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效飞行器研制启示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4:59:52
中国地效飞行器研制启示录
作者:一叶 汤先炳

当中国第一艘地效飞行器终于于1998年11月在湖北荆门试飞成功的时候,英国航空界便惊呼道:“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地效飞行器研制中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英国人当然要惊呼,因为它的气垫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而地效飞行器和气垫船又有那种苹果梨和苹果的关系。由于美国人在研究了一段地效飞行器之后,认为其没有多大实用价值,不仅使美国人在这一领域远离世界先进水平,也影响着总是以美国人马首是瞻的英国人在这方面的拓展。而随着世界上研制地效飞行器最先进的国家俄罗斯将其一些精品撩开神秘面纱时,英美才感到当时轻言地效飞行器没太多实用价值是多么荒谬和愚蠢。
中国第一艘地效飞行器的主要性能及参数
总长16m 总宽11m 总高4.9m
起飞重量 4800Kg 载员 15人 载重1125Kg
总功率447Kw 耗油量14Kg/h
最大速度 200Km/ h巡航速度 165Km/h
飞行高度0.6~1.2m 适航海况 3级
航程 400km
备注:适应于江、河、湖和沿海波浪较小的水域,以及草地、戈壁、冰雪原等。



曾被人称之为地球魔力的地效
什么是地效?这还得向一起航空事故追索答案。
1932年5月24 日,德国一架名叫“多克斯”的水上飞机正在大西洋上空正常飞行。忽然,发动机转速降低,飞机随之下落。原来,发动机部分油路堵塞。
一场机毁人亡的事件顷刻就要发生。奇迹却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当飞机掉到距水面约10米左右时,不知从哪里来了一种神奇的升力,它巧妙地将机身自动拉平,并让它一直保持在这个高度上向前飞行……最后,这股魔力将飞机完好无损地送到了目的地。
新闻界披露这一偶然事件后,许多科学家被深深震动了。
这种鬼使神差的力量到底来自哪里呢?
有的舆论急不可待地认为,这是偶然路过的外星人伸出手帮了一把忙,还有一些人深信是神的力量。务实的科学家们却踏踏实实地迅即投入到艰苦的研究中去了。在这项研究中最先取得重要成果的是空气动力学家。他们的研究表明,当运动的飞行器掉到距地面(或水面)很近时,整个机体的上下压力差增大,升力会陡然增加。这种可以使飞行器诱导阻力减小,同时能获得比空中飞行更高升阻比的物理现象,被科学家称为地面效应(或表面效应),并由此开辟了一门边缘学科,即表面效应翼技术,简称地效飞行技术。
神秘的“里海怪物”
里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飞行物。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侦察卫星在里海上空掠过时,惊奇地向五角大楼传来这一信息。这种飞行物体态庞大、速度惊人,是贴水飞行的水面飞行器。美国人按照他们掌握的对世界总的技术状况分析,他们认为地球人还不可能拥有如此怪异的庞大飞行器。这种发现和认识公之于世以后,世人的各种猜测和臆想如波涛起伏。最后,西方人只得模糊而又无奈地称之为“里海怪物”。
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苏联的许多机密事件和科学技术逐渐被世人揭开真相,“里海怪物”也终于大白于天下。
原来,自1932年芬兰工程师卡奥尔诺在结冰的湖面上成功地进行了地效飞行器牵引模型试验后,瑞典、瑞士、美国、德国、日本等一些较有实力的国家也都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然而,研制地效飞行器当时受到了许多技术条件的限制,在追求与等待中,一些国家逐渐放弃,比如美国就大大放慢了研究步伐,一些国家却曲径通幽。
苏联就属于后者。
早在60年代,由于飞机气动力、结构力学、发动机及综合控制技术的日趋成熟,苏联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亟需研制系列高速船舶,于是,经过充分论证,集中精力研制发展地效飞行器提上了日程。当年,美国的侦察卫星从太空中看到的“里海怪物”,其实就是这些地效飞行器的运动身影。
当西方人终于弄清“里海怪物”的底细之后,从政要到军事科学家无不大吃一惊。这种吃惊在于,他们发现,这种飞行器不仅有极为广阔的民用前景,更有可能改变战争样式的军事价值。
地效飞行器的优点:
速度快。它的航速是普通舰艇的10倍甚至10倍以上,是气垫船的3倍以上,一些高速地效飞行器的速度将连直升机也望尘莫及。因此,它的攻击突然性很大,常常可使敌方猝不及防。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由于地效飞行器能贴近地面或海面飞行,因而可以利用对方探测雷达的盲区,悄无声息地飞行,对方很难发现;还可以利用对方射击的死角,躲过对方舰载和防空火力的攻杀。
适航性好。地效飞行器具有较好的抗浪性,小型机可抗浪1米左右,中型机可抗3米左右的浪,大型机对5米的浪也无需过虑。在陆地上,如果没有大的障碍物,它基本上可以贴地飞行,同时它可以轻易地飞越一般地面交通工具难以逾越的沙漠、沼泽、雪地、冰川,也可以飞越丛林等复杂地形和地区。地放飞机在必要时还可飞到几十米乃至上千米的高度,同时,它可在海上和陆地起飞降落和飞行,是名副其实的海陆空三位一体高科技飞行器。
操纵性能良好。地效飞行器利用襟翼,能自如地倒退、悬停,以及垂直起降;通过方向舵、升降舵和襟翼,地效飞行器还可以无坡度急转弯,甚至就地回转。在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运用地效飞行器进行登陆、机降和反潜作战是十分有效的手段。
中国也要地效飞行器
1994年9月,中国全垫升气垫船系列型号的总指挥崔尔杰带着一个设想找到了顾诵芬。
顾诵芬,全国人大常委,两院院士,中国先进的国产战斗机歼8总设计师。
回忆当时的情景,顾老认真地想了想。
“当时崔尔杰来找我,就谈了搞地效飞行器的想法,但具体怎么搞他还没有清晰的计划。后来我听了他的想法和遇到的一些困难后,我答应参加。崔尔杰有空气动力研究的经验,但他没有水动力的经验和结构经验,因此,我们想到了找一个能填补这两方面不足的单位合作,后来找到了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下属的六O五所,他们合作得很不错。当时想到这么一个项目应该有一个有点影响力的人牵头。在1995年春节的时候,崔尔来去给李绪鄂拜年并汇报了这事。李绪鄂是中国科技开发院的院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他很欣赏崔尔杰。
这个事情正式定下来以后,主要是崔尔杰他们在弄,我担任技术总顾问。在设计当中我建议加大水平尾翼的展长来增加面积,以此来避开洗流的影响。通过试验,他们采纳了我的建议。其它大部分工作都是崔尔杰他们和六O五所作的。”
崔尔杰后来在听了记者转达的顾老总的话后,轻轻地笑了:顾总一直这么谦逊!
“我为什么想到搞地效飞行器呢?
因为我在搞气垫船后发现,国内非常需要高速的水上运输工具,现在所谓的高速船,也就是每小时60-70公里,比如从南京到上海要走7个小时,而火车只要二三个小时,水上运输是一个萎缩市场,从民用来讲非常需要搞这么一个高速运输工具。
在军事上,地效飞行器具有隐蔽性好,地面雷达不易被发现,速度快,运载量大,利用地面效应产生升力大,在同样的功率下装载比飞机大1.5至3倍。俄罗斯1989年装备海军一艘500吨级的地效飞行器,是一个导弹发射平台,装6枚导弹,已航行5万多公里。1998年,另一架改成了空中医院,住500人,150个病床。他们计划研制1000吨、1500吨、2000吨的地效飞行器。
我们也有了规划,从起步开始,4年之内研制成可运载500人即370吨的,第二方案是研制运载250人另加载36吨货物,亦即400吨的地效飞行器。”
六O五所的合力
其实,我们的地效飞行器完全有可能更早一点问世的。六O五所原所长、中国水轰五总设计师李洪畴深有感触地说了这么一个结论。
早在1967年,我国有一家研究所就开始了地效飞行器的研究,但他们10年摸索、8年探索,15年只搞出了一个样机。为什么这样呢?这与他们没有一个好的指导思想有关。这么多年来,他们光从原理上钻研,没有实用认识,他们探索到了其中的规律,但他们想独占这个领域,想把别的单位排斥在外。这是他们没有终极成功的主要原因,也使中国地效飞行器的问世不应该地推迟了若干年。这家研究所主要是搞水动力研究的,对其它领域不熟悉,他们曾经想到和六0五联合,并且有些步骤双方都已进行了探讨,但后来他们变卦了。这个研究所的一些从民族大义上考虑问题的同志后来告诉我们,主要是有些领导和技术人员怕六0五抢了头功。这是让我们心寒的劣根性,是我们这个民族值得悲哀的一个方面。
如今我们的地效飞行器之所以能在1995年立项,1998年出产品,短短3年的时间就实现了飞跃性的突破,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强强联合;还有就是不向国家伸手要资金,走市场发展、自筹资金、节约时间的道路;另外一点就是有一帮真正有事业心的老家伙。看看我们的人员结构就有一个特点,总指挥李绪鄂是70多岁的人了,顾老总也是70多岁的人,崔总,宋明德,我都是过60岁的人,我们的吴副所长、陈洪若副总等都是退下来后又重新投入这个项目的,为什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为钱,只为干点事。我退下来后应一个朋友的邀请到了深圳为他帮忙,一年的收人是30多万元,但我总有点心虚,不是觉得自己的价值不值这么多,而是觉得不应该只是用钱来衡量的这么多,不应该用钱来为标准,而应该为社会做得更多一点。正好,当所里接下这个项目后,他们请我回来,我没有一点犹豫就回来了。
需要思索些什么?
DF-100,中国的第一艘地效飞行器,它不仅飞进了中国人的眼里,也飞进了世界的眼里,飞进了世界上在这一方面最领先的俄罗斯的眼里,俄罗斯的专家们之前是不怎么看好中国在这面的研究的。后来,他们看到中国的地效飞行器试飞表演时,真心地祝贺道:真没想到你们搞得这么快,飞机飞得挺好。
天翼一号---DF-100 ,中国的第一艘地效飞行器成功了。它的成功给了记者许多的思索:独自为战,这种生存方式已不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即使一个拥有较多专业人才的集体也已经不能以这种方式在这个时代立足和发展。人类社会已到了一个强强联手,规模发展时代,单独的集体力量已经太小了。美、日、俄、等多国进行的国际空间站的研制,就是世界高科技的一个整合。专业,只可能是某一方面的强项,而未来高技术产品无一不汇总着当代社会各个技术领域里最精华的部分。
中国第一艘地效飞行器的研制成功还与另一种闲置力量的重新开发密不可分。这就是研制者们充分地利用了这些单位许多闲置的设备和技术人员。
不是结论的结论
在天翼一号试飞成功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中船708所的“天鹅号”地效飞行器也试飞成功了,他们研制了多长时间媒体没有多做报道。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们和“天翼一号”不是一回事。这两种地效飞行器会在这个领域兴起什么风浪呢?是浪费?还是竞争后的促进?记者无法肯定,大家都在拭目以待。中国地效飞行器研制启示录
作者:一叶 汤先炳

当中国第一艘地效飞行器终于于1998年11月在湖北荆门试飞成功的时候,英国航空界便惊呼道:“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地效飞行器研制中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英国人当然要惊呼,因为它的气垫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而地效飞行器和气垫船又有那种苹果梨和苹果的关系。由于美国人在研究了一段地效飞行器之后,认为其没有多大实用价值,不仅使美国人在这一领域远离世界先进水平,也影响着总是以美国人马首是瞻的英国人在这方面的拓展。而随着世界上研制地效飞行器最先进的国家俄罗斯将其一些精品撩开神秘面纱时,英美才感到当时轻言地效飞行器没太多实用价值是多么荒谬和愚蠢。
中国第一艘地效飞行器的主要性能及参数
总长16m 总宽11m 总高4.9m
起飞重量 4800Kg 载员 15人 载重1125Kg
总功率447Kw 耗油量14Kg/h
最大速度 200Km/ h巡航速度 165Km/h
飞行高度0.6~1.2m 适航海况 3级
航程 400km
备注:适应于江、河、湖和沿海波浪较小的水域,以及草地、戈壁、冰雪原等。



曾被人称之为地球魔力的地效
什么是地效?这还得向一起航空事故追索答案。
1932年5月24 日,德国一架名叫“多克斯”的水上飞机正在大西洋上空正常飞行。忽然,发动机转速降低,飞机随之下落。原来,发动机部分油路堵塞。
一场机毁人亡的事件顷刻就要发生。奇迹却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当飞机掉到距水面约10米左右时,不知从哪里来了一种神奇的升力,它巧妙地将机身自动拉平,并让它一直保持在这个高度上向前飞行……最后,这股魔力将飞机完好无损地送到了目的地。
新闻界披露这一偶然事件后,许多科学家被深深震动了。
这种鬼使神差的力量到底来自哪里呢?
有的舆论急不可待地认为,这是偶然路过的外星人伸出手帮了一把忙,还有一些人深信是神的力量。务实的科学家们却踏踏实实地迅即投入到艰苦的研究中去了。在这项研究中最先取得重要成果的是空气动力学家。他们的研究表明,当运动的飞行器掉到距地面(或水面)很近时,整个机体的上下压力差增大,升力会陡然增加。这种可以使飞行器诱导阻力减小,同时能获得比空中飞行更高升阻比的物理现象,被科学家称为地面效应(或表面效应),并由此开辟了一门边缘学科,即表面效应翼技术,简称地效飞行技术。
神秘的“里海怪物”
里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飞行物。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侦察卫星在里海上空掠过时,惊奇地向五角大楼传来这一信息。这种飞行物体态庞大、速度惊人,是贴水飞行的水面飞行器。美国人按照他们掌握的对世界总的技术状况分析,他们认为地球人还不可能拥有如此怪异的庞大飞行器。这种发现和认识公之于世以后,世人的各种猜测和臆想如波涛起伏。最后,西方人只得模糊而又无奈地称之为“里海怪物”。
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苏联的许多机密事件和科学技术逐渐被世人揭开真相,“里海怪物”也终于大白于天下。
原来,自1932年芬兰工程师卡奥尔诺在结冰的湖面上成功地进行了地效飞行器牵引模型试验后,瑞典、瑞士、美国、德国、日本等一些较有实力的国家也都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然而,研制地效飞行器当时受到了许多技术条件的限制,在追求与等待中,一些国家逐渐放弃,比如美国就大大放慢了研究步伐,一些国家却曲径通幽。
苏联就属于后者。
早在60年代,由于飞机气动力、结构力学、发动机及综合控制技术的日趋成熟,苏联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亟需研制系列高速船舶,于是,经过充分论证,集中精力研制发展地效飞行器提上了日程。当年,美国的侦察卫星从太空中看到的“里海怪物”,其实就是这些地效飞行器的运动身影。
当西方人终于弄清“里海怪物”的底细之后,从政要到军事科学家无不大吃一惊。这种吃惊在于,他们发现,这种飞行器不仅有极为广阔的民用前景,更有可能改变战争样式的军事价值。
地效飞行器的优点:
速度快。它的航速是普通舰艇的10倍甚至10倍以上,是气垫船的3倍以上,一些高速地效飞行器的速度将连直升机也望尘莫及。因此,它的攻击突然性很大,常常可使敌方猝不及防。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由于地效飞行器能贴近地面或海面飞行,因而可以利用对方探测雷达的盲区,悄无声息地飞行,对方很难发现;还可以利用对方射击的死角,躲过对方舰载和防空火力的攻杀。
适航性好。地效飞行器具有较好的抗浪性,小型机可抗浪1米左右,中型机可抗3米左右的浪,大型机对5米的浪也无需过虑。在陆地上,如果没有大的障碍物,它基本上可以贴地飞行,同时它可以轻易地飞越一般地面交通工具难以逾越的沙漠、沼泽、雪地、冰川,也可以飞越丛林等复杂地形和地区。地放飞机在必要时还可飞到几十米乃至上千米的高度,同时,它可在海上和陆地起飞降落和飞行,是名副其实的海陆空三位一体高科技飞行器。
操纵性能良好。地效飞行器利用襟翼,能自如地倒退、悬停,以及垂直起降;通过方向舵、升降舵和襟翼,地效飞行器还可以无坡度急转弯,甚至就地回转。在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运用地效飞行器进行登陆、机降和反潜作战是十分有效的手段。
中国也要地效飞行器
1994年9月,中国全垫升气垫船系列型号的总指挥崔尔杰带着一个设想找到了顾诵芬。
顾诵芬,全国人大常委,两院院士,中国先进的国产战斗机歼8总设计师。
回忆当时的情景,顾老认真地想了想。
“当时崔尔杰来找我,就谈了搞地效飞行器的想法,但具体怎么搞他还没有清晰的计划。后来我听了他的想法和遇到的一些困难后,我答应参加。崔尔杰有空气动力研究的经验,但他没有水动力的经验和结构经验,因此,我们想到了找一个能填补这两方面不足的单位合作,后来找到了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下属的六O五所,他们合作得很不错。当时想到这么一个项目应该有一个有点影响力的人牵头。在1995年春节的时候,崔尔来去给李绪鄂拜年并汇报了这事。李绪鄂是中国科技开发院的院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他很欣赏崔尔杰。
这个事情正式定下来以后,主要是崔尔杰他们在弄,我担任技术总顾问。在设计当中我建议加大水平尾翼的展长来增加面积,以此来避开洗流的影响。通过试验,他们采纳了我的建议。其它大部分工作都是崔尔杰他们和六O五所作的。”
崔尔杰后来在听了记者转达的顾老总的话后,轻轻地笑了:顾总一直这么谦逊!
“我为什么想到搞地效飞行器呢?
因为我在搞气垫船后发现,国内非常需要高速的水上运输工具,现在所谓的高速船,也就是每小时60-70公里,比如从南京到上海要走7个小时,而火车只要二三个小时,水上运输是一个萎缩市场,从民用来讲非常需要搞这么一个高速运输工具。
在军事上,地效飞行器具有隐蔽性好,地面雷达不易被发现,速度快,运载量大,利用地面效应产生升力大,在同样的功率下装载比飞机大1.5至3倍。俄罗斯1989年装备海军一艘500吨级的地效飞行器,是一个导弹发射平台,装6枚导弹,已航行5万多公里。1998年,另一架改成了空中医院,住500人,150个病床。他们计划研制1000吨、1500吨、2000吨的地效飞行器。
我们也有了规划,从起步开始,4年之内研制成可运载500人即370吨的,第二方案是研制运载250人另加载36吨货物,亦即400吨的地效飞行器。”
六O五所的合力
其实,我们的地效飞行器完全有可能更早一点问世的。六O五所原所长、中国水轰五总设计师李洪畴深有感触地说了这么一个结论。
早在1967年,我国有一家研究所就开始了地效飞行器的研究,但他们10年摸索、8年探索,15年只搞出了一个样机。为什么这样呢?这与他们没有一个好的指导思想有关。这么多年来,他们光从原理上钻研,没有实用认识,他们探索到了其中的规律,但他们想独占这个领域,想把别的单位排斥在外。这是他们没有终极成功的主要原因,也使中国地效飞行器的问世不应该地推迟了若干年。这家研究所主要是搞水动力研究的,对其它领域不熟悉,他们曾经想到和六0五联合,并且有些步骤双方都已进行了探讨,但后来他们变卦了。这个研究所的一些从民族大义上考虑问题的同志后来告诉我们,主要是有些领导和技术人员怕六0五抢了头功。这是让我们心寒的劣根性,是我们这个民族值得悲哀的一个方面。
如今我们的地效飞行器之所以能在1995年立项,1998年出产品,短短3年的时间就实现了飞跃性的突破,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强强联合;还有就是不向国家伸手要资金,走市场发展、自筹资金、节约时间的道路;另外一点就是有一帮真正有事业心的老家伙。看看我们的人员结构就有一个特点,总指挥李绪鄂是70多岁的人了,顾老总也是70多岁的人,崔总,宋明德,我都是过60岁的人,我们的吴副所长、陈洪若副总等都是退下来后又重新投入这个项目的,为什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为钱,只为干点事。我退下来后应一个朋友的邀请到了深圳为他帮忙,一年的收人是30多万元,但我总有点心虚,不是觉得自己的价值不值这么多,而是觉得不应该只是用钱来衡量的这么多,不应该用钱来为标准,而应该为社会做得更多一点。正好,当所里接下这个项目后,他们请我回来,我没有一点犹豫就回来了。
需要思索些什么?
DF-100,中国的第一艘地效飞行器,它不仅飞进了中国人的眼里,也飞进了世界的眼里,飞进了世界上在这一方面最领先的俄罗斯的眼里,俄罗斯的专家们之前是不怎么看好中国在这面的研究的。后来,他们看到中国的地效飞行器试飞表演时,真心地祝贺道:真没想到你们搞得这么快,飞机飞得挺好。
天翼一号---DF-100 ,中国的第一艘地效飞行器成功了。它的成功给了记者许多的思索:独自为战,这种生存方式已不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即使一个拥有较多专业人才的集体也已经不能以这种方式在这个时代立足和发展。人类社会已到了一个强强联手,规模发展时代,单独的集体力量已经太小了。美、日、俄、等多国进行的国际空间站的研制,就是世界高科技的一个整合。专业,只可能是某一方面的强项,而未来高技术产品无一不汇总着当代社会各个技术领域里最精华的部分。
中国第一艘地效飞行器的研制成功还与另一种闲置力量的重新开发密不可分。这就是研制者们充分地利用了这些单位许多闲置的设备和技术人员。
不是结论的结论
在天翼一号试飞成功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中船708所的“天鹅号”地效飞行器也试飞成功了,他们研制了多长时间媒体没有多做报道。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们和“天翼一号”不是一回事。这两种地效飞行器会在这个领域兴起什么风浪呢?是浪费?还是竞争后的促进?记者无法肯定,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竞争也许不是坏事,就看下一步谁能搞出大的,争取国防订货
可能会民用先行
<B>以下是引用<I>勇敢在心</I>在2005-3-31 12:25:00的发言:</B>
可能会民用先行


可以肯定军用先行。
很有潜力的技术,能带动军队跨越式发展
以前新闻不是说要把地效用在南沙至香港的航线上吗,有谁知道为何不了了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