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柴捆 烽火朝鲜——红色火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9:35:08
赤色柴捆 烽火朝鲜


戴卫阳 编著



红色火种



“红色鹰梦”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不久,就开始培养自己的航空人才。

1924年1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统一战线。

1924年9月,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广东国民政府于广州大沙头创办广东军事飞机学校。
第一期招收10名学员,
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中考取的8人是:
刘云、李岳阳、冯洵(冯达飞)、王勋(王叔铭)、王翱(王凤仪)、万鹏(万少鼎)、袁政(袁涤清)、郭予如(郭一予)。
从飞机制造厂选派的实习生2人是:
唐铎、朴泰厦(朝鲜籍)。
其中3名中共党员:刘云、郭予如、万鹏。

1924年11月,孙中山任命苏联顾问李糜代理广东航空局长兼广东军事飞机学校校长。

1925年1月,刘云出任广东军事飞机学校教务主任兼党代表。

刘云在讨伐军阀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战役中,
多次驾机飞往惠州侦察敌情、散发传单、投掷炸弹,
成为中国航空史上最早驾机作战的共产党员。

1925年7月,广东军事飞机学校招收第二期学员,先后有42人入学,大多数是黄埔军校学生。

1925年8月30日,李糜率军事飞机学校第一期飞行员刘云、王翱、冯洵、王勋、唐铎、朴泰厦等6人,
离开广州前往苏联红军第二飞行学校进修。

到苏联后,王翱、王勋、冯洵、唐铎先后加入中共。

1925年10月,刘云、王翱、冯洵、王勋、唐铎、朴泰厦等6人开始在苏联红军第二飞行学校学习。

1926年6月,冯洵(冯达飞)转入基辅混成军官学校东方班炮兵科学习。

1926年6月,广东军事飞机学校从第一期留校生和第二期学员中选出12人赴苏联深造。
学员名单:常乾坤、李乾元、徐介藩、冯正谊、王运尧、黎鸿峰(越南籍)、张圣哲(朝鲜籍)、林理甫、余世沛、金震一(朝鲜籍)等。
其中5名中共党员:常乾坤、徐介藩、李乾元、黎鸿峰、金震一。

到苏联后,常乾坤、徐介藩、李乾元、黎鸿峰4人被分配到苏联红军第三航空学校(契卡洛夫航空学校)学习,
其余分别被分配到列宁格勤航空机械学校和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其中金震一转入列宁格勒机械学校学习。

1926年10月,刘云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伏龙芝军事学院中国班学生6人:
刘云、刘伯承、左权、屈武、陈其科、黄第洪。
6人都是中共党员,刘云任中国班班长。

1927年春,唐铎从苏联红军第二飞行学校毕业后,
被派到苏联红军空中战斗学校学习。



“腥风血雨”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苏联政府向中国留苏人员宣布:
蒋介石政府拍来电报,
要中国留苏人员一律限期回国去南京报到。
中国学生愿意回国,绝不挽留;
不愿回国,可以继续深造。

中共仍然坚持继续培养自己的航空人才,
为空军的组建储备火种。

1927年9月,中共从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党团员中,选调王弼、岳少文、蒋余材、罗国器、钱均等12人,
进入苏联空军航校和地勤学校学习飞行和航空工程。

1927年12月,冯洵(冯达飞)回国参加广州起义。

1928年底,唐铎取得苏联红军空中战斗学校毕业证书。
被授予苏联空军中尉军衔。

中国共产党驻第三国际代表团考虑到学习航空技术的人员回国后没有使用的条件,
决定学习航空技术的人员到苏联空军部队参加实际工作或继续学习深造。

1929年初,唐铎先后进入苏联红军第三飞行学校和空中侦察学校学习。

1929年8月,唐铎从苏联红军第三飞行学校和空中侦察学校毕业。
被分配到苏联空军第六旅第十八航空飞行大队,担任中尉飞行员。

1929年,常乾坤、徐介藩、李乾元、黎鸿峰等从苏联红军第三航空学校(契卡洛夫航空学校)毕业。

常乾坤先任苏联红军独立航空队准校领航员,
后又担任过飞行、领航、射击教官,
飞行大队大队长、领航主任等工作。

1929年9月,王弼在列宁格勒空军地勤学校毕业。

1929年10月,王弼被分配到苏联空军第20纵队工作。
历任少尉、上尉机械师、准校工程师。

1930年6月,刘云奉中共中央指示,与刘伯承、左权、陈其科、黄第洪一起回到上海。
刘云被任命为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委员兼长江局红军总参谋长。

1930年8月,中共中央命令:迅速将鄂东南武装部队组成红25军,准备进攻武汉。

为此,刘云到龟山、蛇山等处勘察地形,制定暴动计划,以便接应红军的到来。

1930年9月2日,刘云在武汉因叛徒出卖,在与有关同志接头时被捕入狱。

蒋介石闻讯抓获刘云,连夜乘机飞往武汉亲自劝降。
刘云大义凛然,痛斥蒋介石是国民革命的无耻叛徒。
蒋介石勃然大怒,以杀头相威胁。
刘云傲然回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930年9月6日,刘云被蒋介石密令处予死刑。
刘云高呼:
“中国共产党万岁!”
“中国革命成功万岁!"
在武汉英勇就义。



“英雄无悔”


1930年2月16日,国民党军政部航空署驻汉口航空第四队中校队长龙文光(广东军事飞机学校第二期毕业),
驾驶沃特V-65C“柯塞”式(“海盗”式,Vought V-65C Corsair,O2U出口中国型)飞机,
由汉口飞往开封执行紧急空投通信袋任务。
龙文光从开封返回汉口途中,遇大雾迷航,油料耗尽,
迫降在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宣化店西南15公里罗山县陈家河菜籽洼河滩,
飞机被鄂豫皖红军第一师三团二营手枪连缴获,龙文光被俘。

经过思想动员和红一军副军长徐向前的开导教育,
龙文光表示愿意参加红军。

龙文光被安排在红一军总部任参谋。

飞机被转移到林家湾,隐藏于两幢房子之间。

1931年2月,红4军第10师第30团团长王树声率领红军以“坑道爆破法”攻克新集。

鄂豫皖苏区党政军机关开始先后迁往新集。

红军决定启用飞机。

为纪念革命导师列宁,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将这架飞机命名为“列宁”号。

红军从掩藏地将飞机拆卸后运往新集。

1931年4月,曾在苏联航空学校学习过的钱钧被分配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

1931年4月,经过钱钧、龙文光等同志的努力,
红军将飞机重新组装,涂上灰色油漆。
飞机在机身侧面写上“列宁”二字,两侧机翼下方各绘一颗红五星。

中国工农红军从此拥有了第一位飞行员和第一架飞机。

V-65C是双翼串列式双座活塞式侦察/轻型轰炸机,乘员2人,分别负责驾驶和侦察轰炸任务。
飞机装一台普拉特·惠特尼(Pratt and Whitney)T2D发动机,
机长8.9米,机高3.35米,翼展11米,
油箱容积500升,空重1021公斤,总重1680公斤,
最大速度236公里/小时,巡航速度145公里/小时,最大航程724公里,实用升限6126米。
机载武器包括:
左右机翼下各装一挺7.62毫米固定机枪,
翼下配有A3式炸弹挂架,可携带50公斤炸弹两枚,
后舱装有后向射击7.62毫米活动机枪一挺。
侦察设备包括:
机舱照相机一台。

但龙文光驾驶的这架飞机以侦察为主,并未安装7.62毫米后射机枪。

红军利用1931年3月9日在孝感县双桥镇战斗中俘虏的国民党军第34师长岳维峻的关系,
从武汉购来汽油,
又在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新集、紫云、英山县金家寨各修建了一处简易机场。

193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在新集正式成立。
新集正式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

1931年5月,鄂豫皖特区工农政府军事委员会航空局在新集成立。
龙文光任航空局局长,钱均任政委。

1931年7月10日,红四军政委陈昌浩乘坐龙文光驾驶的“列宁”号飞机飞往固始、潢川、光山一带进行空中侦察。

1931年9月8日,龙文光驾驶“列宁”号飞机飞往汉口执行散发传单任务。

1931年11月1日,红四方面军在鄂东北七里坪宣告成立。
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总政委。

半个月后,红四方面军挥师南下攻打黄安县城。

国民党第69师师长赵冠英率部固守待援。
黄安县城被围困一个多月未被攻克。

红军久攻不下,而援敌将在三日内赶到。
徐向前决定让“列宁”号挂弹配合作战。

因飞机当初在进行通信联络飞行时已卸下挂弹架,
龙文光连夜画出图纸,
兵工厂赶制两个挂弹架分别安装于“列宁”号两翼,
并挂上迫击炮弹。

1931年12月21日,龙文光随徐向前、陈昌浩等红军领导到黄安城南的一个高地,
勘察了敌军司令部的位置及城内敌人的兵力部署。

1931年12月22日,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亲随龙文光驾驶“列宁”号飞机轰炸国民党军第69师黄安指挥部。

“列宁”号飞机在黄安低空盘旋,很快找到目标俯冲投弹。
赵冠英的指挥部被“列宁”号投弹飞机击中,军心动摇,弃城逃跑。
红军乘胜追击,大获全胜。

1932年7月,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边区发动第4次“围剿”,红四方面军被迫向西转移。

1932年8月上旬,为免“列宁”号飞机落入敌人手中,
红四方面军独立第八师师长曾作乌奉命将“列宁”号机身、机翼、起落架拆卸分解,
分别埋藏在大别山区的不同地点。

龙文光在转移突围途中与红军大部队失散。

1932年8月中旬,龙文光化装潜回汉口与妻子黄秋英相聚。

1932年9月10日,龙文光在汉口被捕入狱。

1933年8月9日,国民党政府以“带机投匪”罪,在湖北武昌处死龙文光。
就义前,龙文光仰天慷慨悲歌:
“千秋风雨世间飘,死生一事付鸿毛。吾为自由空中飞,不算英雄亦自豪。”



“鹰降红都”


1932年4月20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东征占领漳州。

红军在桥南机场缴获“福建省剿匪司令部”司令、国民党第49师师长、闽南航空处处长张贞的两架飞机。
两架飞机中一架飞机可以飞行。
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军团政委聂荣臻到机场察看了飞机,
聂荣臻提出把可以飞行的飞机开到瑞金,建立自己的飞行队伍。

毛泽东到达漳州后第3天前往机场查看了飞机。

飞机型号为阿弗罗616“亚维安”式(“禽鸟”式,Avro 616 Avian IVM)双翼串列式双座活塞式初级教练机。
基本技术数据:
乘员 2人
机长 7.39米
翼展 8.54米
机高 2.59米
翼面积 22.8平方米
空重 457公斤
全重 692公斤
动力装置 1台 A.D.C Cirrus Hermes Ⅰ 直列活塞发动机, 功率105马力(78千瓦)
最大速度 169公里/小时
巡航速度 145公里/小时
航程 580公里
实用升限: 3800米

红军将此飞机命名为“马克思”号。
中国工农红军拥有了第二架飞机。

为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派遣飞行员和机械员前往漳州,
并在瑞金叶坪沙子岗突击6天抢修了一条简易跑道以便飞机飞回。

“马克思”号飞行员为红军首位飞行教官红八军代理军长兼红军学校四分校校长冯达飞,
另一说为红军总经理部军械科长陈德群(朝鲜籍)。

1932年5月1日,“马克思”号飞机在漳州五一节大会会场上空散发传单。

其后,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乘坐“马克思”号飞机从漳州飞往瑞金。

1932年5月中旬,“马克思”号飞机执行轰炸赣州国民党军队阵地的任务。

1933年5月,《红色中华》报公布,红军在历次战斗中缴获敌人飞机7架。

后来,“马克思”号飞机由于缺少油料、器材,被迫停飞。
为避免落入国民党军手中,红军不得不将其销毁。



“生生不息”


虽然由于环境原因中国共产党的航空人才在国内暂时没有用武之地,
但是中共中央从长远着想,
仍然坚持不懈地在苏联继续培养航空人才。

1932年2月,王弼进入列宁格勒空军地勤学校工程师训练班进修。

1933年7月,王弼被分配到伏罗希洛夫格勒空军飞行学校修理厂任副科长和总检验师等职。

1933年9月,常乾坤考入苏联最高航空学府茹科夫斯基航空学院。

1933年9月,王弼考入苏联最高航空学府茹科夫斯基航空学院工程系,学习飞机、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

1935年9月,中国共产党从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和列宁学院学习的留学生中,
选调王琏(朝鲜籍)、刘风、王春、李凡、刘武、孙毅卿等7人,
进入苏联红军第三航空学校(契卡洛夫航空学校)学习飞行。




赤色柴捆 烽火朝鲜


戴卫阳 编著



红色火种



“红色鹰梦”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不久,就开始培养自己的航空人才。

1924年1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统一战线。

1924年9月,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广东国民政府于广州大沙头创办广东军事飞机学校。
第一期招收10名学员,
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中考取的8人是:
刘云、李岳阳、冯洵(冯达飞)、王勋(王叔铭)、王翱(王凤仪)、万鹏(万少鼎)、袁政(袁涤清)、郭予如(郭一予)。
从飞机制造厂选派的实习生2人是:
唐铎、朴泰厦(朝鲜籍)。
其中3名中共党员:刘云、郭予如、万鹏。

1924年11月,孙中山任命苏联顾问李糜代理广东航空局长兼广东军事飞机学校校长。

1925年1月,刘云出任广东军事飞机学校教务主任兼党代表。

刘云在讨伐军阀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战役中,
多次驾机飞往惠州侦察敌情、散发传单、投掷炸弹,
成为中国航空史上最早驾机作战的共产党员。

1925年7月,广东军事飞机学校招收第二期学员,先后有42人入学,大多数是黄埔军校学生。

1925年8月30日,李糜率军事飞机学校第一期飞行员刘云、王翱、冯洵、王勋、唐铎、朴泰厦等6人,
离开广州前往苏联红军第二飞行学校进修。

到苏联后,王翱、王勋、冯洵、唐铎先后加入中共。

1925年10月,刘云、王翱、冯洵、王勋、唐铎、朴泰厦等6人开始在苏联红军第二飞行学校学习。

1926年6月,冯洵(冯达飞)转入基辅混成军官学校东方班炮兵科学习。

1926年6月,广东军事飞机学校从第一期留校生和第二期学员中选出12人赴苏联深造。
学员名单:常乾坤、李乾元、徐介藩、冯正谊、王运尧、黎鸿峰(越南籍)、张圣哲(朝鲜籍)、林理甫、余世沛、金震一(朝鲜籍)等。
其中5名中共党员:常乾坤、徐介藩、李乾元、黎鸿峰、金震一。

到苏联后,常乾坤、徐介藩、李乾元、黎鸿峰4人被分配到苏联红军第三航空学校(契卡洛夫航空学校)学习,
其余分别被分配到列宁格勤航空机械学校和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其中金震一转入列宁格勒机械学校学习。

1926年10月,刘云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伏龙芝军事学院中国班学生6人:
刘云、刘伯承、左权、屈武、陈其科、黄第洪。
6人都是中共党员,刘云任中国班班长。

1927年春,唐铎从苏联红军第二飞行学校毕业后,
被派到苏联红军空中战斗学校学习。



“腥风血雨”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苏联政府向中国留苏人员宣布:
蒋介石政府拍来电报,
要中国留苏人员一律限期回国去南京报到。
中国学生愿意回国,绝不挽留;
不愿回国,可以继续深造。

中共仍然坚持继续培养自己的航空人才,
为空军的组建储备火种。

1927年9月,中共从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党团员中,选调王弼、岳少文、蒋余材、罗国器、钱均等12人,
进入苏联空军航校和地勤学校学习飞行和航空工程。

1927年12月,冯洵(冯达飞)回国参加广州起义。

1928年底,唐铎取得苏联红军空中战斗学校毕业证书。
被授予苏联空军中尉军衔。

中国共产党驻第三国际代表团考虑到学习航空技术的人员回国后没有使用的条件,
决定学习航空技术的人员到苏联空军部队参加实际工作或继续学习深造。

1929年初,唐铎先后进入苏联红军第三飞行学校和空中侦察学校学习。

1929年8月,唐铎从苏联红军第三飞行学校和空中侦察学校毕业。
被分配到苏联空军第六旅第十八航空飞行大队,担任中尉飞行员。

1929年,常乾坤、徐介藩、李乾元、黎鸿峰等从苏联红军第三航空学校(契卡洛夫航空学校)毕业。

常乾坤先任苏联红军独立航空队准校领航员,
后又担任过飞行、领航、射击教官,
飞行大队大队长、领航主任等工作。

1929年9月,王弼在列宁格勒空军地勤学校毕业。

1929年10月,王弼被分配到苏联空军第20纵队工作。
历任少尉、上尉机械师、准校工程师。

1930年6月,刘云奉中共中央指示,与刘伯承、左权、陈其科、黄第洪一起回到上海。
刘云被任命为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委员兼长江局红军总参谋长。

1930年8月,中共中央命令:迅速将鄂东南武装部队组成红25军,准备进攻武汉。

为此,刘云到龟山、蛇山等处勘察地形,制定暴动计划,以便接应红军的到来。

1930年9月2日,刘云在武汉因叛徒出卖,在与有关同志接头时被捕入狱。

蒋介石闻讯抓获刘云,连夜乘机飞往武汉亲自劝降。
刘云大义凛然,痛斥蒋介石是国民革命的无耻叛徒。
蒋介石勃然大怒,以杀头相威胁。
刘云傲然回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930年9月6日,刘云被蒋介石密令处予死刑。
刘云高呼:
“中国共产党万岁!”
“中国革命成功万岁!"
在武汉英勇就义。



“英雄无悔”


1930年2月16日,国民党军政部航空署驻汉口航空第四队中校队长龙文光(广东军事飞机学校第二期毕业),
驾驶沃特V-65C“柯塞”式(“海盗”式,Vought V-65C Corsair,O2U出口中国型)飞机,
由汉口飞往开封执行紧急空投通信袋任务。
龙文光从开封返回汉口途中,遇大雾迷航,油料耗尽,
迫降在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宣化店西南15公里罗山县陈家河菜籽洼河滩,
飞机被鄂豫皖红军第一师三团二营手枪连缴获,龙文光被俘。

经过思想动员和红一军副军长徐向前的开导教育,
龙文光表示愿意参加红军。

龙文光被安排在红一军总部任参谋。

飞机被转移到林家湾,隐藏于两幢房子之间。

1931年2月,红4军第10师第30团团长王树声率领红军以“坑道爆破法”攻克新集。

鄂豫皖苏区党政军机关开始先后迁往新集。

红军决定启用飞机。

为纪念革命导师列宁,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将这架飞机命名为“列宁”号。

红军从掩藏地将飞机拆卸后运往新集。

1931年4月,曾在苏联航空学校学习过的钱钧被分配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

1931年4月,经过钱钧、龙文光等同志的努力,
红军将飞机重新组装,涂上灰色油漆。
飞机在机身侧面写上“列宁”二字,两侧机翼下方各绘一颗红五星。

中国工农红军从此拥有了第一位飞行员和第一架飞机。

V-65C是双翼串列式双座活塞式侦察/轻型轰炸机,乘员2人,分别负责驾驶和侦察轰炸任务。
飞机装一台普拉特·惠特尼(Pratt and Whitney)T2D发动机,
机长8.9米,机高3.35米,翼展11米,
油箱容积500升,空重1021公斤,总重1680公斤,
最大速度236公里/小时,巡航速度145公里/小时,最大航程724公里,实用升限6126米。
机载武器包括:
左右机翼下各装一挺7.62毫米固定机枪,
翼下配有A3式炸弹挂架,可携带50公斤炸弹两枚,
后舱装有后向射击7.62毫米活动机枪一挺。
侦察设备包括:
机舱照相机一台。

但龙文光驾驶的这架飞机以侦察为主,并未安装7.62毫米后射机枪。

红军利用1931年3月9日在孝感县双桥镇战斗中俘虏的国民党军第34师长岳维峻的关系,
从武汉购来汽油,
又在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新集、紫云、英山县金家寨各修建了一处简易机场。

193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在新集正式成立。
新集正式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

1931年5月,鄂豫皖特区工农政府军事委员会航空局在新集成立。
龙文光任航空局局长,钱均任政委。

1931年7月10日,红四军政委陈昌浩乘坐龙文光驾驶的“列宁”号飞机飞往固始、潢川、光山一带进行空中侦察。

1931年9月8日,龙文光驾驶“列宁”号飞机飞往汉口执行散发传单任务。

1931年11月1日,红四方面军在鄂东北七里坪宣告成立。
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总政委。

半个月后,红四方面军挥师南下攻打黄安县城。

国民党第69师师长赵冠英率部固守待援。
黄安县城被围困一个多月未被攻克。

红军久攻不下,而援敌将在三日内赶到。
徐向前决定让“列宁”号挂弹配合作战。

因飞机当初在进行通信联络飞行时已卸下挂弹架,
龙文光连夜画出图纸,
兵工厂赶制两个挂弹架分别安装于“列宁”号两翼,
并挂上迫击炮弹。

1931年12月21日,龙文光随徐向前、陈昌浩等红军领导到黄安城南的一个高地,
勘察了敌军司令部的位置及城内敌人的兵力部署。

1931年12月22日,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亲随龙文光驾驶“列宁”号飞机轰炸国民党军第69师黄安指挥部。

“列宁”号飞机在黄安低空盘旋,很快找到目标俯冲投弹。
赵冠英的指挥部被“列宁”号投弹飞机击中,军心动摇,弃城逃跑。
红军乘胜追击,大获全胜。

1932年7月,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边区发动第4次“围剿”,红四方面军被迫向西转移。

1932年8月上旬,为免“列宁”号飞机落入敌人手中,
红四方面军独立第八师师长曾作乌奉命将“列宁”号机身、机翼、起落架拆卸分解,
分别埋藏在大别山区的不同地点。

龙文光在转移突围途中与红军大部队失散。

1932年8月中旬,龙文光化装潜回汉口与妻子黄秋英相聚。

1932年9月10日,龙文光在汉口被捕入狱。

1933年8月9日,国民党政府以“带机投匪”罪,在湖北武昌处死龙文光。
就义前,龙文光仰天慷慨悲歌:
“千秋风雨世间飘,死生一事付鸿毛。吾为自由空中飞,不算英雄亦自豪。”



“鹰降红都”


1932年4月20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东征占领漳州。

红军在桥南机场缴获“福建省剿匪司令部”司令、国民党第49师师长、闽南航空处处长张贞的两架飞机。
两架飞机中一架飞机可以飞行。
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军团政委聂荣臻到机场察看了飞机,
聂荣臻提出把可以飞行的飞机开到瑞金,建立自己的飞行队伍。

毛泽东到达漳州后第3天前往机场查看了飞机。

飞机型号为阿弗罗616“亚维安”式(“禽鸟”式,Avro 616 Avian IVM)双翼串列式双座活塞式初级教练机。
基本技术数据:
乘员 2人
机长 7.39米
翼展 8.54米
机高 2.59米
翼面积 22.8平方米
空重 457公斤
全重 692公斤
动力装置 1台 A.D.C Cirrus Hermes Ⅰ 直列活塞发动机, 功率105马力(78千瓦)
最大速度 169公里/小时
巡航速度 145公里/小时
航程 580公里
实用升限: 3800米

红军将此飞机命名为“马克思”号。
中国工农红军拥有了第二架飞机。

为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派遣飞行员和机械员前往漳州,
并在瑞金叶坪沙子岗突击6天抢修了一条简易跑道以便飞机飞回。

“马克思”号飞行员为红军首位飞行教官红八军代理军长兼红军学校四分校校长冯达飞,
另一说为红军总经理部军械科长陈德群(朝鲜籍)。

1932年5月1日,“马克思”号飞机在漳州五一节大会会场上空散发传单。

其后,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乘坐“马克思”号飞机从漳州飞往瑞金。

1932年5月中旬,“马克思”号飞机执行轰炸赣州国民党军队阵地的任务。

1933年5月,《红色中华》报公布,红军在历次战斗中缴获敌人飞机7架。

后来,“马克思”号飞机由于缺少油料、器材,被迫停飞。
为避免落入国民党军手中,红军不得不将其销毁。



“生生不息”


虽然由于环境原因中国共产党的航空人才在国内暂时没有用武之地,
但是中共中央从长远着想,
仍然坚持不懈地在苏联继续培养航空人才。

1932年2月,王弼进入列宁格勒空军地勤学校工程师训练班进修。

1933年7月,王弼被分配到伏罗希洛夫格勒空军飞行学校修理厂任副科长和总检验师等职。

1933年9月,常乾坤考入苏联最高航空学府茹科夫斯基航空学院。

1933年9月,王弼考入苏联最高航空学府茹科夫斯基航空学院工程系,学习飞机、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

1935年9月,中国共产党从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和列宁学院学习的留学生中,
选调王琏(朝鲜籍)、刘风、王春、李凡、刘武、孙毅卿等7人,
进入苏联红军第三航空学校(契卡洛夫航空学校)学习飞行。




开篇第一句,1924年,党还真不知道飞机是干啥用的,要不就不会拿宝贵的飞行员去做地面工作(刘云),通篇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