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德三国印证:制造业强国重视技工人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00:07
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不断向高端迈进,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正呈膨胀态势。但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很多年轻人不愿从事制造业,一些发达国家不同程度地面临制造业人才短缺。这些国家正积极采取措施,巩固其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的地位。

  

  本报北京3月3日电 综合本报驻美国记者管克江、驻德国记者刘华新和驻日本记者于青报道:美国劳工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美国制造业工人中有19%年逾54岁,25岁以下的工人数量仅占制造业工人总数的7%。德国经济研究所也发出警告,到2014年德国将缺少约22万个工程师、自然科学家和技工人员,而这一缺口到2020年可能进一步扩大至42.5万人。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不断向高端迈进,对专业技工人才的需求正呈膨胀态势。

  美国——

  企业把保留和训练员工当作大事

  熟练技术工人短缺已困扰美国制造业很多年。尽管金融危机使美国制造业裁员200万人,很多制造企业仍面临人才短缺瓶颈。美国一些制造商表示,工程师和一线熟练工人最为短缺。波音公司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里克·斯蒂芬对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说,到2015年,该飞机制造商40%的工人将达到退休年龄。“这就是说,在5年内将有6万名员工符合退休资格。我们认为招聘渠道根本无法满足需要。”旨在促进美国技工教育的西门子基金会总裁吉姆·瓦莱表示,德国工程集团西门子在美国有大约600个工程师职位空缺,高于去年的500个。

  美国制造业工人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在二战后的20年间(即所谓“婴儿潮”时期)出生的美国人开始大量退休。美国智库就业政策基金会的预测说,如果美国经济要保持3%的年平均增长率,今后30年需要增加5800万工人,但以目前人口增长率来看,只能满足2300万的需求。

  虽然制造业工人的年平均工资达6万美元,比服务行业高出1/4,很多年轻人仍不愿意从事制造业。美国劳工部说,年轻人没有意识到技能在先进制造业中的重要性,致使美国制造业可能后继无人。另外,美国制造业结构的变动也对人才构成带来影响。美国正从重工业制造,如汽车、化工,向高科技制造业,如高速计算机芯片产业转变。据统计,美国2009年生产汽车和化工产品的能力分别下滑了4.4%和1.7%,为60年来最大跌幅。半导体生产能力却在同期增长了10.4%。产业结构的变化使专业技术工人短缺更为突出。

  调查显示,20%的美国中小型制造企业已把保留和训练员工作为头等大事。

  德国——

  降低国外优秀人才入籍“门槛”

  德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德国舆论认为,本轮经济危机过后,经济一旦复苏,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

  德国经济研究所去年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到2014年德国将缺少约22万工程师、自然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这一缺口到2020年可能扩大到42.5万人。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二战后出生的专业技术人员将陆续退休;二是德国青少年对学习理工科的兴趣减退,高校培养的人才青黄不接。现在这一问题已经对德国经济产生影响。德国黑森州不久前对中小企业的一项调查表明,约2/3的企业苦于找不到合格的专业人才,因此产品质量和订单数额都出现下降现象。

  有鉴于此,德国正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坚持职业教育双轨制的传统,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相结合。二是加强培养高学历专业人才。德国各州联合决定,允许未上过大学的熟练工人进入高校学习。三是调整政策,吸引高素质的外国专业人才。2008年,德国通过了一项劳工移民法,降低了国外优秀人才加入德国籍的“门槛”,其中规定,从2009年起,这些人员不必达到每年8.64万欧元的年薪,只需达6.36万欧元年薪即可获德国长期居留权;获得受德国承认的外国高校毕业证书的大学生,如果连续两年从事相应的职业,也可获得在德国工作性质的居留许可。德国劳动和社会部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吸引最好的人才,加强德国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

  日本——

  特殊聘用制缓解技工短缺

  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技术工人短缺状况相对缓和。这主要得益于日本企业有着独具特色的用工制度。为保存竞争力,在危机时期,日本企业通常对技术工人的裁减有所保留。有的企业即使削减工资也不大量裁减技术工人,这大幅缓解了经济景气时期熟练技术工人和特殊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日本企业有权决定特殊技术工人的聘用年限。一些中小企业对熟练技术工人和有特殊技术的人才,甚至聘用到70岁以上或直至本人提出辞职为止。

  日本企业在培养熟练技术工人方面,有一套成熟的模式。日本全社会或制造业整体确立了对熟练技术工人的认证体制。企业在员工录用上,对于有技术学历与没有技术学历、有技术资质与没有技术资质的应聘人员,在录用与否、收入多少等方面,有严格、公平、公开的区别对待。这对于具有技术学历、技术资质的人有感召力,对没有技术学历和技术资质的人有学习技术、取得技术资质的激励作用。此外,日本企业对于熟悉和掌握了一定技术的工人,还建立了鼓励技术进步的机制。即使是看似简单重复劳动,日本企业也鼓励工人不断提出增加产量和提高效率的合理化建议。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不断向高端迈进,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正呈膨胀态势。但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很多年轻人不愿从事制造业,一些发达国家不同程度地面临制造业人才短缺。这些国家正积极采取措施,巩固其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的地位。

  

  本报北京3月3日电 综合本报驻美国记者管克江、驻德国记者刘华新和驻日本记者于青报道:美国劳工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美国制造业工人中有19%年逾54岁,25岁以下的工人数量仅占制造业工人总数的7%。德国经济研究所也发出警告,到2014年德国将缺少约22万个工程师、自然科学家和技工人员,而这一缺口到2020年可能进一步扩大至42.5万人。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不断向高端迈进,对专业技工人才的需求正呈膨胀态势。

  美国——

  企业把保留和训练员工当作大事

  熟练技术工人短缺已困扰美国制造业很多年。尽管金融危机使美国制造业裁员200万人,很多制造企业仍面临人才短缺瓶颈。美国一些制造商表示,工程师和一线熟练工人最为短缺。波音公司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里克·斯蒂芬对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说,到2015年,该飞机制造商40%的工人将达到退休年龄。“这就是说,在5年内将有6万名员工符合退休资格。我们认为招聘渠道根本无法满足需要。”旨在促进美国技工教育的西门子基金会总裁吉姆·瓦莱表示,德国工程集团西门子在美国有大约600个工程师职位空缺,高于去年的500个。

  美国制造业工人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在二战后的20年间(即所谓“婴儿潮”时期)出生的美国人开始大量退休。美国智库就业政策基金会的预测说,如果美国经济要保持3%的年平均增长率,今后30年需要增加5800万工人,但以目前人口增长率来看,只能满足2300万的需求。

  虽然制造业工人的年平均工资达6万美元,比服务行业高出1/4,很多年轻人仍不愿意从事制造业。美国劳工部说,年轻人没有意识到技能在先进制造业中的重要性,致使美国制造业可能后继无人。另外,美国制造业结构的变动也对人才构成带来影响。美国正从重工业制造,如汽车、化工,向高科技制造业,如高速计算机芯片产业转变。据统计,美国2009年生产汽车和化工产品的能力分别下滑了4.4%和1.7%,为60年来最大跌幅。半导体生产能力却在同期增长了10.4%。产业结构的变化使专业技术工人短缺更为突出。

  调查显示,20%的美国中小型制造企业已把保留和训练员工作为头等大事。

  德国——

  降低国外优秀人才入籍“门槛”

  德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德国舆论认为,本轮经济危机过后,经济一旦复苏,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

  德国经济研究所去年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到2014年德国将缺少约22万工程师、自然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这一缺口到2020年可能扩大到42.5万人。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二战后出生的专业技术人员将陆续退休;二是德国青少年对学习理工科的兴趣减退,高校培养的人才青黄不接。现在这一问题已经对德国经济产生影响。德国黑森州不久前对中小企业的一项调查表明,约2/3的企业苦于找不到合格的专业人才,因此产品质量和订单数额都出现下降现象。

  有鉴于此,德国正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坚持职业教育双轨制的传统,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相结合。二是加强培养高学历专业人才。德国各州联合决定,允许未上过大学的熟练工人进入高校学习。三是调整政策,吸引高素质的外国专业人才。2008年,德国通过了一项劳工移民法,降低了国外优秀人才加入德国籍的“门槛”,其中规定,从2009年起,这些人员不必达到每年8.64万欧元的年薪,只需达6.36万欧元年薪即可获德国长期居留权;获得受德国承认的外国高校毕业证书的大学生,如果连续两年从事相应的职业,也可获得在德国工作性质的居留许可。德国劳动和社会部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吸引最好的人才,加强德国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

  日本——

  特殊聘用制缓解技工短缺

  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技术工人短缺状况相对缓和。这主要得益于日本企业有着独具特色的用工制度。为保存竞争力,在危机时期,日本企业通常对技术工人的裁减有所保留。有的企业即使削减工资也不大量裁减技术工人,这大幅缓解了经济景气时期熟练技术工人和特殊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日本企业有权决定特殊技术工人的聘用年限。一些中小企业对熟练技术工人和有特殊技术的人才,甚至聘用到70岁以上或直至本人提出辞职为止。

  日本企业在培养熟练技术工人方面,有一套成熟的模式。日本全社会或制造业整体确立了对熟练技术工人的认证体制。企业在员工录用上,对于有技术学历与没有技术学历、有技术资质与没有技术资质的应聘人员,在录用与否、收入多少等方面,有严格、公平、公开的区别对待。这对于具有技术学历、技术资质的人有感召力,对没有技术学历和技术资质的人有学习技术、取得技术资质的激励作用。此外,日本企业对于熟悉和掌握了一定技术的工人,还建立了鼓励技术进步的机制。即使是看似简单重复劳动,日本企业也鼓励工人不断提出增加产量和提高效率的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