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活体“人耳鼠”技术真实成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9:27:57
http://tech.qq.com/a/20110827/000090.htm

     [导读]针对媒体质疑上海交大医学院曹谊林教授科研团队裸鼠背上再生“人耳软骨”存在科研造假,相关部门成立了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核实。经专家鉴定,该成果是真实的。

     
     人耳鼠


     今年6月20日,有媒体撰文质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曹谊林教授科研团队裸鼠背上再生“人耳软骨”成果存在科研造假,并认为科研经费使用存在弊端。
针对上述问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核实,对组织工程的成果进行了确认。
8月26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组织的媒体通气会上,第九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范先群向媒体记者公布了有关调查核实情况,曹谊林也介绍了组织工程研究成果及其活体“人耳鼠”再造成果展示,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http://tech.qq.com/a/20110827/000090.htm

     [导读]针对媒体质疑上海交大医学院曹谊林教授科研团队裸鼠背上再生“人耳软骨”存在科研造假,相关部门成立了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核实。经专家鉴定,该成果是真实的。

     

人耳鼠.jpg (31.2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8-27 18:53 上传


     人耳鼠


     今年6月20日,有媒体撰文质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曹谊林教授科研团队裸鼠背上再生“人耳软骨”成果存在科研造假,并认为科研经费使用存在弊端。
针对上述问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核实,对组织工程的成果进行了确认。
8月26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组织的媒体通气会上,第九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范先群向媒体记者公布了有关调查核实情况,曹谊林也介绍了组织工程研究成果及其活体“人耳鼠”再造成果展示,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裸鼠背上再生“人耳软骨”的科研成果经专家鉴定,是真实的


      裸鼠背上成功再生“人耳软骨”是国际公认的事实。1997年,曹谊林在美国哈佛大学时在裸鼠背上成功再生了人耳廓形态软骨,首次向人们形象地展示了组织工程技术“再生”人体组织修复缺损的可能性。该成果引起很大反响,美国NBC、英国BBC等国际权威媒体都做过相关的专题报道,并已在国际整形外科权威杂志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上发表,被誉为曹谊林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该技术的真实性已得到国际公认。

      媒体报道事件发生后,6月21日曹谊林教授研究团队开始构建耳廓支架材料,再次开始重复验证实验。经过7周半的时间,在8个裸鼠背上成功地构建了“人耳软骨”。6月24—25日,细胞接种于支架材料。经过体外一周培养,于7月1—5日,将接种了细胞的耳廓支架植入裸鼠体内。6周后,8月中旬,在8个裸鼠背上成功构建了“人耳软骨”,形态良好,并作全程实验录像。

      8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组织了全国相关领域4名院士和4名专家组成的学术鉴定委员会对曹谊林教授领衔的国家组织工程学术研究成果予以事实鉴定。

      会上专家组听取了曹谊林教授的相关汇报,进行了现场考察和学术评议。现场展示了活体“人耳鼠”,并当场取材验证,再生组织经现场冰冻切片,病理鉴定确认为人软骨组织,并同时移送第三方机构作组织病理学鉴定,8月16日病理报告进一步证实为软骨组织。

      会中,专家组还征询了文章署名举报人“商庆新”对有关问题的看法,他当场表示:“曹谊林教授是我国组织工程领域的开拓者,国家对组织工程研究的投入是正确的,对863成就展展出的人耳鼠植入过程不了解,材料最后没有形成软骨,不过当时该项技术确实是真实的、已能成功复制。”

      专家组一致认为“人耳鼠”的技术是真实和成熟的,在国家对该项科研的投入下,曹谊林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在组织工程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特别是组织工程化组织构建和缺损修复的大动物模型研究,体外组织工程化组织构建技术等研究成果具有鲜明特点,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十年中发表SCI论文85篇,总影响因子>300分,他引>2000次。该团队所获得的科研成果为我国组织工程的发展及提升我国组织工程的国际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取得了质的突破,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潜心研究,人体细胞的体外耳廓软骨构建的关键技术已经成熟,曹谊林教授领街的团队现在不但可以在裸鼠体内用动物的软骨细胞成功再生人耳,而且在体外培养箱内也能形成再生人耳廓形态的软骨,这一成果已于去年(2010年)发表在Biomaterials杂志,成为“十一五”“863”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更值得一提的是,最近该团队应用小耳症病人的残耳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箱中再造人耳廓形态软骨也获得成功。应用人体细胞在体外再生逼真人耳廓形态软骨目前在国际上尚无相关报道,这是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近期取得的重要突破之一,也是推进临床应用转化进程的关键一步,目前人残耳软骨细胞的生物安全性已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测,相关的产品标准也已制订,近期准备开始更全面的检测。

      针对关于2001年国家“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上展出的“人耳鼠”造假的情况,曹谊林作了回答:由于裸鼠的生命周期及缺乏免疫力,最初在美国获得成功并被报道的活体鼠不能被永久保存。“人耳鼠”的正常实验过程是将带有软骨细胞的生物材料支架植入裸鼠体内后在无菌饲养条件下需6-8周才能形成软骨。2001年曹谊林教授接到上级要求参展国家“863”计划成果展的任务,离布展仅2周,实验室将软骨细胞接种到可降解材料的支架上并植入裸鼠体内送去参展。由于裸鼠缺乏免疫力,在展会参观人员众多的环境下,裸鼠被展出后2周死亡,实验周期未能完成,裸鼠体内还未形成组织工程化软骨,展示的裸鼠终止于实验中间过程。
       经国家审计署调查,组织工程相关课题申请及经费使用规范

       2011年7月5日至14日,国家审计署卫生药品审计局接实名举报,专程派人来上海九院调查审计曹谊林科研课题申请和经费使用情况。经过10天的审计取证,曹谊林教授自1999年至今作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或科研课题第一负责人先后承担了7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涉及项目经费总额6409.23万元,所有项目均已结题,通过验收。审计取证调查反馈,7个课题均有其明确的研究任务和目标,“账目原汁原味”,检查组认为,经费的使用均严格按项目计划执行,科研项目达到任务书预期效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涤生认为,“曹谊林仍然是我国组织工程研究的学科带头人之一”。

       “此事也不是个坏事,科研工作要时刻经得起同行和社会的监督”,曹谊林对记者表示,“我热爱科学,这件事情会更加激励我坚持做下去,中国人一定要争这口气。”他还告诉记者,“原来认为很多实验很快就能临床应用,但科学的东西,比想象中要难,今后会努力做一些服务临床的工作,做组织工程产业化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