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消费的“蒸、绑、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8:00:35


最近,国家五部门要求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并就此做了动员。对新闻从业人员来说,本来不应该存在“走基层”的问题,因为编辑记者都是“老百姓”,应该沉在下面。但现实情况是,现在网络技术很发达,有些人成天泡在网络上,成了“网扒”型记者。久而久之,感觉麻木了,人也变“宅”了,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多少受到影响。

 因此,新闻从业人员“沉下去、走基层”是有必要的。不过,如何“走基层、沉下去”却大有讲究。到老、少、边、穷地区走走看看,是一个办法;对你周围的生活,多留意、多观察,也是一个办法。以经济报道来讲,有很多看似寻常的现象,其实很耐人寻味。只要你蹲下身去,多用心、多体会,就会发现不寻常的东西,发现大问题。

  比如,现在全世界的人都期待着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向“世界市场”。因为现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消费不振。而中国有13亿人口,消费正在升级。中国消费一旦起来,不仅是全世界的“福音”,也是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契机。因此,人们对中国的消费内需期望殷殷。

  但奇怪的是,最近笔者就中国的消费是否存在高估或低估问题,询问了好几位专家,结果给出的答案是,最好别问,谁也搞不清楚这是高估还是低估。

  为什么呢?扩大消费内需事关未来发展,这是大事,怎么可以搞不清楚呢?如果决策者对消费内需不甚了了,岂不是盲人骑瞎马,有很高风险吗?为此,笔者特地将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资料找来研读,并再次请教了有关专家。结果发现,虽然在概念上统计局的解释覆盖了方方面面,但在实际统计中,还是有一部分难以周全。

  比如,对服务业的统计就存在不少问题。像家政服务、家教,以及沐足沐浴、保健理疗等等,有很多地方都没有被统计到,或者被大大地低估了。举个亲耳所闻的例子。有位给外资工作的“白领”,最近向同仁与朋友秀出了她的身材。在3个月时间内,她花了一万多块钱,甩去了十多斤赘肉,减肥成功。这是她梦寐以求的结果。

  同事问她去了哪里?用了什么方法。她说去了一家国际体重管理中心,用的方法是“蒸、绑、捶”。“蒸”,好理解,就像做“桑拿”一样,蒸出汗水,减轻体重。“绑”是对肥胖部位实施重点“处理”,来塑造身型。“捶”又是什么呢?听起来有点可怖,就是对肥胖部位进行捶打,这也是一种塑型方法。当然,怎么捶打是有讲究的,不是乱来一气。

 对于她的介绍,有同样问题的朋友都感兴趣。但这里面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情况,就是费用问题。据她介绍,到目前为止她去了12次,每次大约900块钱,总共花了1万多块钱。每次去除了“蒸、绑、捶”之外,还配给早晚各一餐的麦片。要求早晚不许吃米饭面食,只能吃麦片和水果。如此三番,通过几个护理过程,就能够很快把体重减下来。

  现在,像她那样苦苦追求减肥的人很多,特别是有些“剩女”和“超级剩女”,更是把大笔的钱花在塑形保健上。另外还有一些“宅男”也把大笔的钱用在健身运动上。这是一个巨大的服务消费市场,也是一个价格不透明的市场。就以那位“白领”来讲,在她所去的那家“国际体重管理中心”,对不同的人有不同价格,有些时候还有打折促销、讨价还价的情况。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对这样的“企业”,怎么来认定。它的经营是怎么被统计的,这方面的服务消费又是怎么计算的。据介绍,像这类健身塑形机构,还有类似的中心、会所,等等,对它们的服务消费统计是缺漏很多的,也是被大大低估的。另外,还有一些服务也是统计不到的。比如,一些推拿、按摩、针灸保健房里的消费价码,几乎都处在灰色地带,很难被如实统计到。

  而如果这是少数机构,不具有统计意义,倒也罢了。问题是,现在有很多城市,这样的服务场所非常多,几乎在一平方公里之内就有好多家。有的甚至连成一条街,或者是一个地方的地标,有大量消费者和就业者,一天的营业额也非常惊人,像这样的机构如果都不在服务消费的统计之中,那么,要客观反映居民消费情况,为经济决策服务,怎么可能呢?

  套用“蒸、绑、捶”的比喻,在中国居民的服务消费统计中,现在也存在着“蒸、绑、捶”的问题。“蒸”就是有些实际发生的消费被蒸发了,完全没有统计到;“绑”就是有些消费被压缩了,列在其他项下没有被反映出来;“捶”就是有些项目即使被统计到,也大大低估了。如此做法,如果得不到纠正,那么对准确判断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是不利的。

http://opinion.hexun.com/2011-09-05/133095710_1.html

最近,国家五部门要求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并就此做了动员。对新闻从业人员来说,本来不应该存在“走基层”的问题,因为编辑记者都是“老百姓”,应该沉在下面。但现实情况是,现在网络技术很发达,有些人成天泡在网络上,成了“网扒”型记者。久而久之,感觉麻木了,人也变“宅”了,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多少受到影响。

 因此,新闻从业人员“沉下去、走基层”是有必要的。不过,如何“走基层、沉下去”却大有讲究。到老、少、边、穷地区走走看看,是一个办法;对你周围的生活,多留意、多观察,也是一个办法。以经济报道来讲,有很多看似寻常的现象,其实很耐人寻味。只要你蹲下身去,多用心、多体会,就会发现不寻常的东西,发现大问题。

  比如,现在全世界的人都期待着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向“世界市场”。因为现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消费不振。而中国有13亿人口,消费正在升级。中国消费一旦起来,不仅是全世界的“福音”,也是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契机。因此,人们对中国的消费内需期望殷殷。

  但奇怪的是,最近笔者就中国的消费是否存在高估或低估问题,询问了好几位专家,结果给出的答案是,最好别问,谁也搞不清楚这是高估还是低估。

  为什么呢?扩大消费内需事关未来发展,这是大事,怎么可以搞不清楚呢?如果决策者对消费内需不甚了了,岂不是盲人骑瞎马,有很高风险吗?为此,笔者特地将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资料找来研读,并再次请教了有关专家。结果发现,虽然在概念上统计局的解释覆盖了方方面面,但在实际统计中,还是有一部分难以周全。

  比如,对服务业的统计就存在不少问题。像家政服务、家教,以及沐足沐浴、保健理疗等等,有很多地方都没有被统计到,或者被大大地低估了。举个亲耳所闻的例子。有位给外资工作的“白领”,最近向同仁与朋友秀出了她的身材。在3个月时间内,她花了一万多块钱,甩去了十多斤赘肉,减肥成功。这是她梦寐以求的结果。

  同事问她去了哪里?用了什么方法。她说去了一家国际体重管理中心,用的方法是“蒸、绑、捶”。“蒸”,好理解,就像做“桑拿”一样,蒸出汗水,减轻体重。“绑”是对肥胖部位实施重点“处理”,来塑造身型。“捶”又是什么呢?听起来有点可怖,就是对肥胖部位进行捶打,这也是一种塑型方法。当然,怎么捶打是有讲究的,不是乱来一气。

 对于她的介绍,有同样问题的朋友都感兴趣。但这里面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情况,就是费用问题。据她介绍,到目前为止她去了12次,每次大约900块钱,总共花了1万多块钱。每次去除了“蒸、绑、捶”之外,还配给早晚各一餐的麦片。要求早晚不许吃米饭面食,只能吃麦片和水果。如此三番,通过几个护理过程,就能够很快把体重减下来。

  现在,像她那样苦苦追求减肥的人很多,特别是有些“剩女”和“超级剩女”,更是把大笔的钱花在塑形保健上。另外还有一些“宅男”也把大笔的钱用在健身运动上。这是一个巨大的服务消费市场,也是一个价格不透明的市场。就以那位“白领”来讲,在她所去的那家“国际体重管理中心”,对不同的人有不同价格,有些时候还有打折促销、讨价还价的情况。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对这样的“企业”,怎么来认定。它的经营是怎么被统计的,这方面的服务消费又是怎么计算的。据介绍,像这类健身塑形机构,还有类似的中心、会所,等等,对它们的服务消费统计是缺漏很多的,也是被大大低估的。另外,还有一些服务也是统计不到的。比如,一些推拿、按摩、针灸保健房里的消费价码,几乎都处在灰色地带,很难被如实统计到。

  而如果这是少数机构,不具有统计意义,倒也罢了。问题是,现在有很多城市,这样的服务场所非常多,几乎在一平方公里之内就有好多家。有的甚至连成一条街,或者是一个地方的地标,有大量消费者和就业者,一天的营业额也非常惊人,像这样的机构如果都不在服务消费的统计之中,那么,要客观反映居民消费情况,为经济决策服务,怎么可能呢?

  套用“蒸、绑、捶”的比喻,在中国居民的服务消费统计中,现在也存在着“蒸、绑、捶”的问题。“蒸”就是有些实际发生的消费被蒸发了,完全没有统计到;“绑”就是有些消费被压缩了,列在其他项下没有被反映出来;“捶”就是有些项目即使被统计到,也大大低估了。如此做法,如果得不到纠正,那么对准确判断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是不利的。

http://opinion.hexun.com/2011-09-05/133095710_1.html
这些都属于个体户,只有大规模普查有可能查到,常规统计没这么多人力,也没人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