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看不见的脉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6:18:05


[前言]
这本来是6月23日晚上上网,引发的一幕记忆。
由于端午假期,脑海里一闪而过 未作记录。刚才专门抽出时间重新考古-清理、作为一份备忘、等待后续进一步的处理。

‘时空穿越’是个很耗精气的活儿,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就正常人而言,
哪怕是两天前的记忆、如果要较真儿去重现……够让人呲牙咧嘴叫苦不迭的。

当时的背景可能是这样:
● 一组指向性、风格高度一致的回帖
//…有可能是‘巧实力’资助下新一代灌水机器人的战绩?
//…看上去好像改进为‘半自动人工干预’方式?因为不再具有旧版本那样逗笑效果
● 历史的重复…小镇屠杀案…惊人的巧合


临睡前的迷迷糊糊中,感受:
* 当厌恶和愤怒 撞在一起,…呈现出一种不安烦躁(类似于抑制了高级皮层兴奋的效果),抵触逆反+攻击性等原始本能被释放
* //真实世界里“职业分工不同、视野片面局限”之类的常识被忽略,
  传记片《查理的战争》政客团队对舆论公关应对场景,vs 在官方理性委婉的回应下…泼墨谣言的如鱼得水的现实一幕,
  是什么纵容了这些谣言战小组、让他们的预算越来越充足? ……宋襄公的礼仪?


然而第二天睡足了、感兴趣的却不是前天晚上的胡思乱想、也不是“公关风格之间的利弊对比”(自己不是搞那个的)
是:表面话题背后的心理现象。

1、围绕“了解别人怎么想”、有哪些可能的努力?
2、这些努力的成果、过程、起源初衷……?


/*未完、待续*/
------------------------
[备注]
有点犹豫,这个帖子是否会被版主认为不合适?

首先这个帖子不是一本书或者读书笔记,而只是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想找个人少静谧的地方慢慢写出来。
其次,是否对大伙有价值?刚开始我也评估不出,只是‘重在有个开始’吧……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能让自己静下心去体会和记叙的、也许会慢慢证明出其价值。)


[前言]
这本来是6月23日晚上上网,引发的一幕记忆。
由于端午假期,脑海里一闪而过 未作记录。刚才专门抽出时间重新考古-清理、作为一份备忘、等待后续进一步的处理。

‘时空穿越’是个很耗精气的活儿,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就正常人而言,
哪怕是两天前的记忆、如果要较真儿去重现……够让人呲牙咧嘴叫苦不迭的。

当时的背景可能是这样:
● 一组指向性、风格高度一致的回帖
//…有可能是‘巧实力’资助下新一代灌水机器人的战绩?
//…看上去好像改进为‘半自动人工干预’方式?因为不再具有旧版本那样逗笑效果
● 历史的重复…小镇屠杀案…惊人的巧合


临睡前的迷迷糊糊中,感受:
* 当厌恶和愤怒 撞在一起,…呈现出一种不安烦躁(类似于抑制了高级皮层兴奋的效果),抵触逆反+攻击性等原始本能被释放
* //真实世界里“职业分工不同、视野片面局限”之类的常识被忽略,
  传记片《查理的战争》政客团队对舆论公关应对场景,vs 在官方理性委婉的回应下…泼墨谣言的如鱼得水的现实一幕,
  是什么纵容了这些谣言战小组、让他们的预算越来越充足? ……宋襄公的礼仪?


然而第二天睡足了、感兴趣的却不是前天晚上的胡思乱想、也不是“公关风格之间的利弊对比”(自己不是搞那个的)
是:表面话题背后的心理现象。

1、围绕“了解别人怎么想”、有哪些可能的努力?
2、这些努力的成果、过程、起源初衷……?


/*未完、待续*/
------------------------
[备注]
有点犹豫,这个帖子是否会被版主认为不合适?

首先这个帖子不是一本书或者读书笔记,而只是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想找个人少静谧的地方慢慢写出来。
其次,是否对大伙有价值?刚开始我也评估不出,只是‘重在有个开始’吧……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能让自己静下心去体会和记叙的、也许会慢慢证明出其价值。)
在#1楼关键词中,出现了‘心理模型’。
惭愧的是,截至到现在 俺还未真得围绕它去搜索阅读相关文献。
在这里当写下这个字眼儿的时候,它其实只是、(业余军迷网友)各种朦胧认识的化身……
//随后伴随着进一步的阅读、如果理解上有什么变化 --会在随后予以体现。

请假想这样一张表格:
[Y坐标轴]       刺激事件(列表) //例子……略
* 候选应答者(目录)                  //例:……;可以有2~5个
* 回应侯选                                   //例:……;每位应答者,可以有1~3个候选的应对
                                                    //这样,在电脑窗口上,就有2~15个候选

[X坐标轴]      受众样本(列表)  //假设资料库中取出5~15名受众

[X-Y坐标格]
* 效果暂估                                   //就有10~255个取样点、供评估
* 总的效果暂估-合成                    //主观‘暂估’只有在与实际对照后、才有意义
* 实际反馈及修正

请恕我时间仓促、来不及用Visio或者手绘一份草图,只能用上面简单文字来描述。

而且这种描述,看上去是残缺&凌乱的。因为必须确保在今天完成这一任务(不论有多少缺憾)……越拖越不可能完成

最初、这会以一种在线网站应用的形式出现,但不会止步于‘在线民调’……可以把她想象成类似却不同于电子公告栏、不同于博客/微薄的某种,扮演多人协调&意见云计算的工具。
作用?也许有一天会呈现出DSS(决策支持)之类的效果吧
有一种传说:舱底的老鼠、和经验丰富的船长或大副…一样了解舱底的状况。
这不知是否可以引用在‘真正有条件了解互联网内幕’的人士(船长or大副) vs 普通网友(老鼠)?

比如说:
不知是否主观错觉、但08年之后某段时间,互联网上的恶意嗡嗡声、貌似曾消停了很长一段时间……


如果上述猜测不至于错得太离谱的话,那接下来的第二个主观错觉是:
早期第一代灌水机器人在引发诸多笑料之后、貌似有所改进?
   //即便这样,稍有经验的网友依旧能从人类网民的牢骚回复中区分出‘疑似反常的机器人回帖’。(虽然‘人工交互’给类似有组织有倾向的灌水行为的识别 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
   //随着版本的改进、灌水机器人在应用上、也从演示测试、向目的更加明确的方向发展;
   伴随的,‘巧实力’的理念(不推崇成本高昂的单边军事手段、优先‘零成本的互联网舆论战’)


上面这些也许会被证明为误解,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网友饱受 莫须有&有头无尾、造谣时音量最大&澄清时鸦雀无声……的伤害。
以至于对类似新闻,表现出医学意义上的‘过敏’症状。

需要做些事情、能带来改变的尝试……去转移这种不舒服。
类似努力,除了主观上的抚慰,客观上或许也能部分抑制‘谣言战’的效果。

毫无疑问:公关和战争一样都是零和游戏、对手永远都会找你不适应的软肋下手……你是暴虐者 对手就会扮天使 揭你短;你是宋襄公 对手就会 扮流氓&吃定你……
在这种游戏中,没有抽象的‘对错好坏’之绝对定义、只有变化和适合 才是永恒。

换句话说:
“公关风格之间的利弊对比”不是思考的主题;
主题是“心理现象”


/*得抓紧时间,否则拖到后面就苦了*/
/*码字带宽小、等第一句话敲出来之后、随后的想法早就一溜烟从脑海里消失了;通常打草稿都用某种速记图绘方法……*/

/*猜想写到这里,偶然不幸路过的网友一定会大呼“上当、看不懂”……
   很能理解。有这样一些上下文背景的差异、导致体会起来不同步:

1、“看不见的脉络”……起源是#1楼某次回复时失态背后的心理细节考证,
2、  这其实是副产品的副产品:由于工作中的某种原因、有时自己看上去就像一位‘公开信息分析工作’的业余爱好者……暂沿用通常的叫法“情报分析”吧
          //这算是副产品
         业余网友及地摊文学中热议的特务本职工作,据说就是“搜集、分析、心战”三项;当一个人无法从外部透视黑盒子的时候、就会迂回学习内部细节去辅助……,
         具体效果咋样…从来都不知道,反正觉得挺能消磨时间&自欺欺人的{:soso_e100:} ,反正对心理细节的观察成为了沉没成本、多花些力气用在‘互联网巧实力时代’,就算是不增加额外成本的“副产品的副产品”吧
         //我说了,反正自己是职业软件工程师,编软件‘不花钱’的

/*好困呐{:soso_e147:} */

由于巧合、早年对信息误判、认知心理、甄别博弈有些叶公好龙式的‘兴趣’,
作为军事迷,经历了多年的军事科技的审美疲劳之后,有点儿类似小布什时代之后美外交学术界对‘软实力’的重新认识、潜意识里认为:
军事科技竞赛……永远的螺旋上升、无尽头

如果不悉心体会和引导外界的认识、单凭军事方式……所能取得的收获和负面效果、会不理想。
//当然,没有实力支撑的交流理解无异于阿QYY;
有了实力之后、把实力兑现的首选途径、重新回到相互理解和交流……(如果对手觉得不划算、那就尊重对手的意见 给予一个满足其想象的机会好了;反正沟通的大门永远都是敞开的)

/* 也许有的路过者会不耐烦:有什么长话短说、兜啥圈子?*/
我也不知道读者会是什么想法、只能就各种可能 兼顾和解释。
  (如果碰巧读者完全了解 这份笔记的背景、那我甚至眨一下眼睛……念出几个跳跃性强的关键词、就能完全定位和解读全部思路了)
    否则 就只能强撑着快合上的眼皮,继续迷迷糊糊的码字。

如果这是一项“启动用户确知存在”的正式开发项目,
那可以省却很多口水笔墨去自问自答……直接套以往软件立项的模板OK

但刚才头脑未迷糊的时候,浪费了很多有限的注意力在‘必要性-自我辩解’上……过去的经验 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
业内人士对这些想法的排斥和抵触是必然的……

[理由] 身边朋友的意见大抵如此……
* 同学聚会、和身边女同学聊起(不是现在正在写的这个,而是类似的一些)……‘听不懂’;
* 和同伴讲起……“这样可能行不通,(大家的心得-想法都)藏在心底、连纸上都绝不会留下记录”

我的看法是:
* 每个人都有自我状态极佳、感觉良好手气顺的时候……但信息分析工作犹如挤满鳄鱼的水塘上方走钢丝、把主观直觉艺术…改变为系统/可重复的系统流程…长远而言 不吃亏
* 作为职业工程师、不想神话AI或自动化;也强调“虚拟网络之外的现实世界,不乏真正厉害的角色(丰富阅历&老辣敏锐),能把‘匹夫之力’演绎到叹为观止的境界……”
   但匹夫之力永远都只是匹夫之力,日本武侠小说中不可一世的剑客面对成排上来的刺刀火枪、和小鸡有何区别?
   强悍风光时不注重软件投资、真正到了兵临城下的时候再抱佛脚……来得及?

补充:
书本上那些决策支持的课程、面面俱到却又缺乏独立思考和实践,让不求甚解者产生误解和歧视是难免的。
想澄清的:如果DSS过于追求全程自动化、不能务实的处理好与人工交互之间的关系的话,就永远无法在实践中发挥哪怕最简单的作用。

在这份笔记中,作为假想应用情景,描述了舆论公关战中可能的一种场景,
但初衷……只是像个愚笨的小学生一样记录;
如果不是以《需求规格书》、或者《业务解决方案》的形式出现,
而是继续这份笔记,对读者会有意义么?对自己会有用么?
//这相当于文档的第一章:背景简介

作为副产品的副产品,对自身局限有务实认识的技术员来说,如果没有意外、这篇备忘既是开始、也是结束。(无论从哪方面…… 有限的赌注 只能用在更不可缺的目标上)

作为软件工程和应用心理的交叉点,想在应用实践的土壤上进一步成长?
那相对于具体的设计细节、来龙去脉方面的背景介绍 更加重要。

我有说过2008年被宇宙微粒击中的故事?那只是隐喻:
之前浑浑噩噩、世界里除了自己没有其它……出门旅行……看到不同地方不同人、发现幸福尊严及其它一切基础来自于经济自主(说来惭愧:但以前真得就是那样对物质无知)
想起从前所有的抱怨(在使馆门外排起长队、在海外被以中国人的名义……)、经历了跨国性的围堵和妖魔化中国的浪潮、当想表达声音时才发现不仅不是狮子、只是四爪被困的小猫……
“之前自己都去做什么了?这就是自己选择的生活?……”

有时困了、分辨不出历史与现实的边界……
作为最普通的凡夫俗子、不论外部世界如何喧嚣褒贬……自己都降生在这个世纪无法绕过的高山上(不论个人再庸碌渺小…历史也只能在脚下转弯、多数人与机器不得不面对另一些人早已熟悉的‘未知’)
另一些人更厉害、但不足以成为放弃的理由。(我所处的宇宙 来源于自己的选择……男丁生于世、唯一能夸耀的只是让身后的世界更好一丁点儿 //这种盲目自信会被砖头嘲笑)
即厌弃几千年来历史轮回、同样不接受冷战的延续;利用个人才能去影响军事科技并不是终极之道、想尝试的是通过事实去证明/说服:
只要努力&处理合适、任何压力敌意威胁都将被转换为推动力……


而这、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对一个人来说:好奇的本能…无意识无目的的举动……,
在有了这样一个平淡的开始后、会变得截然不同(原本浑浑噩噩的散漫生活、点石成金?)

杀戮、只因实力不对称;
对领空的侵犯、只因U2 暂时还不能被捅下来;
舆论谣言泼墨的雨后春笋、只因敌意方自信摸到了费效比更高的攻击软肋;
空谈哪种方式应对更好……是没有意义的,但是相对更加基础一些的心理观察及后续尝试,则毫无争议的不妨一试。
不论得失、
  这些具体的‘鱼’(模仿追赶类型的成果)……相对于期望借机展示的(相对非软件工程师而言)工作方式、创新氛围(价值观)、
“渔”……才是背后“看不见的脉络”。


太困了……支支吾吾了半天,却忘了初衷想表达的简单意思:
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奇点

面对没人相信的所谓‘主义/教派’之争……//床头有几本房龙的书、开篇就提到新教徒和天主教徒的彼此恐惧忌恨。(可笑的是21世纪还有Google式的弱智信以为真、重蹈覆辙)
面对最无知的蓝领才会被忽悠的所谓‘外国工人而非本国资本意志 抢走饭碗’……
面对一波波集体性的国家恐怖主义和猎巫狂欢……

被动的、 在技术经济等各方面追赶……效果和信心不很足。
我更想看到的是:尝试&验证一种、相对高效的将压力敌意转化为……的效率。
//有种假说:也许自己已经挺不错的、唯独生活在和平年代 意志得不到锻炼&缺乏上进心……
//  也许西方的恶意预言会成为真的、历史轮回和新旧接替不可抗拒、他们的敌意和恶语中伤只是从浑浑噩噩中醒来的必经程序

这一切是真是假是对是错都无所谓、 唯一在意和想反驳的“(有人说)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劳而获的是…… 唯一可以无中生有的是梦想”
作为最普通的技术工作者,唯一相信自己擅长的就是“把(别人认为)‘虚幻缥缈’的‘空谈/臆想’分解为琐细、可验收的阶段子目标……”
这是救赎之路、用事实、而非‘别人唾弃左脸就把右脸也送过去’
//也许人们揭发的对、自己的温和只是欺骗假相、其实脾气又大又倔:谁敢一而再再而三的中伤造谣、我可不会选择客气!

不管传说中的灌水机器人是否存在、不管围堵中国的事情是否纯属主观错觉,
留给自己的选择仅有这些:
* 或者,在好奇的本能、无意识的尝试中……不知所以的燃尽一生;
* 或者,随便竖一个虚拟假想的 目标、围绕它去消磨时间、下意识的留意相关信息、不断一步步向有价值的知识领域靠近……享受传说中厚积薄发的漫长过程……


还能有其他候选机会么?
------------------ 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