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一直没有把海豚真正吃透。当年武九改第一次空中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01:19
理论验证,地面模拟都没问题了,可上天打第一发,导弹出去,直升机舱门也同时震掉下去了,连忙迫降。 海豚我们玩了二十多年,可是要说吃透了还算不上。直九武改是先天不足后天也不足的畸形儿。 一来这东西本来就不是为了武直设计的,二来我们即使能散件组装,或者自己生产零件组装也只不过是知道了其然,却依旧不知道其所以然。或者也可以说我们是对直升机这种机型本身的理解和经验都有限。当年连米4都没有过关,就一直忙着上直六,直七,直八,直九。 引进直八直九时光豪气冲天的说我们要追赶世界最新水平时,却忘了一点,想读大学是好事,可如果连小学都没读好,怎么又可能一下子当好大学生呢?象直九,法国人能教我们怎么组装,怎么测试,我们也可以测绘仿制各部分的零件,可是对于它的结构强度,力学构造,空气动力特性是没人会教的,全得靠自己积累摸索。 飞机这东西,不是说拿堆世界顶尖的零件就可以斗出一架顶尖飞机了。说老毛子技术档次糙,就是集成玩得好,可武器本来就是个系统集成,知道什么东西该用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这么用,知道其然,也知道其所以然,这个叫基本功, 而这个基本功才正是一个国家工业技术水平的真正体现。没有这个基本功,你买了苏27生产线就只能生产苏27,搞不出苏30。想生产苏30就得再买条苏30生产线才行,这点看看印度就好了。

中国的兵器工业底子都是靠了50年代10年间的大跃进,虽然有老毛子倾情协助,一点点时间功力暴涨,但到底自身基本功不行,填鸭式的进步在需要发展创新时便一筹莫展。当年搞定米格19时,上下欣喜若狂,觉得自己把世界最高水平的战机都造出来了,现在可以和苏美一比高低。准备仿照米格21时更是胸脯拍得震天响,保证两年拿下云云,结果苏联专家一撤,才发现别说仿制米格21,就连改装下歼六都一大堆问题搞不定。只能乖乖在老毛子画的圈里转,一出就玩不转了。像米格19我们可以造零件,可以组装,可是原理却依旧云里雾里, 众多源数据,从结构到力学到气动,还是得自己从头慢慢摸索积累。看世界上能独立开发先进飞机的国家,首先得要有雄厚资金,然后要么得有悠久的航空制造史如美俄法,要么就得和别的航空大国有良好的关系,得到重要的技术协作如以色列瑞典。

中国的战斗机水平这十年发展的较快,一个原因是投入多,还有一个不得不说就是50年来慢慢积累奠定的基础终于开始发挥作用了,不要说一架歼六生产了二十年,一架米格21搞了30年,其实就是在这些落后的东西身上中国才从当年的一个航空白痴到现在对于战斗机这个概念终于有了真正的了解。这个道理就和第一个烧饼与第九个烧饼的道理一样,所以,如果今后十年中国新的战斗机会给世人什么意想不到的惊喜的话,那没有什么奇怪的,这把剑用了60年来慢慢磨,也该是时候了。还有像航天,为什么军工里头没外人帮却做的最好?种种原因里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正因为什么都是从零开始,所以全程掌握,基本功扎实,这样等到功力练成了,就运用自如,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没别人帮也不怕,有别人指点更是能突飞猛进。

话又回到直升机来,对于传说中的WZ10,我是对其持怀疑态度的,原因在于,不管我们现在再有钱,投入再多,技术再高,问题是我们还从来没有真正吃透,掌握过一型直升机,就像武直九,因为吃不透它的结构,力学等特性,所以不敢大改,只能用最简单也效率最低的方式小打小闹,结果才会有相对于它的块头却少的可笑的挂载武器。因为直升机的重要性不如战斗机,所以国外比较愿意和我们合作,细观我们到目前为止的直升机,全部都是照抄东西两方的,所以对于WZ10,我估计对于中国的直升机工业可以说是个台阶,但还说不上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工业这种东西,越先进越复杂的越没法搞大跃进,虽然现在各种推测数据满天飞,我依然觉得如果它的性能太高了估计会好不了,反而是低一点的性能更让人踏实些。理论验证,地面模拟都没问题了,可上天打第一发,导弹出去,直升机舱门也同时震掉下去了,连忙迫降。 海豚我们玩了二十多年,可是要说吃透了还算不上。直九武改是先天不足后天也不足的畸形儿。 一来这东西本来就不是为了武直设计的,二来我们即使能散件组装,或者自己生产零件组装也只不过是知道了其然,却依旧不知道其所以然。或者也可以说我们是对直升机这种机型本身的理解和经验都有限。当年连米4都没有过关,就一直忙着上直六,直七,直八,直九。 引进直八直九时光豪气冲天的说我们要追赶世界最新水平时,却忘了一点,想读大学是好事,可如果连小学都没读好,怎么又可能一下子当好大学生呢?象直九,法国人能教我们怎么组装,怎么测试,我们也可以测绘仿制各部分的零件,可是对于它的结构强度,力学构造,空气动力特性是没人会教的,全得靠自己积累摸索。 飞机这东西,不是说拿堆世界顶尖的零件就可以斗出一架顶尖飞机了。说老毛子技术档次糙,就是集成玩得好,可武器本来就是个系统集成,知道什么东西该用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这么用,知道其然,也知道其所以然,这个叫基本功, 而这个基本功才正是一个国家工业技术水平的真正体现。没有这个基本功,你买了苏27生产线就只能生产苏27,搞不出苏30。想生产苏30就得再买条苏30生产线才行,这点看看印度就好了。

中国的兵器工业底子都是靠了50年代10年间的大跃进,虽然有老毛子倾情协助,一点点时间功力暴涨,但到底自身基本功不行,填鸭式的进步在需要发展创新时便一筹莫展。当年搞定米格19时,上下欣喜若狂,觉得自己把世界最高水平的战机都造出来了,现在可以和苏美一比高低。准备仿照米格21时更是胸脯拍得震天响,保证两年拿下云云,结果苏联专家一撤,才发现别说仿制米格21,就连改装下歼六都一大堆问题搞不定。只能乖乖在老毛子画的圈里转,一出就玩不转了。像米格19我们可以造零件,可以组装,可是原理却依旧云里雾里, 众多源数据,从结构到力学到气动,还是得自己从头慢慢摸索积累。看世界上能独立开发先进飞机的国家,首先得要有雄厚资金,然后要么得有悠久的航空制造史如美俄法,要么就得和别的航空大国有良好的关系,得到重要的技术协作如以色列瑞典。

中国的战斗机水平这十年发展的较快,一个原因是投入多,还有一个不得不说就是50年来慢慢积累奠定的基础终于开始发挥作用了,不要说一架歼六生产了二十年,一架米格21搞了30年,其实就是在这些落后的东西身上中国才从当年的一个航空白痴到现在对于战斗机这个概念终于有了真正的了解。这个道理就和第一个烧饼与第九个烧饼的道理一样,所以,如果今后十年中国新的战斗机会给世人什么意想不到的惊喜的话,那没有什么奇怪的,这把剑用了60年来慢慢磨,也该是时候了。还有像航天,为什么军工里头没外人帮却做的最好?种种原因里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正因为什么都是从零开始,所以全程掌握,基本功扎实,这样等到功力练成了,就运用自如,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没别人帮也不怕,有别人指点更是能突飞猛进。

话又回到直升机来,对于传说中的WZ10,我是对其持怀疑态度的,原因在于,不管我们现在再有钱,投入再多,技术再高,问题是我们还从来没有真正吃透,掌握过一型直升机,就像武直九,因为吃不透它的结构,力学等特性,所以不敢大改,只能用最简单也效率最低的方式小打小闹,结果才会有相对于它的块头却少的可笑的挂载武器。因为直升机的重要性不如战斗机,所以国外比较愿意和我们合作,细观我们到目前为止的直升机,全部都是照抄东西两方的,所以对于WZ10,我估计对于中国的直升机工业可以说是个台阶,但还说不上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工业这种东西,越先进越复杂的越没法搞大跃进,虽然现在各种推测数据满天飞,我依然觉得如果它的性能太高了估计会好不了,反而是低一点的性能更让人踏实些。
过去和现在肯定不同了,仿制或模仿的内涵差距也同样明显.当年的情况并不适合当今.
<P>现在中国的航空工业水平不是10多年前可以比的了。</P>
有道理,记得当年邓稼先夫人很难受的回忆,为什么理解丈夫去搞原子弹?她们那时候的人亲身经受过敌人的轰炸,亲身感受到祖国的穷困,亲眼看到敌人是怎样欺负我们中国的。她哭着说:那时候刚建国国家多难啊,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会造。钉子和火柴、铁桶都要加个洋字。我们的各种工业基本上都是在五十年代初才开始起步。可以说到现在,我们才基本上开始进入工业国家的行列了。大家不要嫌弃,我们的工业真是到八十年代才吃透人家苏联五十年代给我们的工厂技术。
<B>以下是引用<I>冲刺</I>在2004-11-19 21:17:00的发言:</B>
有道理,记得当年邓稼先夫人很难受的回忆,为什么理解丈夫去搞原子弹?她们那时候的人亲身经受过敌人的轰炸,亲身感受到祖国的穷困,亲眼看到敌人是怎样欺负我们中国的。她哭着说:那时候刚建国国家多难啊,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会造。钉子和火柴、铁桶都要加个洋字。我们的各种工业基本上都是在五十年代初才开始起步。可以说到现在,我们才基本上开始进入工业国家的行列了。大家不要嫌弃,我们的工业真是到八十年代才吃透人家苏联五十年代给我们的工厂技术。


问题是那30年我们在干什么,而这30年我们又在干什么.那30年是什么基础,这30年又四什么基础
专武的设计里面有多少自己的成分?!恐怕比J-10还少得多![em03][em04]
<B>以下是引用<I>hbao</I>在2004-11-20 0:28:00的发言:</B>
专武的设计里面有多少自己的成分?!恐怕比J-10还少得多![em03][em04]


有一些系统是由国外帮助完成的,电子设备方面应该是自己的.
中国没有那么强,也没有那么弱,可是工程管理人员(领导)素质较差,如果换成30~40岁的新一代,那就有希望了。
<P>目前人才流失太严重,部队军工招不到人才。</P><P>怎么可能搞得好呢。</P>
大学机械专业还在用几十年前出的教材.......
我的朋友北航毕业的分配到单位也跳槽了------------------哎---------------
<P>机制问题是个大问题</P>
z-11算是自己搞的吧!
<B>以下是引用<I>pruto</I>在2004-11-23 21:31:00的发言:</B>
z-11算是自己搞的吧!

<P>难道松鼠也是我们搞的?!</P>
<P>[em07]</P>
<P>如果Z-11算自己搞的,那J-5/J-6/J-7就全算自己搞的了。</P>
直8、直9我们都没有完全吃透,产量低得可怜。陆航对直升机的要求非常迫切,几乎是有生产就要。
为什么中国技术保密这么严格,就是因为很多技术我们还没有吸收透
<B>以下是引用<I>北极风</I>在2004-11-24 9:10:00的发言:</B>
为什么中国技术保密这么严格,就是因为很多技术我们还没有吸收透

<P>我有什么不让你知道,我没有什么更不让你知道……</P>[em07]
<P>关于WZ10,我可以清楚的告诉你,基本上都是外国的设备!</P><P>前些时候给我发邮件的CD哥们 我都送给他们了一些三维图</P>[em02]
<P>60来磨???</P><P>知道文革与封闭浪费了我们60年里面的多少年么?</P><P> [em06]</P>
以前的封闭不是我们自己愿意的
<B>以下是引用<I>franksnail</I>在2004-11-20 11:32:00的发言:</B>
中国没有那么强,也没有那么弱,可是工程管理人员(领导)素质较差,如果换成30~40岁的新一代,那就有希望了。


几年前这茬人就开始全面接班了.
      等到台海开战自然"武器"的真面目就有分晓了~
<B>以下是引用<I>周华健</I>在2004-11-24 9:31:00的发言:</B>

<P>关于WZ10,我可以清楚的告诉你,基本上都是外国的设备!</P>
<P>前些时候给我发邮件的CD哥们 我都送给他们了一些三维图</P>[em02]


我记得你是搞船舶动力的。
 呵呵 都是外国设备~???  想必看了这两副图又会找其他理由吧:“ “什么发动机是别人的我们只会造个壳 什么电子设备都是法国的 我们都还是进口”   算了你们爱怎么YY怎么YY吧  我也懒得说
<P>丝雨MM说得很有意思哦,</P><P>一些系统是国外帮助的,呵呵~~~</P><P>关键是哪些系统啊?有多少啊,多大比例啊?电子设备国内的?呵呵~~</P><P>这些都是机密,肯定不能说的~</P><P>但是大家都清楚——不是具体知道什么,而是知道情况是什么的:)</P><P>哈哈哈~~~~</P>
在理,在理!
<B>以下是引用<I>空域领主003</I>在2004-11-27 12:38:00的发言:</B>
 呵呵 都是外国设备~???  想必看了这两副图又会找其他理由吧:“ “什么发动机是别人的我们只会造个壳 什么电子设备都是法国的 我们都还是进口”   算了你们爱怎么YY怎么YY吧  我也懒得说

<P>其实你只要注意一下公开的新闻就可以发现了.</P>
我们的直8和直9的产量是少的可怜,估计我们是想自己搞新的飞机吧!!!
<P>      谁说我们的武直九那样差!</P>
<P>      我不是怀疑楼主说的故事的真实性,红箭8上机的曲折经历早就见诸于报端了。但问题上你的结论是飞机不好,但我认为只不过是导弹不匹配而已。</P>
<P>      为什么原版海豚打靶很轻松,而我们的直九差点闹出人命?因为人家用的导弹是霍特,而我们上的是红箭8。红箭8当然不比霍特差,只是两者不同的发射方式才闹出了你说的这种洋相。</P>
<P>       我们知道,反坦克导弹和火箭筒一样,从发射方式上可分为无座力炮式和火箭式。前者是如红箭8,它是通过发射筒中高低压室的发射药将导弹像炮弹一样射出去,然后再启动火箭发动机的,显然发射筒因此受到发射的强大反冲击力,往往需要向后抛掉发射筒来平衡掉它;而后者如霍特,有两台固体火箭,其中助推火箭靠自身动力先将导弹带出发射筒,再启动续航发动机,显然发射时发射筒只起导向作用,根本不受力,助推火箭的火焰直接从敞开的筒尾喷掉了。</P>
<P>       所以红箭8这种发射方式实际上不太适合机载。当年我们开始搞红箭8上直九时(那时还没有真正的武直九),部队要求不抛掉发射筒,以免砸到下面的己方士兵(我认为这纯属杞人忧天,说明我们有些人总以为武直是悬停在己方阵地上空作战的防御型武器),这样发射时的冲击力全由直升机硬扛,每打一发,自己的飞机都像是在临空挨了一棒。</P>
<P>       后来进行了漫长的专门研究,通过减少发射装药、降低初速等手段勉强将冲击减小到可控范围。不可思议的是,明明鸡鸡和蛋蛋都是成熟产品,但我们居然花了差不多十年时间才较好地完成了鸡蛋结合。现在方便了,重九用的是和霍特一样的双发动机,真正的火箭式发射,根本没这个问题(请参见红九总工在兵工上的介绍文章)。否则就凭重九那块头,非把直升机掀了不可。</P>
<P>       因此楼主说的这事跟直九本身没任何关系,你让原版海豚装上红箭8试试,一样会“震掉机舱门”。</P>
<P>       既然搞清了这一点,楼主证明我们“没吃透海豚”的唯一证据就不攻自破了,下面有关苏30和武直十的议论也就无从说起了。
</P>
红八与红九当初并非是为了机载而设计的,出现问题当然难免.
<P>哈飞在我们隔壁,他们自从和哈东安发动机合并之后还是很强的。</P>
<P>我是做船舶动力,去年分配的时候学热能的大部分都去造船造飞机了。2月前,我们聚会的时候,同学给我讲了些哈飞的事情。当然不排除“吹”的因素,不过大致上说WZ-10的水平还是很高的,但是设备上基本是国外的。WZ-10中40%的设计部分给了哈飞。</P>[em01]
以前的仿制就是构造仿制!现在的仿制可是要复杂多了!
<P>不是鸡鸡不行,而是蛋蛋不灵?</P><P>我同学说WZ-10中最另人兴奋的就是我国自行设计了一款专用直升机机载导弹,至于什么类型的我就不知道了。其实我对这些也不在行,就是随便说说,说的多了就删除了。大家看看也好!</P>
<B>以下是引用<I>周华健</I>在2004-11-29 10:41:00的发言:</B>

<P>不是鸡鸡不行,而是蛋蛋不灵?</P>
<P>我同学说WZ-10中最另人兴奋的就是我国自行设计了一款专用直升机机载导弹,至于什么类型的我就不知道了。其实我对这些也不在行,就是随便说说,说的多了就删除了。大家看看也好!</P>

<P>不就是个机载的攻顶的反坦克导弹!有什么神秘的,最近有消息说已经完成了!</P>
[em02]
<P>楼主也许有个别错的地方,不过还是很在理的....</P><P>中国技术人员现在有断层,40~55这个阶段的能力有限制,跟当时学习环境有关系,&lt;40的一代还没成熟,这两代人的基本功远比不上60年代初的大学毕业生的基本功.属于教育大跃进的产物.不过改革开放给中国增加了很多学习国外的机会,提高也是很快的...不管怎么说..基础确实薄弱..很多产品结构方面的东西根本没掌握清楚...拿来原件就测绘..仿制...稍微改改结构就很难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