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国为什么会轰然崩塌—历史的迷雾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07:43
秦帝国为什么会轰然崩塌
一:秦为什么会投降
   当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率军从武关突入关中,秦王子婴帅百官投降。两千多年来,这好像是很自然地一件事,谁也没有质疑过,但是回过头来想一想,秦为什么会投降呢?
秦帝国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吗?当时秦国虽然连战连败,但是地盘上至少还保有巴蜀、汉中、陇西、北地、关中等数郡之地,且都是老秦人的根基之地,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群众基础好,即使一时不能抵御刘邦大军,至少还可以迁都再战啊。当年六国联军合击齐国,打得齐国只剩下两座城池,又被燕国围攻三年之久,齐人尚且未降,以赳赳老秦,共赴国难闻名的秦人怎么就投降了呢?
     从军事角度,当时秦国面对的军事威胁也并不太严重,固然刘邦已经兵临城下,但刘邦入关时才几万人,一路收拢降卒到项羽入关时也才十万人,而且其中大部分应当是秦国降卒,真正能与秦国对战之兵不会超过三万。(项羽分封诸王后只有三万人随刘邦入汉中)。以秦人之坚韧耐战,会诸郡之兵,主场作战,击败刘邦军并不太难。项羽大军尽管强大,毕竟刀还没架到脖子上。
秦国与六国是世仇,彼此之间的战争持续了几百年,尤其是赵国、楚国,他们之间的仇恨是几辈子也说不完。秦昭王二十九年,秦军攻陷楚国的都城郢,焚毁楚国历代王陵夷陵。项羽坑杀二十万秦降卒就是这种仇恨的体现,也不完全是项羽个人嗜杀成性,更多的是楚人的集体仇恨。这样的世仇,秦人有什么道理不抵抗到底呢,难道指望投降可以避免六国的报复吗?难道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条件投降。
     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帝国覆亡有很多,但是像秦帝国这样匆匆忙忙就投降于几年前的黔首则仅此一例。子婴投降后,原秦地后来成了刘邦的根据地,支持刘邦经过三年的楚汉战争打败项羽直到汉朝建立以及以后的几百年,这期间,历史从未记载有老秦人图谋复国,对比张良以及其他六国贵族矢志不忘重建旧国,秦人都怎么了?那些战功赫赫的赢姓宗室、军工贵族都去了哪里?那些唱着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老秦人何以一下子变成了汉人?历史笼罩着一层迷雾。
        猜想:如果我是子婴,我采取如下步骤:1、自己留下或遣一重臣坚守咸阳,打开武库,分发兵器,组织兵士坚守咸阳。(秦人全民皆兵)2、联络各郡组织援兵,或援咸阳,或击刘邦军后路。3、坚壁清野、不让刘邦楚军获得补给。4、挑动秦人与六国人的仇恨、策动刘邦军中秦降卒BD。如此这般击败刘邦军不在话下。
         然后封闭函谷关,联络河东的章邯军坚壁不战,待六国联军或因内杠或因补给不畅而撤军时,或反击或和谈,尚可保有秦国旧境。秦帝国为什么会轰然崩塌
一:秦为什么会投降
   当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率军从武关突入关中,秦王子婴帅百官投降。两千多年来,这好像是很自然地一件事,谁也没有质疑过,但是回过头来想一想,秦为什么会投降呢?
秦帝国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吗?当时秦国虽然连战连败,但是地盘上至少还保有巴蜀、汉中、陇西、北地、关中等数郡之地,且都是老秦人的根基之地,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群众基础好,即使一时不能抵御刘邦大军,至少还可以迁都再战啊。当年六国联军合击齐国,打得齐国只剩下两座城池,又被燕国围攻三年之久,齐人尚且未降,以赳赳老秦,共赴国难闻名的秦人怎么就投降了呢?
     从军事角度,当时秦国面对的军事威胁也并不太严重,固然刘邦已经兵临城下,但刘邦入关时才几万人,一路收拢降卒到项羽入关时也才十万人,而且其中大部分应当是秦国降卒,真正能与秦国对战之兵不会超过三万。(项羽分封诸王后只有三万人随刘邦入汉中)。以秦人之坚韧耐战,会诸郡之兵,主场作战,击败刘邦军并不太难。项羽大军尽管强大,毕竟刀还没架到脖子上。
秦国与六国是世仇,彼此之间的战争持续了几百年,尤其是赵国、楚国,他们之间的仇恨是几辈子也说不完。秦昭王二十九年,秦军攻陷楚国的都城郢,焚毁楚国历代王陵夷陵。项羽坑杀二十万秦降卒就是这种仇恨的体现,也不完全是项羽个人嗜杀成性,更多的是楚人的集体仇恨。这样的世仇,秦人有什么道理不抵抗到底呢,难道指望投降可以避免六国的报复吗?难道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条件投降。
     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帝国覆亡有很多,但是像秦帝国这样匆匆忙忙就投降于几年前的黔首则仅此一例。子婴投降后,原秦地后来成了刘邦的根据地,支持刘邦经过三年的楚汉战争打败项羽直到汉朝建立以及以后的几百年,这期间,历史从未记载有老秦人图谋复国,对比张良以及其他六国贵族矢志不忘重建旧国,秦人都怎么了?那些战功赫赫的赢姓宗室、军工贵族都去了哪里?那些唱着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老秦人何以一下子变成了汉人?历史笼罩着一层迷雾。
        猜想:如果我是子婴,我采取如下步骤:1、自己留下或遣一重臣坚守咸阳,打开武库,分发兵器,组织兵士坚守咸阳。(秦人全民皆兵)2、联络各郡组织援兵,或援咸阳,或击刘邦军后路。3、坚壁清野、不让刘邦楚军获得补给。4、挑动秦人与六国人的仇恨、策动刘邦军中秦降卒BD。如此这般击败刘邦军不在话下。
         然后封闭函谷关,联络河东的章邯军坚壁不战,待六国联军或因内杠或因补给不畅而撤军时,或反击或和谈,尚可保有秦国旧境。
秦国的暴虐不仅是针对六国,对原秦国的老百姓也是一样的,“天下苦秦久矣”推翻秦朝统治是全天下包括秦国老百姓的愿望,你当然不能指望老百姓会起来帮助朝廷。还有当时的普通老百姓还没有今天国家民族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活下去,换谁统治都一样。
2楼真滑稽!
让秦始皇那么搞来搞去,再强大的帝国也挂了,而且秦军精锐也挂完了。子婴没有什么雄才大略,再说战国时期,国君投降也很正常。


楼主是典型的只算军事账不算政治账,更不算人心向背账。秦亡的原因在历史上早有定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请读苏洵的《过秦论》。

楼主是典型的只算军事账不算政治账,更不算人心向背账。秦亡的原因在历史上早有定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请读苏洵的《过秦论》。
人心向背定兴衰啊!
kutoo 发表于 2012-5-22 12:33
楼主是典型的只算军事账不算政治账,更不算人心向背账。秦亡的原因在历史上早有定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 ...
苏老泉表示俺写的是《六国论》,《过秦论》是长沙王那小子的老师写的。
呵呵,记错了。多谢楼上指正。
秦军主力当时在和赵国作战,随后就被项羽消灭了,刘邦趁秦楚激战之际偷袭入关,子婴手里一无兵二无将,不降等啥。
没有能力进行社会(社会关系)再生产。
kutoo 发表于 2012-5-22 12:33
楼主是典型的只算军事账不算政治账,更不算人心向背账。秦亡的原因在历史上早有定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 ...
《过秦论》好像是贾谊的吧。
苏洵的好像是《六国论》吧。


kutoo 发表于 2012-5-22 12:33
楼主是典型的只算军事账不算政治账,更不算人心向背账。秦亡的原因在历史上早有定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 ...
唉...语死早
主要是秦二世败家,比他老爸更折腾,而秦始皇留下的官僚系统又被二世和赵高彻底摧毁。百姓官僚人心尽失,能不败亡。隋那么富强,杨广都能折腾败光,何况危机四伏的秦。秦主力都在关外,巨鹿之战被歼,刘邦依张良计钻了个空子。
1.秦军主力及主将悉数殆尽,关内无军可用。
2.秦二世太能败家。
3.其实如果九原和岭南能出山勤王,也许还有救
kutoo 发表于 2012-5-22 12:33
楼主是典型的只算军事账不算政治账,更不算人心向背账。秦亡的原因在历史上早有定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 ...
莫非六国比秦仁义?
power1986 发表于 2012-5-24 11:11
1.秦军主力及主将悉数殆尽,关内无军可用。
2.秦二世太能败家。
3.其实如果九原和岭南能出山勤王,也许还 ...
虽说秦的制度也有不太适合大帝国的地方,不过搞到灭国也是因为偶然因素很多。其实,西汉前半段大致就是翻版的秦。
kutoo 发表于 2012-5-22 12:33
楼主是典型的只算军事账不算政治账,更不算人心向背账。秦亡的原因在历史上早有定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 ...
秦如果亡于暴政,为什么秦始皇在世时不亡呢?不仅不亡,还打下六国,死之前一个造反的都没有。二世刚上台,还没干几件伤天害理的事,这天下就反了,这不是欺负人嘛。

现在的人总拿后世的观点,纠缠于秦始皇的所谓“暴政”,完全忽视当时的形势。如果秦始皇仅仅是个暴君,如何能够一统天下呢。秦国统一天下,不是秦始皇一个人的胜利,而是整个秦国的胜利,离不开秦国的强大国力和秦国上下高昂的士气,这样一个国家,它的统治者会是暴君吗?

可见秦始皇在天下统一之前,并没有在秦国实行所谓暴政,那么为什么灭六国后会实行暴政呢。战国时代国人还没有大一统的观念,七国间形同外国,对原六国国民来说,秦的统治可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而是做了亡国奴。所以不论秦始皇时不实行仁政,都没有人会认同他。一些仁政,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也会被看作文化侵略的暴政了。

秦的灭亡实际上就是原六国的复国运动,领导者也是原六国贵族,农民起义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如果项羽成功,很可能又回到战国了。
灭六国者 六国也
族秦者 秦也
始皇统一之后 4年修长城 持续修皇陵 30万军队北击匈奴 50万军队南征百越 修直道 驰道 复制六国王宫共270座都是大工程 做的太急!!
另外 秦国引法家强国 统一后继续法家政策 因为相信五行德运说 大秦尚黑 属水 属阴 朝北 其中属阴的内容是主刑法。。所以大秦是法家严刑峻法 而不是属阳的施仁义 后果大家都知道了
美名扬 发表于 2012-5-24 16:13
秦如果亡于暴政,为什么秦始皇在世时不亡呢?不仅不亡,还打下六国,死之前一个造反的都没有。二世刚上台 ...
希特勒最初也曾横扫欧洲,日本也曾横扫亚太,但法西斯最终免不了覆亡的命运。
kutoo 发表于 2012-5-24 15:26
希特勒最初也曾横扫欧洲,日本也曾横扫亚太,但法西斯最终免不了覆亡的命运。
纳粹和日本的灭亡更多是在战略上的外因,不是内因
power1986 发表于 2012-5-24 19:31
纳粹和日本的灭亡更多是在战略上的外因,不是内因
外因是重要的,但任何外因都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
有意思的是去南方的那几十万秦军一直没回来勤王。可见人心向背,不然也没南越国什么事了。
ab001247 发表于 2012-5-21 23:58
2楼真滑稽!
他说的是对,不是滑稽,请读汉高祖本纪: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①,系颈以组②,封皇帝玺符节③,降轵道旁④。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⑤,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⑥,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⑦,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⑧”,诽谤者族⑨,偶语者弃市⑩。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11):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12)。余悉除去秦法(13)。诸吏人皆案堵如故(14)。凡吾所以来(15),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16)!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17)。”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18)。沛公不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19)。”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尤其是最后的一句话
华夏冉闵 发表于 2012-5-24 21:36
他说的是对,不是滑稽,请读汉高祖本纪:
还有一个民族国家的问题,窃以为中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民族国家观念的深入人心要算到近代以后了。
asherhoa 发表于 2012-5-24 20:56
有意思的是去南方的那几十万秦军一直没回来勤王。可见人心向背,不然也没南越国什么事了。
岭南秦军首领赵佗是赵国人,秦始皇用人不疑,可惜赵国人记仇。
刘邦打进关中,对敌的秦军将领是主动提出投诚的,准备一块闹革命,当时的秦军人数可能比刘邦军还要多,可见所谓老秦人也是同样的造反心思。

刘邦谋士称秦将来投,秦兵未必肯服,于是假装答应投诚,暗中偷袭,秦军无备导致大败,其实也根本不必打了,估计当场都缴械投降了。

fdbiology 发表于 2012-5-25 09:07
还有一个民族国家的问题,窃以为中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民族国家观念的深入人心要算到近代以后了。


中国的民族主义建构方法叙事等是从西方和日本学来的。
fdbiology 发表于 2012-5-25 09:07
还有一个民族国家的问题,窃以为中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民族国家观念的深入人心要算到近代以后了。


中国的民族主义建构方法叙事等是从西方和日本学来的。
秦灭亡, 和胡二世倒行逆施关系极大。 胡二世不仅杀死诸公子,而且车裂诸公主, 历史罕见。 杀害诸公主,唯一理由就是要消灭驸马家族。 胡二世在秦内部的清洗大概完全毁灭了秦朝上层,株连极广。

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大量从关东向关内移民, 大兴土木。 后果可能是关中经济无法自给。 两汉末年京畿地区都有这个问题。 统一的大帝国以举国之力支持首都的繁华, 一旦首都被困, 随即土崩瓦解。 秦朝汉朝的首都和战国各国首都性质不同, 长处也是劣处。
kutoo 发表于 2012-5-24 15:26
希特勒最初也曾横扫欧洲,日本也曾横扫亚太,但法西斯最终免不了覆亡的命运。
仅仅是美英两国占有的资源就超出轴心国好几倍。
就算轴心国再仁义,也是逃不掉被同盟国捏死的命。
asherhoa 发表于 2012-5-24 20:56
有意思的是去南方的那几十万秦军一直没回来勤王。可见人心向背,不然也没南越国什么事了。
其实就算想回来也回不来,回程的粮草没法解决...
hukan 发表于 2012-5-26 22:07
秦灭亡, 和胡二世倒行逆施关系极大。 胡二世不仅杀死诸公子,而且车裂诸公主, 历史罕见。 杀害诸公主,唯 ...
秦本质还是中国大一统的实验牺牲品。但是播下了汉朝成功的种子。
国家执政手段害死人啊,韩非子,商鞅君你们坑了大秦,逆了天下啊!!!!
美名扬 发表于 2012-5-24 15:13
秦如果亡于暴政,为什么秦始皇在世时不亡呢?不仅不亡,还打下六国,死之前一个造反的都没有。二世刚上台 ...
史家总结的很清楚了,秦确实亡于暴政,但暴政无损于秦的荣耀。但是老百姓日子过得好不好,史书里没怎么细讲但多有提及,陈胜吴广本来就是良民,没犯罪却被充军,充军路上遇到大雨冲毁道路,“失期,法皆斩”,可见秦朝法律多么的残忍,把良民都砍头了,老百姓造反也就不奇怪了。刘邦进关中,秦国百姓还比较欢迎他,可见一斑~
hukan 发表于 2012-5-26 22:07
秦灭亡, 和胡二世倒行逆施关系极大。 胡二世不仅杀死诸公子,而且车裂诸公主, 历史罕见。 杀害诸公主,唯 ...
杀皇室的女性成员?以前倒没看见过这茬。
应该是中央集权政治成熟前经验不足的表现。不知道危害皇权的会有谁,所以干脆就都干掉。后来的历朝就少见了。

支持首都其实是古代那种生产力条件下建立中央集权的必然选择。封建制下,领主控制着本地的生产力,够强的完全可以无视君主,周室的完蛋就在眼前。秦王朝当然要纠枉。显然同时也过正了。让地方没法活也等于把它们逼到敌人的阵营去。所以后来就改为收缴地方的财富大部分,并用这些财富在首都供养王朝的精锐大军以震慑地方。
美名扬 发表于 2012-5-26 15:25
岭南秦军首领赵佗是赵国人,秦始皇用人不疑,可惜赵国人记仇。
我靠,新赵就是赵国人?
kutoo 发表于 2012-5-24 19:26
外因是重要的,但任何外因都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
没错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hannibo 发表于 2012-5-27 19:53
我靠,新赵就是赵国人?
赵佗祖籍河北真定,跟赵云是老乡
TLT2012 发表于 2012-5-27 17:32
杀皇室的女性成员?以前倒没看见过这茬。
应该是中央集权政治成熟前经验不足的表现。不知道危害皇权的会 ...
史记李斯列传

“于是髃臣诸公子有罪,辄下高,令鞠治之。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①财物入于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

请注意十公主矺死于杜。公主的死法比公子还惨, 一定有其原因。 整个二十四史, 皇族内争, 争到大规模以酷刑屠杀公主的好像只有这一例。 秦朝公主一定和功臣勋贵连姻。比如李斯几个儿子就都尚主。 以分尸处死公主, 驸马罪名一定极重, 这就是短短一段透露出来的信息。 也请注意, 这时还没有涉及李斯。李斯无恙, 李斯的公主儿媳妇也应无恙。

始皇有二十余子, 胡亥登位时不知有多少还活着。 从史记注释中知道胡亥杀了十七个哥哥, 超过十个以上的公主。 从中可以得知, 胡亥登位多么不得人心。 秦始皇又创造了怎样一种体制, 能让胡亥胡作非为。

至于体制, 下面一段很有兴趣。 李斯列传赵高说服李斯时说“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 "卒皆以诛亡", 无权则无命, 所以李斯不能不铤而走险。

苏联派1 发表于 2012-5-27 17:28
史家总结的很清楚了,秦确实亡于暴政,但暴政无损于秦的荣耀。但是老百姓日子过得好不好,史书里没怎么细 ...
如果秦法如此严苛,那么秦国历史上不止一次会出现“失期,法皆斩”的情况,为什么秦国人都不反?陈胜吴广也不是充军,算是义务兵,带队的有秦军军官,这些军官也知道要误期,不过好像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小命似的。如果要斩,没理由一起的军官不斩,反而要斩士兵的。
美名扬 发表于 2012-5-28 16:43
如果秦法如此严苛,那么秦国历史上不止一次会出现“失期,法皆斩”的情况,为什么秦国人都不反?陈胜吴广 ...
你读读太史公的《史记·陈涉世家》就知道了,陈胜不是啥义务兵,他出身“闾左”(贫民窟),又是“赘婿”(上门女婿),在秦代严酷的法律下,这双重贱民身份的人“优先”充军去塞外送死。啥叫义务兵,南北朝唐初的军府兵才叫义务兵吧,自己有家产自备武器上阵。陈胜那一行人根本不像义务兵,而就是被押解到塞外的囚犯,古代囚犯跟充军是近义词。
史书上没说带队军官要不要斩首,不过按逻辑推断,如果一样要杀,何不一起跟着造反,反正都是死。但是陈胜起事前是鼓动大家一起杀了带队军官的,你可以查查史料嘛,也是陈涉世家这一篇。
至于为啥其他人“失期,法皆斩”没造反,这个嘛,从陈胜起义后四方如何如何响应他就知道了。革命需要星星之火来点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