谁谁发了五百多篇SCI论文参评两次院士都落选,谁这么牛逼靠吹就能进院士的
没有真材实料肯定能当院士,张尧学
丢翻小日本 发表于 2016-4-28 08:41
呵呵,一帮跳大神的,在论坛里充什么大蒜啊,看到你们这么卖力的抹黑,看来这事又领先世界了,哈哈啊哈哈, ...
这帮跳大神的还玩的是自问自答的把戏,哈哈哈
早N多年前,就有不少人说潘建伟是骗子。但"骗子“坚守了这么多年,现在”骗“成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骗" ...
你说对了,只要是院士,骗这些基金非常容易。


连基本的样品都没有,样品没有通过专家验收, 如何上卫星?

现在已经不是纯理论研究的阶段, 已经是实际应用阶段

连基本的样品都没有,样品没有通过专家验收, 如何上卫星?

现在已经不是纯理论研究的阶段, 已经是实际应用阶段

泰国刀削面 发表于 2016-4-28 08:29
早N多年前,就有不少人说潘建伟是骗子。但"骗子“坚守了这么多年,现在”骗“成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骗" ...


所谓的基金,科技奖,基本都是。。。
泰国刀削面 发表于 2016-4-28 08:29
早N多年前,就有不少人说潘建伟是骗子。但"骗子“坚守了这么多年,现在”骗“成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骗" ...


所谓的基金,科技奖,基本都是。。。
一,现在的量子通讯是指加密方面的,与超距作用传输无关,所以本文作者写了半天都在指鹿为马

二,物理学史上爱因斯坦代表的相对论体系与波尔等人代表的量子力学体系争论了一辈子,这是近代物理里很有趣的一件事,但二者都是近代物理的基石且基石只有这两个。整个物理学界都在为二者的统一做努力,不是作者的水平所能体会的。
楼主既然是门外汉,那么写的再多,也自然都是废话了。
future220 发表于 2016-4-28 08:36
你行你上啊,真正做学问的人一般没你这闲工夫吧
你说反了吧,真正做学问的人,一般都很闲。
要是忙成疯狗似的,每天各种应酬各种活动,怎么做学问呢?
至少我所认识的研究人员中,大量大量天天刷各种论坛的。谁规定科研人员不能是军迷?

另外,我自己从事的研究领域是光电这一块,中国在这个方面绝对是国际第一梯队成员。不论比文章、比工业产出、还是比国家各个层面的人才项目,这个领域都是中国现在最有希望的研究领域之一。
而作为基层研究人员的,像我们这样的人,都是蛮拼的。这个领域我所认识的同行,务实者居多,讲故事的人少。在产品做出来以前,故事也很少讲给公众媒体听。
随便举例子,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现在中国光电领域有700多个组在做,无论文章、影响力,还是真正产品的有效性,中国都是把着龙头。
华科的韩宏伟,钙钛矿稳定性做出来超过一年,至今还是世界之最,那篇Science的引用率显然超过潘建伟。光电领域现在对他可谓众星捧月,然而公众媒体有几人知道他的存在?
科学研究靠吹是不行的。一般需要让很多外行人知道的事,通常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当然这有可能是我的偏见。
潘建伟组的工作都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上经过了同行评议,全世界的物理学家都帮他们作假???
真要质疑可以啊,自己写学术论文指出他们工作的漏洞,或者直接给相应杂志社写信,能让他们撤稿我就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