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亚洲第一站”七千万元整容亮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54:03
<P>
</P>
<P>
</P>
<P>
</P>
<P>           北京西站出站系统改造工程全部完成

  脏、乱、差,跑、冒、滴、漏,消防隐患……自北京西客站建成的那一天起,社会各方对它的各种抱怨就没停息过。它还曾作为旅行社的“景点”,引得国内外游客自千里之外特来驻足“参观”。今天,往日的争论将有可能随着西客站出站系统改造工程的结束而画上句号。

-->  昨天,记者来到工程现场,作为最后一道工序的原京龙市场改造已经完成并开始放行。原拥挤昏暗的市场摊位全部取缔,通透敞亮的走廊,国际标准的路标,使其还原为“名副其实”的车站。“至此,西客站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市建委有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说。经过5个多月的“整容”,西客站将以真正“亚洲第一站”的身份,重迎各地旧友新朋。

  此次西客站“整容”,除重点解决“历史欠账”较多的装修质量问题外,还对部分原设计不合理的吊顶、照明、地面等部分进行了改造,同时按照新的公共交通设施的标准,增加了路标、无障碍设施。市建委负责人对记者介绍说,改造后的西客站,不仅让市民不再有过去的那些担忧,还将随着使用功能的不断完善,成为“信得过”的“百年大计”工程。

  ■拆除1.2万平方米商业网点

  改造前,西站出站系统的疏散大厅、通道的2/3空间被商业摊铺所占,拥挤昏暗的通道,治安事件屡屡发生。市场中占据地盘最大的京龙市场将整个疏散大厅占据了1万平方米。该市场长期占用消防通道,且商家经营的货物以轻工小商品为主,多属易燃品,存在严重的消防、治安隐患。此次经过市建委及各方的共同努力,市场主办方最终同意了补偿方案并移交了场地,目前市场拆除工作已全部完成。经过改造,将地下商场的商户搬出西站,并拆除地下二层1.2万平方米的商业网点,西客站的地下大厅将完全恢复原设计功能。

  ■改造11万平方米的消防设施

  西站出站消防系统自1996年投入使用以来,原施工中遗留的质量问题加上年久失修,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改造前,消防系统一直没有通过消防部门的正式验收,排烟、报警系统、风机、原有管线、消防栓箱、消防设施标识等破坏、老化严重,同时系统原设计与现行验收规范不符,必须重新更换改造。

  按照新消防规范,建设者对出站系统北区约8万平方米、南区约3万平方米消防设施的改造已经全面完成,并已经过消防检测中心检测。

  目前,西客站现代化的消防系统,不仅拥有全新的中控系统、预警系统,电子网络把全新的喷淋头和排烟阀,全部纳入了“管理网络”中。 </P>
<P>天桥直通主楼候车大厅

  按照原设计功能,从北广场路北可以经西站北广场的两座钢结构天桥直接进入主楼候车大厅,由于历史原因,该天桥结构完工后一直甩项未装修,旅客只能从过街天桥下到北广场后进入主楼一层,然后再从一层上到二层候车大厅,不仅多走了大约一公里的“冤枉路”,也浪费了时间。而且,由于两座天桥原来只建设完成了结构部分,所有维护结构及室内装饰、水、电、空调、消防设备等均未施工,终日露天搁置、风吹日晒,每年仅结构维护费用就达10多万元,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  现在,西站北广场两座钢结构天桥的装修改造已完成并已通过质量部门验收,目前正在向物业管理单位进行移交。

  ■安装10部扶梯方便旅客

  西站原设计共有29部扶梯,建成时只安装了14部扶梯,在安装的14部滚梯中,有8部经多年运行已不能使用,其余6部滚梯故障频繁也需进行大修。在高峰期还出

  现过由于乘坐扶梯旅客过于拥挤前面旅客摔倒而造成“叠罗汉”事故,致使多名旅客受伤。

  这次改造新安装的10部电梯全部开通,原有的14部电梯维护保养也已经完成,现全部能正常运行。

  ■堵住“跑冒滴漏”站内不用再打伞

  当年西客站的“跑冒滴漏”是最“著名”的,有人说站外下雨站内也要打伞。的确,当年由于装修工程赶时间草草收场,致使伸缩缝工序和时间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此次改造“以堵为主、以疏为辅”,据介绍,先用灌浆料对能堵的地方“灌注”,不能堵的地方,采用不锈钢导槽,把水引到了排水管道,对已经破裂的排水管道,全部进行了更换。

  ■1.5万盏损坏灯具被更换

  自1996年西站投入使用,由于年久失修,1.5万盏灯具损坏严重,一些产品已停产无法更换,原有照度不足原设计的30%。近3万平方米的通道及大厅地面砖大面积空鼓、断裂,墙面、地面及吊顶破坏、污染严重。

  此次下决心吊顶、照明系统全部更新,并按照国家节能标准换上了节能灯。室内地面对原有设计采用的广场砖及地下“陋空”全部更改,采用了用于室内地面专用的石材、玻化砖,并用砂石回填夯实了地下“空间”。这些材料可以保证20年内不用大修。 </P>
<P>新增路导标识

  原西站建设时出站系统交通、安全引导标识安装数量严重短缺,标识不清,与目前标识设置要求不符,经常出现旅客在站内找不到路的现象,给旅客出行、接站及司机带来不便,紧急情况时客流及车辆难以及时疏散,安全隐患极大。

-->  新增加的路导标识,与机场标准相同,让乘客一目了然。同时在北广场增加的残疾人无障碍标识、栏杆及地标,方便了特殊人群的进出。南广场进出口还专门设置了一辆无障碍“爬楼车”,让残疾人爬楼也无障碍。

  此次全部“整容”,由于引入了招投标机制,因此,尽管改造面积比原计划增加了70%的量,但是总投资近7000万元,比预算减少了近千万元。这座结构质量“全国一流”的建筑,如今,其装修质量也终于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成为北京“表里如一”的地标建筑。

  ■新闻背景

  ■

  北京西站面积相当于9个老北京站

  北京西客站工程投资65亿元,于1993年1月开工建设,1996年1月通车运营。工程占地约1.3平方公里,主站区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总体规模约有9个老北京站大,日均客流量15万人次,年吞吐量6000万人次,号称“亚洲第一站”。

  由于工程建设期间工期紧、时间仓促等众所周知的原因,西站遗留的质量等问题较多,这些问题引起了北京市政府的高度关注。

  为改变西站地区的原有状况,北京市政府提出了西站地区3年彻底整治目标,即3年内把西站建设成为“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环境优美”的地区,今年以“消除隐患、完善设施、整治环境”为重点。为此,2004年2月2日,北京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北京市2004年在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拟办重要实事的通知》(京政办发〔2004〕3号),共列了56件实事,其中第40件实事就是“重点整治首都机场、北京站、北京西站、故宫北门等重要窗口地区的环境和社会秩序”。

</P><P>
</P>
<P>
</P>
<P>
</P>
<P>           北京西站出站系统改造工程全部完成

  脏、乱、差,跑、冒、滴、漏,消防隐患……自北京西客站建成的那一天起,社会各方对它的各种抱怨就没停息过。它还曾作为旅行社的“景点”,引得国内外游客自千里之外特来驻足“参观”。今天,往日的争论将有可能随着西客站出站系统改造工程的结束而画上句号。

-->  昨天,记者来到工程现场,作为最后一道工序的原京龙市场改造已经完成并开始放行。原拥挤昏暗的市场摊位全部取缔,通透敞亮的走廊,国际标准的路标,使其还原为“名副其实”的车站。“至此,西客站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市建委有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说。经过5个多月的“整容”,西客站将以真正“亚洲第一站”的身份,重迎各地旧友新朋。

  此次西客站“整容”,除重点解决“历史欠账”较多的装修质量问题外,还对部分原设计不合理的吊顶、照明、地面等部分进行了改造,同时按照新的公共交通设施的标准,增加了路标、无障碍设施。市建委负责人对记者介绍说,改造后的西客站,不仅让市民不再有过去的那些担忧,还将随着使用功能的不断完善,成为“信得过”的“百年大计”工程。

  ■拆除1.2万平方米商业网点

  改造前,西站出站系统的疏散大厅、通道的2/3空间被商业摊铺所占,拥挤昏暗的通道,治安事件屡屡发生。市场中占据地盘最大的京龙市场将整个疏散大厅占据了1万平方米。该市场长期占用消防通道,且商家经营的货物以轻工小商品为主,多属易燃品,存在严重的消防、治安隐患。此次经过市建委及各方的共同努力,市场主办方最终同意了补偿方案并移交了场地,目前市场拆除工作已全部完成。经过改造,将地下商场的商户搬出西站,并拆除地下二层1.2万平方米的商业网点,西客站的地下大厅将完全恢复原设计功能。

  ■改造11万平方米的消防设施

  西站出站消防系统自1996年投入使用以来,原施工中遗留的质量问题加上年久失修,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改造前,消防系统一直没有通过消防部门的正式验收,排烟、报警系统、风机、原有管线、消防栓箱、消防设施标识等破坏、老化严重,同时系统原设计与现行验收规范不符,必须重新更换改造。

  按照新消防规范,建设者对出站系统北区约8万平方米、南区约3万平方米消防设施的改造已经全面完成,并已经过消防检测中心检测。

  目前,西客站现代化的消防系统,不仅拥有全新的中控系统、预警系统,电子网络把全新的喷淋头和排烟阀,全部纳入了“管理网络”中。 </P>
<P>天桥直通主楼候车大厅

  按照原设计功能,从北广场路北可以经西站北广场的两座钢结构天桥直接进入主楼候车大厅,由于历史原因,该天桥结构完工后一直甩项未装修,旅客只能从过街天桥下到北广场后进入主楼一层,然后再从一层上到二层候车大厅,不仅多走了大约一公里的“冤枉路”,也浪费了时间。而且,由于两座天桥原来只建设完成了结构部分,所有维护结构及室内装饰、水、电、空调、消防设备等均未施工,终日露天搁置、风吹日晒,每年仅结构维护费用就达10多万元,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  现在,西站北广场两座钢结构天桥的装修改造已完成并已通过质量部门验收,目前正在向物业管理单位进行移交。

  ■安装10部扶梯方便旅客

  西站原设计共有29部扶梯,建成时只安装了14部扶梯,在安装的14部滚梯中,有8部经多年运行已不能使用,其余6部滚梯故障频繁也需进行大修。在高峰期还出

  现过由于乘坐扶梯旅客过于拥挤前面旅客摔倒而造成“叠罗汉”事故,致使多名旅客受伤。

  这次改造新安装的10部电梯全部开通,原有的14部电梯维护保养也已经完成,现全部能正常运行。

  ■堵住“跑冒滴漏”站内不用再打伞

  当年西客站的“跑冒滴漏”是最“著名”的,有人说站外下雨站内也要打伞。的确,当年由于装修工程赶时间草草收场,致使伸缩缝工序和时间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此次改造“以堵为主、以疏为辅”,据介绍,先用灌浆料对能堵的地方“灌注”,不能堵的地方,采用不锈钢导槽,把水引到了排水管道,对已经破裂的排水管道,全部进行了更换。

  ■1.5万盏损坏灯具被更换

  自1996年西站投入使用,由于年久失修,1.5万盏灯具损坏严重,一些产品已停产无法更换,原有照度不足原设计的30%。近3万平方米的通道及大厅地面砖大面积空鼓、断裂,墙面、地面及吊顶破坏、污染严重。

  此次下决心吊顶、照明系统全部更新,并按照国家节能标准换上了节能灯。室内地面对原有设计采用的广场砖及地下“陋空”全部更改,采用了用于室内地面专用的石材、玻化砖,并用砂石回填夯实了地下“空间”。这些材料可以保证20年内不用大修。 </P>
<P>新增路导标识

  原西站建设时出站系统交通、安全引导标识安装数量严重短缺,标识不清,与目前标识设置要求不符,经常出现旅客在站内找不到路的现象,给旅客出行、接站及司机带来不便,紧急情况时客流及车辆难以及时疏散,安全隐患极大。

-->  新增加的路导标识,与机场标准相同,让乘客一目了然。同时在北广场增加的残疾人无障碍标识、栏杆及地标,方便了特殊人群的进出。南广场进出口还专门设置了一辆无障碍“爬楼车”,让残疾人爬楼也无障碍。

  此次全部“整容”,由于引入了招投标机制,因此,尽管改造面积比原计划增加了70%的量,但是总投资近7000万元,比预算减少了近千万元。这座结构质量“全国一流”的建筑,如今,其装修质量也终于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成为北京“表里如一”的地标建筑。

  ■新闻背景

  ■

  北京西站面积相当于9个老北京站

  北京西客站工程投资65亿元,于1993年1月开工建设,1996年1月通车运营。工程占地约1.3平方公里,主站区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总体规模约有9个老北京站大,日均客流量15万人次,年吞吐量6000万人次,号称“亚洲第一站”。

  由于工程建设期间工期紧、时间仓促等众所周知的原因,西站遗留的质量等问题较多,这些问题引起了北京市政府的高度关注。

  为改变西站地区的原有状况,北京市政府提出了西站地区3年彻底整治目标,即3年内把西站建设成为“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环境优美”的地区,今年以“消除隐患、完善设施、整治环境”为重点。为此,2004年2月2日,北京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北京市2004年在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拟办重要实事的通知》(京政办发〔2004〕3号),共列了56件实事,其中第40件实事就是“重点整治首都机场、北京站、北京西站、故宫北门等重要窗口地区的环境和社会秩序”。

</P>
好!有工程做才有回扣那,工程不断回扣不断,高!实在是高!!!!!!!!!![em04]
西站是个先天不足的玩意,被炸是迟早的事。
<P>先炸 北京电信 吧……</P>
<P>北京真是乱!</P><P>没办法大人物太多了!</P>
<B>以下是引用<I>sandbitch</I>在2004-12-17 13:00:00的发言:</B>

<P>北京真是乱!</P>
<P>没办法大人物太多了!</P>

<P>对头!当年建成时就是一个豆腐渣工程,现在做了外表整治,但主体结构还是让人担心。</P>
<B>以下是引用<I>gllyq</I>在2004-12-19 16:33:00的发言:</B>
&gt;
<P>对头!当年建成时就是一个豆腐渣工程,现在做了外表整治,但主体结构还是让人担心。</P>


确实,西站建设之初就是个样子货,问题多多。
<P>豆腐渣工程</P><P>领导的形象工程</P>
有些功能建成那天就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