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美俄鱼雷战列舰的设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29:52


今天在某贴中看到了鱼雷战列舰一词,搜了一下,转2篇文章上来给大家一阅
鱼雷战列舰 http://hi.baidu.com/xiaoyu2142as ... 308d3f5c6008af.html

美国海军在1912年到1920年建造的战舰都是按照统一的模式设计。事实上海军是非常有创新精神的,非常希望尝试一种可以作为补充的设计概念。这里介绍一种源自对战舰队本质的极端化理解——鱼雷战列舰概念。

对水下部分打击的鱼雷总是比打击水面部分的炮弹更加致命。这使得很早就有人建议把鱼雷作为未来主力舰的主要武器。

尽管早在1875年就有战舰装备鱼雷,但是直到90年代鱼雷都是无足重轻的武器。美西战争中的经验还表明舰上的水面鱼雷管拥有爆炸的危险性。出于之一原因,美国海军部命令移除主力舰上的鱼雷管。在这之后,由于热力系统的出现鱼雷的射程和航速都大大增加了。总委员会建议在主力舰上恢复鱼雷,报告(1903年9月26日)称:“鱼雷的速度航程和精确性将在1到2年内得到极大提高…鱼雷作为一种毁灭性武器将在3000吗甚至更远的距离上实现准确射击…而火炮如果想达到毁灭性的效果,开火距离就不能超过3000吗…海军大学在装备鱼雷和没有鱼雷的两只舰队间进行了多次图上推演,结果表明装备鱼雷的一方可以获得决定性胜利而另一方(即使取胜)则不能到达如此效果…总委员会建议海军每一艘在建的装甲舰只都装备至少一门水下鱼雷管,最好两门即每侧一门。

下一步就是把鱼雷作为主力舰的主要武器。W.L.Rodgers,后来的海军大学校长,于1903年向海军部提出了建造全鱼雷战列舰的方案。尽管很有创意,Rodgers的建议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因为炮术的发展使得交战距离超过了3000码。

3年后这一概念被海军上尉F.H.Schofield重新研究。在1907年1月3日,在军械局工作时,他向海军部提出一种中等规模,23节,几乎不可能被炮弹击沉的战舰设计方案。它将装备16门21吋水下鱼雷管,最大的火炮是12座5吋/50倍径炮。火炮上节省下的重量被用来加强装甲。Schofield估计火炮的总重量只需要700吨,而前无畏舰俄亥俄号则要1130吨,这还不算省掉炮塔和炮塔装甲的重量。这是一艘14000吨的大型装甲舰,在6000吗的距离上将没有任何火炮可以击穿它的船体。

Schofield认为一发鱼雷就可以击沉或重创目标。“由于火炮精确射击距离的增加,常规的鱼雷舰只很难像过去那样在白昼发动进攻。新式的3500码,26节鱼雷使得这种23节的军舰在攻击18节的敌人编队时最大限度的减小火炮威胁。”图上推演表明“一只舰队配备两艘这样的船,每侧各一艘,将使得敌舰队阵型被打乱或被迫转向,从而处于劣势。

这样一个激进的建议是很有意思的,多半是为了抵消掉外国舰队数量上优势。海军大学对这一设计进行了详细推演。Schofield概念的主要问题是它的水下防护。哪怕是最乐观的报告也认为太多的水下鱼雷管使得水下防护漏洞百出,一发近失弹就能带来致命威胁。事实上这是后来战舰抛弃水下鱼雷管的主要原因,但在当时还未重视。

对于炮弹防护的评估,海军大学认为这种战舰的生存力至少比常规战舰强50%。尽管它也许不会被炮弹击沉,但是上甲板的建筑物如指挥塔,烟囱依然易损。用现在的话讲,它的航行能力也许不会被摧毁,但是控制能力就难说了,而后者同样重要。

兵棋推演在8艘18节战舰和6艘18节战舰加2艘“Schofield”战舰间进行。单独一艘Schofield战舰难以进入有效射击方位,但是拥有2艘这样战舰的一方总是赢。问题是这样一个结论到底与现实有多大差距,特别是在它会付出减少2-3艘常规战舰的代价的情况下。毕竟Schofield战舰不是唯一的非常规战舰。同样的还有皇家海军战巡无敌号,还有一种在1904年海大和中委员会夏季会议上讨论的重装甲战巡。

海军大学8月份的报告称:
必须注意的是Schofield设计可行性的关键是它的速度…Schofield战舰的速度仅仅超过无畏号2节…Schofield设想敌人火炮是无法压制它的,但并不能确保这一点…英国的无敌型还要快2节,火炮威力超过除无畏舰外任何一型舰,还拥有相当于Schofield舰一半的鱼雷火力,不过没有Schofield舰那样强大的装甲…在舰队战中无敌号可能和Schofield舰一样有效,而且它的用途更广…委员会成员相信Schofield的设计可以作为战舰的强力辅助,他们同样相信类似无敌号但是拥有更强装甲的舰只,如大会1904年建议的,也是同样有用。另一方面,它们必须有足够数量以同时威胁敌人战列两端。

Schofield并未信服。他认为,由于没有炮塔和重炮,鱼雷战舰肯定会比重装甲快速战舰更快,因为重量可被节省到动力上来。1911年他在修造局的支持下再次提交建议,一系列兵棋推演又在此基础上进行。这一次,战巡被包括到了敌人舰队中。结果是敌人的远程火炮可以在鱼雷战舰射程之外将其瘫痪。鱼雷战舰任何接近的尝试都会被火炮截获,最终被击沉。原因在于,尽管这时鱼雷的射程达到了6000码,依然只有火炮精确打击半径的1/2。事实上“如果鱼雷射程超过火炮,只会对驱逐舰而非鱼雷战舰有利…在白天鱼雷战舰的攻击力有限,在夜晚其本身又容易被驱逐舰攻击…资金应该被用在更可靠的战舰和驱逐舰上。”

Schofield认为在这一推演中他的战舰和它所代表的奇袭攻击战术受到了限制。但是鱼雷战舰又一次被重委员会拒绝。

但是年修造局仍然在1912游说鱼雷战舰。这一工作由R.H.Robinson着手,他当时时设计部的领导,还邀请了Schofield在纽波特展开研究。他们把鱼雷战舰和Robinson正在着手的战巡设计方案进行了有趣的对比,实际上这种舰船被他们归为巡洋舰。

和过去的方案一样,高速和重装甲是必须的,结果就是采用了一个非常长的船体。这就产生了非常强的弯曲应力,甚至在如此削减了火炮重量的情况下依然是个严重问题。为了增加船体桁的有效深度,Robinson升高了舯部的防护甲板(作为一个强力甲板),并升高了侧装甲来防护舷侧火力的打击。

这一次Schofield接受了装备一些火炮的必要性的建议。他的一个方案是船首装备一座3联或是4联的14吋炮塔。他的船可以利用高速掠过敌人编队的首部。由于距离较近,即使没有稳定的平台火炮依然能够打中目标。因此一个较大的稳性高度,有效地增强了躲避水下威胁的能力,是可以接受的。

今天在某贴中看到了鱼雷战列舰一词,搜了一下,转2篇文章上来给大家一阅
鱼雷战列舰 http://hi.baidu.com/xiaoyu2142as ... 308d3f5c6008af.html

美国海军在1912年到1920年建造的战舰都是按照统一的模式设计。事实上海军是非常有创新精神的,非常希望尝试一种可以作为补充的设计概念。这里介绍一种源自对战舰队本质的极端化理解——鱼雷战列舰概念。

对水下部分打击的鱼雷总是比打击水面部分的炮弹更加致命。这使得很早就有人建议把鱼雷作为未来主力舰的主要武器。

尽管早在1875年就有战舰装备鱼雷,但是直到90年代鱼雷都是无足重轻的武器。美西战争中的经验还表明舰上的水面鱼雷管拥有爆炸的危险性。出于之一原因,美国海军部命令移除主力舰上的鱼雷管。在这之后,由于热力系统的出现鱼雷的射程和航速都大大增加了。总委员会建议在主力舰上恢复鱼雷,报告(1903年9月26日)称:“鱼雷的速度航程和精确性将在1到2年内得到极大提高…鱼雷作为一种毁灭性武器将在3000吗甚至更远的距离上实现准确射击…而火炮如果想达到毁灭性的效果,开火距离就不能超过3000吗…海军大学在装备鱼雷和没有鱼雷的两只舰队间进行了多次图上推演,结果表明装备鱼雷的一方可以获得决定性胜利而另一方(即使取胜)则不能到达如此效果…总委员会建议海军每一艘在建的装甲舰只都装备至少一门水下鱼雷管,最好两门即每侧一门。

下一步就是把鱼雷作为主力舰的主要武器。W.L.Rodgers,后来的海军大学校长,于1903年向海军部提出了建造全鱼雷战列舰的方案。尽管很有创意,Rodgers的建议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因为炮术的发展使得交战距离超过了3000码。

3年后这一概念被海军上尉F.H.Schofield重新研究。在1907年1月3日,在军械局工作时,他向海军部提出一种中等规模,23节,几乎不可能被炮弹击沉的战舰设计方案。它将装备16门21吋水下鱼雷管,最大的火炮是12座5吋/50倍径炮。火炮上节省下的重量被用来加强装甲。Schofield估计火炮的总重量只需要700吨,而前无畏舰俄亥俄号则要1130吨,这还不算省掉炮塔和炮塔装甲的重量。这是一艘14000吨的大型装甲舰,在6000吗的距离上将没有任何火炮可以击穿它的船体。

Schofield认为一发鱼雷就可以击沉或重创目标。“由于火炮精确射击距离的增加,常规的鱼雷舰只很难像过去那样在白昼发动进攻。新式的3500码,26节鱼雷使得这种23节的军舰在攻击18节的敌人编队时最大限度的减小火炮威胁。”图上推演表明“一只舰队配备两艘这样的船,每侧各一艘,将使得敌舰队阵型被打乱或被迫转向,从而处于劣势。

这样一个激进的建议是很有意思的,多半是为了抵消掉外国舰队数量上优势。海军大学对这一设计进行了详细推演。Schofield概念的主要问题是它的水下防护。哪怕是最乐观的报告也认为太多的水下鱼雷管使得水下防护漏洞百出,一发近失弹就能带来致命威胁。事实上这是后来战舰抛弃水下鱼雷管的主要原因,但在当时还未重视。

对于炮弹防护的评估,海军大学认为这种战舰的生存力至少比常规战舰强50%。尽管它也许不会被炮弹击沉,但是上甲板的建筑物如指挥塔,烟囱依然易损。用现在的话讲,它的航行能力也许不会被摧毁,但是控制能力就难说了,而后者同样重要。

兵棋推演在8艘18节战舰和6艘18节战舰加2艘“Schofield”战舰间进行。单独一艘Schofield战舰难以进入有效射击方位,但是拥有2艘这样战舰的一方总是赢。问题是这样一个结论到底与现实有多大差距,特别是在它会付出减少2-3艘常规战舰的代价的情况下。毕竟Schofield战舰不是唯一的非常规战舰。同样的还有皇家海军战巡无敌号,还有一种在1904年海大和中委员会夏季会议上讨论的重装甲战巡。

海军大学8月份的报告称:
必须注意的是Schofield设计可行性的关键是它的速度…Schofield战舰的速度仅仅超过无畏号2节…Schofield设想敌人火炮是无法压制它的,但并不能确保这一点…英国的无敌型还要快2节,火炮威力超过除无畏舰外任何一型舰,还拥有相当于Schofield舰一半的鱼雷火力,不过没有Schofield舰那样强大的装甲…在舰队战中无敌号可能和Schofield舰一样有效,而且它的用途更广…委员会成员相信Schofield的设计可以作为战舰的强力辅助,他们同样相信类似无敌号但是拥有更强装甲的舰只,如大会1904年建议的,也是同样有用。另一方面,它们必须有足够数量以同时威胁敌人战列两端。

Schofield并未信服。他认为,由于没有炮塔和重炮,鱼雷战舰肯定会比重装甲快速战舰更快,因为重量可被节省到动力上来。1911年他在修造局的支持下再次提交建议,一系列兵棋推演又在此基础上进行。这一次,战巡被包括到了敌人舰队中。结果是敌人的远程火炮可以在鱼雷战舰射程之外将其瘫痪。鱼雷战舰任何接近的尝试都会被火炮截获,最终被击沉。原因在于,尽管这时鱼雷的射程达到了6000码,依然只有火炮精确打击半径的1/2。事实上“如果鱼雷射程超过火炮,只会对驱逐舰而非鱼雷战舰有利…在白天鱼雷战舰的攻击力有限,在夜晚其本身又容易被驱逐舰攻击…资金应该被用在更可靠的战舰和驱逐舰上。”

Schofield认为在这一推演中他的战舰和它所代表的奇袭攻击战术受到了限制。但是鱼雷战舰又一次被重委员会拒绝。

但是年修造局仍然在1912游说鱼雷战舰。这一工作由R.H.Robinson着手,他当时时设计部的领导,还邀请了Schofield在纽波特展开研究。他们把鱼雷战舰和Robinson正在着手的战巡设计方案进行了有趣的对比,实际上这种舰船被他们归为巡洋舰。

和过去的方案一样,高速和重装甲是必须的,结果就是采用了一个非常长的船体。这就产生了非常强的弯曲应力,甚至在如此削减了火炮重量的情况下依然是个严重问题。为了增加船体桁的有效深度,Robinson升高了舯部的防护甲板(作为一个强力甲板),并升高了侧装甲来防护舷侧火力的打击。

这一次Schofield接受了装备一些火炮的必要性的建议。他的一个方案是船首装备一座3联或是4联的14吋炮塔。他的船可以利用高速掠过敌人编队的首部。由于距离较近,即使没有稳定的平台火炮依然能够打中目标。因此一个较大的稳性高度,有效地增强了躲避水下威胁的能力,是可以接受的。
Robinson的许多研究都列在上表中。他首先尝试了一个限制在30000吨的高速设计,但是他无法达到27节以上,哪怕去处了全部主炮以加强防护。与此同时,他在设计常规战巡时也获得了相似的结论。

在7月和8月他尝试了30节和31节的设计。它们装备4门14吋炮和尽可能多的6吋炮,都只有防破片装甲。即使有36000吨也无法提供足够侧甲,因为重量被用于防护甲板。结果就是一艘31节的防护巡洋舰。通过把4门炮都放在一个炮塔中和降低1节,Robinson可以为他的船安放装甲带,但是显然鱼雷战舰是不实用的。

主要问题是高功率引擎重量太大。31节的船需要115000马力,即一个总重7300吨的机组还不包括水。方案中轮机是直接连接到螺旋桨转轴上的,因此相对低效。只是到了4年后同样重量的机组才能达到180000马力。

尽管拒绝一个纯鱼雷战舰,总委员会对于主力舰上装备鱼雷的可能留下了深刻印象。从纽约级开始,主力舰被要求在舷侧安装水下鱼雷管,刚开始是在舰首鱼雷室中安置左右舷各一座的鱼雷管,内华达以后就是首尾装甲带之后各设一座两边开口的鱼雷室。如修造部指出,安装这些武器在内部设置和水下调整上花费了相当的成本,但是普遍认为这一代价是值得的。

例如1913年,在探讨1915年战舰方案时,每侧鱼雷管的数量被加到了4座。这是受到长程鱼雷(10000吗)发展的刺激,这接近了火炮的精确打击半径。修造局拒绝了8鱼雷管的方案因为这要求4座鱼雷室,而认为每2分钟打2发鱼雷的射速已经足够。驱逐舰装备了这种武器就可以在战舰2级主炮之外射击,这就是为什么总委员会急切要求增加6吋反驱逐舰武器。

尽管海军部长Josephus Daniels拒绝了总委员会的概念,在1916年战舰计划(1914年5月提交)委员会又一次选则了相似的概念,要求拥有重鱼雷火力。修造部反驳认为额外的鱼雷室会削弱水下防护,因为它们穿过了多道纵壁。更糟的是接近1号炮塔特结构性纵壁会被首鱼雷室切开。尾鱼雷室则会挤压后面的舵室——设计方案被从8座鱼雷管改到6座。首席设计师Witts最后建议采用低功率机组,以降低半节为代价,这样首部鱼雷室就可以扩大。总委员会接受这一方案。这个例子表明了鱼雷是被认真的考虑为一种战列舰武器。

但是战争经验告诉我们水下鱼雷管并不如想象中的好用。军械局1916年的报告称在16节以上鱼雷就完全不能发射了。水下伤害的例子证明了安装鱼雷管的危险性,它们最后都被要求移除。

政策在1921年又变化了。从南达科他号(BB49那个)开始,所有战舰只装备水面发射管了,最早的舰队重建计划中还包括这些东西。到了1924年所有战舰上的鱼雷管都被正式指令移除。

这一发展历程和欧洲海军是类似的,唯一的不同是美国海军从来不对朝向首尾的鱼雷管感兴趣。这反映了一个舷侧集中兵力的战术。
84管鱼雷战列舰 帝俄最后大舰队的狂想
http://www.zhige.net/html/2011/1222/33646.html

从废墟中崛起的沙俄海军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欧洲列强海军的发展是以英国与德国的舰艇建造竞赛为代表的,然而,这些国家中在二十世纪开幕之后具有最为新鲜的海战经验者,唯有惨败于日本的俄罗斯帝国海军。当时一度名列世界第三位的俄国海军此战以后即刻被新兴海军国家美国、德国以及日本赶上而沦落到了第六位。对于惨遭失败的俄国人而言,重建海军和寻找败因成了必须面对的课题。

  俄国经历了日俄战争以及1905年革命后的经济低迷阶段,首相斯托雷平锐意推行经济改革,此举虽然没有消除俄国久积的痼疾,而且在某些意义上由于牺牲了弱势群体的利益还激发了更为尖锐的社会矛盾,为日后的大乱埋下了祸根。但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奇迹,那个时代后来甚至被称作俄国“经济史上的黄金盛世”。

  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俄国海军的重新崛起创造了物质条件,1909年6月16日,四艘汉古特级无畏舰在波罗的海的几个造船厂同时开工,黑海的几大造船厂也在1911年10月30日开始了三艘玛丽亚皇后级无畏舰的建造。但在那个海军装备竞争已趋白热化的年头,几艘无畏舰显然并不能满足俄国海军的胃口。很快,以更加强大的博罗季诺级战列巡洋舰为中心的1913年海军计划也被提上了日程,该计划在海军总参谋部第一作战处处长高尔察克上校的主导下逐渐完善。而且俄国人还计划从这4艘1913年兴建的战列巡洋舰起,每两年一个阶段,在1915年和1917年分别再造4艘战列舰,以此作为一个周期,1919年以再造4艘战列巡洋舰开始一个新的周期,这样到1927年,本计划将建造战列舰20艘,战列巡洋舰12艘,预计1930年全部完成。关于下一步的四艘战列舰,甚至有一种搭载4座四联装406毫米炮巨舰的计划。

  不过,正式的1913年计划以外,俄国海军中也出现了一些比较突破常规的设计方案。由于主力舰队的建造需要漫长的周期以及庞大的费用,因此,也有不少海军学者受法国青年学派的影响,认为廉价的雷击舰艇就能够和主力舰抗衡,尤其是随着鱼雷技术的发展,当时俄国海军的主力鱼雷为45-12型,这种鱼雷长5.58米,总重810公斤,其中战斗部重100公斤,有效射程已经从日俄战争主力鱼雷1904年型的2000米(25节),提高到了6000米(28节),而在维持2000米原射程不变的情况下,鱼雷航速则高达43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那个年代,战列舰的有效炮战距离并未被认为会延伸多远,而如何去接近这个有效炮战距离而对战列舰实施雷击解决战斗,成了当时相当数量的海军研究人员感兴趣的课题。

  当时实施鱼雷攻击的手段依然是以小型的雷击舰,以及原以消灭雷击舰而设计,结果却成为大型雷击舰艇的驱逐舰为主。在俄国,驱逐舰的设计超过了潜在对手德国和土耳其,比如1260吨的“诺维克”号在1913年试航中就达到了37.3节,这个速度几乎已经达到了当时技术的极限,在全球海军界可谓屈指可数。不过驱逐舰因追求高速并没有装甲防护,面对主力舰艇上愈来愈密集的速射炮,即便拥有这样的速度,能否安全实施雷击还没有把握。这时,俄国一位年轻的造船官帕维尔.维克多维奇.扬可夫提出了一项看似异想天开的方案,似乎解决了这个难题,这就是“鱼雷战列舰”。由于鱼雷的全称为“鱼形水雷”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各国海军很多都将鱼雷归于水雷范畴,因此这个计划原文正式名称为“水雷战列舰”,本文为了避免产生歧义,将这个计划翻译为雷击战列舰。

84管鱼雷与7英寸“小炮”

扬可夫是1910年在喀朗施塔特海军工程学院获得学位的年轻技术人员,毕业后先就职于波罗的海工厂,随后又分配在雷维尔(现爱沙尼亚塔林市)海军基地。他那种雷击战列舰的设想最早在1908年左右便初步形成。他的基本设想是,用一种高速却身披重甲的大型艇取代小型驱逐舰来进行雷击战。其最初设计方案是,在15000吨的舰身上不设主炮,仅仅在炮廓装备130毫米单装速射炮,甲板上则装备47毫米单装炮之类的自卫武器,其主要打击手段是装备于侧舷的64个水下鱼雷发射管。在他的方案中还附有其本人画的简单草图,据图所示,该舰艏部具有较长冲角,双桅平甲板船型、在前部司令塔后空出一个较长的间隔安装烟囱,甲板的其他部位搭载小艇。而水下鱼雷发射管则分上下两排,在舰艇主要区域的两舷安装。

  不久以后他重新对原方案进行扩大,将排水量提高到22000吨,鱼雷被考虑采用450或者533毫米,除原计划的130毫米炮廓式副炮28门外,在中央线上还增加了主炮---种新设计的178毫米炮塔炮,初步预定装备10门。此外还有水雷装置等等,舰艇的初步轮廓已经明朗了。

  到了1913年,这种雷击战列舰的最终方案被设计完成,该方案采用平甲板舰型,为了便于发挥快速,其长宽比采用了大约8比1这样细长的比例。

  舰体中央是一个被装甲防护的烟囱,其前方则是主舰桥。该舰最大的特征在于水线以下区域,在这里可以说除了锅炉舱、轮机舱外,几乎都被水下鱼雷发射管舱室所占。450毫米口径的鱼雷发射管左舷有41个,右舷43个,合计84管分上下两层排列,而每个鱼雷管除了管内的待发鱼雷外,尚有2发备用鱼雷,因此全舰合计携带252枚鱼雷。计划采用正在研制中的45-16新型鱼雷,这种鱼雷长6米,战斗部重达170公斤,航程为40节下4000米,30节下6000米,而且根据海军总参谋部的要求,鱼雷发射区域设计采用了模块化形式,以便在时机成熟之际更换为威力更大的重型533毫米鱼雷。由此可见,这些遍及整个舰体的发射管,便是本舰最为主要的武装,在某种意义下也成了这种雷击战列舰价值的体现。

  而一般战列舰的主要武器舰炮,在本舰则完全沦为陪衬,最终计划中,主炮塔被定为新型的178毫米52倍径三联装炮,其基本设计是缩小汉古特级战列舰的305毫米主炮,计划射速达每分钟8发,而且为了对付2海里之内35节左右的高速目标,炮塔的转速也达到每秒22度。其作用是在突向鱼雷发射阵位途中,用来击退敌方护航舰艇。其配置状况为,舰艏部位以背负式安装两座炮塔,而在舰艉的两座被安装在同一层甲板上,四座三联装炮塔一共安装12门主炮,之所以采用这种尚未成熟的舰炮,其目的可以被认为是为了对敌方主力舰队中护航的轻巡洋舰形成压倒性火力,而更好地突入雷击阵位。而原先计划中的28门130毫米速射炮在最终计划中没有被列入,这样如果要应对敌方小型雷击舰艇的攻击,最终只能依靠临时追加一些3英寸级别的轻型火炮应急。

第二篇文章前一段被审核了,先发后面的吧
http://www.zhige.net/html/2011/1222/33646.html

不平衡的重装甲堡垒

  正是由于取消了重型主炮,这样便可以在高速的同时,保证军舰的重甲防护了。虽然侧舷大量的鱼雷管是这种雷击战列舰的最大特征,但是本舰真正重要的,则并非是鱼雷管而恰恰是装甲防护性能。雷击战列舰概念之所以被提出,那是由于考虑到无装甲防护的驱逐舰难以突破敌方炮火而进入发射阵位。当时雷击舰艇的战斗距离是和鱼雷的射程息息相关的,主要鱼雷的有效射程通常在2000-3000码(1828-2742米)之间,如果必须逼近到这样的距离,为了抵御敌主力舰的炮火,在防御方面设计者可以说是竭尽全力将重装甲设计到了极致。

  雷击战列舰计划采用克虏伯渗碳装甲板和克虏伯通常装甲板,要害部分的主装甲带厚达400毫米、其舰艏以及舰艉部分的装甲带也有150毫米之厚。同期建造的汉古特级无畏舰主装甲带仅有225毫米、玛丽亚皇后级也不过263毫米,可见本对于装甲防御之重视。

  本舰的水下防御装甲纵隔壁为50毫米,要害部分的横隔板也有300毫米,烟囱装甲厚100-125毫米、甲板下的烟道装甲厚75毫米,上层甲板装甲为20加20毫米,主甲板装甲75加10毫米:司令塔则是侧面450毫米、顶盖250毫米、下部以及交通筒200毫米,这一切在同期俄国主力舰中都可谓是超重防御了。

  但是一般战列舰对于主炮塔以及弹药库的防御最为重视,但是雷击战列舰的火炮本身是副装备,其防御也就被简化了,虽然没有7英寸52倍径三联装炮塔的防御数据记载,但是其炮座装甲厚度仅仅只有75-125毫米,这对于一般战列舰而言是不可想象的。

  主炮装甲防御的简化还可以理解,但是本舰的水下防御设计则可以说存在相当大隐患。也许是设计者在考虑本舰如何突破对方防御炮火进入发射阵位方面颇费心思,因此也就对自身的鱼雷防护有意无意的忽视了。设计方桊中对于水下诸多鱼雷管如何防止触雷之后的诱炸也没有提及。

  显然,雷击战列舰的总体防御水平要比同期的俄国无畏舰好得多。尤其在主装甲带方面,非常显著地感觉到设计者对于近距离炮战的防御能力是如此重视。烟路的装甲防御也颇具特征,可以说是比较领先的设想。但是,水下防御水平确实不能让人放心,密集于船体中央的水下发射管也存在极大的诱炸隐患,即便该舰采用双重船底以及防鱼雷隔舱,依然是远远不够的。

高速雷击

  除了装甲防御以外,突破敌方炮火对于速度的要求也同样重要。假定敌方主力舰队拥有21-23节的速度,为了迅速接近敌舰队,增大敌方的射击指挥困难,在最初计划下希望能够达到30节左右的高速。为此,该舰与同时期的俄国无畏舰所采用的油煤混烧锅炉不同、采用了柴油专用的亚罗式水管锅炉,预定在3个锅炉舱中共装备15台。其中前部以及中部的锅炉舱分为两列各3台合计6台,后部锅炉舱则一列3台。锅炉舱之间没有设纵隔板,对于万一浸水之后如何防护看来并未被认真考虑。主机则是4座俄国性能最好的帕森斯式蒸汽轮机,通过双双并联推进两根主轴,预计可达到72000马力的高功率,因此航速可以达到28节,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标准而言,本舰拥有了与战列巡洋舰相匹敌乃至更高的航速。

  由于俄国海军在日俄战争中深切体会到了水雷作战的巨大作用,而且在波罗的海如果与德国海军较量的话,背靠海岸炮台的水雷战成了俄国人唯一的抗衡手段,因此这种军舰同样拥有了强大的水雷武装。其甲板上备有水雷敷设导轨,最多可装载700发水雷,这样本舰也完全可以作为一艘大型高速布雷舰使用。事实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水雷总队就实际使用过大量的高速舰艇投入攻势布雷,尤其在阻止瑞典铁矿进入德国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功。而如果本舰被建造投产,其布雷作战中能够起到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而为了执行这样的任务,该舰的常备燃料装载量是柴油1100吨,续航能力也能达到14节6000海里,而且在28节高速下也有800海里的航程。而在1400吨的最大燃料装载量下则可以达到1250海里,这样,从雷维尔出击到假想敌德国的基尔军港后进行高速布雷,依然能够以25节左右的速度返航。

  扬可夫以及其他的雷击战列舰提倡者,并非认为雷击战列舰可以取代通常的战列舰而夺得主力舰艇的地位。而是认为这样的雷击战列舰仅仅只能担任传统战列舰部队的炮战补充角色而已。可以考虑的作战方法是单独一艘或者数艘雷击战列舰在主力部队可以实施炮战以前,快速接近敌舰队,并投入大规模鱼雷攻击。其目的是在这样的雷击以后,敌方战列舰部队在发现鱼雷来袭之时,不但会进受一定的损害,与此同时,为了进行逃避运动而不得不将战列线搞乱,这样在己方的主力舰到达之时,敌舰队已经丧失先机而陷于被动。

  胎死腹中

扬可夫在1912年末期曾经将雷击战列舰的设计向波罗的海舰队参谋部提交了数回,但是没有收到什么回应,到了1913年2月28日他又直接将这个方案发给了波罗的海舰队司令尼古莱.奥托维奇.冯.埃森海军中将。

  冯.埃森中将在日俄战争中曾担任战列舰“塞瓦斯托波尔”号舰长,索来以作战积极主动同时具有卓越的组织能力而闻名,战后他被提拔为波罗的海舰队司令,他耗尽心血终于将这个烂摊子整顿得大有起色,到了大战爆发前夕,波罗的海舰队的主力是两艘准无畏舰“帕维尔一世皇帝”号和“圣安德烈”号以及两艘前无畏舰“光荣”号和“太子”号,此外还有6艘装甲巡洋舰、4艘防护巡洋舰、36艘驱逐舰、11艘潜艇以及6艘布雷舰。4艘无畏舰还在建造之中,海岸炮台虽然也在不断增设,但是还远没有到达充实的地步。

  这样的兵力和巨大的德国公海舰队相比依然极为悬殊,因此如果德国公海舰队决心进攻俄国海岸,那么俄国海军除了进行水雷作战以外,没有什么有力的抵抗能力。

  因此埃森中将对扬可夫的雷击战列舰方案抱有很大热情。因为这种雷击战列舰或许是一种给敌舰队造成损害以及混乱,为处于不利地位的波罗的海舰队带来一丝胜机的秘密武器。他于是将这个方案转送海军部的高层官员。并要求对这个设想特别地加以关注,使之继续发展,对于扬可夫本人的研究希望给予关照。

     1913年6月29日,埃森更在致海军总参谋长亚历山大.冯.利文亲王的信函中,提到了作为战列部队的辅助力量,可以建造雷击战列舰的意见。在信中他提出了一个比较具有操作性的主张,那就是在原来中央造船局制定的建造计划中,仅仅将两个雷击分队的份额取消,就可以迅速转变为雷击战列舰的建造。埃森中将还提出了他牺牲雷击舰而改建雷击战列舰的论据,那就是和雷击舰或者驱逐舰相比,雷击战列舰在敌方主力舰的副炮以及护卫舰艇的火力下更加容易突破并到达发射阵位,具有更髙的生存率。

  让他也感到意外的是,他的意见竟然很爽快地获得了中央造船局的支持,当然造船局也提出了他们的改良意见,那就是原计划需要重新设计的178毫米主炮可以用现成的152毫米或者203毫米主炮代替,同时装甲防御上也有若干修正。

  然而,当时就没有赞同扬可夫提案的海军总参谋部依然认为雷击战列舰缺乏现实性。仅作为研究课题具有一定价值,因而在1913年11月进行了两次图上推演。

  在这两次推演中,敌战列舰部队都在距离6600码(6032.4米)之处躲避了雷击战列舰的突袭,推演结果是未能取得战果。

  对于原因进行分折后,得出的结论是与敌方舰队相比,俄国舰队处于劣势,因此海军总参谋部对扬可夫提出,希望他进一步优化雷击战列舰的设计,以期达到更好的性能。到了 1914年春天,海军总参谋部为了衡量雷击战列舰的能力,再次举行了图上推演。这次推演强化了己方战列舰队的战斗力,而将雷击战列舰作为这些战列舰的辅助兵力应用,这次推演取得了比较有效的战果。

  但是,对于这个结果,海军总参谋部认为,雷击战列舰只有在以战列舰为中心的主力舰队存在的情况下,才是一种可能发挥作用的舰艇。而俄国海军的现状是,作为主力的战列舰尚且严重不足,若要单独建造雷击战列舰也难以使之发挥战斗力,因此最终还是否决了这种战舰的建造。认为当下要务是优先从事一般战列舰的研制。当然,海军总参谋部依然认为,作为一种将来的可能性,雷击战列舰仍具有发展和建造的前景。不过,这一年大战爆发,俄罗斯除了世界大战,还要经历更为惨烈的内战浩劫,耗费资金的海军发展,只能被搁置一边,而本文叙述的那异想天开的怪舰一一雷击战列舰一-当然也最终停留在了设计蓝图之中,逐渐地被人所遗忘。

超级武器的赶超悖论

  雷击战列舰原本并非是一种试图取代战列舰的军舰,而是在拥有充分数量的战列舰前提下,作为其辅助力量而计划的。当时俄国正值日俄战争之后的恢复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其无畏舰还没有建成,因此在此情况下,雷击战列舰的建造当然不可能立即实现。

  不过雷击战列舰的计划和设计,也是基于某种急起直追的心态,通过设想的某种“秘密武器”而期待迅速摆脱不利状态。这样的所谓“秘密武器”在世界军事史上层出不穷,虽然偶然也有获得成功的个案,但由于“秘密武器”通常缺乏实战考验,是某些一厢情愿心态下的产物,更多的则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被证明是失败或者没有意义的。

  雷击战列舰也正如此,由于设计者仅仅着眼于如何突破敌方的防御炮火,而将设计重心放在了速度以及水上防护之上,但是除此之外的隐患却被忽视。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水下防护问题。该舰84根水下发射管中的鱼雷弹头为爆炸物,而该舰的水下部分虽然采用了两重底结构,由于存在诸多的鱼雷管口而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装甲防护,而对于其他任何必要的水下防御措施,在计划中却完全被忽略广。实战中一旦被鱼雷击中或者触发水雷,甚至于被落入水中依然保持弹道的炮弹击中水下部分后,也完全有可能诱发这大量的鱼雷弹头而引起致命的大爆炸。

  日俄战争中,俄国战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以及日本战列舰“初濑”号正是由干触雷而带来的弹药库爆炸而沉没的,而雷击战列舰存在的隐患则更大,其危险性不言而喻。

  即便不考虑战斗损伤问题,仅仅作为一种主力舰队的辅助力量,这样一种雷击舰艇需要靠高性能同时也是高价的锅炉主机来维持高速度,靠各种厚重的装甲来保护自己,但是由此带来的造价也是极其昂贵的,如果仅仅作为鱼雷发射平台,那么其与同样是雷击舰艇的驱逐舰相比,作战用途过于狭窄。因此从这个角度考虑,俄国海军总参谋部最终取消雷击战列舰的建造应该是一种明智之举。事实上也是如此,以后的舰艇技术发展使得舰炮射程不断延伸,因此雷击战列舰的优势只能是愈发减少,从长远眼光来看必然是一种失败的设计。

好长,慢慢看。多点图就好了。
貌似就是那个年代的鱼雷武库舰?
水下发射管是正确的,高雄上的鱼雷发射管那坑爹的位置
plmko1943 发表于 2012-3-1 13:13
好长,慢慢看。多点图就好了。
貌似就是那个年代的鱼雷武库舰?
这种东西战斗力一般,一战的鱼雷太不靠谱了
dd鱼雷党完虐之...战列舰带鱼雷就是个坑爹的设想本身速度又慢难以突击而且一旦殉爆整舰都得见上帝
luciferdd 发表于 2012-3-1 13:41
dd鱼雷党完虐之...战列舰带鱼雷就是个坑爹的设想本身速度又慢难以突击而且一旦殉爆整舰都得见上帝
战列舰史上最大邪教,BB党应当声讨之
鱼雷和火炮在20世纪初前后一直是对手,如果出现了新技术突然让鱼雷的有效射程达到主炮的两倍甚至更多,鱼雷战列舰自然会大行其道的。
最后受益的是潜艇
蒸汽装甲舰 发表于 2012-3-1 14:12
鱼雷和火炮在20世纪初前后一直是对手,如果出现了新技术突然让鱼雷的有效射程达到主炮的两倍甚至更多,鱼雷 ...
如果导弹和航空兵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的话,现在就是制导鱼雷BB大行其道了
南云忠一 发表于 2012-3-1 13:15
水下发射管是正确的,高雄上的鱼雷发射管那坑爹的位置
长官看到比北上更离谱的东西不热血沸腾的来一发吗?
hugh8504 发表于 2012-3-1 14:35
长官看到比北上更离谱的东西不热血沸腾的来一发吗?
对射鱼雷的话还是看好北上,威力巨大之93酸素鱼雷可不是盖的
蒸汽装甲舰 发表于 2012-3-1 14:12
鱼雷和火炮在20世纪初前后一直是对手,如果出现了新技术突然让鱼雷的有效射程达到主炮的两倍甚至更多,鱼雷 ...
您说的时差一点达成目标的93长矛吗?

话说超远程鱼雷如果没有靠谱的制导就只能打扇面啊,消费比太低了
SSN19 发表于 2012-3-1 14:37
对射鱼雷的话还是看好北上,威力巨大之93酸素鱼雷可不是盖的
那是,别的不说,光是旋转式多联装鱼雷发射器就异常的NB
hugh8504 发表于 2012-3-1 14:37
您说的时差一点达成目标的93长矛吗?

话说超远程鱼雷如果没有靠谱的制导就只能打扇面啊,消费比 ...
如果那时候就能普及成熟线导和声自导的话,就能有一堆鱼雷BB冒出来了
hugh8504 发表于 2012-3-1 14:35
长官看到比北上更离谱的东西不热血沸腾的来一发吗?
北上是指啥东西
日本装大量鱼雷的是妙高和高雄级吧
Kuraki 发表于 2012-3-1 15:12
北上是指啥东西
日本装大量鱼雷的是妙高和高雄级吧
北上和大井原属球磨级轻巡,1942年改为重雷击舰,拆除了3门主炮和原有鱼雷发射管之后,安装了10具4联装长矛鱼雷发射管
SSN19 发表于 2012-3-1 13:44
战列舰史上最大邪教,BB党应当声讨之
你这一说我突然想起来了,好像BB吧真的有过一个声讨贴来着……
Kuraki 发表于 2012-3-1 15:12
北上是指啥东西
日本装大量鱼雷的是妙高和高雄级吧
上图~
这可是大海战里著名的“拉网鱼船”哦{:wu:}
好怀念……不过基本上几局下来就要破产了的样子=.=||
200810240152480748.jpg
说起来,4联装长矛回旋发射装置的空间和重量,够安2座4联装鱼叉了罢?
hugh8504 发表于 2012-3-1 14:35
长官看到比北上更离谱的东西不热血沸腾的来一发吗?
这东西可比不上北上,北上好歹还能跑31节,而且那时的鱼雷性能和93比就是悲剧
Kuraki 发表于 2012-3-1 15:12
北上是指啥东西
日本装大量鱼雷的是妙高和高雄级吧
北上乃重装雷击舰是也
各种设想 呵呵……
为舰炮讨楼主檄

内容略
St_Satan 发表于 2012-3-1 16:28
说起来,4联装长矛回旋发射装置的空间和重量,够安2座4联装鱼叉了罢?
光弹重上说,1条长矛就快顶的上4枚鱼叉了
SSN19 发表于 2012-3-2 09:14
光弹重上说,1条长矛就快顶的上4枚鱼叉了
那么重雷装轻巡北上君完全可以改装成装备80~100发鱼叉的超大导弹艇麽{:jian:}
这感觉咋那么奇怪咧……球磨系的吨位其实一点儿也不大啊……{:3_90:}
St_Satan 发表于 2012-3-2 09:45
那么重雷装轻巡北上君完全可以改装成装备80~100发鱼叉的超大导弹艇麽
这感觉咋那么奇怪咧……球 ...
导弹发射筒比鱼雷发射管重一些吧.不过如果完全不考虑火控,适航性,其它武器的话,200吨的黄蜂能塞4枚冥河,5800吨的船塞个80枚压力不大
SSN19 发表于 2012-3-2 09:49
导弹发射筒比鱼雷发射管重一些吧.不过如果完全不考虑火控,适航性,其它武器的话,200吨的黄蜂能塞4枚冥河,5 ...
哦对……火控系统和增加的舰员要占不少空间和重量的。
不过感觉是鱼雷管重罢,毕竟还要承担发射的膛压。像5联装533神马的,换3联装冥河是肯定的,2x4的C802也可以,2x4鱼叉肯定更不成问题……
其实想想看,再早一些的时候万吨上下的船都配4门12寸以上的炮呢……军舰的武器总是越来越少了麽?{:3_90:}
St_Satan 发表于 2012-3-2 09:45
那么重雷装轻巡北上君完全可以改装成装备80~100发鱼叉的超大导弹艇麽
这感觉咋那么奇怪咧……球 ...
北上、大井的改装的时候卸去了3门主炮和侧舷的装备,两舷甲板都向外延伸了,改装后排水量也增加了不少
St_Satan 发表于 2012-3-2 09:58
哦对……火控系统和增加的舰员要占不少空间和重量的。
不过感觉是鱼雷管重罢,毕竟还要承担发射的膛压。 ...
现在的驱护重防空反潜了,VLS和广告牌都很占重量,反舰相对来说退居次席了
St_Satan 发表于 2012-3-1 16:26
上图~
这可是大海战里著名的“拉网鱼船”哦
好怀念……不过基本上几局下来就要破产了的样子=.=| ...
游戏早期还好啦,放93鱼升级快挣钱多。到后期削弱之后,别说北上了,连岛风有时候都亏钱。
St_Satan 发表于 2012-3-1 16:26
上图~
这可是大海战里著名的“拉网鱼船”哦
好怀念……不过基本上几局下来就要破产了的样子=.=| ...
膜拜神器啊,这玩意如果在50年代的台海战场,就是他发挥效能的最好舞台
hugh8504 发表于 2012-3-2 13:17
膜拜神器啊,这玩意如果在50年代的台海战场,就是他发挥效能的最好舞台
放哪边都不舍得拿出去用的,而且此货和TG的快艇作战格格不入,放果军那儿就更算了
南云忠一 发表于 2012-3-2 10:02
北上、大井的改装的时候卸去了3门主炮和侧舷的装备,两舷甲板都向外延伸了,改装后排水量也增加了不少
最后改回天载舰怎么只能带8条了呢
鱼雷是现代火控的催生婆,是鱼雷的射程逼得战列舰放弃主炮近距离直线弹道射程,进入需要精密测量与计算的中远距离曲线弹道射程,从而加快了火控技术的进化。
hugh8504 发表于 2012-3-2 13:17
膜拜神器啊,这玩意如果在50年代的台海战场,就是他发挥效能的最好舞台
兔子用的话也太大了……防空也完全不行……
St_Satan 发表于 2012-3-3 08:56
兔子用的话也太大了……防空也完全不行……
而且一战鱼雷的水平扔到50年代...
SSN19 发表于 2012-3-3 09:25
而且一战鱼雷的水平扔到50年代...
北上用的可是射程40公里的长矛啊!!!
请自行查阅《威力巨大之93式酸素鱼雷赋》~~{: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