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兔逆天了:中国太空太阳能电站 上万吨 造价达10000亿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9:02:53








你敢想吗?太空建个发电站

将无比巨大的太阳能电池阵放置在地球轨道上,组成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化成为电能。1968年美国科学家彼得·格拉赛(Peter Glaser)首先提出了建造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构想,其基本思路是:将无比巨大的太阳能电池阵放置在地球轨道上,组成太阳能发电站,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转化成数千兆瓦级的电能,然后将电能转化成微波能,并利用微波或无线技术传输到地球。

能量转换装置将电能转换成微波或激光等形式(激光也可以直接通过太阳能转化),并利用天线向地面发送能束。有资料称,从理论上说,在阳光充足的地球静止轨道上,每平方米太阳能能产生1336瓦热量,如果在地球静止轨道上部署一条宽度为1000米的太阳能电池阵环带,假定其转换效率为100%,那么,它在一年中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差不多等于目前地球上已知可开采石油储量所包含的能量总和。

地面接收系统接收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射来的能束,再通过转换装置将其转换成为电能。整个过程经历了太阳能-电能-微波(激光)-电能的能量转变过程。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建造和运行过程还需要包括大型的运载系统,空间运输系统,及复杂的后勤保障系统。 

我国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四步走”设想

目前,国内空间太阳能电站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办的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技术全国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提出了我国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路线图”。概括起来主要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2020年

充分分析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应用需求,开展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方案详细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进行关键技术验证。

重点验证无线能量传输技术、高效大功率太阳能发电技术、大型结构的展开组装技术和高压供配电系统,主要有地面大功率无线能量传输试验、地面大型结构展开及装配技术试验、地面对平流层飞艇无线能量传输试验、依托空间站的大型结构展开及装配技术试验等。


第二阶段:2021年-2025年

利用我国的空间站平台,在航天员参与下,进行我国第一个低轨道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研制,在2025年开展系统验证。重点验证大型结构的空间展开及装配,大型空间聚光系统及其控制,大功率电源管理系统,大型结构的姿态控制技术,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激光、微波),空间太阳能电站的运行维护管理等。

第三阶段:2026年-2040年

在低轨关键技术验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经济上和技术上更为可行的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方案和关键技术,突破轨道间大功率电推进技术,研制地球同步轨道验证系统,大约在2030年左右发射,进行空间-地面、空间-空间无线能量传输,开展系统验证,为商业系统的研制提供重要的运行参数。系统运行寿命10年。初步考虑该系统在低轨进行自主空间组装,并利用空间站和航天员进行部分组装工作,并解决空间装配中出现的问题,组装测试完毕后,整体运送到地球同步轨道。

第四阶段:2036年-2050年

结合验证系统的运行状况,结合技术发展,研制我国第一个商业化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实现空间太阳能电站商业运行,运行寿命30年以上。

空间太阳能电站面临的巨大挑战

目前建设空间太阳能电站首先是技术难题。空间太阳能电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对于现有的航天器技术提出了很大挑战:规模大,质量达到万吨以上,比目前的卫星高出4个数量级,需要采用新材料和新型运载技术;面积达到数平方公里以上,比目前的卫星高出6个数量级,需要采用特殊的结构、空间组装和姿态控制技术;功率大,发电功率为吉瓦,比目前的卫星高出6个数量级,需要特别的电源管理和热控技术;寿命长,至少达到30年以上,比目前的卫星高出一倍以上,需要新材料和在轨维护技术;效率高,需要先进的空间太阳能转化技术和微波转化传输技术。

其次是成本问题。有专家估算,建设一个天基太阳能发电站需要耗资3000亿至10000亿美元。因此,成本问题可能是制约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新概念、新技术和大规模商业化之前,收入难以补偿整个系统的建造和运行成本。


再次是环境影响。虽然空间太阳能电站功率很大,但由于微波能量传输距离远(36000公里),根据微波能量传输特性,实际接收天线的能量密度比较低。

最后是运行问题。空间太阳能电站运行中还有许多问题,其中包括需采取相应措施对波束进行安全控制问题、对于飞行器的影响、空间碎片可能对空间太阳能电站造成局部损害、易攻击性、可能成为空间垃圾等。此外,还有轨道和频率、产能、发射能力等问题。



http://news.ifeng.com/mil/4/detail_2011_07/12/7634514_0.shtml


rdn_4e1bc9213da0b.jpg (45.54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7-12 17:55 上传



rdn_4e1bcc3fccba6.jpg (78.53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7-12 17:55 上传



rdn_4e1bcc6c2d06c.jpg (21.99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7-12 17:55 上传




你敢想吗?太空建个发电站

将无比巨大的太阳能电池阵放置在地球轨道上,组成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化成为电能。1968年美国科学家彼得·格拉赛(Peter Glaser)首先提出了建造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构想,其基本思路是:将无比巨大的太阳能电池阵放置在地球轨道上,组成太阳能发电站,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转化成数千兆瓦级的电能,然后将电能转化成微波能,并利用微波或无线技术传输到地球。

能量转换装置将电能转换成微波或激光等形式(激光也可以直接通过太阳能转化),并利用天线向地面发送能束。有资料称,从理论上说,在阳光充足的地球静止轨道上,每平方米太阳能能产生1336瓦热量,如果在地球静止轨道上部署一条宽度为1000米的太阳能电池阵环带,假定其转换效率为100%,那么,它在一年中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差不多等于目前地球上已知可开采石油储量所包含的能量总和。

地面接收系统接收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射来的能束,再通过转换装置将其转换成为电能。整个过程经历了太阳能-电能-微波(激光)-电能的能量转变过程。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建造和运行过程还需要包括大型的运载系统,空间运输系统,及复杂的后勤保障系统。 

我国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四步走”设想

目前,国内空间太阳能电站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办的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技术全国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提出了我国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路线图”。概括起来主要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2020年

充分分析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应用需求,开展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方案详细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进行关键技术验证。

重点验证无线能量传输技术、高效大功率太阳能发电技术、大型结构的展开组装技术和高压供配电系统,主要有地面大功率无线能量传输试验、地面大型结构展开及装配技术试验、地面对平流层飞艇无线能量传输试验、依托空间站的大型结构展开及装配技术试验等。


第二阶段:2021年-2025年

利用我国的空间站平台,在航天员参与下,进行我国第一个低轨道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研制,在2025年开展系统验证。重点验证大型结构的空间展开及装配,大型空间聚光系统及其控制,大功率电源管理系统,大型结构的姿态控制技术,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激光、微波),空间太阳能电站的运行维护管理等。

第三阶段:2026年-2040年

在低轨关键技术验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经济上和技术上更为可行的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方案和关键技术,突破轨道间大功率电推进技术,研制地球同步轨道验证系统,大约在2030年左右发射,进行空间-地面、空间-空间无线能量传输,开展系统验证,为商业系统的研制提供重要的运行参数。系统运行寿命10年。初步考虑该系统在低轨进行自主空间组装,并利用空间站和航天员进行部分组装工作,并解决空间装配中出现的问题,组装测试完毕后,整体运送到地球同步轨道。

第四阶段:2036年-2050年

结合验证系统的运行状况,结合技术发展,研制我国第一个商业化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实现空间太阳能电站商业运行,运行寿命30年以上。

空间太阳能电站面临的巨大挑战

目前建设空间太阳能电站首先是技术难题。空间太阳能电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对于现有的航天器技术提出了很大挑战:规模大,质量达到万吨以上,比目前的卫星高出4个数量级,需要采用新材料和新型运载技术;面积达到数平方公里以上,比目前的卫星高出6个数量级,需要采用特殊的结构、空间组装和姿态控制技术;功率大,发电功率为吉瓦,比目前的卫星高出6个数量级,需要特别的电源管理和热控技术;寿命长,至少达到30年以上,比目前的卫星高出一倍以上,需要新材料和在轨维护技术;效率高,需要先进的空间太阳能转化技术和微波转化传输技术。

其次是成本问题。有专家估算,建设一个天基太阳能发电站需要耗资3000亿至10000亿美元。因此,成本问题可能是制约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新概念、新技术和大规模商业化之前,收入难以补偿整个系统的建造和运行成本。


再次是环境影响。虽然空间太阳能电站功率很大,但由于微波能量传输距离远(36000公里),根据微波能量传输特性,实际接收天线的能量密度比较低。

最后是运行问题。空间太阳能电站运行中还有许多问题,其中包括需采取相应措施对波束进行安全控制问题、对于飞行器的影响、空间碎片可能对空间太阳能电站造成局部损害、易攻击性、可能成为空间垃圾等。此外,还有轨道和频率、产能、发射能力等问题。



http://news.ifeng.com/mil/4/detail_2011_07/12/7634514_0.shtml

这太嗨了吧?如果成功中东的油霸们就完蛋了
西北戈壁还有100多万平方公里没用呢。
立法通过收缴吹牛税议案


多重转换後,介个转换效率和地上太阳能发电的比较是如何?

多重转换後,介个转换效率和地上太阳能发电的比较是如何?
好东西啊…什么时候搞定?
太空武器化?小白兔会把MD拖死吧
兔子对能源早就急红眼了,再天顶星的东西都别奇怪
很好奇 这电要怎么传送~~
希望md看了这个项目以后,赶紧用更先进的技术立项,并且还要赶紧到国会要钱,否则就要被中国超出了。
希望印度看了这个项目以后,赶紧追随md的行动,并且还要把建成时间提前三年。
五十年内属于科幻,以前不是有些外国牛人提出用太阳能电池把地球轨道包起来发电给地球用的牛逼设想吗
military.china.com/important/11052771/20110712/16643972.html[/url]
补充:
域外方案

    美国 1979 SPS基准系统:这是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空间太阳能电站的系统设计方案,由美国在1979年完成,以全美国一半的发电量为目标进行设计。其设计方案为在地球静止轨道上布置60个发电能力各为5吉瓦的发电卫星。

    集成对称聚光系统:NASA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SERT研究计划中提出的方案。采用了位于桅杆两边的大型蚌壳状聚光器将太阳能反射到两个位于中央的光伏阵列。聚光器面向太阳,桅杆、电池阵、发射阵作为一体,旋转对地。聚光器与桅杆间相互旋转以应对每天的轨道变化和季节变化。

    日本 分布式绳系卫星系统:为减小单个模块的复杂性和重量,日本科学家提出了分布式绳系卫星的概念。其基本单元由尺寸为100米×95米的单元板和卫星平台组成,单元板和卫星平台间采用四根2千米~10千米的绳系悬挂在一起。单元板是由太阳能电池、微波转换装置和发射天线组成的夹层结构板,共包含3800个模块。每个单元板的总重约为 42.5吨,微波能量传输功率为2.1兆瓦。由25块单元板组成子板,25块子板组成整个系统。该设计方案的模块化设计思想非常清晰,有利于系统的组装、维护。但系统的质量仍显巨大,特别是利用效率较低。

    欧洲 太阳帆塔:欧洲在1998年“空间及探索利用的系统概念、结构和技术研究”计划中提出了欧洲太阳帆塔的概念。该方案基于美国提出的太阳塔概念,并采用许多新技术。其中最主要的是采用了可展开的轻型结构——太阳帆。其可以大大降低系统的总重量、减小系统的装配难度。其中每一块太阳帆电池阵为一个模块,尺寸为150米×150米,发射入轨后自动展开,在低地轨道进行系统组装,再通过电推力器转移至地球同步轨道。由于该方案采用梯度稳定方式实现发射天线对地球定向,所以太阳帆板无法实现持续对日定向。
微波传输么.....汗比高达00还先进吖...
早呢,计划都说要几十年呢。
这是不是兔子在想办法,让MD瞎花钱?
太科幻了……吧
还不是炒老美炒过的剩饭
感觉有点玄
中国版的星球大战……
的一部分
成本不是问题,不就一万亿么,让美国还钱,我们来建天基电站
高达00里面的轨道升降机……
都是XX!!  技术成熟没那么快吧
撤单。。一个陨石或者废旧卫星就完蛋了。
这个太危险了,哪天微波定位错误,射偏了咋办?  估计其景象不亚于《择日而亡》。
凤凰的也信呀
这个可行性太低,还是建设分布式的太阳能发电网络更现实一些,也就是谷歌老板佩奇正在搞的云能源计划
有点玄乎,不知真相,球科普
意思是地球停电了,只有TB家的灯还亮着。这不是打MD的脸吗?
还不是炒老美炒过的剩饭
酸不酸,在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越来越长的时候,美国高铁还在扯皮。当然了,高铁也是剩饭,怎么让我们中国走到了前头?
这要是把微波功率调高点,岂不成了定向能武器啊!军民两用啊!
有这个技术实力和资金完全可以直接建设太空城么
国家是不会同意的
能源 我要能源
我就提一个技术问题,怎样维持轨道高度?像空间站一样一年打几次飞船吗?
直接上可控核聚变吧。。。。
想法是好的,操作起来很困难
兔子版星球大战计划?
追叶子的风 发表于 2011-7-12 18:31
这要是把微波功率调高点,岂不成了定向能武器啊!军民两用啊!
微波烤棒子,烤猴子,烤................
风险这么大,成本又说收不回来,看来还是不现实
cccxrs 发表于 2011-7-12 18:40
兔子版星球大战计划?
乃知道的太多了: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