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欢迎我们的航天英雄归来!”--“神舟八号”和“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09:54:44



神舟八号/天宫一号对接——首次对接成功新华社记者王永卓编制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新华社记者陈炜伟、王敏)11月的北京,寒意阵阵,但丝毫挡不住在北京火车站手捧鲜花、举着欢迎横幅的迎宾团队的热情,他们迎接的是自己的同事和家人--圆满完成“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发射任务的运载火箭发射团队。

    在“热烈欢迎CZ-2F火箭发射队凯旋”的横幅旁,贾宜瑄抱着孩子等着火车进站,焦急和兴奋写在她的脸上。她的丈夫刘伟已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连续工作了100多天。“虽然平时天天在一起,但是这3个月的分别还是觉得很漫长,心情随着他的工作状态起伏。”

    晚上8点15分许,从嘉峪关开往北京的T70次列车终于缓缓进站,人们簇拥上去,用鲜花和拥抱迎接归来的121名发射队成员。穿过拥挤的人群,贾宜瑄找到了刘伟。虽然坐了21个小时的火车,但刘伟并无倦意,精神抖擞地抱着儿子,和家人、同事说笑谈天。

    “肯定会有压力。”谈起发射前的心态,刘伟坦言,他说按照流程和规范进行操作,最终实现了任务的圆满完成,发射成功时“非常激动”。

    “现在的心情很兴奋,回家了!”今年29岁的牟宇博士毕业后已经在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工作了3年,此次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100多天里他参与了两次发射任务。牟宇还是一个6个月大孩子的父亲,他坦言:“想儿子了。”

    “欢迎我们的航天英雄归来。”到车站迎接队员归来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郝照平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三个月的生活工作中,航天人的追求和信念起到了关键作用,那就是对事业的执着,做事要追求完美、精益求精。”

    “超过100分!”郝照平如此评价此次发射任务。他介绍,此次火箭发射任务在准时、入轨精度方面是历史上要求最高的,很多新技术也都是第一次采用,总体完成情况比预期更好。“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将在明年发射,到时候要载人上天。对于载人火箭来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要做到万无一失。每一次发射就像‘紧箍咒’,每做一次要求就更高。”

    33岁的容易,主要负责逃逸安控系统。对于这个“紧箍咒”,她深有体会。逃逸安控系统,是指如果发生意外可以帮助航天员脱离险境、安全逃逸的系统。用容易的话来说,从事逃逸安控系统研发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工作,但大家乐得默默无闻。“我们不希望它被用上,我们的工作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她说。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1-11/05/c_122239811.htm

111142052_11n.jpg (59.1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1-5 12:45 上传


神舟八号/天宫一号对接——首次对接成功新华社记者王永卓编制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新华社记者陈炜伟、王敏)11月的北京,寒意阵阵,但丝毫挡不住在北京火车站手捧鲜花、举着欢迎横幅的迎宾团队的热情,他们迎接的是自己的同事和家人--圆满完成“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发射任务的运载火箭发射团队。

    在“热烈欢迎CZ-2F火箭发射队凯旋”的横幅旁,贾宜瑄抱着孩子等着火车进站,焦急和兴奋写在她的脸上。她的丈夫刘伟已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连续工作了100多天。“虽然平时天天在一起,但是这3个月的分别还是觉得很漫长,心情随着他的工作状态起伏。”

    晚上8点15分许,从嘉峪关开往北京的T70次列车终于缓缓进站,人们簇拥上去,用鲜花和拥抱迎接归来的121名发射队成员。穿过拥挤的人群,贾宜瑄找到了刘伟。虽然坐了21个小时的火车,但刘伟并无倦意,精神抖擞地抱着儿子,和家人、同事说笑谈天。

    “肯定会有压力。”谈起发射前的心态,刘伟坦言,他说按照流程和规范进行操作,最终实现了任务的圆满完成,发射成功时“非常激动”。

    “现在的心情很兴奋,回家了!”今年29岁的牟宇博士毕业后已经在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工作了3年,此次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100多天里他参与了两次发射任务。牟宇还是一个6个月大孩子的父亲,他坦言:“想儿子了。”

    “欢迎我们的航天英雄归来。”到车站迎接队员归来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郝照平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三个月的生活工作中,航天人的追求和信念起到了关键作用,那就是对事业的执着,做事要追求完美、精益求精。”

    “超过100分!”郝照平如此评价此次发射任务。他介绍,此次火箭发射任务在准时、入轨精度方面是历史上要求最高的,很多新技术也都是第一次采用,总体完成情况比预期更好。“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将在明年发射,到时候要载人上天。对于载人火箭来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要做到万无一失。每一次发射就像‘紧箍咒’,每做一次要求就更高。”

    33岁的容易,主要负责逃逸安控系统。对于这个“紧箍咒”,她深有体会。逃逸安控系统,是指如果发生意外可以帮助航天员脱离险境、安全逃逸的系统。用容易的话来说,从事逃逸安控系统研发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工作,但大家乐得默默无闻。“我们不希望它被用上,我们的工作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她说。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1-11/05/c_122239811.htm
致敬!
欢迎英雄团队回家
祝贺一下,过几天还要二次 对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