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一场选举引发十年内战 10万余阿尔及利亚人丧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1:05:02
6月24日,埃及最高总统选举委员会终于宣布了总统选举决胜轮的结果。

本月17日,埃及总统选举决胜轮投票结束。次日凌晨,MSL兄弟会候选人穆尔西率先宣布以52%的得票率获胜。随后军方支持的前总理沙菲克声称以51.6%的得票率获胜。同时,总统选举委员会20日宣布推迟公布决胜轮选票统计结果,缘由是两名候选人分别大量投诉对手舞弊,选举委员会需要更多时间调查。

在中东地区,代表世俗势力的军方与带有伊斯兰宗教背景的政治势力一直处于水火不容的对立状态。在政治较量中一方稍有不慎,这种对峙就极为容易演化为暴力冲突。这一幕,在阿尔及利亚就曾有过惨烈的演绎。

自1962年独立以后,阿尔及利亚一直实行一党独裁统治,军人统治集团掌握着大权,公共生活也处于严密控制之下。阿尔及利亚人经常揶揄地说,每一个国家都拥有一支军队,而在阿尔及利亚,军队拥有一个国家。

上世纪70年代以后,阿尔及利亚石油收入猛增,由于国家机器有能力慷慨解囊,政权的批评者一直沉寂无声。

然而到80年代,这种勉强相安无事的好日子结束了。面对骤然下降的工业产值,臃肿庞大的官僚机器;效率低下的国营企业,以及长期以来重工业、轻农业经济政策对农业的长期盘剥,阿尔及利亚社会矛盾日益显现。而由社会不公造成的贫富差距更加突出。到1988年,阿尔及利亚有数百万人生活在条件十分恶劣的“棚户区”。与此相比的是,大约5%的人口竟占有45%的国民收入。阿尔及利亚的统治精英们居住在山上的高级住所里,从他们与外国公司的利益关系和“生意佣金”中大发横财。

总的来说,人们越来越感觉,阿尔及利亚执政党民族解放阵线(民阵)已经失去了统治国家的权力与目标。

随着国家经济持续恶化和民阵统治能力的渐趋衰弱,伊斯兰极端势力开始崛起。政府提供的服务江河日下,伊斯兰体系趁机填补了空白,很多伊斯兰志愿者开始帮助病人和穷人,并在这个群体之中自行实施一套合乎教规的惩罚约束方式。

而其中一批志愿者,就是刚从阿富汗抵抗苏联的圣战中返回家乡的老兵。他们身着阿富汗式服侍,最初出现在阿尔及尔的伊斯兰居民区时,人们都觉得滑稽可笑。但慢慢地,阿尔及利亚的很多有识之士开始对其所代表的激进意味深感不安。

1988年10月,一场表威打破了这种寂静,在阿尔及尔劳动阶层聚居的巴布—欧伊德区,忍无可忍的人们自发走上街头,抗议物价上涨和消费品短缺。表威活动逐渐演变成了骚乱,随后,伊斯兰分子加入到这些人群中间。在贝尔库,有7000名伊斯兰支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为平定骚乱,军队奉命无情地实施镇压,导致越500人死亡。

统治阿尔及利亚长达26年的执政党民阵就像飘忽在波涛汹涌大海上的一叶扁舟,开始感到了危机四伏。面对这一境况,陆军上校出身的沙德利·本·杰迪德总统做出了改革而非镇压的抉择,将民阵与国家剥离,结束了其在阿尔及利亚实行26年之久的一党制,并颁布新宪法,为开启多党政治铺平了道路。

几乎就在一夜之间,一大批政治党派及民间、专业和文化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在政治舞台上,确是那些具有伊斯兰运动背景的团体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其中,伊斯兰拯救阵线(简称“救阵”)是当局的主要对手。其年仅33岁的副手谢赫·阿里·贝勒哈吉思想激进,毫不妥协,在民众中受到狂热的欢迎,代表着救阵中年青一代支持者。

贝勒哈吉明确表达过对民主的蔑视与不屑:

在真主的家园中,民主是一个外来户,要小心提防有人声称民主观念是伊斯兰的应有之义,不要上他们的当。在伊斯兰教义中根本不存在民主。

同样,他对多元政治和政治多元化也表达了鄙夷不屑的态度:

多党制度,惟有在伊斯兰唯一框架内运作,否则是不能接受的……假如人们投票反对真主之律法……那就是彻头彻尾的亵渎。“乌莱玛”(宗教学者)将下令处死那些以自己的权力替代真主权力的冒犯者。

阿尔及利亚的民主化进程还在全速推进中,决定未来政治格局的国民议会选举定于1990年底举行。为建立一个全新的秩序,伊斯兰运动与民阵等世俗政党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但就在此时,伊拉克于当年8月入侵科威特,导致西方对本地区进行军事干预。海湾战争爆发,阿尔及利亚民众群情激愤,强烈的反西方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驱使救阵采取更激进的立场。阿里·贝勒哈吉身着作战服出现在群众集会上,呼吁政府为赴伊拉克参战的志愿者开设训练营地。由于海湾战争爆发,大选推迟至1991年6月。其间,政府频频采取措施,试图调整选区划分,操纵选举进程,暗中偏袒民阵,这激起民众走上街头,举行大规模表威。

此刻,为恢复国家权威,消弱伊斯兰势力,军队毅然出手干预了。就在选举开始之前两天,军方司令部下令撤除救阵所控制的城镇市政厅悬挂的标语,改为悬挂民阵标语,并派出军队前往巴布—欧伊德等区,强行实施更换行动。由于各地纷纷爆发激烈冲突对抗,大选再度推迟。阿里·贝勒哈吉被捏造“阴谋破坏国家安全”的罪名遭到逮捕,在狱中度过了12年时光。

1991年12月26日,第一轮国民议会选举终于举行,结果伊斯兰势力大获全胜。在全部231个议席中,救阵赢得188席,得票率达47%;民阵却只获得16席,得票率23%。

第二轮选举定于1992年1月16日举行,人们普遍认为,这轮选举无非是确认救阵遥遥领先的地位而已。

但是,第二轮选举再也没有举行。尽管沙德利总统愿意与救阵政权合作共事,但军方——“幕后决策者”拒绝接受这一局面。强硬派国防部长纳扎尔1990年在《圣战者》一文中写道:“假如通过民主上台掌握政权的人要把我们带入一个独裁统治的国家,那将是不能容忍的。”

1992年1月11日,在纳扎尔迫使下,沙德利辞职。次日,大选被取消。就这样,阿尔及利亚短命的民主进程戛然而止。

接下来,大规模的镇压开始了。阿尔及利亚军方宣布实行紧急状态,并以图谋暴乱颠覆国家的罪名,于1992年3月4日经由阿尔及利亚地方法院判决取缔并解散伊斯兰拯救阵线。

随即,针对救阵激进分子军队开始大规模逮捕行动,成千上万的人被关押进撒哈拉沙漠中的看守营,报纸停止出版,市政厅被强令关闭。

从此,阿尔及利亚陷入了一场暴力的梦魇。伊斯兰极端分子为了迫使政府接受伊斯兰势力上台掌权的要求,重建了“伊斯兰军运动”,发起一轮又一轮大规模暗杀、爆炸和破坏活动。杀死一名警察竟成为入会的必须仪式。一位伊斯兰军团领导人阿卜杜勒—卡迪尔·哈塔布的宣传手册在标题上赫然写着:“为了恢复真主的权力而歌喉屠戮”。

如此的低烈度冲突延续长达十年时间,造成多达10万余人丧失生命。而实际上,暴力似乎正中双方势力的下怀:军方有了充分的理由延长紧急状态,限制反对派的活动,进而维护现有的统治体系,以便继续让统治精英们攫取财富与权势。而对伊斯兰极端势力来说,他们得以一面玩弄着政治口号;一面大发战争财。而夹在两者之间的广大阿尔及利亚民众,却只得承受这一切的恶果,过着困苦的日子。 (赵山河)
6月24日,埃及最高总统选举委员会终于宣布了总统选举决胜轮的结果。

本月17日,埃及总统选举决胜轮投票结束。次日凌晨,MSL兄弟会候选人穆尔西率先宣布以52%的得票率获胜。随后军方支持的前总理沙菲克声称以51.6%的得票率获胜。同时,总统选举委员会20日宣布推迟公布决胜轮选票统计结果,缘由是两名候选人分别大量投诉对手舞弊,选举委员会需要更多时间调查。

在中东地区,代表世俗势力的军方与带有伊斯兰宗教背景的政治势力一直处于水火不容的对立状态。在政治较量中一方稍有不慎,这种对峙就极为容易演化为暴力冲突。这一幕,在阿尔及利亚就曾有过惨烈的演绎。

自1962年独立以后,阿尔及利亚一直实行一党独裁统治,军人统治集团掌握着大权,公共生活也处于严密控制之下。阿尔及利亚人经常揶揄地说,每一个国家都拥有一支军队,而在阿尔及利亚,军队拥有一个国家。

上世纪70年代以后,阿尔及利亚石油收入猛增,由于国家机器有能力慷慨解囊,政权的批评者一直沉寂无声。

然而到80年代,这种勉强相安无事的好日子结束了。面对骤然下降的工业产值,臃肿庞大的官僚机器;效率低下的国营企业,以及长期以来重工业、轻农业经济政策对农业的长期盘剥,阿尔及利亚社会矛盾日益显现。而由社会不公造成的贫富差距更加突出。到1988年,阿尔及利亚有数百万人生活在条件十分恶劣的“棚户区”。与此相比的是,大约5%的人口竟占有45%的国民收入。阿尔及利亚的统治精英们居住在山上的高级住所里,从他们与外国公司的利益关系和“生意佣金”中大发横财。

总的来说,人们越来越感觉,阿尔及利亚执政党民族解放阵线(民阵)已经失去了统治国家的权力与目标。

随着国家经济持续恶化和民阵统治能力的渐趋衰弱,伊斯兰极端势力开始崛起。政府提供的服务江河日下,伊斯兰体系趁机填补了空白,很多伊斯兰志愿者开始帮助病人和穷人,并在这个群体之中自行实施一套合乎教规的惩罚约束方式。

而其中一批志愿者,就是刚从阿富汗抵抗苏联的圣战中返回家乡的老兵。他们身着阿富汗式服侍,最初出现在阿尔及尔的伊斯兰居民区时,人们都觉得滑稽可笑。但慢慢地,阿尔及利亚的很多有识之士开始对其所代表的激进意味深感不安。

1988年10月,一场表威打破了这种寂静,在阿尔及尔劳动阶层聚居的巴布—欧伊德区,忍无可忍的人们自发走上街头,抗议物价上涨和消费品短缺。表威活动逐渐演变成了骚乱,随后,伊斯兰分子加入到这些人群中间。在贝尔库,有7000名伊斯兰支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为平定骚乱,军队奉命无情地实施镇压,导致越500人死亡。

统治阿尔及利亚长达26年的执政党民阵就像飘忽在波涛汹涌大海上的一叶扁舟,开始感到了危机四伏。面对这一境况,陆军上校出身的沙德利·本·杰迪德总统做出了改革而非镇压的抉择,将民阵与国家剥离,结束了其在阿尔及利亚实行26年之久的一党制,并颁布新宪法,为开启多党政治铺平了道路。

几乎就在一夜之间,一大批政治党派及民间、专业和文化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在政治舞台上,确是那些具有伊斯兰运动背景的团体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其中,伊斯兰拯救阵线(简称“救阵”)是当局的主要对手。其年仅33岁的副手谢赫·阿里·贝勒哈吉思想激进,毫不妥协,在民众中受到狂热的欢迎,代表着救阵中年青一代支持者。

贝勒哈吉明确表达过对民主的蔑视与不屑:

在真主的家园中,民主是一个外来户,要小心提防有人声称民主观念是伊斯兰的应有之义,不要上他们的当。在伊斯兰教义中根本不存在民主。

同样,他对多元政治和政治多元化也表达了鄙夷不屑的态度:

多党制度,惟有在伊斯兰唯一框架内运作,否则是不能接受的……假如人们投票反对真主之律法……那就是彻头彻尾的亵渎。“乌莱玛”(宗教学者)将下令处死那些以自己的权力替代真主权力的冒犯者。

阿尔及利亚的民主化进程还在全速推进中,决定未来政治格局的国民议会选举定于1990年底举行。为建立一个全新的秩序,伊斯兰运动与民阵等世俗政党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但就在此时,伊拉克于当年8月入侵科威特,导致西方对本地区进行军事干预。海湾战争爆发,阿尔及利亚民众群情激愤,强烈的反西方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驱使救阵采取更激进的立场。阿里·贝勒哈吉身着作战服出现在群众集会上,呼吁政府为赴伊拉克参战的志愿者开设训练营地。由于海湾战争爆发,大选推迟至1991年6月。其间,政府频频采取措施,试图调整选区划分,操纵选举进程,暗中偏袒民阵,这激起民众走上街头,举行大规模表威。

此刻,为恢复国家权威,消弱伊斯兰势力,军队毅然出手干预了。就在选举开始之前两天,军方司令部下令撤除救阵所控制的城镇市政厅悬挂的标语,改为悬挂民阵标语,并派出军队前往巴布—欧伊德等区,强行实施更换行动。由于各地纷纷爆发激烈冲突对抗,大选再度推迟。阿里·贝勒哈吉被捏造“阴谋破坏国家安全”的罪名遭到逮捕,在狱中度过了12年时光。

1991年12月26日,第一轮国民议会选举终于举行,结果伊斯兰势力大获全胜。在全部231个议席中,救阵赢得188席,得票率达47%;民阵却只获得16席,得票率23%。

第二轮选举定于1992年1月16日举行,人们普遍认为,这轮选举无非是确认救阵遥遥领先的地位而已。

但是,第二轮选举再也没有举行。尽管沙德利总统愿意与救阵政权合作共事,但军方——“幕后决策者”拒绝接受这一局面。强硬派国防部长纳扎尔1990年在《圣战者》一文中写道:“假如通过民主上台掌握政权的人要把我们带入一个独裁统治的国家,那将是不能容忍的。”

1992年1月11日,在纳扎尔迫使下,沙德利辞职。次日,大选被取消。就这样,阿尔及利亚短命的民主进程戛然而止。

接下来,大规模的镇压开始了。阿尔及利亚军方宣布实行紧急状态,并以图谋暴乱颠覆国家的罪名,于1992年3月4日经由阿尔及利亚地方法院判决取缔并解散伊斯兰拯救阵线。

随即,针对救阵激进分子军队开始大规模逮捕行动,成千上万的人被关押进撒哈拉沙漠中的看守营,报纸停止出版,市政厅被强令关闭。

从此,阿尔及利亚陷入了一场暴力的梦魇。伊斯兰极端分子为了迫使政府接受伊斯兰势力上台掌权的要求,重建了“伊斯兰军运动”,发起一轮又一轮大规模暗杀、爆炸和破坏活动。杀死一名警察竟成为入会的必须仪式。一位伊斯兰军团领导人阿卜杜勒—卡迪尔·哈塔布的宣传手册在标题上赫然写着:“为了恢复真主的权力而歌喉屠戮”。

如此的低烈度冲突延续长达十年时间,造成多达10万余人丧失生命。而实际上,暴力似乎正中双方势力的下怀:军方有了充分的理由延长紧急状态,限制反对派的活动,进而维护现有的统治体系,以便继续让统治精英们攫取财富与权势。而对伊斯兰极端势力来说,他们得以一面玩弄着政治口号;一面大发战争财。而夹在两者之间的广大阿尔及利亚民众,却只得承受这一切的恶果,过着困苦的日子。 (赵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