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中兴专利大战始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49:49
      华为和中兴,近在咫尺,却老死不相往来。最近,双方上演了一场“中华之战”。

      此次华为与中兴的专利纠纷,缘起欧盟去年的“三反”调查,华为认为中兴在欧洲低价销售数据卡,导致数据卡价格大跌,让自己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在外界看来,这仅仅是引发这场大战的导火索——双方积怨已深,无论是在产品还是公司战略上,它们都同质化严重,矛盾也不断激化。

      最近几年,电信设备市场风云激荡,中国双雄却坐看潮起潮落,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样板。这场专利大战无论结果如何,都会给中国企业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企业必须重视和尊重知识产权,共同维护商业生态,才能可持续发展。

      华为与中兴的专利大战火药味越来越浓,双方丝毫不见妥协与让步。

  5月10日,据彭博社报道,华为已经赢得了针对中兴德国公司商标侵权的初始禁令。该禁令于5月2日由德国汉堡法院颁布,内容是禁止中兴在其USB数据卡上使用华为的一项注册商标,并禁止在德国销售印有该商标的USB数据卡。

  消息传出后,中兴随即进行了有力地反击,认为此项“临时禁令”不具法律效力,仅属于诉讼前的临时救济措施,最终是否侵权,要等待法院的实体判决。它还在5月12日对外发布声明称,自己注册在先,华为蓄意注册在后,其阴谋是阻止中兴在欧洲市场的快速扩张。

  时间回到4月28日晚,华为宣布以侵犯其数据卡、LTE专利权和商标权的名义,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对中兴通讯提起法律诉讼,认为中兴的数据卡在未经华为允许的情况下,抄袭使用了华为的商标。对中兴而言,这是它在一个月之内第二次被告上法庭——4月1日,爱立信在欧洲控告中兴,诉讼涉及核心网、GSM及第四代移动通信等相关专利。

  在被华为控告消息传出仅20个小时后,4月29日下午,深感“震惊和不理解”的中兴作出反击,声明于当天在国内将华为反告,并称对方侵犯了其LTE等重要专利。“我们不会畏惧任何来自背面的寻衅,唯有反击迎战。”中兴表示,公司与爱立信正在紧张谈判,华为此时控告中兴是在落井下石。

导火索

  “此次诉讼,并非简单地为了声讨专利费,而是希望能构建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商业生态需要整个行业一起去维护。”有行业人士这样向《IT时代周刊》解释华为此举。

  华为与中兴之间的矛盾,缘于去年一桩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时间拉回到去年6月,当时比利时的Option公司(主业涉及无线网卡、USB闪存和嵌入式笔记本上网模块)向欧盟起诉中兴、华为等中国企业的数据卡产品倾销及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去年6月到9月,欧盟对中国数据卡发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涉案金额高达41亿美元,创下涉案金额历史纪录。

  据业内人士透露,Option起诉中国厂商,主要是在中兴引发的价格战的冲击下,导致欧洲的沃达丰等大型电信运营商纷纷抛弃了Option,使得它面临无米之炊,濒临倒闭。

  由于此案涉及欧盟最敏感的三反(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问题,若中国企业败诉,将会遭受沉重打击(欧盟可对中国生产的数据卡,每只征收反倾销税60欧元以上,而当时数据卡仅为20欧元)。

  当时,数据卡出口最多的华为、中兴都参与了应诉与谈判。为了消除贸易障碍,华为于去年10月宣布与Option达成协议,承诺将在比利时成立一个研发中心,还同意购买Option的连接管理器软件授权,以800万欧元收购Option半导体公司M4S全部流通股。在这件事情上,华为总共花掉了1亿多美元。

  据参与这起谈判的知情人士回忆,华为虽然积极促成事情解决,但中兴在这件事情上不愿支付专利费。

  在欧洲数据卡市场,华为占据绝对优势。2005年之前,全球市场上基于PCMCIA接口的老式数据卡,年销量不到150万只。2006年,华为进入欧洲数据卡市场,推出全球第一款USB数据卡,让行业局势大变。

  但随着中兴2007年低价杀入,原本市面上售价200欧元的数据卡,今天报价已经降至17欧元,基本上无利可图,仅价格战就导致华为损失10亿美元。而且,中兴引发的价格战,被认为是欧盟“三反”调查的导火索,这也让华为颇有微词。接下来4G就要启动,下一代数据卡也将推出,如果大家依旧靠低价搅局,都无钱可赚。

  不过,中兴对华为的观点并不认同,在它看来,欧洲市场的数据卡价格大跌是市场行为,与其进入欧洲市场无关,中兴的进入只会丰富消费者的选择。

相持不下

  华为赢得针对中兴德国公司商标侵权的初始禁令,已于5月2日由德国汉堡法院颁布,内容是禁止中兴在其USB数据卡上使用华为的一项注册商标,并禁止销售印有该商标的USB数据卡。

  由于该判决在没有听取中兴辩护的情况下,就直接通过快速法律程序颁布,因此也格外引人注目。“根据德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德国法院在未开庭审理的情况下就颁发禁令,必须满足侵权事实证据清楚,且情况非常紧急的法定条件。”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单晓光认为目前的情况对中兴不利。

  从禁令颁发时间看,华为早已获知此事,但并未在“舆论大战”时主动公示。有分析人士认为,华为的低调可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施压有关。中兴与华为的专利诉讼大战爆发后,工信部、商务部的领导都出面发言,要求双方不要将事情闹大,也不要站出来评论,相当于“噤声”。

  不过,对于德国法院颁布的禁令,中兴若有异议可以进行上诉,但在上诉法院裁决前,侵权人必须执行禁令要求。

  事实上,在消息传出几小时后,中兴对外宣称,“德国法院发布的只是临时禁令,而非正式判决,中兴在华为获得该项商标注册前1年,就已经停止相关标识使用。华为无权将RoHS标识注册为商标,中兴通讯已经在欧盟申请撤销。”

  中兴通讯认为,最终是否侵权,要等待法院的实体判决。而且,如果法院最终认定中兴通讯不存在侵权行为,华为还需要承担对中兴造成的损失。

  “2008年底,中兴根据欧洲运营商提供的样品定制数据卡,该标识经检索后,当时没有相关商标注册。2009年7月,华为向中兴提出版权主张,经中兴评估,由于该标识不能确认是否为版权法保护,也不能确认是否为运营商所有,为避免可能带来的各种骚扰,中兴当即启用了自己的标识。”中兴向《IT时代周刊》出具的资料显示,“2009年7月14日,中兴已经停止在新产品上使用该标识,华为2009年11月4日才向欧盟提起相关商标申请,去年5月27日获得欧盟审核通过。”

  另外,中兴还对本刊表示,RoHS是欧盟环保认证通用标识,其全称是《关于限制在电子电器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不属于某家企业的“专用”环保标识。华为只是围绕这4个字母行了细微的图形化设计,便将其申请为商标。

  “之所以会被华为抓住不放,原因在于欧盟商标申请的程序与中国不同——欧盟不会对商标申请进行实质内容审查。”中兴认为自己注册在先,华为蓄意注册在后,这种起诉行为是滑稽和可笑的。华为的阻力改变不了中兴在欧洲市场扩张的决心。

  不过,记者从欧洲专利局网站上查询到的信息显示,华为在欧盟申请的旋转头数据卡专利的优先权日为2008年2月26日,专利授权日为2010年2月17日,这与中兴的表述存在出入。

谈判大门关闭

  华为、中兴是深圳的两张名片,在众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当中,它们是最成功的,也最理直气壮。

  作为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在电信网络、全球服务和终端三大领域,都确立了端到端的领先地位,其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运营商50强中有45家是华为的合作伙伴。中兴也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系统与终端产品,已成功进入欧美高端市场。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将中兴告上法庭前,华为已于去年11月22日就向中兴发出通告,要求坐下来协商,进行专利交叉许可谈判。3天后,中兴给华为回函,声称华为也使用了中兴大量的专利,并未获得授权许可。此后,从去年12月到今年3月,双方又进行了三次面对面的谈判,但都无疾而终。

  专利置换是一种双赢。在通信领域,华为和中兴都是专利大户,如果双方都能置换专利,不仅有助于提升它们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也可为它们节省不少成本。华为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华为累计申请中国专利3.1869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8892件、海外专利8279件。中兴对外宣称,凭借去年的1863件国际专利申请总量,排名跃居全球第二位,通讯业第一位。

  中兴通讯知识产权总监王海波表示:通信行业知识产权分散,任何厂家都不可能独占某产品的专利,通过协议互换专利才是王道。

  华为宣称自己的专利并不是封闭的,通过与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思科等厂商置换专利,也为自己节省了大量的专利费。但华为对于专利置换有自己的理解,“互换专利也要看你的专利究竟有多大价值,彼此不能太悬殊。”

  2010年,华为向外界支付了2.2亿美元许可费。华为CMO余承东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交学费”,在他看来,尽管华为已经足够强大,但依然每年都得向竞争对手交纳专利许可费,以获得国际市场进入,目前已经坚持了10年。用了别人的专利就得付费,这是天经地义的。

  中兴在5月12日向本刊透露,双方原定于5月10日进行新一轮专利谈判,公司也看重政府的态度,但华为现在坚持要法庭上见。而记者从其他途径得知的却是另外一种结果——“中兴并没有坐下来谈判的诚意,华为不得不将战场从专利桌拉到法院,捍卫自己的知识产权。”

  “2010年12月以来,中兴基于自身拥有的大量核心专利与华为就专利交叉许可进行谈判,谈判过程友好,在今年4月份进行的谈判中,双方确定于5月进行下一轮谈判的情况下,华为不顾谈判约定,单方面毁约,并提起诉讼,这是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也是违背诚信和正常商务谈判基本规则的。”中兴给《IT时代周刊》回复的邮件中写道,“我们有理由怀疑华为前期谈判目的的真实性,对方向媒体反复说‘双方多次就谈判进行沟通无果’,从逻辑上对所有读者存在恶意误导。”

  另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在华为起诉中兴之后,中兴对于重启谈判态度强硬,并声称“华为应该先撤诉,中兴才愿意谈判”。

  双方分歧严重,和解的大门暂时已关闭。

专利大战反思

  早在几年前,西方设备巨头对中国电信设备商还不以为惧,它们认为中国设备商只会打价格战,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它们万万没想到,中国设备商几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红旗插遍了世界各地。在满目萧瑟的大环境下,华为与中兴却在通信设备市场高速成长。

  2010年,华为的销售额达280亿美元,与爱立信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以目前的增长态势,挑落爱立信并不需要太长时间。而中兴去年销售额超过11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五。而且,华为、中兴的市场地位,是依靠拥有大量核心技术建立起来的。过去几年来,正是中国双雄的参与,全球电信设备市场的价格才趋于合理化,市场进一步洗牌。

  中国设备商凭借较低的人力成本,在产品价格方面具有先天性优势,随着它们在技术上差距的逐渐赶上,以及运营商对质优价廉产品的需求,华为与中兴在全球的竞争力大幅提升。LTE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华为和中兴分别部署了70个和65个LTE商用或实验网络,分别占23%和21%的比例,双方所得份额接近全球一半市场。

  它们改写了产业的势力版图,从现有的竞争能力来看,相比业务单一的其他几家设备商,融合业务的中国设备商,完全有能力开创更大的场面。华为正在考虑下一个十年,计划用5-10年时间,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美元。为此,华为去年下半年进军了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而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何士友曾对本刊表示,在未来5年内,公司手机业务有望攀升到全球前三。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全球市场无疑是华为和中兴共同的选择。

  但是,双方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中兴与华为要想减少摩擦,需要形成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在关键业务上双方寸土必争,矛盾很容易激发。

  这次专利纠纷不管结果如何,对中国企业都是很好的启示,企业必须重视和尊重知识产权,共同维护商业生态,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http://laoyaoba.com/ss6/?action-viewnews-itemid-213826
      华为和中兴,近在咫尺,却老死不相往来。最近,双方上演了一场“中华之战”。

      此次华为与中兴的专利纠纷,缘起欧盟去年的“三反”调查,华为认为中兴在欧洲低价销售数据卡,导致数据卡价格大跌,让自己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在外界看来,这仅仅是引发这场大战的导火索——双方积怨已深,无论是在产品还是公司战略上,它们都同质化严重,矛盾也不断激化。

      最近几年,电信设备市场风云激荡,中国双雄却坐看潮起潮落,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样板。这场专利大战无论结果如何,都会给中国企业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企业必须重视和尊重知识产权,共同维护商业生态,才能可持续发展。

      华为与中兴的专利大战火药味越来越浓,双方丝毫不见妥协与让步。

  5月10日,据彭博社报道,华为已经赢得了针对中兴德国公司商标侵权的初始禁令。该禁令于5月2日由德国汉堡法院颁布,内容是禁止中兴在其USB数据卡上使用华为的一项注册商标,并禁止在德国销售印有该商标的USB数据卡。

  消息传出后,中兴随即进行了有力地反击,认为此项“临时禁令”不具法律效力,仅属于诉讼前的临时救济措施,最终是否侵权,要等待法院的实体判决。它还在5月12日对外发布声明称,自己注册在先,华为蓄意注册在后,其阴谋是阻止中兴在欧洲市场的快速扩张。

  时间回到4月28日晚,华为宣布以侵犯其数据卡、LTE专利权和商标权的名义,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对中兴通讯提起法律诉讼,认为中兴的数据卡在未经华为允许的情况下,抄袭使用了华为的商标。对中兴而言,这是它在一个月之内第二次被告上法庭——4月1日,爱立信在欧洲控告中兴,诉讼涉及核心网、GSM及第四代移动通信等相关专利。

  在被华为控告消息传出仅20个小时后,4月29日下午,深感“震惊和不理解”的中兴作出反击,声明于当天在国内将华为反告,并称对方侵犯了其LTE等重要专利。“我们不会畏惧任何来自背面的寻衅,唯有反击迎战。”中兴表示,公司与爱立信正在紧张谈判,华为此时控告中兴是在落井下石。

导火索

  “此次诉讼,并非简单地为了声讨专利费,而是希望能构建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商业生态需要整个行业一起去维护。”有行业人士这样向《IT时代周刊》解释华为此举。

  华为与中兴之间的矛盾,缘于去年一桩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时间拉回到去年6月,当时比利时的Option公司(主业涉及无线网卡、USB闪存和嵌入式笔记本上网模块)向欧盟起诉中兴、华为等中国企业的数据卡产品倾销及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去年6月到9月,欧盟对中国数据卡发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涉案金额高达41亿美元,创下涉案金额历史纪录。

  据业内人士透露,Option起诉中国厂商,主要是在中兴引发的价格战的冲击下,导致欧洲的沃达丰等大型电信运营商纷纷抛弃了Option,使得它面临无米之炊,濒临倒闭。

  由于此案涉及欧盟最敏感的三反(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问题,若中国企业败诉,将会遭受沉重打击(欧盟可对中国生产的数据卡,每只征收反倾销税60欧元以上,而当时数据卡仅为20欧元)。

  当时,数据卡出口最多的华为、中兴都参与了应诉与谈判。为了消除贸易障碍,华为于去年10月宣布与Option达成协议,承诺将在比利时成立一个研发中心,还同意购买Option的连接管理器软件授权,以800万欧元收购Option半导体公司M4S全部流通股。在这件事情上,华为总共花掉了1亿多美元。

  据参与这起谈判的知情人士回忆,华为虽然积极促成事情解决,但中兴在这件事情上不愿支付专利费。

  在欧洲数据卡市场,华为占据绝对优势。2005年之前,全球市场上基于PCMCIA接口的老式数据卡,年销量不到150万只。2006年,华为进入欧洲数据卡市场,推出全球第一款USB数据卡,让行业局势大变。

  但随着中兴2007年低价杀入,原本市面上售价200欧元的数据卡,今天报价已经降至17欧元,基本上无利可图,仅价格战就导致华为损失10亿美元。而且,中兴引发的价格战,被认为是欧盟“三反”调查的导火索,这也让华为颇有微词。接下来4G就要启动,下一代数据卡也将推出,如果大家依旧靠低价搅局,都无钱可赚。

  不过,中兴对华为的观点并不认同,在它看来,欧洲市场的数据卡价格大跌是市场行为,与其进入欧洲市场无关,中兴的进入只会丰富消费者的选择。

相持不下

  华为赢得针对中兴德国公司商标侵权的初始禁令,已于5月2日由德国汉堡法院颁布,内容是禁止中兴在其USB数据卡上使用华为的一项注册商标,并禁止销售印有该商标的USB数据卡。

  由于该判决在没有听取中兴辩护的情况下,就直接通过快速法律程序颁布,因此也格外引人注目。“根据德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德国法院在未开庭审理的情况下就颁发禁令,必须满足侵权事实证据清楚,且情况非常紧急的法定条件。”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单晓光认为目前的情况对中兴不利。

  从禁令颁发时间看,华为早已获知此事,但并未在“舆论大战”时主动公示。有分析人士认为,华为的低调可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施压有关。中兴与华为的专利诉讼大战爆发后,工信部、商务部的领导都出面发言,要求双方不要将事情闹大,也不要站出来评论,相当于“噤声”。

  不过,对于德国法院颁布的禁令,中兴若有异议可以进行上诉,但在上诉法院裁决前,侵权人必须执行禁令要求。

  事实上,在消息传出几小时后,中兴对外宣称,“德国法院发布的只是临时禁令,而非正式判决,中兴在华为获得该项商标注册前1年,就已经停止相关标识使用。华为无权将RoHS标识注册为商标,中兴通讯已经在欧盟申请撤销。”

  中兴通讯认为,最终是否侵权,要等待法院的实体判决。而且,如果法院最终认定中兴通讯不存在侵权行为,华为还需要承担对中兴造成的损失。

  “2008年底,中兴根据欧洲运营商提供的样品定制数据卡,该标识经检索后,当时没有相关商标注册。2009年7月,华为向中兴提出版权主张,经中兴评估,由于该标识不能确认是否为版权法保护,也不能确认是否为运营商所有,为避免可能带来的各种骚扰,中兴当即启用了自己的标识。”中兴向《IT时代周刊》出具的资料显示,“2009年7月14日,中兴已经停止在新产品上使用该标识,华为2009年11月4日才向欧盟提起相关商标申请,去年5月27日获得欧盟审核通过。”

  另外,中兴还对本刊表示,RoHS是欧盟环保认证通用标识,其全称是《关于限制在电子电器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不属于某家企业的“专用”环保标识。华为只是围绕这4个字母行了细微的图形化设计,便将其申请为商标。

  “之所以会被华为抓住不放,原因在于欧盟商标申请的程序与中国不同——欧盟不会对商标申请进行实质内容审查。”中兴认为自己注册在先,华为蓄意注册在后,这种起诉行为是滑稽和可笑的。华为的阻力改变不了中兴在欧洲市场扩张的决心。

  不过,记者从欧洲专利局网站上查询到的信息显示,华为在欧盟申请的旋转头数据卡专利的优先权日为2008年2月26日,专利授权日为2010年2月17日,这与中兴的表述存在出入。

谈判大门关闭

  华为、中兴是深圳的两张名片,在众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当中,它们是最成功的,也最理直气壮。

  作为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在电信网络、全球服务和终端三大领域,都确立了端到端的领先地位,其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运营商50强中有45家是华为的合作伙伴。中兴也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系统与终端产品,已成功进入欧美高端市场。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将中兴告上法庭前,华为已于去年11月22日就向中兴发出通告,要求坐下来协商,进行专利交叉许可谈判。3天后,中兴给华为回函,声称华为也使用了中兴大量的专利,并未获得授权许可。此后,从去年12月到今年3月,双方又进行了三次面对面的谈判,但都无疾而终。

  专利置换是一种双赢。在通信领域,华为和中兴都是专利大户,如果双方都能置换专利,不仅有助于提升它们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也可为它们节省不少成本。华为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华为累计申请中国专利3.1869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8892件、海外专利8279件。中兴对外宣称,凭借去年的1863件国际专利申请总量,排名跃居全球第二位,通讯业第一位。

  中兴通讯知识产权总监王海波表示:通信行业知识产权分散,任何厂家都不可能独占某产品的专利,通过协议互换专利才是王道。

  华为宣称自己的专利并不是封闭的,通过与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思科等厂商置换专利,也为自己节省了大量的专利费。但华为对于专利置换有自己的理解,“互换专利也要看你的专利究竟有多大价值,彼此不能太悬殊。”

  2010年,华为向外界支付了2.2亿美元许可费。华为CMO余承东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交学费”,在他看来,尽管华为已经足够强大,但依然每年都得向竞争对手交纳专利许可费,以获得国际市场进入,目前已经坚持了10年。用了别人的专利就得付费,这是天经地义的。

  中兴在5月12日向本刊透露,双方原定于5月10日进行新一轮专利谈判,公司也看重政府的态度,但华为现在坚持要法庭上见。而记者从其他途径得知的却是另外一种结果——“中兴并没有坐下来谈判的诚意,华为不得不将战场从专利桌拉到法院,捍卫自己的知识产权。”

  “2010年12月以来,中兴基于自身拥有的大量核心专利与华为就专利交叉许可进行谈判,谈判过程友好,在今年4月份进行的谈判中,双方确定于5月进行下一轮谈判的情况下,华为不顾谈判约定,单方面毁约,并提起诉讼,这是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也是违背诚信和正常商务谈判基本规则的。”中兴给《IT时代周刊》回复的邮件中写道,“我们有理由怀疑华为前期谈判目的的真实性,对方向媒体反复说‘双方多次就谈判进行沟通无果’,从逻辑上对所有读者存在恶意误导。”

  另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在华为起诉中兴之后,中兴对于重启谈判态度强硬,并声称“华为应该先撤诉,中兴才愿意谈判”。

  双方分歧严重,和解的大门暂时已关闭。

专利大战反思

  早在几年前,西方设备巨头对中国电信设备商还不以为惧,它们认为中国设备商只会打价格战,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它们万万没想到,中国设备商几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红旗插遍了世界各地。在满目萧瑟的大环境下,华为与中兴却在通信设备市场高速成长。

  2010年,华为的销售额达280亿美元,与爱立信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以目前的增长态势,挑落爱立信并不需要太长时间。而中兴去年销售额超过11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五。而且,华为、中兴的市场地位,是依靠拥有大量核心技术建立起来的。过去几年来,正是中国双雄的参与,全球电信设备市场的价格才趋于合理化,市场进一步洗牌。

  中国设备商凭借较低的人力成本,在产品价格方面具有先天性优势,随着它们在技术上差距的逐渐赶上,以及运营商对质优价廉产品的需求,华为与中兴在全球的竞争力大幅提升。LTE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华为和中兴分别部署了70个和65个LTE商用或实验网络,分别占23%和21%的比例,双方所得份额接近全球一半市场。

  它们改写了产业的势力版图,从现有的竞争能力来看,相比业务单一的其他几家设备商,融合业务的中国设备商,完全有能力开创更大的场面。华为正在考虑下一个十年,计划用5-10年时间,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美元。为此,华为去年下半年进军了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而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何士友曾对本刊表示,在未来5年内,公司手机业务有望攀升到全球前三。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全球市场无疑是华为和中兴共同的选择。

  但是,双方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中兴与华为要想减少摩擦,需要形成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在关键业务上双方寸土必争,矛盾很容易激发。

  这次专利纠纷不管结果如何,对中国企业都是很好的启示,企业必须重视和尊重知识产权,共同维护商业生态,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http://laoyaoba.com/ss6/?action-viewnews-itemid-213826
外战外行,内战内行?
中兴现在在终端上手机业务暂时领先
不过华为也在追赶
数据卡是华为占优
silverbeetle 发表于 2011-6-17 00:15
外战外行,内战内行?
华为的外战很牛逼的,中兴也不差
现在华为除了北美市场外,在全球的其他市场也是攻城略寨,一方诸侯了;就是北美市场,扬基佬也是以国家安全为由,通过行政和立法阻止华为的市场拓展。
我看这两个企业在外面打价格战也是两败俱伤,强制合并吧!合并出一个航母巨无霸去打天下也好!
锦涛批一下,工信部、商务部牵头,深圳市政府主办!企业不同意也不行,同意就多分点股份也木事,哪个老总不同意就让他去邮电研究院担任副院长养老!

中兴产品的质量还是有差距的~{:soso_e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