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麟吴良镛获得201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48:41


9.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
10.jpg
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院士

新华社快讯: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新华社快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谢家麟院士、吴良镛院士颁发奖励证书。

新华社快讯: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吴良镛,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为他们颁奖。

中国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83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8人。其中,“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谢家麟简历

加速器物理学家。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原籍河北武清。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51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在美期间,曾领导研制成功世界上能量最高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1955年回国后,于60年代初领导完成一台可向高能发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大功率速调管和电子回旋加速器等科研目。80年代领导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设计、研制和建造。90年代初领导建成北京自由电子激光。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吴良镛简历

吴良镛,著名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1922年生,江苏南京人。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获美国匡溪艺术学院硕士学位。1946年起协助梁思成教授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从事建筑教育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曾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主任、主任,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世界人居学会主席。研究成果曾获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和建设部的优秀设计奖、亚洲建协建筑设计金牌奖和联合国世界人居奖。专著《广义建筑学》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曾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建协建筑教育奖。

http://news.qq.com/a/20120214/00 ... G=CLIENT.QQ.4105_.0

9.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
10.jpg
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院士

新华社快讯: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新华社快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谢家麟院士、吴良镛院士颁发奖励证书。

新华社快讯: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吴良镛,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为他们颁奖。

中国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83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8人。其中,“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谢家麟简历

加速器物理学家。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原籍河北武清。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51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在美期间,曾领导研制成功世界上能量最高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1955年回国后,于60年代初领导完成一台可向高能发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大功率速调管和电子回旋加速器等科研目。80年代领导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设计、研制和建造。90年代初领导建成北京自由电子激光。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吴良镛简历

吴良镛,著名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1922年生,江苏南京人。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获美国匡溪艺术学院硕士学位。1946年起协助梁思成教授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从事建筑教育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曾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主任、主任,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世界人居学会主席。研究成果曾获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和建设部的优秀设计奖、亚洲建协建筑设计金牌奖和联合国世界人居奖。专著《广义建筑学》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曾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建协建筑教育奖。

http://news.qq.com/a/20120214/00 ... G=CLIENT.QQ.4105_.0
http://news.qq.com/a/20120214/000765.htm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资料图)


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院士。孙自法 摄(资料图)


新华社快讯: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新华社快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谢家麟院士、吴良镛院士颁发奖励证书。

新华社快讯: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

新华社快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宣读《国务院关于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新华社快讯:中共中央、国务院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出席大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吴良镛,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为他们颁奖。

中国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83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8人。其中,“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谢家麟简历

谢家麟,1920年8月出生,加速器物理学家。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原籍河北武清。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51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在美期间,曾领导研制成功世界上能量最高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1955年回国后,于60年代初领导完成一台可向高能发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大功率速调管和电子回旋加速器等科研目。80年代领导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设计、研制和建造。90年代初领导建成北京自由电子激光。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吴良镛简历

吴良镛,著名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1922年生,江苏南京人。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获美国匡溪艺术学院硕士学位。1946年起协助梁思成教授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从事建筑教育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曾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主任、主任,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世界人居学会主席。研究成果曾获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和建设部的优秀设计奖、亚洲建协建筑设计金牌奖和联合国世界人居奖。专著《广义建筑学》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曾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建协建筑教育奖。

高能物理学家的“加速”梦:谢家麟的科研人生

http://news.qq.com/a/20120214/000804.htm

中新网2月14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今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谢家麟,1920年8月出生,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半个多世纪以来,谢家麟的名字和一系列粒子加速器的顶尖技术连在一起:他曾成功研制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量电子束治疗肿瘤的医用加速器、中国第一台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中国第一台对撞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亚洲第一台产生远红外自由电子激光的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以及新型电子直线加速器等多项站在世界前沿的项目。其中,有两项是世界首创,另三项填补了国内重要空白。

谢家麟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48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获硕士学位,1951年在斯坦福大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加速器物理和技术方面的研究,领导过数项加速器建造工程,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50年代初在美国领导建成当时世界上能量最高的一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1955年回国后,谢家麟历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加速器研究部副主任、高能物理所副所长、八七工程加速器总设计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经理。

60年代初研制成功中国肪冲功率最大的速调管和中国最早的一台可向高能发展的3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国内第一台电子回旋加速器等,均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并在此时期领导国防任务中子管的研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1—1986领导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设计,预研和建造。

1990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谢家麟作为这项工程的主要领导者和总设计师,在获奖人员中排名第一。1995年,获胡刚复实验物理奖,及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年逾古稀的谢家麟并未停下科研的脚步。近20年来,他又研制成功多种尖端技术的“混血儿”自由电子激光,使用创新的“前馈控制”方法提高了直线加速器的性能,在80岁高龄后还研制成功一种实用新型电子直线加速器,通过简化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结构,既提高了性能,又降低了造价。

通过在加速器领域的研究和建造,谢家麟培养了一批有实践经验的人才,为中国实验核物理,加速器物理及技术和电真空工业的发展,起了推进的作用。发表过研究论文数十篇,并与赵永翔合著《速调管群聚理论》一书、主编《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一书、与杜祥琬合编《1997自由电子激光国际会议论文集》、另著有《加速器-创造发明的故事》一书。
吴良镛:毕生劳碌为民居

http://news.qq.com/a/20120214/000807.htm

他主持过京津冀城乡空间发展规划、北京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等多项重大工程和科研课题。他就是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

不遗余力参与实践

作为建筑和规划大师,吴良镛一直坚信城市规划和建筑学是致用之学,多年来在教学之外他一直不遗余力地利用各种条件参与建设实践,努力解决中国城乡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他积极参与天安门广场改建工作、唐山地震改建规划,参与了北京、北海、三亚、张家港、深圳、无锡、苏州等城市的规划设计,主持了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校园的设计……

从1978年起,吴先生即开始对北京旧城区中心地段的整治进行研究,其后又深入到对破旧危房地区改造和新型四合院的规划设计工作。其中,北京菊儿胡同改造项目更是使他达到了规划生涯的巅峰。

菊儿胡同,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但在1989年前,这里的环境却是与诗意毫无关系的另一番景象。以胡同里的41号院为例,建筑密度高达83%,许多家庭无日照,近80人居住的院落只有一个水龙头,一个下水道,厕所在院外100米处。

1988年,吴良镛受邀来操刀“动手术”。面对这个典型的“危积漏”(危房、积水、漏雨)地区,他和学生们先后出了上百张施工图。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加之以前的研究积淀,“有机更新”的原则最终得以确立。在他看来,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永远处于新陈代谢之中。基本原则应该是不能大拆大建,要保留相对完好者,逐步剔除其不适宜者,进行循序渐进的有机更新。但是新的建设要自觉地顺其肌理,用插入法以新替旧。

由于理念到位,行动有力,菊儿胡同改造迅即成为学术界的热点,并得到了国内外建筑学界的充分肯定。

1990年,英国一位知名建筑评论家曾说,菊儿胡同的改造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危改都具有指导作用。吴先生认为,这才是菊儿胡同改造的实质所在。他所做的项目,都是依据这种思路,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担忧城建陷入误区

2008年,吴良镛因为太过劳累,病倒在工地上。接下来的两年里,吴先生一直在医院里进行康复治疗,但他的心却始终牵挂着城市建设。

吴先生认为,现在有些城市呈现出不健康的规划格局,比如重经济发展、轻人文精神;重建设规模、轻整体协调;重攀高比新、轻地方特色等。有些城市有开发过度的倾向,为了尽可能最大取得土地效益,旧城开发项目几乎破坏了地面以上绝大部分的文物建筑、古树名木,抹去了无数的文化史迹。“如此无视文化价值的行为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我经常在各地看到一些建筑,特别是一些文化建筑,根本没有中国文化的内涵在里面。我们在做孔子研究院的设计时,就先根据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所处的时代把其定位为一座具备特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现代化建筑。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对战国时代的建筑文化以及对中国书院建筑发展的沿革、形制进行一番探讨之后,从建筑构图、总体布局、室内外造型包括装饰纹样等,都做了一定的探索。然后再运用西方和中国建筑技巧予以现代形象表达,从而创造出一种欢乐的圣地感。”吴良镛说。

改革开放以来,形形色色的建筑流派蜂拥而至,在带给国人新鲜感的同时,却因未经消化而破坏了城市原有的文脉和肌理。这个问题也很让吴先生头痛。“并不是说不能借鉴西方,我也不反对标新立异,恰恰这是文化艺术最需要的。我本人就是留学生,也经常出国和国外的建筑师接触。这其中当然得学习国外的东西,但不能照抄照搬。他们有些是成功的,也有些是不成功的。失去建筑的一些基本准则,漠视中国文化,无视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放弃对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探索,显然是一种误解与迷失。”

吴先生认为,像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可以让建筑师、规划师“借题发挥做文章”的城市、地段几乎所在皆是。“科学和艺术在建筑上应是统一的,21世纪建筑需要科学的拓展,也需要艺术的创造。艺术追求的高低、文野、功力等一经比较即可显现,这是我们的建筑师必须补上的课。”

创建人居环境科学

吴良镛说,他毕生的目标就是创造良好的、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能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

作为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创始人,吴良镛认为,当今科学的发展需要“大科学”,人居环境包括建筑、城镇、区域等,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面对错综复杂的自然与社会问题,需要借助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通过多学科的交叉从整体上予以探索和解决。他举例说,过去我们以为建筑是建筑师的事情,后来有了城市规划,有关居住的社会现象都是建筑所覆盖的范围。现在我们城市建筑方面的问题很多,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可以通过从聚居、地区、文化、科技、经济、艺术、政策、法规、教育,甚至哲学的角度来讨论建筑,形成“广义建筑学”,在专业思想上得到解放,进一步着眼于“人居环境”的思考。

1989年,吴良镛把数十年在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心得,写成了15万字的专著——《广义建筑学》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现代建筑学系统性理论著作,是他对建筑学进行广义的理性探讨和观念更新的研究成果。

1999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建筑师大会上,他负责起草了《北京宪章》,引导建筑师全方位地认识人居环境的方法论,而不是局限在狭隘的技术——美学范围内;植根于地方文化与社会、直至覆盖心理范畴的多层次的技术体系;将美术、手工艺以及工业设计与建筑师的工作结合起来……

进入新世纪,他发表了著述《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提出以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为核心学科,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等角度,较为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集中体现了整体、统筹的思想。

“要看到人居环境科学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学科,看到它将向大科学、大人文、大艺术迈进的大趋势。 ”他总是这样告诫同道。
背景资料:国家科技奖及历届最高科技奖获奖人

http://news.qq.com/a/20120214/000829.htm

中新网2月14日电 一年一度的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将揭晓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结果。

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1999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根据《条例》,国务院设立了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由国务院规定。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条例》的规定,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负责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工作并向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提出评审建议。

在奖项中,每年不超过两名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自2000年国家科技奖开评以来,共有18人获此殊荣,平均年龄超过80岁。

根据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公布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评选流程,要摘取这项桂冠,需经过重重筛选。其评选流程为:省级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或最高奖获得者个人推荐院士、专家对推荐人选进行咨询、打分国家最高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评选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审定科技部核准报国务院批准国家主席签署证书,颁发奖金。

据了解,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主任委员由科技部部长担任,科技、教育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和著名科学家及有关专家15至20人为委员,以保障评选工作的科学性、公正 性和权威性。组成人员人选,由科技部提出,报国务院批准。为确保最高科技奖的公正,国家最高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实施的是记名投票方式,每一位评审委员都必 须对自己的一票负责。到会委员必须有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才算有效。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历届获奖人情况简介

2000年度至2010年度,共有18位专家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0年度获奖人

吴文俊(1919.05~) 男,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袁隆平(1930.09~) 男,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2001年度获奖人

黄 昆(1919.09~2005.07) 男,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王 选(1937.02~2006.02) 男,计算机应用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2002年度获奖人

金怡濂(1929.09~) 男,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3年度获奖人

刘东生(1917.11~2008.03) 男,地球环境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王永志(1932.11~) 男,航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研究员。

2004年度获奖人空缺

2005年度获奖人

叶笃正(1916.02~) 男,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吴孟超(1922.08~) 男,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教授。

2006年度获奖人

李振声(1931.02~) 男,小麦遗传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7年度获奖人

闵恩泽(1924.02~) 男,石油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吴征镒(1916.06~) 男,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2008年度获奖人

王忠诚(1925.12~) 男,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教授。

徐光宪(1920.11~) 男,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2009年度获奖人

谷超豪(1926.05~) 男,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孙家栋(1929.04~) 男,航天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2010年度获奖人

师昌绪(1920.11~) 男,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名誉所长。

王振义(1924.11~) 男,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
现在国家最高科技奖也慢慢水平下降了
现在国家最高科技奖也慢慢水平下降了
在我心中,这个奖比什么狗屁的炸药奖神圣万倍
吴老是江苏常熟人,前几年还听过他讲座
最高科学技术奖居然颁发给一个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

好吧,同意2楼的言论
谢家麟的没问题,第二个有点水
apirlshide 发表于 2012-2-14 16:59
最高科学技术奖居然颁发给一个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

好吧,同意2楼的言论
建筑和城规也是科学呀,虽然不算基础科学研究
fdbiology 发表于 2012-2-14 18:41
建筑和城规也是科学呀,虽然不算基础科学研究
相信有超越基础科学的内容,有些不能说的
连最高科学技术奖也要搞行业平衡吗?
fdbiology 发表于 2012-2-14 18:41
建筑和城规也是科学呀,虽然不算基础科学研究
这个。。。。。。

姑且算应用类吧。不过建筑城规。国内的情况很多人都知道什么回事吧。
如果连这个都能得奖,要不代表着腐败、要不代表着国内已经穷的只剩下钱而没创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