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梁启超:“私交虽密,一谈政事则俨然敌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0:02:51
倏忽百年已过。

    武昌城内的火光与枪响,宣告了晚清立宪试验的终结。这是一次总清算,让数千年帝制归于尘土,也开启了共和与民主话语的黄金时代。它是辛亥年革命,成功推翻了旧体制,也让不断革命的信念竞逐。此后半个世纪的风云走向,都由此发轫。

    革命者络绎于途,与他们的对手狭路相逢。在台上台下的政治博弈中,人性的光亮与幽暗,展露无疑。他们的互动与交锋,殊堪玩味,没有人比他们对时局的影响更为深远,而胜利最终属于更激进的革命者。南都对辛亥革命的纪念,首先从这些交集且有冲突的人物入手,他们是那个时代的主角,也是最生动的注脚。人物之外,我们还提炼出数组关键词,它们是理解辛亥革命的线索。

    倏忽百年已过。我们的历史,绕不过辛亥革命,我们今天每一人的命运,都间接与其相关。

    ●如弟(孙中山)与任公(指梁启超)私交虽密,一谈政事,则俨然敌国。然士各有志,不能相强。总之,划清界限,不使混淆,吾人革命,不说保皇,彼辈保皇,何必偏称革命?———孙中山

    ●孙君是一位历史上大人物,这是无论何人下能不公认的事实……我对于孙君所最不满的一件事,是“为目的而不择手段”。———梁启超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东城铁狮子胡同5号行馆病逝,享年59岁。次日,北京《晨报》以《孙文的价值》为题,发表梁启超的谈话。梁启超称赞孙中山有三大优点:第一,意志力坚强,经历多少风波未尝挫折;第二,临事机警,长于应变;第三,操守廉洁,从不为自己谋私利。

    不过,这位影响广阔的政论家又直言不讳,“我对于孙君所最不满的一件事,是‘为目的而不择手段’。”梁启超认为,孙中山成功在此,其所以失败亦未必不在此。很可惜的是:孙中山本来目的没有实现便死去,我们所看见的只是孙中山的手段,无从判断他的真价值。

    这一尖刻的评价,令梁启超3月14日去吊唁孙中山时遭遇尴尬。中山行馆的守门人硬不让他进去,双方争执激烈。与梁启超同行的秘书梁廷伟当时怒极,差点动手伤人。行馆里几位高层人物赶出来调解,两人方得入内。

    梁启超问及孙中山病逝情形,当听到接待他的汪精卫介绍道,孙中山自11日夜半后,已不能有连贯的发言,断断续续以英语、粤语及普通话呼“和平”“奋斗”“救中国”等语。梁启超感叹道:“此足抵一部著作,并足贻全国人民以极深之印象也。”但在旁的国民党党员对梁启超此前评价孙中山的言论仍有不满。

    孙中山生前与梁启超相识三十余年,关系曲折复杂。在其身后,亦未复平静,留下许多值得考量回味之处。

http://gcontent.oeeee.com/a/89/a ... log/a1a/4b5b83.html倏忽百年已过。

    武昌城内的火光与枪响,宣告了晚清立宪试验的终结。这是一次总清算,让数千年帝制归于尘土,也开启了共和与民主话语的黄金时代。它是辛亥年革命,成功推翻了旧体制,也让不断革命的信念竞逐。此后半个世纪的风云走向,都由此发轫。

    革命者络绎于途,与他们的对手狭路相逢。在台上台下的政治博弈中,人性的光亮与幽暗,展露无疑。他们的互动与交锋,殊堪玩味,没有人比他们对时局的影响更为深远,而胜利最终属于更激进的革命者。南都对辛亥革命的纪念,首先从这些交集且有冲突的人物入手,他们是那个时代的主角,也是最生动的注脚。人物之外,我们还提炼出数组关键词,它们是理解辛亥革命的线索。

    倏忽百年已过。我们的历史,绕不过辛亥革命,我们今天每一人的命运,都间接与其相关。

    ●如弟(孙中山)与任公(指梁启超)私交虽密,一谈政事,则俨然敌国。然士各有志,不能相强。总之,划清界限,不使混淆,吾人革命,不说保皇,彼辈保皇,何必偏称革命?———孙中山

    ●孙君是一位历史上大人物,这是无论何人下能不公认的事实……我对于孙君所最不满的一件事,是“为目的而不择手段”。———梁启超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东城铁狮子胡同5号行馆病逝,享年59岁。次日,北京《晨报》以《孙文的价值》为题,发表梁启超的谈话。梁启超称赞孙中山有三大优点:第一,意志力坚强,经历多少风波未尝挫折;第二,临事机警,长于应变;第三,操守廉洁,从不为自己谋私利。

    不过,这位影响广阔的政论家又直言不讳,“我对于孙君所最不满的一件事,是‘为目的而不择手段’。”梁启超认为,孙中山成功在此,其所以失败亦未必不在此。很可惜的是:孙中山本来目的没有实现便死去,我们所看见的只是孙中山的手段,无从判断他的真价值。

    这一尖刻的评价,令梁启超3月14日去吊唁孙中山时遭遇尴尬。中山行馆的守门人硬不让他进去,双方争执激烈。与梁启超同行的秘书梁廷伟当时怒极,差点动手伤人。行馆里几位高层人物赶出来调解,两人方得入内。

    梁启超问及孙中山病逝情形,当听到接待他的汪精卫介绍道,孙中山自11日夜半后,已不能有连贯的发言,断断续续以英语、粤语及普通话呼“和平”“奋斗”“救中国”等语。梁启超感叹道:“此足抵一部著作,并足贻全国人民以极深之印象也。”但在旁的国民党党员对梁启超此前评价孙中山的言论仍有不满。

    孙中山生前与梁启超相识三十余年,关系曲折复杂。在其身后,亦未复平静,留下许多值得考量回味之处。

http://gcontent.oeeee.com/a/89/a ... log/a1a/4b5b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