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98坦克专集原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20:15:14
斑竹:★★★王辉98坦克专集原文!!★★★有好事者将其改为港台文体,其他一字不差!!

一:研發史
1970年底,中國第二代主力戰車122中型戰車在經歷3年多的發展後,因無法突破技術瓶頸的制約宣告失敗。直至文革結束前的數年間,中國主力戰車的發展步伐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與此同時,西方國家的裝甲部隊正對其第二代主力戰車進行不斷改進,並在蘇聯T-64和T-72戰車的刺激下,紛紛加快了第三代主力戰車的研發步伐。此時,受多種因素的制約,中國的戰車工業還僅徘徊在修修補補上,逐步拉大了與世界水平的差距。
1977年2月,在抖落了文革重負後,看著手中已經落後于北約和蘇軍近15年的裝甲力量,陸軍首次向軍委科技裝備委員會呈報了新型主力戰車的戰術、技術指標要求。在上級的要求下,軍工部門隨即展開了新型戰車的研發工作。1978年4月,國防科工委和五機部在山西大同召開了“784”會議,討論第二代(以後改稱第三代)主力戰車的研發方案,重新提出了新型第二代主力戰車的研發目標,並對戰技指標進行了論證。會議決定,第二代戰車以德國的“豹”2戰車為起點,主要作戰目標是蘇軍的T-72戰車。會後,五機部成立了會戰指揮部,任命了總設計師和副總設計師,掀開了中國戰車工業自文革後的首次發展高潮。
經過協作攻關後,1979年3月,617廠和201所研發成功了代號1224的新型戰車論證性底盤試驗樣車。該車安裝有120公釐火炮,液力機械式變速箱、摩擦減震器和MB8V331TC41型引擎,總裝成功後立即投入試車,主要目的是為了考核從德國引進的MB8V331TC41型引擎、輔助系統以及行走裝置、總體佈局和整車的總體性能。隨後,617廠和201所又研發了代號1226和1226F2的兩輛試驗樣車。這兩輛試驗樣車的外形相同,除安裝了與1224試驗樣車相同的120公釐光膛炮外,無論是在戰車外形還是在車體結構上都與1224試驗樣車有很大不同,其戰鬥全重分別為45.3噸和45.8噸,車全長為9.947米(炮向前)。兩輛樣車的區別是動力裝置系統不同,1226試驗樣車安裝的是636廠生產的8V165型柴油引擎,該引擎的功率為1000馬力;1226F2試驗樣車安裝的是616廠生產的12V150型引擎,其功率也為1000馬力。兩種試驗樣車的動力傳動裝置均為縱置式,可整體吊裝,給保養車輛帶來了很大便利。另外,兩種樣車均採用了由617廠研發的液力機械綜合變速箱,該變速箱有4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操作輕便,加速性和轉向性能較好。懸吊裝置採用了扭杆彈簧和液氣筒複合懸吊,具有很好的避震性能。由於行走系統採用了6對小路輪和掛膠履帶,與以往的戰車相比,兩輛試驗樣車的通行能力和行走系統的壽命有明顯提高。
從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如何在平坦的三北地區防禦和阻擊北方隨時會兵臨城下的重裝集群,對於裝備窘陋的陸軍而言是個大傷腦筋的問題。借著與北約國家剛建立的准盟友關係,中國曾考慮引進德國的“豹”2戰車作為陸軍裝甲部隊的主力裝備。一時間,軍方高層和工廠的技術人員成了德國克勞斯-瑪菲公司的常客。單在綜合了全面的考量後,軍方最終還是決定在吸收消化“豹”2技術的基礎上研發具有中國特色的主力戰車。因此,在設計1224、1226和1226F2試驗樣車的過程中,充分借鑒了德國“豹”2戰車的許多設計理念。
1226和1226F2試驗樣車採用了焊接式炮塔,彈艙設置在炮塔尾部,乘員4人,在採用了許多新技術的條件下,試驗樣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一次性研發成功,同階段的部件研發工作也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使中國的戰車技術發展和技術儲備有了新的實踐和積累。
1981年80式戰車被指定為中國第二代主力戰車,1224、1226和1226F2試驗樣車實際上便成了第三代戰車的前期預研車。80式戰車成為第二代戰車後,中國軍工部門把第三代戰車的論證工作提到了首要議程。不久,由於在論證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設計理念而產生了嚴重的意見分歧;第一種設計理念主張在蘇軍T-72戰車的基礎上研發第三代戰車,其依據是中國已完全掌握了T-72的技術性能,在此基礎上研發新一代戰車對承襲了蘇式風格數十年的戰車工業體系無需做大的的調整。該方案為3人制戰車,125公釐火炮,採用自動裝填機。第二種設計理念主張另起爐灶,以研發新型戰車為契機,徹底擺脫蘇式體系。其設計方案為:採用類似以色列“馳車”式戰車的設計風格,引擎前置,120公釐主炮,半自動裝填機,動力系統為大功率柴油引擎或燃氣輪機,打破以往傳統的戰車設計理念。由於兩種設計理念各不相讓,分歧較為嚴重,導致第三代戰車專案論證工作暫時中斷。
1984年7月,在統一了設計理念後,重新召開了由軍方和研發部門(201所)共同參加的第三代戰車戰術、技術指標補充論證會議,會議決定採用類似T-72戰車的整體設計方案,並任命祝榆生為總設計師。1986年夏,該專案由總參謀部與國防科工委聯合上報國務院、中央軍委;同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批復“第三代戰車是裝甲兵2000年的主要裝備”。在國家“七•五”計畫中,第三代戰車被列為武器研發的重點專案。“八•五”專案期間被列為軍隊四大重點裝備專案之一。
1989年春,總參裝甲兵部與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簽訂了第三代主力戰車(第一階段)合同書、來年初,617廠生產出了首輛第三代戰車試驗樣車,並進行了工廠定型試驗。1991年,經充分論證後,三代戰車論證與分析組對三代戰車的戰技指標由40余項增加到70余項,這對提高和完善三代戰車的作戰性能產生了深遠影響。1992年,617廠又生產了4輛三代戰車樣車。1993年,相關部門就三代戰車炮塔正面防護系統三步指標專案召開了技術會,會上決定,為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將三代戰車炮塔的正面防護從二步指標(600公釐)提高至三步指標(700公釐)。
1994年,總參兵種部和兵器總公司先後召開了兩次“三代戰車火控系統研發方案評審會”。同年8月,在中國南方某地,2輛三代戰車初期樣車進行了濕熱地區的適應性摸底試驗。試驗中,2台樣車共行駛了3800公里,發射各種炮彈200餘發,完成16項試驗項目。9月,在北京坨裏和槐樹嶺地區又對三代戰車進行了可靠性摸底試驗和潛渡試驗。1995年~1996年,3輛三代戰車初期樣車在黑龍江塔河縣北方試驗場進行了寒區摸底試驗。1996年初,兵種部三代戰車型號辦公室在包頭召開設計定型協調會。5月,617廠開始了三代戰車正式樣車的總裝工作。12月3日,在裝甲兵裝備技術研究所試驗場隆重舉行了三代戰車的交接儀式,三代戰車從此正式由工程研發階段進入設計定型階段。
12月底,試驗部隊迅速將三代戰車正式樣車中的4輛調往塔河進行寒區適應性試驗。在近2個多月的試驗中,4輛樣車累計行駛6900公里,完成近20余項試驗項目。1997年底,三代戰車的正式樣車再次進入塔河試驗場進行寒區試驗,4輛樣車累計行駛20000公里,完成近30余項試驗項目,發射各種炮彈760餘發。到1998年底,在經歷了5年的試驗和部隊試用後,三代戰車終於完成設計定型任務。經檢測,三代戰車在火力、火控、裝甲防護性能以及一些高新科技的應用上達到或超過了設計要求。由於三代戰車已被指定為“9910工程”(國慶五十周年閱兵)的重點車型,時間任務緊迫,在有關單位的不懈努力下,1998年底,三代戰車通過了鑒定定型,正式命名為ZTZ-98式主力戰車,並小批量生產參加“9910工程”。1999年10月1日,98式戰車在國慶閱兵式上首次公開露面。
在近10餘年的研發過程中,三代戰車共耗資數億人民幣。參加閱兵式的單車造價為1600萬人民幣(約合190萬美元),創下了中國國產戰車造價的新高。
在完成了98式戰車的設計定型後,科研單位又開始在該戰車基礎上加緊研發改進型號。與98式戰車相比,98改的綜合性能上又有較大提高,尤其是整車的可靠性。2001年底,首批40輛98改戰車開始試裝備解放軍裝甲部隊。
二:整體佈局
由於98式戰車的設計借鑒了T-72戰車的許多設計理念,所以從整體看,98式戰車就象T-72的放大版。98式戰車的底盤較T-72長出近1米,其路輪分佈也較後者稀疏。與以往中國陸軍的戰車相比,98式戰車的最大的變化體現在其炮塔方面,一改傳統的卵形鑄造炮塔,全面採用焊接結構,其正面與M1系列戰車有許多相似之處。
從整體佈局上看,98式戰車仍採用傳統佈局模式,駕駛室前置,戰斗室居中,動力室後置。車體採用裝甲鋼板焊接結構,由首部、側部、尾部、底部以及風扇隔板、動力艙隔板合動力艙頂蓋組成,車首上裝甲板焊接有一對帶彈性卡鎖的牽引鉤、兩個前燈防護支架。車體翼子板上固定有外燃油箱、燃油供給管路、備品、工具附件箱以及外機油箱,車體尾部支架上固定有兩個備用油桶。
戰車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中央,駕駛室上配有一扇單片艙門,艙門前的鏡室內裝有1具晝用單倍潛望鏡和2具潛望鏡。此外,駕駛員還配有1具雙目微光夜視潛望鏡,夜間視距為200米。
在車體首上裝甲板內側,佈置有駕駛員艙門螺杆關閉裝置和92式輻射與化學探測器以及濾毒通風裝置。駕駛艙右側佈置有右燃油箱和彈架油箱,左側有左燃油箱,駕駛員檢測儀錶板、蓄電池組以及電氣設備,後面是自動裝填機的旋轉輸彈機。
駕駛員室設有駕駛員座椅,座椅前面底部裝甲板上安裝有操縱杆,右前方有油門踏板、燃油分配開關和預壓泵開關,在啟動引擎時,駕駛員必須將燃油分配開關置於通位元,並接通預壓泵。駕駛員的右邊有變速操縱檔位選擇器,上有兩個手柄,一個方向選擇手柄,一個單位選擇手柄。在駕駛員的左邊還有手動制動操縱手柄,在其附近還安裝有各系統的電氣操縱系統。
戰斗室位於戰車中部,炮塔前部中間安裝有火炮,火炮右側安裝有並列機槍,炮塔內有兩名乘員(車長和炮長),其中車長位於炮塔內火炮的右側,在車長艙蓋的四周設有5個觀察鏡,指揮塔前方安裝有1具周視瞄準鏡,在周視瞄準鏡的後面和車長艙蓋右側各有1個高射機槍槍架;炮長位於火炮的左側,炮長艙蓋前面有1具觀瞄鏡。
動力傳動室位於戰車後部,與戰斗室以裝甲隔板隔開。動力系統可整體吊裝,佈局緊湊,與以往的戰車相比,98式戰車的戰斗室加大了使用空間,為日後安裝更大口徑的坦克炮保留了餘地。
三:武器系統
早在70年代,中國科研人員就展開了大口徑戰車炮的研發工作,先後研發成功了120公釐、125公釐和130公釐等多種口徑的戰車炮。在三代戰車炮口徑的選擇問題上,曾經有120公釐和125公釐兩種口徑之爭。從實際情況看,120公釐高膛壓光膛炮的性能並不比125公釐戰車炮遜色,甚至某些性能上還優於125公釐戰車炮。由於98式戰車在設計時參考了蘇式T-72戰車的許多技術特點,並直接借鑒了其自動裝填機,這主要是為了大幅縮短研發週期。重新研發適用於120公釐火炮的新型自動裝填機,在增加戰車設計難度的同時,戰車的整體設計也必須做較大修改。再者,120公釐炮彈為整裝式結構,這就意味著與其配套的自動裝填機體積不會太小,會給炮塔內的安裝劃定難以逾越的技術鴻溝。從目前西方安裝有自動裝彈機的法國勒克雷爾戰車和日本90式戰車看,其尾艙式自動裝彈機的結構都比較複雜。中國89式120公釐自行反戰車炮的尾艙就安裝有半自動裝彈機。儘管提高了射速,但單從89式自行反戰車炮龐大的炮塔就可對其內部半自動裝彈機的體積和複雜程度窺之一二。
從防護上講,雖然西方戰車大都實現了彈藥隔艙化,但在戰場上採用尾艙式炮塔的戰車的生存能力不見得就比採用炮塔吊籃式自動裝彈機的戰車高多少。單從彈藥被命中的幾率看,將彈藥佈置在尾艙的戰車要高於佈置在車體內的戰車。另外,隨著整裝彈藥重量的不斷增加,造成裝填手工作負荷不斷增大,以目前戰車炮向大口徑化發展的趨勢看,在戰車上實現彈藥的自動裝填已成為必然。
中國前後發展了120公釐和125公釐反戰車彈藥,前者採用整裝式結構,後者採用了分裝式結構。125公釐戰車炮早在1985年就研發成功,經不斷改進,定型後的125公釐戰車炮的膛壓已高於120公釐戰車炮。最終安裝在98式戰車上的是ZPT-98式50倍徑125公釐高膛壓光膛戰車炮。炮聲身採用高強度PcrNi3NoV,炮口動能比俄羅斯2A46M-1型125公釐戰車炮提高近45%,比“豹”2A5和M1A1/A2戰車上的RH-120型120公釐戰車炮高近30%。由於對身管實施了液力自緊技術,從而滿足了高膛壓火炮對身管強度的要求。為提高身管的耐燒蝕磨損壽命,火炮採用全膛鍍鉻工藝,使其壽命達到700發穿甲彈的水平,接近世界先進水準。為增強熱防護效率,身管上安裝了雙層鋁板氣隙式熱護套,防護效率為70%。
與俄羅斯2A46M-1型125公釐光膛戰車炮一樣,ZTP-98型戰車炮的炮閂也為橫楔式,由沖杆彈簧式半自動控制,其上裝有機械和電氣式雙功能擊發系統。火炮反後坐裝置為下置式,由帶液量調節的筒式後坐節制杆式駐退機以及帶針形杆複進節制器的三筒液氣式複進機組成。火炮的藥室長880公釐,正常後坐距離為280公釐~320公釐,最大後坐距離為330公釐。火炮身管質量為2.02噸,炮閂質量為72公斤,回轉部分質量為2.6噸。火炮身管的抗彎強度為4320牛頓/米,厚度公差為0.6公釐,工藝加工彎曲度為0.7密耳,自由誤差為0.18密耳。射擊精度比俄式2A46M-1提高了25%。
ZPT-98型戰車炮的搖架呈箍形,底座長1500公釐。底座上設有兩條後坐滑軌,前滑軌為銅質環形襯筒,襯筒與炮身之間的安全膨脹間隙為0.3~0.9公釐,用於補償身管射擊時產生的熱膨脹量。後滑軌由位於炮尾環和搖架上的軌道支架構成。可快速拆卸的搖架頸部由4顆螺栓固定。楔形半自動炮閂設在火炮上方,開閂力為245牛頓。車內加裝一個駐退器和複進機液量可見控制裝置,可在火炮不進行人工後坐情況下檢查液量。另外,在火炮炮口端面裝有前瞄準鏡墊片,炮長借此可在車內迅速調整火炮。根據需要,火炮可用電點火裝置、電擊發和機械式手動擊發射擊。火炮可前抽更換,更換可在1小時內完成。
ZPT-98型戰車炮配備的彈種包括採用半可燃藥筒的(使用新型太根發射藥)鎢/鈾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尾翼穩定破甲彈和尾翼穩定多功能殺傷爆破榴彈,彈藥基數為41發,其中2發置於自動裝彈機的旋轉輸彈機內,19發放置在戰斗室的各彈藥箱內。在發射第三代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初速為1780米/秒),可在2000米距離擊穿850公釐厚的均質裝甲,而最新型特種合金穿甲彈(貧鈾穿甲彈)在該距離上的穿甲厚度可達到960公釐,其彈芯長徑比為30:1。為強化反戰車作戰能力,98式戰車還配備了多功能榴彈,此乃增加裝藥的高爆型,威力較大,足以使戰車喪失戰鬥力。另外,98式戰車還配有仿俄制斯維爾河/反射9K119型(西方稱AT-11“狙擊手”)雷射駕束制導炮射飛彈系統,車內一般攜帶有4枚飛彈。經過改進,新型炮射系統在98式戰車的炮長瞄準具內裝有雷射發射機,飛彈的發射裝藥加長,全彈質量也有所增加。該彈可針對某種攻擊情況(如靜止發射攻擊),選擇複雜的飛行軌跡,低空飛向目標。
98式戰車的自動裝彈機仿自俄式戰車,該系統由旋轉輸彈機、彈匣提升機、推彈機、藥筒底殼拋出機構、火炮電機閉鎖器、記憶裝置、自動裝填機配電盒、裝彈操縱臺、自動裝填機操縱臺、彈量指示器和全套電氣系統安裝組成。自動裝彈機的裝填角固定在4度30分,每發彈的裝填時間為8秒。在自動裝填方式時,98式戰車的主炮射速為8發/分,采人工裝填,射速降為1~2發/分。試驗證明,該自動裝填機的間隔故障率為千分之三。目前,更新型的性能優良、使用可靠、操作方便的裝彈機系統已研發成功,將裝備在98改進型戰車上。
98式戰車的輔助武器包括1挺86式7.62公釐並列機槍,安裝於火炮右側,采遙控電擊發,彈鏈供彈,每條彈鏈內裝250發彈,總共備彈2000發。車長指揮塔上裝有1挺QJC88式12.7公釐高射機槍,由車子在炮塔外手動操縱,用單倍准直瞄準鏡,對空中目標的最大表尺射程為1.5公里,俯仰範圍為-4~+75度,戰鬥射速為80~100發/分,備彈300發,分裝在5條彈鏈中。為了方便射擊,在98式戰車的炮塔上共設有3個高射機槍槍架,其中車長指揮塔前方和右側各有一個,炮長艙門左邊設有1個。另外,3名乘員各配有1支56C型或95式短突擊步槍。


[em02][em02][em02]
[此贴子已经被唯物于2003-2-9 21:09:08编辑过]
斑竹:★★★王辉98坦克专集原文!!★★★有好事者将其改为港台文体,其他一字不差!!

一:研發史
1970年底,中國第二代主力戰車122中型戰車在經歷3年多的發展後,因無法突破技術瓶頸的制約宣告失敗。直至文革結束前的數年間,中國主力戰車的發展步伐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與此同時,西方國家的裝甲部隊正對其第二代主力戰車進行不斷改進,並在蘇聯T-64和T-72戰車的刺激下,紛紛加快了第三代主力戰車的研發步伐。此時,受多種因素的制約,中國的戰車工業還僅徘徊在修修補補上,逐步拉大了與世界水平的差距。
1977年2月,在抖落了文革重負後,看著手中已經落後于北約和蘇軍近15年的裝甲力量,陸軍首次向軍委科技裝備委員會呈報了新型主力戰車的戰術、技術指標要求。在上級的要求下,軍工部門隨即展開了新型戰車的研發工作。1978年4月,國防科工委和五機部在山西大同召開了“784”會議,討論第二代(以後改稱第三代)主力戰車的研發方案,重新提出了新型第二代主力戰車的研發目標,並對戰技指標進行了論證。會議決定,第二代戰車以德國的“豹”2戰車為起點,主要作戰目標是蘇軍的T-72戰車。會後,五機部成立了會戰指揮部,任命了總設計師和副總設計師,掀開了中國戰車工業自文革後的首次發展高潮。
經過協作攻關後,1979年3月,617廠和201所研發成功了代號1224的新型戰車論證性底盤試驗樣車。該車安裝有120公釐火炮,液力機械式變速箱、摩擦減震器和MB8V331TC41型引擎,總裝成功後立即投入試車,主要目的是為了考核從德國引進的MB8V331TC41型引擎、輔助系統以及行走裝置、總體佈局和整車的總體性能。隨後,617廠和201所又研發了代號1226和1226F2的兩輛試驗樣車。這兩輛試驗樣車的外形相同,除安裝了與1224試驗樣車相同的120公釐光膛炮外,無論是在戰車外形還是在車體結構上都與1224試驗樣車有很大不同,其戰鬥全重分別為45.3噸和45.8噸,車全長為9.947米(炮向前)。兩輛樣車的區別是動力裝置系統不同,1226試驗樣車安裝的是636廠生產的8V165型柴油引擎,該引擎的功率為1000馬力;1226F2試驗樣車安裝的是616廠生產的12V150型引擎,其功率也為1000馬力。兩種試驗樣車的動力傳動裝置均為縱置式,可整體吊裝,給保養車輛帶來了很大便利。另外,兩種樣車均採用了由617廠研發的液力機械綜合變速箱,該變速箱有4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操作輕便,加速性和轉向性能較好。懸吊裝置採用了扭杆彈簧和液氣筒複合懸吊,具有很好的避震性能。由於行走系統採用了6對小路輪和掛膠履帶,與以往的戰車相比,兩輛試驗樣車的通行能力和行走系統的壽命有明顯提高。
從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如何在平坦的三北地區防禦和阻擊北方隨時會兵臨城下的重裝集群,對於裝備窘陋的陸軍而言是個大傷腦筋的問題。借著與北約國家剛建立的准盟友關係,中國曾考慮引進德國的“豹”2戰車作為陸軍裝甲部隊的主力裝備。一時間,軍方高層和工廠的技術人員成了德國克勞斯-瑪菲公司的常客。單在綜合了全面的考量後,軍方最終還是決定在吸收消化“豹”2技術的基礎上研發具有中國特色的主力戰車。因此,在設計1224、1226和1226F2試驗樣車的過程中,充分借鑒了德國“豹”2戰車的許多設計理念。
1226和1226F2試驗樣車採用了焊接式炮塔,彈艙設置在炮塔尾部,乘員4人,在採用了許多新技術的條件下,試驗樣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一次性研發成功,同階段的部件研發工作也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使中國的戰車技術發展和技術儲備有了新的實踐和積累。
1981年80式戰車被指定為中國第二代主力戰車,1224、1226和1226F2試驗樣車實際上便成了第三代戰車的前期預研車。80式戰車成為第二代戰車後,中國軍工部門把第三代戰車的論證工作提到了首要議程。不久,由於在論證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設計理念而產生了嚴重的意見分歧;第一種設計理念主張在蘇軍T-72戰車的基礎上研發第三代戰車,其依據是中國已完全掌握了T-72的技術性能,在此基礎上研發新一代戰車對承襲了蘇式風格數十年的戰車工業體系無需做大的的調整。該方案為3人制戰車,125公釐火炮,採用自動裝填機。第二種設計理念主張另起爐灶,以研發新型戰車為契機,徹底擺脫蘇式體系。其設計方案為:採用類似以色列“馳車”式戰車的設計風格,引擎前置,120公釐主炮,半自動裝填機,動力系統為大功率柴油引擎或燃氣輪機,打破以往傳統的戰車設計理念。由於兩種設計理念各不相讓,分歧較為嚴重,導致第三代戰車專案論證工作暫時中斷。
1984年7月,在統一了設計理念後,重新召開了由軍方和研發部門(201所)共同參加的第三代戰車戰術、技術指標補充論證會議,會議決定採用類似T-72戰車的整體設計方案,並任命祝榆生為總設計師。1986年夏,該專案由總參謀部與國防科工委聯合上報國務院、中央軍委;同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批復“第三代戰車是裝甲兵2000年的主要裝備”。在國家“七•五”計畫中,第三代戰車被列為武器研發的重點專案。“八•五”專案期間被列為軍隊四大重點裝備專案之一。
1989年春,總參裝甲兵部與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簽訂了第三代主力戰車(第一階段)合同書、來年初,617廠生產出了首輛第三代戰車試驗樣車,並進行了工廠定型試驗。1991年,經充分論證後,三代戰車論證與分析組對三代戰車的戰技指標由40余項增加到70余項,這對提高和完善三代戰車的作戰性能產生了深遠影響。1992年,617廠又生產了4輛三代戰車樣車。1993年,相關部門就三代戰車炮塔正面防護系統三步指標專案召開了技術會,會上決定,為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將三代戰車炮塔的正面防護從二步指標(600公釐)提高至三步指標(700公釐)。
1994年,總參兵種部和兵器總公司先後召開了兩次“三代戰車火控系統研發方案評審會”。同年8月,在中國南方某地,2輛三代戰車初期樣車進行了濕熱地區的適應性摸底試驗。試驗中,2台樣車共行駛了3800公里,發射各種炮彈200餘發,完成16項試驗項目。9月,在北京坨裏和槐樹嶺地區又對三代戰車進行了可靠性摸底試驗和潛渡試驗。1995年~1996年,3輛三代戰車初期樣車在黑龍江塔河縣北方試驗場進行了寒區摸底試驗。1996年初,兵種部三代戰車型號辦公室在包頭召開設計定型協調會。5月,617廠開始了三代戰車正式樣車的總裝工作。12月3日,在裝甲兵裝備技術研究所試驗場隆重舉行了三代戰車的交接儀式,三代戰車從此正式由工程研發階段進入設計定型階段。
12月底,試驗部隊迅速將三代戰車正式樣車中的4輛調往塔河進行寒區適應性試驗。在近2個多月的試驗中,4輛樣車累計行駛6900公里,完成近20余項試驗項目。1997年底,三代戰車的正式樣車再次進入塔河試驗場進行寒區試驗,4輛樣車累計行駛20000公里,完成近30余項試驗項目,發射各種炮彈760餘發。到1998年底,在經歷了5年的試驗和部隊試用後,三代戰車終於完成設計定型任務。經檢測,三代戰車在火力、火控、裝甲防護性能以及一些高新科技的應用上達到或超過了設計要求。由於三代戰車已被指定為“9910工程”(國慶五十周年閱兵)的重點車型,時間任務緊迫,在有關單位的不懈努力下,1998年底,三代戰車通過了鑒定定型,正式命名為ZTZ-98式主力戰車,並小批量生產參加“9910工程”。1999年10月1日,98式戰車在國慶閱兵式上首次公開露面。
在近10餘年的研發過程中,三代戰車共耗資數億人民幣。參加閱兵式的單車造價為1600萬人民幣(約合190萬美元),創下了中國國產戰車造價的新高。
在完成了98式戰車的設計定型後,科研單位又開始在該戰車基礎上加緊研發改進型號。與98式戰車相比,98改的綜合性能上又有較大提高,尤其是整車的可靠性。2001年底,首批40輛98改戰車開始試裝備解放軍裝甲部隊。
二:整體佈局
由於98式戰車的設計借鑒了T-72戰車的許多設計理念,所以從整體看,98式戰車就象T-72的放大版。98式戰車的底盤較T-72長出近1米,其路輪分佈也較後者稀疏。與以往中國陸軍的戰車相比,98式戰車的最大的變化體現在其炮塔方面,一改傳統的卵形鑄造炮塔,全面採用焊接結構,其正面與M1系列戰車有許多相似之處。
從整體佈局上看,98式戰車仍採用傳統佈局模式,駕駛室前置,戰斗室居中,動力室後置。車體採用裝甲鋼板焊接結構,由首部、側部、尾部、底部以及風扇隔板、動力艙隔板合動力艙頂蓋組成,車首上裝甲板焊接有一對帶彈性卡鎖的牽引鉤、兩個前燈防護支架。車體翼子板上固定有外燃油箱、燃油供給管路、備品、工具附件箱以及外機油箱,車體尾部支架上固定有兩個備用油桶。
戰車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中央,駕駛室上配有一扇單片艙門,艙門前的鏡室內裝有1具晝用單倍潛望鏡和2具潛望鏡。此外,駕駛員還配有1具雙目微光夜視潛望鏡,夜間視距為200米。
在車體首上裝甲板內側,佈置有駕駛員艙門螺杆關閉裝置和92式輻射與化學探測器以及濾毒通風裝置。駕駛艙右側佈置有右燃油箱和彈架油箱,左側有左燃油箱,駕駛員檢測儀錶板、蓄電池組以及電氣設備,後面是自動裝填機的旋轉輸彈機。
駕駛員室設有駕駛員座椅,座椅前面底部裝甲板上安裝有操縱杆,右前方有油門踏板、燃油分配開關和預壓泵開關,在啟動引擎時,駕駛員必須將燃油分配開關置於通位元,並接通預壓泵。駕駛員的右邊有變速操縱檔位選擇器,上有兩個手柄,一個方向選擇手柄,一個單位選擇手柄。在駕駛員的左邊還有手動制動操縱手柄,在其附近還安裝有各系統的電氣操縱系統。
戰斗室位於戰車中部,炮塔前部中間安裝有火炮,火炮右側安裝有並列機槍,炮塔內有兩名乘員(車長和炮長),其中車長位於炮塔內火炮的右側,在車長艙蓋的四周設有5個觀察鏡,指揮塔前方安裝有1具周視瞄準鏡,在周視瞄準鏡的後面和車長艙蓋右側各有1個高射機槍槍架;炮長位於火炮的左側,炮長艙蓋前面有1具觀瞄鏡。
動力傳動室位於戰車後部,與戰斗室以裝甲隔板隔開。動力系統可整體吊裝,佈局緊湊,與以往的戰車相比,98式戰車的戰斗室加大了使用空間,為日後安裝更大口徑的坦克炮保留了餘地。
三:武器系統
早在70年代,中國科研人員就展開了大口徑戰車炮的研發工作,先後研發成功了120公釐、125公釐和130公釐等多種口徑的戰車炮。在三代戰車炮口徑的選擇問題上,曾經有120公釐和125公釐兩種口徑之爭。從實際情況看,120公釐高膛壓光膛炮的性能並不比125公釐戰車炮遜色,甚至某些性能上還優於125公釐戰車炮。由於98式戰車在設計時參考了蘇式T-72戰車的許多技術特點,並直接借鑒了其自動裝填機,這主要是為了大幅縮短研發週期。重新研發適用於120公釐火炮的新型自動裝填機,在增加戰車設計難度的同時,戰車的整體設計也必須做較大修改。再者,120公釐炮彈為整裝式結構,這就意味著與其配套的自動裝填機體積不會太小,會給炮塔內的安裝劃定難以逾越的技術鴻溝。從目前西方安裝有自動裝彈機的法國勒克雷爾戰車和日本90式戰車看,其尾艙式自動裝彈機的結構都比較複雜。中國89式120公釐自行反戰車炮的尾艙就安裝有半自動裝彈機。儘管提高了射速,但單從89式自行反戰車炮龐大的炮塔就可對其內部半自動裝彈機的體積和複雜程度窺之一二。
從防護上講,雖然西方戰車大都實現了彈藥隔艙化,但在戰場上採用尾艙式炮塔的戰車的生存能力不見得就比採用炮塔吊籃式自動裝彈機的戰車高多少。單從彈藥被命中的幾率看,將彈藥佈置在尾艙的戰車要高於佈置在車體內的戰車。另外,隨著整裝彈藥重量的不斷增加,造成裝填手工作負荷不斷增大,以目前戰車炮向大口徑化發展的趨勢看,在戰車上實現彈藥的自動裝填已成為必然。
中國前後發展了120公釐和125公釐反戰車彈藥,前者採用整裝式結構,後者採用了分裝式結構。125公釐戰車炮早在1985年就研發成功,經不斷改進,定型後的125公釐戰車炮的膛壓已高於120公釐戰車炮。最終安裝在98式戰車上的是ZPT-98式50倍徑125公釐高膛壓光膛戰車炮。炮聲身採用高強度PcrNi3NoV,炮口動能比俄羅斯2A46M-1型125公釐戰車炮提高近45%,比“豹”2A5和M1A1/A2戰車上的RH-120型120公釐戰車炮高近30%。由於對身管實施了液力自緊技術,從而滿足了高膛壓火炮對身管強度的要求。為提高身管的耐燒蝕磨損壽命,火炮採用全膛鍍鉻工藝,使其壽命達到700發穿甲彈的水平,接近世界先進水準。為增強熱防護效率,身管上安裝了雙層鋁板氣隙式熱護套,防護效率為70%。
與俄羅斯2A46M-1型125公釐光膛戰車炮一樣,ZTP-98型戰車炮的炮閂也為橫楔式,由沖杆彈簧式半自動控制,其上裝有機械和電氣式雙功能擊發系統。火炮反後坐裝置為下置式,由帶液量調節的筒式後坐節制杆式駐退機以及帶針形杆複進節制器的三筒液氣式複進機組成。火炮的藥室長880公釐,正常後坐距離為280公釐~320公釐,最大後坐距離為330公釐。火炮身管質量為2.02噸,炮閂質量為72公斤,回轉部分質量為2.6噸。火炮身管的抗彎強度為4320牛頓/米,厚度公差為0.6公釐,工藝加工彎曲度為0.7密耳,自由誤差為0.18密耳。射擊精度比俄式2A46M-1提高了25%。
ZPT-98型戰車炮的搖架呈箍形,底座長1500公釐。底座上設有兩條後坐滑軌,前滑軌為銅質環形襯筒,襯筒與炮身之間的安全膨脹間隙為0.3~0.9公釐,用於補償身管射擊時產生的熱膨脹量。後滑軌由位於炮尾環和搖架上的軌道支架構成。可快速拆卸的搖架頸部由4顆螺栓固定。楔形半自動炮閂設在火炮上方,開閂力為245牛頓。車內加裝一個駐退器和複進機液量可見控制裝置,可在火炮不進行人工後坐情況下檢查液量。另外,在火炮炮口端面裝有前瞄準鏡墊片,炮長借此可在車內迅速調整火炮。根據需要,火炮可用電點火裝置、電擊發和機械式手動擊發射擊。火炮可前抽更換,更換可在1小時內完成。
ZPT-98型戰車炮配備的彈種包括採用半可燃藥筒的(使用新型太根發射藥)鎢/鈾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尾翼穩定破甲彈和尾翼穩定多功能殺傷爆破榴彈,彈藥基數為41發,其中2發置於自動裝彈機的旋轉輸彈機內,19發放置在戰斗室的各彈藥箱內。在發射第三代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初速為1780米/秒),可在2000米距離擊穿850公釐厚的均質裝甲,而最新型特種合金穿甲彈(貧鈾穿甲彈)在該距離上的穿甲厚度可達到960公釐,其彈芯長徑比為30:1。為強化反戰車作戰能力,98式戰車還配備了多功能榴彈,此乃增加裝藥的高爆型,威力較大,足以使戰車喪失戰鬥力。另外,98式戰車還配有仿俄制斯維爾河/反射9K119型(西方稱AT-11“狙擊手”)雷射駕束制導炮射飛彈系統,車內一般攜帶有4枚飛彈。經過改進,新型炮射系統在98式戰車的炮長瞄準具內裝有雷射發射機,飛彈的發射裝藥加長,全彈質量也有所增加。該彈可針對某種攻擊情況(如靜止發射攻擊),選擇複雜的飛行軌跡,低空飛向目標。
98式戰車的自動裝彈機仿自俄式戰車,該系統由旋轉輸彈機、彈匣提升機、推彈機、藥筒底殼拋出機構、火炮電機閉鎖器、記憶裝置、自動裝填機配電盒、裝彈操縱臺、自動裝填機操縱臺、彈量指示器和全套電氣系統安裝組成。自動裝彈機的裝填角固定在4度30分,每發彈的裝填時間為8秒。在自動裝填方式時,98式戰車的主炮射速為8發/分,采人工裝填,射速降為1~2發/分。試驗證明,該自動裝填機的間隔故障率為千分之三。目前,更新型的性能優良、使用可靠、操作方便的裝彈機系統已研發成功,將裝備在98改進型戰車上。
98式戰車的輔助武器包括1挺86式7.62公釐並列機槍,安裝於火炮右側,采遙控電擊發,彈鏈供彈,每條彈鏈內裝250發彈,總共備彈2000發。車長指揮塔上裝有1挺QJC88式12.7公釐高射機槍,由車子在炮塔外手動操縱,用單倍准直瞄準鏡,對空中目標的最大表尺射程為1.5公里,俯仰範圍為-4~+75度,戰鬥射速為80~100發/分,備彈300發,分裝在5條彈鏈中。為了方便射擊,在98式戰車的炮塔上共設有3個高射機槍槍架,其中車長指揮塔前方和右側各有一個,炮長艙門左邊設有1個。另外,3名乘員各配有1支56C型或95式短突擊步槍。


[em02][em02][em02]
[此贴子已经被唯物于2003-2-9 21:09:08编辑过]
四:射控系統
98式戰車上安裝的是下反穩像式射控系統,該系統屬指揮儀型數位式戰車射控系統,主要由晝夜觀瞄、測距三合一的下反穩像式瞄準鏡、射控電腦、控制盒、耳軸傾斜感測器、炮塔水平角速度感測器、橫風感測器、炮控分系統組成。該系統與簡易式射控系統的差別在於其光學瞄準線與火炮相互獨立穩定,以炮長瞄準線作為穩定的基準,火炮隨動於炮長瞄準線。下反穩像式射控系統是通過一個二自由度陀螺儀穩定瞄準鏡中的下反射棱鏡來實現炮長瞄準線的雙向穩定。在瞄準狀態時,炮長操作操控台驅動瞄準鏡的瞄準線,使其瞄準跟蹤目標,而火炮隨動於瞄準線。當炮長在戰車行進間從瞄準鏡向外觀察目標時,瞄準鏡中的目標和背景幾乎是不動的,極大的方便了炮長在戰車行進間進行射擊,而且射擊時只需一次瞄準。使用時,炮長將瞄準鏡標誌瞄準目標中央並發射雷射測距後,目標不會出現擾動,炮長只需繼續瞄準目標就可以射擊。另外,射控系統中還配有火炮重合射擊裝置,當火炮調到電腦計算出的瞄準角和方位前置角的位置時,該裝置會自動輸出允許射擊訊號,如果此時炮長已經按下射擊按鈕,火炮會自動射擊。由於該下反穩像式射控系統是炮長瞄準線在高低向和水平向都穩定的,因此98式戰車不僅能在靜止時以較高的命中率射擊固定和活動目標,而且還可以在行進間以較高的首發命中率射擊固定和活動目標。為提高戰車的作戰能力,射控系統中增加了車長對射控進行操作的功能。在98式戰車車長指揮塔前方,有一具可360度旋轉觀察的上反式周視瞄準鏡。該瞄準鏡與炮長瞄準鏡一樣,均可在高低和水平方位上獨立穩定,並有雷射測距和夜視功能,可獨立穩定的搜索、選擇和瞄準目標。車長可以進行目標指示,當炮長完成對一個目標射擊後,車長可調轉炮塔,使炮長捕捉車長選定的目標射擊。此後,車長可繼續搜索新的目標。如果車長突然發現對己方威脅較大的目標時,可立即調轉火炮和炮塔,當火炮瞄準線與車長瞄準線重合時,炮塔停止轉動,這就實現了超越調炮功能。如車長需瞭解炮長正在執行的任務時,可按下監視炮長按鈕,此時車長瞄準線與炮長瞄準線重合,車長鏡停止轉動,車長鏡和炮長鏡觀察同一目標,從而實現車長監視炮長功能。
98式戰車的車長和炮長無論晝夜都具備行進間射擊固定和靜止目標的能力,射擊反應時間短,當靜對靜時≤5秒,靜對動時≤秒,動對動時≤9秒。經測試,98式戰車在2000米距離上的首發命中率在85%以上。為適應錯綜複雜的戰場環境,98式戰車的射控系統還可以降級使用。當穩像部分出現故障時,該系統還可作為自動裝表簡易式射控系統使用;假如自動裝表簡易式射控系統也出現故障,還可以用人工裝定表尺進行瞄準射擊。
近幾年,由於在射控系統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國先後研發成功了多種自動跟蹤射控系統和瞄導合一的大閉環式射控系統。在98式改進型戰車上,安裝的是最新型瞄導合一的大閉環射控系統。瞄導合一大閉環射控系統是一種可對射擊結果實施自動校正的射控系統,假如首發射擊不中時,該系統能對脫靶情況進行即時測量,把偏差的距離和角速度自動輸入射控電腦進行下一發彈的修正計算後立即射擊,大大提高了次發命中率。在大閉環射控系統中,如何自動的即時測出彈著點偏差並進行自動校正,是應用這種射控系統的前提和技術關鍵。系統中必須有能自動跟蹤目標和自動跟蹤彈丸的裝置和感測器。目前跟蹤目標用自動跟蹤器實現,自動跟蹤器可用閉路電視和熱像儀實現;自動跟蹤彈丸採用脫靶距離感測器(如無線電定位感測器及觀點感測器等)實現。由於熱像儀可以根據目標的熱特徵跟蹤目標,又能利用彈丸的熱特徵自動跟蹤彈丸,因而也可以作為自動跟蹤器和脫靶距離感測器。由於大閉環射控系統是建立在對脫靶距離即時自動校正的基礎上,因而要求火炮要有行高的初速,這樣彈丸飛行的時間就能縮短利於迅速校正射擊。大閉環射控系統可明顯提高第二發彈的命中率,用於射擊越野行進的高速目標效果明顯。在測試中,98改進型戰車在2000米距離對運動目標進行的46次第二發補射中(人為設定),命中率為100%。

五:夜視系統
98式戰車上的炮長用熱像儀是解放軍裝備的比較先進的熱成像系統,該熱像儀的探測器為SPRITE探測器,其光敏面是粘貼在藍寶石襯底上以光刻掩膜而成底8條蹄鎘汞晶片。SPRITE探測器與單元陣列探測器相比,其優點是探測器就完成了時間延遲積分處理,即signal processing in the element,SPRITE也由此得名。SPRITE探測器必須在80K左右且真空中才有良好的性能,所以它需要封裝在杜瓦瓶裏,由製冷機對杜瓦瓶進行製冷。98式戰車上炮長熱像儀採用分置式斯特林製冷機製冷,連續工作時間在12小時以上,試用探測器工作的製冷時間為5分鐘。熱像儀全重42公斤,採用串並聯方式掃描,視場為5.6X3.8度(11.4倍);12X8度(5倍)。在晝間對戰車目標的識別距離為2600米,夜間為2750米。
目前,中國已研發成功第二代熱像儀,該熱像儀不需光電掃描,由探測器直接接受全視場的熱輻射訊號而成凝視圖像,因此也稱凝視焦平面熱像儀。其作用距離可達7~9公里,靈敏度和解析度比第一代熱像儀有很大提高,且結構緊湊,造價低廉,平均無故障時間為4000小時,在能見度只有100米的惡劣環境中對目標的發現距離為4000米,識別距離3100米。該熱像儀已安裝在98改進型戰車上。

六:防護性能
98式戰車的外形低矮(不到2.3米),車首和炮塔正面採用可更換式新型複合裝甲。其中車首用均質軋製裝甲焊接而成,重要部位採用迭型陶瓷複合裝甲加強。首上裝甲板為多層複合裝甲,具體結構為鋼-玻璃纖維板-超硬鋼-鋼,總厚度為220公釐,傾角為22度,其防護能力相當於500~600公釐均質裝甲。車體首下裝甲板厚度為80公釐,掛裝有兩塊大型鋼質塑膠板,也可以掛一具推土鏟。車體兩側安裝有8公釐厚夾布橡膠履帶裙板,前護板和側裙板對帶傾斜引信的反戰車地雷和破甲彈有一定防護作用。另外,為保護駕駛員的安全,其座椅懸吊在車體上,底部加強了防護裝甲,兩側各焊接有一根垂直鋼架,用以提高結構強度。98式戰車的炮塔裝甲由複合材質和特種鋼組成,兩者間的夾層內還有特種材質,故又稱間隙式複合裝甲。其在2000米距離上可抗擊穿甲能力在700公釐的動能穿甲彈和破甲能力在800公釐以上的戰防彈。在1997年冬季進行的低溫試驗中,98式戰車經受了14發105公釐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攻擊,無一擊穿戰車的前裝甲。後來用T-72C戰車上的125公釐炮對其射擊6次,依然無法擊穿前裝甲。
如果披掛上附加裝甲,在車重增加0.7噸的情況下,98式戰車的抗APFSDS穿甲能力在830公釐以上,抗HEAT穿甲能力在1060公釐以上;在炮塔和車體上安裝新型雙防反應裝甲後,抗APFSDS和HEAT的能力可達到1000~1200公釐。另外,98式戰車的側遮罩前端還裝有反應裝甲,頂部裝甲也得以強化。
眾所周知,戰車最薄弱的防護在炮塔頂部,在制導武器(尤其是攻頂彈藥)比重日趨增重的今天,單純依靠戰車的硬防護已經無法完全滿足戰車生存的要求。為進一步增強98式戰車的生存力,其上安裝了反導軟防護系統。該系統由JD-3紅外干擾機、煙霧彈系統、雷射告警裝置和控制系統組成。JD-3紅外干擾機由紅外發射機、電源和控制裝置、控制板組成,系統總質量為75公斤。通常情況下,在戰車主炮兩側各裝一台JD-3紅外干擾機。JD-3紅外干擾機的方位覆蓋範圍為主炮兩側22度方位角,高低覆蓋範圍是5度,在探測到來襲目標後2秒內發射0.7~2.5μm波段的紅外脈衝輻射訊號。紅外干擾機能夠持續發射編碼紅外脈衝干擾訊號,使紅外制導反戰車彈藥的制導電路產生假訊號,可有效干擾“TOW”、“龍”、“霍特”等反戰車飛彈。
煙霧彈系統由94式煙霧發射器和97式煙霧彈組成。該系統可在3秒內在距離戰車50~80米處形成氣溶膠煙霧屏障,對敵方的雷射目標指示器和雷射測距機產生遮罩,對0.4~14μm波段具有較好的遮蔽作用,持續作用時間為20秒。試驗證明,該系統可使“TOW”、“龍”、“小牛”、“地獄火”等反戰車飛彈的命中率降低75~80%;使“霍特”、“米蘭”等反戰車飛彈的命中率降低2/3;使雷射測距機輔助射擊的各種火炮命中率下降2/3。
除軟防護系統外,98式戰車上還可以安裝新型主動式防禦系統。該系統由控制裝置、毫米波雷達、發射系統組成,各子系統採用了模組化設計,可以快速更換。該系統的工作原理是:車長將系統置於工作狀態,此時雷達採用監視工作狀態。當探測到距戰車50米之內、在規定的範圍內飛行的目標時,雷達自動轉換成跟蹤模式,並向射控電腦提供目標的彈道資料,由射控電腦確定來襲彈藥是否可能命中戰車。如判斷來襲彈藥會命中戰車,雷達則提供精確跟蹤資料,電腦確定防禦彈藥的發射位置和時間,在來襲彈藥距戰車1.5~4.2米處爆炸,擊中來襲彈藥,使來襲彈藥的彈頭提起爆炸或使其偏離飛行軌道。如判斷來襲彈藥不構成威脅,雷達則恢復到監視狀態。主動防禦系統可對付速度為70~700米/秒的來襲目標,系統重新做好準備只需0.2~0.4秒。該系統對協同作戰的步兵危險區為20~30米。另外,該系統可自動識別假目標,如飛鳥、子彈、炮彈破片和己方發射的炮彈或飛彈等。主動防禦系統可安裝在多種裝甲車輛上,可將裝甲車輛的生存能力提高近2倍。安裝該系統的戰車不會對其他戰車產生電磁干擾,系統本身也有良好的反電子干擾能力。
在98式戰車的內部安裝有集體三防裝置和自動滅火抑爆系統,戰鬥艙、駕駛艙及其艙蓋的內壁加裝有一層防輻射襯層,可降低r射線對乘員的傷害。此外,在戰車被穿甲彈擊中時還可以防止乘員受到從內部崩落的碎片的傷害。車體和炮塔均塗有三色迷彩塗層。
在波斯灣戰爭中,伊拉克的裝甲車輛由於沒有裝備預防“二次”效應的有效設備,導致了慘重傷亡(尤其是較為先進的T-72戰車)。經測試,戰車戰鬥艙內,由HEAT射流引起的車內油氣混合物爆炸,會在140毫秒~240毫秒內形成0.35~1.4兆帕的超壓,有的甚至達到2兆帕,伴隨爆炸形成的熱輻射強度可達6~10瓦/平方公分。當彈丸穿透裝甲板時,車內人員很容易受到三種主要危害:壓力衝擊、皮膚燒傷和毒劑效應。對人體而言,假如作用於身體的壓力時間超過50毫秒,0.1兆帕以上的超壓通常會造成肺部永久性損傷。0.3兆帕以上的超壓將使人員的死亡率達50%。當超壓值達到0.4~0.5兆帕時,人員將必死無疑。按醫學要求,皮膚以下0.08公釐深處的溫度超過43.5攝氏度,身體裸露部位將遭受難以恢復的2度燒傷。或者用熱輻射計表示,即10瓦/平方公分強度的熱輻射作用在皮膚上的時間超過100毫秒時,所引起的皮膚燒傷將會達到1度。除了超壓、皮膚燒傷外,毒劑對乘員的傷害也不能忽視。在殘酷的戰場環境下,當車輛中彈時,車內乘員處於高度緊張、擔憂狀態。人員體內腎上腺素將會增高,這會增加人體對毒性物質的敏感性。毒性物質來自爆炸後的產物、燃燒的產物及熱分解產物。爆炸產生的毒性物質取決於來襲彈藥的性質,燃燒和熱分解產生的毒性物質的多少取決於感受穿透射流的敏感速度和滅火的持續時間。綜上所述,裝甲車輛內一旦發生“二次效應”,對車內乘員的傷害將是致命。因此,給裝甲車輛配備高效的滅火和抑爆系統,預防“二次效應”,對提高戰車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裝甲車輛內,有效的滅火抑爆系統應該具備敏感的探測器、快速的控制系統和有效的滅火劑,這樣才能有效制止爆炸和徹底地避免“二次效應”。通過研究人員地反復試驗證明。如在130毫秒內撲滅戰車內的各種火災,就能夠避免各種油氣混合物的爆炸。在預防二度燒傷時,只要10瓦/平方公分熱輻射作用在皮膚表面的時間不超過100毫秒,就能使乘員避免遭受較為嚴重的二度燒傷。但是,如果壓力的作用在50毫秒以上時,同樣會造成人體的各部位損傷甚至死亡。因此,自動滅火抑爆系統的反應時間越快、抑制超壓和避免燒傷效果就越好。
早在60年代初期,中國就展開了裝甲車輛自動滅火系統的研發,但由於各種原因進展緩慢。直到中越邊境衝突後,戰場上的血的教訓使解放軍提高了對裝甲車輛自動滅火裝置作用的認識並產生了迫切要求,自動滅火系統的研究工作因而加快。1980年,中國自行研發了80式自動滅火裝置並裝備於各型裝甲車輛上,經實踐證明,使用效果良好。但是,該系統還不具備抑爆功能。因此,80年代初,中國引進了“SAFE”系統,並很快完成了樣機試製和全部系統的國產化。後來,在其基礎上中國又發展了更先進的自動抑爆系統。98式戰車上裝備的是92式自動滅火抑爆系統,該系統由關係探測器(6個)、控制盒、滅火瓶(4個)、緊急開關和電纜組成。該系統可在50毫秒內抑制由於HEAT射流引起的戰鬥艙油氣混合物爆炸,並能夠將油氣爆炸產生的壓力限制在0.1兆帕以內,這樣能夠使乘員的皮膚燒傷程度限制在1度以下,故可以達到滅火抑爆作用,防止“二次效應”發生。在滅火瓶中,裝有液態的“哈隆”1301滅火劑,並充滿氮氣,閥體直接裝在瓶口上,不使用分佈管路,這樣可以極大的縮短噴射時間。

七:光電通信及對抗系統

調頻通信是擴展頻譜(擴頻)通信的一種,作為通信電子對抗的重要手段被廣泛應用於裝甲車輛的通信系統。98式戰車上採用的是新型VHF-2000型戰車通信系統,該系統具備良好的電子對抗性能,系統通用性好,便於使用維修,可靠性高,電磁相容性及同台多機工作性能良好等特點。在98式戰車炮塔後部右側,有一具敵我識別與雷射通信系統,其雷射敵我識別與雷射光波作為載波傳遞訊號。這是一套小型化的一機多功能的車載系統,供車長用於敵我識別、發射數位指令、進行語音通信,並可發展用於雷射搜索。系統的全方位接收機控制頭也可用於對0.9~1.06μm雷射告警器。該系統可抗光、電、磁干擾,工作距離≥3.6公里,高低向-10~+45度(與車長周視鏡相同),水平向360度,識別一次目標時間≤0.6秒,有60種敵我識別密碼。系統能顯示敵我識別結果。數位通信指令、正在通信與等待通信車的概略方位。
在戰車炮塔尾艙右側頂甲板上方,裝有9602型GPS導航定位接收天線,負責接收並放大導航衛星發射的高頻訊號,並變成中頻訊號送入接收機。在炮塔尾艙內右側甲板上,接收並處理來自天線的中頻訊號盒來自GPS接收機顯示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其顯示控制器安裝在炮塔內右側座圈下方,顯示導航資訊並輸入輸出控制指令。9602型GPS衛星導航儀是二通道的C/A碼接收機,可對四顆衛星按時分制進行時序觀測,採用L1載波上調製的C/A碼進行續距測量,由導航處理機即時求出三維位置和速度。如果可供觀測的衛星只有三顆時,接收機可以將人工輸入的高程或上次三維定位得到的高程作為已知值,進行二維定位,即時求出經緯值,對於軍事用戶而言,可將經緯值交換成中國九四軍用網路座標值。9602型GPS接收裝置被動式導航、無積累誤差、保密性較好。可全天候向乘員提供戰車所處位置的三維座標式軍用網路直角坐標,能提供戰車的行進方位、行進速度等資料。輸入目標可提供目標的方位和距離。輸入多個航路點後可建立航線,並對偏航距離和接近目標距離進行報警。設備本身具備進行共況自檢和故障診斷功能。9602型GPS屬單一的粗碼定位系統,其精度目前相對較低(100米),對於有些戰術要求還不能滿足。“GLONSS/GPS”相容型導航定位位置在我國已研發成功。它的精度可以達到20米。單一GPS只是過渡產品,最終要被雙G兼容機所取代,一旦98改進型戰車配備了雙G兼容機,則可與車內電臺、雷射測距等設備連接起來,構成車際資訊系統,可實現戰場管理,火力支援、目標營救、敵我識別等多種戰術任務,屆時98改進型戰車將成為解放軍最新的數位化戰車。
在98式戰車炮長艙門後部基座上,裝有一具新穎獨特的裝置,此即為雷射壓制觀瞄系統。由於紅外干擾機的作用僅局限於干擾紅外制導方式的飛彈,不能干擾其他方式制導的飛彈,要具備多功能干擾能力,就要為戰車配備多種不同的光電對抗設備。該系統在與敵方對抗時,能起到干擾和壓制對方觀瞄系統的作用。該系統供車長或炮長操作,能發射雷射光束對敵方觀瞄體系進行壓制、干擾。由於雷射光束固有的特性,既然能壓制干擾觀瞄系統,那麼對人體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別是對於使用直視型光學觀瞄鏡對己方觀瞄的敵方人員的眼睛,其殺傷效果特別明顯。另外,雷射壓制觀瞄系統還可以對敵方使用可見光、近紅外光電感測器的射控、制導系統(如雷射測距機、微光夜視儀、電視攝像頭、觀瞄鏡等)實施干擾,使之飽和失效,甚至產生永久性損壞,即儀器致盲,從而失去戰鬥能力。同樣,為預防敵方對己方實施雷射照射,98式戰車上的駕駛員均配有防雷射光鏡。雷射壓制觀瞄系統由微機控制器、跟蹤轉臺及隨動系統、雷射壓制儀、熱成像干擾機(氣體雷射發射機)組成。為實現車長、炮長遙控跟蹤瞄準,對跟蹤轉臺採用數位式位置閉環控制方式。該系統可360度全方位工作,俯仰角為-12~90度,跟蹤角速度左右為45度/秒,俯仰40度/秒。從炮長(或車長)按下按鈕到系統對準目標只需1秒鐘。雷射輸出能量為1000兆焦,脈衝重複工作頻率為10次/秒,最大作用距離為4000米,系統連續工作時間為30分鐘,雷射器的壽命為120萬次。

八:動力傳動系統
長期以來,缺乏大功率引擎是制約中國主力戰車水平的一大技術瓶頸。經過不懈努力,中國在80年代末研發成功了多種1200馬力的大功率柴油引擎。其中150HB系列的1200馬力渦輪增壓中冷式大功率柴油引擎的性能較為出色,被選中作為98式戰車的動力系統。可能是在設計時參考和借鑒了德國MTU公司的MB871ka501型引擎的設計理念,所以150HB引擎與其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由於安裝了大功率引擎,51噸重的98式戰車的單位功率達到了23.54馬力/噸,最大公路時速高達70公里/小時,0~32公里加速時間為12秒。在輸出功率相同的情況下,150HB引擎的質量比英國“挑戰者”戰車上安裝的CV12TVC-1200型引擎輕15%。
為適應裝甲兵的發展要求,中國在150HB柴油引擎的基礎上研發成功了具有世界水準的150HB1500馬力大功率引擎,其研製時瞄準的目標九四德國的MT883型引擎。目前,該引擎已安裝在98改進型戰車上。經測試,98改進型戰車的最大公路時速和最大越野時速分別為80公里/小時和60公里/小時。
在98式戰車上仍採用傳統的機械傳動、液力控制裝置。傳動裝置由傳動箱、兩個側變速箱和同軸側傳動器組成。側變速箱為行星式,帶摩擦離合器,採用液力操縱,有7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每個變速箱內有2個閉鎖離合器和4個機械式制動器。
在行走部分上,98式戰車採用兩條雙銷掛膠履帶(每條由85塊履帶板組成,總質量為2.1噸,使用壽命為10000公里)、6對直徑為730公里的雙緣路輪、兩對掛膠托帶輪、兩對掛膠托邊輪以及主動輪和誘導輪組成,主動輪在後,誘導輪在前。在第一、第二和第六路輪上安裝有液力套筒式避震器和“Z”形軸避震器。懸吊裝置的扭杆沿底甲板橫向佈置,操縱裝置的拉杆沿側甲板佈置。由於對扭杆進行了改進,路輪行程增至340公釐,從而使車輛平均行駛速度提高了12%,從停車狀態加速到42公里/小時只需10秒。

八:改進
由於98式戰車在防護、火力和射控方面已具相當水準,提高動力系統的可靠性問題就顯得日益突出。由於引擎體積的問題,98式戰車的動力傳動室採用縱置佈局,造成車體過長和過重,阻礙了其性能提升。在安裝相同功率引擎的情況下,北方工業公司新近推出的MBT-2000型戰車由於改進了引擎並採用橫置佈局,其車體長度僅為6.487米,使得戰鬥全重為46噸的MBT-2000的車體防護性能反而優於51噸重的98式戰車。所以,在98式戰車投入大規模生產前,為其更換全新的底盤已勢在必行。經過長時間考驗證明,MBT-2000型戰車的動力傳動系統的可靠性是目前中國國內最好的,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較小。如將98式戰車的炮塔略加改進後安裝在MBT-2000戰車的底盤上,將會使整車性能有大幅提高。中國科研人員曾對一輛98式戰車進行了改進,將其炮塔安裝在MBT-2000戰車底盤上,改裝後的戰車命名為98改型戰車。該戰車戰鬥全重為50噸,車體前部防護性能相當於650公釐厚的均質裝甲。為對付更大的威脅,在必要情況下可以在炮塔的前裝甲上焊接楔形複合裝甲塊,可以進一步提高炮塔的防護能力。有關單位曾將一輛98式戰車進行了類似的試驗,結果較為滿意。
是哪个人把王辉的98坦克专集的文字部分全部搬上来了!只是把里面个别的词比如坦克改成战车,火控改成射控,我国改成中国,简体换成繁体。真是一字不差!!
繁体看起来真累。。。。。。。
能不能改回去了?
以下是引用秋之狼在2003-2-9 21:12:42的发言:
繁体看起来真累。。。。。。。

看了一半就不行了。[em08]
繁体字是文化的精髓,你们要看啊!这些繁体字很好认啊,现在的人是不是太浮躁了?
---------------------------------------------------莫怪兄弟多事-------------------------------------------------------

一:研发史
1970年底,我国第二代主力坦克122中型坦克在经历3年多的发展后,因无法突破技术瓶颈的制约宣告失败。直至文革结束前的数年间,我国主力坦克的发展步伐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装甲部队正对其第二代主力坦克进行不断改进,并在苏联t-64和t-72坦克的刺激下,纷纷加快了第三代主力坦克的研发步伐。此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坦克工业还仅徘徊在修修补补上,逐步拉大了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1977年2月,在抖落了文革重负后,看着手中已经落后于北约和苏军近15年的装甲力量,陆军首次向军委科技装备委员会呈报了新型主力坦克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在上级的要求下,军工部门随即展开了新型坦克的研发工作。1978年4月,国防科工委和五机部在山西大同召开了“784”会议,讨论第二代(以后改称第三代)主力坦克的研发方案,重新提出了新型第二代主力坦克的研发目标,并对战技指标进行了论证。会议决定,第二代坦克以德国的“豹”2坦克为起点,主要作战目标是苏军的t-72坦克。会后,五机部成立了会战指挥部,任命了总设计师和副总设计师,掀开了我国坦克工业自文革后的首次发展高潮。
经过协作攻关后,1979年3月,617厂和201所研发成功了代号1224的新型坦克论证性底盘试验样车。该车安装有120公厘火炮,液力机械式变速箱、摩擦减震器和mb8v331tc41型引擎,总装成功后立即投入试车,主要目的是为了考核从德国引进的mb8v331tc41型引擎、辅助系统以及行走装置、总体布局和整车的总体性能。随后,617厂和201所又研发了代号1226和1226f2的两辆试验样车。这两辆试验样车的外形相同,除安装了与1224试验样车相同的120公厘光膛炮外,无论是在坦克外形还是在车体结构上都与1224试验样车有很大不同,其战斗全重分别为45.3吨和45.8吨,车全长为9.947米(炮向前)。两辆样车的区别是动力装置系统不同,1226试验样车安装的是636厂生产的8v165型柴油引擎,该引擎的功率为1000马力;1226f2试验样车安装的是616厂生产的12v150型引擎,其功率也为1000马力。两种试验样车的动力传动装置均为纵置式,可整体吊装,给保养车辆带来了很大便利。另外,两种样车均采用了由617厂研发的液力机械综合变速箱,该变速箱有4个前进檔和1个倒文件,操作轻便,加速性和转向性能较好。悬吊装置采用了扭杆弹簧和液气筒复合悬吊,具有很好的避震性能。由于行走系统采用了6对小路轮和挂胶履带,与以往的坦克相比,两辆试验样车的通行能力和行走系统的寿命有明显提高。
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如何在平坦的三北地区防御和阻击北方随时会兵临城下的重装集群,对于装备窘陋的陆军而言是个大伤脑筋的问题。借着与北约国家刚建立的准盟友关系,我国曾考虑引进德国的“豹”2坦克作为陆军装甲部队的主力装备。一时间,军方高层和工厂的技术人员成了德国克劳斯-玛菲公司的常客。单在综合了全面的考量后,军方最终还是决定在吸收消化“豹”2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具有我国特色的主力坦克。因此,在设计1224、1226和1226f2试验样车的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德国“豹”2坦克的许多设计理念。
1226和1226f2试验样车采用了焊接式炮塔,弹舱设置在炮塔尾部,乘员4人,在采用了许多新技术的条件下,试验样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一次性研发成功,同阶段的部件研发工作也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使我国的坦克技术发展和技术储备有了新的实践和积累。
1981年80式坦克被指定为我国第二代主力坦克,1224、1226和1226f2试验样车实际上便成了第三代坦克的前期预研车。80式坦克成为第二代坦克后,我国军工部门把第三代坦克的论证工作提到了首要议程。不久,由于在论证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设计理念而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第一种设计理念主张在苏军t-72坦克的基础上研发第三代坦克,其依据是我国已完全掌握了t-72的技术性能,在此基础上研发新一代坦克对承袭了苏式风格数十年的坦克工业体系无需做大的的调整。该方案为3人制坦克,125公厘火炮,采用自动装填机。第二种设计理念主张另起炉灶,以研发新型坦克为契机,彻底摆脱苏式体系。其设计方案为:采用类似以色列“驰车”式坦克的设计风格,引擎前置,120公厘主炮,半自动装填机,动力系统为大功率柴油引擎或燃气轮机,打破以往传统的坦克设计理念。由于两种设计理念各不相让,分歧较为严重,导致第三代坦克项目论证工作暂时中断。
1984年7月,在统一了设计理念后,重新召开了由军方和研发部门(201所)共同参加的第三代坦克战术、技术指标补充论证会议,会议决定采用类似t-72坦克的整体设计方案,并任命祝榆生为总设计师。1986年夏,该项目由总参谋部与国防科工委联合上报国务院、中央军委;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复“第三代坦克是装甲兵2000年的主要装备”。在国家“七•五”计划中,第三代坦克被列为武器研发的重点项目。“八•五”项目期间被列为军队四大重点装备项目之一。
1989年春,总参装甲兵部与我国北方工业公司签订了第三代主力坦克(第一阶段)合同书、来年初,617厂生产出了首辆第三代坦克试验样车,并进行了工厂定型试验。1991年,经充分论证后,三代坦克论证与分析组对三代坦克的战技指标由40余项增加到70余项,这对提高和完善三代坦克的作战性能产生了深远影响。1992年,617厂又生产了4辆三代坦克样车。1993年,相关部门就三代坦克炮塔正面防护系统三步指针项目召开了技术会,会上决定,为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将三代坦克炮塔的正面防护从二步指标(600公厘)提高至三步指标(700公厘)。
1994年,总参兵种部和兵器总公司先后召开了两次“三代坦克火控系统研发方案评审会”。同年8月,在我国南方某地,2辆三代坦克初期样车进行了湿热地区的适应性摸底试验。试验中,2台样车共行驶了3800公里,发射各种炮弹200余发,完成16项试验项目。9月,在北京坨里和槐树岭地区又对三代坦克进行了可靠性摸底试验和潜渡试验。1995年~1996年,3辆三代坦克初期样车在黑龙江塔河县北方试验场进行了寒区摸底试验。1996年初,兵种部三代坦克型号办公室在包头召开设计定型协调会。5月,617厂开始了三代坦克正式样车的总装工作。12月3日,在装甲兵装备技术研究所试验场隆重举行了三代坦克的交接仪式,三代坦克从此正式由工程研发阶段进入设计定型阶段。
12月底,试验部队迅速将三代坦克正式样车中的4辆调往塔河进行寒区适应性试验。在近2个多月的试验中,4辆样车累计行驶6900公里,完成近20余项试验项目。1997年底,三代坦克的正式样车再次进入塔河试验场进行寒区试验,4辆样车累计行驶20000公里,完成近30余项试验项目,发射各种炮弹760余发。到1998年底,在经历了5年的试验和部队试用后,三代坦克终于完成设计定型任务。经检测,三代坦克在火力、火控、装甲防护性能以及一些高新科技的应用上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由于三代坦克已被指定为“9910工程”(国庆五十周年阅兵)的重点车型,时间任务紧迫,在有关单位的不懈努力下,1998年底,三代坦克通过了鉴定定型,正式命名为ztz-98式主力坦克,并小批量生产参加“9910工程”。1999年10月1日,98式坦克在国庆阅兵式上首次公开露面。
在近10余年的研发过程中,三代坦克共耗资数亿人民币。参加阅兵式的单车造价为1600万人民币(约合190万美元),创下了我国国产坦克造价的新高。
在完成了98式坦克的设计定型后,科研单位又开始在该坦克基础上加紧研发改进型号。与98式坦克相比,98改的综合性能上又有较大提高,尤其是整车的可靠性。2001年底,首批40辆98改坦克开始试装备解放军装甲部队。
二:整体布局
由于98式坦克的设计借鉴了t-72坦克的许多设计理念,所以从整体看,98式坦克就象t-72的放大版。98式坦克的底盘较t-72长出近1米,其路轮分布也较后者稀疏。与以往我国陆军的坦克相比,98式坦克的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其炮塔方面,一改传统的卵形铸造炮塔,全面采用焊接结构,其正面与m1系列坦克有许多相似之处。
从整体布局上看,98式坦克仍采用传统布局模式,驾驶室前置,战斗室居中,动力室后置。车体采用装甲钢板焊接结构,由首部、侧部、尾部、底部以及风扇隔板、动力舱隔板合动力舱顶盖组成,车首上装甲板焊接有一对带弹性卡锁的牵引钩、两个前灯防护支架。车体翼子板上固定有外燃油箱、燃油供给管路、备品、工具附件箱以及外机油箱,车体尾部支架上固定有两个备用油桶。
坦克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中央,驾驶室上配有一扇单片舱门,舱门前的镜室内装有1具昼用单倍潜望镜和2具潜望镜。此外,驾驶员还配有1具双目微光夜视潜望镜,夜间视距为200米。
在车体首上装甲板内侧,布置有驾驶员舱门螺杆关闭装置和92式辐射与化学探测器以及滤毒通风装置。驾驶舱右侧布置有右燃油箱和弹架油箱,左侧有左燃油箱,驾驶员检测仪表板、蓄电池组以及电气设备,后面是自动装填机的旋转输弹机。
驾驶员室设有驾驶员座椅,座椅前面底部装甲板上安装有操纵杆,右前方有油门踏板、燃油分配开关和预压泵开关,在启动引擎时,驾驶员必须将燃油分配开关置于通位,并接通预压泵。驾驶员的右边有变速操纵档位选择器,上有两个手柄,一个方向选择手柄,一个单位选择手柄。在驾驶员的左边还有手动制动操纵手柄,在其附近还安装有各系统的电气操纵系统。
战斗室位于坦克中部,炮塔前部中间安装有火炮,火炮右侧安装有并列机枪,炮塔内有两名乘员(车长和炮长),其中车长位于炮塔内火炮的右侧,在车长舱盖的四周设有5个观察镜,指挥塔前方安装有1具周视瞄准镜,在周视瞄准镜的后面和车长舱盖右侧各有1个高射机枪枪架;炮长位于火炮的左侧,炮长舱盖前面有1具观瞄镜。
动力传动室位于坦克后部,与战斗室以装甲隔板隔开。动力系统可整体吊装,布局紧凑,与以往的坦克相比,98式坦克的战斗室加大了使用空间,为日后安装更大口径的坦克炮保留了余地。
三:武器系统
早在70年代,我国科研人员就展开了大口径坦克炮的研发工作,先后研发成功了120公厘、125公厘和130公厘等多种口径的坦克炮。在三代坦克炮口径的选择问题上,曾经有120公厘和125公厘两种口径之争。从实际情况看,120公厘高膛压光膛炮的性能并不比125公厘坦克炮逊色,甚至某些性能上还优于125公厘坦克炮。由于98式坦克在设计时参考了苏式t-72坦克的许多技术特点,并直接借鉴了其自动装填机,这主要是为了大幅缩短研发周期。重新研发适用于120公厘火炮的新型自动装填机,在增加坦克设计难度的同时,坦克的整体设计也必须做较大修改。再者,120公厘炮弹为整装式结构,这就意味着与其配套的自动装填机体积不会太小,会给炮塔内的安装划定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从目前西方安装有自动装弹机的法国勒克莱尔坦克和日本90式坦克看,其尾舱式自动装弹机的结构都比较复杂。我国89式120公厘自行反坦克炮的尾舱就安装有半自动装弹机。尽管提高了射速,但单从89式自行反坦克炮庞大的炮塔就可对其内部半自动装弹机的体积和复杂程度窥之一二。
从防护上讲,虽然西方坦克大都实现了弹药隔舱化,但在战场上采用尾舱式炮塔的坦克的生存能力不见得就比采用炮塔吊篮式自动装弹机的坦克高多少。单从弹药被命中的几率看,将弹药布置在尾舱的坦克要高于布置在车体内的坦克。另外,随着整装弹药重量的不断增加,造成装填手工作负荷不断增大,以目前坦克炮向大口径化发展的趋势看,在坦克上实现弹药的自动装填已成为必然。
我国前后发展了120公厘和125公厘反坦克弹药,前者采用整装式结构,后者采用了分装式结构。125公厘坦克炮早在1985年就研发成功,经不断改进,定型后的125公厘坦克炮的膛压已高于120公厘坦克炮。最终安装在98式坦克上的是zpt-98式50倍径125公厘高膛压光膛坦克炮。炮声身采用高强度pcrni3nov,炮口动能比俄罗斯2a46m-1型125公厘坦克炮提高近45%,比“豹”2a5和m1a1/a2坦克上的rh-120型120公厘坦克炮高近30%。由于对身管实施了液力自紧技术,从而满足了高膛压火炮对身管强度的要求。为提高身管的耐烧蚀磨损寿命,火炮采用全膛镀铬工艺,使其寿命达到700发穿甲弹的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准。为增强热防护效率,身管上安装了双层铝板气隙式热护套,防护效率为70%。
与俄罗斯2a46m-1型125公厘光膛坦克炮一样,ztp-98型坦克炮的炮闩也为横楔式,由冲杆弹簧式半自动控制,其上装有机械和电气式双功能击发系统。火炮反后坐装置为下置式,由带液量调节的筒式后坐节制杆式驻退机以及带针形杆复进节制器的三筒液气式复进机组成。火炮的药室长880公厘,正常后坐距离为280公厘~320公厘,最大后坐距离为330公厘。火炮身管质量为2.02吨,炮闩质量为72公斤,回转部分质量为2.6吨。火炮身管的抗弯强度为4320牛顿/米,厚度公差为0.6公厘,工艺加工弯曲度为0.7密耳,自由误差为0.18密耳。射击精度比俄式2a46m-1提高了25%。
zpt-98型坦克炮的摇架呈箍形,底座长1500公厘。底座上设有两条后坐滑轨,前滑轨为铜质环形衬筒,衬筒与炮身之间的安全膨胀间隙为0.3~0.9公厘,用于补偿身管射击时产生的热膨胀量。后滑轨由位于炮尾环和摇架上的轨道支架构成。可快速拆卸的摇架颈部由4颗螺栓固定。楔形半自动炮闩设在火炮上方,开闩力为245牛顿。车内加装一个驻退器和复进机液量可见控制装置,可在火炮不进行人工后坐情况下检查液量。另外,在火炮炮口端面装有前瞄准镜垫片,炮长借此可在车内迅速调整火炮。根据需要,火炮可用电点火装置、电击发和机械式手动击发射击。火炮可前抽更换,更换可在1小时内完成。
zpt-98型坦克炮配备的弹种包括采用半可燃药筒的(使用新型太根发射药)钨/铀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尾翼稳定破甲弹和尾翼稳定多功能杀伤爆破榴弹,弹药基数为41发,其中2发置于自动装弹机的旋转输弹机内,19发放置在战斗室的各弹药箱内。在发射第三代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为1780米/秒),可在2000米距离击穿850公厘厚的均质装甲,而最新型特种合金穿甲弹(贫铀穿甲弹)在该距离上的穿甲厚度可达到960公厘,其弹芯长径比为30:1。为强化反坦克作战能力,98式坦克还配备了多功能榴弹,此乃增加装药的高爆型,威力较大,足以使坦克丧失战斗力。另外,98式坦克还配有仿俄制斯维尔河/反射9k119型(西方称at-11“狙击手”)雷射驾束制导炮射飞弹系统,车内一般携带有4枚飞弹。经过改进,新型炮射系统在98式坦克的炮长瞄准具内装有雷射发射机,飞弹的发射装药加长,全弹质量也有所增加。该弹可针对某种攻击情况(如静止发射攻击),选择复杂的飞行轨迹,低空飞向目标。
98式坦克的自动装弹机仿自俄式坦克,该系统由旋转输弹机、弹匣提升机、推弹机、药筒底壳抛出机构、火炮电机闭锁器、记忆装置、自动装填机配电盒、装弹操纵台、自动装填机操纵台、弹量指示器和全套电气系统安装组成。自动装弹机的装填角固定在4度30分,每发弹的装填时间为8秒。在自动装填方式时,98式坦克的主炮射速为8发/分,采人工装填,射速降为1~2发/分。试验证明,该自动装填机的间隔故障率为千分之三。目前,更新型的性能优良、使用可靠、操作方便的装弹机系统已研发成功,将装备在98改进型坦克上。
98式坦克的辅助武器包括1挺86式7.62公厘并列机枪,安装于火炮右侧,采遥控电击发,弹链供弹,每条弹链内装250发弹,总共备弹2000发。车长指挥塔上装有1挺qjc88式12.7公厘高射机枪,由车子在炮塔外手动操纵,用单倍准直瞄准镜,对空中目标的最大表尺射程为1.5公里,俯仰范围为-4~+75度,战斗射速为80~100发/分,备弹300发,分装在5条弹链中。为了方便射击,在98式坦克的炮塔上共设有3个高射机枪枪架,其中车长指挥塔前方和右侧各有一个,炮长舱门左边设有1个。另外,3名乘员各配有1支56c型或95式短突击步枪。
四:火控系统
98式坦克上安装的是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该系统属指挥仪型数字式坦克火控系统,主要由昼夜观瞄、测距三合一的下反稳像式瞄准镜、火控计算机、控制盒、耳轴倾斜传感器、炮塔水平角速度传感器、横风传感器、炮控分系统组成。该系统与简易式火控系统的差别在于其光学瞄准线与火炮相互独立稳定,以炮长瞄准线作为稳定的基准,火炮随动于炮长瞄准线。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是通过一个二自由度陀螺仪稳定瞄准镜中的下反射棱镜来实现炮长瞄准线的双向稳定。在瞄准状态时,炮长操作操控台驱动瞄准镜的瞄准线,使其瞄准跟踪目标,而火炮随动于瞄准线。当炮长在坦克行进间从瞄准镜向外观察目标时,瞄准镜中的目标和背景几乎是不动的,极大的方便了炮长在坦克行进间进行射击,而且射击时只需一次瞄准。使用时,炮长将瞄准镜标志瞄准目标中央并发射雷射测距后,目标不会出现扰动,炮长只需继续瞄准目标就可以射击。另外,火控系统中还配有火炮重合射击装置,当火炮调到计算机计算出的瞄准角和方位前置角的位置时,该装置会自动输出允许射击讯号,如果此时炮长已经按下射击按钮,火炮会自动射击。由于该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是炮长瞄准线在高低向和水平向都稳定的,因此98式坦克不仅能在静止时以较高的命中率射击固定和活动目标,而且还可以在行进间以较高的首发命中率射击固定和活动目标。为提高坦克的作战能力,火控系统中增加了车长对火控进行操作的功能。在98式坦克车长指挥塔前方,有一具可360度旋转观察的上反式周视瞄准镜。该瞄准镜与炮长瞄准镜一样,均可在高低和水平方位上独立稳定,并有雷射测距和夜视功能,可独立稳定的搜索、选择和瞄准目标。车长可以进行目标指示,当炮长完成对一个目标射击后,车长可调转炮塔,使炮长捕捉车长选定的目标射击。此后,车长可继续搜索新的目标。如果车长突然发现对己方威胁较大的目标时,可立即调转火炮和炮塔,当火炮瞄准线与车长瞄准线重合时,炮塔停止转动,这就实现了超越调炮功能。如车长需了解炮长正在执行的任务时,可按下监视炮长按钮,此时车长瞄准线与炮长瞄准线重合,车长镜停止转动,车长镜和炮长镜观察同一目标,从而实现车长监视炮长功能。
98式坦克的车长和炮长无论昼夜都具备行进间射击固定和静止目标的能力,射击反应时间短,当静对静时≤5秒,静对动时≤秒,动对动时≤9秒。经测试,98式坦克在2000米距离上的首发命中率在85%以上。为适应错综复杂的战场环境,98式坦克的火控系统还可以降级使用。当稳像部分出现故障时,该系统还可作为自动装表简易式火控系统使用;假如自动装表简易式火控系统也出现故障,还可以用人工装定表尺进行瞄准射击。
近几年,由于在火控系统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先后研发成功了多种自动跟踪火控系统和瞄导合一的大死循环式火控系统。在98式改进型坦克上,安装的是最新型瞄导合一的大死循环火控系统。瞄导合一大死循环火控系统是一种可对射击结果实施自动校正的火控系统,假如首发射击不中时,该系统能对脱靶情况进行实时测量,把偏差的距离和角速度自动输入火控计算机进行下一发弹的修正计算后立即射击,大大提高了次发命中率。在大死循环火控系统中,如何自动的实时测出弹着点偏差并进行自动校正,是应用这种火控系统的前提和技术关键。系统中必须有能自动跟踪目标和自动跟踪弹丸的装置和传感器。目前跟踪目标用自动跟踪器实现,自动跟踪器可用闭路电视和热像仪实现;自动跟踪弹丸采用脱靶距离传感器(如无线电定位传感器及观点传感器等)实现。由于热像仪可以根据目标的热特征跟踪目标,又能利用弹丸的热特征自动跟踪弹丸,因而也可以作为自动跟踪器和脱靶距离传感器。由于大死循环火控系统是建立在对脱靶距离实时自动校正的基础上,因而要求火炮要有行高的初速,这样弹丸飞行的时间就能缩短利于迅速校正射击。大死循环火控系统可明显提高第二发弹的命中率,用于射击越野行进的高速目标效果明显。在测试中,98改进型坦克在2000米距离对运动目标进行的46次第二发补射中(人为设定),命中率为100%。
五:夜视系统
98式坦克上的炮长用热像仪是解放军装备的比较先进的热成像系统,该热像仪的探测器为SPRITE探测器,其光敏面是粘贴在蓝宝石衬底上以光刻掩膜而成底8条蹄镉汞芯片。SPRITE探测器与单元数组探测器相比,其优点是探测器就完成了时间延迟积分处理,即signal processing in the element,SPRITE也由此得名。SPRITE探测器必须在80K左右且真空中才有良好的性能,所以它需要封装在杜瓦瓶里,由制冷机对杜瓦瓶进行制冷。98式坦克上炮长热像仪采用分置式斯特林制冷机制冷,连续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试用探测器工作的制冷时间为5分钟。热像仪全重42公斤,采用串并联方式扫描,视场为5.6X3.8度(11.4倍);12X8度(5倍)。在昼间对坦克目标的识别距离为2600米,夜间为2750米。
目前,我国已研发成功第二代热像仪,该热像仪不需光电扫描,由探测器直接接受全视场的热辐射讯号而成凝视图像,因此也称凝视焦平面热像仪。其作用距离可达7~9公里,灵敏度和分辨率比第一代热像仪有很大提高,且结构紧凑,造价低廉,平均无故障时间为4000小时,在能见度只有100米的恶劣环境中对目标的发现距离为4000米,识别距离3100米。该热像仪已安装在98改进型坦克上。
六:防护性能
98式坦克的外形低矮(不到2.3米),车首和炮塔正面采用可更换式新型复合装甲。其中车首用均质轧制装甲焊接而成,重要部位采用迭型陶瓷复合装甲加强。首上装甲板为多层复合装甲,具体结构为钢-玻璃纤维板-超硬钢-钢,总厚度为220公厘,倾角为22度,其防护能力相当于500~600公厘均质装甲。车体首下装甲板厚度为80公厘,挂装有两块大型钢质塑料板,也可以挂一具推土铲。车体两侧安装有8公厘厚夹布橡胶履带裙板,前护板和侧裙板对带倾斜引信的反坦克地雷和破甲弹有一定防护作用。另外,为保护驾驶员的安全,其座椅悬吊在车体上,底部加强了防护装甲,两侧各焊接有一根垂直钢架,用以提高结构强度。98式坦克的炮塔装甲由复合材质和特种钢组成,两者间的夹层内还有特种材质,故又称间隙式复合装甲。其在2000米距离上可抗击穿甲能力在700公厘的动能穿甲弹和破甲能力在800公厘以上的战防弹。在1997年冬季进行的低温试验中,98式坦克经受了14发105公厘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攻击,无一击穿坦克的前装甲。后来用T-72C坦克上的125公厘炮对其射击6次,依然无法击穿前装甲。
如果披挂上附加装甲,在车重增加0.7吨的情况下,98式坦克的抗APFSDS穿甲能力在830公厘以上,抗HEAT穿甲能力在1060公厘以上;在炮塔和车体上安装新型双防反应装甲后,抗APFSDS和HEAT的能力可达到1000~1200公厘。另外,98式坦克的侧屏蔽前端还装有反应装甲,顶部装甲也得以强化。
众所周知,坦克最薄弱的防护在炮塔顶部,在制导武器(尤其是攻顶弹药)比重日趋增重的今天,单纯依靠坦克的硬防护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坦克生存的要求。为进一步增强98式坦克的生存力,其上安装了反导软防护系统。该系统由JD-3红外干扰机、烟雾弹系统、雷射告警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JD-3红外干扰机由红外发射机、电源和控制装置、控制板组成,系统总质量为75公斤。通常情况下,在坦克主炮两侧各装一台JD-3红外干扰机。JD-3红外干扰机的方位覆盖范围为主炮两侧22度方位角,高低覆盖范围是5度,在探测到来袭目标后2秒内发射0.7~2.5μm波段的红外脉冲辐射讯号。红外干扰机能够持续发射编码红外脉冲干扰讯号,使红外制导反坦克弹药的制导电路产生假讯号,可有效干扰“TOW”、“龙”、“霍特”等反坦克飞弹。
烟雾弹系统由94式烟雾发射器和97式烟雾弹组成。该系统可在3秒内在距离坦克50~80米处形成气溶胶烟雾屏障,对敌方的雷射目标指示器和雷射测距机产生屏蔽,对0.4~14μm波段具有较好的遮蔽作用,持续作用时间为20秒。试验证明,该系统可使“TOW”、“龙”、“小牛”、“地狱火”等反坦克飞弹的命中率降低75~80%;使“霍特”、“米兰”等反坦克飞弹的命中率降低2/3;使雷射测距机辅助射击的各种火炮命中率下降2/3。
除软防护系统外,98式坦克上还可以安装新型主动式防御系统。该系统由控制装置、毫米波雷达、发射系统组成,各子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以快速更换。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车长将系统置于工作状态,此时雷达采用监视工作状态。当探测到距坦克50米之内、在规定的范围内飞行的目标时,雷达自动转换成跟踪模式,并向火控计算机提供目标的弹道数据,由火控计算机确定来袭弹药是否可能命中坦克。如判断来袭弹药会命中坦克,雷达则提供精确跟踪数据,计算机确定防御弹药的发射位置和时间,在来袭弹药距坦克1.5~4.2米处爆炸,击中来袭弹药,使来袭弹药的弹头提起爆炸或使其偏离飞行轨道。如判断来袭弹药不构成威胁,雷达则恢复到监视状态。主动防御系统可对付速度为70~700米/秒的来袭目标,系统重新做好准备只需0.2~0.4秒。该系统对协同作战的步兵危险区为20~30米。另外,该系统可自动识别假目标,如飞鸟、子弹、炮弹破片和己方发射的炮弹或飞弹等。主动防御系统可安装在多种装甲车辆上,可将装甲车辆的生存能力提高近2倍。安装该系统的坦克不会对其他坦克产生电磁干扰,系统本身也有良好的反电子干扰能力。
在98式坦克的内部安装有集体三防装置和自动灭火抑爆系统,战斗舱、驾驶舱及其舱盖的内壁加装有一层防辐射衬层,可降低r射线对乘员的伤害。此外,在坦克被穿甲弹击中时还可以防止乘员受到从内部崩落的碎片的伤害。车体和炮塔均涂有三色迷彩涂层。
在波斯湾战争中,伊拉克的装甲车辆由于没有装备预防“二次”效应的有效设备,导致了惨重伤亡(尤其是较为先进的T-72坦克)。经测试,坦克战斗舱内,由HEAT射流引起的车内油气混合物爆炸,会在140毫秒~240毫秒内形成0.35~1.4兆帕的超压,有的甚至达到2兆帕,伴随爆炸形成的热辐射强度可达6~10瓦/平方公分。当弹丸穿透装甲板时,车内人员很容易受到三种主要危害:压力冲击、皮肤烧伤和毒剂效应。对人体而言,假如作用于身体的压力时间超过50毫秒,0.1兆帕以上的超压通常会造成肺部永久性损伤。0.3兆帕以上的超压将使人员的死亡率达50%。当超压值达到0.4~0.5兆帕时,人员将必死无疑。按医学要求,皮肤以下0.08公厘深处的温度超过43.5摄氏度,身体裸露部位将遭受难以恢复的2度烧伤。或者用热辐射计表示,即10瓦/平方公分强度的热辐射作用在皮肤上的时间超过100毫秒时,所引起的皮肤烧伤将会达到1度。除了超压、皮肤烧伤外,毒剂对乘员的伤害也不能忽视。在残酷的战场环境下,当车辆中弹时,车内乘员处于高度紧张、担忧状态。人员体内肾上腺素将会增高,这会增加人体对毒性物质的敏感性。毒性物质来自爆炸后的产物、燃烧的产物及热分解产物。爆炸产生的毒性物质取决于来袭弹药的性质,燃烧和热分解产生的毒性物质的多少取决于感受穿透射流的敏感速度和灭火的持续时间。综上所述,装甲车辆内一旦发生“二次效应”,对车内乘员的伤害将是致命。因此,给装甲车辆配备高效的灭火和抑爆系统,预防“二次效应”,对提高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装甲车辆内,有效的灭火抑爆系统应该具备敏感的探测器、快速的控制系统和有效的灭火剂,这样才能有效制止爆炸和彻底地避免“二次效应”。通过研究人员地反复试验证明。如在130毫秒内扑灭坦克内的各种火灾,就能够避免各种油气混合物的爆炸。在预防二度烧伤时,只要10瓦/平方公分热辐射作用在皮肤表面的时间不超过100毫秒,就能使乘员避免遭受较为严重的二度烧伤。但是,如果压力的作用在50毫秒以上时,同样会造成人体的各部位损伤甚至死亡。因此,自动灭火抑爆系统的反应时间越快、抑制超压和避免烧伤效果就越好。
早在60年代初期,我国就展开了装甲车辆自动灭火系统的研发,但由于各种原因进展缓慢。直到中越边境冲突后,战场上的血的教训使解放军提高了对装甲车辆自动灭火装置作用的认识并产生了迫切要求,自动灭火系统的研究工作因而加快。1980年,我国自行研发了80式自动灭火装置并装备于各型装甲车辆上,经实践证明,使用效果良好。但是,该系统还不具备抑爆功能。因此,80年代初,我国引进了“SAFE”系统,并很快完成了样机试制和全部系统的国产化。后来,在其基础上我国又发展了更先进的自动抑爆系统。98式坦克上装备的是92式自动灭火抑爆系统,该系统由关系探测器(6个)、控制盒、灭火瓶(4个)、紧急开关和电缆组成。该系统可在50毫秒内抑制由于HEAT射流引起的战斗舱油气混合物爆炸,并能够将油气爆炸产生的压力限制在0.1兆帕以内,这样能够使乘员的皮肤烧伤程度限制在1度以下,故可以达到灭火抑爆作用,防止“二次效应”发生。在灭火瓶中,装有液态的“哈隆”1301灭火剂,并充满氮气,阀体直接装在瓶口上,不使用分布管路,这样可以极大的缩短喷射时间。
七:光电通信及对抗系统
调频通信是扩展频谱(扩频)通信的一种,作为通信电子对抗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装甲车辆的通信系统。98式坦克上采用的是新型VHF-2000型坦克通信系统,该系统具备良好的电子对抗性能,系统通用性好,便于使用维修,可靠性高,电磁兼容性及同台多机工作性能良好等特点。在98式坦克炮塔后部右侧,有一具敌我识别与雷射通信系统,其雷射敌我识别与雷射光波作为载波传递讯号。这是一套小型化的一机多功能的车载系统,供车长用于敌我识别、发射数字指令、进行语音通信,并可发展用于雷射搜索。系统的全方位接收机控制头也可用于对0.9~1.06μm雷射告警器。该系统可抗光、电、磁干扰,工作距离≥3.6公里,高低向-10~+45度(与车长周视镜相同),水平向360度,识别一次目标时间≤0.6秒,有60种敌我识别密码。系统能显示敌我识别结果。数字通信指令、正在通信与等待通信车的概略方位。
在坦克炮塔尾舱右侧顶甲板上方,装有9602型GPS导航定位接收天线,负责接收并放大导航卫星发射的高频讯号,并变成中频讯号送入接收机。在炮塔尾舱内右侧甲板上,接收并处理来自天线的中频讯号盒来自GPS接收机显示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其显示控制器安装在炮塔内右侧座圈下方,显示导航信息并输入输出控制指令。9602型GPS卫星导航仪是二通道的C/A码接收机,可对四颗卫星按时分制进行时序观测,采用L1载波上调制的C/A码进行续距测量,由导航处理机实时求出三维位置和速度。如果可供观测的卫星只有三颗时,接收机可以将人工输入的高程或上次三维定位得到的高程作为已知值,进行二维定位,实时求出经纬值,对于军事用户而言,可将经纬值交换成我国九四军用网络坐标值。9602型GPS接收装置被动式导航、无积累误差、保密性较好。可全天候向乘员提供坦克所处位置的三维坐标式军用网络直角坐标,能提供坦克的行进方位、行进速度等数据。输入目标可提供目标的方位和距离。输入多个航路点后可建立航线,并对偏航距离和接近目标距离进行报警。设备本身具备进行共况自检和故障诊断功能。9602型GPS属单一的粗码定位系统,其精度目前相对较低(100米),对于有些战术要求还不能满足。“GLONSS/GPS”兼容型导航定位位置在我国已研发成功。它的精度可以达到20米。单一GPS只是过渡产品,最终要被双G兼容机所取代,一旦98改进型坦克配备了双G兼容机,则可与车内电台、雷射测距等设备连接起来,构成车际信息系统,可实现战场管理,火力支持、目标营救、敌我识别等多种战术任务,届时98改进型坦克将成为解放军最新的数字化坦克。
在98式坦克炮长舱门后部基座上,装有一具新颖独特的装置,此即为雷射压制观瞄系统。由于红外干扰机的作用仅局限于干扰红外制导方式的飞弹,不能干扰其它方式制导的飞弹,要具备多功能干扰能力,就要为坦克配备多种不同的光电对抗设备。该系统在与敌方对抗时,能起到干扰和压制对方观瞄系统的作用。该系统供车长或炮长操作,能发射激光束对敌方观瞄体系进行压制、干扰。由于激光束固有的特性,既然能压制干扰观瞄系统,那么对人体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对于使用直视型光学观瞄镜对己方观瞄的敌方人员的眼睛,其杀伤效果特别明显。另外,雷射压制观瞄系统还可以对敌方使用可见光、近红外光电传感器的火控、制导系统(如雷射测距机、微光夜视仪、电视摄像头、观瞄镜等)实施干扰,使之饱和失效,甚至产生永久性损坏,即仪器致盲,从而失去战斗能力。同样,为预防敌方对己方实施雷射照射,98式坦克上的驾驶员均配有防雷射光镜。雷射压制观瞄系统由微机控制器、跟踪转台及随动系统、雷射压制仪、热成像干扰机(气体雷射发射机)组成。为实现车长、炮长遥控跟踪瞄准,对跟踪转台采用数字式位置死循环控制方式。该系统可360度全方位工作,俯仰角为-12~90度,跟踪角速度左右为45度/秒,俯仰40度/秒。从炮长(或车长)按下按钮到系统对准目标只需1秒钟。雷射输出能量为1000兆焦,脉冲重复工作频率为10次/秒,最大作用距离为4000米,系统连续工作时间为30分钟,激光器的寿命为120万次。
八:动力传动系统
长期以来,缺乏大功率引擎是制约我国主力坦克水平的一大技术瓶颈。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在80年代末研发成功了多种1200马力的大功率柴油引擎。其中150HB系列的1200马力涡轮增压中冷式大功率柴油引擎的性能较为出色,被选中作为98式坦克的动力系统。可能是在设计时参考和借鉴了德国MTU公司的MB871ka501型引擎的设计理念,所以150HB引擎与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由于安装了大功率引擎,51吨重的98式坦克的单位功率达到了23.54马力/吨,最大公路时速高达70公里/小时,0~32公里加速时间为12秒。在输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150HB引擎的质量比英国“挑战者”坦克上安装的CV12TVC-1200型引擎轻15%。
为适应装甲兵的发展要求,我国在150HB柴油引擎的基础上研发成功了具有世界水准的150HB1500马力大功率引擎,其研制时瞄准的目标九四德国的MT883型引擎。目前,该引擎已安装在98改进型坦克上。经测试,98改进型坦克的最大公路时速和最大越野时速分别为80公里/小时和60公里/小时。
在98式坦克上仍采用传统的机械传动、液力控制装置。传动装置由传动箱、两个侧变速箱和同轴侧传动器组成。侧变速箱为行星式,带摩擦离合器,采用液力操纵,有7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每个变速箱内有2个闭锁离合器和4个机械式制动器。
在行走部分上,98式坦克采用两条双销挂胶履带(每条由85块履带板组成,总质量为2.1吨,使用寿命为10000公里)、6对直径为730公里的双缘路轮、两对挂胶托带轮、两对挂胶托边轮以及主动轮和诱导轮组成,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在第一、第二和第六路轮上安装有液力套筒式避震器和“Z”形轴避震器。悬吊装置的扭杆沿底甲板横向布置,操纵装置的拉杆沿侧甲板布置。由于对扭杆进行了改进,路轮行程增至340公厘,从而使车辆平均行驶速度提高了12%,从停车状态加速到42公里/小时只需10秒。
八:改进
由于98式坦克在防护、火力和火控方面已具相当水准,提高动力系统的可靠性问题就显得日益突出。由于引擎体积的问题,98式坦克的动力传动室采用纵置布局,造成车体过长和过重,阻碍了其性能提升。在安装相同功率引擎的情况下,北方工业公司新近推出的MBT-2000型坦克由于改进了引擎并采用横置布局,其车体长度仅为6.487米,使得战斗全重为46吨的MBT-2000的车体防护性能反而优于51吨重的98式坦克。所以,在98式坦克投入大规模生产前,为其更换全新的底盘已势在必行。经过长时间考验证明,MBT-2000型坦克的动力传动系统的可靠性是目前我国国内最好的,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小。如将98式坦克的炮塔略加改进后安装在MBT-2000坦克的底盘上,将会使整车性能有大幅提高。我国科研人员曾对一辆98式坦克进行了改进,将其炮塔安装在MBT-2000坦克底盘上,改装后的坦克命名为98改型坦克。该坦克战斗全重为50吨,车体前部防护性能相当于650公厘厚的均质装甲。为对付更大的威胁,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在炮塔的前装甲上焊接楔形复合装甲块,可以进一步提高炮塔的防护能力。有关单位曾将一辆98式坦克进行了类似的试验,结果较为满意。
按照唯物指出的問題,改正過來了。
另外我想問一下,80頁的文字内容都在這裡了?我一直求購這本書,可是買不到丫。
那本书字不多

图多
有乘員艙的圖嘛?
以下是引用xlen在2003-2-11 21:41:13的发言:
有乘員艙的圖嘛?



你好

请问你是香港同胞还是台湾同胞

[em11]
大陸的,不知道誰把我的輸入法弄成繁體字了!
別見怪,智能ABC不太會用。
以下是引用xlen在2003-2-11 22:21:41的发言:
大陸的,不知道誰把我的輸入法弄成繁體字了!
別見怪,智能ABC不太會用。





欢迎多来超大指点我们的工做

[em06]
天那,好不容易看完繁体,才发现下面有简体的,郁闷啊
不敢。。。小菜菜而已。
風雲兄能否告知在下如何能得到《ZTZ98》,不勝之感激。唯物兄指點小弟求教于您。
以下是引用xlen在2003-2-11 22:30:07的发言:
不敢。。。小菜菜而已。
風雲兄能否告知在下如何能得到《ZTZ98》,不勝之感激。唯物兄指點小弟求教于您。



[em08]


我也是前一段时间朋友寄我一本我才有的
哈哈哈!这书真的很红!
没想到现在这本书很红,我很早就买到了,当时只是看到图多就买了。买来后细看才发现宝贝多多,实在是物超所值。真庆幸当初没有舍不得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2-22 17:06:44编辑过]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说两句,你们知道这个繁体98全文的来历么??
这个是肥鸟前些日子在台湾《尖端科技》里的论坛贴的,要给WW们上课,所以要用繁体了。
然后我最先是在JC上看到这个出口转内销的东西,贴的题目叫“台湾网友评论98坦克”
笑死我了。
嘿嘿嘿
以下是引用迎海扬帆在2003-2-22 17:25:05的发言:
哎~~`悲哀啊~`````

什么意思???
当时经济危机,没舍得买……现在后悔死了……
多早早吧,有些地方还有。
这本书是介绍98最全的一本,许多照片也是首次公开。当初买书的时候挺心痛的,要15元,比第一本“梅卡瓦坦克”贵,不过看完后觉得15元花的值。
四:射控系統
98式戰車上安裝的是下反穩像式射控系統,該系統屬指揮儀型數位式戰車射控系統,主要由晝夜觀瞄、測距三合一的下反穩像式瞄準鏡、射控電腦、控制盒、耳軸傾斜感測器、炮塔水平角速度感測器、橫風感測器、炮控分系統組成。該系統與簡易式射控系統的差別在於其光學瞄準線與火炮相互獨立穩定,以炮長瞄準線作為穩定的基準,火炮隨動於炮長瞄準線。下反穩像式射控系統是通過一個二自由度陀螺儀穩定瞄準鏡中的下反射棱鏡來實現炮長瞄準線的雙向穩定。在瞄準狀態時,炮長操作操控台驅動瞄準鏡的瞄準線,使其瞄準跟蹤目標,而火炮隨動於瞄準線。當炮長在戰車行進間從瞄準鏡向外觀察目標時,瞄準鏡中的目標和背景幾乎是不動的,極大的方便了炮長在戰車行進間進行射擊,而且射擊時只需一次瞄準。使用時,炮長將瞄準鏡標誌瞄準目標中央並發射雷射測距後,目標不會出現擾動,炮長只需繼續瞄準目標就可以射擊。另外,射控系統中還配有火炮重合射擊裝置,當火炮調到電腦計算出的瞄準角和方位前置角的位置時,該裝置會自動輸出允許射擊訊號,如果此時炮長已經按下射擊按鈕,火炮會自動射擊。由於該下反穩像式射控系統是炮長瞄準線在高低向和水平向都穩定的,因此98式戰車不僅能在靜止時以較高的命中率射擊固定和活動目標,而且還可以在行進間以較高的首發命中率射擊固定和活動目標。為提高戰車的作戰能力,射控系統中增加了車長對射控進行操作的功能。在98式戰車車長指揮塔前方,有一具可360度旋轉觀察的上反式周視瞄準鏡。該瞄準鏡與炮長瞄準鏡一樣,均可在高低和水平方位上獨立穩定,並有雷射測距和夜視功能,可獨立穩定的搜索、選擇和瞄準目標。車長可以進行目標指示,當炮長完成對一個目標射擊後,車長可調轉炮塔,使炮長捕捉車長選定的目標射擊。此後,車長可繼續搜索新的目標。如果車長突然發現對己方威脅較大的目標時,可立即調轉火炮和炮塔,當火炮瞄準線與車長瞄準線重合時,炮塔停止轉動,這就實現了超越調炮功能。如車長需瞭解炮長正在執行的任務時,可按下監視炮長按鈕,此時車長瞄準線與炮長瞄準線重合,車長鏡停止轉動,車長鏡和炮長鏡觀察同一目標,從而實現車長監視炮長功能。
98式戰車的車長和炮長無論晝夜都具備行進間射擊固定和靜止目標的能力,射擊反應時間短,當靜對靜時≤5秒,靜對動時≤秒,動對動時≤9秒。經測試,98式戰車在2000米距離上的首發命中率在85%以上。為適應錯綜複雜的戰場環境,98式戰車的射控系統還可以降級使用。當穩像部分出現故障時,該系統還可作為自動裝表簡易式射控系統使用;假如自動裝表簡易式射控系統也出現故障,還可以用人工裝定表尺進行瞄準射擊。
近幾年,由於在射控系統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國先後研發成功了多種自動跟蹤射控系統和瞄導合一的大閉環式射控系統。在98式改進型戰車上,安裝的是最新型瞄導合一的大閉環射控系統。瞄導合一大閉環射控系統是一種可對射擊結果實施自動校正的射控系統,假如首發射擊不中時,該系統能對脫靶情況進行即時測量,把偏差的距離和角速度自動輸入射控電腦進行下一發彈的修正計算後立即射擊,大大提高了次發命中率。在大閉環射控系統中,如何自動的即時測出彈著點偏差並進行自動校正,是應用這種射控系統的前提和技術關鍵。系統中必須有能自動跟蹤目標和自動跟蹤彈丸的裝置和感測器。目前跟蹤目標用自動跟蹤器實現,自動跟蹤器可用閉路電視和熱像儀實現;自動跟蹤彈丸採用脫靶距離感測器(如無線電定位感測器及觀點感測器等)實現。由於熱像儀可以根據目標的熱特徵跟蹤目標,又能利用彈丸的熱特徵自動跟蹤彈丸,因而也可以作為自動跟蹤器和脫靶距離感測器。由於大閉環射控系統是建立在對脫靶距離即時自動校正的基礎上,因而要求火炮要有行高的初速,這樣彈丸飛行的時間就能縮短利於迅速校正射擊。大閉環射控系統可明顯提高第二發彈的命中率,用於射擊越野行進的高速目標效果明顯。在測試中,98改進型戰車在2000米距離對運動目標進行的46次第二發補射中(人為設定),命中率為100%。

五:夜視系統
98式戰車上的炮長用熱像儀是解放軍裝備的比較先進的熱成像系統,該熱像儀的探測器為SPRITE探測器,其光敏面是粘貼在藍寶石襯底上以光刻掩膜而成底8條蹄鎘汞晶片。SPRITE探測器與單元陣列探測器相比,其優點是探測器就完成了時間延遲積分處理,即signal processing in the element,SPRITE也由此得名。SPRITE探測器必須在80K左右且真空中才有良好的性能,所以它需要封裝在杜瓦瓶裏,由製冷機對杜瓦瓶進行製冷。98式戰車上炮長熱像儀採用分置式斯特林製冷機製冷,連續工作時間在12小時以上,試用探測器工作的製冷時間為5分鐘。熱像儀全重42公斤,採用串並聯方式掃描,視場為5.6X3.8度(11.4倍);12X8度(5倍)。在晝間對戰車目標的識別距離為2600米,夜間為2750米。
目前,中國已研發成功第二代熱像儀,該熱像儀不需光電掃描,由探測器直接接受全視場的熱輻射訊號而成凝視圖像,因此也稱凝視焦平面熱像儀。其作用距離可達7~9公里,靈敏度和解析度比第一代熱像儀有很大提高,且結構緊湊,造價低廉,平均無故障時間為4000小時,在能見度只有100米的惡劣環境中對目標的發現距離為4000米,識別距離3100米。該熱像儀已安裝在98改進型戰車上。

六:防護性能
98式戰車的外形低矮(不到2.3米),車首和炮塔正面採用可更換式新型複合裝甲。其中車首用均質軋製裝甲焊接而成,重要部位採用迭型陶瓷複合裝甲加強。首上裝甲板為多層複合裝甲,具體結構為鋼-玻璃纖維板-超硬鋼-鋼,總厚度為220公釐,傾角為22度,其防護能力相當於500~600公釐均質裝甲。車體首下裝甲板厚度為80公釐,掛裝有兩塊大型鋼質塑膠板,也可以掛一具推土鏟。車體兩側安裝有8公釐厚夾布橡膠履帶裙板,前護板和側裙板對帶傾斜引信的反戰車地雷和破甲彈有一定防護作用。另外,為保護駕駛員的安全,其座椅懸吊在車體上,底部加強了防護裝甲,兩側各焊接有一根垂直鋼架,用以提高結構強度。98式戰車的炮塔裝甲由複合材質和特種鋼組成,兩者間的夾層內還有特種材質,故又稱間隙式複合裝甲。其在2000米距離上可抗擊穿甲能力在700公釐的動能穿甲彈和破甲能力在800公釐以上的戰防彈。在1997年冬季進行的低溫試驗中,98式戰車經受了14發105公釐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攻擊,無一擊穿戰車的前裝甲。後來用T-72C戰車上的125公釐炮對其射擊6次,依然無法擊穿前裝甲。
如果披掛上附加裝甲,在車重增加0.7噸的情況下,98式戰車的抗APFSDS穿甲能力在830公釐以上,抗HEAT穿甲能力在1060公釐以上;在炮塔和車體上安裝新型雙防反應裝甲後,抗APFSDS和HEAT的能力可達到1000~1200公釐。另外,98式戰車的側遮罩前端還裝有反應裝甲,頂部裝甲也得以強化。
眾所周知,戰車最薄弱的防護在炮塔頂部,在制導武器(尤其是攻頂彈藥)比重日趨增重的今天,單純依靠戰車的硬防護已經無法完全滿足戰車生存的要求。為進一步增強98式戰車的生存力,其上安裝了反導軟防護系統。該系統由JD-3紅外干擾機、煙霧彈系統、雷射告警裝置和控制系統組成。JD-3紅外干擾機由紅外發射機、電源和控制裝置、控制板組成,系統總質量為75公斤。通常情況下,在戰車主炮兩側各裝一台JD-3紅外干擾機。JD-3紅外干擾機的方位覆蓋範圍為主炮兩側22度方位角,高低覆蓋範圍是5度,在探測到來襲目標後2秒內發射0.7~2.5μm波段的紅外脈衝輻射訊號。紅外干擾機能夠持續發射編碼紅外脈衝干擾訊號,使紅外制導反戰車彈藥的制導電路產生假訊號,可有效干擾“TOW”、“龍”、“霍特”等反戰車飛彈。
煙霧彈系統由94式煙霧發射器和97式煙霧彈組成。該系統可在3秒內在距離戰車50~80米處形成氣溶膠煙霧屏障,對敵方的雷射目標指示器和雷射測距機產生遮罩,對0.4~14μm波段具有較好的遮蔽作用,持續作用時間為20秒。試驗證明,該系統可使“TOW”、“龍”、“小牛”、“地獄火”等反戰車飛彈的命中率降低75~80%;使“霍特”、“米蘭”等反戰車飛彈的命中率降低2/3;使雷射測距機輔助射擊的各種火炮命中率下降2/3。
除軟防護系統外,98式戰車上還可以安裝新型主動式防禦系統。該系統由控制裝置、毫米波雷達、發射系統組成,各子系統採用了模組化設計,可以快速更換。該系統的工作原理是:車長將系統置於工作狀態,此時雷達採用監視工作狀態。當探測到距戰車50米之內、在規定的範圍內飛行的目標時,雷達自動轉換成跟蹤模式,並向射控電腦提供目標的彈道資料,由射控電腦確定來襲彈藥是否可能命中戰車。如判斷來襲彈藥會命中戰車,雷達則提供精確跟蹤資料,電腦確定防禦彈藥的發射位置和時間,在來襲彈藥距戰車1.5~4.2米處爆炸,擊中來襲彈藥,使來襲彈藥的彈頭提起爆炸或使其偏離飛行軌道。如判斷來襲彈藥不構成威脅,雷達則恢復到監視狀態。主動防禦系統可對付速度為70~700米/秒的來襲目標,系統重新做好準備只需0.2~0.4秒。該系統對協同作戰的步兵危險區為20~30米。另外,該系統可自動識別假目標,如飛鳥、子彈、炮彈破片和己方發射的炮彈或飛彈等。主動防禦系統可安裝在多種裝甲車輛上,可將裝甲車輛的生存能力提高近2倍。安裝該系統的戰車不會對其他戰車產生電磁干擾,系統本身也有良好的反電子干擾能力。
在98式戰車的內部安裝有集體三防裝置和自動滅火抑爆系統,戰鬥艙、駕駛艙及其艙蓋的內壁加裝有一層防輻射襯層,可降低r射線對乘員的傷害。此外,在戰車被穿甲彈擊中時還可以防止乘員受到從內部崩落的碎片的傷害。車體和炮塔均塗有三色迷彩塗層。
在波斯灣戰爭中,伊拉克的裝甲車輛由於沒有裝備預防“二次”效應的有效設備,導致了慘重傷亡(尤其是較為先進的T-72戰車)。經測試,戰車戰鬥艙內,由HEAT射流引起的車內油氣混合物爆炸,會在140毫秒~240毫秒內形成0.35~1.4兆帕的超壓,有的甚至達到2兆帕,伴隨爆炸形成的熱輻射強度可達6~10瓦/平方公分。當彈丸穿透裝甲板時,車內人員很容易受到三種主要危害:壓力衝擊、皮膚燒傷和毒劑效應。對人體而言,假如作用於身體的壓力時間超過50毫秒,0.1兆帕以上的超壓通常會造成肺部永久性損傷。0.3兆帕以上的超壓將使人員的死亡率達50%。當超壓值達到0.4~0.5兆帕時,人員將必死無疑。按醫學要求,皮膚以下0.08公釐深處的溫度超過43.5攝氏度,身體裸露部位將遭受難以恢復的2度燒傷。或者用熱輻射計表示,即10瓦/平方公分強度的熱輻射作用在皮膚上的時間超過100毫秒時,所引起的皮膚燒傷將會達到1度。除了超壓、皮膚燒傷外,毒劑對乘員的傷害也不能忽視。在殘酷的戰場環境下,當車輛中彈時,車內乘員處於高度緊張、擔憂狀態。人員體內腎上腺素將會增高,這會增加人體對毒性物質的敏感性。毒性物質來自爆炸後的產物、燃燒的產物及熱分解產物。爆炸產生的毒性物質取決於來襲彈藥的性質,燃燒和熱分解產生的毒性物質的多少取決於感受穿透射流的敏感速度和滅火的持續時間。綜上所述,裝甲車輛內一旦發生“二次效應”,對車內乘員的傷害將是致命。因此,給裝甲車輛配備高效的滅火和抑爆系統,預防“二次效應”,對提高戰車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裝甲車輛內,有效的滅火抑爆系統應該具備敏感的探測器、快速的控制系統和有效的滅火劑,這樣才能有效制止爆炸和徹底地避免“二次效應”。通過研究人員地反復試驗證明。如在130毫秒內撲滅戰車內的各種火災,就能夠避免各種油氣混合物的爆炸。在預防二度燒傷時,只要10瓦/平方公分熱輻射作用在皮膚表面的時間不超過100毫秒,就能使乘員避免遭受較為嚴重的二度燒傷。但是,如果壓力的作用在50毫秒以上時,同樣會造成人體的各部位損傷甚至死亡。因此,自動滅火抑爆系統的反應時間越快、抑制超壓和避免燒傷效果就越好。
早在60年代初期,中國就展開了裝甲車輛自動滅火系統的研發,但由於各種原因進展緩慢。直到中越邊境衝突後,戰場上的血的教訓使解放軍提高了對裝甲車輛自動滅火裝置作用的認識並產生了迫切要求,自動滅火系統的研究工作因而加快。1980年,中國自行研發了80式自動滅火裝置並裝備於各型裝甲車輛上,經實踐證明,使用效果良好。但是,該系統還不具備抑爆功能。因此,80年代初,中國引進了“SAFE”系統,並很快完成了樣機試製和全部系統的國產化。後來,在其基礎上中國又發展了更先進的自動抑爆系統。98式戰車上裝備的是92式自動滅火抑爆系統,該系統由關係探測器(6個)、控制盒、滅火瓶(4個)、緊急開關和電纜組成。該系統可在50毫秒內抑制由於HEAT射流引起的戰鬥艙油氣混合物爆炸,並能夠將油氣爆炸產生的壓力限制在0.1兆帕以內,這樣能夠使乘員的皮膚燒傷程度限制在1度以下,故可以達到滅火抑爆作用,防止“二次效應”發生。在滅火瓶中,裝有液態的“哈隆”1301滅火劑,並充滿氮氣,閥體直接裝在瓶口上,不使用分佈管路,這樣可以極大的縮短噴射時間。

七:光電通信及對抗系統

調頻通信是擴展頻譜(擴頻)通信的一種,作為通信電子對抗的重要手段被廣泛應用於裝甲車輛的通信系統。98式戰車上採用的是新型VHF-2000型戰車通信系統,該系統具備良好的電子對抗性能,系統通用性好,便於使用維修,可靠性高,電磁相容性及同台多機工作性能良好等特點。在98式戰車炮塔後部右側,有一具敵我識別與雷射通信系統,其雷射敵我識別與雷射光波作為載波傳遞訊號。這是一套小型化的一機多功能的車載系統,供車長用於敵我識別、發射數位指令、進行語音通信,並可發展用於雷射搜索。系統的全方位接收機控制頭也可用於對0.9~1.06μm雷射告警器。該系統可抗光、電、磁干擾,工作距離≥3.6公里,高低向-10~+45度(與車長周視鏡相同),水平向360度,識別一次目標時間≤0.6秒,有60種敵我識別密碼。系統能顯示敵我識別結果。數位通信指令、正在通信與等待通信車的概略方位。
在戰車炮塔尾艙右側頂甲板上方,裝有9602型GPS導航定位接收天線,負責接收並放大導航衛星發射的高頻訊號,並變成中頻訊號送入接收機。在炮塔尾艙內右側甲板上,接收並處理來自天線的中頻訊號盒來自GPS接收機顯示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其顯示控制器安裝在炮塔內右側座圈下方,顯示導航資訊並輸入輸出控制指令。9602型GPS衛星導航儀是二通道的C/A碼接收機,可對四顆衛星按時分制進行時序觀測,採用L1載波上調製的C/A碼進行續距測量,由導航處理機即時求出三維位置和速度。如果可供觀測的衛星只有三顆時,接收機可以將人工輸入的高程或上次三維定位得到的高程作為已知值,進行二維定位,即時求出經緯值,對於軍事用戶而言,可將經緯值交換成中國九四軍用網路座標值。9602型GPS接收裝置被動式導航、無積累誤差、保密性較好。可全天候向乘員提供戰車所處位置的三維座標式軍用網路直角坐標,能提供戰車的行進方位、行進速度等資料。輸入目標可提供目標的方位和距離。輸入多個航路點後可建立航線,並對偏航距離和接近目標距離進行報警。設備本身具備進行共況自檢和故障診斷功能。9602型GPS屬單一的粗碼定位系統,其精度目前相對較低(100米),對於有些戰術要求還不能滿足。“GLONSS/GPS”相容型導航定位位置在我國已研發成功。它的精度可以達到20米。單一GPS只是過渡產品,最終要被雙G兼容機所取代,一旦98改進型戰車配備了雙G兼容機,則可與車內電臺、雷射測距等設備連接起來,構成車際資訊系統,可實現戰場管理,火力支援、目標營救、敵我識別等多種戰術任務,屆時98改進型戰車將成為解放軍最新的數位化戰車。
在98式戰車炮長艙門後部基座上,裝有一具新穎獨特的裝置,此即為雷射壓制觀瞄系統。由於紅外干擾機的作用僅局限於干擾紅外制導方式的飛彈,不能干擾其他方式制導的飛彈,要具備多功能干擾能力,就要為戰車配備多種不同的光電對抗設備。該系統在與敵方對抗時,能起到干擾和壓制對方觀瞄系統的作用。該系統供車長或炮長操作,能發射雷射光束對敵方觀瞄體系進行壓制、干擾。由於雷射光束固有的特性,既然能壓制干擾觀瞄系統,那麼對人體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別是對於使用直視型光學觀瞄鏡對己方觀瞄的敵方人員的眼睛,其殺傷效果特別明顯。另外,雷射壓制觀瞄系統還可以對敵方使用可見光、近紅外光電感測器的射控、制導系統(如雷射測距機、微光夜視儀、電視攝像頭、觀瞄鏡等)實施干擾,使之飽和失效,甚至產生永久性損壞,即儀器致盲,從而失去戰鬥能力。同樣,為預防敵方對己方實施雷射照射,98式戰車上的駕駛員均配有防雷射光鏡。雷射壓制觀瞄系統由微機控制器、跟蹤轉臺及隨動系統、雷射壓制儀、熱成像干擾機(氣體雷射發射機)組成。為實現車長、炮長遙控跟蹤瞄準,對跟蹤轉臺採用數位式位置閉環控制方式。該系統可360度全方位工作,俯仰角為-12~90度,跟蹤角速度左右為45度/秒,俯仰40度/秒。從炮長(或車長)按下按鈕到系統對準目標只需1秒鐘。雷射輸出能量為1000兆焦,脈衝重複工作頻率為10次/秒,最大作用距離為4000米,系統連續工作時間為30分鐘,雷射器的壽命為120萬次。

八:動力傳動系統
長期以來,缺乏大功率引擎是制約中國主力戰車水平的一大技術瓶頸。經過不懈努力,中國在80年代末研發成功了多種1200馬力的大功率柴油引擎。其中150HB系列的1200馬力渦輪增壓中冷式大功率柴油引擎的性能較為出色,被選中作為98式戰車的動力系統。可能是在設計時參考和借鑒了德國MTU公司的MB871ka501型引擎的設計理念,所以150HB引擎與其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由於安裝了大功率引擎,51噸重的98式戰車的單位功率達到了23.54馬力/噸,最大公路時速高達70公里/小時,0~32公里加速時間為12秒。在輸出功率相同的情況下,150HB引擎的質量比英國“挑戰者”戰車上安裝的CV12TVC-1200型引擎輕15%。
為適應裝甲兵的發展要求,中國在150HB柴油引擎的基礎上研發成功了具有世界水準的150HB1500馬力大功率引擎,其研製時瞄準的目標九四德國的MT883型引擎。目前,該引擎已安裝在98改進型戰車上。經測試,98改進型戰車的最大公路時速和最大越野時速分別為80公里/小時和60公里/小時。
在98式戰車上仍採用傳統的機械傳動、液力控制裝置。傳動裝置由傳動箱、兩個側變速箱和同軸側傳動器組成。側變速箱為行星式,帶摩擦離合器,採用液力操縱,有7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每個變速箱內有2個閉鎖離合器和4個機械式制動器。
在行走部分上,98式戰車採用兩條雙銷掛膠履帶(每條由85塊履帶板組成,總質量為2.1噸,使用壽命為10000公里)、6對直徑為730公里的雙緣路輪、兩對掛膠托帶輪、兩對掛膠托邊輪以及主動輪和誘導輪組成,主動輪在後,誘導輪在前。在第一、第二和第六路輪上安裝有液力套筒式避震器和“Z”形軸避震器。懸吊裝置的扭杆沿底甲板橫向佈置,操縱裝置的拉杆沿側甲板佈置。由於對扭杆進行了改進,路輪行程增至340公釐,從而使車輛平均行駛速度提高了12%,從停車狀態加速到42公里/小時只需10秒。

八:改進
由於98式戰車在防護、火力和射控方面已具相當水準,提高動力系統的可靠性問題就顯得日益突出。由於引擎體積的問題,98式戰車的動力傳動室採用縱置佈局,造成車體過長和過重,阻礙了其性能提升。在安裝相同功率引擎的情況下,北方工業公司新近推出的MBT-2000型戰車由於改進了引擎並採用橫置佈局,其車體長度僅為6.487米,使得戰鬥全重為46噸的MBT-2000的車體防護性能反而優於51噸重的98式戰車。所以,在98式戰車投入大規模生產前,為其更換全新的底盤已勢在必行。經過長時間考驗證明,MBT-2000型戰車的動力傳動系統的可靠性是目前中國國內最好的,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較小。如將98式戰車的炮塔略加改進後安裝在MBT-2000戰車的底盤上,將會使整車性能有大幅提高。中國科研人員曾對一輛98式戰車進行了改進,將其炮塔安裝在MBT-2000戰車底盤上,改裝後的戰車命名為98改型戰車。該戰車戰鬥全重為50噸,車體前部防護性能相當於650公釐厚的均質裝甲。為對付更大的威脅,在必要情況下可以在炮塔的前裝甲上焊接楔形複合裝甲塊,可以進一步提高炮塔的防護能力。有關單位曾將一輛98式戰車進行了類似的試驗,結果較為滿意。


老兄,我万分佩服你的耐心!
不错的帖子,适合没买到的我们这些菜鸟:D :D :D
4年前的帖子都挖出来了!!!!;funk :L :L
原帖由 m1andm1a1 于 2007-2-16 20:54 发表
4年前的帖子都挖出来了!!!!;funk :L :L
当时没看到.现在来补课.:D :D :D :D :D ;P ;P
此书印数很少,记得是1000还是1500。
网上有卖的,150一本!下次这种书一定要记得尽可能多买,比股票房价涨得太多了,呵呵。
给点王辉98坦克专集的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