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一篇人人能看明白的经济学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1:00:09
<P>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全部理论建立在“理性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之上。消费者是自利的,他追求效用最大化。为了能够运用最大值原理,就对效用函数施加种种限制,也就是所谓的“戈森定律”:效用函数的一阶导数大于零、二阶导数小于零。但求了半天,只是得到了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究竟最大效用量等于多少,其实并不关心。这样的一条需求曲线用途有限,对吉芬商品就无能为力。厂商也是自利的,他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了能够运用最大利润原理,就假设一个生产函数,而且要求它对所有投入量的一阶偏导数大于零、二阶偏导数小于零,即所谓规模报酬递减特性。而我们在实际中见到的厂商规模却在不断扩张,象微软公司的资产总值相当于人家一个国家的年产GNP。这种理论明摆着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教科书中经常见到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它运用最大利润原理,竟然得到最大利润等于零的结果,完全与事实不符。宏观经济学离不开“均衡”,但“均衡”时虽然国民收入等于消费加投资,但数值年年“均衡”不变。人们自然要问:年年要投资,国民收入和消费又年年不增长,这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干的事吗?――总而言之,“自利”假设,在理论上漏洞百出、自相矛盾,就象“上帝是万能的”前提,肯定得出“上帝能 创造出他自己举不起的石头”那样可笑的结论。
现在,西方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开始质疑这种“自利”公设(贾根良,2004):“在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上,新古典经济学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讨论环境和人类生存问题,新古典经济学把人的行为看作是自私自利的最大化这种假定并不是很有建设性的。”然而,在当今我们中国,却有许多经济学界名人热衷于宣扬这种没落的经济理论。茅于轼先生讲:“经济学公理第一条就是‘经济人’假定,假定人都是追求利益的,人是有私心的,”([2])但是马上又承认“恐怖分子连命都不要,”缺乏“私心”,这不转眼就否定了自己的‘经济人’假定吗?难道恐怖分子不是人类?他又引申说:“也要给敌人以自由。这里的敌人是指因你不给他自由而成为你敌人的人。”但是马上又补充一句话:“当然,日本入侵中国,这个敌人我们要反对。”他不补充这一句话,我还真担心他怎么回南京见那里的父老乡亲。日本军国主义要烧、杀、抢、掠、奸的自由,亚洲人民也要给?经济学充其量是某个方面的科学理论,拿它来解释一切、包治百病,那有不豁边的。
相对而言,西方民间经济学家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以劳动力价值等于再生产劳动力所费生活资料的价值作为经济学基本公设就比较科学、合理,在理论上既能自圆其说,实践方面也经得起检验,而且具有可操作性。
劳动力是指活着的人的劳动能力,所以,再生产劳动力就是维持劳动者这个人自己。而一个人要得以维持自己,就必须逐日给自己补充生活资料。因此,一个劳动力的价值,实际上就是维持一个劳动力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会衰老死亡,所以,为了使劳动力有源源不断的补充,劳动力价值中应该包含劳动者家庭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如子女的抚养、教育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劳动者要能够胜任某个生产部门的劳动,就需要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这就需要花费一定的教育培训费用。除了吃、穿、住、行,劳动者也需要娱乐。所以,马克思说:“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决定的。”(马克思:“工资、价格和利润”)劳动力价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是一个发展变化、不断进步提高的经济量。比如,在用的方面,以前劳动力的价值中没有电视机之类,现在就需要计算进去,先是黑白的,以后变彩色的;吃的方面,以前只要统计窝窝头和咸菜,后来则改成白面加猪肉,再进一步变成面包牛奶加……。当然,象名嘴倪萍带头在中央电视台吃的油炸青虫可能将来不会统计到劳动力的价值中。
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关于贫困线的划分。一般认为,维持一个家庭最低的食物支出费用乘以3,作为贫困的界限。这虽然不太严格,但显然具有可操作性。美国1979年的贫困线是:对非农业的四口之家,年收入为6700美元(转者安:美国
四口之家在2002年的平均贫困线是年收入为18392美元)。我体会,这就是劳动力价值的最低界限。在社会主义国家,因为劳动人民当家成了主人,劳动者幸福美满,当然就没有贫困线可划,要是划了贫困线,不是往社会主义制度脸面上抹灰么。这件事提也不用提,何必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不管是以人为本也好,建设和谐社会也好,还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确保劳动力再生产的实现是少不了的。以前小说里的典型人物,象“周扒皮”、“黄世仁”,从经济学上讲,都没有兑现劳动力价值。而象无锡的荣老板,按当时的劳动力价值兑现了,大家没有什么好说的,就算后来在特定形势下当了国家副主席,大家也可以接受。怕就怕挂羊头卖狗肉。名义上是全民所有,实际上不知道是谁所有。争论国企、民企有什么意义?不管是国企、民企,依法纳税、按劳动力价值兑付劳动者工资,不拖欠活命钱,就是好企业。有的国企,搞减人增效,先叫主人下岗。前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在电视上讲:要下岗,干部也按比例下岗。科技干部,书生气太足,当您的工程院长去吧。
</P>
<P>       文章转至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5150</P>
<P>    作者: 陆善民 </P><P>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全部理论建立在“理性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之上。消费者是自利的,他追求效用最大化。为了能够运用最大值原理,就对效用函数施加种种限制,也就是所谓的“戈森定律”:效用函数的一阶导数大于零、二阶导数小于零。但求了半天,只是得到了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究竟最大效用量等于多少,其实并不关心。这样的一条需求曲线用途有限,对吉芬商品就无能为力。厂商也是自利的,他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了能够运用最大利润原理,就假设一个生产函数,而且要求它对所有投入量的一阶偏导数大于零、二阶偏导数小于零,即所谓规模报酬递减特性。而我们在实际中见到的厂商规模却在不断扩张,象微软公司的资产总值相当于人家一个国家的年产GNP。这种理论明摆着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教科书中经常见到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它运用最大利润原理,竟然得到最大利润等于零的结果,完全与事实不符。宏观经济学离不开“均衡”,但“均衡”时虽然国民收入等于消费加投资,但数值年年“均衡”不变。人们自然要问:年年要投资,国民收入和消费又年年不增长,这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干的事吗?――总而言之,“自利”假设,在理论上漏洞百出、自相矛盾,就象“上帝是万能的”前提,肯定得出“上帝能 创造出他自己举不起的石头”那样可笑的结论。
现在,西方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开始质疑这种“自利”公设(贾根良,2004):“在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上,新古典经济学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讨论环境和人类生存问题,新古典经济学把人的行为看作是自私自利的最大化这种假定并不是很有建设性的。”然而,在当今我们中国,却有许多经济学界名人热衷于宣扬这种没落的经济理论。茅于轼先生讲:“经济学公理第一条就是‘经济人’假定,假定人都是追求利益的,人是有私心的,”([2])但是马上又承认“恐怖分子连命都不要,”缺乏“私心”,这不转眼就否定了自己的‘经济人’假定吗?难道恐怖分子不是人类?他又引申说:“也要给敌人以自由。这里的敌人是指因你不给他自由而成为你敌人的人。”但是马上又补充一句话:“当然,日本入侵中国,这个敌人我们要反对。”他不补充这一句话,我还真担心他怎么回南京见那里的父老乡亲。日本军国主义要烧、杀、抢、掠、奸的自由,亚洲人民也要给?经济学充其量是某个方面的科学理论,拿它来解释一切、包治百病,那有不豁边的。
相对而言,西方民间经济学家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以劳动力价值等于再生产劳动力所费生活资料的价值作为经济学基本公设就比较科学、合理,在理论上既能自圆其说,实践方面也经得起检验,而且具有可操作性。
劳动力是指活着的人的劳动能力,所以,再生产劳动力就是维持劳动者这个人自己。而一个人要得以维持自己,就必须逐日给自己补充生活资料。因此,一个劳动力的价值,实际上就是维持一个劳动力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会衰老死亡,所以,为了使劳动力有源源不断的补充,劳动力价值中应该包含劳动者家庭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如子女的抚养、教育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劳动者要能够胜任某个生产部门的劳动,就需要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这就需要花费一定的教育培训费用。除了吃、穿、住、行,劳动者也需要娱乐。所以,马克思说:“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决定的。”(马克思:“工资、价格和利润”)劳动力价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是一个发展变化、不断进步提高的经济量。比如,在用的方面,以前劳动力的价值中没有电视机之类,现在就需要计算进去,先是黑白的,以后变彩色的;吃的方面,以前只要统计窝窝头和咸菜,后来则改成白面加猪肉,再进一步变成面包牛奶加……。当然,象名嘴倪萍带头在中央电视台吃的油炸青虫可能将来不会统计到劳动力的价值中。
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关于贫困线的划分。一般认为,维持一个家庭最低的食物支出费用乘以3,作为贫困的界限。这虽然不太严格,但显然具有可操作性。美国1979年的贫困线是:对非农业的四口之家,年收入为6700美元(转者安:美国
四口之家在2002年的平均贫困线是年收入为18392美元)。我体会,这就是劳动力价值的最低界限。在社会主义国家,因为劳动人民当家成了主人,劳动者幸福美满,当然就没有贫困线可划,要是划了贫困线,不是往社会主义制度脸面上抹灰么。这件事提也不用提,何必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不管是以人为本也好,建设和谐社会也好,还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确保劳动力再生产的实现是少不了的。以前小说里的典型人物,象“周扒皮”、“黄世仁”,从经济学上讲,都没有兑现劳动力价值。而象无锡的荣老板,按当时的劳动力价值兑现了,大家没有什么好说的,就算后来在特定形势下当了国家副主席,大家也可以接受。怕就怕挂羊头卖狗肉。名义上是全民所有,实际上不知道是谁所有。争论国企、民企有什么意义?不管是国企、民企,依法纳税、按劳动力价值兑付劳动者工资,不拖欠活命钱,就是好企业。有的国企,搞减人增效,先叫主人下岗。前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在电视上讲:要下岗,干部也按比例下岗。科技干部,书生气太足,当您的工程院长去吧。
</P>
<P>       文章转至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5150</P>
<P>    作者: 陆善民 </P>
................大大........你騙我...........我還是不懂................呵呵........
这是反驳西方经济学的文章,但我认为西方经济学有很多合理的成分。而且在对待人的的问题上就很实际,毕竟人在正常情况下是有私心的。茅先生的经济学思想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总要去看马克思以外的东西。好的、更实际的东西为什么不学呢?毕竟老马的太多理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