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垂发的发射速率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20:09
据官方视频报道,我们的垂发防空时,是层层下达指令,有人负责锁定,有人喊发射,最后才到一个人按发射钮,(貌似算是我军传统,喊着来指挥报告)可是,这来来回回时间不就耗了,再好的装备再好的潜力也不能提升反应时间==据官方视频报道,我们的垂发防空时,是层层下达指令,有人负责锁定,有人喊发射,最后才到一个人按发射钮,(貌似算是我军传统,喊着来指挥报告)可是,这来来回回时间不就耗了,再好的装备再好的潜力也不能提升反应时间==
这样的报道,可以凸显海鳖分工细致,配合默契,做事一丝不苟,克服重重难关,勇攀世界高峰的传统
054a一秒一发
012555255 发表于 2012-9-8 10:49
054a一秒一发
这是武器的理论潜力,而我的问题是,照海鳖的那个作战流程,发挥不出这功力。。。
宣传作用的影片不用太当真,指令级别的下达本也需要,但到达一定战备状态咋还会慢条斯理
感觉环节是比较多
YJ导弹,8舰协同,8发效力射,发射!
我看发明自动步枪就是NC的行为。
看电视上都是,指挥官下达开火的命令,士兵才开枪,这中间得消耗多长时间啊,手拉都可以了。


指令当然要下达,不过人家也有多发间隔几秒的这种指令,谁说每一发一汇报。否则我们从哪看到四连发的照片去。168前后两个发射架依次开火的镜头也有,明显没有说一句话的间隔。

指令当然要下达,不过人家也有多发间隔几秒的这种指令,谁说每一发一汇报。否则我们从哪看到四连发的照片去。168前后两个发射架依次开火的镜头也有,明显没有说一句话的间隔。
楼主,人家每一个动作都是按秒来计算和规定的,达不到时间必须苦练操作。而且喊发射的相信是部门长或是指挥的舰长一级的,好控制战情事态的发展。人员都是分工好的,没有一个多余的
而且看视频是边操作在操作快完成时候喊的指令,简洁扼要,并不占用时间
八股文有说:时间误差不能超过1ms,其它的楼主慢慢体会吧
跨越国界的爱 发表于 2012-9-8 13:23
我看发明自动步枪就是NC的行为。
看电视上都是,指挥官下达开火的命令,士兵才开枪,这中间得消耗多长时间 ...
电视上都是,司令在沙盘旁边说打,师长在电话说开火……排长说各班准备开枪,最后班长说弟兄们打啊。


计算机发展趋势同样表现在80年代发展的美国海军“宙斯盾”计算机系统上。“宙斯盾”有四中操作方式:

1 半自动状态,人和“宙斯盾”系统一同来判断何时如何开火。
2 自动特别状态,控制人员设定优先选择,比如告诉计算机先摧毁轰炸机,然后摧毁战斗机,计算机来决定如何发动进攻。
3 全自动状态,“宙斯盾”为控制人员提供数据,但系统独立工作。
4 自主状态,“宙斯盾”自动计算如何进行防御。

人可以随时改变“宙斯盾”的决定,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所以悲剧也就发生了。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1988年7月3日美国海军“文森斯号”导弹巡洋舰击落伊朗民航机事件。当时“文森斯号”在波斯湾执行巡逻任务。80年代“宙斯盾”系统刚刚装备不久,“文森斯号”在美国海军内部的外号是“机器人巡洋舰”,而其舰长更具有过分的“进攻性”的声誉。那一天“文森斯号”的雷达锁定了伊朗民航655号空中客车班机。655号在保持民航的航线和速度,并且通过雷达和无线电不断发出民航信号。“宙斯盾”系统是为了在北大西洋防御苏联轰炸机设计的,根本不适应拥挤的波斯湾上空。“宙斯盾”系统计算655号航班的结果是伊朗空军F-14战斗机,比F-14战斗机大一半的空中客车被“宙斯盾”认定为“敌机。”

尽管无线电等数据告诉控制人员这不是战斗机,但作战人员更相信计算机的结果。“宙斯盾”当时处于半自动状态,有充分的自主权力。但当时在指挥控制室里的18名指挥控制人员没有怀疑计算机的结果。指挥控制人员下达了开火的命令。这些人员在下达开火命令之前甚至没有向更高一级指挥官报告。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海军相信“宙斯盾”的程度比指挥人员更高。结果是290名乘客丧生,包括66名儿童。

655航班的悲剧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国陆军“爱国者”导弹系统就同时击落了两架英国战斗机。“爱国者”导弹系统的计算机判断这两架战斗机是伊拉克发射的导弹,反应的时间只有几秒钟。系统最后作出了决定。以上两个事件中人都有最终的否决权,但从这两个事件可以看出军事人员不愿意去否决计算机的判断。


计算机发展趋势同样表现在80年代发展的美国海军“宙斯盾”计算机系统上。“宙斯盾”有四中操作方式:

1 半自动状态,人和“宙斯盾”系统一同来判断何时如何开火。
2 自动特别状态,控制人员设定优先选择,比如告诉计算机先摧毁轰炸机,然后摧毁战斗机,计算机来决定如何发动进攻。
3 全自动状态,“宙斯盾”为控制人员提供数据,但系统独立工作。
4 自主状态,“宙斯盾”自动计算如何进行防御。

人可以随时改变“宙斯盾”的决定,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所以悲剧也就发生了。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1988年7月3日美国海军“文森斯号”导弹巡洋舰击落伊朗民航机事件。当时“文森斯号”在波斯湾执行巡逻任务。80年代“宙斯盾”系统刚刚装备不久,“文森斯号”在美国海军内部的外号是“机器人巡洋舰”,而其舰长更具有过分的“进攻性”的声誉。那一天“文森斯号”的雷达锁定了伊朗民航655号空中客车班机。655号在保持民航的航线和速度,并且通过雷达和无线电不断发出民航信号。“宙斯盾”系统是为了在北大西洋防御苏联轰炸机设计的,根本不适应拥挤的波斯湾上空。“宙斯盾”系统计算655号航班的结果是伊朗空军F-14战斗机,比F-14战斗机大一半的空中客车被“宙斯盾”认定为“敌机。”

尽管无线电等数据告诉控制人员这不是战斗机,但作战人员更相信计算机的结果。“宙斯盾”当时处于半自动状态,有充分的自主权力。但当时在指挥控制室里的18名指挥控制人员没有怀疑计算机的结果。指挥控制人员下达了开火的命令。这些人员在下达开火命令之前甚至没有向更高一级指挥官报告。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海军相信“宙斯盾”的程度比指挥人员更高。结果是290名乘客丧生,包括66名儿童。

655航班的悲剧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国陆军“爱国者”导弹系统就同时击落了两架英国战斗机。“爱国者”导弹系统的计算机判断这两架战斗机是伊拉克发射的导弹,反应的时间只有几秒钟。系统最后作出了决定。以上两个事件中人都有最终的否决权,但从这两个事件可以看出军事人员不愿意去否决计算机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