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善为士者,不武”的理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7:24:57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善为士者,不武:一个好的战士,不是勇武的匹夫,武者为勇武,谓之纯武力,在当代可谓纯武器论者。也就是打仗是件动脑子的事,不是纯武力的事。
善战者,不怒:怒者情绪也,愤怒也。也即善于作战的人,应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就是打仗不是靠一时冲动争强斗狠能解决问题的。
善胜敌者,不与:对敌人,应该以消灭敌人为目的,而不是盲目地与之战。也就是打仗能够以最少的牺牲换取最大的胜利。不是不战,而是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善用人者,为之下。这个大家都理解。
是谓不争之德,也就是不争可以达到的功效,也即是不争即是争,看似不争实是争。用人之力,用人可以达到的效果,看似在人之下却在人之上。这是天地之至理。是不争吗?是居下吗?是不武吗?但文中的意思,都没有避战惧战的意思,而是讲取胜之道。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取胜而不是不战。
实际理解老子这一原则的人是谁:毛泽东!毛的原则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打而不是不打或者投降。老子和毛是相通的。
不是背得住经典的人就理解经典。经典的词句,是和形势密切相关的,所有的经典,都是为解决时代背景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问题才有的。脱离时代背景去空洞解释经典都是可左可右的。
全篇讲的是方法论,不是战略。军人,不能避战,也不能惧战,而是如何去战,在战争中如何取胜。
考虑战略的人,首先立足的,应该是去争,而不是不争。但如何去争,如何去取胜,则必须由考虑战术的军人们去考虑了。
可能考虑不全,大家讨论。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善为士者,不武:一个好的战士,不是勇武的匹夫,武者为勇武,谓之纯武力,在当代可谓纯武器论者。也就是打仗是件动脑子的事,不是纯武力的事。
善战者,不怒:怒者情绪也,愤怒也。也即善于作战的人,应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就是打仗不是靠一时冲动争强斗狠能解决问题的。
善胜敌者,不与:对敌人,应该以消灭敌人为目的,而不是盲目地与之战。也就是打仗能够以最少的牺牲换取最大的胜利。不是不战,而是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善用人者,为之下。这个大家都理解。
是谓不争之德,也就是不争可以达到的功效,也即是不争即是争,看似不争实是争。用人之力,用人可以达到的效果,看似在人之下却在人之上。这是天地之至理。是不争吗?是居下吗?是不武吗?但文中的意思,都没有避战惧战的意思,而是讲取胜之道。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取胜而不是不战。
实际理解老子这一原则的人是谁:毛泽东!毛的原则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打而不是不打或者投降。老子和毛是相通的。
不是背得住经典的人就理解经典。经典的词句,是和形势密切相关的,所有的经典,都是为解决时代背景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问题才有的。脱离时代背景去空洞解释经典都是可左可右的。
全篇讲的是方法论,不是战略。军人,不能避战,也不能惧战,而是如何去战,在战争中如何取胜。
考虑战略的人,首先立足的,应该是去争,而不是不争。但如何去争,如何去取胜,则必须由考虑战术的军人们去考虑了。
可能考虑不全,大家讨论。
古文功底不错,是不是这个意思,老百姓安心工作,国外那一大滩烂事,由习李去处理{:soso__14586701150937644473_5:}
把敌人先打残打趴下那自己就安全,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wdsy81 发表于 2013-3-17 05:01
把敌人先打残打趴下那自己就安全,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如果实力不如敌人呢?用防守来消耗敌人,让敌人在消耗中不断犯错,防守同样也是一种进攻手段。兵法也好,谋势也罢,有些东西是相互辩证的,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简单说就是:好的士人不会轻易主战(谋士不武),好的武将不因怒而战(不怒不战),善于胜敌的统帅,不给予敌人战机(其实还是在说不轻易去作战)。善于用人的人总是把自己摆在低的地位。(好的一国之君要善于如何用人--要善于用以上三种人,而用人之道老子认为就是把自己放在所用的人之下)。这就叫做不争之德(不争的理解很多,在这里简单的理解之一是:不争一时的美德。),这叫做能利用别人的力量,这叫做壮大天道,这是自古以来的准则。

第一句里的士绝对不能理解为战士。老子说的是政治论点而非在谈具体的战略军事问题。古本里老子说过:长古之善于士者,必微妙玄达,深不可识,是以为之容。可见老子是在说士人。

简单说就是:好的士人不会轻易主战(谋士不武),好的武将不因怒而战(不怒不战),善于胜敌的统帅,不给予敌人战机(其实还是在说不轻易去作战)。善于用人的人总是把自己摆在低的地位。(好的一国之君要善于如何用人--要善于用以上三种人,而用人之道老子认为就是把自己放在所用的人之下)。这就叫做不争之德(不争的理解很多,在这里简单的理解之一是:不争一时的美德。),这叫做能利用别人的力量,这叫做壮大天道,这是自古以来的准则。

第一句里的士绝对不能理解为战士。老子说的是政治论点而非在谈具体的战略军事问题。古本里老子说过:长古之善于士者,必微妙玄达,深不可识,是以为之容。可见老子是在说士人。
就是不要到处显摆
就是不要到处显摆
或者说得瑟??咩哈哈哈哈!
楼主连古籍的意思都没搞懂就研究起古籍的思想,这不是开玩笑么?多向5楼学习吧,他的译文才是正确的。

善为士者,不能译为“一个好战士”,士在这是指文官或者有才智之士(谋士)。
打不打仗,动不动武不是你军人说了算,瞎操什么心!
远谋 发表于 2013-3-17 08:16
楼主连古籍的意思都没搞懂就研究起古籍的思想,这不是开玩笑么?多向5楼学习吧,他的译文才是正确的。

善 ...
你更没明白楼主的意思,他的翻译相当精准,而你的回贴却风马牛不相及
中国人和谁都可以拽不武 不怒  不与的气质,
单不能和小日本子鬼扯这些素质!
更不能由一名办公室世袭的上将军来谈军国大事.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LZ是这个意思吧。
这是抒情,真的不武属于SB
士农工商。战士……兵?卒?
卒 发表于 2013-3-17 09:28
你更没明白楼主的意思,他的翻译相当精准,而你的回贴却风马牛不相及
LZ说的道理都对,但他是在错解了老子的话的基础上的讲的自己的理解。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不争,这个不争是“真不争”而不是(假的不争)“要争”。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是说”只有不争,所以全天下都不能与他相争。“----这是他的政治哲学观点。也就是说我们不与美国争这个全球霸权,那么美国等其他国家就不能与我们相争(你想想,春秋战国的时候各诸侯想的都是争霸,怎么可能会采用老子这个主张不争霸的政治哲学呢?)。老毛说到底还是积极去争的。文革还有和苏联的翻脸这都反映即使老毛年老了,可在他的政治哲学里就压根不认同老子的那一套。老子主张不轻易的使用力量(因为刚强总是被柔弱所克----对国家来说就是不轻易用武),所以要积累一个叫做”势“的东西。顺势而为,这才是无为。(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自然是不争的。)统治者要不”折腾“,这样国家才能得到长治久安。而好争的统治者对于一国来说是危险的。好的君主要会用人,把自己的身段放低才是用人之道。

当然老子的政治观点过于理想化,不切合实际。但他的哲学观却很成功的---至今深刻的影响着中国人。而对于老子的道德经,国人总是抱着能用则用的态度。所以假的不争(也就主张看似不争实是争)很有市场。( 老子的这一套也能用来争-----老子的哲学很受欢迎)
卒 发表于 2013-3-17 09:28
你更没明白楼主的意思,他的翻译相当精准,而你的回贴却风马牛不相及
那只能说明楼主只是古文不好,而你是古文和现代文理解都不行。
怪蜀黍 发表于 2013-3-17 11:44
LZ说的道理都对,但他是在错解了老子的话的基础上的讲的自己的理解。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不争,这个不争 ...
其实现在中国采取的策略也可以用一句古话概括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无小咸 发表于 2013-3-17 09:46
这是抒情,真的不武属于SB
不武是说不随便动武
我不是随便的人,我随便起来不是人,应该这么理解
怪蜀黍 发表于 2013-3-17 11:44
LZ说的道理都对,但他是在错解了老子的话的基础上的讲的自己的理解。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不争,这个不争 ...
老子的思想有很辩证性的,博大精深,老盯着糟粕看就没意思了。再说中国人善于继承发扬内涵,不善于研究细节形式,精于道而拙于器让人扼腕
武不武不是军人该考虑的问题
善为士者,不武

善于伪装成正人君子引诱妹子的,就不必动用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