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特大交通事故的选择性关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3:26:18
2011年07月29日    中国青年报    陈方

  “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事发前一天,京珠高速河南信阳段一辆从威海驶向长沙的双层大客车,因非法携带易燃化工产品凌晨4点左右突发大火,41人在事故中遇难,只有6人死里逃生。这起事故很快被“甬温线动车追尾”盖过,7月 27日《中国青年报》评论道,“你也许可以说出甬温线上那个两岁零八个月的幸存者项炜伊的故事,却可能没记住京珠高速客车事故中任何一个人的名字。”

  两起特大事故仅时隔一天,为何我们进行了选择性的人道关切?7月28日某网站做了一个很好的专题“尊重生命与找个批评对象”。它指出,客车事故具有普遍性,而动车事故具有独特性;普遍性事故会令舆论批评产生审丑疲劳。另外,铁道部一直高调宣扬中国动车、高铁技术的先进与安全性,在特大事故面前,民众得以借机狠狠批评他们。

  从道理上讲,无论信阳客车事故还是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无辜丧生的生命都应受到同等重视,我们的唏嘘、惋惜、愤怒、眼泪不应偏向任何一方,可这两起事故引起的关注度确实大不一样。除了上述原因外,它与“信息鸿沟”还有些许关系。

  信息鸿沟是指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之间的巨大差距。在那辆严重超载的长途客车上的大多数乘客,与动车上的乘客或许并不属于一个阶层。没人发微博寻找他们,微博上也基本看不到信阳客车事故的信息,他们周围的人或许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对这起事故的追问。

  这两起事故的关注度落差很容易让人想起2007年厦门PX事件和黑砖窑奴工的事情。二者也基本发生在同一时段,当媒体还在解读厦门PX事件是中产阶层参与公共事务的标志时,黑砖窑奴工已逐步淡出舆论视线。对这两起事件都有过报道的记者朱红军在《厦门的天,黑砖窑的地》中写道,“在厦门,我亲见着,那些为着自己城市的蓝天,用短信、用网络、呐喊乃至付诸行动的白领精英们,可以开着自己的私家车,边阔论民主政治,边关心楼价起伏。而郑州的老袁什么都说不出来,也什么都做不出来。”黑砖窑奴工的家人与厦门市民生活在完全不同的阶层,他们还没有使用网络的习惯甚至能力。所以,同是重要的公共事件,厦门PX事件能吸引更多眼球和更久关注,而黑砖窑奴工则在海量信息中转瞬间被遗忘。

  用“信息鸿沟”来解读信阳客车事故与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所引发的天壤之别的关注度,略显冷血,但这客观存在。我不同意一些网民所谓“强调信阳客车事故”是为了给“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转移视线的论调,生命天平上,每一个名字都是平等的。有个专题问得好,“如果习惯了以看数字、看对象的选择性悲悯,这是不是也是一种麻木?”

  这两起事故也让我想起前不久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英与朱依依的故事。吴菊英用她的双手接住了不慎从10楼摔落的两岁女童妞妞,媒体及舆论倾力聚焦;而几乎同时,19岁的外地打工女孩朱依依在杭州被高楼掉落的玻璃幕墙砸伤了腿甚至面临截肢,却鲜有问津。

  媒体总是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件进行传播并进而汇聚成舆论,我们又都是“舆论河流上的船”;媒体必定要进行“选择性”关注,而真正敬畏生命的公民,应该有意识地“下船”关注一下舆论没有聚焦的地方。“信阳客车事故”与“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引发的关注度落差,或许正是我们与成熟公民社会间的差距。

http://news.sina.com.cn/pl/2011-07-29/080422898149.shtml
2011年07月29日    中国青年报    陈方

  “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事发前一天,京珠高速河南信阳段一辆从威海驶向长沙的双层大客车,因非法携带易燃化工产品凌晨4点左右突发大火,41人在事故中遇难,只有6人死里逃生。这起事故很快被“甬温线动车追尾”盖过,7月 27日《中国青年报》评论道,“你也许可以说出甬温线上那个两岁零八个月的幸存者项炜伊的故事,却可能没记住京珠高速客车事故中任何一个人的名字。”

  两起特大事故仅时隔一天,为何我们进行了选择性的人道关切?7月28日某网站做了一个很好的专题“尊重生命与找个批评对象”。它指出,客车事故具有普遍性,而动车事故具有独特性;普遍性事故会令舆论批评产生审丑疲劳。另外,铁道部一直高调宣扬中国动车、高铁技术的先进与安全性,在特大事故面前,民众得以借机狠狠批评他们。

  从道理上讲,无论信阳客车事故还是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无辜丧生的生命都应受到同等重视,我们的唏嘘、惋惜、愤怒、眼泪不应偏向任何一方,可这两起事故引起的关注度确实大不一样。除了上述原因外,它与“信息鸿沟”还有些许关系。

  信息鸿沟是指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之间的巨大差距。在那辆严重超载的长途客车上的大多数乘客,与动车上的乘客或许并不属于一个阶层。没人发微博寻找他们,微博上也基本看不到信阳客车事故的信息,他们周围的人或许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对这起事故的追问。

  这两起事故的关注度落差很容易让人想起2007年厦门PX事件和黑砖窑奴工的事情。二者也基本发生在同一时段,当媒体还在解读厦门PX事件是中产阶层参与公共事务的标志时,黑砖窑奴工已逐步淡出舆论视线。对这两起事件都有过报道的记者朱红军在《厦门的天,黑砖窑的地》中写道,“在厦门,我亲见着,那些为着自己城市的蓝天,用短信、用网络、呐喊乃至付诸行动的白领精英们,可以开着自己的私家车,边阔论民主政治,边关心楼价起伏。而郑州的老袁什么都说不出来,也什么都做不出来。”黑砖窑奴工的家人与厦门市民生活在完全不同的阶层,他们还没有使用网络的习惯甚至能力。所以,同是重要的公共事件,厦门PX事件能吸引更多眼球和更久关注,而黑砖窑奴工则在海量信息中转瞬间被遗忘。

  用“信息鸿沟”来解读信阳客车事故与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所引发的天壤之别的关注度,略显冷血,但这客观存在。我不同意一些网民所谓“强调信阳客车事故”是为了给“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转移视线的论调,生命天平上,每一个名字都是平等的。有个专题问得好,“如果习惯了以看数字、看对象的选择性悲悯,这是不是也是一种麻木?”

  这两起事故也让我想起前不久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英与朱依依的故事。吴菊英用她的双手接住了不慎从10楼摔落的两岁女童妞妞,媒体及舆论倾力聚焦;而几乎同时,19岁的外地打工女孩朱依依在杭州被高楼掉落的玻璃幕墙砸伤了腿甚至面临截肢,却鲜有问津。

  媒体总是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件进行传播并进而汇聚成舆论,我们又都是“舆论河流上的船”;媒体必定要进行“选择性”关注,而真正敬畏生命的公民,应该有意识地“下船”关注一下舆论没有聚焦的地方。“信阳客车事故”与“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引发的关注度落差,或许正是我们与成熟公民社会间的差距。

http://news.sina.com.cn/pl/2011-07-29/080422898149.shtml
我来告诉这个记者为什么吧。

首先国家需要建立科学的事故救援观念。
现在不是在战争中。
为了别人的安全,为了自己的良心,请官员们不要再任意妄为了。

铁路产业成千上万的工人。
股市里成千上万的老百姓。
还有数以亿计的将要坐火车的人。都在看着你们呢。。。。。。

那起汽车交通事故能够引起整个产业的震荡么?能够引起股市多个相关个股跌停么?以及汽车的残骸是否也如这次火车一样。草草的就粉碎和掩埋了么?
今天是头7吧,搜、新等网站全体把这个事情蒸发了,只剩下零散的博客之类的残渣。
何也?
造汽 发表于 2011-7-30 08:37
今天是头7吧,搜、新等网站全体把这个事情蒸发了,只剩下零散的博客之类的残渣。
何也?
穷寇莫追。
反正我的疑问都发出来了。。。。。。看看最后有哪些会有明确的答案。。。。。。。
我也很反对那些记者说什么某些调查组专家和铁路系统关系之类的话。这是非常非常正常的。难道要一个完全不懂铁路的人来分析问题么?写那个文章的人真是故意想要混淆视听。混水摸鱼。
侠客尚 发表于 2011-7-30 08:50
穷寇莫追。
反正我的疑问都发出来了。。。。。。看看最后有哪些会有明确的答案。。。。。。。
我也很反 ...
狗还没落水,所以打不得,
我们没有“剩勇”,所以也追不得穷寇,因为沽名,学霸王的太多了。
如果全都关注的话我们敬爱的总理岂不是要累死了。


为什么选择性关注呢?

因为铁道部把高铁的母牛吹得满天飞,它不仅忽悠了党中央,而且忽悠了全国人民,骗钱没人性,官僚无素质。

《中国青年报》的文章根本就没用脑子,空调房里泡着绿茶写的。



为什么选择性关注呢?

因为铁道部把高铁的母牛吹得满天飞,它不仅忽悠了党中央,而且忽悠了全国人民,骗钱没人性,官僚无素质。

《中国青年报》的文章根本就没用脑子,空调房里泡着绿茶写的。

王应许 发表于 2011-7-30 09:09
如果全都关注的话我们敬爱的总理岂不是要累死了。
如果我们敬爱的总理全都关注的话岂不是要累死了。
从这角度讲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