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飞翔(草稿-未完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5:57:04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信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不知何故,脑海里忽然闪过这段话。

(然后想起来了:刚才回到网上,读到网友质疑,犹豫于“是否应履行诺言 完成这一作业”。
可之前无意识中积累的素材还不够,勉为其难 无异于让一个早产儿孤零零迎接草原上各种……不是掠食者,而是质疑者的轻薄嘲讽的目光)

然后想起来,其实那些质疑或辩解都是不必要的:真正从事技术工作的网友,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需我把每一个链条都串好、只需几个片段、就足以洞悉我最初的思路、目标、位置。
(当然,这仅仅是道理上如此)
我是东部一个城市里的技术员,主要从事搬砖头的工作。
我也喜欢超大和军事,(这一点大伙儿倒是能看到{:soso_e162:}{:soso_e100:}  )大伙儿看不到的是:之所以这样,因为潜意识里在寻找另一个人、一个我从未见过的人……
   我自己

于是,看上去我不是那么合群,因为身边没有飞机设计系的同伴(其实有,西工大在省内一年招3名飞机设计专业的同学 我们班就录取了两位……只不过沧海桑田 杳无音讯而已);没有真正驾驶过战斗机的网友(甚至连精通飞行模拟游戏的同事都没有……我自己试过、很痛苦、笨极了。我倒是梦见过中国的博伊德和中国的F16总师在大排档上相遇的镜头,可惜要让那一幕发生 还需要凡人100年的修行才行、而地球人的寿命只有4/5);我没法立即得到他们本可提供的帮助,我只有靠自己编造一个谎言 去维系没完成的作业,

或者说,这个作业,原本就是一个成年人的童话、为了载我们到原本无法抵达的梦想彼岸,而杜撰出来的童话。

——终于想起来,十分钟前 为何联想起千年前古人的牢骚贴……
古人的那几句抱怨,其实只是对逝去友谊的怀念。
如果高中同学还在身边,一定不会有前面的犹豫、自卑退缩;一定无需费时费力的搜集齐所有素材、完成所有论证和演示;想法不论错误或浅薄与否,瞬间会被理解……

/*仓促间码字、可能语句不通。待续*/“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信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不知何故,脑海里忽然闪过这段话。

(然后想起来了:刚才回到网上,读到网友质疑,犹豫于“是否应履行诺言 完成这一作业”。
可之前无意识中积累的素材还不够,勉为其难 无异于让一个早产儿孤零零迎接草原上各种……不是掠食者,而是质疑者的轻薄嘲讽的目光)

然后想起来,其实那些质疑或辩解都是不必要的:真正从事技术工作的网友,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需我把每一个链条都串好、只需几个片段、就足以洞悉我最初的思路、目标、位置。
(当然,这仅仅是道理上如此)
我是东部一个城市里的技术员,主要从事搬砖头的工作。
我也喜欢超大和军事,(这一点大伙儿倒是能看到{:soso_e162:}{:soso_e100:}  )大伙儿看不到的是:之所以这样,因为潜意识里在寻找另一个人、一个我从未见过的人……
   我自己

于是,看上去我不是那么合群,因为身边没有飞机设计系的同伴(其实有,西工大在省内一年招3名飞机设计专业的同学 我们班就录取了两位……只不过沧海桑田 杳无音讯而已);没有真正驾驶过战斗机的网友(甚至连精通飞行模拟游戏的同事都没有……我自己试过、很痛苦、笨极了。我倒是梦见过中国的博伊德和中国的F16总师在大排档上相遇的镜头,可惜要让那一幕发生 还需要凡人100年的修行才行、而地球人的寿命只有4/5);我没法立即得到他们本可提供的帮助,我只有靠自己编造一个谎言 去维系没完成的作业,

或者说,这个作业,原本就是一个成年人的童话、为了载我们到原本无法抵达的梦想彼岸,而杜撰出来的童话。

——终于想起来,十分钟前 为何联想起千年前古人的牢骚贴……
古人的那几句抱怨,其实只是对逝去友谊的怀念。
如果高中同学还在身边,一定不会有前面的犹豫、自卑退缩;一定无需费时费力的搜集齐所有素材、完成所有论证和演示;想法不论错误或浅薄与否,瞬间会被理解……

/*仓促间码字、可能语句不通。待续*/


美国布朗大学和哈佛大学科学家表示,他们发现鸟类侧翼(肩部)关节的一根韧带具有帮助它们在飞行时保持翅膀稳定的重要作用。在《自然》杂志网络版上,科学家介绍了这块小小的组织是如何进化成为当今鸟类飞行的关键因素的。

  研究工作带头人、布朗大学生态和进化生物系博士后研究员大卫·拜尔表示:“动物如何离开地面,即它们的肢体如何变成翅膀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从研究中我们发现,在鸟类进化的过程中,一根韧带发挥了重要作用。”

  拜尔和他的研究小组在研究鸟类翅膀稳定的奥秘时,重点放在侧翼受力极大的关节上。他们提出的独特问题包括,为什么此处的关节不脱臼?飞行中是什么保持翅膀的稳定?为获得答案,他们研究了活体动物、恐龙化石,测量了具有空气动力学特性的软组织和作用于侧翼关节骨力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小组先选择鸽子为研究对象。为更好地了解鸽子在飞行中如何保持翅膀稳定,他们用电脑辅助扫描器为鸽子建立了三维的“虚拟骨架”,并计算出了鸽子为保持滑翔姿势所需要的力量。他们发现,无论是侧翼窝还是肌肉都均不能使鸽子翅膀保持稳定,而能够保持翅膀稳定的关键则是将肱部与侧翼关节相连接的一根小韧带(acrocoracohumeralligament,简称AHL)!该韧带能够平衡作用在侧翼关节上的各种力,是现代鸟类飞行的关键因素。

  那么,韧带是否在远古动物身上具有相同作用呢?

  为了揭开这一谜底,研究小组这次选择了美洲鳄鱼为研究对象。美洲鳄鱼是鸟类的近亲,同属祖龙的后代。2.5亿万年前,祖龙是统治地球的爬行动物,它们随后进化成中生代的强者恐龙。在哈佛大学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教授法瑞西·简金斯的实验室中,研究人员设法将3条美洲鳄鱼“请”上跑步机,并拍摄了它们在运动时的X光录像。经过分析,他们发现,美洲鳄鱼利用它们的肌肉而不是韧带来支撑它们的肩膀。

  此外,拜尔他们还研究了被古生物学家视为最早的鸟类———始祖鸟的化石骨架,他本人还到北京考察了中国新近出土的、现代鸟类的近亲孔子鸟、杨氏中国似鸟龙和千禧中国鸟龙的化石。拜尔猜想,如果AHL对飞行的起源十分重要,那么在始祖鸟身上应该能找到相应的证据。结果他惊奇地发现,现代鸟类以韧带为基础的力量平衡系统在中生代鸟类中在逐渐进化。

  拜尔表示:“这意味着鸟类的飞行‘装备’随着时间在不断完善,同时也说明早期的鸟类飞行时采用了与现在鸟类不同的侧翼平衡方法,因此它们的飞行也会有所差别。有些科学家认为,过去的鸟类是从树上滑翔下来或鼓翼飞离地面。通过对鸟类的力平衡系统的研究,我们将能检验他们的理论”



美国布朗大学和哈佛大学科学家表示,他们发现鸟类侧翼(肩部)关节的一根韧带具有帮助它们在飞行时保持翅膀稳定的重要作用。在《自然》杂志网络版上,科学家介绍了这块小小的组织是如何进化成为当今鸟类飞行的关键因素的。

  研究工作带头人、布朗大学生态和进化生物系博士后研究员大卫·拜尔表示:“动物如何离开地面,即它们的肢体如何变成翅膀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从研究中我们发现,在鸟类进化的过程中,一根韧带发挥了重要作用。”

  拜尔和他的研究小组在研究鸟类翅膀稳定的奥秘时,重点放在侧翼受力极大的关节上。他们提出的独特问题包括,为什么此处的关节不脱臼?飞行中是什么保持翅膀的稳定?为获得答案,他们研究了活体动物、恐龙化石,测量了具有空气动力学特性的软组织和作用于侧翼关节骨力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小组先选择鸽子为研究对象。为更好地了解鸽子在飞行中如何保持翅膀稳定,他们用电脑辅助扫描器为鸽子建立了三维的“虚拟骨架”,并计算出了鸽子为保持滑翔姿势所需要的力量。他们发现,无论是侧翼窝还是肌肉都均不能使鸽子翅膀保持稳定,而能够保持翅膀稳定的关键则是将肱部与侧翼关节相连接的一根小韧带(acrocoracohumeralligament,简称AHL)!该韧带能够平衡作用在侧翼关节上的各种力,是现代鸟类飞行的关键因素。

  那么,韧带是否在远古动物身上具有相同作用呢?

  为了揭开这一谜底,研究小组这次选择了美洲鳄鱼为研究对象。美洲鳄鱼是鸟类的近亲,同属祖龙的后代。2.5亿万年前,祖龙是统治地球的爬行动物,它们随后进化成中生代的强者恐龙。在哈佛大学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教授法瑞西·简金斯的实验室中,研究人员设法将3条美洲鳄鱼“请”上跑步机,并拍摄了它们在运动时的X光录像。经过分析,他们发现,美洲鳄鱼利用它们的肌肉而不是韧带来支撑它们的肩膀。

  此外,拜尔他们还研究了被古生物学家视为最早的鸟类———始祖鸟的化石骨架,他本人还到北京考察了中国新近出土的、现代鸟类的近亲孔子鸟、杨氏中国似鸟龙和千禧中国鸟龙的化石。拜尔猜想,如果AHL对飞行的起源十分重要,那么在始祖鸟身上应该能找到相应的证据。结果他惊奇地发现,现代鸟类以韧带为基础的力量平衡系统在中生代鸟类中在逐渐进化。

  拜尔表示:“这意味着鸟类的飞行‘装备’随着时间在不断完善,同时也说明早期的鸟类飞行时采用了与现在鸟类不同的侧翼平衡方法,因此它们的飞行也会有所差别。有些科学家认为,过去的鸟类是从树上滑翔下来或鼓翼飞离地面。通过对鸟类的力平衡系统的研究,我们将能检验他们的理论”



“…回想起来,高铁事故后 自己决心些的第一篇文章是《远古的飞翔》。那时正好热议X47B自助着舰、一旁观看的自己下意识手痒、有些思路很想多走几步看看……其中也包括考察调研古生物的角度、1.6亿年前第一批飞行家的故事。通过这一企图、 来为外行菜鸟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启发…”

“…单看《远古的飞翔》,你可能会哦一声“古生物考古+合理幻想嘛”……但如果你有机会进一步了解其背景、才会意识到:那是服务于一项数据分析实验的。而那一实验背后的思路、只有在一些具体而偶然的子项目的信息完全汇总后 才能呈现真实面目。……原本就是自娱自乐 …”

在上个世纪,科学家们普遍把始祖鸟看作地球上最早的飞行家、1.45亿年前的尘封往事
……直到后来,这个时间被向前推移到1.6亿年前。


赫氏近鸟 复原图



好丑陋的飞行员呐,至于是否真的曾飞起来过--还未知呢{:soso_e132:}
按照地球人的编年史,在莱特飞起来之前,失败者的尸体那可是一堆一堆的{:soso_e128:}

伴随着古生物考古工作者的努力,越来越多的细节呈现在所有人面前。关注这些进展的,不仅仅是军工巨头和相关专业的师生,也包括另外的一些目光



“…回想起来,高铁事故后 自己决心些的第一篇文章是《远古的飞翔》。那时正好热议X47B自助着舰、一旁观看的自己下意识手痒、有些思路很想多走几步看看……其中也包括考察调研古生物的角度、1.6亿年前第一批飞行家的故事。通过这一企图、 来为外行菜鸟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启发…”

“…单看《远古的飞翔》,你可能会哦一声“古生物考古+合理幻想嘛”……但如果你有机会进一步了解其背景、才会意识到:那是服务于一项数据分析实验的。而那一实验背后的思路、只有在一些具体而偶然的子项目的信息完全汇总后 才能呈现真实面目。……原本就是自娱自乐 …”

在上个世纪,科学家们普遍把始祖鸟看作地球上最早的飞行家、1.45亿年前的尘封往事
……直到后来,这个时间被向前推移到1.6亿年前。


赫氏近鸟 复原图



好丑陋的飞行员呐,至于是否真的曾飞起来过--还未知呢{:soso_e132:}
按照地球人的编年史,在莱特飞起来之前,失败者的尸体那可是一堆一堆的{:soso_e128:}

伴随着古生物考古工作者的努力,越来越多的细节呈现在所有人面前。关注这些进展的,不仅仅是军工巨头和相关专业的师生,也包括另外的一些目光

古蝉科是昆虫纲半翅目的一个灭绝类群,起源于三叠纪晚期,兴盛于侏罗纪,在白垩纪中期灭绝。基于中国的化石记录,古蝉科起源于三叠纪敦氏古蝉科,并进一步分为两个类群:早期古蝉和晚期古蝉。

古蝉科和蝉科的前翅都是由几根翅脉支撑的膜质翅。早期古蝉的前翅具有宽的前缘区,由R、CP和ScP支脉支撑。而晚期古蝉前翅具有较窄的前缘区,ScP基部与R愈合。古蝉科和蝉科前翅中主要的纵脉越靠近翅尖而越细。在前翅前缘,纵脉构成一个刚性区域以支持翅在气流中的扑动。具有同等大小前翅的蝉在飞行时,刚性的前缘比韧性的前缘产生了更大的升力系数。因此,基于功能形态分析,我们发现古蝉在中生代晚期演化出更好的飞行能力。通过对德国Solnhofen化石的重新鉴定,以及世界各主要古蝉类群的前后翅结构和连锁器分析,我们进一步确认古蝉飞行能力的创新性提高发生在侏罗纪晚期,恰与早期食虫类动物(例如短尾翼龙类和鸟类)的出现或辐射相一致。


文献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我发现了一个快速晋升上尉的好办法,这样子下去,等这个帖子告一段落的时候,我可能已经是上尉了*/
顶 楼主科普    占座听故事
弱弱地插一楼学姿势。


非线性微分方程人类现有对复杂物理过程的最好描述,其特点是初值的敏感性(传说中的蝴蝶效应),数据测量的误差,传输中的延时和错误,都会极大影响计算机的计算结果。现有探测,传输,计算系统还不足以满足可靠性的要求”—— 网友bbq12344321 发表于 2011-7-15 14:08:56

没有一只鸟儿懂得如何解微分方程、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展翅高飞 并且睥睨 抓耳挠腮&苦思冥想的数学工作者……习惯性的用指甲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岩石上掘出一条逃生隧道

—— 作为一名程序员,我记得自己所懂得一切、都只是特定历史局限下的一种工具。真正的创作者是用户在实际业务当中的体验、是海量淘汰幸村下来的情报分析精英、是大自然……
        而我们程序员,不过是蹩脚的画匠、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描绘并重现这个世界的美丽而已。

—— 数学,同样也只是一种工具。也许因为课程分数不够高带来的自卑、让我们如城市自卑阶层在iPhone面前的下跪一样,把这种工具神圣化。
        但事实并非如此、它只是一种工具、而且不断过时 需更换的工具。

—— 我喜爱科技史,或许下面这些记载,可以帮助读者真正把思想解放出来,重新认识到“智慧的力量”、而非“已有(知识)枷锁的力量”。
       [备注] 所谓智慧,就是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用来克服困难的办法。


《一份航空史历史文件》作者:北大力学和工程科学系 退休教授 武际可






……待续

非线性微分方程人类现有对复杂物理过程的最好描述,其特点是初值的敏感性(传说中的蝴蝶效应),数据测量的误差,传输中的延时和错误,都会极大影响计算机的计算结果。现有探测,传输,计算系统还不足以满足可靠性的要求”—— 网友bbq12344321 发表于 2011-7-15 14:08:56

没有一只鸟儿懂得如何解微分方程、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展翅高飞 并且睥睨 抓耳挠腮&苦思冥想的数学工作者……习惯性的用指甲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岩石上掘出一条逃生隧道

—— 作为一名程序员,我记得自己所懂得一切、都只是特定历史局限下的一种工具。真正的创作者是用户在实际业务当中的体验、是海量淘汰幸村下来的情报分析精英、是大自然……
        而我们程序员,不过是蹩脚的画匠、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描绘并重现这个世界的美丽而已。

—— 数学,同样也只是一种工具。也许因为课程分数不够高带来的自卑、让我们如城市自卑阶层在iPhone面前的下跪一样,把这种工具神圣化。
        但事实并非如此、它只是一种工具、而且不断过时 需更换的工具。

—— 我喜爱科技史,或许下面这些记载,可以帮助读者真正把思想解放出来,重新认识到“智慧的力量”、而非“已有(知识)枷锁的力量”。
       [备注] 所谓智慧,就是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用来克服困难的办法。


《一份航空史历史文件》作者:北大力学和工程科学系 退休教授 武际可






……待续
francemica 发表于 2011-11-4 17:04
顶 楼主科普    占座听故事
知音呀知音!赶紧握握爪

我自己属于不够聪明、成绩不好 爱逃课躲到图书馆里的那类人。
所以最害怕什么数学、什么形式严谨之类的了。

我以前试着讲故事,结果被网友批评不好好说话……:') :')
所以看到你的回复,感激涕零:D
原创,强烈支持。。


/* 其实,在线即兴创作 还是蛮辛苦的。一边四处瞎逛、跟人拌嘴吵架;一边涂画和否决着一个又一个的演进线索。
     虽然这样有些刺激,但仓促码字间疏漏 还是蛮多的 */

……接前文:《一份航空史文件》







/* 担心一个帖子里内容太多,读者滚动不方便。特地拆分为几楼。待续 */

/* 其实,在线即兴创作 还是蛮辛苦的。一边四处瞎逛、跟人拌嘴吵架;一边涂画和否决着一个又一个的演进线索。
     虽然这样有些刺激,但仓促码字间疏漏 还是蛮多的 */

……接前文:《一份航空史文件》







/* 担心一个帖子里内容太多,读者滚动不方便。特地拆分为几楼。待续 */

z57807641c 发表于 2011-11-4 17:25
原创,强烈支持。。


版主应该给我加精华
虽然根据常理,现在看上去,没把这个帖子发配到水区,就很不错了。
但历史上伟大的那些创作、那个是刻意预谋?又有那个开始的时候 不是漏洞百出?

显然,我也同意就目前情况来看,这样会降低精华自身的门槛:)。
但给该猪一些道义及良心上的包袱、逼他把作业写完,使用些手段……后人会原谅版主的滥用职权。

否则,根据经验来看:一扭头下网后,他会忘记还有个平行宇宙、等着他回来填坑……
z57807641c 发表于 2011-11-4 17:25
原创,强烈支持。。


版主应该给我加精华
虽然根据常理,现在看上去,没把这个帖子发配到水区,就很不错了。
但历史上伟大的那些创作、那个是刻意预谋?又有那个开始的时候 不是漏洞百出?

显然,我也同意就目前情况来看,这样会降低精华自身的门槛:)。
但给该猪一些道义及良心上的包袱、逼他把作业写完,使用些手段……后人会原谅版主的滥用职权。

否则,根据经验来看:一扭头下网后,他会忘记还有个平行宇宙、等着他回来填坑……






……好了,之所以为大伙儿转帖这段貌似毫不相干的文献,目的就是:









……好了,之所以为大伙儿转帖这段貌似毫不相干的文献,目的就是:



Mark 03年的老人来科普
等你完稿 MS现在有些不连贯
这个时间被吓过年前推移到1.6亿年前。
这句打错字了
插楼听lz讲座
学霸们觉得这个问题有点棘手,对不对?”

[潜台词]
* 我可不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偷偷试一试?肯定不要你们一分钱、也不要国家一分钱……
* 我去过某些地方、知道一些信息、干过一些事情,或许能和这个问题沾上一点点边……

我是一个很笨很笨的人、笨到凡人不能理解的程度、笨到可以和动物亲密交流的程度、笨到相信在我们身边还存在另外一些世界的程度……
原本无需让你们知道这些(因为就算知道了、和不知道也不会有区别),但考虑到这件事情 发展到某一阶段、还是需要大家的帮助,所以姑且言之……
反正最终 这件事和我一点点关系都没有,我只不过充当一个信使、仅此而已。

而目前要传递的信息,就是在上面这篇文献背后的另一篇、不起眼的文献……
/* To Be Continued */
kennobi 发表于 2011-11-4 17:37
Mark 03年的老人来科普
等你完稿 MS现在有些不连贯
这个时间被吓过年前推移到1.6亿年前。
已更改,谢谢

把没有修改好的文稿发出来,是一种对读者、对自身不尊重的冒失行为。

但如果体谅到,“我”只不过是迄今513小时的一个虚拟存在、转瞬即逝、很可能一转身就回去忙工作、或者忙于生活奔波……
如果非要等到十全十美 再让“我”出世,那也许“我”永远不会出现了。

佛说:因为懂得、所以体谅。
在地球人的真实世界里、不完美,背后的故事,相对于虚构的完美……更让人感动。


在当今学校的教科书上,总是将一些重要的科学定理或定律整理的有条不紊,使学生认识到它们是从严格的逻辑系统演绎出来的。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这套教科书上的思维方法,对于实际的科学研究和探索反而不理解。我就曾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讲到弹性力学的凑合解法时,学生一般很难接受,认为事情应当是从逻辑上自然推演出来,才是自然的容易理解的。

其实,从历史上来看,重要的科学发现经常是从试凑开始的。

17世纪初,当开普勒根据弟谷的观测结果来计算火星的轨道时。由于事先他计算地球轨道,发现地球的轨道是一个偏心圆(地球的轨道实际上是椭圆,因为偏心率很小被误认为圆),所以也认为火星的轨道是偏心圆,至于火星轨道中太阳的位置究竟在什么地方,开普勒只好凭借猜想,给一个位置,然后来计算火星的轨道。当时没有计算器,也没有对数表。他就这样反复设定了70次,每一次都需要大量的冗繁的无味的计算,最后改变思路,改用椭圆轨道,太阳在一个焦点上来试算,才取得成功。这项计算他总共花费了四年的功夫,留下来上万页的计算手稿。最后在他的著作中,只总结为15页的结果。经过70多次的试凑,才使这项计算给出了现今说的开普勒三定律的第一和第二定律。它既突破了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直到哥白尼认定的天体运动是圆轨道和均匀速度运动的定式,又为牛顿力学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海王星发现过程的曲折,也许更能够反映科学发现开始的试凑路径。在1821年,Alexis Bouvard出版了天王星的轨道表,随后的观测显示出与表中的位置有越来越大的偏差,使得Bouvard假设有一个摄动体存在。但是这颗新的行星在什么地方,要发现它,想来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

英国的天文学家约翰·柯西·亚当斯和法国的天文学家勒维耶对这颗新星的位置进行了试凑计算。为了按照力学原理反推这颗新星的位置,既要假定他的初始位置,又要猜想它的质量。最后经过累年的计算,从各种结果中选定比较合理的方案公诸于众。例如最初亚当斯把它的质量取为地球质量的45倍,勒维耶取为32倍,而实际上是17倍。尽管这些复杂的计算,只能够算是一种粗糙的猜测。但毕竟比漫无边际地在整个天空的搜索范围要缩小了许多。最后于1846年9月23日海王星被德国的天文学家珈勒发现了,观察到的位置与勒维耶预估的位置相差不到1°。

在科学史上引领我们前进的,有许多定律曾经就是猜想。阿伏伽德罗定律曾经是猜想、原子说原来也是猜想。不久以前证明的庞卡莱猜想和费尔马猜想。进化论直到现今,有人还认为是一种科学的猜想,因为其中有许多环节还缺少实证。

就是在今天科学的发展来说,在科学中,还是充满了猜想。哥特巴赫猜想、黎曼猜想、四色猜想。引力波、黑洞、生命起源,宇宙起源等等。都是有各种猜想等待实证的领域。

可以说。一部科学史,就是不断从猜想到实证的历史,也可以说,就是一部试凑的历史。

学生们认为试凑不可接受,是因为在课堂上和教科书上过多地接受了已经整理得非常条理和无懈可击的知识。对于从杂乱无章的客观事物中归纳出规律去发现真理反而觉得无所适从。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地扭转学生已经习以为常的这种思维定势。我在给学生谈话中,总是说,试凑是更为常见的方法。举例说,在你做乘法时,你从已知的九九表,按照一定的规则,无论乘数和被乘数有多少位,都可以按照逻辑往下进行,得出答数,对于这种方法你很习惯。可是除法呢,还不是要试凑吗。所以在科学中不要拒绝试凑,而且要习惯试凑。

在科学中,我们有两种推理的方法,一种是演绎法,就是从已知的很少的定律 经过逻辑推演得到新的定律的方法。还有一种方法是归纳推理。就是从看似杂乱无章的事物中寻找规律的方法,从实验和观察的结果中总结规律的方法。这后一种方法在历史上形成较晚,我们一定要对两种方法都习惯。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 ... =blog&id=395332
作者: 武际可

一两个小时前上网时,碰巧读到这篇博文,深表赞同——这简直就是另一个自己在为我撑腰呀!

说真的,或许是因为读书时心有旁骛的缘故 /*……我可能从未跟人说过 初中时除了科技史、更喜欢的是古文学、尤其是很没出息的李煜之流的亡国败家诗词。到了大学又有了新欢、碰巧其他原因导致正课不好*/
根据屁股决定立场的原理,因为分数划分了阶级属性、所以一直未能混入主流书虫队伍,流浪在外。
……相应的,科研工作中的一些经典陷阱、俺始终没有荣幸 掉进去。

我自己有些实践、让我对这篇博文,很有体会。
具体在这个故事中,我想自己没必要一开始就爬到神马扁微分方程的枷锁里,乖乖的被捆好
……反正俺又没收国家的垂直经费!
俺喜欢怎么玩、就怎么玩!就算九长老来了,也管不着俺。
我偏偏不用那套数学方法、怎么的?不服?

/* To Be Continued */



在当今学校的教科书上,总是将一些重要的科学定理或定律整理的有条不紊,使学生认识到它们是从严格的逻辑系统演绎出来的。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这套教科书上的思维方法,对于实际的科学研究和探索反而不理解。我就曾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讲到弹性力学的凑合解法时,学生一般很难接受,认为事情应当是从逻辑上自然推演出来,才是自然的容易理解的。

其实,从历史上来看,重要的科学发现经常是从试凑开始的。

17世纪初,当开普勒根据弟谷的观测结果来计算火星的轨道时。由于事先他计算地球轨道,发现地球的轨道是一个偏心圆(地球的轨道实际上是椭圆,因为偏心率很小被误认为圆),所以也认为火星的轨道是偏心圆,至于火星轨道中太阳的位置究竟在什么地方,开普勒只好凭借猜想,给一个位置,然后来计算火星的轨道。当时没有计算器,也没有对数表。他就这样反复设定了70次,每一次都需要大量的冗繁的无味的计算,最后改变思路,改用椭圆轨道,太阳在一个焦点上来试算,才取得成功。这项计算他总共花费了四年的功夫,留下来上万页的计算手稿。最后在他的著作中,只总结为15页的结果。经过70多次的试凑,才使这项计算给出了现今说的开普勒三定律的第一和第二定律。它既突破了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直到哥白尼认定的天体运动是圆轨道和均匀速度运动的定式,又为牛顿力学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海王星发现过程的曲折,也许更能够反映科学发现开始的试凑路径。在1821年,Alexis Bouvard出版了天王星的轨道表,随后的观测显示出与表中的位置有越来越大的偏差,使得Bouvard假设有一个摄动体存在。但是这颗新的行星在什么地方,要发现它,想来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

英国的天文学家约翰·柯西·亚当斯和法国的天文学家勒维耶对这颗新星的位置进行了试凑计算。为了按照力学原理反推这颗新星的位置,既要假定他的初始位置,又要猜想它的质量。最后经过累年的计算,从各种结果中选定比较合理的方案公诸于众。例如最初亚当斯把它的质量取为地球质量的45倍,勒维耶取为32倍,而实际上是17倍。尽管这些复杂的计算,只能够算是一种粗糙的猜测。但毕竟比漫无边际地在整个天空的搜索范围要缩小了许多。最后于1846年9月23日海王星被德国的天文学家珈勒发现了,观察到的位置与勒维耶预估的位置相差不到1°。

在科学史上引领我们前进的,有许多定律曾经就是猜想。阿伏伽德罗定律曾经是猜想、原子说原来也是猜想。不久以前证明的庞卡莱猜想和费尔马猜想。进化论直到现今,有人还认为是一种科学的猜想,因为其中有许多环节还缺少实证。

就是在今天科学的发展来说,在科学中,还是充满了猜想。哥特巴赫猜想、黎曼猜想、四色猜想。引力波、黑洞、生命起源,宇宙起源等等。都是有各种猜想等待实证的领域。

可以说。一部科学史,就是不断从猜想到实证的历史,也可以说,就是一部试凑的历史。

学生们认为试凑不可接受,是因为在课堂上和教科书上过多地接受了已经整理得非常条理和无懈可击的知识。对于从杂乱无章的客观事物中归纳出规律去发现真理反而觉得无所适从。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地扭转学生已经习以为常的这种思维定势。我在给学生谈话中,总是说,试凑是更为常见的方法。举例说,在你做乘法时,你从已知的九九表,按照一定的规则,无论乘数和被乘数有多少位,都可以按照逻辑往下进行,得出答数,对于这种方法你很习惯。可是除法呢,还不是要试凑吗。所以在科学中不要拒绝试凑,而且要习惯试凑。

在科学中,我们有两种推理的方法,一种是演绎法,就是从已知的很少的定律 经过逻辑推演得到新的定律的方法。还有一种方法是归纳推理。就是从看似杂乱无章的事物中寻找规律的方法,从实验和观察的结果中总结规律的方法。这后一种方法在历史上形成较晚,我们一定要对两种方法都习惯。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 ... =blog&id=395332
作者: 武际可

一两个小时前上网时,碰巧读到这篇博文,深表赞同——这简直就是另一个自己在为我撑腰呀!

说真的,或许是因为读书时心有旁骛的缘故 /*……我可能从未跟人说过 初中时除了科技史、更喜欢的是古文学、尤其是很没出息的李煜之流的亡国败家诗词。到了大学又有了新欢、碰巧其他原因导致正课不好*/
根据屁股决定立场的原理,因为分数划分了阶级属性、所以一直未能混入主流书虫队伍,流浪在外。
……相应的,科研工作中的一些经典陷阱、俺始终没有荣幸 掉进去。

我自己有些实践、让我对这篇博文,很有体会。
具体在这个故事中,我想自己没必要一开始就爬到神马扁微分方程的枷锁里,乖乖的被捆好
……反正俺又没收国家的垂直经费!
俺喜欢怎么玩、就怎么玩!就算九长老来了,也管不着俺。
我偏偏不用那套数学方法、怎么的?不服?

/* To Be Continued */

* 我不懂飞控软件设计、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短期内也不可能获得支援;
* 我有钱、但不多;有时间自由、也不是很多;
   但我是一名受过完整教育和训练的普通技术员、真正意义上的那种技术员……
   ……知道要做什么、知道有什么、知道该怎么做、知道去哪里寻找和交换答案碎片的其余部分
  (通俗的说:是古代美国爱迪生那种类型的 野生物种,不是温室里迟迟不断奶的 家养物种)
* 敢挖这个坑,不是因为自己有多能;
   而是因为这个问题背后有多小一点的价值。最终 挖坑填坑的主力不会是俺(否则 猪马甲就一定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骗子)
   俺只不过是开始编一个故事、然后让感兴趣的人自个儿排好队 往明知是虚幻的故事里 钻,而已……
* ……
   其余的一下子想不全,毕竟这只是在线码字。新线索开启太多 会顾此失彼。
   往后 想起来的时候  再追加吧。

把前面这些假设想定翻译出来,就是:
* 我是地上爬的一头猪,
* 我认为自己可以飞起来、或者准确的说,虽然暂时赞同所有人的看法即“暂时自己飞不起来”
   但根据初中时读过的科技史及进化史常识,我认为给我几百万年时间……就一定能飞起来……
* 也许版主和网友都会很不耐心,
    我也一样……

因此我制定了一个抄作业的计划:
找门路去问一下地球上第一批飞行员,看她们有什么窍门没有?

我现在遇到的问题,她们也一定遇到并且解决过!
东方之猪 发表于 2011-11-4 17:53
已更改,谢谢

把没有修改好的文稿发出来,是一种对读者、对自身不尊重的冒失行为。
木有挑刺的意思 只是很仔细的看了
很不错啊  用学习之路科普知识,比学习个半瓶子再来耀武扬威要好得多
一个很不幸的消息:

我刚才问过了,才知道1.6亿年前那些飞翔家全死了,一个会说话的都没留下!{:soso_e109:}
考古工作者还在拼命地挖,也许他们能带给我们一些好消息,能挖出一个会说话的……(当然,会不会说中文  这个我也不晓得)
……反正希望渺茫吧

面对留下的这点儿线索,原先的作弊抄作业计划,一下子山重水复疑无路……

-------------------------------
想起来了,好像考古队里一些年轻人鼓捣了一些假的模型。
他们跟咱们一样 都是菜鸟,压根没机会到航校教室里学习入门常识。尚且热血不泯…… 何况我辈乎?

中国军迷的荣誉何在?菜鸟党旗帜最后的捍卫者何在?
“军迷与菜鸟的荣誉何在?”
“军迷与菜鸟的荣誉何在?”
“军迷与菜鸟的荣誉何在?”


深情呼唤了这么久,
怎么一个出来的都没有?


……好好的看我干嘛?
咋都盯着我看、我怎么你们着了{:soso_e117:} 不要说超大那么多深藏不露的学霸 内行。
大家耳详能熟的将校无数,干嘛非欺负俺一个小小的中尉?


好了好了,我出来、还不行?
我招,
我以前做过一些未完成的程序,其中涉及一些民用版本的仿真平台,利用这样的仿真系统可以重现1.6亿年前的某些遗失的秘密……
这个故事的真正主角还未出场,但很多角色已经就位、只不过暂时聚光灯未曾把他们请出来而已……
kennobi 发表于 2011-11-4 18:23
木有挑刺的意思 只是很仔细的看了
“看不起兄弟”是不?你什嘛意思 你!

既然都是兴趣相近的业余网友 臭味相投到一起,
怎么可以产生“木有挑刺的意思”这样的顾虑呢!
你对朋友都这么没信心???

---------------------------
握握爪
我先去吃饭了,
不知道待会儿是否还有机会回来继续灌水……

假如灌水 很好玩的话,或许回来的概率 还是存在的。
自己给自己送朵花 表示鼓励
东方之猪 发表于 2011-11-4 18:37
“看不起兄弟”是不?你什嘛意思 你!

既然都是兴趣相近的业余网友 臭味相投到一起,
前辈 我是菜鸟
接下去故事该怎么编呢?

我自己固然知道,
可要换成网友能接受的形式、涉及一大堆可能我知道、网友却不知道的东西……
该选择哪一条故事线索呢?

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早就知道素材积累不足、故事场景的切换--难为无米之炊呀
楼主辛苦!搬小板凳学习姿势。
惭愧啊惭愧,对楼主的跳跃性思维跟不上。。。
看不懂。。
东方之猪 发表于 2011-11-4 17:21
知音呀知音!赶紧握握爪

我自己属于不够聪明、成绩不好 爱逃课躲到图书馆里的那类人。
楼主写的不错    蛮喜欢的   楼主再接再厉
PS   貌似我坐了你沙发
楼主是文艺流技术青年,很少见的说,加油啊
读者的感受  显然成了第一批被牺牲的……
要去读文字背后  所呈现的别人的思路。
不应该拘泥于现有的结论、而应该把自己还原和置身原作者所处的空间、思路。
否则就是见了芝麻丢了西瓜。

[视角A]专辑,现在已经上传到第3篇了,
大伙儿有什么感想心得没有?
欢迎发言。{:soso_e163:}{:soso_e177:} {:soso_e156:}
我猜大伙儿都忙着吃晚饭呢,所以没有人发言。

不过,前面这3篇[视角A]读下来,不知所云……是正常的。

好的老师,首先做的是清空大伙儿的知识包袱、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陈芝麻烂谷子。

不论是我们菜鸟、还是专业同学、或者资深学霸,在我们面前有一点是共同的:
  所有的知识、只有当其有用的时候 才有用,如果明显不能解决问题了,就应该清空、并把视线投向更广阔的视野、去寻找答案。

--------------------------
既然要解决和飞翔有关的问题(自主着舰也不例外、而我们的野心未必仅此而已…… 也许我们觊觎的是真正像小鸟一样、而非跟俺{:soso_e162:}一样有跑道才能着地)
大伙儿有看过小鸟落在随风摇曳的枝头上的情形么?多么美丽啊、美丽的让人想犯罪!美丽的让人不畏数学或者随便什么刀山火海……非要一亲芳泽不可。

那,我想我们或者可以试着站在小鸟的立场、把自己想象成小鸟、去认识周围的一切
楼下看懂的告诉我一声。
2011-11-4 19:46 上传


科学家发明有翼DASH机器昆虫探秘鸟类飞行进化……

类似资料,我猜真正从事航空工业研究的学霸们会更多。
之所以联想起来,就是因为上一贴偶然提到“用小鸟的视角去认识世界……”
——在认知心理专业的同学眼里,显然前一个帖子 和潜意识层面里 后面这第一幅图片的暗示启发……分不开的。
说到这种心理学上的溯源考证,其实在舆论操纵与情报对抗中 是一门很有实际意义的手艺。等我有空了,把《DSP在公开信息分析中的应用》写完发上来,大伙儿就可以看热闹了。

言归正传,
…… 其实,对于我们这些受人类科技时代局限的菜鸟党来说,或者至少对于笨笨的俺来说,
小鸟就跟北航西工大硕士生一样  高攀不起……

如果我把自己定位于西南山沟沟里某工厂技校的中专生……或许信心和收获会更大些!
翻译成你们能懂的语言,即:
如果真的有一次穿越的机会,那我肯定不会浪费在向麻雀穿越的旅途上(麻雀这种飞行器太天顶星了、F22A与之相比 简直就是渣)、更不会自不量力投胎于雄鹰……
我想……我还是本分些、找和自己更像的去投胎吧。

我这么笨、基础一片空白,想来想去 也只有最原始最古老的鸟、才会谅解和接纳我。
相对于我这个财力和时间所能承担的试验路线,也只有最古老的飞翔家、才能帮助我……

也许,来自1.6亿年前的线索,能帮自己抵达彼岸。
yankee 发表于 2011-11-4 19:57
楼下看懂的告诉我一声。
这还真有人浮出来炫耀无知了:L
用我们小学老师的一句话:不说话、没人会把你当哑巴卖掉。
东方之猪 发表于 2011-11-4 19:59
这还真有人浮出来炫耀无知了
用我们小学老师的一句话:不说话、没人会把你当哑巴卖掉。
我想论坛里每个人都有说话发言的自由,难道看不懂还要我不懂装懂?

在本质上,……

-------------------------------
按之前的思路,本应在这个帖子里汇总和做一个阶段总结。
但因为一些意外扰动而挥发了。

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些事情……
我想起来了,在其他帖子里 好像曾提到早些年,X47B见诸报道的时候,针对类似UCAV的应用与对抗……

之所以这么走神,是因为刚才的短暂口水战,让我觉得自己并不是在完全熟悉和安全的氛围中 随心所欲。
关于科技研究与实践的认识、风格、价值观与氛围,在这些更基础的地方,可能不同网友还存在较为冲突的看法。

所以就想抓出一个例子,去尝试帮更多人改变成见。
在一些尘封的笔记中,人们写到:

* “蚊子除了XXXXXXXX,似乎还有种神奇的在不可逃逸区域 创造奇迹的魔术。好几次了,每次都怀疑自己是否XXX……一次次这样,我开始怀疑另外一种可能”
* “对蚊子飞行模式的观测记录……”
* “……各种测试扰动模式的设计、进一步深入理解大自然的……”
* ……
在那篇记录中,作者描述了各种测试蚊子飞行模式与适应演进路径的…实验方案…

总有一天,狭隘和傲慢如“半瓶水晃荡”同志的地球人类,终将突破4.99与真5代之间的天堑……
在历史的那一页,“古代”各种相关文献的引用频率会急剧上升……
作为人类狡黠与自我毁灭终极形式的战争、将格外短暂……
那时回头再寻找包括俺在内所有这些井底之蛙、哪里还能寻觅到?
——我的意思,翻译成一些读者能懂的语言即:

科研实践当中的一些案例与信号、可以一定程度上开启人们的心智与胸襟、就如狭隘内行 如果真正知道“未来军用航空领域的角逐、根本就不是航空或现有领域所能独家贪功……”之后,或许能渐渐“耳顺”
然后下意识走神、离题、想起那个记录。
也许作为人类狡黠与傲慢的代表、在军备角逐与妖魔化-玩战争边缘游戏的途中,因为一些信号的传递、而渐渐开启胸襟,
也许这才是一些科普帖子出现的 理由?

我的意思是:从未敢奢望和高估地球人类,他们追逐科学为的不是美好与愉悦,为的是高人一等 你死以便我能继续活得更好……就如今日之美帝。
但就算这样,也许我们在寻觅科学的途中,可以抑制&弱化那种倾向。
所以,离题联想起《蚊子的魔术》?谁知道呢,我只不过抓紧接下来一点灌水时间,灌灌水而已。
留名,等更新

忽然浮现出一幕幕记忆:

……中学,课间,百无聊赖的靠在教室前走廊扶栏上。雨停了,教学楼中庭有些积水。身旁有人问:你知道一楼那间教室等有没有亮嘛?
      有人傻傻的回答:看不着呀?
      于是,他得到一个欢快的解释:……从积水倒影中可以反映那间教室的灯亮情况……
      (那个笨笨的就是俺)

……大学,专业课是系主任给我们上,第一章还没结束、在座位上我就有些烦躁。思想斗争了很久……
      课后,还是叫住了系主任,告诉他我需要占用他一点点时间。

后来的记忆是:老师并未就此发现一个天才。他虽然连续三次在课后听这位同学解释,还是没能搞懂。但这种付出 并不算什么,对一个老师来说,也许是本分、也许真的是一种愉快(就像毕业前最后一课、系主任特别回忆起来这件事时,的鼓励和愉悦表情一样)

再后来,隔了N年,我终于回想起来,当时自己真正想告诉老师的是什么。
但一切都已经过去很久。答案已经失去意义。

专业课第一章给出的解决方法,不是唯一途径。
而当时的我,宛若不会说话的动物,直觉中知道、却口不能言。

------------------------------------
具体在让飞行机器履行飞行任务的尝试中,
从本质上讲,一切都只是从一个数据空间向另一个数据空间的映射而已。
途径、形式、无所谓……

在技术上,搜集一切可能用到的数据、并非不可能。
把这些数据映射为 协调舰载机自主落舰 的数据空间,不是唯一途径。

/* 先下线了,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