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修改,我国研制成功能校验校加速度计且达到世界最高水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40:55
<br /><br />JML-1离心机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来源: h ttp://w w w.yqyb114.com/news/zixun/xpxxi/20111025111900.html
      不久前,哈工大校研制的JML-1精密离心机验收会在京召开。验收专家一致认为,精密离心机各项指标满足技术任务书要求,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JML-1精密离心机是集机械、测量、电控元件、计算机控制综合技术于一体的一台高精度惯性测试设备。该设备的研制涉及我校控制、机械、测量、电机等学科,是由航天学院控制学科任总师的多院系合作的大型综合研制项目。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老专家、老教授作出重大贡献的基础上,由现任总指挥王常虹教授,总师苏宝库教授,副总师曾鸣教授、刘长在副研究员、丁振良教授等汇集多学科研究人员,组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团队。经过近20年的研制,他们发扬了航天精神和哈工大精神,克服了资金短缺、人员流动等不利因素,攻克了重大关键技术,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无私奉献、拼搏进取的技术骨干,向祖国、向学校提交了满意的答卷。
 
      JML-1的研制,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达到国际当前最高水平,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对不起,应该是校加速度计的,而不是陀螺仪<br /><br />JML-1离心机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来源: h ttp://w w w.yqyb114.com/news/zixun/xpxxi/20111025111900.html
      不久前,哈工大校研制的JML-1精密离心机验收会在京召开。验收专家一致认为,精密离心机各项指标满足技术任务书要求,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JML-1精密离心机是集机械、测量、电控元件、计算机控制综合技术于一体的一台高精度惯性测试设备。该设备的研制涉及我校控制、机械、测量、电机等学科,是由航天学院控制学科任总师的多院系合作的大型综合研制项目。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老专家、老教授作出重大贡献的基础上,由现任总指挥王常虹教授,总师苏宝库教授,副总师曾鸣教授、刘长在副研究员、丁振良教授等汇集多学科研究人员,组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团队。经过近20年的研制,他们发扬了航天精神和哈工大精神,克服了资金短缺、人员流动等不利因素,攻克了重大关键技术,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无私奉献、拼搏进取的技术骨干,向祖国、向学校提交了满意的答卷。
 
      JML-1的研制,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达到国际当前最高水平,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对不起,应该是校加速度计的,而不是陀螺仪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JML-1精密离心机背后的故事ht t p://news.hit.edu.cn/articles/2012/01-11/01153131.htm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2日   查阅次数:17
       哈工大报讯(吉星/文 航宣/图)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这首小诗是说,不要只惊羡别人成功时的明艳,更应该清楚他们当初经历的艰苦奋斗和付出的巨大牺牲。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搞科研也不例外。拿哈尔滨工业大学JML-1精密离心机团队来说,项目通过验收之后,自然不乏鲜花和掌声,可之前他们心甘情愿忍受艰苦和寂寞的精神,他们坚忍不拔和锲而不舍的魄力才是真正值得人们珍视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人们常常以“十年磨一剑”形容为了实现目标,多年来俯首敛心、刻苦磨练的精神。但对JML-1精密离心机项目来说,“十”年磨一剑已经不足以诠释这项工程的难度了。从1991年9月8日国家召开JML-1精密离心机方案评审会,到2011年9月28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离心机通过验收,20年光阴流转,多少人的年华都献给了这项壮丽的事业。
      任何一项重大工程都是许多学科的集成,都要求相关院系的人员必须有无私奉献精神。JML-1精密离心机是集机械、测量、电控元件、计算机控制综合技术于一体的一台高精度惯性测试设备。该设备的研制涉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机械、测量、电机等学科,是由航天学院控制学科任总师的多院系合作的大型综合研制项目。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吴广玉、陈士杰、刘暾、陆永平、裴润等老专家、老教授作出重大贡献的基础上,由现任总指挥王常虹教授,总师苏宝库教授,副总师曾鸣教授、刘长在副研究员、丁振良教授等汇集多学科研究人员,组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团队。前后经过近20年的研制,他们发扬了航天精神和哈工大精神,克服了资金短缺、人员流动等不利因素,攻克了重大关键技术,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无私奉献、拼搏进取的技术骨干,向祖国、向学校提交了满意的答卷。JML-1精密离心机的成功研制,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达到国际当前最高水平,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付强长期负责这个项目,对此了解甚多。他说,为了满足工程项目高指标的要求,JML-1精密离心机很多配套设备均为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研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凭借扎实的技术基础,发挥多学科协作攻关优势和解决实际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在测试、控制、加工、电机设计、新材料等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多项技术均达到我国现有工程研究能力的极限。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的科研实力尚不足以研制出如此高精度的离心机,于是打算引进国外技术。但与外国谈了多年,始终未能达成协议,为此国家下定决心自主研制。当时,航天工业部根据国家需要,决定跟踪国际前沿,自力更生推出研制若干个重大惯性测试设备工程项目。时任科研副校长的强文义第一时间出面组织各个相关学科一起攻关,最终一举拿下其中的四分之三的项目研制任务。JML-1精密离心机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1990年10月,强文义副校长带队,我们去北京怀柔参加惯性测试中心组织的招标会议。国外一直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当时什么资料都没有,完全是空白,研制难度极大。”在研人员谈及往事的时候,眼睛里仿佛燃烧起一团火焰。他们说,那时大家只是想着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哈工大立足航天,服务国防,有任务自然是拼命去争取。当时,学校拿下的项目科研经费高达1000多万元——这在90年代初期绝对是个“天文数字”。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哈尔滨工业大学特别成立了空间控制与惯性技术研究中心。1994年强文义副校长代表学校正式签署了JML-1精密离心机项目合同。
      2002年底, JML-1精密离心机的研制遇到了瓶颈。时任科研副校长的王祖温代表学校党委、代表学校亲自找到王常虹和苏宝库,希望他们能接手担任JML-1精密离心机的研究任务。
      “学校找到我们,学校党委找到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王常虹和苏宝库没有推辞,默默揽下了这个沉重的担子。2002年10月8日,学校正式任命王常虹和苏宝库为JML-1精密离心机项目的总指挥和总设计师。
      JML-1精密离心机项目本来研制难度就非常大,国外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几乎就没有相关的资料可以查阅参考,再加上中途接手难度的确很大。
      “我们一定要把离心机做好,一定能把离心机做好。否则我们就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学校,对不起老专家,对不起自己。”王常虹、苏宝库和副总师曾鸣、刘长在、丁振良等人经常说,倘若做不出来,我们国家就永远落后发达国家,我们学校就要声誉受损,我们老专家们的心血就白费了,我们自己的付出也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无论多大困难,都必须坚持完成。
      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新的离心机研制团队充分认识到,除了离心机项目的技术难题以外,协调好各个院系相关人员一起协作攻关也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因为刚接手时,对于未来的情况谁也不太明晰,哪天能干出来都没个准儿。如何“稳定军心”保证大家有持续的热情把离心机项目做下去,保证大家把别人的分工也当成自己份内的事,这是团队不得不首先面对的大难题——项目虽然叫“离心”机,但是人不能离心离德!
      JML-1精密离心机总指挥和总师都是很自然、很本真的人。他们技术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生活上想着别人,细致入微。因为他们毫无私心,办事公道,所以作出决定大家感觉心里很舒服,也都很拥护,团队在一起工作融洽和谐。
      大家在一起工作,出问题总是难免的。即便是别人的错,通常总师们也会先把问题揽过来,然后再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总师而言,“你做不好是要批评你,但我也有责任,并且首先责任在我。”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不挫伤相关人员的情绪,还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历尽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JML-1精密离心机团队做到了。如果说“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是对载人航天精神的高度概括的话,那团队成员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故事、他们应对技术难题和突发问题时的所作所为正是这一精神的真实写照。
      副总师曾鸣患有关节炎,站立时间一长就吃不消。但他负责电控系统,现场站着调试是家常便饭的事儿。有时候为了焊信号线,曾鸣就在地上垫张泡沫,人躺在上面,像修车一样钻在电机基座下面一干就是几小时。
      副总师刘长在主要负责离心机机械系统的研制任务,他不仅在离心机整个机械部分的精加工研制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还临危受命成功研制出了其他院所没能做出来的离心机“鸟笼”。参与离心机研制工作近20年,刘长在任劳任怨,“战斗”在第一线。
      副总师丁振良和袁峰教授等人一起负责离心机测量系统。他们为离心机静态半径和动态半径测量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陆永平教授退休之后让杨贵杰教授负责电机与驱动系统研制和调试工作。杨贵杰勤勤恳恳,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于志伟副教授早已是团队里的青年骨干。2003年,他由时任科研副校长的王祖温特批留校,负责计算机软件编程和控制方面的工作。从2005年孩子出生到今年上小学,为了不影响科研任务和频繁的加班,孩子一直扔给爱人照顾。
      离心机团队的成员们,总是很有精神地投入工作,让人感觉不到他们的疲倦。无论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挡不住他们为了学校发展,为了国家需要而奔波忙碌的脚步和全身心投入的激情。
      2010年2月。哈工大。时值寒假,课题组在紧张的调试中突然发现离心机精密端的弹簧刚度不够。这时曾鸣正准备回武汉看望生病的80多岁的老父亲,他已经多年没有回家探亲。但为了春节后能如期开展实验,不影响工程进度节点,曾鸣说啥也不回去了。他带领王毅、于志伟、刘雨及课题组的博士生们一起把整个卸荷系统全拆下来,重新调整参数,又逐一装配好。直到系统全部调试完毕,他才匆忙地买了一张车票,踏上回家的列车。
       2010年7月。哈工大。时值暑期,离心机马上面临重要的出校验收,可主轴驱动安全保护电路出了问题。为了尽快找出具体原因,项目组成员全部蹲守在现场,逐个电路测量电流、电压和关键信号,进行地毯式的排查,天天工作到半夜。当他们走出实验室的时候,楼内早已人去楼空,楼外早已繁星满天。就这样连续奋战了一周,他们终于彻底解决了问题,保证了离心机顺利接受出校验收。
      2011年1月。北京。课题组在现场调试中发现原设计的主轴气压偏小,无法满足高速试验要求。“能3天解决的就绝不拖到一周”,温文尔雅的苏宝库做事却是雷厉风行,“时间不等人”是他的一句口头禅。为了尽快解决问题,他和于志伟老师白天在现场做偏载实验,晚上回宿舍分析数据,制订第二天的实验方案,用了3天时间,拿到了离心机在不同气压下主轴刚度的全部实验数据,最终确认了最佳的工作气压,使离心机安全、平稳运行到最高速度。
      上面的这几件小事仅仅是JML-1精密离心机团队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常规”事件。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他们觉得,要做大事付出艰辛劳动是难免的,没必要再去提那些困难。“离心机这么多年经历了这么多人,大家不为外界的纷繁诱惑所扰乱,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员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所做的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推进,我们的胜利是团队的胜利。”苏宝库如是说。
      在哈工大教学、育人、科研等战线上,像JML-1精密离心机团队中这样的教师、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他们是哈工大最宝贵的财富,他们是哈工大永远的脊梁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JML-1精密离心机背后的故事ht t p://news.hit.edu.cn/articles/2012/01-11/01153131.htm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2日   查阅次数:17
       哈工大报讯(吉星/文 航宣/图)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这首小诗是说,不要只惊羡别人成功时的明艳,更应该清楚他们当初经历的艰苦奋斗和付出的巨大牺牲。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搞科研也不例外。拿哈尔滨工业大学JML-1精密离心机团队来说,项目通过验收之后,自然不乏鲜花和掌声,可之前他们心甘情愿忍受艰苦和寂寞的精神,他们坚忍不拔和锲而不舍的魄力才是真正值得人们珍视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人们常常以“十年磨一剑”形容为了实现目标,多年来俯首敛心、刻苦磨练的精神。但对JML-1精密离心机项目来说,“十”年磨一剑已经不足以诠释这项工程的难度了。从1991年9月8日国家召开JML-1精密离心机方案评审会,到2011年9月28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离心机通过验收,20年光阴流转,多少人的年华都献给了这项壮丽的事业。
      任何一项重大工程都是许多学科的集成,都要求相关院系的人员必须有无私奉献精神。JML-1精密离心机是集机械、测量、电控元件、计算机控制综合技术于一体的一台高精度惯性测试设备。该设备的研制涉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机械、测量、电机等学科,是由航天学院控制学科任总师的多院系合作的大型综合研制项目。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吴广玉、陈士杰、刘暾、陆永平、裴润等老专家、老教授作出重大贡献的基础上,由现任总指挥王常虹教授,总师苏宝库教授,副总师曾鸣教授、刘长在副研究员、丁振良教授等汇集多学科研究人员,组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团队。前后经过近20年的研制,他们发扬了航天精神和哈工大精神,克服了资金短缺、人员流动等不利因素,攻克了重大关键技术,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无私奉献、拼搏进取的技术骨干,向祖国、向学校提交了满意的答卷。JML-1精密离心机的成功研制,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达到国际当前最高水平,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付强长期负责这个项目,对此了解甚多。他说,为了满足工程项目高指标的要求,JML-1精密离心机很多配套设备均为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研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凭借扎实的技术基础,发挥多学科协作攻关优势和解决实际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在测试、控制、加工、电机设计、新材料等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多项技术均达到我国现有工程研究能力的极限。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的科研实力尚不足以研制出如此高精度的离心机,于是打算引进国外技术。但与外国谈了多年,始终未能达成协议,为此国家下定决心自主研制。当时,航天工业部根据国家需要,决定跟踪国际前沿,自力更生推出研制若干个重大惯性测试设备工程项目。时任科研副校长的强文义第一时间出面组织各个相关学科一起攻关,最终一举拿下其中的四分之三的项目研制任务。JML-1精密离心机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1990年10月,强文义副校长带队,我们去北京怀柔参加惯性测试中心组织的招标会议。国外一直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当时什么资料都没有,完全是空白,研制难度极大。”在研人员谈及往事的时候,眼睛里仿佛燃烧起一团火焰。他们说,那时大家只是想着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哈工大立足航天,服务国防,有任务自然是拼命去争取。当时,学校拿下的项目科研经费高达1000多万元——这在90年代初期绝对是个“天文数字”。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哈尔滨工业大学特别成立了空间控制与惯性技术研究中心。1994年强文义副校长代表学校正式签署了JML-1精密离心机项目合同。
      2002年底, JML-1精密离心机的研制遇到了瓶颈。时任科研副校长的王祖温代表学校党委、代表学校亲自找到王常虹和苏宝库,希望他们能接手担任JML-1精密离心机的研究任务。
      “学校找到我们,学校党委找到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王常虹和苏宝库没有推辞,默默揽下了这个沉重的担子。2002年10月8日,学校正式任命王常虹和苏宝库为JML-1精密离心机项目的总指挥和总设计师。
      JML-1精密离心机项目本来研制难度就非常大,国外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几乎就没有相关的资料可以查阅参考,再加上中途接手难度的确很大。
      “我们一定要把离心机做好,一定能把离心机做好。否则我们就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学校,对不起老专家,对不起自己。”王常虹、苏宝库和副总师曾鸣、刘长在、丁振良等人经常说,倘若做不出来,我们国家就永远落后发达国家,我们学校就要声誉受损,我们老专家们的心血就白费了,我们自己的付出也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无论多大困难,都必须坚持完成。
      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新的离心机研制团队充分认识到,除了离心机项目的技术难题以外,协调好各个院系相关人员一起协作攻关也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因为刚接手时,对于未来的情况谁也不太明晰,哪天能干出来都没个准儿。如何“稳定军心”保证大家有持续的热情把离心机项目做下去,保证大家把别人的分工也当成自己份内的事,这是团队不得不首先面对的大难题——项目虽然叫“离心”机,但是人不能离心离德!
      JML-1精密离心机总指挥和总师都是很自然、很本真的人。他们技术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生活上想着别人,细致入微。因为他们毫无私心,办事公道,所以作出决定大家感觉心里很舒服,也都很拥护,团队在一起工作融洽和谐。
      大家在一起工作,出问题总是难免的。即便是别人的错,通常总师们也会先把问题揽过来,然后再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总师而言,“你做不好是要批评你,但我也有责任,并且首先责任在我。”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不挫伤相关人员的情绪,还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历尽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JML-1精密离心机团队做到了。如果说“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是对载人航天精神的高度概括的话,那团队成员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故事、他们应对技术难题和突发问题时的所作所为正是这一精神的真实写照。
      副总师曾鸣患有关节炎,站立时间一长就吃不消。但他负责电控系统,现场站着调试是家常便饭的事儿。有时候为了焊信号线,曾鸣就在地上垫张泡沫,人躺在上面,像修车一样钻在电机基座下面一干就是几小时。
      副总师刘长在主要负责离心机机械系统的研制任务,他不仅在离心机整个机械部分的精加工研制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还临危受命成功研制出了其他院所没能做出来的离心机“鸟笼”。参与离心机研制工作近20年,刘长在任劳任怨,“战斗”在第一线。
      副总师丁振良和袁峰教授等人一起负责离心机测量系统。他们为离心机静态半径和动态半径测量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陆永平教授退休之后让杨贵杰教授负责电机与驱动系统研制和调试工作。杨贵杰勤勤恳恳,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于志伟副教授早已是团队里的青年骨干。2003年,他由时任科研副校长的王祖温特批留校,负责计算机软件编程和控制方面的工作。从2005年孩子出生到今年上小学,为了不影响科研任务和频繁的加班,孩子一直扔给爱人照顾。
      离心机团队的成员们,总是很有精神地投入工作,让人感觉不到他们的疲倦。无论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挡不住他们为了学校发展,为了国家需要而奔波忙碌的脚步和全身心投入的激情。
      2010年2月。哈工大。时值寒假,课题组在紧张的调试中突然发现离心机精密端的弹簧刚度不够。这时曾鸣正准备回武汉看望生病的80多岁的老父亲,他已经多年没有回家探亲。但为了春节后能如期开展实验,不影响工程进度节点,曾鸣说啥也不回去了。他带领王毅、于志伟、刘雨及课题组的博士生们一起把整个卸荷系统全拆下来,重新调整参数,又逐一装配好。直到系统全部调试完毕,他才匆忙地买了一张车票,踏上回家的列车。
       2010年7月。哈工大。时值暑期,离心机马上面临重要的出校验收,可主轴驱动安全保护电路出了问题。为了尽快找出具体原因,项目组成员全部蹲守在现场,逐个电路测量电流、电压和关键信号,进行地毯式的排查,天天工作到半夜。当他们走出实验室的时候,楼内早已人去楼空,楼外早已繁星满天。就这样连续奋战了一周,他们终于彻底解决了问题,保证了离心机顺利接受出校验收。
      2011年1月。北京。课题组在现场调试中发现原设计的主轴气压偏小,无法满足高速试验要求。“能3天解决的就绝不拖到一周”,温文尔雅的苏宝库做事却是雷厉风行,“时间不等人”是他的一句口头禅。为了尽快解决问题,他和于志伟老师白天在现场做偏载实验,晚上回宿舍分析数据,制订第二天的实验方案,用了3天时间,拿到了离心机在不同气压下主轴刚度的全部实验数据,最终确认了最佳的工作气压,使离心机安全、平稳运行到最高速度。
      上面的这几件小事仅仅是JML-1精密离心机团队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常规”事件。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他们觉得,要做大事付出艰辛劳动是难免的,没必要再去提那些困难。“离心机这么多年经历了这么多人,大家不为外界的纷繁诱惑所扰乱,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员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所做的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推进,我们的胜利是团队的胜利。”苏宝库如是说。
      在哈工大教学、育人、科研等战线上,像JML-1精密离心机团队中这样的教师、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他们是哈工大最宝贵的财富,他们是哈工大永远的脊梁
这个有什么用的
感觉V5,好象V5
scutengineer 发表于 2012-1-20 01:10
这个有什么用的
测试元器件时候用于模拟G力环境
据说很可能获得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军口),
scutengineer 发表于 2012-1-20 01:10
这个有什么用的
核潜艇,导弹,飞机上的惯导设备校验用的
那么是不是以后可以不用依赖毛子重力模拟环境培训航天员了?
不知道对铀浓缩离心机有没有帮助
hswz. 发表于 2012-1-20 08:44
核潜艇,导弹,飞机上的惯导设备校验用的
舰船上也需要使用
达到国际当前最高水平,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兔子果然开始攀科技了,吃果果啊,还是国际最高水平
不知是何物,但感觉很牛
hswz. 发表于 2012-1-20 08:21
据说很可能获得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军口),
那哈工大就牛了,2006年得一个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目前静电陀螺仪公开服役的报道只有美,俄,法,中国几上几下于03年研制成功,英国03年前的报道是研制失败,日本德国估计有能力研制,但由于军事战略意义太过重大美国是决不会让他们公开研制的,它是目前精度最高的惯导,高于洲际导弹,能保证战略核潜艇在水下高速航行两周以上而不需校正位置误差,87年造价500万美元左右,目前美军潜艇部队公开宣称装备不起
在测试、控制、加工、电机设计、新材料等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多项技术均达到我国现有工程研究能力的极限。===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的
一般来说校验设备要比被校验设备精度高一个量级以上
hswz. 发表于 2012-1-20 16:58
一般来说校验设备要比被校验设备精度高一个量级以上
这话没错。不过考虑到有测量设备配合计算机数值微积分等方法,离心机本身的转速不见得需要达到那么高精度。
上次也看到这个新闻,感觉很重要!!!
我们学校的
从1991年开始,历经了整整20载,实在不容易!应该是一项相当重要的成果。
xbiz 发表于 2012-1-20 12:15
不知道对铀浓缩离心机有没有帮助
基本没有
目前气体离心机都是Zippe型的,基本结构上世纪40年代就定下来了,至今基本上没有变化
支持一下母校
饕儱 发表于 2012-1-20 09:42
那么是不是以后可以不用依赖毛子重力模拟环境培训航天员了?
两码事。
hswz. 发表于 2012-1-20 16:48
目前静电陀螺仪公开服役的报道只有美,俄,法,中国几上几下于03年研制成功,英国03年前的报道是研制失败,日本德 ...
国内研制成功了静电陀螺仪?
哪里有报道?
召唤YANKEE出来解释一下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2-1-20 19:39
国内研制成功了静电陀螺仪?
哪里有报道?


2009年 30卷 9期《 四川兵工学报 》
起止页码:128-131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0707国内统一刊号:CN 50-1088/TJ静电陀螺仪在潜艇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及展望唐洪亮 李继光 刘锡敬海军潜艇学院,山东青岛266071摘 要:论述国内外静电陀螺仪的发展及现状,通过研究国外的成熟的静电陀螺仪为核心的导航仪系统,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发展我国具有自主产权的静电陀螺导航系统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静电陀螺仪的具体研究方案和关键技术。[著者文摘]
h t t p://w w w.doc88.com/p-61363344955.html
2002年评审验证通过了静电陀螺仪的6个主要部件的设计和初样机,2003年完成第1台静电陀螺仪初样机,目前有2台完成固定位置试验,进行双轴伺服台法测试.通过初样机的初步试验,最终达到总漂移0.1--- 0.2°/h、随机漂移0.0001°/h.可以满足我国核潜艇长时间水下导航和武器发射的技术要求.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2-1-20 19:39
国内研制成功了静电陀螺仪?
哪里有报道?


2009年 30卷 9期《 四川兵工学报 》
起止页码:128-131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0707国内统一刊号:CN 50-1088/TJ静电陀螺仪在潜艇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及展望唐洪亮 李继光 刘锡敬海军潜艇学院,山东青岛266071摘 要:论述国内外静电陀螺仪的发展及现状,通过研究国外的成熟的静电陀螺仪为核心的导航仪系统,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发展我国具有自主产权的静电陀螺导航系统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静电陀螺仪的具体研究方案和关键技术。[著者文摘]
h t t p://w w w.doc88.com/p-61363344955.html
2002年评审验证通过了静电陀螺仪的6个主要部件的设计和初样机,2003年完成第1台静电陀螺仪初样机,目前有2台完成固定位置试验,进行双轴伺服台法测试.通过初样机的初步试验,最终达到总漂移0.1--- 0.2°/h、随机漂移0.0001°/h.可以满足我国核潜艇长时间水下导航和武器发射的技术要求.
让中国从世界制造工厂向世界制造工厂加世界实验室转型。

hswz. 发表于 2012-1-20 21:00
2009年 30卷 9期《 四川兵工学报 》
起止页码:128-131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0707国内统一刊号:CN ...


摘要看起来不像是研制出,是研制中。

我去拜读一下。
hswz. 发表于 2012-1-20 21:00
2009年 30卷 9期《 四川兵工学报 》
起止页码:128-131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0707国内统一刊号:CN ...


摘要看起来不像是研制出,是研制中。

我去拜读一下。
hswz. 发表于 2012-1-20 21:00
2009年 30卷 9期《 四川兵工学报 》
起止页码:128-131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0707国内统一刊号:CN ...
的确不错;
但看来还没有进展到产品,还晚了美帝30多年。
世界最高水平?!真是HKC呀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2-1-20 21:12
摘要看起来不像是研制出,是研制中。

我去拜读一下。


已投入使用,
静电陀螺仪随动系统误差的补偿
Error compensation for servo system of electrostatic suspended gyro
推荐 CAJ下载PDF下载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 Journal of Chinese Inertial Technology,
编辑部邮箱 , 2011年04期
【作者】 孟士超; 徐茂俊; 罗巍; 宋健力; 贾福利; 饶鑫;

【Author】 MENG Shi-chao1,XU Mao-jun2,LUO Wei3,SONG Jian-li3,JIA Fu-li3,RAO Xin3(1.Military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431th Factory,Huludao 125001,China; 2.Navy Marine Navigation Equipment Repair Factory in Qingdao,Qingdao 266071,China 3.Tianjin Navigation Instrument Research Institute,Tianjin 300131,China)

【机构】 海军驻431厂军事代表室; 海军青岛航保修理厂; 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

【摘要】 由静电陀螺仪构成的高精度惯性系统中,作用在转子上的干扰力矩和陀螺仪框架随动系统误差是使陀螺仪产生漂移的主要原因。用壳体旋转的方式可以自动补偿那些与壳体有关的作用在转子上的干扰力矩,而不能消除陀螺框架随动系统误差对转子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自动补偿框架随动系统误差的方法:将光电传感器相对壳体旋转轴调偏一定角度,把壳体旋转轴绕转子轴的锥运动添加到其旋转中。该方法不需要任何附加的机械设备,试验证明了该方法可行、有效。 

《飞行器测控学报》 2011年03期 加入收藏 获取最新
海上动态条件下静电陀螺监控器启动技术
周海渊  毛亮  吴旭贤  
【摘要】:静电陀螺监控器在航天测量船列装是该设备在国内首次被应用于大型水面舰艇。在此之前其设计方案以及启动策略全部针对于水下舰艇,对于航天测量船而言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探索静电陀螺监控器在海上动态条件下的高精度启动技术成为了当前该设备在航天测量船应用中的主要问题。针对该问题,通过分析静电陀螺监控器启动的关键过程,结合设备工作原理,重点对海上动态条件下静电陀螺监控器的启动技术和相关参数进行了研究,实现了静电陀螺监控器在海上动态条件下的高精度启动。该技术目前已经成熟并且成功应用于测量船测控任务。



静电陀螺监控器海上“六次校”方法
Method of electrostatic gyroscope monitor’s maritime six-times calibration
推荐 CAJ下载PDF下载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 Journal of Chinese Inertial Technology,
编辑部邮箱 , 2011年04期
【作者】 刘新明; 孙学成; 周琳琦; 王前学;

【Author】 LIU Xin-ming1,SUN Xue-cheng2,ZHOU Lin-qi1,WANG Qian-xue1(1.China Satellite Maritime Tracking & Controlling Department,Jiangyin 214431,China; 2.Tianjin Navigation Instrument Research Institute,Tianjin 300131,China)

【机构】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 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

【摘要】 为分析静电陀螺监控器无减速器随动系统复示误差对海上"六次校"的影响情况,找到"六次校"不能正常通过的原因及解决方法,通过对无减速器随动系统复示误差、陀螺仪高度角变化量以及方位角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结合海上动态试验,探求了一种根据陀螺方位角适时调整航向,上、下陀螺分时进行"六次校"的方法。通过多次试验,证明在无减速器随动系统复示误差或船摇幅度较大,"六次校"不能正常通过时,采用该方法能使系统正常进行"六次校",成功率达到了100%。采用上、下陀螺分时进行"六次校"的方法,使静电陀螺监控器在海上启动的条件相对放宽,更加适用于水面舰艇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2-1-20 21:12
摘要看起来不像是研制出,是研制中。

我去拜读一下。


已投入使用,
静电陀螺仪随动系统误差的补偿
Error compensation for servo system of electrostatic suspended gyro
推荐 CAJ下载PDF下载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 Journal of Chinese Inertial Technology,
编辑部邮箱 , 2011年04期
【作者】 孟士超; 徐茂俊; 罗巍; 宋健力; 贾福利; 饶鑫;

【Author】 MENG Shi-chao1,XU Mao-jun2,LUO Wei3,SONG Jian-li3,JIA Fu-li3,RAO Xin3(1.Military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431th Factory,Huludao 125001,China; 2.Navy Marine Navigation Equipment Repair Factory in Qingdao,Qingdao 266071,China 3.Tianjin Navigation Instrument Research Institute,Tianjin 300131,China)

【机构】 海军驻431厂军事代表室; 海军青岛航保修理厂; 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

【摘要】 由静电陀螺仪构成的高精度惯性系统中,作用在转子上的干扰力矩和陀螺仪框架随动系统误差是使陀螺仪产生漂移的主要原因。用壳体旋转的方式可以自动补偿那些与壳体有关的作用在转子上的干扰力矩,而不能消除陀螺框架随动系统误差对转子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自动补偿框架随动系统误差的方法:将光电传感器相对壳体旋转轴调偏一定角度,把壳体旋转轴绕转子轴的锥运动添加到其旋转中。该方法不需要任何附加的机械设备,试验证明了该方法可行、有效。 

《飞行器测控学报》 2011年03期 加入收藏 获取最新
海上动态条件下静电陀螺监控器启动技术
周海渊  毛亮  吴旭贤  
【摘要】:静电陀螺监控器在航天测量船列装是该设备在国内首次被应用于大型水面舰艇。在此之前其设计方案以及启动策略全部针对于水下舰艇,对于航天测量船而言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探索静电陀螺监控器在海上动态条件下的高精度启动技术成为了当前该设备在航天测量船应用中的主要问题。针对该问题,通过分析静电陀螺监控器启动的关键过程,结合设备工作原理,重点对海上动态条件下静电陀螺监控器的启动技术和相关参数进行了研究,实现了静电陀螺监控器在海上动态条件下的高精度启动。该技术目前已经成熟并且成功应用于测量船测控任务。



静电陀螺监控器海上“六次校”方法
Method of electrostatic gyroscope monitor’s maritime six-times calibration
推荐 CAJ下载PDF下载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 Journal of Chinese Inertial Technology,
编辑部邮箱 , 2011年04期
【作者】 刘新明; 孙学成; 周琳琦; 王前学;

【Author】 LIU Xin-ming1,SUN Xue-cheng2,ZHOU Lin-qi1,WANG Qian-xue1(1.China Satellite Maritime Tracking & Controlling Department,Jiangyin 214431,China; 2.Tianjin Navigation Instrument Research Institute,Tianjin 300131,China)

【机构】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 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

【摘要】 为分析静电陀螺监控器无减速器随动系统复示误差对海上"六次校"的影响情况,找到"六次校"不能正常通过的原因及解决方法,通过对无减速器随动系统复示误差、陀螺仪高度角变化量以及方位角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结合海上动态试验,探求了一种根据陀螺方位角适时调整航向,上、下陀螺分时进行"六次校"的方法。通过多次试验,证明在无减速器随动系统复示误差或船摇幅度较大,"六次校"不能正常通过时,采用该方法能使系统正常进行"六次校",成功率达到了100%。采用上、下陀螺分时进行"六次校"的方法,使静电陀螺监控器在海上启动的条件相对放宽,更加适用于水面舰艇
渤海重工431厂的核潜艇茅台酒!
      我是核潜艇纪念物品的收藏爱好者,又是酒瓶收藏爱好者。2006年初,我为某造船厂设计了一只容量为500毫升的潜艇形状酒瓶,装茅台酒并限量生产,这一创作居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该酒在中国核潜艇重大庆典活动中作为专用白酒,烘托了酒宴气氛,增加了席间话题,而且每次饮完酒后连空瓶子也被“一抢而光”。收藏者喜爱它是因为它有三个“之最”,第一,我国酒瓶首次采用核潜艇仿真造型;第二,内装誉满全球的国酒茅台;第三,使用蜚声中外的景德镇瓷。所以,不论从哪一个角度讲,这支酒瓶都具有收藏价值,倍受人们欢迎。
      该瓶由高温烧成,瓷化程度高,通体施亚光黑釉,局部施白釉和红釉。瓶身写着“贵州茅台酒”和“四三一厂专供”字样。酒瓶虽然造型简练,但紧紧抓住了攻击型核潜艇的外形特点:瓶身是利于水下航行的水滴型艇体;首端有4个鱼雷发射管前盖;尾部有水平舵和垂直舵,五叶螺旋桨是瓶盖;艇身的白线是核潜艇在水面状态时的水线,两个白点是人员的出入舱口或鱼雷的装载口;指挥台围壳两侧印有“431”舷号,翅膀似的围壳舵伸向两边。
      这瓶酒的包装也是很讲究的,酒瓶装在精致的金黄色盒子里,盒子上有醒目的“贵州茅台酒”五个大字和一艘潜艇图案;酒瓶的下半部分嵌在盒内蓝色的绸布中,好像潜艇在海洋里驰骋。
      现代酒瓶的造型越来越多,其中军械类的酒瓶也不少,如炮弹形、飞机形、战车形、大炮形、各种枪械形、地雷形、军用水壶形、军靴形、钢盔形以及军人形状等等,但是仿造潜艇形状的酒瓶还是第一次。我设计潜艇酒瓶的目的主要是对中国核潜艇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中国从1958年开始研究核潜艇;1974年,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研制成功,被**命名为“长征一号”,从此,中国海军跨进了世界核海军的行列;1983年,中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服役,中国核潜艇的雄姿逐步浮出水面;1986年,中国核潜艇完成了连续90个昼夜的自持力考核训练航行,打破了美国“海神”号核潜艇连续航行83昼夜10小时的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中国人民海军潜艇远航史上数项纪录;1988年,核潜艇进行了深水试验和潜地导弹水下发射试验,最终完成了第一代核潜艇的全部试验任务,中国核潜艇具备了令世人瞩目的实战能力,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战略地位。
      我在欣赏核潜艇酒瓶、畅饮核潜艇里的茅台酒时,都会想起中国核潜艇的发展历程,眼前都会展现出中国核潜艇的雄姿,并为自己曾经为中国核潜艇做出过贡献而自豪,为中国核潜艇不断发展壮大而骄傲。



二炮的精度有保证了
从字面意思理解,结合工业控制中校验的含义。

这个东西是用来做静电陀螺的标准设备。
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好比校准天平的标准砝码。
hswz. 发表于 2012-1-20 21:32
渤海重工431厂的核潜艇茅台酒!
      我是核潜艇纪念物品的收藏爱好者,又是酒瓶收藏 ...
这个酒瓶太荫了!
不了了,感觉很重要,意义很重大!


对不起,应该是校加速度计的,而不是陀螺仪

惯性测量装置包括加速度计和陀螺仪,又称惯性导航组合
惯性导航系统属于一种推算导航方式.即从一已知点的位置根据连续测得的运载体航向角和速度推算出其下一点的位置.因而可连续测出运动体的当前位置。惯性导航系统中的陀螺仪用来形成一个导航坐标系使加速度计的测量轴稳定在该坐标系中并给出航向和姿态角;加速度计用来测量运动体的加速度经过对时间的一次积分得到速度,速度再经过对时间的一次积分即可得到距离

对不起,应该是校加速度计的,而不是陀螺仪

惯性测量装置包括加速度计和陀螺仪,又称惯性导航组合
惯性导航系统属于一种推算导航方式.即从一已知点的位置根据连续测得的运载体航向角和速度推算出其下一点的位置.因而可连续测出运动体的当前位置。惯性导航系统中的陀螺仪用来形成一个导航坐标系使加速度计的测量轴稳定在该坐标系中并给出航向和姿态角;加速度计用来测量运动体的加速度经过对时间的一次积分得到速度,速度再经过对时间的一次积分即可得到距离
hswz. 发表于 2012-1-20 08:21
据说很可能获得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军口),
~~~这应该,十年磨剑
这意味着我国二炮装备的精度进一步提高有了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