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关于淮海战役时刘峙部兵的情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8:54:10
刚才看凤凰台看关于白崇禧的一个记录片,说到蒋任命他为徐州剿总时,他看到徐州将兵部署在平原,呈一字长蛇阵,料到此战必败,为保晚节而拒绝上任,转而去了武汉,对淮海战役不是特别了解,小白求问当时徐州的情况是怎样的,在装备占优情况下,为啥部署到平原而不行呢?~~~
觉得是陆战,发在陆版,如果版主觉得不合适就移吧~~~
视频链接http:  //v.ifeng.com/history/renwujingdian//201212/45e41c95-377c-41d7-a772-d1921530a44a.shtml刚才看凤凰台看关于白崇禧的一个记录片,说到蒋任命他为徐州剿总时,他看到徐州将兵部署在平原,呈一字长蛇阵,料到此战必败,为保晚节而拒绝上任,转而去了武汉,对淮海战役不是特别了解,小白求问当时徐州的情况是怎样的,在装备占优情况下,为啥部署到平原而不行呢?~~~
觉得是陆战,发在陆版,如果版主觉得不合适就移吧~~~
视频链接http:  //v.ifeng.com/history/renwujingdian//201212/45e41c95-377c-41d7-a772-d1921530a44a.shtml
只能说军事将领的指挥能力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政治、经济和民心的失败在根本上决定了淮海战役谁来基本都白搭
据说某地共军兵临城下,刘峙发现自己仓库中的盐没卖完,强令驻军坚守,把自己的盐卖完了再撤……
此战例被奉为佳话!
解放军能用1:1的兵力包围国军,所以……
starlink 发表于 2013-1-13 13:35
据说某地共军兵临城下,刘峙发现自己仓库中的盐没卖完,强令驻军坚守,把自己的盐卖完了再撤……
此战例被 ...
额,真的?有没有链接,出处啥的
切,是刘峙没信心打赢了,潜台词是老子赚完钱就跑,你们爱咋样就咋样了
国军的一字长蛇阵嘛,击首尾不至,击尾首不至,击中则首尾皆不至,基本就是个坑爹的阵法
红色的蜻蜓 发表于 2013-1-13 18:17
额,真的?有没有链接,出处啥的
李延年回忆,徐州剿总决定撤销九绥区的时候,他作为九绥区司令官居然是从刘峙在海州的公司经理那知道的。那个公司就是倒卖军粮的,就这事。
这个姓刘的据说跟GCD有一腿
大林 发表于 2013-1-13 13:40
解放军能用1:1的兵力包围国军,所以……
其实不到1:1也包围了国军
号角 发表于 2013-1-13 20:40
这个姓刘的据说跟GCD有一腿
他的秘书GCD,在淮海决战前请示华东局用不用把这肥猪给杀了,造点混乱,被党及时禁止了,这2货在总司令的位置上对我们好处太大了,杀了他万一换个厉害的咋整
大林 发表于 2013-1-13 13:40
解放军能用1:1的兵力包围国军,所以……
3个共军还能包围180个三哥兵呢……这算啥?
starlink 发表于 2013-1-13 13:35
据说某地共军兵临城下,刘峙发现自己仓库中的盐没卖完,强令驻军坚守,把自己的盐卖完了再撤……
此战例被 ...
不是卖盐,而是他的商铺要撤摊儿,让黄百韬白等了两天,要不是那两天……第一阶段也打不成了,不过黄百韬也是自己傻逼,连个浮桥都没架,最后就一座铁路桥……
wkdoubao 发表于 2013-1-13 19:02
国军的一字长蛇阵嘛,击首尾不至,击尾首不至,击中则首尾皆不至,基本就是个坑爹的阵法
刘峙的想法刚好和你相反。:D
Rodgers 发表于 2013-1-13 21:38
不是卖盐,而是他的商铺要撤摊儿,让黄百韬白等了两天,要不是那两天……第一阶段也打不成了,不过黄百韬 ...
黄看到44军划归他的建制下,要是我,干脆就不要,直接撤到徐州。
黄看到44军划归他的建制下,要是我,干脆就不要,直接撤到徐州。
你这是马后炮……
打淮海解放军也死了18万,估算下来也是死了1/3.
zhang7153 发表于 2013-1-13 22:16
打淮海解放军也死了18万,估算下来也是死了1/3.
怎么可能,死伤加起来有没有十八万还两说。
zhang7153 发表于 2013-1-13 22:16
打淮海解放军也死了18万,估算下来也是死了1/3.
你想说的是伤亡18W么?
战后刘峙將军在南洋教书很受欢迎。
刘峙,北伐时的常胜将军,抗战时的长腿将军,内战时的常败将军
刘峙,北伐时的常胜将军,抗战时的长腿将军,内战时的常败将军
为什么北伐的时候还能尝胜,对手更渣
到了打三大战役的时候,国军里面为了自己,给共军放水的大有人在,刘峙还好,卫立煌、傅作义放了不知道有多少水。个人认为,国军败就败在不团结上。
莫知我名 发表于 2013-1-13 20:04
李延年回忆,徐州剿总决定撤销九绥区的时候,他作为九绥区司令官居然是从刘峙在海州的公司经理那知道的。 ...
有空得补补,这段太有趣啦
号角 发表于 2013-1-13 20:40
这个姓刘的据说跟GCD有一腿
不会吧?那可是嫡系啊
unnamed089 发表于 2013-1-13 20:45
其实不到1:1也包围了国军
我就比较纳闷,装备占优的国军被人数和装备都不占优的共军包了饺子~
zhang7153 发表于 2013-1-13 22:16
打淮海解放军也死了18万,估算下来也是死了1/3.
毕竟在平原,面对装备好于自己的敌人,损失还是有的
ZENGZHAOSHENG 发表于 2013-1-13 23:02
到了打三大战役的时候,国军里面为了自己,给共军放水的大有人在,刘峙还好,卫立煌、傅作义放了不知道有多 ...
蒋系,桂系内斗~~
红色的蜻蜓 发表于 2013-1-13 23:43
我就比较纳闷,装备占优的国军被人数和装备都不占优的共军包了饺子~
关键是国军那80万分了4坨,TG的60万是两坨,每坨兵力TG都有优势,这才叫集中优势兵力嘛
《徐蚌作战的检讨之我军方面》

刘峙

(1)我们对进退大计,迟疑不定,结果是临时应战,而不是有计划、有准备的会战,致形成我方兵力及态势上的劣势。对于防谍保密不够,我军每一行动,往往被匪先知,使人不能不怀疑参谋次长刘斐、作战厅长郭汝瑰,否则,部内必另有其他匪谍。
(2)战区间协同不良,兵力转用欠灵活,致使黄维兵团未能及早兼程东进,参加作战,失去战机。王凌云部又未能随黄兵团东进,而致使黄兵团不敢放胆攻击,终遭覆灭。
(3)参谋人员误认匪军退却,影响统帅决心及兵力增援。同时对匪军战力增强,战法改变,未能适时察觉,亦影响决心下达与作战指导。
(4)对匪军情报工作不够,匪军每一行动,我方事前多不知悉,致一经接触,即发生激战,仓促遣兵调将,应付却有困难,而我军前进后退,则往往陷于匪之包围中。
(5)顾虑长江与淮河之防务,结果处处顾虑,处处薄弱,致分散决战方面之兵力。而最后会战失败,长江与淮河亦不能守。
(6)各部队长个人相互间,平时在精神上有隔阂,战时在支援上复不易协同,致虽有大军,亦难发挥最大统合战力。
(7)第59、77军之叛变,及海州之第44军忽撤忽停,最后改由陆路撤退,是促成黄百韬兵团失败的主因。第101师师长廖运周叛变,是加速黄维兵团失败之关键。第32师之一营长投匪,泄露杜部企图,是杜部最后突围不成之近因。
(8)黄百韬将军,兵不满五万,敌前撤退,仓促应战,苦斗13天,兵败自杀殉国,可谓壮烈千秋。但是其撤退稍事迟延,渡河设备不周,以至影响作战,不无遗憾。
(9)黄维脱离剿匪作战较久,故对当前匪军战法及战力,颇多忽视。同时,因个性关系,甚少接纳部属建议,致陷围困,深为遗憾。
(10)兵行主速,动如脱兔。黄杜两兵团皆有积极任务,自应出以“后发先至”之行动,方不致陷于匪军围点打援之惯技。尤其是黄维兵团,以十万之众,行军时日行一道,渡河时仅建三桥,作战时猬集一处,既无形势,又乏方略。杜聿明兵团,使大军与千百辆汽车、驳车、牛车、马车、人力车,及无数之机关、学校、难民,都拥挤在徐州—萧县—永城间公路上,争先恐后,塞阻不前,此皆兵家之大忌。若陈刘两匪,于其拥挤行动之际,以少数部队予以分段侧击,则不待匪军集中兵力包围,即已不堪设想。
(11)黄维兵团至蒙城时,已接近战地,应将粮弹补屯充足,再行攻击前进。因计不及此,乃致以后对南平集作一天的攻击,弹药即感不继。而蒙城又未接受熊绶春军长建议留兵驻守,补给线已断,使以后之攻击,终因补给缺乏,未能贯穿敌阵,而于双堆集被歼。
(12)黄维兵团下达给第49师之作战命令,为匪截去,我之企图,几全暴露,而不知作预防处置,实太疏忽。
(13)大兵团无后方之作战,如不能一举破敌人,则危险甚大。杜聿明集团放弃徐州根据地,而作旋回运动,本属冒险,竟不能发挥勇敢果决的精神,以迅速的行动击破匪军,致陷全军于危殆。
总之,此次作战,战略之失败多与战术,战术之失败多于战斗,部队愈小,过失愈少,尤其一般中下级军官与士兵,于反复冲杀之惨烈战况中,皆能不惜牺牲,奋勇直前,其壮烈浩然之气,足以动天地而惊鬼神,在革命之历史上,可谓无愧于先烈,所以不能以成败论之。
zhang7153 发表于 2013-1-13 22:16
打淮海解放军也死了18万,估算下来也是死了1/3.
你自己数的
尘世游人 发表于 2013-1-13 22:09
你这是马后炮……
也是,其实就算黄兵团安全撤到徐州,也就是晚死一点而已。
红色的蜻蜓 发表于 2013-1-13 23:43
我就比较纳闷,装备占优的国军被人数和装备都不占优的共军包了饺子~
国80万 PK共 60万,看起来是常凯申方面人数多,但是凯申公要分兵把手陇海路、江浦路沿线的城市和交通,所以可用于机动作战的人数不见得就比解放军多……
sniper8 发表于 2013-1-14 09:34
国80万 PK共 60万,看起来是常凯申方面人数多,但是凯申公要分兵把手陇海路、江浦路沿线的城市和交通,所 ...
共军那60万到底算不算地方军区部队啊,一直迷惑中
sniper8 发表于 2013-1-14 09:34
国80万 PK共 60万,看起来是常凯申方面人数多,但是凯申公要分兵把手陇海路、江浦路沿线的城市和交通,所 ...
那不就有点被动防御,等着挨打的味道~~~~
东野翔1418 发表于 2013-1-14 10:47
共军那60万到底算不算地方军区部队啊,一直迷惑中
不算,华野兵力近45万,中野差不多15万。
大林 发表于 2013-1-14 09:07
《徐蚌作战的检讨之我军方面》

刘峙
他一个总司令,怎么检讨时就总结出:不是国军无能,而是共军狡猾,兄弟部队不给力,部下叛变~~这几个理由~~~~
叶开2000 发表于 2013-1-14 12:50
不算,华野兵力近45万,中野差不多15万。
好象中原军区就有20万军队呢,而且他的军区部队都是由正规部队改的,比如豫皖苏军区好来改为18军,战斗力相当不错,华东军区肯定也不少了,看来我们所说的60万对80万也不完全是真的啊,共军无齿

sniper8 发表于 2013-1-14 09:34
国80万 PK共 60万,看起来是常凯申方面人数多,但是凯申公要分兵把手陇海路、江浦路沿线的城市和交通,所 ...


最重要的还要守卫长江北岸,,好象有4个军完全被固定在那里,而且李延年,刘汝明这2位领导的军队在国军都算是奇葩啊
sniper8 发表于 2013-1-14 09:34
国80万 PK共 60万,看起来是常凯申方面人数多,但是凯申公要分兵把手陇海路、江浦路沿线的城市和交通,所 ...


最重要的还要守卫长江北岸,,好象有4个军完全被固定在那里,而且李延年,刘汝明这2位领导的军队在国军都算是奇葩啊
红色的蜻蜓 发表于 2013-1-14 12:45
那不就有点被动防御,等着挨打的味道~~~~
嗯,国军处处设防,结果处处防不住,到处被动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