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毛子的电子技术远落后于西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8:21:11
为何毛子的电子技术要远比西方落后呢?是不够重视吗?至少在雷达、通信这块毛子不会不重视吧,或者是因为基础太差,但好歹毛子的技术基础要比TB强吧,或者有说是当初毛子发展方向的问题,在晶体管技术出现后还在搞电子管,但我觉得这个影响应该不至于那么大吧,因为毛子应该很快就会调整发展方向,不至于差距那么大吧,请各位解读一下吧。为何毛子的电子技术要远比西方落后呢?是不够重视吗?至少在雷达、通信这块毛子不会不重视吧,或者是因为基础太差,但好歹毛子的技术基础要比TB强吧,或者有说是当初毛子发展方向的问题,在晶体管技术出现后还在搞电子管,但我觉得这个影响应该不至于那么大吧,因为毛子应该很快就会调整发展方向,不至于差距那么大吧,请各位解读一下吧。


因为没有资本投入。。像电子这种产业光靠军事应用这点市场是根本不够的。。。而要发展民用必须投入大量资本。。苏联资本不足。。必须优先保证军事。。所以长期下来。。产业落后。。其实何止电子。。苏联的民用工业品都很落后。。资本长期投入不足。。

因为没有资本投入。。像电子这种产业光靠军事应用这点市场是根本不够的。。。而要发展民用必须投入大量资本。。苏联资本不足。。必须优先保证军事。。所以长期下来。。产业落后。。其实何止电子。。苏联的民用工业品都很落后。。资本长期投入不足。。
就如同楼主没有当上MD总统一样,为什么呢?
电了技术依托民用
打个比方,你尽举国之力用良田饲养马匹组建骑兵,而游牧民族用马放牧生产,全民皆骑兵
晶体管时代就落后,到了集成电路时代继续落后……落得无影无踪
早期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受硅提取困难成本很高,在核试验中二极管抗核能力强 毛子90年转型时,刚好解体没钱研发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苏联不是走的军民协调发展的道路吧。单靠砸钱搞军工,难免挂一漏万。
5、60年代,苏联战略思想是立足于打核战争。半导体脆弱,扛不起核辐射,而电子管都能够在最初核辐射之后工作,因此,苏联没重视半导体的研究和发展。后来,苏联没了,就杯具了
因为选择方向不一样,西方选了晶体管继而发展到集成电路,毛子选了电子管.........
楼上说了
脑瓜子不好使呗
毛子的科技点点错了…!
楼上的大大说了,就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转型的时候国家解体了没赶上,而土鳖改革开放就赶上了
国际交流很重要。
因为在现代电子技术大发展的档口苏联垮掉了
土鳖也不咋地啊
经济是主要原因
土鳖也不咋地啊
相比毛子好太多了
擦,毛子果断把科技树点歪了。
朱小童 发表于 2012-12-7 01:34
擦,毛子果断把科技树点歪了。
其实也没点歪,毛子的科技树都为速攻决战型,就是想不到这第三次世界大战居然没打起来。。。
一个国家抵抗不了一个世界的。。。。

高科技这东西,MD大把小弟,能拿来直接用的技术多了去了,毛子都是穷小弟,还都指望毛子教呢。
MD的小D基础功好多方面都比MD自己还扎实。

所以习总说的好,不要闭门造车。
应该与民用的发展程度有关
毛子觉得电子管大丈夫呗..
毛子准备世界大战、核战。
电子管必选。
要真打的话,北约就完蛋了。
毛子是想玩大的 也相信会有那么一天玩大的 结果世界人民不和他玩 他就悲剧了
科技树点错+1
因为毛子手大。。。。
毛子实验室里的东西并不落后。。只不过是政治和经济问题困住了手脚。。
科技树点错了。。。咳,其实我觉得一个病根在于前苏联对于基础科学的研究不够重视。基础科学是所有应用科学的,额,基础,同时也是应用科学的边界。基础科学研究投入高,周期长,风险高而且难以预见是否能带来有实用价值的技术,非国家主导投入而不能成(西方当前也是如此,基础研究由政府机构为主)。前苏联有搞举国科研的潜力,但是更偏向于实用技术。来自: iPhone客户端
hb790612 发表于 2012-12-6 22:21
因为没有资本投入。。像电子这种产业光靠军事应用这点市场是根本不够的。。。而要发展民用必须投入大量资本 ...
最主要因为学术路线错误。
在起步阶段,苏联选择了皮实可靠技术成熟的锗电子管技术;而欧美选择了新兴的硅二极管。最终苏联的电子设备粗大笨重,而MD发展出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战略错误导致,解体后更加雪上加霜。
科技树点错了。。。咳,其实我觉得一个病根在于前苏联对于基础科学的研究不够重视。基础科学是所有应用科学 ...
就算没点错,毛子后来跟得上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吗
最主要因为学术路线错误。
在起步阶段,苏联选择了皮实可靠技术成熟的锗电子管技术;而欧美选择了新兴的 ...
如果全世界都搞锗研究也许锗应用也很成功。毕竟苏联一家太少了。
哈罗哈 发表于 2012-12-7 08:15
如果全世界都搞锗研究也许锗应用也很成功。毕竟苏联一家太少了。
这个。。。
现实似乎已经证明了这条路走不通吧兄弟。
学术上从来不用人多力量大这一套的。。。
战略思想不一样,现在看属于浪费了一点科技点,但如果历史轨迹当初发生改变那就可能是晶体管控ER错点了科技点!
从半导体发明开始,直到集成电路时代开始,东西方阵营早就分道扬镳了,虽然常有科学和工业交流,但最核心的技术是回避状态.加上一开始集成电路技术不成熟,常有些小问题,毛子既得不到西方的技术支持,也自己搞不出来,你想让毛子搞合资工厂,改革开放的话,它也可能不用解体了.从此毛子在真空电子管世界里一头扎到底出不来了.
毛子又不重视民用的电子工业,你看毛子的汽车和收音机就知道了,机械活也凑和了,就是内部很少电子器件.相机也是一样,日本人的集成电路芯片不仅装备美国导弹,也把自己的电子产品卖到全球.
如果半导体在上世纪初发明出来,如果WW2时正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大发展的时候,毛子的电子水平就不可同时而语了.
但历史发展没有如果.有啥土地就养啥样人.
别想当然

李国杰:龙芯创业历程与曙光的几次“大跨越”

--------------------------------------------------------------------------------
http://tech.tom.com  2005年07月27日12时00分 来源:TOM科技  李国杰






TOM视点:羽翼渐丰的龙芯为何如此不同? “龙芯二号侵权”真相 炒作内幕 评论


  李国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编者按】本文根据李国杰院士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创新案例系列讲座”的报告“创新的前提是信心 创新的关键在选题”整理而成,有删节。


  很高兴有机会和各位同学交流关于创新的一些体会,我报告的题目叫“创新的前提是信心,创新的关键在选题”,重点讲关于自信心和选题的问题。


  关于自信心,先讲个例子。毛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没有一点自信心是不行的,是不可能在那种艰难困苦下走向胜利的。毛主席在青年时代就写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诗句,充分体现了他的自信心与魄力。大家知道,我国科研做得最成功的是“两弹一星”,除了有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研究“两弹一星”的科学家具有高度的民族自信心和极大的勇气和魄力。


  下面讲我们自己的体会,为什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所(以下简称“计算所”)要做CPU?这件事情开始于2000年以前。我参加“863”计划很多年了,1986年到2000年执行第一个“863”计划时,根本不敢立项做CPU研制或“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制”,当时的理由是一共才100亿左右,都用来发展微电子还不够,所以干脆就不搞了。到2000年时,我国芯片的研制没有太多人考虑,觉得不太可能做起来。当时我刚接任计算所的所长,我就在考虑计算所要做什么。作为科学院的国立研究所,要做一些关键和共性的技术,什么是关键的和共性的技术?在计算机领域,微处理器显然是最关键最共性的技术,当时就觉得要做这件事。到底怎么做?当时有一个机遇是跟俄罗斯合作,俄罗斯微电子所有一种不跟随INTEL的新方法,是通过二进制翻译的方法使他们E2K芯片X86兼容,而且可以做到奔腾III和奔腾IV的水平。但当时我国的水平也就是386水平,我去俄罗斯谈合作时得知我国一个研究所也在与俄合作研制386。如果从386做起,再做486、586,这样循序渐进,何年何月能够做到现在用的芯片呢?我自己定了一个路线叫“高起点一步到位”,这个“一步到位”不要错误理解今天做芯片明天就达到国际水平,我的意思是尽最大努力,不要爬行,能做到哪一步就尽量跨越做,我们可以跳过386、486直接到奔腾上去。对技术仔细分析后,我们认为计算所有可能一步超过586。于是我就到俄罗斯谈判,俄罗斯也在寻求合作,那时没有任何人答应给我们经费,我们手里有的就是2000万人民币创新经费,我拿出1000万来。为了能与俄罗斯合作,我提出付给对方300万美元作为第一笔合作经费,以后参股,成果分享。俄罗斯方面认为他们的技术价值3亿美元,这差距太大了!根本不可能有人给三亿美元做这个研究,其实连300万美元由谁出我都没有谱。最后我决定自己做,就从一千万做起!

看和谁比,比美国是差不少,和英法比未必。
怎么说苏联千古太是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