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集团123师和121师穿插略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33:19
123师穿插扣屯向高平越军进行大迂回,是解放军战史上少有的在营级规模行动中使用了团级规模坦克攻击的穿插实战。因为越北地形民情复杂,越军据险设伏节节阻击,解放军诸兵种合成作战经验欠缺,最终贻误了时间,没能实现与南集团一起总攻高平,战役企图归于失败,经验教训都有很多。

从战役计划上说,规定123师于总攻发起后7小时插到扣屯,长驱90公里,比121师还少5小时,是因为配属了大规模坦克进行穿插。实际上,因为没有在越北这样的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带作战的经验,对于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和困难估计不足,7小时完成穿插任务是根本不可能的。穿插部队光是从出境到通农就用去了6个小时,而且相当多的坦克和步兵掉队,不得不停止前进等待了5个多小时。师前指率367团2营先头部队插到扣屯用了65小时,全营插到则历时79小时,足足比战役计划延误了70多个小时,更不要说123师其他部队还被阻击在河安一带无法前进。123师要建立迂回高平西侧的对内正面,既要切断高平越军退路,又要阻击原平、太原的援军,全师2个团都拉上来兵力够不够尚且难说,还不算沿路激战的损耗和缺粮少弹的威胁,更不要说才只有区区1个营穿插到位了。高平战役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计划,已经超出了解放军的实际战力,无法达到预定歼敌目标是自然的。

从战役指挥上说,许世友和广州军区前指要求穿插部队克服一切困难,不顾牺牲,一定要穿插到位。许世友和广州军区前指对穿插部队的规定是;每天日终,报一次综合情况,有紧急情况,随时报告。实战中为隐蔽战役意图,秘密穿插,123师师前指率穿插先遣队关闭电台,兼程前进。当部队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师前指怕暴露目标,有时也不开设电台。因为一度得不到穿插部队的战报,许世友焦急异常。发生激战和请求指示的时候,师前指开设电台将情况上报,许世友要求全面报告情况,如师前指现在的位置,各团的位置,当面的敌情,有什么困难等。但师前指掌握的情况也不全面,只知道一起行动的直属队的位置,其他部队的位置也不很清楚。对于当面敌情态势,侦察不够,难以独立获取情报,是打一个地方知道一点情况,无法上报全面敌情,更多还仰赖上级通报。如打兰村一战,就是请示军区前指指示的时候将命令传达走样形成错误判断的。对于面临的困难,师前指顾虑很多,不愿意上服,怕受军区前指批评有涣散军心之嫌。在解放军历史上,困难说多了,那是要扣上“右倾”帽子的。许世友对此极为不满,发了火:“有什么报什么,有多少报多少,叫他报,他就得报;不报,还有理,不行!” 123师穿插先遣队打兰后撤,是一着关键性的战术失误。许世友不能容忍部队没有坚决战斗到底还退回来,斥之为:“这个部队过去打过很多好仗,这次为什么打成这个熊样!不准他们停止,更不准他们后退,命令他们前进,打到扣屯去。”“塔山英雄团”的威名,这回算是打了折扣。

从战术上说,在亚热带山岳从林地带首次实行了大规模坦克穿插,确实起到了出敌意外的效果。实战中越军除将班庄的852团调到扣屯一带屏护高平外围,其他防守部队并未调整部署,显然是123师这一路穿插打痛了越军。从当时的形势看,123师配属坦克打穿插,沿安乐-河安公路直奔高平,打顺了一天即到,确实对越军威胁最大。遗憾的是,中国军队当年缺少步坦合成作战经验,军队装备也较为落后,缺乏伴随坦克进攻的步兵战车和自行火炮,严重影响了战斗效果。63式装甲输送车在中国坦克部队编成内数量很少,而且装甲太薄,机枪上穿甲弹就能打透,在实战中没有起到大的作用。步兵要跟上坦克,就只有搭乘在坦克上面,因为坦克要快速行进,为了不被摔下来,许多步兵就用背包带将自己固定在战车上。这样遇到突然袭击,难以快速解开跳下来,屡屡发生伤亡。然而部队为了完成穿插任务,当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因为跟不上坦克行进,367团后续的1营和3营很多官兵迷失了道路,严重耽误了穿插时间。另一个软肋是步兵和坦克之间不能互相联络,坦克不能及时用火力支援步兵拔点,步兵也不能及时掩护坦克前出,以致进攻中坦克和步兵都遭到了不小的损失,也影响了进攻效果。越军在穿插路线上的设伏屡屡阻击住了坦克部队前进,与解放军步坦不能互相联络关系极大。比较成功的是,123师主力转变战斗决心,不怕牺牲,猛攻那怀一线的346师师部及周边防御体系,终于战而克之,打出了战斗经验。同时打通安乐-河安公路,保障了后续兵力、兵器、给养的前出,高平之战中国军队已立于不败之地。

从后勤保障上说,解放军传统上一贯轻视后勤,重视人的因素,只要人到位了,武器、弹药、粮食都可以少带。国内战争时是如此,朝鲜战争时志愿军因后勤不济而遭受了严重挫折。如今又过了20多年,解放军的后勤保障仍然处在较低的水平。这次穿插战斗,部队有轻敌思想,以为3-5天就能解决战斗,弹药和粮食携行量太低。其中冲锋枪配弹300发/支,半自动步枪配弹200发/支,为一般战斗基数,不适于艰险重重又无后勤保障的长途穿插作战。粮食仅按3、4天的定量携行,为了赶时间轻装穿插,沿路扔掉不少,发生突然战斗后,又扔在坦克上一部分。结果367团2营1天多后就开始断粮,连续3天,弹缺粮绝,严重影响了战力。当时幸亏121师夺取班俊越军粮库将粮食补充上来,否则以367团2营的饥疲交困,越军一旦全力反击,真是非常危险。

总的来说,123师配属坦克部队在高平战役中一路苦战,穿插不力,比徒步的121师还晚到了1天,没有创造光辉的战例。不过123师各部顽强奋战,反复进攻,吸引了越军的注意力,消灭和重创了拦路的敌人,为其他各路进攻部队创造了战机,仍然是功不可没。

123师穿插扣屯向高平越军进行大迂回,是解放军战史上少有的在营级规模行动中使用了团级规模坦克攻击的穿插实战。因为越北地形民情复杂,越军据险设伏节节阻击,解放军诸兵种合成作战经验欠缺,最终贻误了时间,没能实现与南集团一起总攻高平,战役企图归于失败,经验教训都有很多。

从战役计划上说,规定123师于总攻发起后7小时插到扣屯,长驱90公里,比121师还少5小时,是因为配属了大规模坦克进行穿插。实际上,因为没有在越北这样的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带作战的经验,对于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和困难估计不足,7小时完成穿插任务是根本不可能的。穿插部队光是从出境到通农就用去了6个小时,而且相当多的坦克和步兵掉队,不得不停止前进等待了5个多小时。师前指率367团2营先头部队插到扣屯用了65小时,全营插到则历时79小时,足足比战役计划延误了70多个小时,更不要说123师其他部队还被阻击在河安一带无法前进。123师要建立迂回高平西侧的对内正面,既要切断高平越军退路,又要阻击原平、太原的援军,全师2个团都拉上来兵力够不够尚且难说,还不算沿路激战的损耗和缺粮少弹的威胁,更不要说才只有区区1个营穿插到位了。高平战役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计划,已经超出了解放军的实际战力,无法达到预定歼敌目标是自然的。

从战役指挥上说,许世友和广州军区前指要求穿插部队克服一切困难,不顾牺牲,一定要穿插到位。许世友和广州军区前指对穿插部队的规定是;每天日终,报一次综合情况,有紧急情况,随时报告。实战中为隐蔽战役意图,秘密穿插,123师师前指率穿插先遣队关闭电台,兼程前进。当部队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师前指怕暴露目标,有时也不开设电台。因为一度得不到穿插部队的战报,许世友焦急异常。发生激战和请求指示的时候,师前指开设电台将情况上报,许世友要求全面报告情况,如师前指现在的位置,各团的位置,当面的敌情,有什么困难等。但师前指掌握的情况也不全面,只知道一起行动的直属队的位置,其他部队的位置也不很清楚。对于当面敌情态势,侦察不够,难以独立获取情报,是打一个地方知道一点情况,无法上报全面敌情,更多还仰赖上级通报。如打兰村一战,就是请示军区前指指示的时候将命令传达走样形成错误判断的。对于面临的困难,师前指顾虑很多,不愿意上服,怕受军区前指批评有涣散军心之嫌。在解放军历史上,困难说多了,那是要扣上“右倾”帽子的。许世友对此极为不满,发了火:“有什么报什么,有多少报多少,叫他报,他就得报;不报,还有理,不行!” 123师穿插先遣队打兰后撤,是一着关键性的战术失误。许世友不能容忍部队没有坚决战斗到底还退回来,斥之为:“这个部队过去打过很多好仗,这次为什么打成这个熊样!不准他们停止,更不准他们后退,命令他们前进,打到扣屯去。”“塔山英雄团”的威名,这回算是打了折扣。

从战术上说,在亚热带山岳从林地带首次实行了大规模坦克穿插,确实起到了出敌意外的效果。实战中越军除将班庄的852团调到扣屯一带屏护高平外围,其他防守部队并未调整部署,显然是123师这一路穿插打痛了越军。从当时的形势看,123师配属坦克打穿插,沿安乐-河安公路直奔高平,打顺了一天即到,确实对越军威胁最大。遗憾的是,中国军队当年缺少步坦合成作战经验,军队装备也较为落后,缺乏伴随坦克进攻的步兵战车和自行火炮,严重影响了战斗效果。63式装甲输送车在中国坦克部队编成内数量很少,而且装甲太薄,机枪上穿甲弹就能打透,在实战中没有起到大的作用。步兵要跟上坦克,就只有搭乘在坦克上面,因为坦克要快速行进,为了不被摔下来,许多步兵就用背包带将自己固定在战车上。这样遇到突然袭击,难以快速解开跳下来,屡屡发生伤亡。然而部队为了完成穿插任务,当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因为跟不上坦克行进,367团后续的1营和3营很多官兵迷失了道路,严重耽误了穿插时间。另一个软肋是步兵和坦克之间不能互相联络,坦克不能及时用火力支援步兵拔点,步兵也不能及时掩护坦克前出,以致进攻中坦克和步兵都遭到了不小的损失,也影响了进攻效果。越军在穿插路线上的设伏屡屡阻击住了坦克部队前进,与解放军步坦不能互相联络关系极大。比较成功的是,123师主力转变战斗决心,不怕牺牲,猛攻那怀一线的346师师部及周边防御体系,终于战而克之,打出了战斗经验。同时打通安乐-河安公路,保障了后续兵力、兵器、给养的前出,高平之战中国军队已立于不败之地。

从后勤保障上说,解放军传统上一贯轻视后勤,重视人的因素,只要人到位了,武器、弹药、粮食都可以少带。国内战争时是如此,朝鲜战争时志愿军因后勤不济而遭受了严重挫折。如今又过了20多年,解放军的后勤保障仍然处在较低的水平。这次穿插战斗,部队有轻敌思想,以为3-5天就能解决战斗,弹药和粮食携行量太低。其中冲锋枪配弹300发/支,半自动步枪配弹200发/支,为一般战斗基数,不适于艰险重重又无后勤保障的长途穿插作战。粮食仅按3、4天的定量携行,为了赶时间轻装穿插,沿路扔掉不少,发生突然战斗后,又扔在坦克上一部分。结果367团2营1天多后就开始断粮,连续3天,弹缺粮绝,严重影响了战力。当时幸亏121师夺取班俊越军粮库将粮食补充上来,否则以367团2营的饥疲交困,越军一旦全力反击,真是非常危险。

总的来说,123师配属坦克部队在高平战役中一路苦战,穿插不力,比徒步的121师还晚到了1天,没有创造光辉的战例。不过123师各部顽强奋战,反复进攻,吸引了越军的注意力,消灭和重创了拦路的敌人,为其他各路进攻部队创造了战机,仍然是功不可没。

121师是41军中齐装满员的战备值班师,但26年没有打过仗,部队缺乏实战经验,训练也不足,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战斗力。班庄大迂回是以步兵在极为艰险复杂的地形上进行长途纵深穿插的实战,其艰难困苦在79对越作战解放军参战各师中首屈一指。因为敌情不清,地形、民情不利,任务多变,后勤保障和通讯联络落后,121师没能完成战役预定任务。其在实战中遇到的各种艰难复杂情况,在79对越作战中颇为典型。

从战役计划上说,规定121师于总攻发起后12小时插到班庄、董赛,也就是说师基指率363团17日7时最先开始穿插,要在当日19时前插到班庄。实际上当日19时师基指和363团刚刚通过通农县城,80公里只走了不到30公里,离班庄还非常遥远。最早的363团2营插到841高地用了28小时,121师全师插到用了59小时,超过规定时间2-6倍。可见,要求121师12小时完成穿插任务显然不切实际,是办不到的。而且121师这一路地形极为复杂,道路稀少,河溪纵横,沿途多山,大路多在峡谷中,越军还设有重重拦阻。地图上一厘米的距离实际上不知要绕几个弯,光过宗梅吊桥就用了近20个小时,部队在这种地形上穿插,还要赶时间,还要战斗,实在是难度极大。回头再看整个高平战役计划,要求3-5天解决战斗,好像第一天就能穿插到位,关门打狗;第二天就能夺取高平,围歼越军;第三天可以清剿残敌,班师回国了。客观因素都不考虑,就是主观意志解决问题。许世友自己当年曾在电话中痛斥粟裕:“手在地图上一卡一卡就下命令,当兵的可用得是两条腿!”事隔30余年,如今又算什么呢?

从战役指挥上说,从广州军区前指到41军军指,对121师的要求有些多,任务多变。既然121师的主要任务是歼灭班庄之敌,截断3号B公路,再向扣屯、高平发展进攻,那么穿插到位后就应该集中兵力,形成有力拳头,迅速向东打。特别是121师各部经过长途穿插,粮弹俱缺,已然战斗力大减的情况下,集中兵力就更为重要。而军区前指和军指却要求穿插部队占领并守住沿董赛到809高地的重要山头,这是防守的态势,不是进攻的态势,还分去了一部分兵力,耗费了时间。即使打下了山头,如果不能形成从山头到山脚的梯次防御,要想控制公路也不可能。从兵力和时间上说,121师各部当时都不可能形成这种防御。况且军区前指和军指又调362团1个营去炸纳隆桥,调361团北上安乐,这都严重削弱了121师本不充实的力量。然后再要师基指率362团向扣屯前进,却不同意363团向362团靠拢,既要守住对外正面,又要攻击高平,将兵力分散,又强调进攻,显然决心太多,目的不明。其最后的结果,就是121师滞留在扣屯,只能自保防御,无力和42军会攻高平。另外,从军区加强到军,从军加强到师,从师加强到团的领导过多,形成多头指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战决心和指挥效率。如361团在那排停止前进4个多小时,就是师加强指挥的干部轻信传言。

从战术上说,121师各部基本的,主要是跑路。为了抢时间,一路避战、绕路、强行通过,没有控制沿途两侧要点和肃清残敌,以致前边部队冲过去了,后边部队又要挨一遍打,损失很大,真有点像美军战史中说的“印地安苔刑场”。其直接的结果是,当高平已被攻克后,高平以西沿线却遍布越军散兵,四处袭扰,严重阻断交通线,许世友和广州军区前指不得不一次次增加兵力进行清剿。后期150师加入清剿,以致造成448团之败,与121师的前期战斗有着直接关系。当然,因为121师担负的战役任务,坚决迅速地前进是必须的,不能单纯地指责121师。在穿插途中,121师营以上单位先后遭伏击、袭击达7次之多。有的部队不注意侦察和搜索前进,缺乏应有警惕,遇袭后惊慌失措,不能组织有力反击,造成了很多伤亡。因为政治因素,解放军多年训练不足,战术动作不熟练,单兵作战能力不如越军,这都是客观现实。然而,坚强有力的组织,正确的战术指挥,也是提高部队整体战斗力的关键。如开路先锋363团,在李培江副师长指挥下,将团、营火器配属到各连,连的40火箭筒配到班,加强尖兵连的力量,各部都有独立作战能力,又形成一个坚强的整体,因而行动极为迅速,临机处置得当,每每能先敌开火,坚决前进,不待敌人进行有准备的阻击和设伏就已经冲了过去。反之,同样是363团,在去班俊接粮途中,因为指挥员没有进行有力组织,部队缺乏警惕,队形混乱,遇到伏击就惊慌失措,未能进行坚决反击,以致造成重大伤亡。可见,在遭遇敌人伏击时,指挥员必须冷静分析情况,控制住部队,抢占有利地形,坚决还击。切忌惊慌失措,尤其不能随意撤退,放弃指挥责任。

从后勤保障上说,这次121师是轻兵穿插,通农以南没有坦克和车辆跟随,需要人力运输,因此师、团的后勤梯队相当庞大,由师后勤指挥所和师预备指挥所指挥和带队,不可谓不重视。然而在组织上却是一贯地轻视。就是让后勤梯队跟着穿插部队走,没有统一组织护路武装,也没有重视加强后勤梯队的自卫能力,未能建立可靠的运输线。越军则放过先头部队,半渡而击,重点打后勤梯队,结果121师的后勤梯队除361团部分后勤跟上,其他的全部掉队或被打散,而且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前方部队粮弹供应不上,迭遇袭击,缺医少药,还要抬着伤员和烈士遗体饿着肚子艰难前进,真是困苦非常。直到战争后期,41军抽调了军预备队1个营、1个边防营和4个民兵营,进行护路,才基本解决了通农以北的道路安全问题,通过公路将给养前送。121师在这次穿插战斗中失踪达200余人,在东西两线29个陆军师中仅次于最后才倒霉一把的150师,可见穿插路途是如何的艰险。

相对123师,121师在通讯联络上做得好一些,在险恶的穿插环境中基本上保障了对部队的指挥。和123师同样问题的是,侦察不够,当面地形、敌情掌握不明,己方各部的联络时断时续,因而虽然能坚持使用无线电信号进行一般报告,但缺少用密码电报进行详细的综合性报告和阶段性报告,上级只能大概掌握穿插部队的情况,却难以掌握穿插途中的具体情况和进展,也就不容易做出及时正确的判断,许世友一样是发了火。

这次穿插有一个重大的教训,就是多个部队迷路失散,导致遭遇袭击,白白浪费时间和损失有生力量。如361团,干部识图用图能力低,从出境时就走错路,到了通农又走错路,延误了时间。北上安乐时没有走直线过谢牢河到坡润,反而走向越军占据的河安县城,以致在栋替遇袭,团长牺牲。还有师预指率362团3营和后勤前梯队,也是在通农走错了路,遇袭受到重大损失。可见,战前花大功夫使各级指挥员、参谋人员和担任尖兵的分队学会识图用图,掌握穿插的方向和路线是极为必要的。363团这一点就做得很好,指挥员和参谋人员都能正确识图用图,设立了专门小组掌握前进方向,同时注意发挥向导的作用,并利用俘虏带路,因而保持了正确的路线,第一个穿插到位。
总的来说,121师不惜一切代价昼夜兼程进行长途纵深穿插,缺乏火力支援,地形不熟,四面受敌,沿路激战,劳累疲惫,补给中断,迭遭伤亡,众多人员迷路失散,队伍越拉越长,仍抬着伤员和烈士遗体艰难前进,虽然没有完成战役预定任务,但其锐利刚强,一往无前的战斗气质,正是人民解放军在相当长时间内的军魂象征。

难道这次边境演练就是121、123演练的这个么?
41也就这2个师了。
123师打得不利索啊
好文章,写的不错,希望楼主能多出几篇这样的佳文。
非常不错
我军的特色就是大规模穿插,但是对于境外作战经验不足,由于在敌人境内,大规模穿插容易暴露,而且我军以轻步兵进行穿插,携带补给最多到1个星期,一旦敌人有足够力量反扑就极其危险,这些都是当年反击战暴露出来的弱点,不知道现在改进得如何
我军轻步兵大规模穿插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达到顶峰,师级规模的战役穿插经常运用,这对部队的作战意志、战斗欲望、战斗经验和指挥水平都要求很高,非百战之师不能胜任。而79年的步兵部队完全不能达到这一点,于是要加强装甲部队,但双方都挑不了大梁。轻步兵多年没打仗,心里没底,想借坦克撑腰。装甲部队的装备又不能独立完成装甲劈入战,整体作战能力还达不到39年德军的水平,必须依赖步兵。这就是当时高不攀低不就的状况,部队能打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这文章是楼主写的吗?
1、基层部队的实战经验不足,异国复杂地形上用兵指挥员对相应指挥艺术和作战规律的把握不足(部队嫩)
2、通讯、后勤保障落后,机动手段落后
3、伴随火力支援不足(装甲部队没有自行火炮,牵引炮跟不上,空中支援别想了,光靠坦克那点直射火力,在复杂地形上碰到接连不断的伏击很痛苦的)
以当时的敌我双方优劣对比,我军打这种比较冒险的大穿插并不合适,包饺子的战役企图是好的,但是客观上缺乏达成战役企图的条件。坦克打头,火炮开道,稳健推进的做法又不合上级要求包饺子的胃口,在短暂的战役时间里要大量歼灭越军有生力量,确实难为当时我军指战员了
现在一定要针对性加强这方面的进攻演练,级别要高规模要大,企图心要明显,做给越南看。虽然大家知道打不起来,就是要让南边明白,万一真干起来可不是79年那次的样子了
还是受演习影响的吧。
还是受演习影响的吧
C2的潘泽尔四万 发表于 2011-8-11 11:17
1、基层部队的实战经验不足,异国复杂地形上用兵指挥员对相应指挥艺术和作战规律的把握不足(部队嫩)
2、 ...
其实我个人觉得,美军那种整体正面推进,在正面战线上依靠机械化步兵的速度和防护能力进行频繁的连排级小规模穿插的效果应该更好吧?不过美军直升机很多,机动能力比我军强了不止一点半点
又已经30年没有战过了啊。。。。
阴影月影 发表于 2011-8-11 12:14
其实我个人觉得,美军那种整体正面推进,在正面战线上依靠机械化步兵的速度和防护能力进行频繁的连排级小 ...
是的,战役主动权和整体兵力火力优势在我方,稳健推进加战术穿插的做法,有利于我军当时并不强大的通讯指挥系统控制复杂地形上的各部队,有利于维持畅通的补给线,从而利用总体优势碾碎越军,我军损失也较小。
但是这样做,跟军委的意图不合,高层估计是希望短促出击快进快出,歼灭有生力量而不长期占领地盘,这样成果显著,政治风险小,但是部队的压力就大多了。朝鲜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我军都有把徒步步兵当机降部队用的传统,但是用在越南显然是不合适的。越南有跟我们类似的政治宣传和思想控制,有全民皆兵体制,擅长小部队独立游动作战,依托复杂地形和工事体系,容易让孤军深入的我军穿插部队到处受敌。
不过高层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中央想狠狠收拾一下越南,但政治上掣肘颇多,不能违背我国历来的原则去借道他国,也不能长期占领越南领土(除了政治上影响恶劣,长期占领对我们压力也太大,当时国家穷,吃不消)。其实我觉得,中央要是肯放松“大量歼敌”这个要求,部队会好打很多。整体推进压过去,扫清占领区的残敌,工兵跟进,能拆回去的都拆回去,弄不回去的全力破坏。至于越军主力,要是退避那就不管他,要是反扑上来那就稳扎稳打跟他决战,反正我们维持稳固的战线,兵力火力占优不会吃大亏。破坏完成再逐次撤兵,一路破坏交通线,看越军敢不敢追,追不上来我们安心,追上来就利用掩护部队打一下。总之就是不要以分散对分散,我们的优势在兵力、火力,越军的优势在经验、地形,战术上应当尽量扬长避短
C2的潘泽尔四万 发表于 2011-8-11 14:52
是的,战役主动权和整体兵力火力优势在我方,稳健推进加战术穿插的做法,有利于我军当时并不强大的通讯指 ...
不行吧,这种打法能在一个月内结束反击战吗?不冒点险打到后来势必形成胶着,有战争规模扩大化的危险。要想速战速决,还真得打这种大穿插一战定胜负。只是当年的装备和训练水平完成这个任务确实有点勉强。
打得一塌糊涂  
阴影月影 发表于 2011-8-11 12:14
其实我个人觉得,美军那种整体正面推进,在正面战线上依靠机械化步兵的速度和防护能力进行频繁的连排级小 ...
看样子的确有人要复习了一下第一次海湾战争了
ddxxxxx 发表于 2011-8-11 09:26
我军轻步兵大规模穿插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达到顶峰,师级规模的战役穿插经常运用,这对部队的作战意志、战斗 ...
39德国和79中共是两个概念,39年坦克可是新潮东西,反坦克装备都没出来多少,波兰人挥着马刀砍坦克,作战环境大不一样。
坦克劈入战是美国人在朝鲜提出的东西,也就是在当年志愿军缺乏反坦克武器的2-3战役用过,4次战役后随着志愿军反坦克装备好转战术成熟慢慢被压下去。
123与其说是首次团级规模坦克支援营级部队,不如说是我们第一次团级规模步坦协同,本来寄予厚望,但是指挥,通信,后勤暴露出来的问题…教训深刻啊
wereiyou375 发表于 2011-8-14 17:25
39德国和79中共是两个概念,39年坦克可是新潮东西,反坦克装备都没出来多少,波兰人挥着马刀砍坦克,作战 ...
123的观点基本赞同。坦克劈入战是5次战役之后秋季攻势中美军对68军阵地实施的突破战法,67、68当时打得很苦。
坦克劈入这个名字的确是秋季攻势提出的,我前面的说法欠妥。不过没记错的话砥平里美骑一师5团坦克突入增援砥平里就开创了坦克劈入战先河。秋季攻势范弗里特干的只不过把坦克从几十辆增加到几百辆,战术层次到战役层次,这也反映出志愿军装备在进步,迫使美军不得不大量集中使用装甲力量。
几乎每本国内的抗美援朝书籍对这段描写不多
但我觉得67,68是好样的,面对上百辆坦克冲击那样的压力是一个塔山比不了的
确实如此。关于坦克劈入战的事军科2007年出的《汉江拉锯战 : 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战事报告》写得还多一些。还有双石的《开国第一战》。
67、68打得很艰难,没什么更好的防御办法,伤亡1万多人,最后阵地也都丢掉了,直到53年金城战役才大部收复。67后来在老山也是打得最惨,伤亡最大。似乎这个部队就会硬打。
其实当时就慢慢平推足够了。地形太恶劣,无法穿插。穿插没有效果,真不如正面击溃。一样能达到惩罚的目的。
有模有样 发表于 2011-8-13 11:56
不行吧,这种打法能在一个月内结束反击战吗?不冒点险打到后来势必形成胶着,有战争规模扩大化的危险。要 ...
不能,这个想法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实际上军事服从政治,当时军委的意图是要以较小的政治风险(速战速决,规模可控)尽可能多歼灭越军,以当时我军的水平,要完成这个意图难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