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是否可能在1947年装备4个装甲师并改变战局——兼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25:37


本帖源于另外一个讨论,大概的讨论内容是:KMT如果固守北宁线,结果可能怎样。我认为即便退守北宁线也不可能改变局势,除非,KMT能在47年组建出4个装甲师,并放弃东北,将4大主力集中于中原战场使用,才有可能避免那么快的失败,并有可能影响到1950年的局势。

因为那个帖不是讨论4个装甲师的,我提出的观点后,表述很凌乱,导致看帖的相互之间很不容易看清各自的观点。为便于整理这些观点,也为了清晰的进行答辩,因此整理出这个帖子,以便一目了然的表述观点。

KMT之所以失败,原因很多。我认为,最主要的是,kmt一向在军事上很弱。一个在军事上很弱的国家,不论他的经济、政治情况怎样,都不可避免要失败的。而一个军事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除非他内部出现问题(比如苏俄),那么是很难被击倒的。

实际上,我们亦可以设想:如果苏俄与毛共的关系能如同苏俄与北朝的关系那样的话(北朝在发动战争前拿到了苏俄的T34坦克),那么也存在TG在东北组建4个装备T34的装甲师的可能,那么解放战争就可能再提前一两年。然而,毛共与苏俄的关系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密切。我在我的另一个帖子《民国故事——军人、文人、商人、刺客、姐儿》http://lt.cjdby.net/thread-1237323-1-1.html  里,对此有过分析。

我们为什么要假设历史,我想,不仅是因为胜利者的历史不需要被掩饰,更因为每当我们回顾那段历史时,都能够感受到胜利得之不易,我们应当珍惜。我们伟大的领袖、革命的先烈、无数的仁人志士、无数的黎民百姓,他们的艰苦奋斗、他们的勇敢牺牲、他们睿智地抓住了历史上的一个又一个机遇,才为我们赢得了新中国、才为我们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我们要珍惜。

下面表述我的具体分析:

中国能否在47年装备4个装甲师并改变战局,我认为,红(TG)蓝(KMT)两军在作战与装备两方面都是可行的。以红军而言,如果苏俄红军在撤出东北时将装备转给当时已占据东北主要城市的TG,那么TG不仅能够得到大量的日式坦克装甲车,还能得到T34等苏俄战车,那么东北局势将为之改变,解放战争将可能不需要三年,而只需一、二年。
另一方面,从蓝军看,也有一定的可能,具体设想如下:
1、在作战方面,以装甲师作机动的主力,以步兵师做要点防守的主力,并依托铁路线构筑要塞,既可以集中使用装甲部队,又可以避免蓝军在野战中相对于TG的不足,同时,有利于在要点防守中体现出重火力上的优势。TG没有有效的反坦克手段,黄淮一线又有陇海、津浦、京汉线连通,沿铁路线每百公里设置一个要塞(配属一个步兵师),既能固守交通线,又可以解决补给、维护、侦察等问题。
2、在装备方面,4个装甲师的装备,倾向于从战后的德国弄,而不是依靠美援。
首先,美援需要国会批准,而且,德国从坦克到战损到工厂都是可接受的战利品,不像美援那样是商品,虽说不完全免费,但本身确实没有成本弄。
另外,德国坦克从设计上导质量上都较美国坦克为优。以4号坦克为主,较豹式、虎式更经济,同时也能达到基本的作战要求。
并且,采用德国坦克,不仅较易从战后经济困难的德国弄到大批失业的工人、技师、工程师、退伍军官士官技术兵,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美国的依附。

对于反方的观点,下面将一一总结并解答。
对于一些总结的战例(各战场的),也将一一贴出,以便有个直观的对比与认识。

先贴一张地图,上面所标的1、2、3号星,分别对应 郑州/开封、商丘、徐州三个要点。



另外,向曼帅、古德林将军表示敬意,以及空军。

本帖源于另外一个讨论,大概的讨论内容是:KMT如果固守北宁线,结果可能怎样。我认为即便退守北宁线也不可能改变局势,除非,KMT能在47年组建出4个装甲师,并放弃东北,将4大主力集中于中原战场使用,才有可能避免那么快的失败,并有可能影响到1950年的局势。

因为那个帖不是讨论4个装甲师的,我提出的观点后,表述很凌乱,导致看帖的相互之间很不容易看清各自的观点。为便于整理这些观点,也为了清晰的进行答辩,因此整理出这个帖子,以便一目了然的表述观点。

KMT之所以失败,原因很多。我认为,最主要的是,kmt一向在军事上很弱。一个在军事上很弱的国家,不论他的经济、政治情况怎样,都不可避免要失败的。而一个军事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除非他内部出现问题(比如苏俄),那么是很难被击倒的。

实际上,我们亦可以设想:如果苏俄与毛共的关系能如同苏俄与北朝的关系那样的话(北朝在发动战争前拿到了苏俄的T34坦克),那么也存在TG在东北组建4个装备T34的装甲师的可能,那么解放战争就可能再提前一两年。然而,毛共与苏俄的关系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密切。我在我的另一个帖子《民国故事——军人、文人、商人、刺客、姐儿》http://lt.cjdby.net/thread-1237323-1-1.html  里,对此有过分析。

我们为什么要假设历史,我想,不仅是因为胜利者的历史不需要被掩饰,更因为每当我们回顾那段历史时,都能够感受到胜利得之不易,我们应当珍惜。我们伟大的领袖、革命的先烈、无数的仁人志士、无数的黎民百姓,他们的艰苦奋斗、他们的勇敢牺牲、他们睿智地抓住了历史上的一个又一个机遇,才为我们赢得了新中国、才为我们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我们要珍惜。

下面表述我的具体分析:

中国能否在47年装备4个装甲师并改变战局,我认为,红(TG)蓝(KMT)两军在作战与装备两方面都是可行的。以红军而言,如果苏俄红军在撤出东北时将装备转给当时已占据东北主要城市的TG,那么TG不仅能够得到大量的日式坦克装甲车,还能得到T34等苏俄战车,那么东北局势将为之改变,解放战争将可能不需要三年,而只需一、二年。
另一方面,从蓝军看,也有一定的可能,具体设想如下:
1、在作战方面,以装甲师作机动的主力,以步兵师做要点防守的主力,并依托铁路线构筑要塞,既可以集中使用装甲部队,又可以避免蓝军在野战中相对于TG的不足,同时,有利于在要点防守中体现出重火力上的优势。TG没有有效的反坦克手段,黄淮一线又有陇海、津浦、京汉线连通,沿铁路线每百公里设置一个要塞(配属一个步兵师),既能固守交通线,又可以解决补给、维护、侦察等问题。
2、在装备方面,4个装甲师的装备,倾向于从战后的德国弄,而不是依靠美援。
首先,美援需要国会批准,而且,德国从坦克到战损到工厂都是可接受的战利品,不像美援那样是商品,虽说不完全免费,但本身确实没有成本弄。
另外,德国坦克从设计上导质量上都较美国坦克为优。以4号坦克为主,较豹式、虎式更经济,同时也能达到基本的作战要求。
并且,采用德国坦克,不仅较易从战后经济困难的德国弄到大批失业的工人、技师、工程师、退伍军官士官技术兵,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美国的依附。

对于反方的观点,下面将一一总结并解答。
对于一些总结的战例(各战场的),也将一一贴出,以便有个直观的对比与认识。

先贴一张地图,上面所标的1、2、3号星,分别对应 郑州/开封、商丘、徐州三个要点。



另外,向曼帅、古德林将军表示敬意,以及空军。


之所以讨论到蓝军(KMT)有无可能在47年组建4个装甲师,是为了说明KMT在军事思想上的落后,以至于有装备而不知道使用,这是KMT失败的根源。一个在军事思想上落后的国家、一个在军事思想上根源于日本陆军对装甲兵作战的理解的KMT,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我对KMT的态度,一向是很讨厌。可以参见我的另一个帖子:民国故事 http://lt.cjdby.net/thread-1237323-1-2.html

以“中国可以在1947年组建4个装甲师并改变战局”作为观点,可以说明两方面问题:
1、我们的胜利,并不完全是因为政治上的胜利,军事不仅仅是政治的延续,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取得政治上的胜利的基础。正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那些认为TG能够建立新中国仅仅是因为大势所趋的观点,是错误的,是在无视PLA在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2、KMT的失败,恰恰证明了KMT的道路是失败的,方向也是失败的、错误的。KMT政治上的失败,最根本的是由于它军事上的失败。而它军事上的失败,源于它思想上的失败。三民主义,没有军事思想。而毛思想,是有成熟的军事思想在里面的。

在思想上,在制度上,TG以毛思想为指导,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党指挥枪”、“从农村包围城市”、“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为要点,加之以土改为根本政策,取得了动员能力上的优势,这才是TG之所以能走向胜利的原因。

下面,我逐一的列举战例与材料解答一些反方的观点。

(PS:版主太狠了,把这贴移到畅谈。还好我有先见之明,抢占了2楼3楼的关键位置,不然,这贴水大了去了,怎么发表观点



反方观点之一:认为当时中国的兵员情况不适合组建装甲师,士兵的文化程度不够。

事实是:民国时期,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广泛开展了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自民国元年起,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这是北洋时期就有的政策。民国的一些要人,包括毛、陈诚、戴笠、胡宗南,都是读过师范的。如果没有较为广泛的中小学教育,民国时期的大学不可能招收到那么些学生,那么些名人教授(钱、胡、梁、鲁)又上哪里去教书。
不仅如此,中国在抗战时期更组织了“十万青年十万军”的青年军,主要由知识青年组成。要说装甲兵对兵员的教育程度的要求,应该有足够的兵员能够满足。
另一个事实是,士兵主要来源于农村,识字率很低的TG军队,亦在1949年组建成了2个装甲师+2个战车团(主要通过三大战役及其后的缴获)。这也说明,组建装甲师,兵员上是没问题的。

反方观点之二:认为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不足以支持建立装甲师。

这一观点,混淆了军工与军备之间的关系。一个国家,如果军工能力不行,那么战争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但是,在某一时期,形成一定的军备,还是可能的。所以很多中/东国家,虽然军工不行,但购入装备后,仍然有装甲师级别的战斗单位。就国内而言,50年装甲兵总司成立后,从苏俄购进10个坦克团的装备后,51年3月即能投入抗美援朝战场。中国在当时没有坦克的生产条件,军工体系也尚未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仅依托刚解放时的工业基础,依然能够支持装甲兵的组建和作战,而且对手还不一般。

反方观点之三:认为在1947年中国弄不到足够的装甲车组建4个装甲师。

原本我也对这一点略有怀疑,但是,再次查阅了相关资料后,特别是据说曾发表在《兵器》2004年第十期上《碧血黄沙——抗战前期的国民党装甲部队》一文表述到:抗战后期,国民政府购买了大量的美制装甲车辆,除上述外尚有M3A1轻型坦克、LVT系列履带式登陆车等。到抗战结束时的鼎盛时期,国民党装甲兵的规模发展到6个坦克旅、1个装甲兵团、1个独立战车营和18个战援连,拥有美、日及其它各国所产各型坦克1722辆。
我手头没有找到这期《兵器》,如果结论属实的话,那么,以6个坦克旅、1个装甲兵团、1个独立战车营和18个战援连,拥有美、日及其它各国所产各型坦克1722辆的装备和兵力,足以组建4个装甲师了。

另外公开资料显示,解放战争中PLA的缴获情况为:
1946年6月26~1950年6月30日,我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共计歼灭KMT军807万余人;
共计缴获KMT军各种炮64430门,轻、重机枪319958挺,长短枪3161912枝,掷弹筒21462个,枪榴弹筒15191个,火焰喷射器228具,飞机189架,各种舰艇200艘,坦克、装甲车1011辆,火车机车1016列,汽车22012辆,骡马195475匹,各种子弹507984800发,各种炮弹5527400枚,手榴弹3635800枚,炸药1458800斤;
共计击毁KMT军飞机190架,坦克、装甲车312辆,各种舰艇9艘。从而把KMT军从根本上赶出了大陆,获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以上数据,缴获坦克装甲车1011辆、击毁坦克装甲车312辆,共计1323辆。加上KMT还有部分装备运走的(包括蒋二公子亲自运走的战车团装备),所以,之前引用的据说曾发表在《兵器》2004年第十期上《碧血黄沙——抗战前期的国民党装甲部队》一文所表述的观点,即鼎盛时期,KMT装甲兵的规模为拥有美、日及其它各国所产各型坦克1722辆,是比较靠谱的。


四、坦克的问题
1、1700辆这个总数量,对组建4个装甲师,应该是够了。观点未达成一致的地方是,1700辆里面有多少是坦克,多少是装甲车。但无论坦克装甲车各有多少,说明在当时,中国组建一支有1700辆坦克装甲车的机动部队,从装备的数量上讲,是可行的、是已经达到了的,不需要架空了。如果说,一个兵团(无论黄兵团、廖兵团还是邱兵团),能配属1700辆坦克装甲车,那么战斗力必然是不同于纯步兵师组成机动兵团的情况。
2、兵员、战斗力及倒卖军资的问题。如果将1700辆坦克装甲车配属到一般部队,问题可能很严重。但是作为王牌中的王牌、精锐中的精锐、主力中的绝对主力,如果能有1700辆坦克装甲车,那么自然是重点的培养对象,训练、物资、经费、纪律、兵员都必然得到重点的、严格的保障。五大王牌与一般部队、杂牌部队之间的区别,还是较为明显的。
3、采用德国坦克而不采用美国坦克的问题。一是德国坦克经过更严格的实战检验,而美国坦克在欧洲战场的表现明显不如苏德的坦克;二是采用美援的话,必然受制于美国,而且美援仍然是明码标价的,不如从德国那弄战利品,虽然也要打通关节,但从英法这些资金紧张的盟国的德国占领区弄战利品,比从发了战争财的美国那里拿美援,相对要便宜一些(美援不是没有成本、没有代价的);三是采用德国坦克的话,如能引进生产线、维修设备、军工厂,如能招收德国工人、工程师、退役的士官、军官,对国防建设的意义很大,而要从美国弄到这些,相对而言,难度要更大(弄到生产线之类,几乎不可能)。


需要重申的是:本文分析中国在47年有无可能组建4个装甲师并改变战局,正是证明kmt的失败在于它的整个军事思想、军事体系都是错误的。所以在kmt手上,1700辆坦克装甲车都不能让它形成真正的战斗力、无法形成决定性的军事优势。

本文要讨论是:如果正确的使用坦克装甲兵、组建4个装甲师的话,是否可能改变战局的原因。本文的前提是“中国”是否能在47年组建4个装甲师,并没有限定于kmt组建。只是,就条件而言,kmt的条件比tg更好一些(应该说,好很多)。




之所以讨论到蓝军(KMT)有无可能在47年组建4个装甲师,是为了说明KMT在军事思想上的落后,以至于有装备而不知道使用,这是KMT失败的根源。一个在军事思想上落后的国家、一个在军事思想上根源于日本陆军对装甲兵作战的理解的KMT,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我对KMT的态度,一向是很讨厌。可以参见我的另一个帖子:民国故事 http://lt.cjdby.net/thread-1237323-1-2.html

以“中国可以在1947年组建4个装甲师并改变战局”作为观点,可以说明两方面问题:
1、我们的胜利,并不完全是因为政治上的胜利,军事不仅仅是政治的延续,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取得政治上的胜利的基础。正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那些认为TG能够建立新中国仅仅是因为大势所趋的观点,是错误的,是在无视PLA在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2、KMT的失败,恰恰证明了KMT的道路是失败的,方向也是失败的、错误的。KMT政治上的失败,最根本的是由于它军事上的失败。而它军事上的失败,源于它思想上的失败。三民主义,没有军事思想。而毛思想,是有成熟的军事思想在里面的。

在思想上,在制度上,TG以毛思想为指导,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党指挥枪”、“从农村包围城市”、“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为要点,加之以土改为根本政策,取得了动员能力上的优势,这才是TG之所以能走向胜利的原因。

下面,我逐一的列举战例与材料解答一些反方的观点。

(PS:版主太狠了,把这贴移到畅谈。还好我有先见之明,抢占了2楼3楼的关键位置,不然,这贴水大了去了,怎么发表观点



反方观点之一:认为当时中国的兵员情况不适合组建装甲师,士兵的文化程度不够。

事实是:民国时期,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广泛开展了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自民国元年起,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这是北洋时期就有的政策。民国的一些要人,包括毛、陈诚、戴笠、胡宗南,都是读过师范的。如果没有较为广泛的中小学教育,民国时期的大学不可能招收到那么些学生,那么些名人教授(钱、胡、梁、鲁)又上哪里去教书。
不仅如此,中国在抗战时期更组织了“十万青年十万军”的青年军,主要由知识青年组成。要说装甲兵对兵员的教育程度的要求,应该有足够的兵员能够满足。
另一个事实是,士兵主要来源于农村,识字率很低的TG军队,亦在1949年组建成了2个装甲师+2个战车团(主要通过三大战役及其后的缴获)。这也说明,组建装甲师,兵员上是没问题的。

反方观点之二:认为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不足以支持建立装甲师。

这一观点,混淆了军工与军备之间的关系。一个国家,如果军工能力不行,那么战争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但是,在某一时期,形成一定的军备,还是可能的。所以很多中/东国家,虽然军工不行,但购入装备后,仍然有装甲师级别的战斗单位。就国内而言,50年装甲兵总司成立后,从苏俄购进10个坦克团的装备后,51年3月即能投入抗美援朝战场。中国在当时没有坦克的生产条件,军工体系也尚未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仅依托刚解放时的工业基础,依然能够支持装甲兵的组建和作战,而且对手还不一般。

反方观点之三:认为在1947年中国弄不到足够的装甲车组建4个装甲师。

原本我也对这一点略有怀疑,但是,再次查阅了相关资料后,特别是据说曾发表在《兵器》2004年第十期上《碧血黄沙——抗战前期的国民党装甲部队》一文表述到:抗战后期,国民政府购买了大量的美制装甲车辆,除上述外尚有M3A1轻型坦克、LVT系列履带式登陆车等。到抗战结束时的鼎盛时期,国民党装甲兵的规模发展到6个坦克旅、1个装甲兵团、1个独立战车营和18个战援连,拥有美、日及其它各国所产各型坦克1722辆。
我手头没有找到这期《兵器》,如果结论属实的话,那么,以6个坦克旅、1个装甲兵团、1个独立战车营和18个战援连,拥有美、日及其它各国所产各型坦克1722辆的装备和兵力,足以组建4个装甲师了。

另外公开资料显示,解放战争中PLA的缴获情况为:
1946年6月26~1950年6月30日,我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共计歼灭KMT军807万余人;
共计缴获KMT军各种炮64430门,轻、重机枪319958挺,长短枪3161912枝,掷弹筒21462个,枪榴弹筒15191个,火焰喷射器228具,飞机189架,各种舰艇200艘,坦克、装甲车1011辆,火车机车1016列,汽车22012辆,骡马195475匹,各种子弹507984800发,各种炮弹5527400枚,手榴弹3635800枚,炸药1458800斤;
共计击毁KMT军飞机190架,坦克、装甲车312辆,各种舰艇9艘。从而把KMT军从根本上赶出了大陆,获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以上数据,缴获坦克装甲车1011辆、击毁坦克装甲车312辆,共计1323辆。加上KMT还有部分装备运走的(包括蒋二公子亲自运走的战车团装备),所以,之前引用的据说曾发表在《兵器》2004年第十期上《碧血黄沙——抗战前期的国民党装甲部队》一文所表述的观点,即鼎盛时期,KMT装甲兵的规模为拥有美、日及其它各国所产各型坦克1722辆,是比较靠谱的。


四、坦克的问题
1、1700辆这个总数量,对组建4个装甲师,应该是够了。观点未达成一致的地方是,1700辆里面有多少是坦克,多少是装甲车。但无论坦克装甲车各有多少,说明在当时,中国组建一支有1700辆坦克装甲车的机动部队,从装备的数量上讲,是可行的、是已经达到了的,不需要架空了。如果说,一个兵团(无论黄兵团、廖兵团还是邱兵团),能配属1700辆坦克装甲车,那么战斗力必然是不同于纯步兵师组成机动兵团的情况。
2、兵员、战斗力及倒卖军资的问题。如果将1700辆坦克装甲车配属到一般部队,问题可能很严重。但是作为王牌中的王牌、精锐中的精锐、主力中的绝对主力,如果能有1700辆坦克装甲车,那么自然是重点的培养对象,训练、物资、经费、纪律、兵员都必然得到重点的、严格的保障。五大王牌与一般部队、杂牌部队之间的区别,还是较为明显的。
3、采用德国坦克而不采用美国坦克的问题。一是德国坦克经过更严格的实战检验,而美国坦克在欧洲战场的表现明显不如苏德的坦克;二是采用美援的话,必然受制于美国,而且美援仍然是明码标价的,不如从德国那弄战利品,虽然也要打通关节,但从英法这些资金紧张的盟国的德国占领区弄战利品,比从发了战争财的美国那里拿美援,相对要便宜一些(美援不是没有成本、没有代价的);三是采用德国坦克的话,如能引进生产线、维修设备、军工厂,如能招收德国工人、工程师、退役的士官、军官,对国防建设的意义很大,而要从美国弄到这些,相对而言,难度要更大(弄到生产线之类,几乎不可能)。


需要重申的是:本文分析中国在47年有无可能组建4个装甲师并改变战局,正是证明kmt的失败在于它的整个军事思想、军事体系都是错误的。所以在kmt手上,1700辆坦克装甲车都不能让它形成真正的战斗力、无法形成决定性的军事优势。

本文要讨论是:如果正确的使用坦克装甲兵、组建4个装甲师的话,是否可能改变战局的原因。本文的前提是“中国”是否能在47年组建4个装甲师,并没有限定于kmt组建。只是,就条件而言,kmt的条件比tg更好一些(应该说,好很多)。




以下图片主要显示当时黄淮地区的道路情况,以便大家分析黄淮地区战场的地形条件是否允许坦克投入战场作战。





以下图片主要显示当时黄淮地区的道路情况,以便大家分析黄淮地区战场的地形条件是否允许坦克投入战场作战。



搬凳子学习
qiuhuijia 发表于 2011-10-10 23:38
搬凳子学习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这可能是德军迷与红军迷之间的一场不对称的战斗。
中国当年的工业能力还发挥不出装甲部队的威力。国民党的快速纵队相当于机械化步兵师。照样完蛋。
坐等国军装甲部队起义,人民装甲兵装备3号、4号开进南京……


没有吃掉这个4个师之前你认为TG会和KMT决战吗?

没有吃掉这个4个师之前你认为TG会和KMT决战吗?
路怎么办,燃油怎么办,坦克手怎么办?  

最重要的一点,操作武器的是人!
国军都有4号了,能给TG几辆特34么?
坦克哪怕不去打仗 在平时操作 训练的时候也会坏吧
那时中国不用说会修坦克了
仅仅是会开拖拉机的人才有几个
雷锋高小毕业就能给县委书记当秘书……

用了坦克 死得更快
qiaomouren 发表于 2011-10-11 00:38
路怎么办,燃油怎么办,坦克手怎么办?  

最重要的一点,操作武器的是人!
用自动驾驶和主动防御系统的不就可以了?至于燃油可以用直升机运,别忘了当时有美国撑腰,这些设备一样不缺的,说到底,当时TG打赢这场战争凭的是运气
对Gmd来说给他啥都是白的,他败不是败在装备上啊……作战人员的素质啊
如果不考虑45年以后的世界背景,单按实力来说,光头是可以干掉TG的。
但是有个致命的问题,就是根据雅尔塔协定,美苏完成了日本投降以后的东亚势力划分,中国境内长城以北包括东北,新疆,蒙古属于苏联的胜利果实,朝鲜半岛按38线南北划分。与此作为交换的是美国对日本实行占领托管。作为2战的同盟国,作为胜利方,中国由于自身实力不够,仍然没有逃脱被瓜分的命运。另外顺便提到,英国基本保有原有在华租界的权益。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斯大林为了实现苏联的在华利益,强逼蒋光头签订了中苏条约,条约之卖国前所未有,具体楼主可以自行查阅资料(这些东西CD就有)这个条约,可以基本视作长城以北都是苏联利益区。同时美国在这个时候,作为雅尔塔协定的受益方,他需要监督蒋介石去遵守这个协定下的游戏规则,如此才能避免激怒苏联导致苏联单方面撤出协定,从而造成美国其他方面的更大利益损失。那么逼迫蒋介石和中共和谈组织联合政府几乎是美苏共同的目标,制造一个分裂的中国更加便于双方的控制和利益最大化。
不讨论蒋介石签订这个条约时候的心态,至少蒋介石是不打算认真执行这个条约的,蒋介石的目标是统一中国,这点事美苏都不能接受的。在获得美国军援以后,蒋介石准备收拾掉毛泽东。后面发生了张家口的越界军事行动,直接导致触及了苏联的底线,导致了后来的斯大林开始武装中共的东北武装力量(更多的是出于平衡两边实力的考虑,斯大林没准备让TG南下,只是不能让TG被彻底剿灭导致自己失去一个重要筹码)
同时期,美国为了惩戒蒋介石的不听话,对其实行了接近1年半的军事禁运,从而也导致了国民政府的后继无力。

话说到此,关键的在于,TG抓住了唯一的一次机会,在获得苏联的实质支持后(张家口事件之前,斯大林严禁向TG提供任何武装,作为斯大林有诚意维持中苏条约的交换)TG过于争气,也可以说TG领导人眼光更加准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把握远超其他势力,拿下东北以后,南下华北。此时斯大林仍有机会停住TG的脚步,或者说斯大林设想的是TG和国军在华北持续性消耗,这样更加容易控制局势。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国军过于不争气,华北丢得太快,而TG在获得了足够的有生力量以后,发动淮海战役的时候,国军已经军心涣散,即使是斯大林也停不下来TG了,没有斯大林,TG一样可以过江完成统一。

换个角度看,从中国的地缘角度,历来是由北向南打天下容易,由南向北异常困难。TG经过多年发展,韧性十足,所以在李彪被赶到松花江边上,有了苏联支持,仍然可以再打回来,而国军一旦丢了江淮地区,基本不可能再守住南方。(守江必守淮,而淮海战役是华北战役的延续,国军溃败速度太快,自身内部问题大爆发,人心涣散,轻易丢掉了江淮屏障,光有一条长江没有多大意义)

另外装甲部队的成军是需要时间的,光是熟悉装备,熟悉训练,起码1年不止,按照美国恢复军援的时间节点来看,国军想获得一只可用的装甲师,也要等到48年的样子了,这个时候基本大局已定。而且中国道路交通基础极差,江淮地区水网发达,装甲师的优势不大,华北平原才能发挥出来。3大战役中,国军几个美械师,受制于后勤能力和美国军援力度,实力缩水很多。更何况为了维持双方均势,美国不组织蒋介石就不错了,提供大量坦克飞机基本不可能。就算提供了蒋介石也养不起,也没足够人员使用这些装备。
装甲师什么的不好说。我敢肯定,如果四七年KMT有了核弹,会毫不犹豫的丢在TG的脸上。感觉KMT从来就没把中国当自己的国家,他们不过是逮着一个地方捞,捞捞捞,捞的上瘾了不许别人打扰而已。
受制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美苏达成的条约(雅尔塔协定附属条约,美英苏关于东亚部分的划分,中国维持形式上的统一,东北蒙古新疆属于苏联势力范围,美国不会插手,从而换取美国对日本的控制),蒋介石一旦北上剿共,进入东北,苏联就会马上武装TG,同时美国会惩罚性措施组织国军北上。
历史也验证了这点。
装甲师什么的不好说。我敢肯定,如果四七年KMT有了核弹,会毫不犹豫的丢在TG的脸上。感觉KMT从来就没把中国 ...
说到点上了,我进一步论断,如果有这些坦克,早晚得到共军手里。
elfstorme 发表于 2011-10-11 01:30
受制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美苏达成的条约(雅尔塔协定附属条约,美英苏关于东亚部分的划分,中国维持形式上的 ...
读读历史吧,别一味想当然。KMT当年进东北都是坐的美国军舰和飞机,如果美国不愿意,不等蒋某人有一兵一卒进入东北,东北就整个被赤化了。日本人投降的时候,KMT的军队全在大西南缩着呢。
不是我军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
不是我军无能,而是美国不支持。哈?
我只想问,汽油哪来?
另外就是,lz选的这虽然是个平原,但当时路况奇差无比,不知道机械化部队陷入河杈烂泥里的时候,是个什么感受
恋火迷灯 发表于 2011-10-11 01:44
读读历史吧,别一味想当然。KMT当年进东北都是坐的美国军舰和飞机,如果美国不愿意,不等蒋某人有一兵一卒 ...
不是国军不能打,只因共军有高达
这是典型的棋子反噬案例
这是典型的棋子反噬案例
lianhua 发表于 2011-10-11 00:51
用自动驾驶和主动防御系统的不就可以了?至于燃油可以用直升机运,别忘了当时有美国撑腰,这些设备一样不缺的 ...
扯淡,TG打赢这场战争是历史的必然,根本不是什么运气,算算有多少部队阵前起义,有多少共谍在后台奔忙,有多少战士浴血奋战,这些岂能说是运气?自动驾驶?现代坦克都做不到自动驾驶,二战坦克谁给你自动驾驶?主动防御?直升机?你自己翻翻历史书上看看直升机投入实战是什么时候?MD给你撑腰不是什么都给你的。
国军那悲催的后勤还装甲师呢。。。楼主首先要知道47年的时候俺们的解放区有多大呢~还不算游击区~国军敢离开交通线深入解放区??
没了那几条可怜的道路国军的坦克就等着陷进泥里然后被共军捡破烂吧~看看悲催的快速纵队。
为什么说了这么多楼主还不明白,这种死守的阵型是没出路的。抛开装备和战术方面的因素,你的设想有两大致命硬伤:
1 只要破坏了大部分道路和桥梁,你的装甲部队连家门都出不去。如果分兵护路的话,正好犯了处处分兵的大忌。兵多了养不起,兵少了成了对方的菜。抗战时类似的战例多如牛毛。
2 像你这种死守交通线的打法,Tg根本不需要进攻。农村都在TG手上,你的部队,政府,居民加起来几百万人,维持所需要的粮食,弹药,油料,零备件从那里来?都从外面运的话,几条主要的铁路线都要经过解放区而且距离遥远。漫长且脆弱的补给线是兵家大忌。一旦补给不济,就会成为另一个长春。

退一万步讲,即使补给没问题,但是你知道维持这个状态要花掉多少钱。TG可以做在那里看着国府经济崩溃。
问题的根本,任何战术需要都必须符合其战略目的,没有战略目的的战术行动就是搞笑。记得淮海战役时国军的一字长蛇阵吗?就是这个道理。为了存在而存在


看来德粉的智商也不行了,乃忘记了,兔子党可是用高达和小米加粒子步枪武装起来的,你区区4号小豆丁有鸟用。

看来德粉的智商也不行了,乃忘记了,兔子党可是用高达和小米加粒子步枪武装起来的,你区区4号小豆丁有鸟用。
炮党不仅是军事烂,在经济和政治上更是烂的千疮百孔,想让他们翻身除非地球倒转。
炮党不仅是军事烂,在经济和政治上更是烂的千疮百孔,想让他们翻身除非地球倒转。
可以认真构想一下,待楼主下文
国军那悲催的后勤还装甲师呢。。。楼主首先要知道47年的时候俺们的解放区有多大呢~还不算游击区~国军敢离开 ...
他是说反话呢,你误伤同志了
坦克?当年小日本的小豆丁在中国的路况下都撑不下去,空一格想维持4个装甲师?用什么来运?你不会想让坦克自已跑到战场上吧.估计跑到一半路,TG就可以在半路捡破烂了.
几十万几百万的投降起义是缺武器装备?这种假设和脑残国粉有什么区别?奈何共军有高达啊!
用自动驾驶和主动防御系统的不就可以了?至于燃油可以用直升机运,别忘了当时有美国撑腰,这些设备一样不缺的 ...
燃油直升机运都出来了,国粉的逆袭啊
如果有美国撑腰就装备B-29啦,还坦克师
在东北如果有10架8架B29,什么塔山锦州早推平了
战术上而言,没有攻不破的防御,就算是用义和团打马奇诺防线也不一定没有解法。

一战时的俄国元帅布留希诺夫证明了多点进攻是解决此种问题的有效方法。数学上讲,这个假设中只要同时进攻5个据点就必然可以攻克一个,5-4=1
楼主,你真是发表了一篇奇文啊!
lianhua 发表于 2011-10-11 00:51
用自动驾驶和主动防御系统的不就可以了?至于燃油可以用直升机运,别忘了当时有美国撑腰,这些设备一样不缺的 ...
列兵的处女贴啊,我来帮你破处。[:a2:]
elfstorme 发表于 2011-10-11 01:30
受制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美苏达成的条约(雅尔塔协定附属条约,美英苏关于东亚部分的划分,中国维持形式上的 ...
知道国军是怎么到的东北么?美军运过去的。
道路问题很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