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晓:中国持续三十多年经济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00:01
2012年06月26日 22:33
来源:凤凰财经 作者:秦晓

【编者按】本文为博源基金会理事长、前招商局集团主席秦晓6月20日在FT青岛国际经济高峰论坛上所做的主题演讲。演讲原标题为《启动中国新一轮经济改革——问题、目标与政策工具组合》。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启动中国新一轮的经济改革》。谈到这个话题,要从问题、目标和政策工具组合三个方面展开。

我想先谈谈问题。中国的问题应该是个政治经济学问题,在十八大临近的时候,我们不光要考虑经济问题,还要考虑社会和其他问题。

拐点

中国正在进入一个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在这个时期,存在着三个变化着的主要因素。一是“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中国并未显示出越过这个陷阱的能力。二是“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和人口红利的缩减。这是有争议的,但看看65岁以上老人的比例,看看赡养率,就可以看出,是不是到了拐点也许还不好确定,但趋势是毋庸置疑的。三是外部需求结构性调整及长期管制的要素价格难以为继。中国的外部需求在急剧下滑,有人觉得这还是跟美国缓慢复苏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有关,但在我看来,它反映了一个结构性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另一个因素是,要素价格是被管制的,是低估的,比如汇率、利率、工业用地、劳动力、能源,这些价格也是要发生变化的,不可能长期维持一个扭曲的价格体系。

除了经济角度外,从社会的角度看,原有发展模式有着严重的社会、环境代价:腐败滋生、环境破坏、社会公平、公正缺失已日益凸显。

根据这些观察,我的结论是,中国持续三十多年的经济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已经到达了一个拐点,中国已进入了新一轮改革的关键时期。

中国改革开放已有30多年,应该总结一下当代中国改革历程的经验。第一个经验是,凝聚市场体制导向的共识是推动改革的思想基础。我们需要有思想基础。我们要有一个改革的逻辑,进行一场有逻辑的改革。这个逻辑就是市场机制的建立。如果逻辑混乱了,故事讲不清楚了,就会缺乏改革的共识。

第二个经验是,推进和完善体制的转轨与增长模式的转型是释放生产力的源泉。现在大家对增长模式争论较多,有人讲要依靠消费、内需,有的说政府要主导经济,还有的说政府应该做的是提供公共产品,这也需要形成共识。

第三个经验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基层创新互动是改革的路径。回顾30多年的改革,实际是一个基层创新和顶层创新的互动,市场和政策的相互回应。我很赞同顶层设计,像一些财、税、价问题,必须有顶层设计。但需要提醒的是,不应该忘记基层的创新,还是应该相信市场的力量。

第四个经验是,兼顾短期周期应对与长期结构调整是改革的政策选择。中国经济存在一个所谓的“三元悖论”,就是处理就业、通胀和结构调整的关系。长期以来,中国在就业和通胀之间摆动,结构调整总是被放在后面。我们要处理好结构性和周期性问题的相互关系。

政府“脱嵌”

接下来我要讲的是问题的界定: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形成和转型说到底是体制和政策问题,即政府主导的经济体制的“嵌入”和“脱嵌”。

从体制上讲,重点是政府职能的转换:要从主导经济转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从微观层面的干预,转向宏观层面的调控;从对市场的替代转变为对市场的补充和纠正。

从政策上讲,要把财、税、价改革为新一轮改革的重点。财政、税收和要素价格是公共资源配置和公共经济政策工具运用的集中体现,也是区分市场和非市场体制的主要标志。我个人认为,下轮改革要把财税价启动起来,这样比较容易见效,也比较容易被接受。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崛起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我想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是,总量大,但质量不高;二是,增长速度快,但结构失衡。第一点的主要表现是:资本形成主要依赖要素投入而不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单位GDP的能耗、材耗、碳排放过高;创新能力不足,未显示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能力。第二点的主要表现是: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和内需不足;长期巨额顺差造成过剩货币流动并导致通胀压力;服务业不发达;城乡、地区间、垄断与竞争性行业、财政收入与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公共产品供给缺失。

为了改进质量、调整结构,中国改革应该设定七大目标。第一,经济增长从高速平稳回落常态,经济发展更注重质量和效益;第二,实现国际收支,特别是经常项目下的基本平衡;第三,扩大内需、消费,使之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第四,扩大服务业,延长价值链,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值;第五,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人力资本、推进技术进步;第六降低能耗、材耗和碳排放,实施绿色经济;第七,改善收入分配,提高公共产品供给能力。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一些约束条件,即实施改革的基础保障和可承受的能力。

第一,就业、通胀和结构调整三者相互依存又互为代价,改革中应把握社会对通胀和就业的容忍度或承受力,从短期讲三者只能兼顾不能兼得。从长远讲结构调整是更为基础性的因素,失衡的结构是不可持续的,它使失业、通胀变为内生的结构性问题。

第二,财政的良好状况和可持续性、稳定、健康的金融体系是实施改革的基础条件。

第三,改革涉及财政、税收、价格,它们之间也是一组相互依存又互为代价的关系。顶层设计就是要研究每一个因素的变动对其它因素的影响,以确定改革的次序和力度,使改革的叠加正效应最大化,叠加负效应减少到最小程度。改革应该注意满足上述约束条件。七大目标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的,即每项指标的变动都会对其它指标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

七大目标

下面从政策工具和定量的角度分别谈一下改革的七个目标。

目标之一:经济增长速度回归常态。中国经济在未来五年左右的时间从高速逐步回落已成为共识。但仍存在争论,即增长回落的性质,是趋势性的,还是周期性的?若是趋势性的,那么新的均衡点在什么水平上?

决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潜在生产能力 (PPF)。以往长期保持的高速增长率并不能真正反映中国实际潜在生产能力水平,需要重新确定中国经济的潜在生产能力和相应的增长速度,以实现经济再平衡和可持续的增长。对于未来经济增长的指标,可以采用“十二五规划”中的7%。

目标之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全球经济失衡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主要经济体内部经济失衡造成的。因此,全球经济的再平衡的实现取决于主要经济体内部的再平衡。美国在G20会议上提出,以经常项目下顺差超过GDP的4%,作为判定经济体失衡的标准,尽管对此仍存争议,但IMF的初步研究也支持这个指标。2011年中国的这一指标降至2.8%,2012年可能会更低。考虑到人民币汇率放开、外部需求回升等相关因素的综合影响,我们提出的目标是不超过2.5%。

目标之三:扩大内需、提高消费。我们需要将经常性项目顺差占GDP比例控制在2.5%,中国过度依赖出口的格局彩票胤⑸谋洌谛杞晌狦DP的主要支撑。在内需中,消费与投资的构成更为重要。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规模的投资拉动,投资占GDP比例高达50%,这带来了地方政府债务堆积、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等问题。消费的提高主要受制于就业、居民收入和储蓄率偏高三个问题,通过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和社保的支出、降低居民和企业税费等措施,有望在未来五年内将消费占GDP的比重提升至50%。这是一个比较艰巨的目标,但我觉得还是有希望达到的。

目标之四:发展服务业。目前中国的服务业在三大产业中所占的比例是43%,这个比例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是47%,过去十年来服务业占比平均每年增长1%,经过努力,在未来五年中达到50%是可以实现的。

目标之五:提高劳动生产率。索罗修正的生产函数模型揭示了决定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即在就业人口、资本投入和生产率三个独立变量中,生产率的提高是最根本的。全要素生产率是一个计量模型,而不是一个客观的统计数据。不同经济学家由于采用数据和假设条件不同,所得结论亦有很大差异。但一般认为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本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仅是经济转型的题中应有之意,也具备可提升的空间。我们提出,在未来五年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应该提升若干个百分点,具体还需要量化。

目标之六:绿色经济。粗放式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是能耗、材耗高,污染重。中国GDP构成中含有大量消耗大、产出低的制造业和出口加工业。中国主要产业的单位产品(吨)的能耗、材耗指标比发达国家、甚至同等人均收入国家有很大差距;中国的污染,特别是碳排放问题尤为突出,依目前减排规划,碳排放量到2035-2045年方可达到峰值,届时可能占全球碳排放量的50%。我们提出的指标是,将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时间提前五年。

目标之七:改善收入分配。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已成为中国当下的一个严重的社会现象,这涉及到财政支出中民生比例偏低、垄断行业、大量寻租行为等方面的问题。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是基尼系数,中国官方目前尚未公布这个指标,国外机构估计中国这个基尼系数为0.47-0.52,已超出了0.45的警戒线。我们建议的指标是在未来五年中基尼系数下降至警戒线之下。

约束条件

接下来再对两个约束条件做一些定量分析。

约束条件之一是就业压力和通胀水平。总体来讲,结构调整和就业通胀,短期内是互为代价的,调结构可能会影响就业或者影响通胀。长期来讲是相关的因素。失衡的结构是不可持续的,而且会使失业通胀变成一个内生的结构性问题。如果不做调整,可能用一些行政手段,暂时地把通胀、就业压一压,但它就是在那儿存在着的。这是第一个约束条件。

经济增长放缓主要的代价是就业,但随着人口红利的衰竭和“刘易斯拐点”的来临,就业压力趋于放缓。 我们提出的失业率控制指标为4.5-5.5%。经济增长放缓会减少通胀的压力,但考虑到要素价格改革和劳动工资上涨引起的PPI上升、大宗商品进口产生的输入型通胀压力。我们建议的的控制指标为4%左右。

约束条件之二是财政健康和金融稳定。财政和金融是改革的两个重点领域,同时,它们的健康、稳定状况也是改革的基本保障。财政状况的指标主要是赤字水平和公共债务(中央+地方财政)占GDP的比例。我们选取的指标分别是3%和50%。金融业的指标主要是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贷款不良率 。前者已有国际和国内监管指标,后者控制在2.5%以下。

在财政政策上,我们的几点建议是:调整中央与地方两级财政的收入和支出责任的税种和分配比例;加大公共产品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构成,将这个比例从目前的30%提高十个百分点;鼓励具备资格的地方政府进入债券市场,同时规范地方财政的费用收入和基金性收入;重新界定国企的功能,将其资产和收益作为财政提供公共产品的资源;建立国家资产负债表,人大不仅要监督政府财政收入的平衡和效益,还要审议其对国家资产负债的影响。

对于税收改革,我们的建议是:推进服务业从营业税向增值税的转变;推出房产税、社保税、碳排放税等,提高资源税税率;进一步降低企业和个人税费负担,将宏观税负比例从目前的35%降至接近中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即25%;对需要扶持和鼓励的产业实施结构性减税。

在要素价格方面,应该逐步解除政府对汇率、利率及能源价格的管制,提高矿产资源税的税率,放开土地(工业用地)和劳动力价格,使之达到市场的均衡价格。

我们提出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及新一轮经济改革的目标和实施改革的政策工具组合。这仅仅是一个框架性的思路。作为一个较为全面且可行的顶层设计,还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和论证,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包括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的方案。谢谢大家!

(注:本演讲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http://finance.ifeng.com/news/people/20120626/6660545.shtml


背景介绍:

秦晓 走出乌托邦

从高干家庭出身的“红卫兵” 到央企管理者,从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理念,到彻底成为自由市场经济的信徒,秦晓告别乌托邦,走了一条与他的高干同学迥异的反思之路

本刊记者 张欢 发自深圳

2010年7月19日,招商局集团董事长秦晓正在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内做毕业典礼演讲。台下有两千多名经管学院的毕业生和亲友,以及学院工作人员。这是这所学院第一次在全体学位毕业生的典礼上邀请嘉宾做演讲。

清华大学是中国最富盛名的高等学府,1949年之后成为这个国家优秀工程师与高级官员的摇篮,不久前举行了盛大的建校百年典礼,现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即毕业于此。清华经管院创办于1984年,一直到2001年它都有一位显赫的院长——朱镕基,这位曾经担任过中国总理的清华校友,被视为铁腕改革的强力角色。

如同所有庆典一样,在各级领导和5名不同学位的毕业生代表讲话之后,秦晓站到了讲台上。他穿着整齐的西装,人很瘦削,脸上习惯性地不带笑容。作为一名超大型央企的管理者与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台下的人们已经大体想到他会说些什么,无外乎是我很荣幸、希望你们今后能为国家多做贡献等。

秦并没有客套地说一些赞美的话,他开始回顾大学的功能与大学生的使命,紧接着他的话开始出现了现代社会的字眼,这是他那一段时间思考的总结:“我们所讲的社会转型不是中国语境中的‘现代化建设’、‘国强民富’、‘大国崛起’,而是现代性社会的构建。现代性社会是相对于传统社会而言的,它的主要标志是以‘启蒙价值’,即自由、理性、个人权利为价值支撑的,以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社会为制度框架的民族国家。”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370512012年06月26日 22:33
来源:凤凰财经 作者:秦晓

【编者按】本文为博源基金会理事长、前招商局集团主席秦晓6月20日在FT青岛国际经济高峰论坛上所做的主题演讲。演讲原标题为《启动中国新一轮经济改革——问题、目标与政策工具组合》。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启动中国新一轮的经济改革》。谈到这个话题,要从问题、目标和政策工具组合三个方面展开。

我想先谈谈问题。中国的问题应该是个政治经济学问题,在十八大临近的时候,我们不光要考虑经济问题,还要考虑社会和其他问题。

拐点

中国正在进入一个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在这个时期,存在着三个变化着的主要因素。一是“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中国并未显示出越过这个陷阱的能力。二是“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和人口红利的缩减。这是有争议的,但看看65岁以上老人的比例,看看赡养率,就可以看出,是不是到了拐点也许还不好确定,但趋势是毋庸置疑的。三是外部需求结构性调整及长期管制的要素价格难以为继。中国的外部需求在急剧下滑,有人觉得这还是跟美国缓慢复苏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有关,但在我看来,它反映了一个结构性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另一个因素是,要素价格是被管制的,是低估的,比如汇率、利率、工业用地、劳动力、能源,这些价格也是要发生变化的,不可能长期维持一个扭曲的价格体系。

除了经济角度外,从社会的角度看,原有发展模式有着严重的社会、环境代价:腐败滋生、环境破坏、社会公平、公正缺失已日益凸显。

根据这些观察,我的结论是,中国持续三十多年的经济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已经到达了一个拐点,中国已进入了新一轮改革的关键时期。

中国改革开放已有30多年,应该总结一下当代中国改革历程的经验。第一个经验是,凝聚市场体制导向的共识是推动改革的思想基础。我们需要有思想基础。我们要有一个改革的逻辑,进行一场有逻辑的改革。这个逻辑就是市场机制的建立。如果逻辑混乱了,故事讲不清楚了,就会缺乏改革的共识。

第二个经验是,推进和完善体制的转轨与增长模式的转型是释放生产力的源泉。现在大家对增长模式争论较多,有人讲要依靠消费、内需,有的说政府要主导经济,还有的说政府应该做的是提供公共产品,这也需要形成共识。

第三个经验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基层创新互动是改革的路径。回顾30多年的改革,实际是一个基层创新和顶层创新的互动,市场和政策的相互回应。我很赞同顶层设计,像一些财、税、价问题,必须有顶层设计。但需要提醒的是,不应该忘记基层的创新,还是应该相信市场的力量。

第四个经验是,兼顾短期周期应对与长期结构调整是改革的政策选择。中国经济存在一个所谓的“三元悖论”,就是处理就业、通胀和结构调整的关系。长期以来,中国在就业和通胀之间摆动,结构调整总是被放在后面。我们要处理好结构性和周期性问题的相互关系。

政府“脱嵌”

接下来我要讲的是问题的界定: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形成和转型说到底是体制和政策问题,即政府主导的经济体制的“嵌入”和“脱嵌”。

从体制上讲,重点是政府职能的转换:要从主导经济转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从微观层面的干预,转向宏观层面的调控;从对市场的替代转变为对市场的补充和纠正。

从政策上讲,要把财、税、价改革为新一轮改革的重点。财政、税收和要素价格是公共资源配置和公共经济政策工具运用的集中体现,也是区分市场和非市场体制的主要标志。我个人认为,下轮改革要把财税价启动起来,这样比较容易见效,也比较容易被接受。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崛起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我想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是,总量大,但质量不高;二是,增长速度快,但结构失衡。第一点的主要表现是:资本形成主要依赖要素投入而不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单位GDP的能耗、材耗、碳排放过高;创新能力不足,未显示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能力。第二点的主要表现是: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和内需不足;长期巨额顺差造成过剩货币流动并导致通胀压力;服务业不发达;城乡、地区间、垄断与竞争性行业、财政收入与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公共产品供给缺失。

为了改进质量、调整结构,中国改革应该设定七大目标。第一,经济增长从高速平稳回落常态,经济发展更注重质量和效益;第二,实现国际收支,特别是经常项目下的基本平衡;第三,扩大内需、消费,使之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第四,扩大服务业,延长价值链,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值;第五,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人力资本、推进技术进步;第六降低能耗、材耗和碳排放,实施绿色经济;第七,改善收入分配,提高公共产品供给能力。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一些约束条件,即实施改革的基础保障和可承受的能力。

第一,就业、通胀和结构调整三者相互依存又互为代价,改革中应把握社会对通胀和就业的容忍度或承受力,从短期讲三者只能兼顾不能兼得。从长远讲结构调整是更为基础性的因素,失衡的结构是不可持续的,它使失业、通胀变为内生的结构性问题。

第二,财政的良好状况和可持续性、稳定、健康的金融体系是实施改革的基础条件。

第三,改革涉及财政、税收、价格,它们之间也是一组相互依存又互为代价的关系。顶层设计就是要研究每一个因素的变动对其它因素的影响,以确定改革的次序和力度,使改革的叠加正效应最大化,叠加负效应减少到最小程度。改革应该注意满足上述约束条件。七大目标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的,即每项指标的变动都会对其它指标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

七大目标

下面从政策工具和定量的角度分别谈一下改革的七个目标。

目标之一:经济增长速度回归常态。中国经济在未来五年左右的时间从高速逐步回落已成为共识。但仍存在争论,即增长回落的性质,是趋势性的,还是周期性的?若是趋势性的,那么新的均衡点在什么水平上?

决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潜在生产能力 (PPF)。以往长期保持的高速增长率并不能真正反映中国实际潜在生产能力水平,需要重新确定中国经济的潜在生产能力和相应的增长速度,以实现经济再平衡和可持续的增长。对于未来经济增长的指标,可以采用“十二五规划”中的7%。

目标之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全球经济失衡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主要经济体内部经济失衡造成的。因此,全球经济的再平衡的实现取决于主要经济体内部的再平衡。美国在G20会议上提出,以经常项目下顺差超过GDP的4%,作为判定经济体失衡的标准,尽管对此仍存争议,但IMF的初步研究也支持这个指标。2011年中国的这一指标降至2.8%,2012年可能会更低。考虑到人民币汇率放开、外部需求回升等相关因素的综合影响,我们提出的目标是不超过2.5%。

目标之三:扩大内需、提高消费。我们需要将经常性项目顺差占GDP比例控制在2.5%,中国过度依赖出口的格局彩票胤⑸谋洌谛杞晌狦DP的主要支撑。在内需中,消费与投资的构成更为重要。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规模的投资拉动,投资占GDP比例高达50%,这带来了地方政府债务堆积、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等问题。消费的提高主要受制于就业、居民收入和储蓄率偏高三个问题,通过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和社保的支出、降低居民和企业税费等措施,有望在未来五年内将消费占GDP的比重提升至50%。这是一个比较艰巨的目标,但我觉得还是有希望达到的。

目标之四:发展服务业。目前中国的服务业在三大产业中所占的比例是43%,这个比例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是47%,过去十年来服务业占比平均每年增长1%,经过努力,在未来五年中达到50%是可以实现的。

目标之五:提高劳动生产率。索罗修正的生产函数模型揭示了决定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即在就业人口、资本投入和生产率三个独立变量中,生产率的提高是最根本的。全要素生产率是一个计量模型,而不是一个客观的统计数据。不同经济学家由于采用数据和假设条件不同,所得结论亦有很大差异。但一般认为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本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仅是经济转型的题中应有之意,也具备可提升的空间。我们提出,在未来五年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应该提升若干个百分点,具体还需要量化。

目标之六:绿色经济。粗放式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是能耗、材耗高,污染重。中国GDP构成中含有大量消耗大、产出低的制造业和出口加工业。中国主要产业的单位产品(吨)的能耗、材耗指标比发达国家、甚至同等人均收入国家有很大差距;中国的污染,特别是碳排放问题尤为突出,依目前减排规划,碳排放量到2035-2045年方可达到峰值,届时可能占全球碳排放量的50%。我们提出的指标是,将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时间提前五年。

目标之七:改善收入分配。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已成为中国当下的一个严重的社会现象,这涉及到财政支出中民生比例偏低、垄断行业、大量寻租行为等方面的问题。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是基尼系数,中国官方目前尚未公布这个指标,国外机构估计中国这个基尼系数为0.47-0.52,已超出了0.45的警戒线。我们建议的指标是在未来五年中基尼系数下降至警戒线之下。

约束条件

接下来再对两个约束条件做一些定量分析。

约束条件之一是就业压力和通胀水平。总体来讲,结构调整和就业通胀,短期内是互为代价的,调结构可能会影响就业或者影响通胀。长期来讲是相关的因素。失衡的结构是不可持续的,而且会使失业通胀变成一个内生的结构性问题。如果不做调整,可能用一些行政手段,暂时地把通胀、就业压一压,但它就是在那儿存在着的。这是第一个约束条件。

经济增长放缓主要的代价是就业,但随着人口红利的衰竭和“刘易斯拐点”的来临,就业压力趋于放缓。 我们提出的失业率控制指标为4.5-5.5%。经济增长放缓会减少通胀的压力,但考虑到要素价格改革和劳动工资上涨引起的PPI上升、大宗商品进口产生的输入型通胀压力。我们建议的的控制指标为4%左右。

约束条件之二是财政健康和金融稳定。财政和金融是改革的两个重点领域,同时,它们的健康、稳定状况也是改革的基本保障。财政状况的指标主要是赤字水平和公共债务(中央+地方财政)占GDP的比例。我们选取的指标分别是3%和50%。金融业的指标主要是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贷款不良率 。前者已有国际和国内监管指标,后者控制在2.5%以下。

在财政政策上,我们的几点建议是:调整中央与地方两级财政的收入和支出责任的税种和分配比例;加大公共产品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构成,将这个比例从目前的30%提高十个百分点;鼓励具备资格的地方政府进入债券市场,同时规范地方财政的费用收入和基金性收入;重新界定国企的功能,将其资产和收益作为财政提供公共产品的资源;建立国家资产负债表,人大不仅要监督政府财政收入的平衡和效益,还要审议其对国家资产负债的影响。

对于税收改革,我们的建议是:推进服务业从营业税向增值税的转变;推出房产税、社保税、碳排放税等,提高资源税税率;进一步降低企业和个人税费负担,将宏观税负比例从目前的35%降至接近中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即25%;对需要扶持和鼓励的产业实施结构性减税。

在要素价格方面,应该逐步解除政府对汇率、利率及能源价格的管制,提高矿产资源税的税率,放开土地(工业用地)和劳动力价格,使之达到市场的均衡价格。

我们提出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及新一轮经济改革的目标和实施改革的政策工具组合。这仅仅是一个框架性的思路。作为一个较为全面且可行的顶层设计,还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和论证,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包括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的方案。谢谢大家!

(注:本演讲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http://finance.ifeng.com/news/people/20120626/6660545.shtml


背景介绍:

秦晓 走出乌托邦

从高干家庭出身的“红卫兵” 到央企管理者,从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理念,到彻底成为自由市场经济的信徒,秦晓告别乌托邦,走了一条与他的高干同学迥异的反思之路

本刊记者 张欢 发自深圳

2010年7月19日,招商局集团董事长秦晓正在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内做毕业典礼演讲。台下有两千多名经管学院的毕业生和亲友,以及学院工作人员。这是这所学院第一次在全体学位毕业生的典礼上邀请嘉宾做演讲。

清华大学是中国最富盛名的高等学府,1949年之后成为这个国家优秀工程师与高级官员的摇篮,不久前举行了盛大的建校百年典礼,现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即毕业于此。清华经管院创办于1984年,一直到2001年它都有一位显赫的院长——朱镕基,这位曾经担任过中国总理的清华校友,被视为铁腕改革的强力角色。

如同所有庆典一样,在各级领导和5名不同学位的毕业生代表讲话之后,秦晓站到了讲台上。他穿着整齐的西装,人很瘦削,脸上习惯性地不带笑容。作为一名超大型央企的管理者与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台下的人们已经大体想到他会说些什么,无外乎是我很荣幸、希望你们今后能为国家多做贡献等。

秦并没有客套地说一些赞美的话,他开始回顾大学的功能与大学生的使命,紧接着他的话开始出现了现代社会的字眼,这是他那一段时间思考的总结:“我们所讲的社会转型不是中国语境中的‘现代化建设’、‘国强民富’、‘大国崛起’,而是现代性社会的构建。现代性社会是相对于传统社会而言的,它的主要标志是以‘启蒙价值’,即自由、理性、个人权利为价值支撑的,以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社会为制度框架的民族国家。”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37051
不到尽头搞产业升级干嘛。
基础投资加印钞
看着像ZZJ上的报告啊
luzongzong 发表于 2012-6-27 07:40
看着像ZZJ上的报告啊
凤凰网刊登的演讲稿
秦晓先把平安股份的事情交代清楚再说
{:soso_e179:}
其实那些措施和目标大部分人还是懂的,关键是狠抓落实。
嘴炮打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基本属于扯淡的文章
一张嘴就是中国持续三十年的经济增模式。可中国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来有统一的经济增长模式吗?
农村产业改革,逐步开放个体和私营经济是什么时候的事?引进外资又是什么时候的事?世界工厂是什么时候建成的?从外汇极其紧张到绿条子多的花不掉又是怎么转变的?从出口资源到出口衬衫再到出口机电产品又是怎么个过程?从出口拉动与出口负供献是怎么个过程?从政财滨临破产到膘肥体壮的转变是何过程?地方土地财政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军工企业从饿死到撑死是怎么个过程?……


基本属于扯淡的文章
一张嘴就是中国持续三十年的经济增模式。可中国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来有统一的经济增长模式吗?
农村产业改革,逐步开放个体和私营经济是什么时候的事?引进外资又是什么时候的事?世界工厂是什么时候建成的?从外汇极其紧张到绿条子多的花不掉又是怎么转变的?从出口资源到出口衬衫再到出口机电产品又是怎么个过程?从出口拉动与出口负供献是怎么个过程?从政财滨临破产到膘肥体壮的转变是何过程?地方土地财政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军工企业从饿死到撑死是怎么个过程?……

                         主张团结,集权,计划到处扎篱笆的都是羊!
狼还告诉我们:一定要让狼和羊在大草原上自由地竞争,这样羊就会过上和狼一样自由的生活,再也不用忍受头羊的压迫,从此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fatwildcat 发表于 2012-6-27 09:00
基本属于扯淡的文章
一张嘴就是中国持续三十年的经济增模式。可中国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来的有统一的经济增 ...
不错,实际上,中国这三十年的所谓"模式"根本就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改变的.今后也会是这样,所谓"与时俱进".看不到这一点还奢谈什么"中国模式"纯属智商有问题.
中国模式就是“与时俱进”,一成不变就不是“中国模式”。
fatwildcat 发表于 2012-6-27 09:00
基本属于扯淡的文章
一张嘴就是中国持续三十年的经济增模式。可中国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来有统一的经济增长 ...
这点说的无比正确。

就以08危机后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作风的转变,一本书都说不完。如果以欧洲和美国作参考点(更别说日本了),政策的推出力度和频次已经远远把它们甩在了后面,无论从就业内需和社会保障的实际动作,只怕这4年做了西方40年的事情。对这些东西视而不见,非要创造出个转折点,这帮人扯淡还行,治国不乱才怪。
CD中否认中国经济有问题的人太多了。中国经济形势不太好,问题很大。秦晓的文章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但也不是一无是处。例如提出把“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考核地方政绩的主义指标就是不错的建议。
土地革命 发表于 2012-6-27 09:47
CD中否认中国经济有问题的人太多了。中国经济形势不太好,问题很大。秦晓的文章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但也不是一 ...
没有人否认中国经济有问题(其实任何一个经济体都要有问题),可关键在于要认清有什么问题,是否是当前的主要矛盾?不结构性问题还是生长痛?能不能随着发展自愈?该如何治疗?有几种方案?各有多少风险?激进方案有何负作用?保守方案是否难以根除?治疗费用又是多高?
要探讨中国的经济问题,做到这些是最基本的要求。

这本文这样,毫无新意的夸夸其谈,既找不出病因,也开不准药方,就算不是一文不值GP不如,最多也就是只值一文,犹如GP了
中国崩溃论翻版,懒得看。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
浮岛 发表于 2012-6-27 09:05
感觉这个人的思想被西方人的框框给框死了!说了半天总好像飘在半空,
现实告诉我们:
在茫茫大草原上,主 ...
永远把自己当做羊,把外国人描写成雄壮可怕的狼,那是一种啥精神。
这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的精神,其本质就是崇洋媚外,狼一进来就当胖翻译的精神,
我的分析对不对?
造汽 发表于 2012-6-27 10:55
永远把自己当做羊,把外国人描写成雄壮可怕的狼,那是一种啥精神。
这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的精神,其本质 ...
100多年前这样算是符合实际,现在再这样就是……了。
lvchunyou 发表于 2012-6-27 09:39
这点说的无比正确。

就以08危机后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作风的转变,一本书都说不完。如果以欧洲和美国作参 ...
凯恩斯主义西方(包括)日本早玩过了。
fatwildcat 发表于 2012-6-27 10:13
没有人否认中国经济有问题(其实任何一个经济体都要有问题),可关键在于要认清有什么问题,是否是当前的 ...
很多人否认中国经济有问题,这种否认(鸵鸟政策)的初衷都是好的,
也不意味着他们不认识到问题,而是他们也感到束手无策,于是采取与
“毫无新意的夸夸其谈”不同的方针,毫无新意地重复中国经济没病,
不需要医生,不需要方子,不需要治来麻醉自己痛苦的心(这种痛苦的
产生,出自他们对国家社会人民的爱,如果没有爱,也没有痛苦)。

造汽 发表于 2012-6-27 10:59
很多人否认中国经济有问题,这种否认(鸵鸟政策)的初衷都是好的,
也不意味着他们不认识到问题,而是他 ...


一般来说,瞎吃药比不吃药死的更快。而且盲目的说有病和盲目的说没病,本质上都是一对鸵鸟
造汽 发表于 2012-6-27 10:59
很多人否认中国经济有问题,这种否认(鸵鸟政策)的初衷都是好的,
也不意味着他们不认识到问题,而是他 ...


一般来说,瞎吃药比不吃药死的更快。而且盲目的说有病和盲目的说没病,本质上都是一对鸵鸟
fatwildcat 发表于 2012-6-27 11:02
一般来说,瞎吃药比不吃药死的更快
吃药可能会好
不吃药就是等死
时间而已

fatwildcat 发表于 2012-6-27 11:02
一般来说,瞎吃药比不吃药死的更快


中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看得出什么是假药,不断提醒群众别吃到假药是好心,
不断忽悠群众你没有病,或者你的病都是帝修反封锁和破坏的原因,是别有坏心。
还有一类真正的汉奸,不断告诉中国的群众,你们是傻瓜,你们绝对看不出啥是
假药啥是真药,也别问啥是假药啥是真药,所以你们千万不要吃药,等着等着,别找死。

要吃真药,好药,就需要走基层,不唯上不唯洋(我对那些在中国CBD或者企业里
横着走的“外国专家”的态度一直是很明确的),自己去找根源问题,自己动手去
解决,没有灵丹妙药,没有“银子弹”,更没有神仙皇帝。要靠你我自己。穿着
长衫拿着油布伞,下基层去吧!宅在家里越吃越胖,梦想左拥右抱大把撒绿票子红票子
是没有用处的。
fatwildcat 发表于 2012-6-27 11:02
一般来说,瞎吃药比不吃药死的更快


中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看得出什么是假药,不断提醒群众别吃到假药是好心,
不断忽悠群众你没有病,或者你的病都是帝修反封锁和破坏的原因,是别有坏心。
还有一类真正的汉奸,不断告诉中国的群众,你们是傻瓜,你们绝对看不出啥是
假药啥是真药,也别问啥是假药啥是真药,所以你们千万不要吃药,等着等着,别找死。

要吃真药,好药,就需要走基层,不唯上不唯洋(我对那些在中国CBD或者企业里
横着走的“外国专家”的态度一直是很明确的),自己去找根源问题,自己动手去
解决,没有灵丹妙药,没有“银子弹”,更没有神仙皇帝。要靠你我自己。穿着
长衫拿着油布伞,下基层去吧!宅在家里越吃越胖,梦想左拥右抱大把撒绿票子红票子
是没有用处的。
造汽 发表于 2012-6-27 10:59
很多人否认中国经济有问题,这种否认(鸵鸟政策)的初衷都是好的,
也不意味着他们不认识到问题,而是他 ...
现在鸵鸟人很多
反正你只要指出问题
他就说你不爱国
cmjcmj_78 发表于 2012-6-27 11:04
吃药可能会好
不吃药就是等死
时间而已
吃错要的死亡率比不吃药可要高的多了,暂时不吃药还有以后吃正确的药的机会
资本意志的代表性言论,此文FT头版头条
造汽 发表于 2012-6-27 11:04
中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看得出什么是假药,不断提醒群众别吃到假药是好心,
不断忽悠群众你没有病,或 ...
你的这一结论就属于瞎疹断。估计也看不出什么好药来
以中国人民的养生保健习惯,没病瞎折腾才是常态,对于药效药理更是一头雾水
cmjcmj_78 发表于 2012-6-27 11:04
现在鸵鸟人很多
反正你只要指出问题
他就说你不爱国
中国这三十年来改的问题还少吗?只要你指出正确的问题,没谁鸵鸟,瞎开药自然得挨骂
造汽 发表于 2012-6-27 10:59
很多人否认中国经济有问题,这种否认(鸵鸟政策)的初衷都是好的,
也不意味着他们不认识到问题,而是他 ...
把“批判庸医瞎看病也不开药”,硬拗成“病人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治病”,这个要算成那一种鸟儿呢?
博源基金会是什么东西?
招商局集团又是什么?
napey 发表于 2012-6-27 10:58
凯恩斯主义西方(包括)日本早玩过了。
这几年尤其是08危机以后,社会保险网的构建速度明显加快,医保的改革和覆盖面积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明显方向已经调整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了,这一点有目共睹。

什么叫凯恩斯主义,不要把一个名词套在不同的经济体上,尤其是不能套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TB的财政赤字一直保持在GDP的3%以下水平,即使是08危机也没有超过这个水平。贸易顺差2010年后已经降到了GDP的4%以内,增长对外部的依赖(尤其是欧美)并没有原先想的那么严重。在这个水平上经济低迷时采取一些刺激措施可以理解为你所谓的凯恩斯主义,并且是真正的凯恩斯主义,因为这些投资刺激的资金直接进入了经济实体。欧美这次的刺激是凯恩斯主义吗?撒钱就是凯恩斯?所有用于刺激的钱都趴在银行这是凯恩斯?
cmjcmj_78 发表于 2012-6-27 11:04
吃药可能会好
不吃药就是等死
时间而已
嗯,人总是要死的,所以不吃药的确就是等死,时间长短问题。

吃药可能会好,欧洲现在一排吃了药的,亚非拉也有大把吃了药的。
不愧是在世博古
lvchunyou 发表于 2012-6-27 11:18
这几年尤其是08危机以后,社会保险网的构建速度明显加快,医保的改革和覆盖面积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虽然 ...
哈哈,“社会保险”难道西方没有?

是否凯恩斯主义什么时候以财政赤字水平为衡量依据了?欧美只有这次危机采取了刺激经济措施?凯恩斯的《通论》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napey 发表于 2012-6-27 11:26
哈哈,“社会保险”难道西方没有?

是否凯恩斯主义什么时候以财政赤字水平为衡量依据了?欧美只有这次 ...
凯恩斯要是活过来见到不顾财政赤字高企而盲目撒钱刺激,还以自己的理论来冠名,非再气死不可.

别拿一个凯恩斯当经济神话,TB不叫那个名,TB的政策叫宏观调控。
lvchunyou 发表于 2012-6-27 11:31
凯恩斯要是活过来见到不顾财政赤字高企而盲目撒钱刺激,还以自己的理论来冠名,非再气死不可.

别拿一个 ...
更可笑了,是否是凯恩斯主义是性质问题,你说的是程度问题。这两个能够混淆?

至于“宏观调控”,换了件马甲,实质不会改变,而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无论概念和手段哪个不是来自西方?
还是八旗子弟敢说呀!
napey 发表于 2012-6-27 11:38
更可笑了,是否是凯恩斯主义是性质问题,你说的是程度问题。这两个能够混淆?

至于“宏观调控”,换了 ...
这句话就露了你的底了,读书不见的长知识说的就是你这样的人。

宋代纸币使用的时候不知道凯恩斯和弗里德曼在那个圣母的腿肚子里转筋,即使到鸦片战争开始,支付茶叶丝绸瓷器逼的西方到处去找白银。哇哇西方的货币和财政管理好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