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八国联军的主力——武毅军的真实战斗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30:12
脱胎于淮军的新式军队——武毅军,在一九零零的战争中是满清中国唯一能够依靠的主力部队。从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到,当聂士成尚未殉国,武毅军没有因此崩溃的时候,天津保卫战如火如荼、分外惨烈。而八里台一战之后,满清军队一触即溃,丢天津、败北仓,直隶总督裕禄于杨村自杀,八国联军一路高歌猛进……因此,武毅军是当时中国核心军事力量的地位不容置疑。

    值得一提的是袁世凯带到山东镇压义和团的新建陆军。与同时期的武毅军相比,新建陆军的规模较小,实战经验几乎没有,还不能算作核心武力。

    那么,武毅军的战力究竟如何?为何会落得堂堂一军总统殉国,全军崩溃的结局?下面,从装备、训练、士气、战术思想、政治背景等方面来分析。

    一,武毅军的装备。

    枪支:以德制旧毛瑟1871式步枪为训练用枪,奥制曼利夏步枪、马枪、新式小口径毛瑟枪(1888式,即20年后经过小改进的中正式)为备战用枪,并装备其它各类少量步枪与马枪,配合训练及作战使用。

    火炮:克虏伯七五炮十六门、克虏伯六○炮三十二门、格鲁森五七陆路快炮(野炮)与过山快炮(山炮)共约三十二门、克虏伯三七快炮三十六门左右,麦克心炮二门(即马克沁重机枪)。炮弹约分四种:开花弹(榴弹)用于摧毁炮台、营垒、城墙;子母弹(榴霰弹)攻击敌人密集队形;葡萄弹攻击冲锋散兵;实心钢弹作击穿钢甲铁甲船使用。

    从上列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问题:作为步兵利器的马克辛重机枪在武毅军中,被编制在炮兵序列中。由此得知,当时武毅军将领以及那些德国、俄国的退役军人教官们,对这种新式武器的认识并不深入。1900年,英国在南非和中国同时使用这种武器,俄军已经装备了轮式的马克辛,他们都没有把重机枪作为火炮来使用。

    另一问题:武毅军装备的火炮有效使用度是多少?

    单从装备数量来看,武毅军的火力很强,甚至超过了日本陆军,接近德军水平。不过,这只是账面的数字,《逐鹿1900》中提到,法军已经装备管退式火炮,作战效能大大超过架退式火炮,此其一。

    武毅军使用的炮弹除部分进口外,大多由江南制造局和天津机器局提供,其中又以江南制造局为主。东南互保后,南方不能向北方提供作战物资,连番恶战的武毅军炮弹奇缺是肯定之事!此其二。

    火炮的威力由精度、射程、射速、弹种、弹药威力、火炮战术使用思想来综合衡量,此处我们来逐一分析。

    火炮射击精度的基础有两个:一是火炮的制造质量,二是炮兵的技术。技术则包涵了炮兵作战的必要前期工作——测绘和完善的炮兵射击指挥器材。武毅军的测绘工作重点在山海关以及关外,天津保卫战开始以后,全军没有一份能够用于炮击指挥的地图!这也是满清统治者无谋而胡乱开战,战争爆发仓促的原因所致。众所周知,甲午战后,中国的敌人就是日本,因此武毅军有限的测绘力量集中到关外使用也是正常。

    射程:同等技术条件下,口径成为射程的保障,武毅军大量装备的火炮,最大口径为75毫米,与天津保卫战后期八国联军的87毫米炮相比,当然吃亏。

    射速:前面提到配备驻退机构的管退式火炮射速比架退式高得多,武毅军也吃亏。

    弹种和弹药威力:在这里不得不提弹药的引信技术。滑膛迫击炮弹为何配备尾翼?那是要保证炮弹头部撞击目标!这就如同弓箭的箭支有尾羽一样。当然,现代炮弹的引信不一定装置在炮弹的头部,可就当时而言,引信技术确实很大程度影响到炮弹的作战效能。因为在1900年,尚且有很多火炮炮弹是信管式引信而非碰炸式引信,信管炮弹则是预先装定长短不一的信管,保障火炮在出膛后某个时间爆炸。这种炮弹技术极大地影响了火炮火力的机动性,反应时间相当大。不巧的是,武毅军装备的火炮很多是信管式炮弹,而八国联军装备的火炮为碰炸雷管引信。很有意思的是,信管引信尽管落后,但是其炮弹时间装定却对采用弹幕徐进战术有些好处。

    火炮使用思想:集中优势火力已经是军事常识了,可当时武毅军在火炮技术相对落后、炮弹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还没有统一炮兵的指挥使用,火炮分散在各路(相当于旅),难以形成强大的火力打击效果。因此,紫竹林久攻不克,八里台被八国联军占据了压倒性的炮火优势,甚至聂军门也被炮弹弹片击中而殉国。

    二,武毅军的训练。

    武毅军的教官们都是退役军人,他们在离开军队的同时就落后于世界军事发展!

    这里,首先还是以马克辛机枪被编制在炮兵序列中来分析。重机枪,步兵最有效的战场支援火力,应该是编制在步兵连伴随步兵作战,用于关键性的作战(突破)方向。重机枪班的训练和实战战法,也应该立足于步兵基本战法,编制在炮兵中,其接受的训练和作战思想就可想而知了。

    再看步炮协同和步炮骑协同作战。武毅军军操极为认真,除单兵之战技训练外,并讲求战术及实兵演练。这里的战术不是协同作战,演练也不是诸兵种协同演练,自然也就谈不上战场上的紧密协同了。因此,天津保卫战中武毅军战法呆板,基本无兵种间协同的战例出现也就不足为奇。

    还必须沉痛地说一说,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阶层都不知兵,他们视察军队,观看军操以及实兵演练,看的是热闹!就如同现如今我们看电影一般,电影镜头里万炮齐发,黑压压的一片士兵集团冲锋似乎正常已极。可现实是自从速射炮和重机枪诞生后,这些行为就是送死。1900年的战争中,无论武毅军也好,义和团也罢,实际上都喜欢集团冲锋。不,不是喜欢,而是只知道集团冲锋!

    三,士气。

    聂军门是个真正的国家军人,自身清廉严谨,为官极正。可是大环境中,他只是异类,他只能让武毅军中克扣军饷、虚报员额吃空饷的现象相对较轻而已。练军、旧淮军中,甚至以后的军阀以及国民党军队中,这些行为很常见,几乎没有不喝兵血的官长。

    士兵,则来源于民间。封建愚民政策下的社会道德准则告诉老百姓: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军人的地位极低,军人的形象等同于社会上的痞子。没有荣誉感是中国旧军队的通病,这也或多或少影响到武毅军。

    从历史事实来看,武毅军可说是依靠聂士成的人格力量凝聚在一起的。他一去,武毅军就是一盘散沙,落得崩溃后被遣散、分编的下场,赫赫有名的武毅军就此消失在历史舞台上。

    四,战术思想。

    也许有朋友要问:为何不提战略思想?回望历史,满清朝廷的核心人物们似乎根本就没有战略思想这个意识。一个刚刚付清《马关条约》赔款,拥有新式军队战力不过几万的中国,贸然向世界最强大的八个国家同时开战,战略这个词不谈也罢。

    还是来关注战术思想。

    聂士成以及他的各路将领都是老淮军出身,经历了大刀长矛到洋枪洋炮的变革。如果按照惯性思维来考虑的话,他们似乎应该更能体会到军事技术的巨大变化和军事思想的发展。可现实不是如此,聂士成本身还是一个半冷兵器半近代化的军事统帅,这就有了一个问题,新式的军操和老旧的指挥观念存在极大的矛盾。

    可以这样说,聂士成是个旧时代的好将军,却不是新式军队的好统帅。

    五,政治背景。

    政治的话题说来就长远了、复杂了。这里只谈对天津保卫战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朝廷对义和团态度转化过程中,武毅军以及直隶各军也随着四处调动,战争爆发时,武毅军在天津的兵力不过几个营而已,直到聂军门牺牲,武毅军也没有全部集中到天津,更别说归于聂军门麾下的旧淮军和练军各部了。

    从以上综合来看,武毅军作为当时中国最强的部队,其实际战力不容乐观。http://www.d9cn.org/d9cnbook/11/11302/9801537.html脱胎于淮军的新式军队——武毅军,在一九零零的战争中是满清中国唯一能够依靠的主力部队。从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到,当聂士成尚未殉国,武毅军没有因此崩溃的时候,天津保卫战如火如荼、分外惨烈。而八里台一战之后,满清军队一触即溃,丢天津、败北仓,直隶总督裕禄于杨村自杀,八国联军一路高歌猛进……因此,武毅军是当时中国核心军事力量的地位不容置疑。

    值得一提的是袁世凯带到山东镇压义和团的新建陆军。与同时期的武毅军相比,新建陆军的规模较小,实战经验几乎没有,还不能算作核心武力。

    那么,武毅军的战力究竟如何?为何会落得堂堂一军总统殉国,全军崩溃的结局?下面,从装备、训练、士气、战术思想、政治背景等方面来分析。

    一,武毅军的装备。

    枪支:以德制旧毛瑟1871式步枪为训练用枪,奥制曼利夏步枪、马枪、新式小口径毛瑟枪(1888式,即20年后经过小改进的中正式)为备战用枪,并装备其它各类少量步枪与马枪,配合训练及作战使用。

    火炮:克虏伯七五炮十六门、克虏伯六○炮三十二门、格鲁森五七陆路快炮(野炮)与过山快炮(山炮)共约三十二门、克虏伯三七快炮三十六门左右,麦克心炮二门(即马克沁重机枪)。炮弹约分四种:开花弹(榴弹)用于摧毁炮台、营垒、城墙;子母弹(榴霰弹)攻击敌人密集队形;葡萄弹攻击冲锋散兵;实心钢弹作击穿钢甲铁甲船使用。

    从上列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问题:作为步兵利器的马克辛重机枪在武毅军中,被编制在炮兵序列中。由此得知,当时武毅军将领以及那些德国、俄国的退役军人教官们,对这种新式武器的认识并不深入。1900年,英国在南非和中国同时使用这种武器,俄军已经装备了轮式的马克辛,他们都没有把重机枪作为火炮来使用。

    另一问题:武毅军装备的火炮有效使用度是多少?

    单从装备数量来看,武毅军的火力很强,甚至超过了日本陆军,接近德军水平。不过,这只是账面的数字,《逐鹿1900》中提到,法军已经装备管退式火炮,作战效能大大超过架退式火炮,此其一。

    武毅军使用的炮弹除部分进口外,大多由江南制造局和天津机器局提供,其中又以江南制造局为主。东南互保后,南方不能向北方提供作战物资,连番恶战的武毅军炮弹奇缺是肯定之事!此其二。

    火炮的威力由精度、射程、射速、弹种、弹药威力、火炮战术使用思想来综合衡量,此处我们来逐一分析。

    火炮射击精度的基础有两个:一是火炮的制造质量,二是炮兵的技术。技术则包涵了炮兵作战的必要前期工作——测绘和完善的炮兵射击指挥器材。武毅军的测绘工作重点在山海关以及关外,天津保卫战开始以后,全军没有一份能够用于炮击指挥的地图!这也是满清统治者无谋而胡乱开战,战争爆发仓促的原因所致。众所周知,甲午战后,中国的敌人就是日本,因此武毅军有限的测绘力量集中到关外使用也是正常。

    射程:同等技术条件下,口径成为射程的保障,武毅军大量装备的火炮,最大口径为75毫米,与天津保卫战后期八国联军的87毫米炮相比,当然吃亏。

    射速:前面提到配备驻退机构的管退式火炮射速比架退式高得多,武毅军也吃亏。

    弹种和弹药威力:在这里不得不提弹药的引信技术。滑膛迫击炮弹为何配备尾翼?那是要保证炮弹头部撞击目标!这就如同弓箭的箭支有尾羽一样。当然,现代炮弹的引信不一定装置在炮弹的头部,可就当时而言,引信技术确实很大程度影响到炮弹的作战效能。因为在1900年,尚且有很多火炮炮弹是信管式引信而非碰炸式引信,信管炮弹则是预先装定长短不一的信管,保障火炮在出膛后某个时间爆炸。这种炮弹技术极大地影响了火炮火力的机动性,反应时间相当大。不巧的是,武毅军装备的火炮很多是信管式炮弹,而八国联军装备的火炮为碰炸雷管引信。很有意思的是,信管引信尽管落后,但是其炮弹时间装定却对采用弹幕徐进战术有些好处。

    火炮使用思想:集中优势火力已经是军事常识了,可当时武毅军在火炮技术相对落后、炮弹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还没有统一炮兵的指挥使用,火炮分散在各路(相当于旅),难以形成强大的火力打击效果。因此,紫竹林久攻不克,八里台被八国联军占据了压倒性的炮火优势,甚至聂军门也被炮弹弹片击中而殉国。

    二,武毅军的训练。

    武毅军的教官们都是退役军人,他们在离开军队的同时就落后于世界军事发展!

    这里,首先还是以马克辛机枪被编制在炮兵序列中来分析。重机枪,步兵最有效的战场支援火力,应该是编制在步兵连伴随步兵作战,用于关键性的作战(突破)方向。重机枪班的训练和实战战法,也应该立足于步兵基本战法,编制在炮兵中,其接受的训练和作战思想就可想而知了。

    再看步炮协同和步炮骑协同作战。武毅军军操极为认真,除单兵之战技训练外,并讲求战术及实兵演练。这里的战术不是协同作战,演练也不是诸兵种协同演练,自然也就谈不上战场上的紧密协同了。因此,天津保卫战中武毅军战法呆板,基本无兵种间协同的战例出现也就不足为奇。

    还必须沉痛地说一说,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阶层都不知兵,他们视察军队,观看军操以及实兵演练,看的是热闹!就如同现如今我们看电影一般,电影镜头里万炮齐发,黑压压的一片士兵集团冲锋似乎正常已极。可现实是自从速射炮和重机枪诞生后,这些行为就是送死。1900年的战争中,无论武毅军也好,义和团也罢,实际上都喜欢集团冲锋。不,不是喜欢,而是只知道集团冲锋!

    三,士气。

    聂军门是个真正的国家军人,自身清廉严谨,为官极正。可是大环境中,他只是异类,他只能让武毅军中克扣军饷、虚报员额吃空饷的现象相对较轻而已。练军、旧淮军中,甚至以后的军阀以及国民党军队中,这些行为很常见,几乎没有不喝兵血的官长。

    士兵,则来源于民间。封建愚民政策下的社会道德准则告诉老百姓: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军人的地位极低,军人的形象等同于社会上的痞子。没有荣誉感是中国旧军队的通病,这也或多或少影响到武毅军。

    从历史事实来看,武毅军可说是依靠聂士成的人格力量凝聚在一起的。他一去,武毅军就是一盘散沙,落得崩溃后被遣散、分编的下场,赫赫有名的武毅军就此消失在历史舞台上。

    四,战术思想。

    也许有朋友要问:为何不提战略思想?回望历史,满清朝廷的核心人物们似乎根本就没有战略思想这个意识。一个刚刚付清《马关条约》赔款,拥有新式军队战力不过几万的中国,贸然向世界最强大的八个国家同时开战,战略这个词不谈也罢。

    还是来关注战术思想。

    聂士成以及他的各路将领都是老淮军出身,经历了大刀长矛到洋枪洋炮的变革。如果按照惯性思维来考虑的话,他们似乎应该更能体会到军事技术的巨大变化和军事思想的发展。可现实不是如此,聂士成本身还是一个半冷兵器半近代化的军事统帅,这就有了一个问题,新式的军操和老旧的指挥观念存在极大的矛盾。

    可以这样说,聂士成是个旧时代的好将军,却不是新式军队的好统帅。

    五,政治背景。

    政治的话题说来就长远了、复杂了。这里只谈对天津保卫战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朝廷对义和团态度转化过程中,武毅军以及直隶各军也随着四处调动,战争爆发时,武毅军在天津的兵力不过几个营而已,直到聂军门牺牲,武毅军也没有全部集中到天津,更别说归于聂军门麾下的旧淮军和练军各部了。

    从以上综合来看,武毅军作为当时中国最强的部队,其实际战力不容乐观。http://www.d9cn.org/d9cnbook/11/11302/9801537.html
渣渣就是渣渣,再怎么选也是个渣
后来的北洋六镇军队战斗力要强过武毅军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