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俄罗斯米里直升机公司访问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40:59
在渡过了冷战结束后的困难之后,俄罗斯米里直升机公司正在悄悄地复苏。笔者所见所闻给读者带来了"近距离"了解这家俄罗斯著名直升机公司现状及其产品的机会
  今年7月,笔者随中国湖 州泰翔航空科技公司代表团访问了俄罗斯著名的米里直升机公司。代表团由泰翔航空科技公司求梓熔总经理率领,由中国老中青直升机界专家,以及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二集团公司所属的民机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员组成。我们此行共有两项主要任务,一是与米里直升机公司进行直升机领域的技术交流;二是重点考察米里直升机公司的米-34型直升机,了解该机对中国民用直升机应用领域的适用性。
  访问期间,代表团受到了米里直升机公司的热情接待,并与现任和前任总经理、总设计师、有关方面专家,特别是米-34直升机副主任设计师进行了技术交流。公司还专门安排代表团参观了一架目前正在莫斯科警察局服役的米-34п警用型直升机。
  这次访问活动还促成了米里直升机公司决定在今年11月举办的中国珠海国际航展上大力推介米-34直升机,以让中国的用户更多地了解该机。
  走近今日的米里直升机公司
  俄罗斯有两大著名的直升机系列--"卡"系列和"米"系列。米里直升机公司的前身米里设计局是"米"系列直升机的摇篮。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航空工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兼并改组活动,改组后的米里直升机研制方目前被正式定名为"莫斯科米里直升机"股份公司,主要从事米型直升机原型机的设计、研究、发展和总装工作,即负责将型号计划在进入批生产之前的发展研制工作,同时负责获取型号合格证和对生产型飞机进行改进改型的工作。
  从功能上划分,公司共分为三大业务部门。其一是座落在莫斯科市东北部索科利基土城大街的米里直升机公司本部。1979年正式启用的一座五层的本部大楼,虽然因多年没有重新粉饰,显得很陈旧,但这里拥有设计、科研和试验用的所有必备设备,闻名遐迩的米里系列直升机就是从这里诞生的。其二是位于莫斯科东南郊的公司试制生产厂和试验基地。试制厂设施齐全,是集直升机试制全过程和全部试验工作于一身的大型工厂。从厂区内一座座高大厂房依稀可见当年前苏联推行优先发展航空工业的政策,曾经带给这一地区何等的繁荣景象。厂内会议室橱窗里陈列着的全部米系列直升机模型、设计师和试飞英雄的照片,更反映出这里曾经为前苏联直升机工业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但如今满眼陈旧的厂房却让人觉得有些时过境迁。它们的确需要重新装修了。其三则是修建在契卡洛夫机场的公司试飞综合大楼,公司新研制的和改进改型的直升机产品在进入投产阶段前都要在这里进行试飞。
  与米里直升机公司协作的批生产厂家一共有4家,包括:远东的阿尔谢尼耶夫前进航空公司,喀山直升机制造厂、位于顿河岸边的罗斯托夫制造厂和乌兰乌德制造厂。
  俄罗斯经济体制改革也导致俄企业领导制度的变化。前苏联时期的飞机设计局都是由总设计师担任领导的,改革后的公司增设了总经理一职,但总经理可以同时兼任总设计师。现任米里直升机公司的总经理和总设计师分别是ю.м.安德列诺夫和A.г.沙姆申科则。
  米里直升机公司声称,目前俄罗斯全部国产直升机中,有95%~98%是米系列直升机。截止到2002年,米系列直升机共计生产了3万多架,其中出口约7000架。
  冷战结束之后,俄罗斯经济上的困难曾经使冷战时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俄航空工业遭遇"冷秋",研制经费拮据已经严重影响到俄罗斯航空工业的持续发展。但此次访问,笔者已经感到随着俄罗斯经济的缓慢好转和经过一系列的航空工业重组政策,至少目前俄罗斯直升机制造业正在慢慢摆脱停滞不前的困境,悄悄地复苏。据米里公司称,2002年公司完成的工作量是2001年的近两倍。销售量是2001年的3倍多。据试制工厂的负责人说,前几年流失到其他地方的技术人员现在纷纷回到工厂,现在厂里技术队伍已经相对稳定了,2002年职工的平均工资也比2001年增加了一倍多。
  据称,普京总统对米里直升机公司十分重视,曾亲临设计局参观,政府也加大了对公司的扶植力度,包括向米里公司订购米直升机作为总统座机。另外,一些住在郊外的俄罗斯富豪们也开始不满足用汽车代步,他们开始订购豪华直升机作为代步和公务工具。这种新的消费需求,无疑给米里直升机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细观米-34直升机
   坎坷的发展背景
  前苏联时期的米系列直升机,大多属于中重型运输类直升机,或武装直升机,轻型直升机产品十分鲜见,米-34轻型多用途直升机与原米里设计局设计的另一种早期的轻型训练用直升机米-1,在时间上足足相隔了30余年。米里直升机公司称,米-34研制成功使俄罗斯直升机制造业摆脱了多年来在轻型直升机制造领域落后的局面。
   70年代后半期,全苏支援陆海空军志愿协会航空俱乐部使用的大批米-1教练直升机相继到寿停飞。应空军迫切需要一种新型飞行员训练用直升机的需求,原米里设计局于1980年着手设计米-1的替代机型,即米-34。
   1986年12月,首架米-34首飞成功。此后,共计有3架米-34累计进行了280次,123小时飞行试验。1988年8月,一架由Б.В.沙维诺夫试飞员驾驶的米-34成功地完成了俄罗斯直升机制造史上第一次特技机动飞行动作--聂斯杰罗夫筋斗和横滚,从而证明该机的性能完全能满足军方苛刻的性能技术要求。不幸的是, 1989年2月,一架米-34在一次试飞试验中遭遇到不宜飞行的强阵风和强气流颠簸气候条件,发生了空难,并因此导致该机试飞工作中断。1989~1991年间,中央航空流体动力研究院、试飞研究院和米里直升机公司在对相似气候条件下,旋翼和操纵系统的动力性能进行理论和试验研究后,建议进行设计改进,在桨毂中加装了液压部件和橡胶/金属件,改进了操纵系统和起落架。以后,米-34的试飞工作一直进展顺利。
  但后来由于前苏联解体,原定进行米-34批生产的外喀尔巴阡机械制造厂不再属于俄罗斯。同时随着全苏支援陆海空军志愿协会被取消,米-34的订户也不复存在,最终导致米-34的投产计划搁浅。此后,米-34于1992年底又重新回到试飞研究院,继续飞行试验工作。公司在1993~1996年的试飞中,不断对米-34设计中的不足进行改进。此后,为了把米-34尽快推入市场,米里直升机公司专门成立了米系列轻型直升机科学生产联合股份公司(该联合公司包括阿谢尼耶夫前进航空公司,维亚茨航空技术机械制造厂,乌里扬诺夫附件厂,航空工艺研究院,国家航空工业设计院,米里直升机公司等),以在米-34和轻型直升机项目的研制、批生产、技术维护、修理和营销方面开展合作。公司的成立推动了米-34投入批生产,1993年阿尔谢尼耶夫工厂生产的第一架批生产的米-34上了天。1995年5月,米-34取得了俄罗斯民航当局适航证。据俄方称,米-34目前已达到了美国FAR-27部的适航要求。
  公司介绍,米-34基本型能按照用户要求安装所需要的设备,可执行空中观察,巡逻、通信、生态监测、公务飞行、运送旅客和货物等多种任务。此外,公司介绍,米-34运营成本低,使用的运营成本比美国罗宾逊的R-44低20%。米里公司商务部长称,米-34单价为30万~40万美元。目前,公司已经针对莫斯科警察局的订货,发展出米-34П警用巡逻用型别,该机装备了通信设备,扬声设备、专用探照和观察设备(包括以色列ALBIT公司的红外观察仪)以及陀螺稳定望远镜。莫斯科警察局现有两架米-34П。1997年公司还向芭什基尔的一家燃气公司出售了6架米-34C。
  主要设计特点
  尽管该型直升机早在1986年就完成了首飞,并先后在1987年和1988年的巴黎航展和美国圣地亚哥航展上进行过成功展示,但中国用户对它却知之不多。
  米-34是作为教练-航空运动直升机设计的,设计过载为3g。该机采用传统的单旋翼和尾桨布局,以及4片桨叶旋翼和两片桨叶尾桨设计。
  直升机机体采用半硬壳铝合金结构。座舱因采用大面积风挡玻璃,视界开阔。驾驶舱及其后部的客货舱两侧均设有舱门,4扇舱门均装有机械式应急投抛装置。发动机借助斜撑固定在机体第五隔框上。垂尾和水平安定面均采用铆接式单梁结构,水平安定面安装角在地面上可调。
  米-34的结构部件和系统结构基本由铆接和胶-焊接壁板、铝合金铸件和冲压件,以及玻璃钢蒙皮构成。钢和钛合金材料用得不多。
  驾驶舱内装两套操纵系统,但也可根据用户需求,将左侧的操纵杆和脚蹬去掉。飞机操纵系统无液压助力。机载导航系统、无线电和仪表设备能保证飞机在昼夜和不十分复杂的气象条件下飞行。
  旋翼系统采用复合材料桨叶。桨叶采用大量单向玻璃纤维带用螺旋缠绕法绕制而成。桨毂为拉扭条式,采用高强度钢制成。尾桨桨毂也为拉扭式,桨叶采用玻璃钢材料制造。
  米-34基本型装M-14B-26B 9缸活塞发动机,功率约240千瓦。飞机主减速器采用圆柱形传动齿轮,无需外部滑油系统。两个软油箱装在客货舱地板下面,容量为160升。油泵能确保直升机在完成高级特技动作和过载飞行时的正常供油要求。直升机上的口盖、可拆卸口盖和发动机舱门能满足维护时方便地检查发动机和其他系统的要求。起落架为滑橇式。在垂直安定面处设有保护支撑。
  事实上,采用活塞发动机是设计局在着手研制米-34时,苦于当时国内没有合适的涡轴发动机而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设计人员在选择这种活塞发动机的同时,已为将来寻机改装其他类发动机留有设计余地。
  公司曾尝试过采用转子活塞发动机,并从1988年起协同伏尔加汽车制造厂研制米-34BA3型直升机(米-34BA3为米-34M的军用编号),预计在直升机上装两台伏尔加汽车制造厂研制的BA3-426(BA3为伏尔加汽车制造厂的缩写)转子活塞发动机,单台起飞功率为200千瓦。1990年,米-34BA3的设计草图和直升机模型已经获准,1992年首台试验样机上了试验台台架,但当时由于没有经费,调试工作被迫中断。
   1995年,公司在莫斯科航展上,展出一架装艾利森250-C20R 型涡轴发动机(功率325千瓦)的米-34未来改进型模型样机。 俄罗斯军方对装涡轴发动机的米-34改型非常感兴趣。目前,米里公司已提出了两种装两台进口或国产涡轴发动机的改进设计方案,米-34M1和米-34M2。它们的起飞重量定为2500千克,载重900千克,载客6人。在渡过了冷战结束后的困难之后,俄罗斯米里直升机公司正在悄悄地复苏。笔者所见所闻给读者带来了"近距离"了解这家俄罗斯著名直升机公司现状及其产品的机会
  今年7月,笔者随中国湖 州泰翔航空科技公司代表团访问了俄罗斯著名的米里直升机公司。代表团由泰翔航空科技公司求梓熔总经理率领,由中国老中青直升机界专家,以及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二集团公司所属的民机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员组成。我们此行共有两项主要任务,一是与米里直升机公司进行直升机领域的技术交流;二是重点考察米里直升机公司的米-34型直升机,了解该机对中国民用直升机应用领域的适用性。
  访问期间,代表团受到了米里直升机公司的热情接待,并与现任和前任总经理、总设计师、有关方面专家,特别是米-34直升机副主任设计师进行了技术交流。公司还专门安排代表团参观了一架目前正在莫斯科警察局服役的米-34п警用型直升机。
  这次访问活动还促成了米里直升机公司决定在今年11月举办的中国珠海国际航展上大力推介米-34直升机,以让中国的用户更多地了解该机。
  走近今日的米里直升机公司
  俄罗斯有两大著名的直升机系列--"卡"系列和"米"系列。米里直升机公司的前身米里设计局是"米"系列直升机的摇篮。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航空工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兼并改组活动,改组后的米里直升机研制方目前被正式定名为"莫斯科米里直升机"股份公司,主要从事米型直升机原型机的设计、研究、发展和总装工作,即负责将型号计划在进入批生产之前的发展研制工作,同时负责获取型号合格证和对生产型飞机进行改进改型的工作。
  从功能上划分,公司共分为三大业务部门。其一是座落在莫斯科市东北部索科利基土城大街的米里直升机公司本部。1979年正式启用的一座五层的本部大楼,虽然因多年没有重新粉饰,显得很陈旧,但这里拥有设计、科研和试验用的所有必备设备,闻名遐迩的米里系列直升机就是从这里诞生的。其二是位于莫斯科东南郊的公司试制生产厂和试验基地。试制厂设施齐全,是集直升机试制全过程和全部试验工作于一身的大型工厂。从厂区内一座座高大厂房依稀可见当年前苏联推行优先发展航空工业的政策,曾经带给这一地区何等的繁荣景象。厂内会议室橱窗里陈列着的全部米系列直升机模型、设计师和试飞英雄的照片,更反映出这里曾经为前苏联直升机工业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但如今满眼陈旧的厂房却让人觉得有些时过境迁。它们的确需要重新装修了。其三则是修建在契卡洛夫机场的公司试飞综合大楼,公司新研制的和改进改型的直升机产品在进入投产阶段前都要在这里进行试飞。
  与米里直升机公司协作的批生产厂家一共有4家,包括:远东的阿尔谢尼耶夫前进航空公司,喀山直升机制造厂、位于顿河岸边的罗斯托夫制造厂和乌兰乌德制造厂。
  俄罗斯经济体制改革也导致俄企业领导制度的变化。前苏联时期的飞机设计局都是由总设计师担任领导的,改革后的公司增设了总经理一职,但总经理可以同时兼任总设计师。现任米里直升机公司的总经理和总设计师分别是ю.м.安德列诺夫和A.г.沙姆申科则。
  米里直升机公司声称,目前俄罗斯全部国产直升机中,有95%~98%是米系列直升机。截止到2002年,米系列直升机共计生产了3万多架,其中出口约7000架。
  冷战结束之后,俄罗斯经济上的困难曾经使冷战时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俄航空工业遭遇"冷秋",研制经费拮据已经严重影响到俄罗斯航空工业的持续发展。但此次访问,笔者已经感到随着俄罗斯经济的缓慢好转和经过一系列的航空工业重组政策,至少目前俄罗斯直升机制造业正在慢慢摆脱停滞不前的困境,悄悄地复苏。据米里公司称,2002年公司完成的工作量是2001年的近两倍。销售量是2001年的3倍多。据试制工厂的负责人说,前几年流失到其他地方的技术人员现在纷纷回到工厂,现在厂里技术队伍已经相对稳定了,2002年职工的平均工资也比2001年增加了一倍多。
  据称,普京总统对米里直升机公司十分重视,曾亲临设计局参观,政府也加大了对公司的扶植力度,包括向米里公司订购米直升机作为总统座机。另外,一些住在郊外的俄罗斯富豪们也开始不满足用汽车代步,他们开始订购豪华直升机作为代步和公务工具。这种新的消费需求,无疑给米里直升机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细观米-34直升机
   坎坷的发展背景
  前苏联时期的米系列直升机,大多属于中重型运输类直升机,或武装直升机,轻型直升机产品十分鲜见,米-34轻型多用途直升机与原米里设计局设计的另一种早期的轻型训练用直升机米-1,在时间上足足相隔了30余年。米里直升机公司称,米-34研制成功使俄罗斯直升机制造业摆脱了多年来在轻型直升机制造领域落后的局面。
   70年代后半期,全苏支援陆海空军志愿协会航空俱乐部使用的大批米-1教练直升机相继到寿停飞。应空军迫切需要一种新型飞行员训练用直升机的需求,原米里设计局于1980年着手设计米-1的替代机型,即米-34。
   1986年12月,首架米-34首飞成功。此后,共计有3架米-34累计进行了280次,123小时飞行试验。1988年8月,一架由Б.В.沙维诺夫试飞员驾驶的米-34成功地完成了俄罗斯直升机制造史上第一次特技机动飞行动作--聂斯杰罗夫筋斗和横滚,从而证明该机的性能完全能满足军方苛刻的性能技术要求。不幸的是, 1989年2月,一架米-34在一次试飞试验中遭遇到不宜飞行的强阵风和强气流颠簸气候条件,发生了空难,并因此导致该机试飞工作中断。1989~1991年间,中央航空流体动力研究院、试飞研究院和米里直升机公司在对相似气候条件下,旋翼和操纵系统的动力性能进行理论和试验研究后,建议进行设计改进,在桨毂中加装了液压部件和橡胶/金属件,改进了操纵系统和起落架。以后,米-34的试飞工作一直进展顺利。
  但后来由于前苏联解体,原定进行米-34批生产的外喀尔巴阡机械制造厂不再属于俄罗斯。同时随着全苏支援陆海空军志愿协会被取消,米-34的订户也不复存在,最终导致米-34的投产计划搁浅。此后,米-34于1992年底又重新回到试飞研究院,继续飞行试验工作。公司在1993~1996年的试飞中,不断对米-34设计中的不足进行改进。此后,为了把米-34尽快推入市场,米里直升机公司专门成立了米系列轻型直升机科学生产联合股份公司(该联合公司包括阿谢尼耶夫前进航空公司,维亚茨航空技术机械制造厂,乌里扬诺夫附件厂,航空工艺研究院,国家航空工业设计院,米里直升机公司等),以在米-34和轻型直升机项目的研制、批生产、技术维护、修理和营销方面开展合作。公司的成立推动了米-34投入批生产,1993年阿尔谢尼耶夫工厂生产的第一架批生产的米-34上了天。1995年5月,米-34取得了俄罗斯民航当局适航证。据俄方称,米-34目前已达到了美国FAR-27部的适航要求。
  公司介绍,米-34基本型能按照用户要求安装所需要的设备,可执行空中观察,巡逻、通信、生态监测、公务飞行、运送旅客和货物等多种任务。此外,公司介绍,米-34运营成本低,使用的运营成本比美国罗宾逊的R-44低20%。米里公司商务部长称,米-34单价为30万~40万美元。目前,公司已经针对莫斯科警察局的订货,发展出米-34П警用巡逻用型别,该机装备了通信设备,扬声设备、专用探照和观察设备(包括以色列ALBIT公司的红外观察仪)以及陀螺稳定望远镜。莫斯科警察局现有两架米-34П。1997年公司还向芭什基尔的一家燃气公司出售了6架米-34C。
  主要设计特点
  尽管该型直升机早在1986年就完成了首飞,并先后在1987年和1988年的巴黎航展和美国圣地亚哥航展上进行过成功展示,但中国用户对它却知之不多。
  米-34是作为教练-航空运动直升机设计的,设计过载为3g。该机采用传统的单旋翼和尾桨布局,以及4片桨叶旋翼和两片桨叶尾桨设计。
  直升机机体采用半硬壳铝合金结构。座舱因采用大面积风挡玻璃,视界开阔。驾驶舱及其后部的客货舱两侧均设有舱门,4扇舱门均装有机械式应急投抛装置。发动机借助斜撑固定在机体第五隔框上。垂尾和水平安定面均采用铆接式单梁结构,水平安定面安装角在地面上可调。
  米-34的结构部件和系统结构基本由铆接和胶-焊接壁板、铝合金铸件和冲压件,以及玻璃钢蒙皮构成。钢和钛合金材料用得不多。
  驾驶舱内装两套操纵系统,但也可根据用户需求,将左侧的操纵杆和脚蹬去掉。飞机操纵系统无液压助力。机载导航系统、无线电和仪表设备能保证飞机在昼夜和不十分复杂的气象条件下飞行。
  旋翼系统采用复合材料桨叶。桨叶采用大量单向玻璃纤维带用螺旋缠绕法绕制而成。桨毂为拉扭条式,采用高强度钢制成。尾桨桨毂也为拉扭式,桨叶采用玻璃钢材料制造。
  米-34基本型装M-14B-26B 9缸活塞发动机,功率约240千瓦。飞机主减速器采用圆柱形传动齿轮,无需外部滑油系统。两个软油箱装在客货舱地板下面,容量为160升。油泵能确保直升机在完成高级特技动作和过载飞行时的正常供油要求。直升机上的口盖、可拆卸口盖和发动机舱门能满足维护时方便地检查发动机和其他系统的要求。起落架为滑橇式。在垂直安定面处设有保护支撑。
  事实上,采用活塞发动机是设计局在着手研制米-34时,苦于当时国内没有合适的涡轴发动机而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设计人员在选择这种活塞发动机的同时,已为将来寻机改装其他类发动机留有设计余地。
  公司曾尝试过采用转子活塞发动机,并从1988年起协同伏尔加汽车制造厂研制米-34BA3型直升机(米-34BA3为米-34M的军用编号),预计在直升机上装两台伏尔加汽车制造厂研制的BA3-426(BA3为伏尔加汽车制造厂的缩写)转子活塞发动机,单台起飞功率为200千瓦。1990年,米-34BA3的设计草图和直升机模型已经获准,1992年首台试验样机上了试验台台架,但当时由于没有经费,调试工作被迫中断。
   1995年,公司在莫斯科航展上,展出一架装艾利森250-C20R 型涡轴发动机(功率325千瓦)的米-34未来改进型模型样机。 俄罗斯军方对装涡轴发动机的米-34改型非常感兴趣。目前,米里公司已提出了两种装两台进口或国产涡轴发动机的改进设计方案,米-34M1和米-34M2。它们的起飞重量定为2500千克,载重900千克,载客6人。
<P>与直--9性能类似啊,不知我们是不是去骗技术滴!</P>
比直九要小,介于直九与直十一之间.
我还是喜欢共轴反转旋翼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