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亚太诸国安全战略大调整棋局的背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41:43
2011亚太诸国安全战略大调整棋局的背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10   


  

  中评社北京12月10日电/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赴澳大利亚,与女总理吉拉德亲切拥抱,宣布美国将首次在澳驻军。吉拉德绯红的脸颊上,似乎写满美澳同盟的亲密无间。随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飞抵缅甸,含沙射影拨弄是非,希望提升中断20多年的外交关系,可谓用心良苦。

  新华网综合报道,美国紧锣密鼓“搭台布阵”,将“亚太战略”付诸实施,在亚太诸国引发巨大的“涟漪”效应:俄、印、日、韩、澳和东盟等域内国家的安全战略,正经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最大规模的调整。

  然而,亚太各国此轮安全战略调整,呈现出一系列自相矛盾和极为反常的现象,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俄、印声东击西 乱中取利

  亚太地区战略格局调整的进程中,最值得关注、也令人感到自相矛盾的就是俄、印两国。俄罗斯一方面明确将美国和北约东扩列为头号威胁,就美国在欧洲建立反导系统推出反制措施,但却将其陆军近一半的精锐兵力和海军多数主力舰艇,都部署在远东地区;一方面通过签署新的军控条约,缓和美俄关系,加强双边协调的同时,却又在北方四岛问题上频频示强,并借助军演等契机,不断深化俄朝军事关系,高调介入半岛事务。

  与此同时,在中印经贸关系稳步推进,印巴矛盾大幅改善的背景下,印度修改过去“西攻北防”的军事基本方针,提出“两线出击”的新战略,提升与美、澳、日以及越南等东盟国家之间的战略协调,防止和遏制中国在争议领土、海洋实力和地区影响力上的“扩张性发展”,其安全战略呈现出“全面出击”的新态势。





http://www.zhgpl.com/doc/1019/3/ ... mp;mdate=12100831282011亚太诸国安全战略大调整棋局的背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10   


  

  中评社北京12月10日电/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赴澳大利亚,与女总理吉拉德亲切拥抱,宣布美国将首次在澳驻军。吉拉德绯红的脸颊上,似乎写满美澳同盟的亲密无间。随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飞抵缅甸,含沙射影拨弄是非,希望提升中断20多年的外交关系,可谓用心良苦。

  新华网综合报道,美国紧锣密鼓“搭台布阵”,将“亚太战略”付诸实施,在亚太诸国引发巨大的“涟漪”效应:俄、印、日、韩、澳和东盟等域内国家的安全战略,正经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最大规模的调整。

  然而,亚太各国此轮安全战略调整,呈现出一系列自相矛盾和极为反常的现象,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俄、印声东击西 乱中取利

  亚太地区战略格局调整的进程中,最值得关注、也令人感到自相矛盾的就是俄、印两国。俄罗斯一方面明确将美国和北约东扩列为头号威胁,就美国在欧洲建立反导系统推出反制措施,但却将其陆军近一半的精锐兵力和海军多数主力舰艇,都部署在远东地区;一方面通过签署新的军控条约,缓和美俄关系,加强双边协调的同时,却又在北方四岛问题上频频示强,并借助军演等契机,不断深化俄朝军事关系,高调介入半岛事务。

  与此同时,在中印经贸关系稳步推进,印巴矛盾大幅改善的背景下,印度修改过去“西攻北防”的军事基本方针,提出“两线出击”的新战略,提升与美、澳、日以及越南等东盟国家之间的战略协调,防止和遏制中国在争议领土、海洋实力和地区影响力上的“扩张性发展”,其安全战略呈现出“全面出击”的新态势。





http://www.zhgpl.com/doc/1019/3/ ... mp;mdate=1210083128
 点评

  若想解开这些现象背后的谜题,必须将其放在“中-美-俄”和“中-美-印”两个大三角关系的背景下进行考量。

  俄罗斯战术上在远东地区频频“示强”,既可以防止自身利益受损,抢夺地区事务的“主导权”和“话语权”,还可通过搅乱亚太地区形势,推动美国战略关注点“由西向东”的转移,以这种“非对称回应”的战略方针,来化解美国在欧洲构建反导体系和北约东扩对其西部核心地区所施加的战略压力。

  与之相似的是,印度通过对华采取强硬态度,配合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实施,进而换取美国对其地区扩张政策的默许,同时趁势加紧向尼泊尔和缅甸等周边地区的政治和军事渗透,进而将印度洋打造成“印度的大洋”。

  然而,美国绝不会允许任何一个现实或潜在对手,挑战其全球战略霸主地位。美俄关系的缓和,并不意味着美国会容忍俄罗斯的“东山再起”;美加大对印度的借重,也不意味着美国会姑息和纵容印度在印度洋的一味坐大。2011年,美国在亚太安全战略的设计上,体现出了“明暗结合、双重防范”的新思路,即对中国是防范中有借重;对俄、印,则是借重中有防范,体现出美国希望用最小的代价,将所有战略对手都纳入符合其全球战略利益的轨道上来的现实考量。

  俄罗斯目光瞄向亚太令美日发愁

  哪个国家在自己的家门口看到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都会发愁,发出轰鸣、飞行缓慢但威力极大的图-95总是在嘲讽“身边”那些速度极快、装备精良的战机,就如同俄罗斯在嘲讽它的战略对手。今年以来,这种情况不断在俄日之间上演。日本媒体16日公布的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日本战机紧急升空的一半,源于俄军战机的“拜访”。此外,俄20多艘军舰罕见地穿过俄日交界的宗谷海峡,俄朝打算共同军演,两国的铁路和油管合作都受到了世界的关注。日本《产经新闻》称这是“苏联时期衰退的俄罗斯力量再次复兴的一次试验”。
 俄远东行动“考验美日神经”

  进入2011年,俄罗斯的“东向”动作频频。9月初,俄罗斯图-95战略轰炸机和数架反潜机抵近日本领空,从空中绕着日本“画了一个圈”。日本《产经新闻》当即质问日本政府,“俄战机这样堂而皇之地绕日本一周,日本怎么能平静处之?” 10月14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同俄总理普京通电话,再次抗议这一“挑衅”行为,而普京只回答说:“希望能在平静友好的气氛中予以探讨。”

  俄罗斯“猛秀肌肉”的举动,令日本人眉头紧锁。日本《产经新闻》称,这和俄总理普京宣布明年参选总统有关,俄战略轰炸机在远东重新开始巡逻飞行就是普京几年前下令的。文章称,普京一向喜欢强硬外交,这又一次显示了俄罗斯在北方四岛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产经新闻》还呼吁日本政府针对俄罗斯和中国“增加防卫预算以及向美国购买最新战斗机”。《读卖新闻》称,看来俄方归还北方领土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除了军事行动,俄罗斯在外交和经济上也向太平洋“东扩”。 13日,俄罗斯开通至朝鲜罗津港的俄朝铁路支线。俄方称,跨朝鲜半岛铁路今后将与跨西伯利亚大铁路“一体化”。此前,俄朝韩跨界天然气管道项目也被炒得沸沸扬扬。俄罗斯日前高调宣布“欧亚联盟”以及普京选择中国作为宣布竞选总统后的首个访问国,也被西方媒体认为是俄向“太平洋东扩”的证明。

  美联社称,俄罗斯显然是想通过这一系列组合拳式的行动,重振俄罗斯在远东的影响力,打压日美军事同盟的战略空间。俄新网称,俄军明年计划与朝鲜和中国举行联合海上军演,这些动作“无疑是在考验日本和美国的神经”。日本《每日新闻》援引战略学者小泉悠的话称, “这些可能是一种征兆,预示俄安全和战略重心开始移至东亚地区。”  
俄媒:俄罗斯朝正在变红的东方走

  俄罗斯报纸网10月27日文章,题:朝正在变红的东方走(作者俄罗斯《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杂志主编安德烈.里亚博夫)

  任何人都不会怀疑,此次全球经济危机之后,世界将变得与以往不同。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地位也会发生显着变化。在国内外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如果俄罗斯想避免危机升级,必须艰难地转向东方,转向亚太地区乃至整个太平洋地区。

  东方和亚太地区在今后几十年内,将成为全球发展的中心和火车头。朝东走总体上会给俄罗斯带来机会。该地区的政治局势委实相当复杂。这里的很多国家都是全球政治和经济巨人,不只是中国、美国和日本,还包括韩国、加拿大和经济政治地位日益提升的东盟。假以时日,澳大利亚也可能跻身其中。不难看出,俄罗斯若想与该地区体系成功实现一体化,也许并不需要借助华而不实的首脑会议和其他宣传作秀性质的活动,只要制定精确审核过的平衡外交政策,肃清远东和东西伯利亚的经济犯罪,开放这一广袤地区吸引国际投资。

  这些大规模任务都需要前瞻性的战略考量和坚定的政治意志。俄罗斯领导精英倘若认识不到朝东走是俄罗斯的唯一机会,仍试图采取陈旧的方式完成上述任务——中央政府朝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投入巨款,然后资金不知去向。届时,最后一条通往未来之路将会关闭。正如20年前的改革策划者们所说,我们没有其他选择。
俄罗斯吹响东进号角 和美国赛跑

  12月初,俄罗斯政府有关部门考察了远东俄罗斯岛上的建筑工地并处理了施工方拖欠工人工资的事件。俄罗斯岛是一个地处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参崴)以南的太平洋岛屿,也将是2012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举办地。有分析称,斥资60亿美元开发俄罗斯岛,是俄政府决心实施“东进”战略的明确信号。

  远东地区是俄罗斯最大的经济区,面积约621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6%。但当地人口只有680万,仅占全俄人口的4.7%。

  从16世纪开始到十月革命前,远东地区一直是政治犯和顽固囚犯的流放地。进入20世纪以来,远东地区的价值逐渐被挖掘。这里集中了有色金属、煤炭、渔业、林业等资源。可以说,远东是俄罗斯乃至世界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被媒体称为“俄罗斯21世纪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储备”。

  去年年初,俄罗斯政府批准了2025年前发展远东和贝加尔湖地区的战略,以期改变这一地区的现状。俄政府目前的迫切任务是补齐远东发展滞后这一国家战略中的短板,将丰富的矿产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俄远东地区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与美国的阿拉斯加和日本隔海相望,同中国和朝鲜接壤,向北则是广阔的北冰洋。

  不久前,俄罗斯首次以成员国身份参加了东亚峰会。这是俄战略重心东移和下决心开发远东的体现。俄开发远东的战略目的,在于保证其在太平洋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影响力,并主导该地区的国际分工。只有将远东地区打造成拉动经济的一极,俄罗斯才能成为真正的“太平洋强国”。
印度缘何加快“东进战略”步伐

  近期,为配合美国老大“重返亚洲”战略,中国的“左邻右舍”印度和日本都不遗余力地在亚太地区“合纵连横”。以日本为例,野田内阁执政以来,为了迫不及待地向其盟友表决心,日本外交开始四面出击,“马不停蹄”的举动颇受全球瞩目。

  与日本动作频频相比,印度虽没那么高调,却也不甘寂寞,不断加快“东进战略”步伐。9月中旬,印越两国外长在河内举行会晤,公然谈及联手开发南海油田。10月4日,印度和阿富汗在新德里宣布建立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0月中旬,印度与越南、缅甸签署防务协议。11月2日,印媒称印国防部未来5年将斥资130亿美元扩军,其中大部分新组建部队将部署在中印边境。而日印“热恋”,其实从去年早就已经开始,双方的交集从政治上升到了军事安全核心层面,近期两国关系更是急速升温,高层互动频繁,连联合军演都提上了日程。

  实际上,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印度为谋求自身的生存、安全与发展,与其他国家进行战略合作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处处视邻居为威胁,并介入与其毫不相干的邻国之间问题,则实属“以邻为壑”。也许,作为和中国一样的新兴经济体,印度制定对外政策时,更应该考虑真正的国家利益在哪里,而不能只一味地追随其他国家的战略,充当“马前卒”。 

  印度总理:深化与东盟关系是印度东向政策关键
印度总理辛格17日说,深化与东盟的关系是印度“东向政策”的关键。

  辛格是在前往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参加印度-东盟峰会以及第六届东亚峰会前作出上述表态的。他说,过去几年中,印度与东盟国家的交往有了实质性的拓展,主要反映在贸易、交通和人员及机构往来上。印度-东盟2010至2015年行动计划已经达成,明年印度还将首次主办印度-东盟峰会,纪念双方20年的对话伙伴关系。

  对于本届东亚峰会,辛格说,这是“亚太地区形成开放及包容的地区合作机制的最重要的论坛”。他说,政治和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峰会议题的一部分,“这个地区的国家对灾难管理、海军安全、恐怖主义和其他非传统安全威胁表示关切,希望在这些问题上能有开放、坦诚和富有成果的讨论”。

  美防长不小心泄露战略秘密:不允许印度获区域优势

  就在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在亚太地区访问期间,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语出惊人,公开宣称中国和印度是威胁。帕内塔在参观美国一家生产核动力攻击潜艇的造船厂时说:“我们遭遇中国与印度等新兴强权的威胁,我们必须时时刻刻谨记在心,并试着确保我们在太平洋有足够的军事防御力量,确保他们了解美国永远不会离开太平洋。”

  金一南认为,帕内塔的这番言论是不小心说出了美国的真心话,美国绝不允许印度在印度洋获取区域优势。

  美国的战略从来有内部版和公开版,帕内塔不小心说出了内部版,公开版还是要利用印度制约中国,内部版印度实际上也是美国要防范的对象。

  尤其是印度最近试射成功了5000公里以上的导弹,印度要发展洲际导弹的趋势非常明显。美国对此的疑虑很大,如果说印度完全针对中国的话,用得着发展什么洲际导弹吗,印度发展洲际导弹上什么意思?这一点给美国带来了很大的疑虑。
印度发展洲际导弹的目标很明显。如果说印度力图使自己的核力量和运载工具覆盖全球的话,那就意味着欧洲也包括在内,美国也包括在内,这是美国非常不乐意看到的。

  美国一方面支持印度所谓发展国防力量,还给印度提供了有限的军备。另一方面,当1998年印度实验核武器的时候,美国首先经济禁运,然后很快又解除了这个禁运,今天还向印度提供轻水反应堆和技术方面的合作。

  实际上,美国对印度的戒备非常明显,不仅对中国,对印度也是这样。所有新兴的大国在发展自己的力量,都要列入美国的警惕。  

  从地理位置来看,日本位于第一岛链要冲,扼守宗谷、津轻和朝鲜海峡等海上交通要道,是美国北防俄势力南下,南遏中“军力扩张”,西稳半岛事务的第一道屏障;韩国位于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枢纽地区——朝鲜半岛,是美军在欧亚大陆东部唯一的战略据点和遏制“朝鲜威胁”的最前沿,也是中、美、俄大国力量对比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其地缘战略地位堪称是“东方的波兰”;澳大利亚地处太平洋中南部,是东南亚的外围地带,附近有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战略走廊”马六甲海峡,是美国插手南海、西进印度洋的绝佳支点,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传统盟友和重要的战略支点,日、韩、澳对于美国亚太“双重防范”战略的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也不难理解,美国为何一直强调美澳、美韩和美日同盟是其“亚太战略之锚”的原因了。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日、韩、澳三国自战后以来一直对美奉行“一边倒”的“依附战略”,通过与美缔结安全联盟,不仅大大减轻了安全保障的负担,而且在美国的扶植下,其经济、社会和军事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为影响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力量。
点评

  “依附战略”的本质是一种“主从模式”,其稳固与否取决于联盟内外的力量对比。“9.11”后,日、韩、澳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不断提升,导致联盟内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松动。日美在冲绳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上的龃龉不断,韩国要求收回战时指挥权,以及澳大利亚谋求防卫自主等一系列“离心”倾向,都是这些国家因担心美国实力相对下降和海外安全战略的“内向化”,进而降低对其战略依赖和战略信心的具体表现。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日、韩、澳基于自身实力,对中国崛起是否将导致现有区域秩序退化存有强烈的疑虑,因此纷纷表现出对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和区域秩序的依恋。在此背景下,对于日、韩、澳来说,“美国因素”反而在心理和观念上更易接受,“中国因素”却常常因缺乏“亲近感”和“不确定性”成为其最主要防范对象。

  美国推出“重返亚洲”战略后,日、韩、澳力图在加大对美“依附”,利用美国的前沿驻军制衡中国,以巩固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希望通过提升相互之间的防务合作,来扩大自身在地区和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发言权,也就是所谓的“借船出海”战略。

  对澳大利亚来说,亚洲和美国,哪一个更亲?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澳大利亚宣布驻军计划的同时称,“在这个世界上,美国没有比澳大利亚更好的朋友了”。但对澳大利亚人来说,要回答这个问题显然纠结得多。今年是美澳安全同盟60周年,60年来,对于美国在亚洲发动的战争,澳大利亚一场不落,坚持跟美国“同进退”。澳总理自称与美国关系“铁”是因为两国共同的价值观,许多澳大利亚人甚至在遇到危急情况时忘了本国的报警电话是“000”,直接拨打美国的报警电话“911”。但澳大利亚真的会像一些人说的那样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吗?澳舆论对此并不看好。
澳想当美“在亚太军事代表”

  “美国发现‘第五大陆’——澳大利亚’”。近来奥巴马宣布在澳驻军计划让美澳关系成了世界媒体的焦点,德国《明镜》周刊以“未来联盟”为题称,美澳此举重塑新时代联盟关系。文章称,60年来,澳大利亚是美国人最可靠的合作伙伴。在20世纪下半世纪以来的战争中,澳一直战斗在美国身边。

  澳大利亚被称为“最小的大陆”,但也有人认为它不过是大号的岛屿。由于远在南太平洋,本土很少发生战争。然而,对美国在亚洲发动的战争,澳大利亚一场不落。上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为朝鲜战争提供了5000多名士兵,死伤1873人;六七十年代,澳为越南战争派兵5万多人,死亡450人;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澳大利亚人更是招之即来。尽管美国的一些欧洲盟友已经从阿富汗撤军,但澳大利亚在死亡30多人的情况下至今仍有1500名军人驻扎在阿富汗。近日,又有3名澳大利亚士兵死在阿富汗,澳民间要求撤军的呼声进一步高涨,但政府坚持一定要等到“使命完成”。这样的态度深深感动了奥巴马。17日,他在澳国会特别会议上发表演说称,“在这个世界上,美国没有比澳大利亚更好的朋友了。” 

  自冷战结束以来,随着成员国规模的不断扩大,东盟逐渐成为亚太地区安全格局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平衡者角色,是各主要大国竞相争夺和拉拢的焦点。

  鉴于与中国在南中国海存在的领土、领海争端,东盟国家基于历史和现实等多种原因,对中国发展壮大并可能主导亚洲感到不安,转而以联合开发油气田等经济利益为诱饵,通过引入大国因素,在南海构建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牵一发动全身的经济共同体,企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复杂化,希望利用大国竞争来制造对自己有利的战略环境,进而抗衡和制约中国。

  在此背景下,2010年以来,部分东盟国家在南海主权争端问题上,对中国的态度日趋强硬。越南和菲律宾通过加强与美国军事合作来对抗中国,进而巩固其在南海的非法所得利益。在竭力拉拢美国,引入其他大国势力的同时,东盟各国也极力稳住中国,希望在经济上利用中国的市场、贸易和投资来获取中国崛起的“红利”,进而在中美之间采取“两面讨好、相互牵制”的策略,谋求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以赢得最大的战略收益,而这也就是所谓的“两面下注”战略。
点评

  作为一个比较松散的国际组织,东盟各国不仅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社会发展阶段等诸多方面存在重大差异,而且各方在南海问题上的“利益相关”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对华问题上,东盟也分为三派:以越南和菲律宾为代表的“强硬派”,希望利用现在的美、日、印在背后撑腰改变现状;以马来西亚、印尼和新加坡为代表的“务实派”,力图借助大国力量,保持南海现状;以缅甸、老挝和柬埔寨为代表的“中立派”,由于在南海问题上不存在主权争议,所以一直保持沉默。菲律宾在巴厘岛东亚峰会上联合其他国家对中国发难举动的落空,更是证明了东盟各国要想在南海主权上实现依赖美国,抱团一致对付中国的想法,是完全不切实际的。  

  担忧美夺走亚洲主导权 东盟推动建立亚洲大经济圈

  日本《朝日新闻》11月18日报道】题:亚洲大经济圈构想

  17日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的东盟峰会决定,2013年以后成立一个由东盟和日中韩等6国共同参与的广域自由贸易区。由于日本表示参加《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东盟受到刺激,决定携手中国共同主导建立一个新的经济框架。

  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分为两个阶段。据东盟消息人士透露,东盟决定在2012年11月举行峰会时确定纳入该自贸体系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以及规则,然后向日中韩、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6国发出“邀请”,确认这些国家是否愿意加入。东盟的计划是2013年以后成立一个由东盟10国和上述6国共同参与的广域自由贸易区。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这16国的总体经济规模为17.2267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7%。虽然小于纳入日本、墨西哥、加拿大的TPP谈判参与国的总体经济规模(24.9082万亿美元),但这个大经济圈将囊括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亚洲各国。
关于推动建立亚洲大经济圈,今年8月日中曾提议设立相关工作会议机制,但东盟对立即实践这一提议态度犹疑。原因在于,欢迎自由化的新加坡和对廉价进口商品持戒备态度的印尼难以协调。

  不过,继日本表示参加美国主导的TPP谈判之后,加拿大和墨西哥也对TPP作出积极表态,这令东盟担忧美国夺走亚洲的主导权,因而改变方针,决定建立“东盟+6”广域自由贸易区。

  由于东盟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主,因此对于东盟而言,比起完全撤销关税的TPP,“东盟+6”允许部分例外的规则相对宽松,门槛较低。目前日本与东盟已签有经济合作协定(EPA),日企正大力进军该地区。而成立中国和印度等国共同参与的广域自由贸易区有利于日本更好地参与亚洲的增长,因此日本持积极态度。

  中国正在摸索建立抗衡TPP的自由贸易区,东盟希望联手中国,但这一着棋容不得丝毫大意。

  不过,东盟10国之间的经济差距非常大。有东盟人士对成立广域自由贸易区并不看好,认为东盟内部尚且问题重重,要将经济圈扩展至东盟以外,需要足够的准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