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大鸟”(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42:44
“日冕”

    第一种成功的侦察卫星被称为“日冕”。“日冕”是中央情报局(CIA)的一个项目,得到了美国空军的充分支持。按计划,空军打算在1959年初发射第一个初步的载荷。但该计划在1960年夏季取得首次成功之前,遭受了一连串的失败——事实上达13次。之后,“日冕”的成功率提升迅速——1960年为25%,1961年为50%,而到了1962年则达到75%。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空军开始启动一项侦察卫星计划。当“日冕”出现时,中央情报局也参与到其中。中央情报局负责制造相机,而空军负责其它所有部分——火箭、卫星、回收飞机和地面控制系统。起初,这种特别的关系运转良好。到了1961年,国防部高层和中央情报局官员创建了一个新的高度机密的国防部机构来固化这种关系,这就是国家侦察局。不过,即使在国家侦察局成立之后,中央情报局和五角大楼的官员仍没有就其职权达成一致。
    “日冕”在工程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同时也是妥协的产物。“日冕”的设计者来自新兴的相机公司Itek,这家公司位于马萨诸塞波士顿的郊区。设计者把强大的60厘米焦距镜头组与新的胶片曝光方式结合在一起。这使其图像拥有还算是说得过去的分辨率——能够把地面上挨得很近物体区分开——以及巨大的覆盖区域。“日冕”相机一次能够扫过南北长约16公里、宽190公里的地面区域。相机通过来回扫描,就像在苏联上空“修剪草坪”一样,能够拍摄大面积领土,并揭示出正在兴建的建筑——如果地面上的物体足够长的话,如导弹发射场。在“日冕”的照片上几乎看不出卡车和坦克。
    不过中央情报局对此倒不怎么介意。中央情报局需要大量苏联的照片,因而乐于得到任何可以得到的东西。第1幅照片确实不怎么样,分辨率约为9米。Itek的工程师们通过不断地调整每台相机,使图像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到1963年已达到4米。不过,在该计划开始时中央情报局并不清楚他们的需求,也不知道“日冕”应该干什么。中央情报局的领导层是在“日冕”开始飞行的时候才提出这些问题。
    最初的“日冕”(KH-1、2和3型)只带有一台相机。很快,Itek在被称为KH-4“壁画”(MURAL)的系统中增加了第2台相机,不过后来该系统通常称为“日冕–壁画”(CORONA MURAL)。两台相机都略微向内倾斜,使一台相机在以某一角度拍摄卫星前面的图像后,过一会儿另一台相机能再次以另外的角度拍摄此时处于卫星后面的同一地区。这让判图人员能对地面目标进行测量,并确定其高度。
    1962年3月,中央情报局同意对“日冕”进行全面升级,由此诞生了M-2系统(意为“日冕–壁画2”)。该系统使用了一台100厘米、f3.5的镜头和双滚筒胶片系统(胶片曝光时会放置在滚筒上)。该系统能够以1.2至1.5米的分辨率提供大块地域的照片。1962年7月24日,M-2正式被提交给国家侦察局审批。
    此时,“日冕”已受到来自空军“萨莫斯”(Samos)E-6系统的某些挑战。如果能取得成功,E-6可能为它自己开辟一条光辉大道。这是一个带有又长又尖回收舱的大型系统。理论上,拥有两台91厘米焦距相机的“萨莫斯”E-6的覆盖范围要大于“日冕”。不过到1962年底,“日冕”和E-6之间的差别已变得很小了。最主要的区别是“日冕”得到了中央情报局的支持,而“萨莫斯”E-6得到了空军的支持。此外,就是“日冕”已工作很久了。
    “萨莫斯”E-6本身很有问题。头两次“萨莫斯”E-6任务遇到了严重的相机系统故障,并导致回收失败。1962年7月和8月,第3、第4次任务也失败了。到了10月,国家侦察局的特种项目(国家侦察局的空军部分)主任R•E•格里尔少将和国家侦察局局长约瑟夫•查里克暂停对新系统的采购。虽然第5颗E-6的相机在轨道上可能工作正常,但它在再入时毁坏了,沉到了太平洋底。后来提出了被称为“斯巴达人”(SPARTAN)的改进型“萨莫斯”E-6。“斯巴达人”去除了E-6两台相机中的一台,并用可靠的“日冕”回收舱替代了原先问题重重的E-6回收舱。尽管对E-6和“斯巴达人”的细节仍知之甚少,但是看起来它真正胜过“日冕”的唯一优势就是与中央情报局无关——此时,很多参与空军侦察计划的人都希望把中央情报局完全赶出卫星侦察领域。
    1962年7月,另一种“日冕”的升级版——“日冕”J型开始进行工程设计,计划于1963年5月首次发射。不过,事实上直到1963年8月才进行了它的第1次发射。“日冕”J型在相机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进。最主要的升级是增加了第2个回收舱,使卫星能在轨道上停留更长的时间,拍摄更多的照片。总之,尽管不连续,但“日冕”仍在工作,远远领先于任何可能的竞争者。不过,也有很多参与侦察计划的人认为“日冕”存在设计缺陷。
    关于Itek M-2的配置现在还不甚清楚。虽然它大幅提升了分辨率,但是仍保留了大型活动部件,这令很多侦察专家都感到不快。M-2这次没有被批准的一个原因是对于较高分辨率的扫描系统没有明确的需求。
    1963年1月,国家侦察局特种项目部将一项研究合同授予伊斯曼•柯达公司。虽然这个合同的细节还没有公布,但它设定了某些高分辨率目标。很快,柯达内部就提出了用“大力神”IIIC型火箭发射一种高分辨率卫星用相机,这种火箭是当时空军拥有的最强大的火箭。这项提议代号为“S-2”,意为“搜索2”。


希望本文能在《战争史研究》上发布,不知是否符合杂志要求“日冕”

    第一种成功的侦察卫星被称为“日冕”。“日冕”是中央情报局(CIA)的一个项目,得到了美国空军的充分支持。按计划,空军打算在1959年初发射第一个初步的载荷。但该计划在1960年夏季取得首次成功之前,遭受了一连串的失败——事实上达13次。之后,“日冕”的成功率提升迅速——1960年为25%,1961年为50%,而到了1962年则达到75%。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空军开始启动一项侦察卫星计划。当“日冕”出现时,中央情报局也参与到其中。中央情报局负责制造相机,而空军负责其它所有部分——火箭、卫星、回收飞机和地面控制系统。起初,这种特别的关系运转良好。到了1961年,国防部高层和中央情报局官员创建了一个新的高度机密的国防部机构来固化这种关系,这就是国家侦察局。不过,即使在国家侦察局成立之后,中央情报局和五角大楼的官员仍没有就其职权达成一致。
    “日冕”在工程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同时也是妥协的产物。“日冕”的设计者来自新兴的相机公司Itek,这家公司位于马萨诸塞波士顿的郊区。设计者把强大的60厘米焦距镜头组与新的胶片曝光方式结合在一起。这使其图像拥有还算是说得过去的分辨率——能够把地面上挨得很近物体区分开——以及巨大的覆盖区域。“日冕”相机一次能够扫过南北长约16公里、宽190公里的地面区域。相机通过来回扫描,就像在苏联上空“修剪草坪”一样,能够拍摄大面积领土,并揭示出正在兴建的建筑——如果地面上的物体足够长的话,如导弹发射场。在“日冕”的照片上几乎看不出卡车和坦克。
    不过中央情报局对此倒不怎么介意。中央情报局需要大量苏联的照片,因而乐于得到任何可以得到的东西。第1幅照片确实不怎么样,分辨率约为9米。Itek的工程师们通过不断地调整每台相机,使图像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到1963年已达到4米。不过,在该计划开始时中央情报局并不清楚他们的需求,也不知道“日冕”应该干什么。中央情报局的领导层是在“日冕”开始飞行的时候才提出这些问题。
    最初的“日冕”(KH-1、2和3型)只带有一台相机。很快,Itek在被称为KH-4“壁画”(MURAL)的系统中增加了第2台相机,不过后来该系统通常称为“日冕–壁画”(CORONA MURAL)。两台相机都略微向内倾斜,使一台相机在以某一角度拍摄卫星前面的图像后,过一会儿另一台相机能再次以另外的角度拍摄此时处于卫星后面的同一地区。这让判图人员能对地面目标进行测量,并确定其高度。
    1962年3月,中央情报局同意对“日冕”进行全面升级,由此诞生了M-2系统(意为“日冕–壁画2”)。该系统使用了一台100厘米、f3.5的镜头和双滚筒胶片系统(胶片曝光时会放置在滚筒上)。该系统能够以1.2至1.5米的分辨率提供大块地域的照片。1962年7月24日,M-2正式被提交给国家侦察局审批。
    此时,“日冕”已受到来自空军“萨莫斯”(Samos)E-6系统的某些挑战。如果能取得成功,E-6可能为它自己开辟一条光辉大道。这是一个带有又长又尖回收舱的大型系统。理论上,拥有两台91厘米焦距相机的“萨莫斯”E-6的覆盖范围要大于“日冕”。不过到1962年底,“日冕”和E-6之间的差别已变得很小了。最主要的区别是“日冕”得到了中央情报局的支持,而“萨莫斯”E-6得到了空军的支持。此外,就是“日冕”已工作很久了。
    “萨莫斯”E-6本身很有问题。头两次“萨莫斯”E-6任务遇到了严重的相机系统故障,并导致回收失败。1962年7月和8月,第3、第4次任务也失败了。到了10月,国家侦察局的特种项目(国家侦察局的空军部分)主任R•E•格里尔少将和国家侦察局局长约瑟夫•查里克暂停对新系统的采购。虽然第5颗E-6的相机在轨道上可能工作正常,但它在再入时毁坏了,沉到了太平洋底。后来提出了被称为“斯巴达人”(SPARTAN)的改进型“萨莫斯”E-6。“斯巴达人”去除了E-6两台相机中的一台,并用可靠的“日冕”回收舱替代了原先问题重重的E-6回收舱。尽管对E-6和“斯巴达人”的细节仍知之甚少,但是看起来它真正胜过“日冕”的唯一优势就是与中央情报局无关——此时,很多参与空军侦察计划的人都希望把中央情报局完全赶出卫星侦察领域。
    1962年7月,另一种“日冕”的升级版——“日冕”J型开始进行工程设计,计划于1963年5月首次发射。不过,事实上直到1963年8月才进行了它的第1次发射。“日冕”J型在相机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进。最主要的升级是增加了第2个回收舱,使卫星能在轨道上停留更长的时间,拍摄更多的照片。总之,尽管不连续,但“日冕”仍在工作,远远领先于任何可能的竞争者。不过,也有很多参与侦察计划的人认为“日冕”存在设计缺陷。
    关于Itek M-2的配置现在还不甚清楚。虽然它大幅提升了分辨率,但是仍保留了大型活动部件,这令很多侦察专家都感到不快。M-2这次没有被批准的一个原因是对于较高分辨率的扫描系统没有明确的需求。
    1963年1月,国家侦察局特种项目部将一项研究合同授予伊斯曼•柯达公司。虽然这个合同的细节还没有公布,但它设定了某些高分辨率目标。很快,柯达内部就提出了用“大力神”IIIC型火箭发射一种高分辨率卫星用相机,这种火箭是当时空军拥有的最强大的火箭。这项提议代号为“S-2”,意为“搜索2”。


希望本文能在《战争史研究》上发布,不知是否符合杂志要求
额,,,照片底板都是卫星自带的吗?能带多少啊张啊?用完了咋办?
希望我不会被,,,,怕~
colombia 发表于 2011-7-8 11:04
额,,,照片底板都是卫星自带的吗?能带多少啊张啊?用完了咋办?
早期的侦察卫星都是自带胶片的,所以寿命都很短。即使在现在,俄罗斯的侦察卫星也以光学侦察卫星(即使用胶片的)为主。所以俄罗斯的航天侦察能力现在极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