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为什么说小步快跑的造舰方针是正确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17:07
为什么说小步快跑的造舰方针是正确的!
小步快跑造舰方针80年代提出的,其核心就是多设计,多批次,少批量,多研究,少装备,不成熟不上的原则。这个原则是总结了我国舰船研发40年的得失提出的,鉴于我们这里很多网友是新手,鉴于很多朋友看军事杂志不多,我给大家讲讲我国曾经走过的弯路,给大家讲讲小步快跑不是我们的专利,就在我们身边,有个国家的海军就是小步快跑到世界第三的。
晚上详细讲。你听也好,不听也好,这是事实!造舰不是侃大山,不是搭积木!
我相信这里很多超大老会员,所有长期关注海军的朋友都能体会我们曾经走的弯路。

(一)        中国海军建设复杂的国际环境与中国长期落后的工业基础
看遍世界,自19世纪以来,中国遭受的侵略99%来自海上,建立一支强大有效的海军一直是中国的目标,1949年前,由于分裂和国力衰弱,中国长期缺乏必要的工业基础,江南造船厂到1949年的时候,主要还是修理轮船,造些内河运输的小型船只,唯一造过的近代的军舰还是30年代利用进口的日本的全套材料和图纸拼装的轻巡洋舰,而动力设备、武器、导航设备甚至钢材和油漆中国都不能生产。中国的船舶工业基础在今天是无法想象的,而今天的海军造舰强国在那时就已经是了,美英日德法意,哪个不是当年的海军大国?就是苏联那时也是北欧海军大国,而那时侯中国连巡逻艇都造不了。海军大国的雄厚基础决定了这些国家雄厚的船舶工业和配套工业的技术水平和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必然比后来者优裕,表现在技术、人才、管理占据领先地位。不错今天船舶出口大国中,中国、韩国都是后起之秀,日本继续是老大,美英德法意俄仍然把握这大部分相关核心设备的先进专利技术。世界任何跑大洋的船舶上都能找到他们的核心设备。而后起的,说白了还是占个人力资源的优势啊!人家窝着核心技术,必然在不什么考虑成本的军用船只上占据技术优势。这是很多朋友没有注意到的。

中国海军建设还有很多别国没有的困难,我们国家自49年后,长期遭到国际封锁,特别是技术封锁,无论是西方阵营还是东方阵营,我们遭受的技术限制只到今天还是世界最多的,冷战结束后,西方对我们的技术封锁是很多普通朋友无法知道的。兄弟我是搞科研的,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现在西方对中国技术封锁的很厉害,先进技术转让基本是不可能的,没有哪个国家希望中国技术进步。所以中国走海军发展之路,注定只有跟着别人后面,独自咬牙追赶,不会有人帮你,一切靠我们自己。

(二)建国后海军装备研究与建设的深刻教训,要求有正确的建设方针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海军开始走上发展之路,海军装备建设这条路我们走的太艰难了,除了前面提到的技术基础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我们长期片面甚至是违反客观规律的错误方针造成的弯路。这里我要举两个弯路

(1)海军长期缺乏长期的科学的发展计划
建国之初,我海军师从苏联,我们的发展规划是由苏联专家来帮助制定的,当时苏联明确指出大型舰艇不适合我们,要求我们发展“快、潜、空、岸”即以快艇、潜艇、海军航空兵、岸防部队为主体的海军,当然这对于当时条件是应该的,我们基础薄弱,发展这些技术要求相对不高。但是苏联是不可能帮助中国建立一支均衡强大的海军,苏联一直希望我们建立的一支从属于苏军的近岸力量,所以一直不向我们提供比较全面的技术,严格地限制中国海军的技术水平。赫鲁晓夫三番五次地要求中国配合苏联建立联合舰队使我们认清了苏联计划的幕后企图。但是由于后来“左”的错误,片面强调海上人民战争,我们事实上陷入了当初苏联立的框框,大型水面舰艇的发展计划一再被拖延,海军发展的理论研究极度自我封闭,西方的被称为资产阶级的理论,苏联的被称为修正主义理论,最后就只有我们自己被教条化的人民战争理论。海军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必然导致从5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20年海军只是配角,而没有什么长远计划,没有目标,必然带来装备发展的停滞,中国海军实际上是在吃50年代初期苏联带来的老本。而日本、印度的海军就是在这时期有明确的建设方针,迅速发展。

(2)海军建设瞎指挥与蛮干、低标准。
自极左路线成为中国政治路线后,海军建设就进入了瞎指挥与狂热蛮干的阶段。所谓瞎指挥就是不顾客观规律,随心所欲。如果说苏联专家还是按科学规律办事的话,中国后来海军建设的负责人就开始提些不顾技术基础,不进行可行性论证的耸人听闻的装备要求。这里我举个例子:海军62年提出2500吨级驱逐舰的航速设计要求达到40节,最高的提出要44节!!这个技术目标即使今天的美国也很难实现,这种要求简直就是海上大跃进。
瞎指挥还表现在不注重系统工程,孤立的看待装备建设,只注意军舰本身,不重视配套技术,只重视建造,不重视研究,只重视火力,不重视电子设备,不跟踪世界潮流闭门造车,不考虑未来发展需要,只重视眼前。错误地提出先搞船,后搞装备。不做预研甚至是不做实验地蛮干,把造舰当做试验的所谓“四带五变”指挥棒,即:“用研制新舰的型号带动装备发展,用新舰带船厂建设,用新舰船壳带设备,用新舰工程带科研,边研究,边设计,边试制,边生产,边定型批产”大家看看,这种东西在我们今天还有不少网友希望这样做。这简直就是瞎搞!

所以海军长期各种配套和关键技术过不了关,成了一个个卡脖子的催命鬼。举例来说比如火炮技术,到1965年还没有吃透苏联50年代提供的技术,上65型护卫舰(江南级)的时候,竟然无炮可用,船用动力也是一样,造65型护卫舰的时候才发现没有适合军用的船用柴油机。舰船设计也是随心所欲,还没有设计好就下厂裁料生产,051的图纸还没画完就生产了,而且还一口气同时在3个船厂开工5艘,装什么都不知道,反正处处开天窗,更可笑的是这三个厂造的船体还不完全一致,反正揣摩着造,上面该上什么设备不知道,还在商量。 于是为了完成任务,低标准大行其道,65型不是没有合适的炮吗,就上海岸炮,在舰炮开始自动化的60年代末,我们居然用人工装填低射速的岸炮,不是没有动力吗?就是民船的柴油机,好,最高航速居然只有22节。65型护卫舰用钢也不好,腐蚀严重,只用了20年就退役了.051建的时候不考虑今后改装,结果屡次出现设备空间不够,进厂重新拆除,设备开发不统一标准,互相干扰,严重到为发射火箭护航的时候不能带导弹。053K(江东级)先是高标准,结果船体造好了,导弹还没有搞出来,等导弹出来已经是20年以后了,该型舰只服役5年就退役了。这些弯路说明:在技术薄弱的基础上造舰一定要技术先行!先设备,后设计,后建造。一时没有解决就不要匆忙上马,新技术含量要适当控制,保证造一艘用一艘,新技术要务必可靠,技术起点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重视模块化,充分考虑改装需要!

(三)国内外实践的证明与小步快跑方针的确立与成果。

什么才是适合中国的海军装备建设之路?让我们目光转向东瀛
日本自二战战败后,海军被限制发展,自60年代开始复苏,日本的海军发展水平已经不是当年了,但是精明的日本选择了一套滚动发展的道路,从70年代起共建造了不下9级驱逐舰,其中"朝雾"级 , "旗风"级 ,   "白根"级  , "初雪","太刀风"级,"榛名"级等每批批量有限,整体水平并不是很高,但级级有提高,技术有亮点,长期不间断的发展到金刚、村雨、高波等级别时,日本无论在设计还是技术基础上都已经纯熟,整体技术水平已经到达世界一流,开始大批量建造。

而中国一再的挫折,使有识之士决心找到一条新路。
70年代初,我海军因缺少护卫舰曾一再提出,希望能安排对十几艘老、旧、杂型护卫舰轮番大修一遍。但要落实这一任务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这些护卫舰船壳腐蚀严重,主机型号都是杂牌的,大修很难,修后航速也达不到原来指标,只能到12节左右。而且大修1艘周期约2年左右,至少要300万元,总费用估计要好几千万。当时海军装备部的老部长林真同志调任六机部党的核心小组,分管部里的生产和科研工作,他首先提出“以造代修”的设想,以解决海军护卫舰的长远建设问题。他认为,我国已具有一定能力自行研制和建造各类中、小型舰艇,国产的钢材、器材、主机、武备及多种类型的配套设备已基本能立足于国内。在工程技术设计力量方面,除七院一些专业研究院、所之外,建造过01型护卫舰的沪东造船厂己形成了一支舰艇设计和生产的队伍,但关键是必须提出切合实际的战术技术要求,于是林部长亲自组织沪东厂及六机部有关局的同志,向海军提出如下方案建议:船型——舰体主尺度和结构可大部分参考正在研制的“江东”级舰,其线型在702所已做过各项船模性能试验,证明是可取的;动力——采用12E390V中速柴油机,沪东厂已研制多年,比较有把握过关,曲轴毛坯等也可在上海地区协作供应;主机功率有5880千瓦,可使该舰航速超过26节,接近了当时国际上多数护卫舰的水平(25节以上);主炮——当时正研制的仿苏改进的双100炮尚没过关,单100炮国内没有仿制,只能先拆下老舰的苏联高、平两用单100或130炮代用,海军库存还有一些,共约30座,可装备整整一个支队;导弹——当时有两个方案可选择,一是艇用固定导弹发射架,一是01护卫舰已改装成功的回转式发射架,都是配装“上游一号”导弹,林部长认为要下决心利用01改装的技术成果,还要加配雷达、指挥仪等;副炮——采用国内己批量生产的双37炮。

    1974年4月,林部长亲自正式写出了《关于建造一批对海导弹火炮护卫舰的建议》报六机部核心领导小组,并附上包括两个建造方案在内的一整套文件资料。这种“以造代修”的方针走的是一条研制——生产——改进——提高——再研制——再生产……一步一步提高发展的道路。如果单纯追求技术先进,国产第一代护卫舰就要搞个全新的舰型,这样,同时展开研制的项目必然很多,会陷入研制——攻关——研制——再攻关,周期拖长,研制出来的舰艇又落后的恶性循环。为此林部长又在六机部内上下做工作,还同沪东厂的同志进行反复研究,准备设计方案要力求适当先进,攻关项目要有把握速成,并充分考虑到今后有可能继续进行改进的前提下,从一开始就投入批量生产的措施计划。1974年5月中旬,六机部领导同意以党组的名义向海军发文,并附上了以林真同志个人署名的建议和方案全文。同年9月,刘道生副司令代表海军正式表态同意了这一建议。中央军委给海军和六机部关于建造“江湖”级对海型护卫舰正式的批复件于1974年10月下旬下发,林部长马上通知沪东厂按预定措施计划抓紧工作。1975年1至5月进行施工设计,当年就实现了开工3艘,完工2艘的创纪录的高速度,交给海军“一对双胞胎”。从此自行研制批量生产的“江湖”级系列舰陆续装备海军,对海军护卫舰舰种的发展和海军护卫舰部队的建没做出了重大贡献。

    “江湖”级舰共建造10余艘,从1975年2月首舰开工到1980年12月最后1艘舰交船,历时6年。该舰实事求是的战术技术要求和预做安排落实的配套与设计,是保证短期内完成“江湖”级导弹护卫舰设计建造任务的可靠基础。“江湖”级首舰(516舰)于1975年12月上旬在海军试验基地成功地进行反舰导弹发射试验。第6号舰(512舰)于1979年2月和1980年1月先后进行了5级海情耐波性试验和4级海情导弹发射试验,从而完成了该舰研制和批量生产交叉进行的全过程。“江湖”级舰技术起点立足现有条件,特别是在做好准备工作下造舰,不冒进,保证舰舰形成战斗力。同时充分考虑改进需要,为将来改进做好准备。“研制——生产——改进——提高——再研制——再生产”,实际上就是我们后来说的小步快跑。
关于112(052)、167(051B)我必须要说明!

112、113舰(052)是我国在80年代中期设计的,建造开始于88年,设计师就是潘镜芙。该舰舰体和船型全部是我们自己设计的,主要武备,除了112用的防空导弹和反潜鱼雷是法国、美国原装货,全部是国产货。动力系统,燃气轮机是进口的,雷达电子设备,首舰装有法国的海狸Ⅱ等雷达,但是052的大脑“作战系统”却是中国完全自主的第二代作战系统,该系统完全按照西方标准,具有多点接战指挥的能力,我们把进口装备集成在自己的作战控制系统很不容易。但是该首舰在制造期间,遭遇中美关系突变,其主要装备被美单方面拖延多年,反潜鱼雷系统92年才到位,至93年该舰才服役,由于西方封锁,本来预备制造多艘计划已无实现可能,而世界各国已经开始研究隐身的新一代战舰,我若继续建造80年代水准的战舰,差距又将拉大。海军征求专家建议,决心直接从80年代水准,直接跨越10技术差距上三代舰,但是为了规避风险,我们决定造一艘试验舰,这就是167(051B)。

051B仍然由潘镜芙先生负责设计,其舰体更加丰满,其标准排水量达到6200吨,武备全部国产化,特别是换装了C803,但是最重要的在下面关于电子设备和隐身设计方面的巨大进步,下面是台湾海军专家写的,我转自中华网 :

051B采用第三代作战系统ZKJ-7在90年代初开展预研,052G和053H3的第二代系统甫定型,724所立即加速研制,实现了数据库上舰、高速以太(Ether)网作战指挥、大屏幕和海地图显示等10多项关键技术陆续被突破,运用1553B数据总线和高速以太网使ZKJ-7成为极具开发潜力的全分布系统。经过二十余年重点发展,国产作战系统已缩短与美国之间的差距,使海军防御由点防御向面防御演变成为可能,即将会带来其战术革命,而深圳号也成为了最适合装上这套系统的实验舰。167舰的雷达设备布局较113舰合理。机库顶两侧各有一具347C炮瞄雷达,能为射控系统提供目标坐标数据,具有对海、对空射击和落点水柱偏差测量能力,可配合射控系统进行虚拟校射。最特别是自备目标搜索功能,转速60次/分,可独立搜索,能同时处理64个目标,并有光电探测仪辅助,所以能够取消052舰上后主桅顶的364目标指示雷达。后主桅的后方配备有517八木天线式长程对空搜索雷达,这种50年代来自前苏联的雷达其设备已全部更新,具有都卜勒测速、动目标显示(MTI)等抗干扰功能。517雷达虽然没有稳定仪,在大风浪下会影响精度,但对搜索距离高达350公里以上的它来说问题不大,这种宽波束的米波雷达还号称具有发现隐形飞机的特长,使得中共海军一直沿用在驱逐舰、巡防舰上。381甲海鹰三维雷达已提高抗干扰、多目标追踪处理及可靠性,据说已改称为381乙。前桅顶端的是363S(海鹰S)多功能雷达,与052G上的363雷达相比,省略了顶部敌我识别天线,有对海及低空搜索、目标指示及引导攻击等功能,并且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较高。363S雷达的作用距离180公里,探测高度10,000公尺,重900公斤,转速30次/分,工作在S波段,是海虎雷达的换代产品。344炮瞄雷达由机电20所研制,吸收了美国TPQ-36炮兵侦察雷达技术,有动目标显示和动目标追踪(MTT)、电子波束显示、弹着水柱校正扫瞄等功能,可同时追踪2个目标,指挥主炮和反舰飞弹同时攻击,原因在于它应用了有限相位数组新技术,有169个单元,波束宽10度X10度,平面机械扫描、俯仰用电扫瞄,重1.5吨。舰桥上01平台装有海红7导引用的I/J波段345雷达,性能对照海狸Ⅱ,探测距离18公里,对飞弹追踪精度0.1密位,有光电追踪仪。其前下方的是776光电指挥仪,曾因安装位置影响精度及可靠性,修改设计后已解决问题。深圳号沿用052上的826ESM装置,干扰发射器也是驱逐舰专用的946型15管近程无源干扰弹发射器,不过946型的旁边新增一座947型10管同类新产品,相信可覆盖最具威胁的雷达波段,这两座系统位置刚好在舰舯部,能达到最佳干扰效果。主动干扰机相信也是沿用青岛号的984型分系统,用于干扰I/J波段飞弹雷达,舰桥最下方还有一个干扰较低频雷达的筒形天线,型号为985。整体而言,深圳号的雷达装备已经十分齐备,可能具备西方90年代初水准,而电战系统检验一次成功,几乎可放弃后续试验。舰上官兵承认通信系统是深圳号的较大技术弱项,例如仅装备有Link-11 HF/UHF数据链路,而未有更先进的Lx波段Link-16甚至Link-22就是一例。由于电子设备分散装置,已没有电磁兼容欠佳的问题。但如果改装垂直发射系统,为使效果理想需配备2部以上的345雷达才能对抗饱和攻击,用于同时控制9枚飞弹接敌。然而这样改动势必要修改前主桅,如此将令电磁兼容性、匿踪性、稳定性、结构承受能力及寿命带来不同程度影响,即使能换装小型相位数组雷达问题依然存在,故167舰是否真的能改装垂直发射系统相信总设计师也没有十足把握。

动力系统曾受到大陆不少军事迷抨击,评语甚于防空、反潜,但细看下情况并非这么悲观。考虑到051B的特殊情况,哈尔滨锅炉厂和杭州汽轮机再度合作推出新型蒸气轮机,仍以051的453型为基础,把原来的72,000马力增大22,000马力(每台蒸气轮机产生47,000马力)驱动双轴推进。炉体采用GB713-1997国家标准优质合金结构钢制成,燃料为60号重油,滑动轴承采用L-TSA68舰用防锈汽轮机油,转速3,000转以上/分。蒸气轮机有性能可靠、维修容易、持续高速航行能力强、滑油消耗少、振动小的优点,但轴承负荷大、转速高、易与水和蒸气接触,不能避免受海水和盐雾侵蚀,重量及体积大、占用编制人数多、热效率低、加速慢的缺点。出访南非时大陆传媒首次公报该舰采用453B蒸汽轮机,提及到滑油泵数组12人每天都要在50多度高温及强噪音环境下工作;并曾因补给时重油渗入海水,在锅炉内及管道结成盐层,严重腐蚀锅炉。据报导,该主机在满负荷高速航行验收时高速性和加减速性让中共海军极为满意,由此可知453B0性能应绝不逊于现代级所用者。服役的影像和图片皆显示主机排烟量稀少,和现代级机比较就能同意这点,俯看时发现其烟囱排烟孔很小,与传统蒸气轮机相比大异其趣,加上外形优美,除了缺少入气孔外,几乎人人皆认为采用的是燃气轮机,也证明453B燃气效率颇高,极少燃烧后微粒,红外讯微很低,算是舰用同类主机的巅峰杰作。在主机监控方面,大陆在80年代中期已开发出全电式主动力调控监控系统,达8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早已在051系列推广应用,因此453B的监控技术最少相当于90年代初西方水平。但由于该主机保养人数多,未能实现无人化操作,所以在舰部、航海、航空、枪炮、导水、观通、雷达、机电等部门中,机电部编制最大,相当于几个部门总合,这方面与052相差较大。

最令笔者吃惊的并非上述诸方面,而是可侧面体现大陆造船技术潜力优劣的治金、焊接、喷涂工艺、表面处理等方面。该舰钢材细看比052略有提高,为试验这种钢强度和耐腐蚀性,必需在摄氏-20度作焊接试验。由此可知采用的钢管符合GB712-2000标准的D36钢材等级,这种946型舰用高强度双向不锈钢(DSS)改良自052的945型,变形强度335兆帕,抗拉强度最大630兆帕,是一奥氏体加铁素体双相不锈钢。与铁素体钢相比,946型钢韧性高、脆性转变温度低,耐晶间腐蚀性和焊接性有提高,又保留了其导热系数高、线膨胀系数小,具超塑性、带磁性;与奥氏体钢相比,946型钢强度高,变形强度大大提高,耐晶间腐蚀、耐应力腐蚀、耐腐蚀疲劳性很突出。焊接用焊丝和焊条由钢铁研究总院与426厂配合研制,采用手工电弧焊和钨极氩弧焊两种,焊后不作热处理,否则易脆化。观察发现焊接处普遍平滑,显示焊接和防锈水准颇高,远非旧有的051舰可比。笔者认为舰体表面粗糙度可达到最高的细细级,水线部份采用氯化橡胶铁红高性能船底防锈漆,耐酸碱、防水、施工方便。船壳涂上灰色环氧船壳漆;甲板喷上了石英砂环氧绿色甲板漆,防水、防滑、耐酸碱、耐磨、耐油,但是施工难度较高;直升机甲板为了防滑,被要求摩擦系数不能低于0.8。水线以上外飘部份和内倾70度的上层建筑,其涂料反光度明显不同,通过阳光折视,可发现深圳号上层建筑外表有一层闪铄粉状物质,这就是兵器部北方化学工业超细粉体技术开发中心所研发的超细粉体匿踪纳米涂料!能让全舰雷达反射截面积在配合内/外倾、圆角修形后大幅下降至接近3,000吨级巡防舰的程度,可惜几乎没有军事观察家注意到这点。总的来说,该舰在冶金、表面处理、焊接、喷涂工艺已达到令人惊讶的程度,甚至舰内也一丝不?

大陆造船工业的整体进步巨大,已不能视之为吴下阿蒙。如何评估深圳号由051到052再到051B,西方权威对中共海军的了解不但没有随着信息开放加深认识,反而误差日趋惊人。以排水量一项来说,就由051的百余吨误差扩大到051B的1,400多吨!竟然连通过设备与舰只比例求得主尺度,再与外国同级舰模拟得出接近数据的基本功能都已丧失,只是迷信大陆泄露的数据视作己出,难怪日益不可靠了。事实上,167舰访问香港时散发的资料也模棱两可,习非成是变了定局。实际上,深圳号舰长165公尺,宽17.1公尺,长宽比值9.65,吃水6.6公尺,最大航速30节,编制人数约270人,标准排水量6,100吨(散发资料中只印有排水量),满载排水量7,400多吨,续航力15,000?/15节,与现代级相比不是小很多。以西方标准而言,深圳号先进与落后并存,合理与不合理皆有,显得有点怪异。但在中共军方来说这点十分平常,原因在于大陆军费拮据,需要「一方试验,多方见效」,例如两弹一星就是最佳左证。

深圳号既是一艘试验舰,也是一艘作战舰,这是军费充裕国家较少有的,但却非常符合中国国情。自从DD165湛江号开始这种小步快跑,以几年时间追赶十几二十年,发展进度就从未中断,这就决定了每艘驱逐舰只造一两艘,直到找到满意的模式才量产的方针是正确的,正如053H(江湖、江卫)。假若将来某型驱逐舰建造超过4艘,也就证明该型舰是基本成功的。在试验匿踪性、高水平制造工艺、系统整合、损管能力、具潜力的先进作战系统、Ka-28与国产舰只的配合等诸方面,深圳号已经取得大量数据。据说在撞机事件发生后,该舰曾率舰以迎击态势抗衡从香港出发的美军驱逐舰队,并参与指挥拯救失踪飞行员王伟的工作,经受了战争边缘考核,这些资料皆十分有用,因为是在实战条件下各系统连续长时间运转得出的,因此可以认为深圳号应无愧为「神州第一舰 」之称,其建造目的已经达到。

拿051B与量产型的现代级、金钢级、德里级及纪德级相比并不太公平,原因上面已经详述,故在此仅作简单对比。从反潜角度看051B自然竞陪末座;从防空角度看也是一样,但在点防御方面看051B尚有局部优势可言,未来若真的能装备海红7垂直发射系统(其它飞弹太大装不下),也只能在点防御能力有较大优势,这是原始设计和飞弹性能所局限的。从反舰角度看051B则一跃成为领先,飞弹射程为各舰之冠,性能亦然,持续火力仅有德里级可比,虽然现代级的3M80E性能不俗,但射程和持续火力皆无优势,只能屈居第二。在电子设备上以德里级最差,作战系统表面不错但其它平平,更未解决电磁兼容和整合问题;现代级问世太早,大部份设备已不突出,但在世界首创的乐台式大气波导超视距雷达上可局部取回失分;纪德级经升级后仍优于上述两舰,在SLQ-32(V)3电战系统、SPS-48E三维雷达、声纳、通讯系统方面对051B仍有优势,各有长短;除了神盾系统、电战系统、声纳、通讯系统外,金钢级对051B没有优势,作战系统虽优于后者,但两舰已处于同一水平。在近程反飞弹武器角度看,051B具有双重命中体制的88式机炮领先,顺序为现代级、德里级、金刚级、纪德级。从匿踪角度看,金刚级自然最好,051B次之,德里级比现代级好不了多少,纪德级问世时仍未流行这种玩意,更无从谈起。在人均排水量,即自动化方面看,顺序是金刚级,051B、纪德级、现代级、德里级。从造舰质量分析,也应该与上一点差不多,尤其是德里级差距甚远,竟然在焊缝渗水,舰艇结构强度也不足,出访兰卡威海军展后主机烧坏,竟要劳烦乌克兰派出拯救队伍紧急救援才脱险,恐怕只能提前退役。与此相比,早在大陆第一种国产军舰65型(江南级)巡防舰,就经历了12级台风考验,所有国产战舰无不有此经历,但从未发生像德里级的惨况。051B承受了11级台风拍打,与前辈相比只是一点小考验,质量自然没有任何问题了。事实上该舰是以绝对安全和监造合格率100%、优质率100%的超高水平通过极严格的考核,这是解放军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也许日后将据此制定新的造舰标准。如果说052是局部西化,051B则是依据美军造舰准则建造的第一艘舰,质量完全符合西方要求,无论是舰体或设备的精致程度,现代级都是难望项背的,051B试验的应该加上这一项才全面。最后补充的是适航性和稳定性,一般以长宽比值表示,最理想的是8以下,顺序为金刚级、现代级、德里级、051B、纪德级,其中德里级与051B差距极微,但在高速性方面正好相反。上述五种军舰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舰只,深圳号、金刚级、纪德级、现代级、德里级,前三种是西式驱逐舰,后两种是东方驱逐舰,它们是目前中国、美/日、台湾、俄罗斯、印度最先进的驱逐舰。依据上文而成的表5中,各舰总分各为25、16、31、29、34,得分越高评价越低。可见金刚级远远?离其它舰,051B、现代级和纪德级各有长短,但差距不算大,而德里级大幅落后于先进水平,根本难以和051B相比,后者虽然是不均衡的试验舰但有此进步殊为难得。应注意的是通过一艘深圳号,已把中国造船工业的潜能显示出来,从表中可略知一二,其中上升速度在10年来作出跨越式发展,十分令人惊叹。从舰上设备可知这主要仍是靠自己的努力在有限军费内实现,回看051之路可见是非常难得的。

浮出水面的052B经过4年消化和提升整体制造能力、培训更多高素质技工,426厂今年已拿到了继续由潘镜英院士任总设计师,701所发出的3代驱逐舰设计图,可靠消息指出新型防空型驱逐舰已于今年下半年动工,目前已上船台。从052B的型号可知,该舰已改用乌克兰转让技术的DN80大功率舰用燃气轮机,之所以等待4年才造驱逐舰,原因除了回收051B的实验数据外,主要是有舰无机的问题。海军动力不行的问题远比空军已掌握涡扇10加涡扇12(AL-31F)的情况恶劣得多,限制了它在200?外活动的能力。因为战时若离开空军保护,没有垂直发射系统的舰只难以在远洋生存,而配备区域防空飞弹的大舰又必需大型燃气轮机。资料显示DN80重16吨,长64公尺,单台功率36,300马力,属该国较新产品,目前也只能用于改善乌克兰不振的经济了。除了配备DN80,德国转让生产MTU20V956TB92(不是西方指的MTU12V1163TB83)已在2000年11月30日在?西柴油机厂通过首台国产化技术鉴定,该机是德国F122、F123巡防舰辅机;同年9月26日在同一厂,原用于037Ⅱ飞弹快艇的法国16PA6V-280柴油机,已被自行改良成增压型,并达成国产化率90%以上和通过技术鉴定。唯一已知的,还有其吸收051技术发展而成的大屏幕分布式作战系统;同时也有消息指这艘隶属南海舰队的168号舰,并未配备垂直发射系统,但是真是假相信很快就能见分晓,但满载排水量万吨上下则几乎可以确定。虽然无法获悉详情,但潘镜英为了三代舰订下的方针仍可对052B加深了解。他曾提出要注意全舰有机协调,综合性能兼优,完全确立从总体方案论证,到分系统再到设备研制的观念。要及早统筹安排好舰体、系统、设备、材料总体研制计划,对引进主机要消化吸收,做好后续设备由国内换代产品接手的研究。要更严格控制质量,更注重标准化、通用化、可靠性要求,加速全面向国际标准和先进水平接轨。要更重视系统和设备的陆上试验和联调,有效缩短了海试的周期。更具体一点,潘院士仍坚持「一舰两型」,在一个通用平台上同时发展防空和反潜型,但标准平台必需够大,更实现模块化建造。提高反舰、防空飞弹系统的射程和威力,为此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建立等同美军将大力推行的Link22数据链路,才能在不久将来推出自已的CEC系统。反潜整体作战能力也急待提高,要远、中、近、海、空、潜协同。在电子战领域对敌雷达侦察和干扰的频谱要扩大,要进一步加快研究通讯侦察和通信对抗问题(美军已经起步),并同步加强电磁兼容性研究。作战系统已做到早期预警、实时判断、集中指挥、分散控制、快速反应、软硬武器综合运用,但系统对各电子、武器设备的综合控制还可进一步加强。对驱逐舰的稳性、不沉性、防沉、抗沉、防火、灭火、防爆、防损、防核生化武器的综合能力作核算,并希望解决在不同部位被命中一枚反舰飞弹的情况下如何生存和作战等问题。设计之初就要作电磁兼容性设计控制,设备上舰前兼容性要验证,雷达、通信、电子战设备频率分配要统筹考虑,若必须采取分时使用办法,要有规范标准。对雷达、通讯天线附近的电磁波磁场强度,要以仿真试验和现场评估作预测;电磁波磁场强度对人员、弹药、燃油的安全性要进行核算。上述很多方面,在设计051B时已局部或全部用上。匿踪作深入研究时,他认为目前先要确立匿踪检测标准。现在对雷达反射面积的测量,因设备、方法、地点不同有很大差异,要研究确定匿踪的计算法,完善模型测试,确立方法和标准、才能作出正确评价。要发展像美国WR-21中冷回热式(TCR)燃气轮机,降低烟囱附近温度,并与喷雾系统降低红外辐射综合运用。为减少辐射噪音,应采用五叶大侧斜桨,气幕降噪,主机采用管路双层隔振浮筏隔震系统,这些方面已由701所破难关,某些已在051B上应用。由于051B的946型高强度双相舰用钢具磁性,新舰也应该敷设消磁线圈,并发展适合任何纬度的自适应死循环智能消磁系统。要以作战对象、实际效果和可承受力相结合,才能达到结合性能兼优的匿踪目的。作为海军「十五」计划重点工程的052B虽然仍未有照片和性能数据问世,但根据上面描述已能初步画出这是一艘怎样的驱逐舰,大家可试试看在051B基础上自行构思一下。

需要注意的是167服役一年就形成战斗力,速度之快,海军少见。167很多的新技术进一步改进后就直接用在现在的052B和052C上。中国小步快跑已经见到曙光了,收获在即!

很长,看着吃力,但是应该看下去,看了就明白了。

[em09][em09]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5-19 11:49:00编辑过]
为什么说小步快跑的造舰方针是正确的!
小步快跑造舰方针80年代提出的,其核心就是多设计,多批次,少批量,多研究,少装备,不成熟不上的原则。这个原则是总结了我国舰船研发40年的得失提出的,鉴于我们这里很多网友是新手,鉴于很多朋友看军事杂志不多,我给大家讲讲我国曾经走过的弯路,给大家讲讲小步快跑不是我们的专利,就在我们身边,有个国家的海军就是小步快跑到世界第三的。
晚上详细讲。你听也好,不听也好,这是事实!造舰不是侃大山,不是搭积木!
我相信这里很多超大老会员,所有长期关注海军的朋友都能体会我们曾经走的弯路。

(一)        中国海军建设复杂的国际环境与中国长期落后的工业基础
看遍世界,自19世纪以来,中国遭受的侵略99%来自海上,建立一支强大有效的海军一直是中国的目标,1949年前,由于分裂和国力衰弱,中国长期缺乏必要的工业基础,江南造船厂到1949年的时候,主要还是修理轮船,造些内河运输的小型船只,唯一造过的近代的军舰还是30年代利用进口的日本的全套材料和图纸拼装的轻巡洋舰,而动力设备、武器、导航设备甚至钢材和油漆中国都不能生产。中国的船舶工业基础在今天是无法想象的,而今天的海军造舰强国在那时就已经是了,美英日德法意,哪个不是当年的海军大国?就是苏联那时也是北欧海军大国,而那时侯中国连巡逻艇都造不了。海军大国的雄厚基础决定了这些国家雄厚的船舶工业和配套工业的技术水平和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必然比后来者优裕,表现在技术、人才、管理占据领先地位。不错今天船舶出口大国中,中国、韩国都是后起之秀,日本继续是老大,美英德法意俄仍然把握这大部分相关核心设备的先进专利技术。世界任何跑大洋的船舶上都能找到他们的核心设备。而后起的,说白了还是占个人力资源的优势啊!人家窝着核心技术,必然在不什么考虑成本的军用船只上占据技术优势。这是很多朋友没有注意到的。

中国海军建设还有很多别国没有的困难,我们国家自49年后,长期遭到国际封锁,特别是技术封锁,无论是西方阵营还是东方阵营,我们遭受的技术限制只到今天还是世界最多的,冷战结束后,西方对我们的技术封锁是很多普通朋友无法知道的。兄弟我是搞科研的,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现在西方对中国技术封锁的很厉害,先进技术转让基本是不可能的,没有哪个国家希望中国技术进步。所以中国走海军发展之路,注定只有跟着别人后面,独自咬牙追赶,不会有人帮你,一切靠我们自己。

(二)建国后海军装备研究与建设的深刻教训,要求有正确的建设方针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海军开始走上发展之路,海军装备建设这条路我们走的太艰难了,除了前面提到的技术基础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我们长期片面甚至是违反客观规律的错误方针造成的弯路。这里我要举两个弯路

(1)海军长期缺乏长期的科学的发展计划
建国之初,我海军师从苏联,我们的发展规划是由苏联专家来帮助制定的,当时苏联明确指出大型舰艇不适合我们,要求我们发展“快、潜、空、岸”即以快艇、潜艇、海军航空兵、岸防部队为主体的海军,当然这对于当时条件是应该的,我们基础薄弱,发展这些技术要求相对不高。但是苏联是不可能帮助中国建立一支均衡强大的海军,苏联一直希望我们建立的一支从属于苏军的近岸力量,所以一直不向我们提供比较全面的技术,严格地限制中国海军的技术水平。赫鲁晓夫三番五次地要求中国配合苏联建立联合舰队使我们认清了苏联计划的幕后企图。但是由于后来“左”的错误,片面强调海上人民战争,我们事实上陷入了当初苏联立的框框,大型水面舰艇的发展计划一再被拖延,海军发展的理论研究极度自我封闭,西方的被称为资产阶级的理论,苏联的被称为修正主义理论,最后就只有我们自己被教条化的人民战争理论。海军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必然导致从5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20年海军只是配角,而没有什么长远计划,没有目标,必然带来装备发展的停滞,中国海军实际上是在吃50年代初期苏联带来的老本。而日本、印度的海军就是在这时期有明确的建设方针,迅速发展。

(2)海军建设瞎指挥与蛮干、低标准。
自极左路线成为中国政治路线后,海军建设就进入了瞎指挥与狂热蛮干的阶段。所谓瞎指挥就是不顾客观规律,随心所欲。如果说苏联专家还是按科学规律办事的话,中国后来海军建设的负责人就开始提些不顾技术基础,不进行可行性论证的耸人听闻的装备要求。这里我举个例子:海军62年提出2500吨级驱逐舰的航速设计要求达到40节,最高的提出要44节!!这个技术目标即使今天的美国也很难实现,这种要求简直就是海上大跃进。
瞎指挥还表现在不注重系统工程,孤立的看待装备建设,只注意军舰本身,不重视配套技术,只重视建造,不重视研究,只重视火力,不重视电子设备,不跟踪世界潮流闭门造车,不考虑未来发展需要,只重视眼前。错误地提出先搞船,后搞装备。不做预研甚至是不做实验地蛮干,把造舰当做试验的所谓“四带五变”指挥棒,即:“用研制新舰的型号带动装备发展,用新舰带船厂建设,用新舰船壳带设备,用新舰工程带科研,边研究,边设计,边试制,边生产,边定型批产”大家看看,这种东西在我们今天还有不少网友希望这样做。这简直就是瞎搞!

所以海军长期各种配套和关键技术过不了关,成了一个个卡脖子的催命鬼。举例来说比如火炮技术,到1965年还没有吃透苏联50年代提供的技术,上65型护卫舰(江南级)的时候,竟然无炮可用,船用动力也是一样,造65型护卫舰的时候才发现没有适合军用的船用柴油机。舰船设计也是随心所欲,还没有设计好就下厂裁料生产,051的图纸还没画完就生产了,而且还一口气同时在3个船厂开工5艘,装什么都不知道,反正处处开天窗,更可笑的是这三个厂造的船体还不完全一致,反正揣摩着造,上面该上什么设备不知道,还在商量。 于是为了完成任务,低标准大行其道,65型不是没有合适的炮吗,就上海岸炮,在舰炮开始自动化的60年代末,我们居然用人工装填低射速的岸炮,不是没有动力吗?就是民船的柴油机,好,最高航速居然只有22节。65型护卫舰用钢也不好,腐蚀严重,只用了20年就退役了.051建的时候不考虑今后改装,结果屡次出现设备空间不够,进厂重新拆除,设备开发不统一标准,互相干扰,严重到为发射火箭护航的时候不能带导弹。053K(江东级)先是高标准,结果船体造好了,导弹还没有搞出来,等导弹出来已经是20年以后了,该型舰只服役5年就退役了。这些弯路说明:在技术薄弱的基础上造舰一定要技术先行!先设备,后设计,后建造。一时没有解决就不要匆忙上马,新技术含量要适当控制,保证造一艘用一艘,新技术要务必可靠,技术起点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重视模块化,充分考虑改装需要!

(三)国内外实践的证明与小步快跑方针的确立与成果。

什么才是适合中国的海军装备建设之路?让我们目光转向东瀛
日本自二战战败后,海军被限制发展,自60年代开始复苏,日本的海军发展水平已经不是当年了,但是精明的日本选择了一套滚动发展的道路,从70年代起共建造了不下9级驱逐舰,其中"朝雾"级 , "旗风"级 ,   "白根"级  , "初雪","太刀风"级,"榛名"级等每批批量有限,整体水平并不是很高,但级级有提高,技术有亮点,长期不间断的发展到金刚、村雨、高波等级别时,日本无论在设计还是技术基础上都已经纯熟,整体技术水平已经到达世界一流,开始大批量建造。

而中国一再的挫折,使有识之士决心找到一条新路。
70年代初,我海军因缺少护卫舰曾一再提出,希望能安排对十几艘老、旧、杂型护卫舰轮番大修一遍。但要落实这一任务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这些护卫舰船壳腐蚀严重,主机型号都是杂牌的,大修很难,修后航速也达不到原来指标,只能到12节左右。而且大修1艘周期约2年左右,至少要300万元,总费用估计要好几千万。当时海军装备部的老部长林真同志调任六机部党的核心小组,分管部里的生产和科研工作,他首先提出“以造代修”的设想,以解决海军护卫舰的长远建设问题。他认为,我国已具有一定能力自行研制和建造各类中、小型舰艇,国产的钢材、器材、主机、武备及多种类型的配套设备已基本能立足于国内。在工程技术设计力量方面,除七院一些专业研究院、所之外,建造过01型护卫舰的沪东造船厂己形成了一支舰艇设计和生产的队伍,但关键是必须提出切合实际的战术技术要求,于是林部长亲自组织沪东厂及六机部有关局的同志,向海军提出如下方案建议:船型——舰体主尺度和结构可大部分参考正在研制的“江东”级舰,其线型在702所已做过各项船模性能试验,证明是可取的;动力——采用12E390V中速柴油机,沪东厂已研制多年,比较有把握过关,曲轴毛坯等也可在上海地区协作供应;主机功率有5880千瓦,可使该舰航速超过26节,接近了当时国际上多数护卫舰的水平(25节以上);主炮——当时正研制的仿苏改进的双100炮尚没过关,单100炮国内没有仿制,只能先拆下老舰的苏联高、平两用单100或130炮代用,海军库存还有一些,共约30座,可装备整整一个支队;导弹——当时有两个方案可选择,一是艇用固定导弹发射架,一是01护卫舰已改装成功的回转式发射架,都是配装“上游一号”导弹,林部长认为要下决心利用01改装的技术成果,还要加配雷达、指挥仪等;副炮——采用国内己批量生产的双37炮。

    1974年4月,林部长亲自正式写出了《关于建造一批对海导弹火炮护卫舰的建议》报六机部核心领导小组,并附上包括两个建造方案在内的一整套文件资料。这种“以造代修”的方针走的是一条研制——生产——改进——提高——再研制——再生产……一步一步提高发展的道路。如果单纯追求技术先进,国产第一代护卫舰就要搞个全新的舰型,这样,同时展开研制的项目必然很多,会陷入研制——攻关——研制——再攻关,周期拖长,研制出来的舰艇又落后的恶性循环。为此林部长又在六机部内上下做工作,还同沪东厂的同志进行反复研究,准备设计方案要力求适当先进,攻关项目要有把握速成,并充分考虑到今后有可能继续进行改进的前提下,从一开始就投入批量生产的措施计划。1974年5月中旬,六机部领导同意以党组的名义向海军发文,并附上了以林真同志个人署名的建议和方案全文。同年9月,刘道生副司令代表海军正式表态同意了这一建议。中央军委给海军和六机部关于建造“江湖”级对海型护卫舰正式的批复件于1974年10月下旬下发,林部长马上通知沪东厂按预定措施计划抓紧工作。1975年1至5月进行施工设计,当年就实现了开工3艘,完工2艘的创纪录的高速度,交给海军“一对双胞胎”。从此自行研制批量生产的“江湖”级系列舰陆续装备海军,对海军护卫舰舰种的发展和海军护卫舰部队的建没做出了重大贡献。

    “江湖”级舰共建造10余艘,从1975年2月首舰开工到1980年12月最后1艘舰交船,历时6年。该舰实事求是的战术技术要求和预做安排落实的配套与设计,是保证短期内完成“江湖”级导弹护卫舰设计建造任务的可靠基础。“江湖”级首舰(516舰)于1975年12月上旬在海军试验基地成功地进行反舰导弹发射试验。第6号舰(512舰)于1979年2月和1980年1月先后进行了5级海情耐波性试验和4级海情导弹发射试验,从而完成了该舰研制和批量生产交叉进行的全过程。“江湖”级舰技术起点立足现有条件,特别是在做好准备工作下造舰,不冒进,保证舰舰形成战斗力。同时充分考虑改进需要,为将来改进做好准备。“研制——生产——改进——提高——再研制——再生产”,实际上就是我们后来说的小步快跑。
关于112(052)、167(051B)我必须要说明!

112、113舰(052)是我国在80年代中期设计的,建造开始于88年,设计师就是潘镜芙。该舰舰体和船型全部是我们自己设计的,主要武备,除了112用的防空导弹和反潜鱼雷是法国、美国原装货,全部是国产货。动力系统,燃气轮机是进口的,雷达电子设备,首舰装有法国的海狸Ⅱ等雷达,但是052的大脑“作战系统”却是中国完全自主的第二代作战系统,该系统完全按照西方标准,具有多点接战指挥的能力,我们把进口装备集成在自己的作战控制系统很不容易。但是该首舰在制造期间,遭遇中美关系突变,其主要装备被美单方面拖延多年,反潜鱼雷系统92年才到位,至93年该舰才服役,由于西方封锁,本来预备制造多艘计划已无实现可能,而世界各国已经开始研究隐身的新一代战舰,我若继续建造80年代水准的战舰,差距又将拉大。海军征求专家建议,决心直接从80年代水准,直接跨越10技术差距上三代舰,但是为了规避风险,我们决定造一艘试验舰,这就是167(051B)。

051B仍然由潘镜芙先生负责设计,其舰体更加丰满,其标准排水量达到6200吨,武备全部国产化,特别是换装了C803,但是最重要的在下面关于电子设备和隐身设计方面的巨大进步,下面是台湾海军专家写的,我转自中华网 :

051B采用第三代作战系统ZKJ-7在90年代初开展预研,052G和053H3的第二代系统甫定型,724所立即加速研制,实现了数据库上舰、高速以太(Ether)网作战指挥、大屏幕和海地图显示等10多项关键技术陆续被突破,运用1553B数据总线和高速以太网使ZKJ-7成为极具开发潜力的全分布系统。经过二十余年重点发展,国产作战系统已缩短与美国之间的差距,使海军防御由点防御向面防御演变成为可能,即将会带来其战术革命,而深圳号也成为了最适合装上这套系统的实验舰。167舰的雷达设备布局较113舰合理。机库顶两侧各有一具347C炮瞄雷达,能为射控系统提供目标坐标数据,具有对海、对空射击和落点水柱偏差测量能力,可配合射控系统进行虚拟校射。最特别是自备目标搜索功能,转速60次/分,可独立搜索,能同时处理64个目标,并有光电探测仪辅助,所以能够取消052舰上后主桅顶的364目标指示雷达。后主桅的后方配备有517八木天线式长程对空搜索雷达,这种50年代来自前苏联的雷达其设备已全部更新,具有都卜勒测速、动目标显示(MTI)等抗干扰功能。517雷达虽然没有稳定仪,在大风浪下会影响精度,但对搜索距离高达350公里以上的它来说问题不大,这种宽波束的米波雷达还号称具有发现隐形飞机的特长,使得中共海军一直沿用在驱逐舰、巡防舰上。381甲海鹰三维雷达已提高抗干扰、多目标追踪处理及可靠性,据说已改称为381乙。前桅顶端的是363S(海鹰S)多功能雷达,与052G上的363雷达相比,省略了顶部敌我识别天线,有对海及低空搜索、目标指示及引导攻击等功能,并且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较高。363S雷达的作用距离180公里,探测高度10,000公尺,重900公斤,转速30次/分,工作在S波段,是海虎雷达的换代产品。344炮瞄雷达由机电20所研制,吸收了美国TPQ-36炮兵侦察雷达技术,有动目标显示和动目标追踪(MTT)、电子波束显示、弹着水柱校正扫瞄等功能,可同时追踪2个目标,指挥主炮和反舰飞弹同时攻击,原因在于它应用了有限相位数组新技术,有169个单元,波束宽10度X10度,平面机械扫描、俯仰用电扫瞄,重1.5吨。舰桥上01平台装有海红7导引用的I/J波段345雷达,性能对照海狸Ⅱ,探测距离18公里,对飞弹追踪精度0.1密位,有光电追踪仪。其前下方的是776光电指挥仪,曾因安装位置影响精度及可靠性,修改设计后已解决问题。深圳号沿用052上的826ESM装置,干扰发射器也是驱逐舰专用的946型15管近程无源干扰弹发射器,不过946型的旁边新增一座947型10管同类新产品,相信可覆盖最具威胁的雷达波段,这两座系统位置刚好在舰舯部,能达到最佳干扰效果。主动干扰机相信也是沿用青岛号的984型分系统,用于干扰I/J波段飞弹雷达,舰桥最下方还有一个干扰较低频雷达的筒形天线,型号为985。整体而言,深圳号的雷达装备已经十分齐备,可能具备西方90年代初水准,而电战系统检验一次成功,几乎可放弃后续试验。舰上官兵承认通信系统是深圳号的较大技术弱项,例如仅装备有Link-11 HF/UHF数据链路,而未有更先进的Lx波段Link-16甚至Link-22就是一例。由于电子设备分散装置,已没有电磁兼容欠佳的问题。但如果改装垂直发射系统,为使效果理想需配备2部以上的345雷达才能对抗饱和攻击,用于同时控制9枚飞弹接敌。然而这样改动势必要修改前主桅,如此将令电磁兼容性、匿踪性、稳定性、结构承受能力及寿命带来不同程度影响,即使能换装小型相位数组雷达问题依然存在,故167舰是否真的能改装垂直发射系统相信总设计师也没有十足把握。

动力系统曾受到大陆不少军事迷抨击,评语甚于防空、反潜,但细看下情况并非这么悲观。考虑到051B的特殊情况,哈尔滨锅炉厂和杭州汽轮机再度合作推出新型蒸气轮机,仍以051的453型为基础,把原来的72,000马力增大22,000马力(每台蒸气轮机产生47,000马力)驱动双轴推进。炉体采用GB713-1997国家标准优质合金结构钢制成,燃料为60号重油,滑动轴承采用L-TSA68舰用防锈汽轮机油,转速3,000转以上/分。蒸气轮机有性能可靠、维修容易、持续高速航行能力强、滑油消耗少、振动小的优点,但轴承负荷大、转速高、易与水和蒸气接触,不能避免受海水和盐雾侵蚀,重量及体积大、占用编制人数多、热效率低、加速慢的缺点。出访南非时大陆传媒首次公报该舰采用453B蒸汽轮机,提及到滑油泵数组12人每天都要在50多度高温及强噪音环境下工作;并曾因补给时重油渗入海水,在锅炉内及管道结成盐层,严重腐蚀锅炉。据报导,该主机在满负荷高速航行验收时高速性和加减速性让中共海军极为满意,由此可知453B0性能应绝不逊于现代级所用者。服役的影像和图片皆显示主机排烟量稀少,和现代级机比较就能同意这点,俯看时发现其烟囱排烟孔很小,与传统蒸气轮机相比大异其趣,加上外形优美,除了缺少入气孔外,几乎人人皆认为采用的是燃气轮机,也证明453B燃气效率颇高,极少燃烧后微粒,红外讯微很低,算是舰用同类主机的巅峰杰作。在主机监控方面,大陆在80年代中期已开发出全电式主动力调控监控系统,达8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早已在051系列推广应用,因此453B的监控技术最少相当于90年代初西方水平。但由于该主机保养人数多,未能实现无人化操作,所以在舰部、航海、航空、枪炮、导水、观通、雷达、机电等部门中,机电部编制最大,相当于几个部门总合,这方面与052相差较大。

最令笔者吃惊的并非上述诸方面,而是可侧面体现大陆造船技术潜力优劣的治金、焊接、喷涂工艺、表面处理等方面。该舰钢材细看比052略有提高,为试验这种钢强度和耐腐蚀性,必需在摄氏-20度作焊接试验。由此可知采用的钢管符合GB712-2000标准的D36钢材等级,这种946型舰用高强度双向不锈钢(DSS)改良自052的945型,变形强度335兆帕,抗拉强度最大630兆帕,是一奥氏体加铁素体双相不锈钢。与铁素体钢相比,946型钢韧性高、脆性转变温度低,耐晶间腐蚀性和焊接性有提高,又保留了其导热系数高、线膨胀系数小,具超塑性、带磁性;与奥氏体钢相比,946型钢强度高,变形强度大大提高,耐晶间腐蚀、耐应力腐蚀、耐腐蚀疲劳性很突出。焊接用焊丝和焊条由钢铁研究总院与426厂配合研制,采用手工电弧焊和钨极氩弧焊两种,焊后不作热处理,否则易脆化。观察发现焊接处普遍平滑,显示焊接和防锈水准颇高,远非旧有的051舰可比。笔者认为舰体表面粗糙度可达到最高的细细级,水线部份采用氯化橡胶铁红高性能船底防锈漆,耐酸碱、防水、施工方便。船壳涂上灰色环氧船壳漆;甲板喷上了石英砂环氧绿色甲板漆,防水、防滑、耐酸碱、耐磨、耐油,但是施工难度较高;直升机甲板为了防滑,被要求摩擦系数不能低于0.8。水线以上外飘部份和内倾70度的上层建筑,其涂料反光度明显不同,通过阳光折视,可发现深圳号上层建筑外表有一层闪铄粉状物质,这就是兵器部北方化学工业超细粉体技术开发中心所研发的超细粉体匿踪纳米涂料!能让全舰雷达反射截面积在配合内/外倾、圆角修形后大幅下降至接近3,000吨级巡防舰的程度,可惜几乎没有军事观察家注意到这点。总的来说,该舰在冶金、表面处理、焊接、喷涂工艺已达到令人惊讶的程度,甚至舰内也一丝不?

大陆造船工业的整体进步巨大,已不能视之为吴下阿蒙。如何评估深圳号由051到052再到051B,西方权威对中共海军的了解不但没有随着信息开放加深认识,反而误差日趋惊人。以排水量一项来说,就由051的百余吨误差扩大到051B的1,400多吨!竟然连通过设备与舰只比例求得主尺度,再与外国同级舰模拟得出接近数据的基本功能都已丧失,只是迷信大陆泄露的数据视作己出,难怪日益不可靠了。事实上,167舰访问香港时散发的资料也模棱两可,习非成是变了定局。实际上,深圳号舰长165公尺,宽17.1公尺,长宽比值9.65,吃水6.6公尺,最大航速30节,编制人数约270人,标准排水量6,100吨(散发资料中只印有排水量),满载排水量7,400多吨,续航力15,000?/15节,与现代级相比不是小很多。以西方标准而言,深圳号先进与落后并存,合理与不合理皆有,显得有点怪异。但在中共军方来说这点十分平常,原因在于大陆军费拮据,需要「一方试验,多方见效」,例如两弹一星就是最佳左证。

深圳号既是一艘试验舰,也是一艘作战舰,这是军费充裕国家较少有的,但却非常符合中国国情。自从DD165湛江号开始这种小步快跑,以几年时间追赶十几二十年,发展进度就从未中断,这就决定了每艘驱逐舰只造一两艘,直到找到满意的模式才量产的方针是正确的,正如053H(江湖、江卫)。假若将来某型驱逐舰建造超过4艘,也就证明该型舰是基本成功的。在试验匿踪性、高水平制造工艺、系统整合、损管能力、具潜力的先进作战系统、Ka-28与国产舰只的配合等诸方面,深圳号已经取得大量数据。据说在撞机事件发生后,该舰曾率舰以迎击态势抗衡从香港出发的美军驱逐舰队,并参与指挥拯救失踪飞行员王伟的工作,经受了战争边缘考核,这些资料皆十分有用,因为是在实战条件下各系统连续长时间运转得出的,因此可以认为深圳号应无愧为「神州第一舰 」之称,其建造目的已经达到。

拿051B与量产型的现代级、金钢级、德里级及纪德级相比并不太公平,原因上面已经详述,故在此仅作简单对比。从反潜角度看051B自然竞陪末座;从防空角度看也是一样,但在点防御方面看051B尚有局部优势可言,未来若真的能装备海红7垂直发射系统(其它飞弹太大装不下),也只能在点防御能力有较大优势,这是原始设计和飞弹性能所局限的。从反舰角度看051B则一跃成为领先,飞弹射程为各舰之冠,性能亦然,持续火力仅有德里级可比,虽然现代级的3M80E性能不俗,但射程和持续火力皆无优势,只能屈居第二。在电子设备上以德里级最差,作战系统表面不错但其它平平,更未解决电磁兼容和整合问题;现代级问世太早,大部份设备已不突出,但在世界首创的乐台式大气波导超视距雷达上可局部取回失分;纪德级经升级后仍优于上述两舰,在SLQ-32(V)3电战系统、SPS-48E三维雷达、声纳、通讯系统方面对051B仍有优势,各有长短;除了神盾系统、电战系统、声纳、通讯系统外,金钢级对051B没有优势,作战系统虽优于后者,但两舰已处于同一水平。在近程反飞弹武器角度看,051B具有双重命中体制的88式机炮领先,顺序为现代级、德里级、金刚级、纪德级。从匿踪角度看,金刚级自然最好,051B次之,德里级比现代级好不了多少,纪德级问世时仍未流行这种玩意,更无从谈起。在人均排水量,即自动化方面看,顺序是金刚级,051B、纪德级、现代级、德里级。从造舰质量分析,也应该与上一点差不多,尤其是德里级差距甚远,竟然在焊缝渗水,舰艇结构强度也不足,出访兰卡威海军展后主机烧坏,竟要劳烦乌克兰派出拯救队伍紧急救援才脱险,恐怕只能提前退役。与此相比,早在大陆第一种国产军舰65型(江南级)巡防舰,就经历了12级台风考验,所有国产战舰无不有此经历,但从未发生像德里级的惨况。051B承受了11级台风拍打,与前辈相比只是一点小考验,质量自然没有任何问题了。事实上该舰是以绝对安全和监造合格率100%、优质率100%的超高水平通过极严格的考核,这是解放军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也许日后将据此制定新的造舰标准。如果说052是局部西化,051B则是依据美军造舰准则建造的第一艘舰,质量完全符合西方要求,无论是舰体或设备的精致程度,现代级都是难望项背的,051B试验的应该加上这一项才全面。最后补充的是适航性和稳定性,一般以长宽比值表示,最理想的是8以下,顺序为金刚级、现代级、德里级、051B、纪德级,其中德里级与051B差距极微,但在高速性方面正好相反。上述五种军舰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舰只,深圳号、金刚级、纪德级、现代级、德里级,前三种是西式驱逐舰,后两种是东方驱逐舰,它们是目前中国、美/日、台湾、俄罗斯、印度最先进的驱逐舰。依据上文而成的表5中,各舰总分各为25、16、31、29、34,得分越高评价越低。可见金刚级远远?离其它舰,051B、现代级和纪德级各有长短,但差距不算大,而德里级大幅落后于先进水平,根本难以和051B相比,后者虽然是不均衡的试验舰但有此进步殊为难得。应注意的是通过一艘深圳号,已把中国造船工业的潜能显示出来,从表中可略知一二,其中上升速度在10年来作出跨越式发展,十分令人惊叹。从舰上设备可知这主要仍是靠自己的努力在有限军费内实现,回看051之路可见是非常难得的。

浮出水面的052B经过4年消化和提升整体制造能力、培训更多高素质技工,426厂今年已拿到了继续由潘镜英院士任总设计师,701所发出的3代驱逐舰设计图,可靠消息指出新型防空型驱逐舰已于今年下半年动工,目前已上船台。从052B的型号可知,该舰已改用乌克兰转让技术的DN80大功率舰用燃气轮机,之所以等待4年才造驱逐舰,原因除了回收051B的实验数据外,主要是有舰无机的问题。海军动力不行的问题远比空军已掌握涡扇10加涡扇12(AL-31F)的情况恶劣得多,限制了它在200?外活动的能力。因为战时若离开空军保护,没有垂直发射系统的舰只难以在远洋生存,而配备区域防空飞弹的大舰又必需大型燃气轮机。资料显示DN80重16吨,长64公尺,单台功率36,300马力,属该国较新产品,目前也只能用于改善乌克兰不振的经济了。除了配备DN80,德国转让生产MTU20V956TB92(不是西方指的MTU12V1163TB83)已在2000年11月30日在?西柴油机厂通过首台国产化技术鉴定,该机是德国F122、F123巡防舰辅机;同年9月26日在同一厂,原用于037Ⅱ飞弹快艇的法国16PA6V-280柴油机,已被自行改良成增压型,并达成国产化率90%以上和通过技术鉴定。唯一已知的,还有其吸收051技术发展而成的大屏幕分布式作战系统;同时也有消息指这艘隶属南海舰队的168号舰,并未配备垂直发射系统,但是真是假相信很快就能见分晓,但满载排水量万吨上下则几乎可以确定。虽然无法获悉详情,但潘镜英为了三代舰订下的方针仍可对052B加深了解。他曾提出要注意全舰有机协调,综合性能兼优,完全确立从总体方案论证,到分系统再到设备研制的观念。要及早统筹安排好舰体、系统、设备、材料总体研制计划,对引进主机要消化吸收,做好后续设备由国内换代产品接手的研究。要更严格控制质量,更注重标准化、通用化、可靠性要求,加速全面向国际标准和先进水平接轨。要更重视系统和设备的陆上试验和联调,有效缩短了海试的周期。更具体一点,潘院士仍坚持「一舰两型」,在一个通用平台上同时发展防空和反潜型,但标准平台必需够大,更实现模块化建造。提高反舰、防空飞弹系统的射程和威力,为此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建立等同美军将大力推行的Link22数据链路,才能在不久将来推出自已的CEC系统。反潜整体作战能力也急待提高,要远、中、近、海、空、潜协同。在电子战领域对敌雷达侦察和干扰的频谱要扩大,要进一步加快研究通讯侦察和通信对抗问题(美军已经起步),并同步加强电磁兼容性研究。作战系统已做到早期预警、实时判断、集中指挥、分散控制、快速反应、软硬武器综合运用,但系统对各电子、武器设备的综合控制还可进一步加强。对驱逐舰的稳性、不沉性、防沉、抗沉、防火、灭火、防爆、防损、防核生化武器的综合能力作核算,并希望解决在不同部位被命中一枚反舰飞弹的情况下如何生存和作战等问题。设计之初就要作电磁兼容性设计控制,设备上舰前兼容性要验证,雷达、通信、电子战设备频率分配要统筹考虑,若必须采取分时使用办法,要有规范标准。对雷达、通讯天线附近的电磁波磁场强度,要以仿真试验和现场评估作预测;电磁波磁场强度对人员、弹药、燃油的安全性要进行核算。上述很多方面,在设计051B时已局部或全部用上。匿踪作深入研究时,他认为目前先要确立匿踪检测标准。现在对雷达反射面积的测量,因设备、方法、地点不同有很大差异,要研究确定匿踪的计算法,完善模型测试,确立方法和标准、才能作出正确评价。要发展像美国WR-21中冷回热式(TCR)燃气轮机,降低烟囱附近温度,并与喷雾系统降低红外辐射综合运用。为减少辐射噪音,应采用五叶大侧斜桨,气幕降噪,主机采用管路双层隔振浮筏隔震系统,这些方面已由701所破难关,某些已在051B上应用。由于051B的946型高强度双相舰用钢具磁性,新舰也应该敷设消磁线圈,并发展适合任何纬度的自适应死循环智能消磁系统。要以作战对象、实际效果和可承受力相结合,才能达到结合性能兼优的匿踪目的。作为海军「十五」计划重点工程的052B虽然仍未有照片和性能数据问世,但根据上面描述已能初步画出这是一艘怎样的驱逐舰,大家可试试看在051B基础上自行构思一下。

需要注意的是167服役一年就形成战斗力,速度之快,海军少见。167很多的新技术进一步改进后就直接用在现在的052B和052C上。中国小步快跑已经见到曙光了,收获在即!

很长,看着吃力,但是应该看下去,看了就明白了。

[em09][em09]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5-19 11:49:00编辑过]
先支持一个!适合自己的才是正确的!
唯物老大好好准备一下,晚上洗耳恭听啊!
支持!抢个座位先!
严重期待中。。。。。。。。。。。。。。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技术基础和决策体制条件下,小步快跑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因错误决策导致海军主战装备出现大的质量问题。
强烈支持~~~
适合国情啊~~~
頂!! 熱切期望唯物兄的佳作!![em09][em09][em00][em00]
支持。。。期待ing....................
支持!!!!!!
超大的情况还好些,很多论坛都是一帮什么都不懂的家伙互相吹!
顶!晚上来细看……
顶!晚上来细看……
老大,时间到了,快亮出来吧!
我觉得这项原则很好。
支持!!!
对阿,小步快跑不是最优的方案,但是次优的,
这与中国的经济政策一样,稳扎稳打,少跌跟头。
苏联、美国的三军主要装备都是这个思路,
T64/T72、T80、T90;mig15-19;23/27;25/31;苏27系列;k25-32;
卡宁,卡辛,卡拉,勇敢;莫斯科,基辅,巴库,库兹涅佐夫,乌里扬诺夫斯克;
C,V,A,M,阿库拉,塞拉;
M47-60;F14/15;F22/35;孔兹、斯普鲁恩斯、基德、提康德罗加、伯克。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未来主义要不得,
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
小日本小步快跑了半天,还是把老美的伯克照抄了来……
严重同意!期待大作!
大步迈向共产主义!
抱歉,今天网络出问题,现在才来
好,开讲,全部本人原创
(一)中国海军建设复杂的国际环境与中国长期落后的工业基础
看遍世界,自19世纪以来,中国遭受的侵略99%来自海上,建立一支强大有效的海军一直是中国的目标,1949年前,由于分裂和国力衰弱,中国长期缺乏必要的工业基础,江南造船厂到1949年的时候,主要还是修理轮船,造些内河运输的小型船只,唯一造过的近代的军舰还是30年代利用进口的日本的全套材料和图纸拼装的轻巡洋舰,而动力设备、武器、导航设备甚至钢材和油漆中国都不能生产。中国的船舶工业基础在今天是无法想象的,而今天的海军造舰强国在那时就已经是了,美英日德法意,哪个不是当年的海军大国?就是苏联那时也是北欧海军大国,而那时侯中国连巡逻艇都造不了。海军大国的雄厚基础决定了这些国家雄厚的船舶工业和配套工业的技术水平和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必然比后来者优裕,表现在技术、人才、管理占据领先地位。不错今天船舶出口大国中,中国、韩国都是后起之秀,日本继续是老大,美英德法意俄仍然把握这大部分相关核心设备的先进专利技术。世界任何跑大洋的船舶上都能找到他们的核心设备。而后起的,说白了还是占个人力资源的优势啊!人家窝着核心技术,必然在不什么考虑成本的军用船只上占据技术优势。这是很多朋友没有注意到的。
中国海军建设还有很多别国没有的困难,我们国家自49年后,长期遭到国际封锁,特别是技术封锁,无论是西方阵营还是东方阵营,我们遭受的技术限制只到今天还是世界最多的,冷战结束后,西方对我们的技术封锁是很多普通朋友无法知道的。兄弟我是搞科研的,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现在西方对中国技术封锁的很厉害,先进技术转让基本是不可能的,没有哪个国家希望中国技术进步。所以中国走海军发展之路,注定只有跟着别人后面,独自咬牙追赶,不会有人帮你,一切靠我们自己。
这是一条正确的发展之路
继续亚
hao
唯物大佬可真是有料之人, 說得中肯,正中要害. 的确是這樣, 我們的現在的處境很難啊.[em01][em00][em09][em08]
还有吗唯物大哥?      好期待ing...................................
太慢了哦
没错,请给详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同意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但是也不是一两句就可以分析出来的

事实说明一切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同意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但是也不是一两句就可以分析出来的

事实说明一切问题
小步当然可以,着急的是他不快跑
(二)建国后海军装备研究与建设的深刻教训,要求有正确的建设方针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海军开始走上发展之路,海军装备建设这条路我们走的太艰难了,除了前面提到的技术基础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我们长期片面甚至是违反客观规律的错误方针造成的弯路。这里我要举两个弯路
(1)海军长期缺乏长期的科学的发展计划
建国之初,我海军师从苏联,我们的发展规划是由苏联专家来帮助制定的,当时苏联明确指出大型舰艇不适合我们,要求我们发展“快、潜、空、岸”即以快艇、潜艇、海军航空兵、岸防部队为主体的海军,当然这对于当时条件是应该的,我们基础薄弱,发展这些技术要求相对不高。但是苏联是不可能帮助中国建立一支均衡强大的海军,苏联一直希望我们建立的一支从属于苏军的近岸力量,所以一直不向我们提供比较全面的技术,严格地限制中国海军的技术水平。赫鲁晓夫三番五次地要求中国配合苏联建立联合舰队使我们认清了苏联计划的幕后企图。但是由于后来“左”的错误,片面强调海上人民战争,我们事实上陷入了当初苏联立的框框,大型水面舰艇的发展计划一再被拖延,海军发展的理论研究极度自我封闭,西方的被称为资产阶级的理论,苏联的被称为修正主义理论,最后就只有我们自己被教条化的人民战争理论。海军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必然导致从5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20年海军只是配角,而没有什么长远计划,没有目标,必然带来装备发展的停滞,中国海军实际上是在吃50年代初期苏联带来的老本。而日本、印度的海军就是在这时期有明确的建设方针,迅速发展。
(2)海军建设瞎指挥与蛮干、低标准。
自极左路线成为中国政治路线后,海军建设就进入了瞎指挥与狂热蛮干的阶段。所谓瞎指挥就是不顾客观规律,随心所欲。如果说苏联专家还是按科学规律办事的话,中国后来海军建设的负责人就开始提些不顾技术基础,不进行可行性论证的耸人听闻的装备要求。这里我举个例子:海军62年提出2500吨级驱逐舰的航速设计要求达到40节,最高的提出要44节!!这个技术目标即使今天的美国也很难实现,这种要求简直就是海上大跃进。
瞎指挥还表现在不注重系统工程,孤立的看待装备建设,只注意军舰本身,不重视配套技术,只重视建造,不重视研究,只重视火力,不重视电子设备,不跟踪世界潮流闭门造车,不考虑未来发展需要,只重视眼前。错误地提出先搞船,后搞装备。不做预研甚至是不做实验地蛮干,把造舰当做试验的所谓“四带五变”指挥棒,即:“用研制新舰的型号带动装备发展,用新舰带船厂建设,用新舰船壳带设备,用新舰工程带科研,边研究,边设计,边试制,边生产,边定型批产”大家看看,这种东西在我们今天还有不少网友希望这样做。这简直就是瞎搞!
所以海军长期各种配套和关键技术过不了关,成了一个个卡脖子的催命鬼。举例来说比如火炮技术,到1965年还没有吃透苏联50年代提供的技术,上65型护卫舰(江南级)的时候,竟然无炮可用,船用动力也是一样,造65型护卫舰的时候才发现没有适合军用的船用柴油机。
舰船设计也是随心所欲,还没有设计好就下厂裁料生产,051的图纸还没画完就生产了,而且还一口气同时在3个船厂开工5艘,装什么都不知道,反正处处开天窗,更可笑的是这三个厂造的船体还不完全一致,反正揣摩着造,上面该上什么设备不知道,还在商量。
于是为了完成任务,低标准大行其道,65型不是没有合适的炮吗,就上海岸炮,在舰炮开始自动化的60年代末,我们居然用人工装填低射速的岸炮,不是没有动力吗?就是民船的柴油机,好,最高航速居然只有22节。65型护卫舰用钢也不好,腐蚀严重,只用了20年就退役了.051建的时候不考虑今后改装,结果屡次出现设备空间不够,进厂重新拆除,设备开发不统一标准,互相干扰,严重到为发射火箭护航的时候不能带导弹。053K(江东级)先是高标准,结果船体造好了,导弹还没有搞出来,等导弹出来已经是20年以后了,该型舰只服役5年就退役了。这些弯路说明:在技术薄弱的基础上造舰一定要技术先行!先设备,后设计,后建造。一时没有解决就不要匆忙上马,新技术含量要适当控制,保证造一艘用一艘,新技术要务必可靠,技术起点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重视模块化,充分考虑改装需要!
(三)国内外实践的证明与小步快跑方针的确立与成果。
什么才是适合中国的海军装备建设之路?让我们目光转向东瀛
日本自二战战败后,海军被限制发展,自60年代开始复苏,日本的海军发展水平已经不是当年了,但是精明的日本选择了一套滚动发展的道路,从70年代起共建造了不下9级驱逐舰,其中"朝雾"级 , "旗风"级 ,   "白根"级  , "初雪","太刀风"级,"榛名"级等每批批量有限,整体水平并不是很高,但级级有提高,技术有亮点,长期不间断的发展到金刚、村雨、高波等级别时,日本无论在设计还是技术基础上都已经纯熟,整体技术水平已经到达世界一流,开始大批量建造。
而中国一再的挫折,使有识之士决心找到一条新路。
70年代初,我海军因缺少护卫舰曾一再提出,希望能安排对十几艘老、旧、杂型护卫舰轮番大修一遍。但要落实这一任务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这些护卫舰船壳腐蚀严重,主机型号都是杂牌的,大修很难,修后航速也达不到原来指标,只能到12节左右。而且大修1艘周期约2年左右,至少要300万元,总费用估计要好几千万。当时海军装备部的老部长林真同志调任六机部党的核心小组,分管部里的生产和科研工作,他首先提出“以造代修”的设想,以解决海军护卫舰的长远建设问题。他认为,我国已具有一定能力自行研制和建造各类中、小型舰艇,国产的钢材、器材、主机、武备及多种类型的配套设备已基本能立足于国内。在工程技术设计力量方面,除七院一些专业研究院、所之外,建造过01型护卫舰的沪东造船厂己形成了一支舰艇设计和生产的队伍,但关键是必须提出切合实际的战术技术要求,于是林部长亲自组织沪东厂及六机部有关局的同志,向海军提出如下方案建议:船型——舰体主尺度和结构可大部分参考正在研制的“江东”级舰,其线型在702所已做过各项船模性能试验,证明是可取的;动力——采用12E390V中速柴油机,沪东厂已研制多年,比较有把握过关,曲轴毛坯等也可在上海地区协作供应;主机功率有5880千瓦,可使该舰航速超过26节,接近了当时国际上多数护卫舰的水平(25节以上);主炮——当时正研制的仿苏改进的双100炮尚没过关,单100炮国内没有仿制,只能先拆下老舰的苏联高、平两用单100或130炮代用,海军库存还有一些,共约30座,可装备整整一个支队;导弹——当时有两个方案可选择,一是艇用固定导弹发射架,一是01护卫舰已改装成功的回转式发射架,都是配装“上游一号”导弹,林部长认为要下决心利用01改装的技术成果,还要加配雷达、指挥仪等;副炮——采用国内己批量生产的双37炮。
    1974年4月,林部长亲自正式写出了《关于建造一批对海导弹火炮护卫舰的建议》报六机部核心领导小组,并附上包括两个建造方案在内的一整套文件资料。这种“以造代修”的方针走的是一条研制——生产——改进——提高——再研制——再生产……一步一步提高发展的道路。如果单纯追求技术先进,国产第一代护卫舰就要搞个全新的舰型,这样,同时展开研制的项目必然很多,会陷入研制——攻关——研制——再攻关,周期拖长,研制出来的舰艇又落后的恶性循环。为此林部长又在六机部内上下做工作,还同沪东厂的同志进行反复研究,准备设计方案要力求适当先进,攻关项目要有把握速成,并充分考虑到今后有可能继续进行改进的前提下,从一开始就投入批量生产的措施计划。1974年5月中旬,六机部领导同意以党组的名义向海军发文,并附上了以林真同志个人署名的建议和方案全文。同年9月,刘道生副司令代表海军正式表态同意了这一建议。中央军委给海军和六机部关于建造“江湖”级对海型护卫舰正式的批复件于1974年10月下旬下发,林部长马上通知沪东厂按预定措施计划抓紧工作。1975年1至5月进行施工设计,当年就实现了开工3艘,完工2艘的创纪录的高速度,交给海军“一对双胞胎”。从此自行研制批量生产的“江湖”级系列舰陆续装备海军,对海军护卫舰舰种的发展和海军护卫舰部队的建没做出了重大贡献。
    “江湖”级舰共建造10余艘,从1975年2月首舰开工到1980年12月最后1艘舰交船,历时6年。该舰实事求是的战术技术要求和预做安排落实的配套与设计,是保证短期内完成“江湖”级导弹护卫舰设计建造任务的可靠基础。“江湖”级首舰(516舰〕于1975年12月上旬在海军试验基地成功地进行反舰导弹发射试验。第6号舰(512舰〕于1979年2月和1980年1月先后进行了5级海情耐波性试验和4级海情导弹发射试验,从而完成了该舰研制和批量生产交叉进行的全过程。“江湖”级舰技术起点立足现有条件,特别是在做好准备工作下造舰,不冒进,保证舰舰形成战斗力。同时充分考虑改进需要,为将来改进做好准备。“研制——生产——改进——提高——再研制——再生产”,实际上就是我们后来说的小步快跑。
好文!顶!
好文章阿,继续阿
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
爽爽爽爽爽爽 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 爽爽爽  爽爽爽爽爽
爽爽爽爽爽爽    爽爽爽爽爽爽爽 爽爽爽爽 爽爽爽爽爽
爽爽爽爽爽   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 爽爽爽爽  爽爽爽爽
爽爽爽爽  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 爽   爽爽 爽爽
爽爽  爽 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  爽爽爽 爽爽   爽
爽爽爽爽爽 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   爽爽爽   爽爽爽爽
爽爽爽爽   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 爽  爽 爽爽爽爽爽
爽爽爽爽爽爽爽 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  爽  爽   爽爽
爽爽   爽  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 爽爽爽爽  爽爽爽爽
爽 爽爽   爽爽爽爽爽爽爽爽   爽   爽 爽爽爽爽
爽爽爽爽爽  爽爽爽爽爽爽爽爽 爽  爽爽 爽 爽爽爽爽
爽爽爽爽    爽爽爽爽爽爽 爽爽 爽爽爽爽爽 爽爽爽爽
爽爽爽  爽爽   爽爽爽爽 爽  爽爽 爽爽 爽爽爽爽
爽   爽爽爽爽    爽爽爽爽爽 爽爽爽   爽爽爽爽
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爽


楼主一席话  如醍醐灌顶  豁然开朗!

崇拜ing........................
左确实是我们这个落后了百年之久的民族最大的敌人,所以还是要旗帜鲜明地反左!
无论怎么做都是一贯正确,有不正确的可能么?

在发展自己的海军,走自己的路的过程中,当然因为条件限制其发展会受到一定限制。
老实面对自己的处境,发展比较慢是因为各种客观条件限制的,而不是自己想选择这样,更不是什么优势、合理。
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走了不少弯路、错路,更不必讳言为必由之路。很多地方是对头的应该发扬光大,但也有很多地方应该检讨、吸取教训,怎可以“正确”一言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