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地缘战略接连受挫 世界多极趋势初露端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07:56
<P>Dr Michael A Weinstein 撰文<p></p></P>
<P>世 界多极化趋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地区权力中心在国际协议和制度内争夺对各自势力范围内的主导权,涉及到这些大国的利益得失。美国在占领伊拉克 方面所碰到的困难和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的贬值启动了世界政治向多极化转变。前者暴露了美国军事力量的局限和弱点,后者暴露了美国经济体系的潜在弱点,其体现在美国长期无法消除的贸易和预算赤字,源于世界经济权力平衡的变化。<p></p></P>
<P>当前,美国失去了苏联瓦解后所拥有的无可争议的全球超级大国地位和整合世界市场民主国家经济秩序的主导地位。当前全球政治的主要架构是各权力中心为维持至少部分地区霸权而反对华盛顿的全球霸权。<p></p></P>
<P>华 盛顿所失去的最基本的东西是世界对其领导地位的默认。当美国的政策和偏好不符合其它地区权力中心的利益时,它们不再逆来顺受。这是一场人人为己的游戏:当 利益一致时,地区权力中心就相互合作;当利益冲突时,它们就反目成仇。其结果是不存在单一的世界秩序范式,甚至不存在一个连贯一致的联盟模式。权宜之计的联盟无恒定不变的方向。<p></p></P>
<P>当前几个权力中心是东亚的中国、南亚的印度、南美的巴西、欧洲的法德联盟 以及处在欧亚大陆中心的俄罗斯。近东地区充满争端,不仅内部四分五裂,而且还遭到外部的强大压力,尚无一个名副其实的权力中心-尽管伊朗在争取这一地位。在非洲,当前也无一个国家有足够资源能够充当霸主,南非和尼日利亚将来也许能够获得这种地位或者共同分享。美国在北美基地获得了主导地位,但其全球触角遭 到其它地区正在崛起的大国的挑战和考验。<p></p></P>
<P>评估华盛顿和其它地区权力中心之间的斗争状态需要持续不 断地关注世界每个角落的变化,因为一切都有其作用。特别是当国际会议显示出一些决裂和结盟时,甚至可以据此判断国际政治的潮流。在12月5日所在的那一周 期间,六次国际会议(其中一个为特殊例外)证实了国际潮流在向多极化转变。华盛顿的权力受到挑战,利益受到明显损害。<p></p></P>
<P>欧盟对华军售<p></p></P>
<P>那一周出现的最重要的地缘战略问题是欧盟是否会解除对华军售禁令。欧中海牙峰会显示出地区权力中心绕开国际组织和华盛顿直接相互沟通的趋势。<p></p></P>
<P>北京并未指望华盛顿会取消制裁,但想与欧盟恢复军事贸易关系。北京的要求得到了巴黎和柏林的响应,但那些依赖美国制衡法德联盟权力的欧盟成员国则表示反对。<p></p></P>
<P>中 欧峰会的目的是展现、巩固和促进双方之间日益增强的经济和政治联系。欧盟在吸纳新的成员国后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双方现在年贸易额达2000亿美元。北京及其在欧盟内的支持者认为,中欧关系已发展到中国理应成为其不受限制的全面伙伴的程度。有些欧盟成员国则以北京政府继续侵犯人权为由反对取消武器禁运,但它们这样做也是因为受到了华盛顿(其利益主要是战略性的)的压力。<p></p></P>
<P>对 华盛顿来说,欧盟取消对华军售禁令将是“不可接受的”。华盛顿不想让中国获得先进武器技术,因为它们将来随时有可能被中国用来对付美国,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而且华盛顿还担心中国将从欧盟引进的军事技术转卖给美国的敌人,以及美国的武器技术通过美欧武器分享流入中国之手。华盛顿威胁说,如果欧盟取消对华军 售禁令,它将限制与欧洲的军事合作。<p></p></P>
<P>尽管华盛顿反对,中欧海牙峰会还是产生了对北京有利的结果。欧盟轮值主席巴尔克嫩德宣布说:“欧盟愿意取消武器禁运。我们已发出了积极的信号。”最后的决定有待欧盟2005年完成一套有关军售的“行为准则”,届时禁运有可能被取消。<p></p></P>
<P>如果华盛顿无法阻止欧盟取消对华军售禁令,那将证明它在欧洲的影响力日渐减小,也将证明作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地区权力集团,欧盟的独立性日益增强。<p></p></P>
<P>南美国家共同体<p></p></P>
<P>地 区权力中心违背华盛顿的意志独立行事的另一个实例是,在巴西的领导下南美国家共同体在秘鲁库斯科举行的第三届南美国家首脑会议上正式成立。南美国家共同体 由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5个安第斯共同体成员国和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和巴拉圭4个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以及智利、圭亚那和苏里南组成。该组织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类似于欧盟的跨国实体,推行单一货币和建立议会,但实现这一目的可能需要数十年时间。目前,南美国家共同体甚至没有独 立的制度结构,其地缘政治重要性在于它是华盛顿计划成立的由美国主导的美洲自由贸易区(FATT)的替代方案。<p></p></P>
<P>南 美国家共同体的成立对巴西来说是个政治胜利。巴西的地缘战略取决于南美地区一体化,因为这能使它在国际组织内领导一个地区权力集团。这种集团与华盛顿的利 益背道而驰。当发现巴西和其它南美国家的中间偏左政府阻碍成立FATT之后,华盛顿集中精力与该地区国家达成双边贸易协议,希望最终将它们合并为一个综合 性的自由贸易区。<p></p></P>
<P>南美共同体目前还羽翼未丰。巴西继续独立于南方共同市场之外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 易区进行谈判;布宜诺斯艾利斯反对巴西的主导地位;两个联合集团之间的贸易很少;华盛顿的战略并未完全受挫。但是,南美国家共同体的12个成员国都认为向 地区一体化发展符合它们的利益,它们希望至少藉此制衡华盛顿的影响。虽然能否实现该组织的最终目标还很难说,但它可能成为美国全面实现主导西半球计划的绊脚石,并增强巴西崛起成为地区权力中心的可能性。<p></p></P>
<P>美印军事合作<p></p></P>
<P>在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费尔德与印度防长穆克杰在新德里会晤期间,华盛顿在南亚的地缘政治利益也遭到打击。华盛顿南亚政策的目的是与印度和巴基斯坦都维持密切 的军事联系,但印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争论不休削弱了这种政策。新德里和伊斯兰堡都不希望见到军事平衡向对手倾斜。华盛顿既想让伊斯兰堡继续帮助打击伊斯兰革命,又想影响新德里与日俱增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地缘战略方向。<p></p></P>
<P>要不是为了“反恐战”,华盛顿会偏袒印度。华盛顿已承诺向巴基斯坦出售价值12亿美元的军事设备,包括侦察机、反坦克导弹和反导弹系统。此外,伊斯兰堡还要求购买F-16战机。新德里强烈反对这些军售,并警告说它们可能损害刚刚启动的印巴和谈进程。<p></p></P>
<P>印 度官员强烈要求拉姆斯费尔德取消对巴军售。印外长辛格宣称新德里会“确保我们的防御准备不会受到任何削弱。”如果美国坚持对巴军售,华盛顿与新德里之间与 日俱增的安全联系会受到多大程度的伤害目前尚不清楚。但此事表明华盛顿在南亚面临利益冲突时的艰难选择。印度把争取成为南亚次大陆的地区权力中心作为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利益,因此只要它认为合作符合这一利益,它就会与华盛顿合作。<p></p></P>
<P>北约在伊拉克的训练使命受挫<p></p></P>
<P>在 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外长会议上,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虽极力游说与会各国增派军事训练人员帮助伊拉克培训安全部队,但法国、德国、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和希 腊还是拒绝参与,这使华盛顿的愿望进一步受挫。依靠美国制衡法德联盟的北约成员国-波兰、匈牙利和荷兰就像在欧盟是否应恢复对华军售的问题上支持华盛顿的立场一样,承诺向伊拉克增派军事训练人员以帮助伊拉克临时政府培训安全部队。<p></p></P>
<P>鲍威尔指责这6个不 合作的国家“损害了北约的信誉和团结”,不过它们的拒绝是事先的决定-尽管该任务是北约的一项政策。法德与美国最近的意见分歧表明华盛顿想要恢复对北约的 领导的努力再次失败。北约现在是个颇具争议的实体,不再是美国在欧洲的战略支配的安全据点。6个国家拒绝参加已获得授权的任务,这自北约成立以来尚属首 次。<p></p></P>
<P>鲍威尔访问欧洲本来是想修补欧美之间的裂痕并为布什总统明年二月访欧扫清障碍,结果却发现两者的分歧更大了。<p></p></P>
<P>中东改革与巴勒斯坦和平<p></p></P>
<P>参 加完布鲁塞尔会议之后,鲍威尔又到摩洛哥首都拉巴特与中东和欧洲领导人会晤。华盛顿发起摩洛哥会议的初衷是展示并推动其“大中东倡议”,结果阿拉伯和欧洲 国家却在会上呼吁华盛顿放弃对以色列的偏袒,以充当客观公正的斡旋者。“大中东倡议”是华盛顿用经济援助来鼓励阿拉伯国家进行民主化和市场化改革的一项计 划。<p></p></P>
<P>华盛顿原本打算将伊拉克作为“民主橱窗”以便在中东推广民主,拉巴特会议表明华盛顿的这项战略失败了。鉴于逊尼派叛乱和什叶派、逊尼派和库尔德之间与日俱增的敌对状态,伊拉克的民主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p></p></P>
<P>早在鲍威尔到达摩洛哥首都之前,是次会议的最初目的已被降级为在不进行政治改革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华盛顿希望至少应避免使巴勒斯坦问题成为关注焦点,但其它参与方受到华盛顿在伊拉克失败的鼓舞公开反对布什政府的亲以色列态度。<p></p></P>
<P>尚 不清楚华盛顿是否希望阿拉伯国家实现民主化。在新保守派看来,如果阿拉伯社会各组成部分通过民主化获得合法的政治声音,它们可能建立伊斯兰政权。于是华盛 顿又从原来的立场上倒退转而支持那些阿拉伯独裁政权并失去推动它们实施改革的影响力。由于没有得到欧洲的支持,鲍威尔最后只得说与会各方共聚一堂是一种 “胜利”。<p></p></P>
<P>会议结束时发表的正式声明显然表明华盛顿的计划失败。与会各方“重申他们在支持该地区 的改革的同时也将支持公正、全面、彻底地解决阿以冲突”。他们发出的明确信号是,没有圆满解决巴以冲突,就不可能实施改革。拉巴特会议不但没有实现华盛顿 的愿望,反倒矢志维护华盛顿极力想回避的关联原则。华盛顿至今也没有提出任何取代“大中东倡议”的策略。<p></p></P>
<P>美俄在乌克兰迎头对抗<p></p></P>
<P>那 一周于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举行的欧安组织(OSCE)会议上,华盛顿碰到了最直接的地缘战略对抗。会上争论的问题是在乌克兰出现有争议的选举后俄罗斯的行为。在出现有关选举舞弊的报道后,该国选民举行大规模的示威并封锁基辅的政府机构,从而引发了一场政治危机。反对派候选人尤先科的支持者要求与在第一轮投 票中获胜的、亲莫斯科的雅努科维奇之间重新选举。<p></p></P>
<P>在乌克兰选举中,莫斯科遵循新帝国主义战略支持其所偏爱的候选人并在竞选运动中予以支持。当这项战略失败时,俄罗斯总统普京硬是承认雅努科维奇赢得了胜利并阻挠进行重新选举。在OSCE召开时,乌克兰最高法院宣布第一轮选举无效,于是俄罗斯不得不接受这个裁决。<p></p></P>
<P>莫 斯科将乌克兰看作是维持和巩固其势力范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OSCE会上顽固坚持自己的立场。在会议召开的前一天,普京警告欧美联盟不要试图撮合一次新的选举和干预乌克兰的内部事务。欧盟和美国在将乌克兰拽出俄罗斯的势力范围方面利益是一致的,与莫斯科针锋相对,声称它们的行为是合法的。<p></p></P>
<P>俄 外长拉夫罗夫在会上指责西方联盟进行“政治操控”,鲍威尔则反驳说,OSCE在乌克兰的监督和调解活动不是干涉而是“国际社会一致支持民主”。鲍威尔还摆 出一幅进攻姿态,要求俄罗斯军队撤出摩尔多瓦和格鲁吉亚的南奥赛梯和阿布哈兹。由于俄罗斯反对欧美的立场,会上各方未在乌克兰选举问题上达成一致。<p></p></P>
<P>在OSCE 会议后,基辅的政治势力达成了一项折中方案,为重新举行选举和重建选举委员会铺平了道路,但同时也向亲莫斯科的阵营做了让步,同意修改宪法扩大议会的权力。一旦亲西方的尤先科在重选中胜出,那么议会可以起到很大的制衡作用。在后来的北约会议上,拉夫罗夫呼吁所有各方不要在第二轮选举中恐吓选民,“努力确 保选举过程自由、公正”。<p></p></P>
<P>对华盛顿来说,乌克兰问题的临时解决是一次胜利,但并非是一次美国靠自 身努力赢得的胜利。倘若乌克兰部分脱离俄罗斯的势力范围,那将是乌克兰内部大众运动和欧美出于共同利益一道施加外交压力的结果。亲西方的乌克兰对欧盟最有利;欧盟未来若扩大,乌克兰将成为其中的重要成员国。<p></p></P>
<P>莫斯科误判并错误运用了自己在乌克兰的地位,结果导致自己的影响力减小。也许已从中吸取了教训,在阿布哈兹选举后出现的类似危机中,莫斯科并未顽固地支持自己偏爱的候选人,而是在双方之间斡旋和促使他们达成协议。<p></p></P>
<P>莫斯科在乌克兰遭受的损失有多严重将取决于该国的重选结果以及议会中各派势力的平衡。乌克兰事件表明,与其它权力中心合作对华盛顿有好处。上述五个例子表明,华盛顿若一意孤行,其影响力将不可避免地下降。<p></p></P>
<P>结论<p></p></P>
<P>除了在欧洲支持(是因为亲西方的乌克兰对欧洲最有利)下在乌克兰问题上压倒俄罗斯外,美国在那一周期间举行的国际会议上都未实现自己的地缘战略目标。这也说明世界政治在向多极化方向转变。<p></p></P>
<P>在大多数国际会议中,一致意见通常都是在会前达成的,以防分歧暴露于全球公众面前。在那一周美国所参与会议上,华盛顿的政策遭到公开反对,显示出其失去了领导地位。<p></p></P>
<P>紧随伊拉克战争之后,华盛顿一直在退缩。至于将退缩到何种地步,主要取决于与华盛顿竞争的地区权力中心如何利用机会而不取决于华盛顿所做的任何事情。<p></p></P>
<p> </p></P><P>Dr Michael A Weinstein 撰文<p></p></P>
<P>世 界多极化趋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地区权力中心在国际协议和制度内争夺对各自势力范围内的主导权,涉及到这些大国的利益得失。美国在占领伊拉克 方面所碰到的困难和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的贬值启动了世界政治向多极化转变。前者暴露了美国军事力量的局限和弱点,后者暴露了美国经济体系的潜在弱点,其体现在美国长期无法消除的贸易和预算赤字,源于世界经济权力平衡的变化。<p></p></P>
<P>当前,美国失去了苏联瓦解后所拥有的无可争议的全球超级大国地位和整合世界市场民主国家经济秩序的主导地位。当前全球政治的主要架构是各权力中心为维持至少部分地区霸权而反对华盛顿的全球霸权。<p></p></P>
<P>华 盛顿所失去的最基本的东西是世界对其领导地位的默认。当美国的政策和偏好不符合其它地区权力中心的利益时,它们不再逆来顺受。这是一场人人为己的游戏:当 利益一致时,地区权力中心就相互合作;当利益冲突时,它们就反目成仇。其结果是不存在单一的世界秩序范式,甚至不存在一个连贯一致的联盟模式。权宜之计的联盟无恒定不变的方向。<p></p></P>
<P>当前几个权力中心是东亚的中国、南亚的印度、南美的巴西、欧洲的法德联盟 以及处在欧亚大陆中心的俄罗斯。近东地区充满争端,不仅内部四分五裂,而且还遭到外部的强大压力,尚无一个名副其实的权力中心-尽管伊朗在争取这一地位。在非洲,当前也无一个国家有足够资源能够充当霸主,南非和尼日利亚将来也许能够获得这种地位或者共同分享。美国在北美基地获得了主导地位,但其全球触角遭 到其它地区正在崛起的大国的挑战和考验。<p></p></P>
<P>评估华盛顿和其它地区权力中心之间的斗争状态需要持续不 断地关注世界每个角落的变化,因为一切都有其作用。特别是当国际会议显示出一些决裂和结盟时,甚至可以据此判断国际政治的潮流。在12月5日所在的那一周 期间,六次国际会议(其中一个为特殊例外)证实了国际潮流在向多极化转变。华盛顿的权力受到挑战,利益受到明显损害。<p></p></P>
<P>欧盟对华军售<p></p></P>
<P>那一周出现的最重要的地缘战略问题是欧盟是否会解除对华军售禁令。欧中海牙峰会显示出地区权力中心绕开国际组织和华盛顿直接相互沟通的趋势。<p></p></P>
<P>北京并未指望华盛顿会取消制裁,但想与欧盟恢复军事贸易关系。北京的要求得到了巴黎和柏林的响应,但那些依赖美国制衡法德联盟权力的欧盟成员国则表示反对。<p></p></P>
<P>中 欧峰会的目的是展现、巩固和促进双方之间日益增强的经济和政治联系。欧盟在吸纳新的成员国后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双方现在年贸易额达2000亿美元。北京及其在欧盟内的支持者认为,中欧关系已发展到中国理应成为其不受限制的全面伙伴的程度。有些欧盟成员国则以北京政府继续侵犯人权为由反对取消武器禁运,但它们这样做也是因为受到了华盛顿(其利益主要是战略性的)的压力。<p></p></P>
<P>对 华盛顿来说,欧盟取消对华军售禁令将是“不可接受的”。华盛顿不想让中国获得先进武器技术,因为它们将来随时有可能被中国用来对付美国,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而且华盛顿还担心中国将从欧盟引进的军事技术转卖给美国的敌人,以及美国的武器技术通过美欧武器分享流入中国之手。华盛顿威胁说,如果欧盟取消对华军 售禁令,它将限制与欧洲的军事合作。<p></p></P>
<P>尽管华盛顿反对,中欧海牙峰会还是产生了对北京有利的结果。欧盟轮值主席巴尔克嫩德宣布说:“欧盟愿意取消武器禁运。我们已发出了积极的信号。”最后的决定有待欧盟2005年完成一套有关军售的“行为准则”,届时禁运有可能被取消。<p></p></P>
<P>如果华盛顿无法阻止欧盟取消对华军售禁令,那将证明它在欧洲的影响力日渐减小,也将证明作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地区权力集团,欧盟的独立性日益增强。<p></p></P>
<P>南美国家共同体<p></p></P>
<P>地 区权力中心违背华盛顿的意志独立行事的另一个实例是,在巴西的领导下南美国家共同体在秘鲁库斯科举行的第三届南美国家首脑会议上正式成立。南美国家共同体 由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5个安第斯共同体成员国和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和巴拉圭4个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以及智利、圭亚那和苏里南组成。该组织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类似于欧盟的跨国实体,推行单一货币和建立议会,但实现这一目的可能需要数十年时间。目前,南美国家共同体甚至没有独 立的制度结构,其地缘政治重要性在于它是华盛顿计划成立的由美国主导的美洲自由贸易区(FATT)的替代方案。<p></p></P>
<P>南 美国家共同体的成立对巴西来说是个政治胜利。巴西的地缘战略取决于南美地区一体化,因为这能使它在国际组织内领导一个地区权力集团。这种集团与华盛顿的利 益背道而驰。当发现巴西和其它南美国家的中间偏左政府阻碍成立FATT之后,华盛顿集中精力与该地区国家达成双边贸易协议,希望最终将它们合并为一个综合 性的自由贸易区。<p></p></P>
<P>南美共同体目前还羽翼未丰。巴西继续独立于南方共同市场之外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 易区进行谈判;布宜诺斯艾利斯反对巴西的主导地位;两个联合集团之间的贸易很少;华盛顿的战略并未完全受挫。但是,南美国家共同体的12个成员国都认为向 地区一体化发展符合它们的利益,它们希望至少藉此制衡华盛顿的影响。虽然能否实现该组织的最终目标还很难说,但它可能成为美国全面实现主导西半球计划的绊脚石,并增强巴西崛起成为地区权力中心的可能性。<p></p></P>
<P>美印军事合作<p></p></P>
<P>在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费尔德与印度防长穆克杰在新德里会晤期间,华盛顿在南亚的地缘政治利益也遭到打击。华盛顿南亚政策的目的是与印度和巴基斯坦都维持密切 的军事联系,但印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争论不休削弱了这种政策。新德里和伊斯兰堡都不希望见到军事平衡向对手倾斜。华盛顿既想让伊斯兰堡继续帮助打击伊斯兰革命,又想影响新德里与日俱增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地缘战略方向。<p></p></P>
<P>要不是为了“反恐战”,华盛顿会偏袒印度。华盛顿已承诺向巴基斯坦出售价值12亿美元的军事设备,包括侦察机、反坦克导弹和反导弹系统。此外,伊斯兰堡还要求购买F-16战机。新德里强烈反对这些军售,并警告说它们可能损害刚刚启动的印巴和谈进程。<p></p></P>
<P>印 度官员强烈要求拉姆斯费尔德取消对巴军售。印外长辛格宣称新德里会“确保我们的防御准备不会受到任何削弱。”如果美国坚持对巴军售,华盛顿与新德里之间与 日俱增的安全联系会受到多大程度的伤害目前尚不清楚。但此事表明华盛顿在南亚面临利益冲突时的艰难选择。印度把争取成为南亚次大陆的地区权力中心作为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利益,因此只要它认为合作符合这一利益,它就会与华盛顿合作。<p></p></P>
<P>北约在伊拉克的训练使命受挫<p></p></P>
<P>在 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外长会议上,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虽极力游说与会各国增派军事训练人员帮助伊拉克培训安全部队,但法国、德国、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和希 腊还是拒绝参与,这使华盛顿的愿望进一步受挫。依靠美国制衡法德联盟的北约成员国-波兰、匈牙利和荷兰就像在欧盟是否应恢复对华军售的问题上支持华盛顿的立场一样,承诺向伊拉克增派军事训练人员以帮助伊拉克临时政府培训安全部队。<p></p></P>
<P>鲍威尔指责这6个不 合作的国家“损害了北约的信誉和团结”,不过它们的拒绝是事先的决定-尽管该任务是北约的一项政策。法德与美国最近的意见分歧表明华盛顿想要恢复对北约的 领导的努力再次失败。北约现在是个颇具争议的实体,不再是美国在欧洲的战略支配的安全据点。6个国家拒绝参加已获得授权的任务,这自北约成立以来尚属首 次。<p></p></P>
<P>鲍威尔访问欧洲本来是想修补欧美之间的裂痕并为布什总统明年二月访欧扫清障碍,结果却发现两者的分歧更大了。<p></p></P>
<P>中东改革与巴勒斯坦和平<p></p></P>
<P>参 加完布鲁塞尔会议之后,鲍威尔又到摩洛哥首都拉巴特与中东和欧洲领导人会晤。华盛顿发起摩洛哥会议的初衷是展示并推动其“大中东倡议”,结果阿拉伯和欧洲 国家却在会上呼吁华盛顿放弃对以色列的偏袒,以充当客观公正的斡旋者。“大中东倡议”是华盛顿用经济援助来鼓励阿拉伯国家进行民主化和市场化改革的一项计 划。<p></p></P>
<P>华盛顿原本打算将伊拉克作为“民主橱窗”以便在中东推广民主,拉巴特会议表明华盛顿的这项战略失败了。鉴于逊尼派叛乱和什叶派、逊尼派和库尔德之间与日俱增的敌对状态,伊拉克的民主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p></p></P>
<P>早在鲍威尔到达摩洛哥首都之前,是次会议的最初目的已被降级为在不进行政治改革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华盛顿希望至少应避免使巴勒斯坦问题成为关注焦点,但其它参与方受到华盛顿在伊拉克失败的鼓舞公开反对布什政府的亲以色列态度。<p></p></P>
<P>尚 不清楚华盛顿是否希望阿拉伯国家实现民主化。在新保守派看来,如果阿拉伯社会各组成部分通过民主化获得合法的政治声音,它们可能建立伊斯兰政权。于是华盛 顿又从原来的立场上倒退转而支持那些阿拉伯独裁政权并失去推动它们实施改革的影响力。由于没有得到欧洲的支持,鲍威尔最后只得说与会各方共聚一堂是一种 “胜利”。<p></p></P>
<P>会议结束时发表的正式声明显然表明华盛顿的计划失败。与会各方“重申他们在支持该地区 的改革的同时也将支持公正、全面、彻底地解决阿以冲突”。他们发出的明确信号是,没有圆满解决巴以冲突,就不可能实施改革。拉巴特会议不但没有实现华盛顿 的愿望,反倒矢志维护华盛顿极力想回避的关联原则。华盛顿至今也没有提出任何取代“大中东倡议”的策略。<p></p></P>
<P>美俄在乌克兰迎头对抗<p></p></P>
<P>那 一周于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举行的欧安组织(OSCE)会议上,华盛顿碰到了最直接的地缘战略对抗。会上争论的问题是在乌克兰出现有争议的选举后俄罗斯的行为。在出现有关选举舞弊的报道后,该国选民举行大规模的示威并封锁基辅的政府机构,从而引发了一场政治危机。反对派候选人尤先科的支持者要求与在第一轮投 票中获胜的、亲莫斯科的雅努科维奇之间重新选举。<p></p></P>
<P>在乌克兰选举中,莫斯科遵循新帝国主义战略支持其所偏爱的候选人并在竞选运动中予以支持。当这项战略失败时,俄罗斯总统普京硬是承认雅努科维奇赢得了胜利并阻挠进行重新选举。在OSCE召开时,乌克兰最高法院宣布第一轮选举无效,于是俄罗斯不得不接受这个裁决。<p></p></P>
<P>莫 斯科将乌克兰看作是维持和巩固其势力范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OSCE会上顽固坚持自己的立场。在会议召开的前一天,普京警告欧美联盟不要试图撮合一次新的选举和干预乌克兰的内部事务。欧盟和美国在将乌克兰拽出俄罗斯的势力范围方面利益是一致的,与莫斯科针锋相对,声称它们的行为是合法的。<p></p></P>
<P>俄 外长拉夫罗夫在会上指责西方联盟进行“政治操控”,鲍威尔则反驳说,OSCE在乌克兰的监督和调解活动不是干涉而是“国际社会一致支持民主”。鲍威尔还摆 出一幅进攻姿态,要求俄罗斯军队撤出摩尔多瓦和格鲁吉亚的南奥赛梯和阿布哈兹。由于俄罗斯反对欧美的立场,会上各方未在乌克兰选举问题上达成一致。<p></p></P>
<P>在OSCE 会议后,基辅的政治势力达成了一项折中方案,为重新举行选举和重建选举委员会铺平了道路,但同时也向亲莫斯科的阵营做了让步,同意修改宪法扩大议会的权力。一旦亲西方的尤先科在重选中胜出,那么议会可以起到很大的制衡作用。在后来的北约会议上,拉夫罗夫呼吁所有各方不要在第二轮选举中恐吓选民,“努力确 保选举过程自由、公正”。<p></p></P>
<P>对华盛顿来说,乌克兰问题的临时解决是一次胜利,但并非是一次美国靠自 身努力赢得的胜利。倘若乌克兰部分脱离俄罗斯的势力范围,那将是乌克兰内部大众运动和欧美出于共同利益一道施加外交压力的结果。亲西方的乌克兰对欧盟最有利;欧盟未来若扩大,乌克兰将成为其中的重要成员国。<p></p></P>
<P>莫斯科误判并错误运用了自己在乌克兰的地位,结果导致自己的影响力减小。也许已从中吸取了教训,在阿布哈兹选举后出现的类似危机中,莫斯科并未顽固地支持自己偏爱的候选人,而是在双方之间斡旋和促使他们达成协议。<p></p></P>
<P>莫斯科在乌克兰遭受的损失有多严重将取决于该国的重选结果以及议会中各派势力的平衡。乌克兰事件表明,与其它权力中心合作对华盛顿有好处。上述五个例子表明,华盛顿若一意孤行,其影响力将不可避免地下降。<p></p></P>
<P>结论<p></p></P>
<P>除了在欧洲支持(是因为亲西方的乌克兰对欧洲最有利)下在乌克兰问题上压倒俄罗斯外,美国在那一周期间举行的国际会议上都未实现自己的地缘战略目标。这也说明世界政治在向多极化方向转变。<p></p></P>
<P>在大多数国际会议中,一致意见通常都是在会前达成的,以防分歧暴露于全球公众面前。在那一周美国所参与会议上,华盛顿的政策遭到公开反对,显示出其失去了领导地位。<p></p></P>
<P>紧随伊拉克战争之后,华盛顿一直在退缩。至于将退缩到何种地步,主要取决于与华盛顿竞争的地区权力中心如何利用机会而不取决于华盛顿所做的任何事情。<p></p></P>
<p>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