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三问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27:05
    (新华视点)不该发生的事故为何发生?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原因追问

  新华网温州7月25日电

  近40人死亡,约200人受伤————7月23日,这是令中国铁路人心中悸痛的一个日子,也是中国铁路史上让人悲伤的一天。

  追尾!这本应局限于汽车行驶中较为常见的事故,但竟然不可思议地在身形庞大、技术先进的两列动车上发生了。

  那么,这起“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乘客生命不能白白消失,人们衷心希望,事故原因能早日查明,引以为戒。

  追问一:行车安全系统为何失效?

  “我是对中国动车安全有信心的,但这次追尾事故却令我疑惑不解!”D301次列车乘客李妍婷说。

  40岁的李研婷是天津人,7月23日早上8点10分许,打算去温州雁荡山游玩的她们一家五口从天津上了车。一路有雨,不过列车行驶还算平稳,但却时常走走停停。

  进入温州永嘉站前,雨越来越大,闪电频繁,李妍婷隐约有些担心,感觉车速有些慢了。“时速大约不到100公里,列车当时已晚点25分钟左右。”

  D301次动车在永嘉站本不停靠,但这趟列车却在此停留了几分钟。20时24分许,得到出发信号后,列车重新启动,车速明显快了不少。“早是这样的速度,列车就不会晚点了。”李妍婷当时这样对家人说。

  此时此刻,另一辆D3115次动车正在前方不远处行驶,且车速明显慢于D301次。两车距离在危险地缩短,但没有人意识到——无论是乘客,还是动车司机,乃至后方列车控制指挥中心……

  乘客网友“希希宋”当时坐在D3115次动车15车厢。她微博回忆说,“大致当晚7时50多分列车停站在永嘉站,车厢内列车员告诉大家是因为天气关系,须停车等候。”20时15分许,列车驶出永嘉站,但车速较慢。

  20时38分,在温州市鹿城区黄龙街道双坳村下岙处的瓯江大桥上,D301次列车高速追上前车。发现险情的D301次列车司机潘一恒,紧急采取制动措施,但为时已晚,两车不可避免地追尾相撞。当武警撬开严重变形的司机室,潘一恒已经牺牲,他的胸口被闸把穿透……

  后车D301次动车紧急刹车时,乘客李妍婷感觉车不停地抖动,并发出“咣、咣”减速声响,随着最后一声相撞巨响,她们一家五口全部摔倒在地。

  前车D3115次乘客网友“希希宋”感觉车厢一下快速向前冲行,大致滑行五六分钟,后整个车厢一片漆黑,车厢也往左倾斜。

  剧烈追尾撞击,令D3115次动车组列车第13至16节车厢脱轨,D301次动车组列车第1至5节车厢脱轨,四节坠落桥下,其中1节车厢悬空,一头担在高桥上,另一头插在地下,犹如一个巨大惊叹号!到25日15时,事故已造成35人死亡、192人受伤。

  按照列车运行常识,无论是一般电力机车,还是高端动车,都装载有防止相撞和追尾的安全闭塞系统。这套系统可以有效测定列车速度,对位置进行定位。但是这套至关重要的行车安全系统却在最关键时刻失效了,这是为何?

  “按照正常的情况,列车不应该发生这样的追尾,但它就是发生了……”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痛心地说:“国务院已经组织事故调查组,将会认真地、严肃地、细致地把事故原因查清楚,铁道部会积极地配合事故调查。”

  追问二:列车调度管理是否到位?

  在安全生产专家和铁路人士看来,列车追尾是很荒唐的事,其中人为、管理因素不容忽视。

  “即使列车信号失灵了,电话总能沟通吧?咋能撞上呢?”不少乘客这样发问。

  列车体积大、速度快,刹车距离至少以数公里计,高速行进的动车距离则更长,防止列车追尾不可能凭司机目测。列车行进中,不仅有一套行车控制系统,更重要的是还要听从调度中心指令。

  “管理责任不容懈怠,任何一起事故必定破坏了种种制约原则才导致而成。”清华大学教授、管理学家陈国权这样强调管理的重要性。

  2008年4月28日发生的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中,两列火车相撞的原因正是源于内部管理混乱,是一起典型的责任事故。

  “海恩法则”是安全生产管理上一条著名原理,它核心要义提醒人们: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

  事故发生的甬温线调度管理归上海铁路局管控,而从北京南开往福州的D301次列车是7月1日铁路调图后刚刚开通,其在京沪段走京沪高铁铁路线。“开通不到一个月就出事,这着实令人叹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铁路业内人士说:“其实近来频频雷击事件导致列车晚点,本就应该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像防止追尾,别说是动车,就算是普通列车,也会有极为严格的安全操作、调度指挥规范。即使雷击导致信号失灵,但列车终究是归人来管理,“车是死的,人是活的”。

  据两车乘客回忆,撞击时,前车D3115次动车时速度大约20公里,而后车D301次动车时速则在100公里上下。如果调度正确,且两车驶出永嘉站时间相差约10分钟,后面车应有充分时间停车,这起事故应涉及信号系统和调度管理系统等方面问题。

  “这绝不是天灾!事前一点征兆也没有,应有调度失控原因,没有协调好。”D301次动车乘客刘义鑫说。

  7月24日晚,铁道部党组决定对发生“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党委书记李嘉、分管工务电务的副局长何胜利予以免职,并进行调查。

  “作为上级主管部门,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事故发生,都应当负有领导责任。”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说。他还表示,动车的“黑匣子”已经找到。“黑匣子”是列车运行的监控系统,它用于分析事故,提供原始数据。目前对黑匣子的数据调查正在进行中。

  追问三:平安能否不用鲜血来换?

  惨剧令人痛心,事故令人警醒。

  “还是对中国动车很有信心,但是我们衷心希望有关部门能吸取这次事故的沉痛教训,加强安全管理,既让动车跑得快,也要行得稳,让百姓放心!”D301次乘客高士莉说。

  24日,前来温州指导这起事故救援、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宣布成立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他说,事故调查组要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事故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

  铁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起事故性质十分严重。对这起事故,铁路部门将深入调查分析,查明原因,深刻吸取教训,坚决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不少乘客反映说,这起事故暴露出的其他一些细节问题应引起重视。比如,目前动车座位没有安全带,一些乘客导致碰撞外伤;事故发生后,动车包厢门打不开,玻璃敲不碎;车厢内也缺少救生锤;乘客逃离列车后,高架桥轨道两侧本可作为逃生通道,但失修严重,增加了逃离难度……

  乘客刘义鑫说,列车出事后,好不容易找到救生锤,但是三个人轮流砸玻璃,但还是砸不开。“后来听人说,砸窗有很多注意事项和技巧,但当时慌乱一团,谁会去琢磨?”

  D301次车15号车厢乘客孙女士则说,动车是不是应该像飞机一样,乘务员一上车先对乘客进行安全培训,可我们动车上,不少乘务员还是延续着旧时列车的习惯,忙着卖饮料、扑克、书赚钱。

  温州康宁医院参与救护的医务人员说,如果动车有安全带,伤亡可以减少一大半,因为很多受害者都是被甩离座位撞到硬物后,头部、胸部、腰部受伤所致。

  这是一起不该发生的事故,遇难乘客的血不能白流,这令人痛心,更令人警醒。

  铁道部部长盛光祖表示,将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迅速行动,振奋精神,采取坚决有力措施,认真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坚决防止发生新的严重事故,迅速稳定运输安全局面。(记者张旭东、朱立毅、齐中熙、李亚彪、岳德亮)

http://news.iqilu.com/china/gedi/2011/0725/515494.html    (新华视点)不该发生的事故为何发生?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原因追问

  新华网温州7月25日电

  近40人死亡,约200人受伤————7月23日,这是令中国铁路人心中悸痛的一个日子,也是中国铁路史上让人悲伤的一天。

  追尾!这本应局限于汽车行驶中较为常见的事故,但竟然不可思议地在身形庞大、技术先进的两列动车上发生了。

  那么,这起“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乘客生命不能白白消失,人们衷心希望,事故原因能早日查明,引以为戒。

  追问一:行车安全系统为何失效?

  “我是对中国动车安全有信心的,但这次追尾事故却令我疑惑不解!”D301次列车乘客李妍婷说。

  40岁的李研婷是天津人,7月23日早上8点10分许,打算去温州雁荡山游玩的她们一家五口从天津上了车。一路有雨,不过列车行驶还算平稳,但却时常走走停停。

  进入温州永嘉站前,雨越来越大,闪电频繁,李妍婷隐约有些担心,感觉车速有些慢了。“时速大约不到100公里,列车当时已晚点25分钟左右。”

  D301次动车在永嘉站本不停靠,但这趟列车却在此停留了几分钟。20时24分许,得到出发信号后,列车重新启动,车速明显快了不少。“早是这样的速度,列车就不会晚点了。”李妍婷当时这样对家人说。

  此时此刻,另一辆D3115次动车正在前方不远处行驶,且车速明显慢于D301次。两车距离在危险地缩短,但没有人意识到——无论是乘客,还是动车司机,乃至后方列车控制指挥中心……

  乘客网友“希希宋”当时坐在D3115次动车15车厢。她微博回忆说,“大致当晚7时50多分列车停站在永嘉站,车厢内列车员告诉大家是因为天气关系,须停车等候。”20时15分许,列车驶出永嘉站,但车速较慢。

  20时38分,在温州市鹿城区黄龙街道双坳村下岙处的瓯江大桥上,D301次列车高速追上前车。发现险情的D301次列车司机潘一恒,紧急采取制动措施,但为时已晚,两车不可避免地追尾相撞。当武警撬开严重变形的司机室,潘一恒已经牺牲,他的胸口被闸把穿透……

  后车D301次动车紧急刹车时,乘客李妍婷感觉车不停地抖动,并发出“咣、咣”减速声响,随着最后一声相撞巨响,她们一家五口全部摔倒在地。

  前车D3115次乘客网友“希希宋”感觉车厢一下快速向前冲行,大致滑行五六分钟,后整个车厢一片漆黑,车厢也往左倾斜。

  剧烈追尾撞击,令D3115次动车组列车第13至16节车厢脱轨,D301次动车组列车第1至5节车厢脱轨,四节坠落桥下,其中1节车厢悬空,一头担在高桥上,另一头插在地下,犹如一个巨大惊叹号!到25日15时,事故已造成35人死亡、192人受伤。

  按照列车运行常识,无论是一般电力机车,还是高端动车,都装载有防止相撞和追尾的安全闭塞系统。这套系统可以有效测定列车速度,对位置进行定位。但是这套至关重要的行车安全系统却在最关键时刻失效了,这是为何?

  “按照正常的情况,列车不应该发生这样的追尾,但它就是发生了……”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痛心地说:“国务院已经组织事故调查组,将会认真地、严肃地、细致地把事故原因查清楚,铁道部会积极地配合事故调查。”

  追问二:列车调度管理是否到位?

  在安全生产专家和铁路人士看来,列车追尾是很荒唐的事,其中人为、管理因素不容忽视。

  “即使列车信号失灵了,电话总能沟通吧?咋能撞上呢?”不少乘客这样发问。

  列车体积大、速度快,刹车距离至少以数公里计,高速行进的动车距离则更长,防止列车追尾不可能凭司机目测。列车行进中,不仅有一套行车控制系统,更重要的是还要听从调度中心指令。

  “管理责任不容懈怠,任何一起事故必定破坏了种种制约原则才导致而成。”清华大学教授、管理学家陈国权这样强调管理的重要性。

  2008年4月28日发生的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中,两列火车相撞的原因正是源于内部管理混乱,是一起典型的责任事故。

  “海恩法则”是安全生产管理上一条著名原理,它核心要义提醒人们: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

  事故发生的甬温线调度管理归上海铁路局管控,而从北京南开往福州的D301次列车是7月1日铁路调图后刚刚开通,其在京沪段走京沪高铁铁路线。“开通不到一个月就出事,这着实令人叹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铁路业内人士说:“其实近来频频雷击事件导致列车晚点,本就应该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像防止追尾,别说是动车,就算是普通列车,也会有极为严格的安全操作、调度指挥规范。即使雷击导致信号失灵,但列车终究是归人来管理,“车是死的,人是活的”。

  据两车乘客回忆,撞击时,前车D3115次动车时速度大约20公里,而后车D301次动车时速则在100公里上下。如果调度正确,且两车驶出永嘉站时间相差约10分钟,后面车应有充分时间停车,这起事故应涉及信号系统和调度管理系统等方面问题。

  “这绝不是天灾!事前一点征兆也没有,应有调度失控原因,没有协调好。”D301次动车乘客刘义鑫说。

  7月24日晚,铁道部党组决定对发生“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党委书记李嘉、分管工务电务的副局长何胜利予以免职,并进行调查。

  “作为上级主管部门,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事故发生,都应当负有领导责任。”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说。他还表示,动车的“黑匣子”已经找到。“黑匣子”是列车运行的监控系统,它用于分析事故,提供原始数据。目前对黑匣子的数据调查正在进行中。

  追问三:平安能否不用鲜血来换?

  惨剧令人痛心,事故令人警醒。

  “还是对中国动车很有信心,但是我们衷心希望有关部门能吸取这次事故的沉痛教训,加强安全管理,既让动车跑得快,也要行得稳,让百姓放心!”D301次乘客高士莉说。

  24日,前来温州指导这起事故救援、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宣布成立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他说,事故调查组要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事故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

  铁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起事故性质十分严重。对这起事故,铁路部门将深入调查分析,查明原因,深刻吸取教训,坚决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不少乘客反映说,这起事故暴露出的其他一些细节问题应引起重视。比如,目前动车座位没有安全带,一些乘客导致碰撞外伤;事故发生后,动车包厢门打不开,玻璃敲不碎;车厢内也缺少救生锤;乘客逃离列车后,高架桥轨道两侧本可作为逃生通道,但失修严重,增加了逃离难度……

  乘客刘义鑫说,列车出事后,好不容易找到救生锤,但是三个人轮流砸玻璃,但还是砸不开。“后来听人说,砸窗有很多注意事项和技巧,但当时慌乱一团,谁会去琢磨?”

  D301次车15号车厢乘客孙女士则说,动车是不是应该像飞机一样,乘务员一上车先对乘客进行安全培训,可我们动车上,不少乘务员还是延续着旧时列车的习惯,忙着卖饮料、扑克、书赚钱。

  温州康宁医院参与救护的医务人员说,如果动车有安全带,伤亡可以减少一大半,因为很多受害者都是被甩离座位撞到硬物后,头部、胸部、腰部受伤所致。

  这是一起不该发生的事故,遇难乘客的血不能白流,这令人痛心,更令人警醒。

  铁道部部长盛光祖表示,将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迅速行动,振奋精神,采取坚决有力措施,认真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坚决防止发生新的严重事故,迅速稳定运输安全局面。(记者张旭东、朱立毅、齐中熙、李亚彪、岳德亮)

http://news.iqilu.com/china/gedi/2011/0725/515494.html
东方卫视记者说是63人,下面字幕是32人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ex7RnHeLyk/
2011-7-25 22:45
您发表的主题 新华社:三问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已审核通过!   查看 ›

我们的CD真牛,新华社的时评也要审核一番,堪比中*宣*部!
凤凰卫视 是6问铁道部
450815 发表于 2011-7-25 23:42
凤凰卫视 是6问铁道部
6问是铁道部。3问实际上是问上海局。
yuppppp 发表于 2011-7-25 22:57
2011-7-25 22:45
您发表的主题 新华社:三问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已审核通过!   查看 ›
  敏感词语自动过滤,没有办法。
应该是调度的错。 把两列火车同时放到同一条线上,让司机自己用目测掌握相隔距离,哪有这样的。。。
双筒 发表于 2011-7-26 08:03
应该是调度的错。 把两列火车同时放到同一条线上,让司机自己用目测掌握相隔距离,哪有这样的。。。
电务的责任可能更大。测试信号人为改变信号标志。好像还没有通知调度室。调度和司机都不知道线路上的信号是假的。所以最后导致追尾。
下次在调度室装摄像头
我记得第一次坐动车还是今年从武汉去十堰出差,感觉还是蛮平稳的,不过确实没有安全带。刚开始坐椅感觉就跟大巴车上一样,稍微有点点挤。其实这没什么的,更奇怪的是,从十堰回武汉时的动车好象在哪个站要调头行驶,我在想,那这下是不是我们就背对着车行方向坐着了啊,谁知道,只见大家一呼啦的都全起来了,我正奇怪呢,哈哈,竟然发现这椅子可以旋转。哈哈,算是刘姥姥进大观园,见识了,不过我觉着这样旋转的坐椅不太安全吧,不牢固。呵呵,随口说说。
侠客尚 发表于 2011-7-25 19:09
电务的责任可能更大。测试信号人为改变信号标志。好像还没有通知调度室。调度和司机都不知道线路上的信号 ...
测试信号的人可以随意改变调度看到的信息? 有点太儿戏了。。。
双筒 发表于 2011-7-26 09:52
测试信号的人可以随意改变调度看到的信息? 有点太儿戏了。。。
有消息是这么说的。雷击等原因造成的故障红灯被电务维修测试时改成绿灯 ,当时前车还在铁路上遵循命令目视速度行驶。所以造成后车司机看不到红灯高速撞上前车。
狂龙 发表于 2011-7-26 09:52
我记得第一次坐动车还是今年从武汉去十堰出差,感觉还是蛮平稳的,不过确实没有安全带。刚开始坐椅感觉就跟 ...
旋转椅不是TC发明的,如此说来你在质疑全世界的高铁
m_sy 发表于 2011-7-26 10:01
旋转椅不是TC发明的,如此说来你在质疑全世界的高铁
没有质疑的意思,说说我第一次做动车经历而已,因为老式火车坐椅是对着的,一部分相向一部分相背形式,只是说确实是我第一次见而已。火车上都没安全带包括卧铺,只有个小栏杆,这也是事实。我只是说旋转的只有一个主轴撑着,出事安全性太差,就跟汽车没有安全带一个道理。并非质疑什么。当然了我也觉得这样旋转也挺好的,至少目前没有解决的办法。并不是说这样做就错了。
问完没有?

问完了继续马照跑舞照跳,反正就是问问而已,有本事你咬我?
 乘客网友“希希宋”当时坐在D3115次动车15车厢。她微博回忆说,“大致当晚7时50多分列车停站在永嘉站,车厢内列车员告诉大家是因为天气关系,须停车等候。”20时15分许,列车驶出永嘉站,但车速较慢。
D301次动车在永嘉站本不停靠,但这趟列车却在此停留了几分钟。20时24分许,得到出发信号后,列车重新启动,车速明显快了不少。“早是这样的速度,列车就不会晚点了。”李妍婷当时这样对家人说。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1-7-26 06:49
  敏感词语自动过滤,没有办法。
哪一个词是敏感词,请指出以后自当注意。
yuppppp 发表于 2011-7-26 15:59
哪一个词是敏感词,请指出以后自当注意。
  我自己都不清楚,有时候敏感词很多很让人无语。
侠客尚 发表于 2011-7-26 09:57
有消息是这么说的。雷击等原因造成的故障红灯被电务维修测试时改成绿灯 ,当时前车还在铁路上遵循命令目视 ...
改起来难度不小。2000A是有编码的,不是拉两根线,封一下那么简单。但技术上是能作到的,不过个人觉得,反复大反思了这么多年,实在没有冒险,违章的任何必要,尤其是在那种极端天气下,没有丝毫可理解性。

从电话会议上来看,只是强调了分散自率到非常站控模式转换要加强控制(不是一直再强调么!)。当然,安是调度出身的。

是叠加了多方面的原因。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1-7-26 17:22
  我自己都不清楚,有时候敏感词很多很让人无语。
人造出机器人,机器人管起人来人还没办法。想起蔡明和郭达演过的一个小品剧。
mmmmmmm 发表于 2011-7-26 17:37
改起来难度不小。2000A是有编码的,不是拉两根线,封一下那么简单。但技术上是能作到的,不过个人觉得,反 ...
现在各种消息满天飞。
有说铁道部责任最大的。有说调度责任最大的。有说电务责任最大的。
官方的分析会还在推迟。司机被询问。电务副局长 局长都在被调查。真不知道他们的内部管理是怎么在做的?难道全部是通过口头下达的?????什么证据都没有??????

希望不要最后弄出来一个 列车上的黑匣子损坏。
yuppppp 发表于 2011-7-26 15:59
哪一个词是敏感词,请指出以后自当注意。
不一定是政治类的,不过很多和色色的事有关的词都是
m_sy 发表于 2011-7-26 10:01
旋转椅不是TC发明的,如此说来你在质疑全世界的高铁
实话说这个旋转椅在普通舱真是没必要,俺见过俩小屁孩学着G铁录像里大姐的模样,踩着踏板、试图在行车中转那个椅子的。
其实真可以在车内广播中讲一下,怎么砸玻璃。

双筒 发表于 2011-7-26 08:03
应该是调度的错。 把两列火车同时放到同一条线上,让司机自己用目测掌握相隔距离,哪有这样的。。。


两列火车同时放到同一条线上,全世界都是这样的。
靠的是距离间隔(包括列车占用的和必须留出的安全制动距离以及合理的间隔),也就是区间。

慢速时靠的就是目测掌握相隔距离,速度快靠目视掌握不了距离就要靠信号系统的控制了(就是电务),高速时连车外的信号系统都不行了(太快的,看不清了),靠车内显示的信号系统。

如果信号系统完好,后车即便得不到前车的距离和车速,也可在信号系统的控制下。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

信号系统编码传输靠的是铁轨,控制是与之相连的信号箱。

现在高铁又发展出了,用GPS信号和无线信号相联系的另一套距离安全控制的系统,不过该系统可靠性不太够。这次出事的车好像没有。另外安全系统越多,故障停车的几率越大。所谓故障导向安全。

以上近3天的看帖心得
双筒 发表于 2011-7-26 08:03
应该是调度的错。 把两列火车同时放到同一条线上,让司机自己用目测掌握相隔距离,哪有这样的。。。


两列火车同时放到同一条线上,全世界都是这样的。
靠的是距离间隔(包括列车占用的和必须留出的安全制动距离以及合理的间隔),也就是区间。

慢速时靠的就是目测掌握相隔距离,速度快靠目视掌握不了距离就要靠信号系统的控制了(就是电务),高速时连车外的信号系统都不行了(太快的,看不清了),靠车内显示的信号系统。

如果信号系统完好,后车即便得不到前车的距离和车速,也可在信号系统的控制下。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

信号系统编码传输靠的是铁轨,控制是与之相连的信号箱。

现在高铁又发展出了,用GPS信号和无线信号相联系的另一套距离安全控制的系统,不过该系统可靠性不太够。这次出事的车好像没有。另外安全系统越多,故障停车的几率越大。所谓故障导向安全。

以上近3天的看帖心得
两列火车同时放到同一条线上,全世界都是这样的。
靠的是距离间隔(包括列车占用的和必须留出的安全制动距离以及合理的间隔),也就是区间


好吧,再把俺原话详细一下,“把两列火车同时放到同一条线上,还是在同一个区间里,让司机自己用目测掌握相隔距离,” 大概就没有歧义了。。。
njhhnj 发表于 2011-7-27 03:46
其实真可以在车内广播中讲一下,怎么砸玻璃。
也许有人会砸着玩。或者一有打雷引起临时停车,整列火车乒乒乓乓砸成一片,无法制止,火车立马真的不能开了。
双筒 发表于 2011-7-27 07:02
好吧,再把俺原话详细一下,“把两列火车同时放到同一条线上,还是在同一个区间里,让司机自己用目测掌 ...
还要加上同向或相向,处理办法也许不同。

工科人的毛病啊(我也有!)
双筒 发表于 2011-7-26 08:03
应该是调度的错。 把两列火车同时放到同一条线上,让司机自己用目测掌握相隔距离,哪有这样的。。。
应该是可以的,只要将高铁限速定在60公里就可以了。这个要求连汽车也能做到,那么先进无比的火车应该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