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德国有关人士对当前欧美关系的看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1:15:22
<P>年前,中国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在访问德国期间同慕尼黑应用政治研究中心主任魏登凡尔德、柏林阿登纳基金会安全政策协调员坎普、汉堡&lt;时代周报&gt;副主编纳斯、德国外交部分管亚洲事务的司长斯威德以及联邦议会绿党副议长福尔默等,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现将他们对当前欧美关系及其发展前景的看法综述如下。

  <b>  欧美关系现状:欧洲反美成了时髦</b>

    魏登凡尔德教授等指出,现在欧洲反美成了时髦,但这个"反美"还限于针对布什政府。究其原因,一是共同敌人消失,二是对反恐认识不一致,三是在安全政策和经济贸易上存在严重分歧。目前的状况是:双方都愿意看到欧洲强大起来,但美国不希望欧洲成为竞争者或对立面。不管怎样,欧美关系不会回到1990年以前的状态。未来欧美关系的特点将是竞争的关系,是一种有争议的伙伴关系。欧盟若谋求摆脱美国的控制,成为美国的对称物,必将导致经常性的冲突,但双方的伙伴关系仍将占主导地位。目前美国在欧洲民意中的声誉处于低点。越南战争时,欧溯人70%以上仍对美国有好感,现在对美国好感的仅20%。从中期看,欧美分歧的根源之一,是对受威胁的程度估计不一,风险意识不同。 90%的欧洲人认为,伊拉克战争不是一般的不明智,而是不合法的。欧洲人感到自己的法律观念受到了伤害,对美国人不信任的程度增加了。

    坎普协调员说,欧美之间围绕伊拉克战争问题经历了战后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北约和跨大西洋联盟关系受到了极大的削弱。欧美间不再像过去那样就重大问题保持密切磋高和讨论,因为美国认为可以抛开欧洲单打独斗。但近一时期,美欧双方态度均有新调整。美国内主张完全搞单边主义的极端思想正失去影响,而欧洲方面主张独立于美国的观点也在逐渐失去市场。也许法国仍有此想法,但欧洲其它国家不会跟着干。法、德、俄在伊战期间联手,现在即使继续保持这种联合,其他欧盟成员国也不会跟从。施罗德政府反对伊战是对的,但他犯了一个严重的外交错误,即离开了德长期奉行的在美法之间保持平衡的基本政策,而完全倒向了法国一边。法、德双簧曾是推进欧盟一体化的核心发动机,现在认识到大西洋危机也是欧盟危机。法、德已失去了发动机的作用,因为伊战造成了欧盟内部的严重分裂,波、匈、捷等新成员国不愿意接受法、德的"领导"。希拉克要求波兰在伊拉克问题上"闭嘴",但波并未"闭嘴"。总的看,欧美间仍有分歧,但由于上述两种极端思想均受到削弱,欧美关系将变得较为稳定一些。欧美跨大西洋联盟将长期存在,这不仅是因为双方有共同的安全利益,也是双方有相同的政治、文化、经济背景和双方的利益相互交织所决定的。欧美不会分道扬镳,因为双方都承受不起其代价。

    豪斯威德尔司长说,以德、法为主的欧洲同美国因伊战问题产生的紧张关系已趋缓和,但双方分歧并未完全克服。美在伊战后遇到了极大困难,不得不回头寻求联合国帮助,以增加其对伊政策的合法性,而欧盟也希望把美拉回多边合作轨道,因而努力改善与美关系。现在双方争吵已经缓和,但欧洲也付出了代价:一是欧盟国家实际上为美负担了伊拉克危机造成的相当高的费用;二是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美发动伊战的合法性。这对欧盟来说是一个深刻的教训。美是世界上最强的超级大国,欧盟对美在中东遇到的麻烦不能幸灾乐祸,因为中东地区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欧盟的安全和战略利益。欧洲不得不以建设性的态度与美加强合作。现在欧美已就北约在伊问题上发挥作用达成一致,将建立一所300人的学校培训伊安全部队,但有关费用负担问题还有待解决。德仍坚持不向伊拉克派遣军事人员,准备在伊境外帮助培训伊安全人员。</P>
<P><b>当前欧美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b>    坎普说,欧美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依然存在并将继续发展。首先,北约作为欧美安全纽带的作用明显下降。今后,北约通过建设快速反应部队,在阿富汗进行维和行动,军事行动能力可能进一步提高,但作为欧美政治安全联盟的作用却在下降。欧美在政治上的共同目标越来越少。以伊朗核问题为例,3年来北约理事会未举行过一次讨论伊朗核问题的会议。欧美在北约内不再就巴尔干、阿富汗等重大问题进行协调,也没有共同的对俄、对华政策。相反,双方在上述领域的分歧大于共同点。北约作为一个政治组织的功能显然削弱了。第二,美国在欧洲的形象 受到了严重损害,美的信誉达到了最低点,欧洲公众对美产生了极大的信任危机,普遍不信任布什政府的政策。伊拉克虐俘事件爆光后,甚至一些亲美人士也对美深感失望。在伊朗核问题上,尽管美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均称伊在进行核武器开发,但许多欧洲民众怀疑这一结论是否真实。总之,欧洲公众普遍质疑美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在感情上和心理上与美拉开了距离。第三,欧美主要国家领导人之间的个人关系也受到了持久的伤害。施罗德与布什是谈不拢的一对,现在的关系只是照章办事。希拉克与布莱尔之间也难以建立密切的个人关系。现在追究是谁的责任已不重要,问题是德国因此失去了在最高层与美保持紧密联系的管道。据《时代&gt;周报副主编纳斯私下告,施罗德与布什互不信任,两人关系难以弥合,是因为布什认为施欺骗了他。伊战前,布、施两人曾碰过一次头,当时施告布,德国不支持美打伊拉克,也不会出兵,但不会反对美出兵,只是希望美速战速决。但之后不久。施却与希拉克联手反对美国,布据此认定施是不守信用的人。第四,在伊拉克问题上,欧美分歧依旧。双方仅就北约向伊提供少数培训人员勉强达成一致,但美希望在伊境内进行培训,而德坚持不向伊派遣人员,而且双方谁也不愿意为培训提供资金。

    福尔默副议长说,美在伊拉克虽然遇到了困难,但美当权者似乎并未从中吸取教训,正在对伊朗加大压力。也许不是由美国亲自出面,而是由以色列对伊朗核潜力进行军事打击,美在背后支持。德国和欧洲对此非常不安。美情报机构近来越来越多地提供所谓伊朗拥有核武器的信息,与伊拉克战争前的做法十分相似,而美情报机构当初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完全是为政治目的服务的,后来证明是错误的。德国情报机构当时就不同意美国情报机构的说法,现在德对伊朗的实际情况很不清楚,对美国关于伊朗核威胁的说法将信将疑。
福尔默说,在反恐问题上,欧盟正日益夹在美国和恐怖主义这两个极端之间。一方面是伊斯兰极端主义不断制造恐怖事件。最近还出现了一个危险倾向,即世界各地的伊斯兰极端分子正在加强联合,似乎在寻求建立一个国际性的伊斯兰帝国,不少极端势力(如车臣和"东突"恐怖势力)以争取民族独立或民族解放的面目出现,实际上与其他国家的恐怖势力相互勾结,图谋建立一个具有统一意识形态的伊斯兰大帝国。另一方面,美国仍坚持以强硬手段反恐,对伊朗、叙利亚等国威胁使用武力。欧盟一方面建议伊斯兰阿拉伯国家进行改革,敦促伊朗等国与国际社会合作,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同时又必须劝说美国不要动辄使用武力。但由于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不断加深,给欧盟造成了很大困难,也令欧盟非常担忧。

    福尔默还说,在改造中东伊斯兰世界问题上,欧美之间存在不同的战略,最重要的区别是使用何种手段。美国只着眼于罗马帝国式的武力征服手段。美国认为,通过发动伊战,不仅改变了伊政权,同时也震慑了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美指责德、法等欧洲国家不支持、不参予打伊,认为如果欧洲与美联合行动,美对中东的改造计划将会更加"成功"。欧洲则主张运用"多种语言",更多采取经济、文化等手段,尽量避免战争。当然,这也与欧洲不具备使用军事手段的能力有关。德国基于勃兰特政府过去对苏联和东欧国家推行缓和政策取得成功的经验,主张在当前西方与伊斯兰世界关系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应该推行缓和政策,鼓励、支持和帮助伊斯兰国家进行改革,但不应使用强制手段。</P>
<P><b>对今后欧美关系发展的预测

</b>    欧美关系今后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下一任总统的政策走向。

    豪斯威德尔说,布什在第二任期内的政策可能有一些变化,但美对伊拉克及中东的政策,不会发生根本变化,短期内也不会从伊撤军。德国对伊问题的政策不会改变,施罗德仍坚持反对伊战的立场,即便到2006年德下届大选,也不会改变。

    豪斯威德尔说,欧美关系的前景,还取决于欧盟能否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目前看来不容乐观。首先,欧盟内部对未来国际格局和欧美关系的认知有很大分歧。德国主张多边主义,法国更强调多极化,英国则认为世界最好由一个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来领导。伊战期间,丹麦、荷兰、波兰、匈牙利、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等国站在美国一边,与德、法、比等国分歧严重,由此产生的欧盟内部裂痕至今仍未消除。希拉克指责波兰缺乏"教养",那种傲慢态度刺痛了波兰。波兰、荷兰、丹麦等国在重大问题上不会持反对美国的立场,而中、东欧新成员国更希望得到美国的安全保护。其次,目前没有一个欧盟成员国的政府愿意增加防务开支,因为大部分选民对加强军事力量不感兴趣。德国的军费开支仅为GDP的1.1%,美国则接近5%。欧盟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具备有效的共同安全政策与防务能力。第三,尽管欧盟不断扩大,人口和幅员大大增加,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欧盟现行的社会、经济体制亟待改革。总之欧盟只能是未来的而不是现实的超级力量,在相当长时间内,欧洲的独立性仍将是有限度的。(中国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P><P>年前,中国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在访问德国期间同慕尼黑应用政治研究中心主任魏登凡尔德、柏林阿登纳基金会安全政策协调员坎普、汉堡&lt;时代周报&gt;副主编纳斯、德国外交部分管亚洲事务的司长斯威德以及联邦议会绿党副议长福尔默等,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现将他们对当前欧美关系及其发展前景的看法综述如下。

  <b>  欧美关系现状:欧洲反美成了时髦</b>

    魏登凡尔德教授等指出,现在欧洲反美成了时髦,但这个"反美"还限于针对布什政府。究其原因,一是共同敌人消失,二是对反恐认识不一致,三是在安全政策和经济贸易上存在严重分歧。目前的状况是:双方都愿意看到欧洲强大起来,但美国不希望欧洲成为竞争者或对立面。不管怎样,欧美关系不会回到1990年以前的状态。未来欧美关系的特点将是竞争的关系,是一种有争议的伙伴关系。欧盟若谋求摆脱美国的控制,成为美国的对称物,必将导致经常性的冲突,但双方的伙伴关系仍将占主导地位。目前美国在欧洲民意中的声誉处于低点。越南战争时,欧溯人70%以上仍对美国有好感,现在对美国好感的仅20%。从中期看,欧美分歧的根源之一,是对受威胁的程度估计不一,风险意识不同。 90%的欧洲人认为,伊拉克战争不是一般的不明智,而是不合法的。欧洲人感到自己的法律观念受到了伤害,对美国人不信任的程度增加了。

    坎普协调员说,欧美之间围绕伊拉克战争问题经历了战后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北约和跨大西洋联盟关系受到了极大的削弱。欧美间不再像过去那样就重大问题保持密切磋高和讨论,因为美国认为可以抛开欧洲单打独斗。但近一时期,美欧双方态度均有新调整。美国内主张完全搞单边主义的极端思想正失去影响,而欧洲方面主张独立于美国的观点也在逐渐失去市场。也许法国仍有此想法,但欧洲其它国家不会跟着干。法、德、俄在伊战期间联手,现在即使继续保持这种联合,其他欧盟成员国也不会跟从。施罗德政府反对伊战是对的,但他犯了一个严重的外交错误,即离开了德长期奉行的在美法之间保持平衡的基本政策,而完全倒向了法国一边。法、德双簧曾是推进欧盟一体化的核心发动机,现在认识到大西洋危机也是欧盟危机。法、德已失去了发动机的作用,因为伊战造成了欧盟内部的严重分裂,波、匈、捷等新成员国不愿意接受法、德的"领导"。希拉克要求波兰在伊拉克问题上"闭嘴",但波并未"闭嘴"。总的看,欧美间仍有分歧,但由于上述两种极端思想均受到削弱,欧美关系将变得较为稳定一些。欧美跨大西洋联盟将长期存在,这不仅是因为双方有共同的安全利益,也是双方有相同的政治、文化、经济背景和双方的利益相互交织所决定的。欧美不会分道扬镳,因为双方都承受不起其代价。

    豪斯威德尔司长说,以德、法为主的欧洲同美国因伊战问题产生的紧张关系已趋缓和,但双方分歧并未完全克服。美在伊战后遇到了极大困难,不得不回头寻求联合国帮助,以增加其对伊政策的合法性,而欧盟也希望把美拉回多边合作轨道,因而努力改善与美关系。现在双方争吵已经缓和,但欧洲也付出了代价:一是欧盟国家实际上为美负担了伊拉克危机造成的相当高的费用;二是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美发动伊战的合法性。这对欧盟来说是一个深刻的教训。美是世界上最强的超级大国,欧盟对美在中东遇到的麻烦不能幸灾乐祸,因为中东地区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欧盟的安全和战略利益。欧洲不得不以建设性的态度与美加强合作。现在欧美已就北约在伊问题上发挥作用达成一致,将建立一所300人的学校培训伊安全部队,但有关费用负担问题还有待解决。德仍坚持不向伊拉克派遣军事人员,准备在伊境外帮助培训伊安全人员。</P>
<P><b>当前欧美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b>    坎普说,欧美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依然存在并将继续发展。首先,北约作为欧美安全纽带的作用明显下降。今后,北约通过建设快速反应部队,在阿富汗进行维和行动,军事行动能力可能进一步提高,但作为欧美政治安全联盟的作用却在下降。欧美在政治上的共同目标越来越少。以伊朗核问题为例,3年来北约理事会未举行过一次讨论伊朗核问题的会议。欧美在北约内不再就巴尔干、阿富汗等重大问题进行协调,也没有共同的对俄、对华政策。相反,双方在上述领域的分歧大于共同点。北约作为一个政治组织的功能显然削弱了。第二,美国在欧洲的形象 受到了严重损害,美的信誉达到了最低点,欧洲公众对美产生了极大的信任危机,普遍不信任布什政府的政策。伊拉克虐俘事件爆光后,甚至一些亲美人士也对美深感失望。在伊朗核问题上,尽管美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均称伊在进行核武器开发,但许多欧洲民众怀疑这一结论是否真实。总之,欧洲公众普遍质疑美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在感情上和心理上与美拉开了距离。第三,欧美主要国家领导人之间的个人关系也受到了持久的伤害。施罗德与布什是谈不拢的一对,现在的关系只是照章办事。希拉克与布莱尔之间也难以建立密切的个人关系。现在追究是谁的责任已不重要,问题是德国因此失去了在最高层与美保持紧密联系的管道。据《时代&gt;周报副主编纳斯私下告,施罗德与布什互不信任,两人关系难以弥合,是因为布什认为施欺骗了他。伊战前,布、施两人曾碰过一次头,当时施告布,德国不支持美打伊拉克,也不会出兵,但不会反对美出兵,只是希望美速战速决。但之后不久。施却与希拉克联手反对美国,布据此认定施是不守信用的人。第四,在伊拉克问题上,欧美分歧依旧。双方仅就北约向伊提供少数培训人员勉强达成一致,但美希望在伊境内进行培训,而德坚持不向伊派遣人员,而且双方谁也不愿意为培训提供资金。

    福尔默副议长说,美在伊拉克虽然遇到了困难,但美当权者似乎并未从中吸取教训,正在对伊朗加大压力。也许不是由美国亲自出面,而是由以色列对伊朗核潜力进行军事打击,美在背后支持。德国和欧洲对此非常不安。美情报机构近来越来越多地提供所谓伊朗拥有核武器的信息,与伊拉克战争前的做法十分相似,而美情报机构当初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完全是为政治目的服务的,后来证明是错误的。德国情报机构当时就不同意美国情报机构的说法,现在德对伊朗的实际情况很不清楚,对美国关于伊朗核威胁的说法将信将疑。
福尔默说,在反恐问题上,欧盟正日益夹在美国和恐怖主义这两个极端之间。一方面是伊斯兰极端主义不断制造恐怖事件。最近还出现了一个危险倾向,即世界各地的伊斯兰极端分子正在加强联合,似乎在寻求建立一个国际性的伊斯兰帝国,不少极端势力(如车臣和"东突"恐怖势力)以争取民族独立或民族解放的面目出现,实际上与其他国家的恐怖势力相互勾结,图谋建立一个具有统一意识形态的伊斯兰大帝国。另一方面,美国仍坚持以强硬手段反恐,对伊朗、叙利亚等国威胁使用武力。欧盟一方面建议伊斯兰阿拉伯国家进行改革,敦促伊朗等国与国际社会合作,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同时又必须劝说美国不要动辄使用武力。但由于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不断加深,给欧盟造成了很大困难,也令欧盟非常担忧。

    福尔默还说,在改造中东伊斯兰世界问题上,欧美之间存在不同的战略,最重要的区别是使用何种手段。美国只着眼于罗马帝国式的武力征服手段。美国认为,通过发动伊战,不仅改变了伊政权,同时也震慑了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美指责德、法等欧洲国家不支持、不参予打伊,认为如果欧洲与美联合行动,美对中东的改造计划将会更加"成功"。欧洲则主张运用"多种语言",更多采取经济、文化等手段,尽量避免战争。当然,这也与欧洲不具备使用军事手段的能力有关。德国基于勃兰特政府过去对苏联和东欧国家推行缓和政策取得成功的经验,主张在当前西方与伊斯兰世界关系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应该推行缓和政策,鼓励、支持和帮助伊斯兰国家进行改革,但不应使用强制手段。</P>
<P><b>对今后欧美关系发展的预测

</b>    欧美关系今后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下一任总统的政策走向。

    豪斯威德尔说,布什在第二任期内的政策可能有一些变化,但美对伊拉克及中东的政策,不会发生根本变化,短期内也不会从伊撤军。德国对伊问题的政策不会改变,施罗德仍坚持反对伊战的立场,即便到2006年德下届大选,也不会改变。

    豪斯威德尔说,欧美关系的前景,还取决于欧盟能否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目前看来不容乐观。首先,欧盟内部对未来国际格局和欧美关系的认知有很大分歧。德国主张多边主义,法国更强调多极化,英国则认为世界最好由一个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来领导。伊战期间,丹麦、荷兰、波兰、匈牙利、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等国站在美国一边,与德、法、比等国分歧严重,由此产生的欧盟内部裂痕至今仍未消除。希拉克指责波兰缺乏"教养",那种傲慢态度刺痛了波兰。波兰、荷兰、丹麦等国在重大问题上不会持反对美国的立场,而中、东欧新成员国更希望得到美国的安全保护。其次,目前没有一个欧盟成员国的政府愿意增加防务开支,因为大部分选民对加强军事力量不感兴趣。德国的军费开支仅为GDP的1.1%,美国则接近5%。欧盟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具备有效的共同安全政策与防务能力。第三,尽管欧盟不断扩大,人口和幅员大大增加,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欧盟现行的社会、经济体制亟待改革。总之欧盟只能是未来的而不是现实的超级力量,在相当长时间内,欧洲的独立性仍将是有限度的。(中国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P>
美国不希望欧洲成为竞争者或对立面和欧洲不希望看到一个独断专行的美国.
<P>虽然法、德本身是极具影响力的大国,同时也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只要存在波兰、荷兰、丹麦这样的意图左右逢源、以获得最大利益的bitch country,欧洲就不可能成为主导世界的一极。</P>
<BLOCKQUOTE><TABLE fixed; WORD-BREAK: break-all" width="90%" border=0><TR><TD 9pt; LINE-HEIGHT: 12pt" width="100%"><img src="http://www.cjdby.net/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6.gif"> <B></B>
<P>虽然法、德本身是极具影响力的大国,同时也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只要存在波兰、荷兰、丹麦这样的意图左右逢源、以获得最大利益的***** country,欧洲就不可能成为主导世界的一极。</P></TD></TR></TABLE></BLOCKQUOTE><P>
</P><P>说得不错,美国支持北约东扩和欧盟扩大,也是为了安插一些钉子,正好是对欧盟的所谓民主人权泛滥风气的一种有效利用。欧盟表面看是壮大了,其实是失去了最为重要的团结意识。</P>
細細的看了一回,頂!!
欧洲整合的速度有些急,不利于团结。另外,经济问题才是欧洲,尤其是德法,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事实上,以波兰为首的亲美国的欧洲国家和德法的不合就在于经济利益的冲突。波兰倾向于成为类似日本一样的在美国单极世界保护下的国家,原因就是为了经济利益。德法选了不同的道路。德法认为中国的崛起和世界的稳定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这也就造成了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的冲突。照目前的形势看,德法若是妥协了,或意志不够坚定的话,肯定会输的。美国早在二战之前就懂得如何让欧洲国家自相残杀,现在的美国更老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