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ds-sunny大作:俄式的中餐——话说9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11:35


    最近老是有人说99德味很重。老夫看着心烦。趁有空拍一砖头。

    首先,在土鳖的坦克发展历程中,学条顿是有的。在80年代的新2代坦克研制中。土鳖确实吸收了德国的设计思想。折腾出1224、1226几辆新2代样车。比如采用120炮、大功率发动机、综合式传动系统、焊接式炮塔等等。以致几十年后还引得众德粉心情澎湃,大呼小叫“小豹2”。

    但是,当年土鳖国的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让这个“小豹2”最终落得一个下马的结局。为什么如此先进的设计思想会如此下场呢,原因就是以土鳖国当时的工业水平是很难在大功率柴油机和综合式传动上得以突破的,即使是抄也因为生产技术的落后而无法造出来,况且还真有人以为德国人会无私地把技术贡献出来支持土鳖?人家资本家无非想卖产品赚钱而已,谁都不想当活雷锋。资本家说几句客套话就别当真了。当然,土鳖国当年蜜月的时候还是买了一些样品回来的。但是技术人家是一定不会给。资本家不傻,没钱就别想空手套白狼,土鳖当年也确实没钱,所以结果咋样大家都知道了。

    后来的2代坦克88式开发的时候就实际很多,结合土鳖国的实际,采用了老150基础上通过采用涡轮增压技术提高功率,保证了在满足生产条件下适当提升功率的要求。传动箱继续采用原来59的定轴式变速箱,在当时这是没法解决行星式变速的唯一解决办法。火力系统采用成熟的105炮系统。火控土鳖通过技术引进,买了37A火控系统,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稳像式火控,此乃后话。至于96式的诞生比较传奇,作为96的前身85式,其实是一直作为外贸型号开发的,由105到后来的125的85IIM,土鳖一直没有把这个纳入自己的装备体系。85IIM在小巴那里折腾了N年,小巴还是很够意思,一大堆的问题困扰了N年,之后才慢慢解决,土鳖军当时3代还在研制当中。眼看着国内一堆59的破烂,还有不多的88,在3代装备前都处于极其落后的情况下,看看小巴的85IIM用得还不错,于是把这玩意改进了一下变成96装备了。

    上面说了一堆的废话,作为铺垫,接着开始说3代。

    3代在立项之初有过一些争论,之前土鳖从罗马尼亚搞到一辆原装的T72,于是乎土鳖研究一番发现比土鳖的坦克好NN倍,于是当年搞了一个“64工程”,准备全盘山寨T72.当然这个工程在自主发展的思想下被推到了。由此拉开了3代大会战。3代指标上明确要求大口径坦克炮、大功率柴油机、新的传动系统、新的火控,总体性能达到世界上3代坦克的水平。

    在火力系统上,土鳖原来的120炮系统因为采用的大药室结构,只考虑了威力达标,但是没顾及到适装性问题,造成炮尾结构大,后座能量过大。结果就是在坦克上应用困难,最后这个120炮被炮兵拾了牙惠,装在在89自行反坦克炮上,因为89炮塔大,能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大的炮尾,有足够的后座距离消化后座能量(这里插一句,那个59-120系统其实是采用L44的药室结构,比土鳖版120小很多,大家千万别把59-120的炮当成老120能上坦克的证据)。于是,T72的125系统在拥有自动装弹机、比较合适的药室、而且因为是成熟的技术,3代上采用就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在原125的基础上,土鳖采用原来在86-100上发展而来的高膛压火炮技术,改进了材料和身管制造技术,采用了新的发射药,弄出了加强版的125系统。

    发动机方面,土鳖开始就定下了1200马力的指标,以MB873作为为追赶目标,在论证过程中出现了几种方案,其中就有山寨MTU396的方案,但是这个方案很快就被推翻了,因为这个民用机型存在体积过大、气候适宜能力差的毛病,这个方案很快被推翻,最后这个发动机用在90II的早期样车上,最后也没能修成正果。3代的发动机最后继续采用“高紧凑、高经济、高可靠、低散热”的总体思路。为了保证高紧凑,150HB最后采用了原来老150的小缸心距的方案(其实小缸心距对结构强度是很不利的,这个在老150上被广为诟病,实在不明白当时为啥还会继续选择这种构型,为了加强强度,发动机必须在结构上考虑更多,其实土鳖在缸心距这个问题上留了尾巴了,后来说发展方向是要减少缸径,这个其实也就是增大缸心距的思想),150HB在这点上跟MB873那种大缸心距,大排量的思路是很不同的。实际上,150HB除了在涡轮增压器上参考过MTU,其他的地方找不到任何相像的地方。气缸夹角,配气系统都完全不同,150HB在设计上其实更多参考了英国帕金斯CV12TCA的设计。比如其中的中冷系统。附件的布局等等。150HB上没多少德国的影子,肯定让众德粉大大失望的。因为他们一直把150HB当成是德国发动机的山寨版本。

    传动系统上,原来是要求上综合传动的,但是后来考虑到综合传动箱技术难度大,难以短时间搞出能用的产品,为了保证不拖总体进度,在传动上分了两步走,先采用T72上成熟的双侧行星变速箱,由于土鳖在液力变矩器技术上有了一定的成果,在T72的双侧变速箱前端加上了液力变矩器,作为综合传动的过渡方案,加上液力变矩器的99虽然没做到豹2的双流无级转向,但是在越野性能上还是比T72有了很大的提高的。

    行走系统上,3代没继续采用88/96上的摩擦式减振器(这让德粉很失望,当初豹2上的摩擦减振器是被德粉当作神物的),沿用了俄式的叶片式旋转减振器,其实,摩擦式也会、液压式也好,各有优缺点,3代选择液压式无非是看上可调、散热好、减振特性好的优点,当然液压式在可靠性和寿命上是不如摩擦式的。在T72减振系统上,土鳖增加了液压式缓冲器。这跟豹2上的类似(这回德粉高兴了)。豹2在野外高速飞奔一直是德粉们津津乐道的事情(其实,后来的M1、勒克来尔都有不比豹2差的越野飞奔的镜头,但都因为豹2的先入为主而被选择性地忘却了)。

    越野性能的好坏是各种因素的结合,首先要有强悍的动力系统,非常好的传动装置,最后就是很好的悬挂行走装置。豹2的扭杆性能的优越使他在野外有着极好的性能,加上减振器和液压缓冲的采用,在越野行驶中减少了振动和悬挂装置对车体的刚性冲击,使越野性能得以提高。T72越野性能给人不好的印象原因有很多,其中发动机功率不足是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加上机械式单流传动,在复杂地形形式需要频繁变档,转向操纵也极其差劲,这使得T72在复杂地形上行驶总给人一种一顿一挫的感觉,没有豹2那种平顺感。最后就是T72的悬挂问题了,虽然采用了叶片式减振器,减振性能也不错,但是因为没采用液压缓冲器,在复杂地形上就经常出现悬挂系统刚性冲击车体的问题,大的冲击使车辆根本不敢开快,这点大家别被毛子在武器展上疯狂伊万式的飞车表演给骗了,那些都是开了几十年的老油条,对他们来说,疯狂驾驶就是一种杂耍游戏,部队的小兵是根本做不到的。

    总体来说,3代坦克上T72的影子是抹不掉的,相同的自动装弹机(当然经过改进),悬挂系统(当然也是加上土鳖的改进)。当时,有影子不等于全抄,在装甲防护上、火控系统上这都是土鳖自己的技术,炮塔因为装甲技术的采用,构型也不同于T72,3代车体因为采用的150HB纵置的布局和为将来综合传动采用留有余地,在动力舱上拉长了。在3代上,德味是基本看不到的。在T72的基础上一样能运用新的火力、防护、动力搞出脱胎换骨式的东西出来——3代大改就是这种终极改进。

http://www.fyjs.cn/bbs/htm_data/26/1107/352361.html



    最近老是有人说99德味很重。老夫看着心烦。趁有空拍一砖头。

    首先,在土鳖的坦克发展历程中,学条顿是有的。在80年代的新2代坦克研制中。土鳖确实吸收了德国的设计思想。折腾出1224、1226几辆新2代样车。比如采用120炮、大功率发动机、综合式传动系统、焊接式炮塔等等。以致几十年后还引得众德粉心情澎湃,大呼小叫“小豹2”。

    但是,当年土鳖国的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让这个“小豹2”最终落得一个下马的结局。为什么如此先进的设计思想会如此下场呢,原因就是以土鳖国当时的工业水平是很难在大功率柴油机和综合式传动上得以突破的,即使是抄也因为生产技术的落后而无法造出来,况且还真有人以为德国人会无私地把技术贡献出来支持土鳖?人家资本家无非想卖产品赚钱而已,谁都不想当活雷锋。资本家说几句客套话就别当真了。当然,土鳖国当年蜜月的时候还是买了一些样品回来的。但是技术人家是一定不会给。资本家不傻,没钱就别想空手套白狼,土鳖当年也确实没钱,所以结果咋样大家都知道了。

    后来的2代坦克88式开发的时候就实际很多,结合土鳖国的实际,采用了老150基础上通过采用涡轮增压技术提高功率,保证了在满足生产条件下适当提升功率的要求。传动箱继续采用原来59的定轴式变速箱,在当时这是没法解决行星式变速的唯一解决办法。火力系统采用成熟的105炮系统。火控土鳖通过技术引进,买了37A火控系统,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稳像式火控,此乃后话。至于96式的诞生比较传奇,作为96的前身85式,其实是一直作为外贸型号开发的,由105到后来的125的85IIM,土鳖一直没有把这个纳入自己的装备体系。85IIM在小巴那里折腾了N年,小巴还是很够意思,一大堆的问题困扰了N年,之后才慢慢解决,土鳖军当时3代还在研制当中。眼看着国内一堆59的破烂,还有不多的88,在3代装备前都处于极其落后的情况下,看看小巴的85IIM用得还不错,于是把这玩意改进了一下变成96装备了。

    上面说了一堆的废话,作为铺垫,接着开始说3代。

    3代在立项之初有过一些争论,之前土鳖从罗马尼亚搞到一辆原装的T72,于是乎土鳖研究一番发现比土鳖的坦克好NN倍,于是当年搞了一个“64工程”,准备全盘山寨T72.当然这个工程在自主发展的思想下被推到了。由此拉开了3代大会战。3代指标上明确要求大口径坦克炮、大功率柴油机、新的传动系统、新的火控,总体性能达到世界上3代坦克的水平。

    在火力系统上,土鳖原来的120炮系统因为采用的大药室结构,只考虑了威力达标,但是没顾及到适装性问题,造成炮尾结构大,后座能量过大。结果就是在坦克上应用困难,最后这个120炮被炮兵拾了牙惠,装在在89自行反坦克炮上,因为89炮塔大,能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大的炮尾,有足够的后座距离消化后座能量(这里插一句,那个59-120系统其实是采用L44的药室结构,比土鳖版120小很多,大家千万别把59-120的炮当成老120能上坦克的证据)。于是,T72的125系统在拥有自动装弹机、比较合适的药室、而且因为是成熟的技术,3代上采用就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在原125的基础上,土鳖采用原来在86-100上发展而来的高膛压火炮技术,改进了材料和身管制造技术,采用了新的发射药,弄出了加强版的125系统。

    发动机方面,土鳖开始就定下了1200马力的指标,以MB873作为为追赶目标,在论证过程中出现了几种方案,其中就有山寨MTU396的方案,但是这个方案很快就被推翻了,因为这个民用机型存在体积过大、气候适宜能力差的毛病,这个方案很快被推翻,最后这个发动机用在90II的早期样车上,最后也没能修成正果。3代的发动机最后继续采用“高紧凑、高经济、高可靠、低散热”的总体思路。为了保证高紧凑,150HB最后采用了原来老150的小缸心距的方案(其实小缸心距对结构强度是很不利的,这个在老150上被广为诟病,实在不明白当时为啥还会继续选择这种构型,为了加强强度,发动机必须在结构上考虑更多,其实土鳖在缸心距这个问题上留了尾巴了,后来说发展方向是要减少缸径,这个其实也就是增大缸心距的思想),150HB在这点上跟MB873那种大缸心距,大排量的思路是很不同的。实际上,150HB除了在涡轮增压器上参考过MTU,其他的地方找不到任何相像的地方。气缸夹角,配气系统都完全不同,150HB在设计上其实更多参考了英国帕金斯CV12TCA的设计。比如其中的中冷系统。附件的布局等等。150HB上没多少德国的影子,肯定让众德粉大大失望的。因为他们一直把150HB当成是德国发动机的山寨版本。

    传动系统上,原来是要求上综合传动的,但是后来考虑到综合传动箱技术难度大,难以短时间搞出能用的产品,为了保证不拖总体进度,在传动上分了两步走,先采用T72上成熟的双侧行星变速箱,由于土鳖在液力变矩器技术上有了一定的成果,在T72的双侧变速箱前端加上了液力变矩器,作为综合传动的过渡方案,加上液力变矩器的99虽然没做到豹2的双流无级转向,但是在越野性能上还是比T72有了很大的提高的。

    行走系统上,3代没继续采用88/96上的摩擦式减振器(这让德粉很失望,当初豹2上的摩擦减振器是被德粉当作神物的),沿用了俄式的叶片式旋转减振器,其实,摩擦式也会、液压式也好,各有优缺点,3代选择液压式无非是看上可调、散热好、减振特性好的优点,当然液压式在可靠性和寿命上是不如摩擦式的。在T72减振系统上,土鳖增加了液压式缓冲器。这跟豹2上的类似(这回德粉高兴了)。豹2在野外高速飞奔一直是德粉们津津乐道的事情(其实,后来的M1、勒克来尔都有不比豹2差的越野飞奔的镜头,但都因为豹2的先入为主而被选择性地忘却了)。

    越野性能的好坏是各种因素的结合,首先要有强悍的动力系统,非常好的传动装置,最后就是很好的悬挂行走装置。豹2的扭杆性能的优越使他在野外有着极好的性能,加上减振器和液压缓冲的采用,在越野行驶中减少了振动和悬挂装置对车体的刚性冲击,使越野性能得以提高。T72越野性能给人不好的印象原因有很多,其中发动机功率不足是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加上机械式单流传动,在复杂地形形式需要频繁变档,转向操纵也极其差劲,这使得T72在复杂地形上行驶总给人一种一顿一挫的感觉,没有豹2那种平顺感。最后就是T72的悬挂问题了,虽然采用了叶片式减振器,减振性能也不错,但是因为没采用液压缓冲器,在复杂地形上就经常出现悬挂系统刚性冲击车体的问题,大的冲击使车辆根本不敢开快,这点大家别被毛子在武器展上疯狂伊万式的飞车表演给骗了,那些都是开了几十年的老油条,对他们来说,疯狂驾驶就是一种杂耍游戏,部队的小兵是根本做不到的。

    总体来说,3代坦克上T72的影子是抹不掉的,相同的自动装弹机(当然经过改进),悬挂系统(当然也是加上土鳖的改进)。当时,有影子不等于全抄,在装甲防护上、火控系统上这都是土鳖自己的技术,炮塔因为装甲技术的采用,构型也不同于T72,3代车体因为采用的150HB纵置的布局和为将来综合传动采用留有余地,在动力舱上拉长了。在3代上,德味是基本看不到的。在T72的基础上一样能运用新的火力、防护、动力搞出脱胎换骨式的东西出来——3代大改就是这种终极改进。

http://www.fyjs.cn/bbs/htm_data/26/1107/352361.html

俄罗斯不不颓废的话,这就是他们今天的产物了。


{:soso_e142:}多谢楼主指教

{:soso_e142:}多谢楼主指教
{:soso_e163:}

坐等学霸 BZ 红白KC现身.  {:soso_e128:}
不错,一篇解惑科普文。  
说到涡轮增压,当年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说即使排量不变,通过涡轮增压和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理论上马力可以无限提高!当然现实中很难实现,但是在70末-90初的各项赛事中可以看出点端倪!
学习了


这个....看看

编辑掉

这个....看看

编辑掉
疯狂伊万式的飞车跳狙
e44b2e54524839923ac763c1.jpg186481a162b88aa0fd037fc3.jpg
jy05201530 发表于 2011-7-22 08:13
说到涡轮增压,当年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说即使排量不变,通过涡轮增压和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理论 ...
AAAV的MTU 883 ka-524把转速提高到3300都费了老鼻子力气了
这还是能抽海水用于冷却的条件下
ssizz 发表于 2011-7-22 10:13
AAAV的MTU 883 ka-524把转速提高到3300都费了老鼻子力气了
这还是能抽海水用于冷却的条件下
俺说的是民用汽车,跑车啥的!
科普好文
好文!
支持楼主……话说三代的72情节让我很不爽啊很不爽……
不是很多达人坚决驳斥三代与T72有瓜葛吗?期待PK{:soso_e144:}
不爽T72大概是因为海湾战争吧


所以说,不是我们想学俄式还是西方,而是我们的政治环境,设计能力,技术储备,加工水平使我们没的选,只能有什么学什么,再慢慢加进自己的东西。无论什么武器,身上有俄式影子,我都不觉得奇怪。

所以说,不是我们想学俄式还是西方,而是我们的政治环境,设计能力,技术储备,加工水平使我们没的选,只能有什么学什么,再慢慢加进自己的东西。无论什么武器,身上有俄式影子,我都不觉得奇怪。
那意思是说兔子才是继承了苏联衣钵
终极t72,终极tu-16,终极mig-21


这篇文章的题目应该叫《黄鹤楼的罗宋汤》

这篇文章的题目应该叫《黄鹤楼的罗宋汤》
裤衩白了,这不是坦克版八爷吗?
我倒觉得99/96什么的走的德式路线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源于那楔形装甲......

怎么看最新的99改也都是一身的毛形毛味.
晕,这还能叫t72改进啊,都差了这么多了,根本没有什么继承性,继承的都是部件级别的,子系统完全不同嘛
换掉那杯具的125和转盘式装弹机,99系列就不会被人说毛味重了
BDSM 发表于 2011-7-23 00:40
换掉那杯具的125和转盘式装弹机,99系列就不会被人说毛味重了
125和转盘式装弹机如何悲剧了?
富兰克林罗斯福 发表于 2011-7-23 01:55
125和转盘式装弹机如何悲剧了?
125大概是外型分段式的长管身毛味太重,不像西方120那样紧凑的先进感。而转盘装填机,可能是当年被媒体炒作为殉暴飞炮塔的根源。
撒手锏 发表于 2011-7-22 14:19
不是很多达人坚决驳斥三代与T72有瓜葛吗?期待PK
三代有多款, 最象的是99月饼款, 在当年的JC, 就是众多学霸 贵宾对外媒说法狂飞板砖 死不认帐, 平可夫斯基, 说句公道话, 蒙受了极大的不白之冤.......:D

而当年作者因种种原因, 只能苦笑潜水.  

今天作者能爆真料, 其实反过来说明, 今天的大改, 于T72, 已是日行渐远,  接近自成一脉.
咱就疾呼一句

把T-72那轮子给改了吧  
学德国不是那么好学的  人家玩机械的时候 我们还在玩大刀长矛
125大概是外型分段式的长管身毛味太重,不像西方120那样紧凑的先进感。而转盘装填机,可能是当年被媒体炒 ...
你所说的“外型分段式的长管身”应该是在炮管套上的防热套,这可是咱中国人的发明,咋就毛味重呢?再说“不像西方120那样紧凑的先进感”所以就悲剧了?这是何道理?
jy05201530 发表于 2011-7-22 08:13
说到涡轮增压,当年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说即使排量不变,通过涡轮增压和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理论 ...
再循环的废气并不参与燃烧,只增加压力的话提升发动机转速是有限的,而且要对再循环的废气进行冷却
luzhen_sh323 发表于 2011-7-23 10:55
再循环的废气并不参与燃烧,只增加压力的话提升发动机转速是有限的,而且要对再循环的废气进行冷却
民用的跑车在这点解决起来好多,早点70年代末 90年代初,民用涡轮增压发动机马力之大远超你的想象。
jy05201530 发表于 2011-7-23 11:40
民用的跑车在这点解决起来好多,早点70年代末 90年代初,民用涡轮增压发动机马力之大远超你的想象。
只是针对您说的理论上无限这点做个解释而已,至于民用汽、柴油机的TURBO和EGR还有中冷器等我以前的工作中时常会接触到一些,虽说只是皮毛但倒也不会远超我想象,实际运用中还要预防发动机飞车等问题;开发EGR的初衷是为了环保,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其在2.0甚至1.5排量以下家用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了~~~:lol
找爹什么的就那么有意思?
学习了,多谢
这作者是谁啊
够用就好,管他什么粉
我怎么记得99用的是摩擦减震?
影霜 发表于 2011-7-23 02:23
125大概是外型分段式的长管身毛味太重,不像西方120那样紧凑的先进感。而转盘装填机,可能是当年被媒体炒 ...
125mm口径外型分段式身管?新鲜货,什么东西?
豹2哪来的液压缓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