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新中国成立后死于凶杀案的最高级别领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0:35:37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中国现代史 > 正文2011年09月08日 08:10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周海滨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 ... /08/9034510_0.shtml
核心提示:“我们家这一代,自从李沛瑶去世后,还没有人出来走仕途。大都从事科教工作。”1996年2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沛瑶被歹徒杀害,终年63岁。



本文摘自《我们的父亲》,作者:周海滨,口述:李筱桐,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来到北京的李筱桐,跟随家人搬进了北京西总布胡同5号的“李公馆”,这是一栋由四合院改建的三层楼房。“原来是三套院的平房,因为家人多住不下了,总理在1954年就亲手为我家量身定做,改为了三层楼房”。

李公馆共有大小房间40余间,楼里有一个大客厅,一间大餐厅,一间办公室兼书房,两间会议室、一间台球室、一个储藏室和许多浴室(每两个卧室合用一间)。李筱桐和兄弟姐妹就住在三层。“我们一家那时候在北京共有23人,包括父亲的妻子周月卿、三夫人梁秀莲、5个儿子、8个女儿、4个孙子辈孩子和一个阿姨”。据李沛金回忆,“国家给父亲配备了一个行政助理、三个助手(负责文件、安全和一般事务)、一位医生、两辆轿车及司机、厨师和佣人。楼里驻扎着一个班的警卫人员,每当父亲外出时,警卫人员就随同护送。”

李济深在忙于各项国务活动的同时,又常在家中召集各民主党派领导人举行日常会议。

在李筱桐的印象中,父亲李济深特别喜欢孩子,穿着很随便,“就穿一个大褂,带个瓜皮帽。他经常要参加宴会,在家里吃一点点再去,整天就在那背祝酒词,背为了什么、什么……干杯!他是负责宗教民族问题的国家副主席,有很多宴请,比如侨胞代表团什么的。”

参加完活动,“回来以后就还穿着这身衣服,跟孩子玩。”李筱桐回忆说。

由于李筱桐看上去瘦弱,来家中议事的客人也对她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张伯驹伯伯送给我一只小狗,我给它取名叫家虎。父亲给我喝的牛奶,我总会偷偷分一半儿给家虎。”

童年的筱桐戴着八角帽,她给我们展示了一张戴着八角帽的照片说:“这是在解放区买的衣服,别看我戴着小八角帽,穿着小列宁装,看起来干净精神,可是在我书包里,总是藏着没吃完的馒头夹鸡蛋。”

虽然李济深每月的薪水是500元,但“听说比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正式薪水还高”。但李家是一个大家庭。“虽然父亲很节俭,没有什么奢侈的爱好,他不喝酒,偶尔才抽烟,在家中常穿旧的中式长袍,但这份薪水还是不够的。”
李济深派秘书周泽甫去南京卖了他在钟鼓楼头条巷2号的房子,得款35000元。周恩来听说李济深经济困难后,要拨款给李济深,被谢绝。

“1948年,因为在香港筹办《文汇报》,他卖掉了桂林大屋。“抗美援朝”时,他为国家买飞机,个人捐款占‘民革’捐款的一半。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家在父亲去世后就把北京的李公馆退给了国家,而他所收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周恩来(右二)与李济深(右一)等代表步入会场。

藏的数百件珍品也无私捐出。”李筱桐回忆说:“父亲偶尔也在报上发表诗作获得一笔额外的稿费。每当父亲从出版社收到稿费,他就带全家到饭店吃一顿。只有在这时,全家才能享受到一顿好菜、吃顿烤鸭什么的。”

李筱桐说:“毛主席和周总理对我父亲说的话都非常重视。比如迁都,一定在北京,不能在哈尔滨。比如保护国画、围棋、佛教,总理都非常重视。”

“有一批‘左派’,想把我爸爸打成‘右派’。后来,毛主席说:‘民革’里我只认识李济深。”

在“反右”中,“我父亲开会动员大家畅所欲言、提建议,可是这些人都是跟我父亲战斗了几十年的战友,却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这使我父亲非常郁闷。由于长期的心情不愉快,才导致了身体的不适”。

1959年10月9日,李济深因病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他留下了“我与人民宏愿在,及身要见九州同”的诗句。

父亲在病危的那三天中,周恩来总理天天来探望他。周总理还问李济深在家中书房整理文件道:“李济深的家属安排好了吗孩子们的问题党和国家要负责。”

“总理对我们后代的事都是有交代的,在父亲逝世后还是念念不忘。说‘你们都是党的人,是国家的人’。这些都是总理说的。”李筱桐说,我们这些后人都很怀念周总理。

但是,李济深在生前经常对孩子们说:“一切都要靠自己的真本事,你们不要坐在我的肩膀上。”

“我父亲不希望后代从政,他希望我们学技术,投身到祖国建设的第一线中去。他认为中国是农业大国,就让李沛文去学农业;他看到国家布料短缺,就让我去学纺织。‘抗美援朝’开始后,他让最小的儿子、我的九哥李沛钤参军上战场。我们家还有学林业、水利的,学成后被派往全国各地,你从我们家孩子所选择的行业,也能看出我父亲心中想的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大事。”

“我们家这一代,自从李沛瑶去世后,还没有人出来走仕途。大都从事科教工作。”1996年2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沛瑶被歹徒杀害,终年63岁。2月2日凌晨,当歹徒进入居所行窃时,他进行了严厉斥责和教育,当歹徒持刀行凶时,他虽年过花甲,仍与凶残的罪犯进行英勇搏斗,不幸牺牲。

“这个警卫叫张金龙,他偷东西被我哥发现了。那个孩子才十六七岁,长得挺好的,眼睫毛特长,父母离异,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从来没受过表扬,就是擒拿格斗受到表扬,结果都用到我哥身上了,我哥哥63岁,打了40分钟啊,没人发现。”李筱桐流泪说。

如今的李筱桐回忆起父亲,最幸福的是与父亲单独在一起的时候。

访谈结束后,李筱桐告诉我们:“父亲的终生为之奋斗的就是为了追求孙中山的振兴中华的目标。父亲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就是爱国。”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中国现代史 > 正文2011年09月08日 08:10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周海滨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 ... /08/9034510_0.shtml
核心提示:“我们家这一代,自从李沛瑶去世后,还没有人出来走仕途。大都从事科教工作。”1996年2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沛瑶被歹徒杀害,终年63岁。



本文摘自《我们的父亲》,作者:周海滨,口述:李筱桐,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来到北京的李筱桐,跟随家人搬进了北京西总布胡同5号的“李公馆”,这是一栋由四合院改建的三层楼房。“原来是三套院的平房,因为家人多住不下了,总理在1954年就亲手为我家量身定做,改为了三层楼房”。

李公馆共有大小房间40余间,楼里有一个大客厅,一间大餐厅,一间办公室兼书房,两间会议室、一间台球室、一个储藏室和许多浴室(每两个卧室合用一间)。李筱桐和兄弟姐妹就住在三层。“我们一家那时候在北京共有23人,包括父亲的妻子周月卿、三夫人梁秀莲、5个儿子、8个女儿、4个孙子辈孩子和一个阿姨”。据李沛金回忆,“国家给父亲配备了一个行政助理、三个助手(负责文件、安全和一般事务)、一位医生、两辆轿车及司机、厨师和佣人。楼里驻扎着一个班的警卫人员,每当父亲外出时,警卫人员就随同护送。”

李济深在忙于各项国务活动的同时,又常在家中召集各民主党派领导人举行日常会议。

在李筱桐的印象中,父亲李济深特别喜欢孩子,穿着很随便,“就穿一个大褂,带个瓜皮帽。他经常要参加宴会,在家里吃一点点再去,整天就在那背祝酒词,背为了什么、什么……干杯!他是负责宗教民族问题的国家副主席,有很多宴请,比如侨胞代表团什么的。”

参加完活动,“回来以后就还穿着这身衣服,跟孩子玩。”李筱桐回忆说。

由于李筱桐看上去瘦弱,来家中议事的客人也对她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张伯驹伯伯送给我一只小狗,我给它取名叫家虎。父亲给我喝的牛奶,我总会偷偷分一半儿给家虎。”

童年的筱桐戴着八角帽,她给我们展示了一张戴着八角帽的照片说:“这是在解放区买的衣服,别看我戴着小八角帽,穿着小列宁装,看起来干净精神,可是在我书包里,总是藏着没吃完的馒头夹鸡蛋。”

虽然李济深每月的薪水是500元,但“听说比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正式薪水还高”。但李家是一个大家庭。“虽然父亲很节俭,没有什么奢侈的爱好,他不喝酒,偶尔才抽烟,在家中常穿旧的中式长袍,但这份薪水还是不够的。”
李济深派秘书周泽甫去南京卖了他在钟鼓楼头条巷2号的房子,得款35000元。周恩来听说李济深经济困难后,要拨款给李济深,被谢绝。

“1948年,因为在香港筹办《文汇报》,他卖掉了桂林大屋。“抗美援朝”时,他为国家买飞机,个人捐款占‘民革’捐款的一半。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家在父亲去世后就把北京的李公馆退给了国家,而他所收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周恩来(右二)与李济深(右一)等代表步入会场。

藏的数百件珍品也无私捐出。”李筱桐回忆说:“父亲偶尔也在报上发表诗作获得一笔额外的稿费。每当父亲从出版社收到稿费,他就带全家到饭店吃一顿。只有在这时,全家才能享受到一顿好菜、吃顿烤鸭什么的。”

李筱桐说:“毛主席和周总理对我父亲说的话都非常重视。比如迁都,一定在北京,不能在哈尔滨。比如保护国画、围棋、佛教,总理都非常重视。”

“有一批‘左派’,想把我爸爸打成‘右派’。后来,毛主席说:‘民革’里我只认识李济深。”

在“反右”中,“我父亲开会动员大家畅所欲言、提建议,可是这些人都是跟我父亲战斗了几十年的战友,却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这使我父亲非常郁闷。由于长期的心情不愉快,才导致了身体的不适”。

1959年10月9日,李济深因病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他留下了“我与人民宏愿在,及身要见九州同”的诗句。

父亲在病危的那三天中,周恩来总理天天来探望他。周总理还问李济深在家中书房整理文件道:“李济深的家属安排好了吗孩子们的问题党和国家要负责。”

“总理对我们后代的事都是有交代的,在父亲逝世后还是念念不忘。说‘你们都是党的人,是国家的人’。这些都是总理说的。”李筱桐说,我们这些后人都很怀念周总理。

但是,李济深在生前经常对孩子们说:“一切都要靠自己的真本事,你们不要坐在我的肩膀上。”

“我父亲不希望后代从政,他希望我们学技术,投身到祖国建设的第一线中去。他认为中国是农业大国,就让李沛文去学农业;他看到国家布料短缺,就让我去学纺织。‘抗美援朝’开始后,他让最小的儿子、我的九哥李沛钤参军上战场。我们家还有学林业、水利的,学成后被派往全国各地,你从我们家孩子所选择的行业,也能看出我父亲心中想的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大事。”

“我们家这一代,自从李沛瑶去世后,还没有人出来走仕途。大都从事科教工作。”1996年2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沛瑶被歹徒杀害,终年63岁。2月2日凌晨,当歹徒进入居所行窃时,他进行了严厉斥责和教育,当歹徒持刀行凶时,他虽年过花甲,仍与凶残的罪犯进行英勇搏斗,不幸牺牲。

“这个警卫叫张金龙,他偷东西被我哥发现了。那个孩子才十六七岁,长得挺好的,眼睫毛特长,父母离异,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从来没受过表扬,就是擒拿格斗受到表扬,结果都用到我哥身上了,我哥哥63岁,打了40分钟啊,没人发现。”李筱桐流泪说。

如今的李筱桐回忆起父亲,最幸福的是与父亲单独在一起的时候。

访谈结束后,李筱桐告诉我们:“父亲的终生为之奋斗的就是为了追求孙中山的振兴中华的目标。父亲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就是爱国。”
当时新闻联播报道了李沛瑶被害这事
某党暗杀少,是因为文革的时候都被明杀了。
当时那事影响挺大的,据说差点让北京和新疆两个总队对调。
那次武警从上到下撸了不少人吧
从接兵的到武警司令,全撸了,以及当地的武装部长神马的。
事后中央召集民主党派开会,各位民主人士把在场的公安武警头头们都问候了个遍
貌似北二总队就此埋下被撤销的祸根?
也就是这一年起,14个乙种师划入武警,管理体制由“一统两分”改为“两统一分。”武警的级别由副大升为正大。
1996年2月2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沛瑶在自己家中被人杀害。2月3日公安部副部长白景富在会上介绍说,罪犯是一位名叫张金龙的武警战士,1994年12月入伍,1995年3月开始到李沛瑶住所值勤。张金龙入伍前就有多次偷盗行为,2月2日四时许,他利用值勤之机,潜入李家行窃,将李沛瑶惊醒,遭到李沛瑶严厉申斥和教育。张见事已败露,速从李家厨房拿出两把菜刀行凶。李沛瑶与之英勇搏斗,并夺过菜刀自卫,但终被杀害。白景富特别指出:"这是一起没有政治目的和其他背景的案件,罪犯的作案动机是谋财害命。"




事过八年,今年5月27日人民政协报又发表《李沛瑶遇害以后》,重谈旧调。我跟李沛瑶相熟,忘不掉他那张生动的笑脸,但案发后我却发现这起案件迷雾重重。一、张金龙既然负责李沛瑶住所的保卫工作,何时不能监守自盗,何必等李沛瑶在家时才下手?二、既然将李惊醒,迅速出逃就是了,为何还要面对"李沛瑶严厉申斥和教育"?以副委员长的能力和口才,为何安抚不了一个小战士?三、张金龙20来岁,被选来给副委员长看家护院,自然身手不凡,他若想杀害一个63岁的老头子,不过举手之劳,何必再去厨房拿两把菜刀?四、要杀人,一把菜刀足矣,何苦拿来两把?让李沛瑶表演"空手夺刀"吗?五、两个人的力量对比相去云泥,李沛瑶居然从张手里夺过一把菜刀,除非他是武林高手;但我知道他会跳舞,从未听说他会武术。六、既然是"谋财害命",致人死命可矣,何必把对方捅成马蜂窝(多少刀已经记不清了,依稀记得是20几刀)?没有深仇大恨,可能吗?七、既然杀人的目的是掩盖自己,张金龙何必又投案自首?八、既然是谋财害命,部长大人何必特别强调"没有政治目的和其他背景",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种种疑问表明,要么张金龙有精神障碍,要么整个案件的情节全是编造。但从张金龙被迅速处决来看,他精神正常。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




过了没多久,我果然获得了被掩盖的真相。原来李沛瑶夫妻感情失和,长期分居,张金龙见他一个人很可怜,就把自己的妹妹从农村叫来给他做保姆。没想到李沛瑶强奸了她,致其怀孕后又将其赶走。面对耻辱,张金龙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打掉牙齿往肚里咽,含垢忍辱,继续为委员长看家护院,见了委员长照样笑脸迎送,打躬作揖;二是铤而走险,以暴易暴,以鲜血浇灭胸中怒火。可惜性格暴烈的张金龙选择了后者。也许他看《水浒》之类的旧小说太多,太羡慕那些杀人不眨眼的英雄好汉了吧?道德家会谴责说,张金龙为何不拿起法律的武器?其实,这是连道德家自己也不相信的鬼话。因为谁都知道,我们的法律虽然汗牛充栋,却不过是权贵的妾妇,柔媚无骨,委琐下流。受命去惩办弱者时,它雷霆万钧,无坚不摧;需要保护弱者时,它往往装聋作哑,推而不动,乃至隐迹遁形。这些年来蒙冤受屈者数不胜数,小到普通百姓,大到国家主席;少则十年八年,多则几十年不得昭雪。一位小战士和一位农村小姑娘企图以法律来对抗副委员长,无异于孤豚咋虎,胜负不卜而知。可悲可叹的是,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虽然50年前就被宣布为国家的主人,但在权贵眼里,他们始终是路边的狗尾巴草,猪可以吃,羊可以啃,牛可以踩,狗可以尿;他们没有自由,没有尊严。奸污女秘书、机要员、女护士的恶习已久,奸污小保姆更是小菜一碟。农民一夜醒来,发现自己的土地已经被贪官们低价卖掉,只好到城市流浪;城市居民正在梦中,推土机已经来到自己门前。对于这些,因为没有丝毫的反抗能力,人们只能默默地忍受;最激烈的反抗,也不过是把汽油淋在自己身上点燃。张金龙奋然一击,仅如流星一闪,随即便消失在茫茫太空。时光照样流驶,街市依旧太平。




8年来,每当回忆起这件案子,我都感到不由自主的愤怒:为什么在这个"太平世界"里,大人物的面子比小人物的尊严更重要?大人物人面兽心,因惹火烧身而死后,还要把他的"兽心" 挖空心思掩盖起来,并精心为他整修出一张正人君子的面孔;小人物受尽屈辱,死后还要在他的身上泼满污水。张金龙为报仇雪耻而行凶,主动以自己年轻的生命来偿债,当局居然忍心污蔑他是小偷;李沛瑶因奸被杀,官府竟为他编造出一个与盗窃犯英勇搏斗而牺牲的故事。最可怜的是张金龙的父母,女儿被糟蹋,儿子被枪毙,还要为儿子背上盗窃犯、杀人犯双重罪名,从此只能在含垢忍辱中消磨残年,不只何时才是尽头;奇怪的是,8年之后仍有人往他们滴血的伤口上撒盐。




李沛瑶被杀真相,在全国总工会机关尽人皆知,《李沛瑶遇害以后》的作者难道就不知道?
















吴欢为吴祖光、新凤霞之子,1953年出生。幼时便随父母遭尽苦难,勤奋用功,有"京城才子"、"香江神笔"之称。现为香港著名作家、书画家。白石老人当年以"吴欢无不欢"赐名。他以一身兼小说、戏剧、政论、诗词、书法、绘画名扬海内外华人社会。九八年在港举办首次书画展,各界名流纷纷到场引起极大轰动。九九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纪念其母新凤霞逝世周年书画展引起轰动,京城盛赞吴氏为中国最大的文化家族之一,且后继有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很好的弘扬。





吴欢是名门之后,也是全国政协委员。名门之后攻击起名门之后来,毫不含糊,真是奇人。但我想,吴欢的出发点并不是攻击李沛瑶的为人,而是对某些蓄意掩盖真相的行为不满,为小人物鼓与呼展现了他的侠气。为什么那个公安部副部长,乃至更大的官员当面说鬼话,恐怕是担心高干群体集体性荒淫行为被老百姓知道后被戳脊梁骨,说他贪污浪费不可怕,说他在家里乱搞就是人格有问题了。所以他们要死死压住这被掀开的冰山的一角。但是他们竟然不知道欲盖弥彰,纸包不住火的道理?他们智商没这么低。估计他们也在心底大骂李沛瑶神经病,给自己出难题。他们是鸵鸟心态,掩耳盗铃。但是时间并不能冲淡一切。




李沛瑶死亡事件距今已经十年了。但是它的真相,可能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因为官方新闻含糊不清,疑点重重。李沛瑶是个不大不小的人物,当过民革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本身是个小人物,因为共产党的统战部某些领导看中,而急速上升,成了大人物。最终因为自己的不检点,死在一个小人物手里。但是,作为一种腐朽的官场文化,我党某些高级干部对李的真实死因的掩盖,对李的真实人格的粉饰,对真正被侮辱的小人物肆意泼脏水,是很不道德的,严重败坏了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