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保护汉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32:03
00F963CB114C188342C5A58AC6000159.jpg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前几日公布了2010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这种现象,表明现在人们汉语运用能力的下降。

不久前举行的首届中国语言生活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贺阳教授对当前大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表示担忧,引起不少网友共鸣。

有网友表示,在“外语热”、网络语言泛滥,以及影像文化盛行等因素的冲击下,不只是大学生,很多国人的汉语应用能力都下降了。

汉语应用能力差,可引发汉语退化

2009年,贺阳的学生对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央戏剧学院319名学生进行了一项测试。结果显示,在语言文字能力上,30%的学生不及格,68%的学生得分在70分以下。

对中国人民大学部分学生进行测试时,贺阳发现,66.2%的人存在信件书写格式问题,86.5%的人存在行文语气问题,100%的人存在语法问题。

北京某高校研究生王平虽然对自己的汉语应用能力很自信,但他依然觉得自己有问题,特别是在应用文的行文格式与语气运用上,有些拿捏不准。

在给一家用人单位写实习自荐信时,王平曾上网仔细核对了自己的行文格式,发现信里存在一大堆毛病。“虽然我在小学时也学过应用文写作,但由于平时写得太少,久而久之就忘得差不多了。”

上海某私企员工李君说,不论是说话还是写作,自己经常会感到词穷,要么语塞,要么不知道什么情境该用什么词。“在表达某个观点时,我总依赖于一个固定的词语,感觉自己找不到合适的替代词。”

本次调查中,受访者坦言自己在汉语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词语储备不够,经常感觉词穷”(64.8%)、“词语的使用、搭配存在问题”(28.6%)、“行文格式存在问题”(27.8%)、“语法错误比较多”(17.4%)、“不认识的汉字太多”(16.4%)等。

贺阳指出,“汉语应用危机”一方面是指人们运用汉语的能力下降,出现交流障碍;另一方面是指汉语作为母语,其本身的结构变得混乱,功能发生萎缩,进而遭遇被其他语言替代的危险。

汉语应用能力危机源于“外语热”?

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汉语应用能力的危机?73.2%的人认为,原因在于“网络时代,人们在使用汉语时不太规范”。

《汉语的危机》作者、《文艺争鸣》杂志编审朱竞指出,网络语言的流行虽然是汉语适应社会进步的结果,但也会带来汉语的碎片化。不规范的网络用语,对于不常上网的人来说很难理解,久而久之,不同群体间的交流,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调查中,52.0%的人认为,汉语危机的原因在于“很多人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此外,还有“现在人喜欢解构汉语,稀奇古怪的词语层出不穷”(43.6%)、“影像文化占据绝对优势,文字越来越不重要”(30.1%)等。

“如今英语比汉语更受重视。”李君说,在学校里,英语是必修课,而大学语文只是选修课。许多学生为了学英语,连专业课都不好好上,更别说专心上语文课了。

在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也更看重应聘者的英语水平,这让很多大学生对英语等级证书趋之若鹜。“但工作后你会发现,不论是写文件、作报告,还是与人交流,汉语的使用率和作用远大于英语。”

朱竞说:“当一个国家的母语教育还未得到切实保证,就盲目地推广外语教育,甚至把外语等同于母语去推广的时候,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将人生最宝贵的时间,用来死记硬背那些不属于自己民族文化的外语时,后果又是什么呢?”

贺阳指出,语言的生命力表现为,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它都能够给使用者提供得体的表达方式。但我们现在的许多年轻人,总是喜欢反叛和解构,认为只要与众不同就是创新,经常把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用语随意混用。然而,混合后的新式语言不论用在哪种场合,都显得不太合适,都伤害了汉语的表达功能。

汉语日益粗鄙化的根源值得反思

本次调查显示,47.1%的人将汉语危机的原因,归咎于“当前汉语教育存在问题,让许多人不愿花力气学汉语”。

“汉语听、说、读、写能力,本应是中小学教育解决的问题,但现在汉语在应用上遭遇危机,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当前的汉语教育。”贺阳说。

调查显示,仅两成人(23.5%)对当前汉语教育有好评,而且仅有4.0%的人认为当前汉语教育水平“非常好”。更多的人(57.1%)认为,我们的汉语教育“一般”,16.5%的人觉得“比较差”,2.9%的人认为“非常差”。

李君认为,当前的语文教学存在很大问题,教学方式太过生硬死板。语文课上,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总结每段话的中心思想,并一再强调“标准答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应付考试。

陕西省安康市某小学语文教师陈叶说,在教学制度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呼吁课外阅读和批判应试教育,都只是徒劳。“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最主要的是学生考试成绩。为了‘保饭碗’、‘争优秀’,老师很难按照自己的想法教学。”

近来,民国时期的语文教材《开明国语课本》受到不少网友热捧,甚至多次重印后仍面临断货。此书的出版负责人介绍,出版此书也是对现行语文教育不满的一种表达,语文教育不能只是“一课一练”,它更应该是对孩子心灵的熏陶。

朱竞认为,《开明国语课本》确实能体现汉语教育的精髓学生在学习充满美感语言的同时,还能受到道德教育。“我们应该让孩子去阅读更多汉语经典,自然习得汉语中所蕴含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

汉语教育怎样才能提高呢?本次调查显示,“语文课应列为大学必修课”(71.1%)呼声最高,其次还有“要让大家认识母语水平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65.4%),“应该更加注重汉语的实际应用”(60.7%),“应加强对汉语传统经典的学习”(57.5%),“制定汉语基本标准,并推广汉语水平测试”(50.6%),“语文教学避免死记硬背”(45.9%)等。


贺阳表示,汉语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工具,更担负着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的重任。汉语教育不应仅仅存在于语文课上,更应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汉语的应用分为‘看得懂’、‘通顺’和‘给人以美的享受’三个层次。我们不能只讲求‘用’,还要考虑在什么层次上用。我们不能只教会学生‘看得懂’,还要在学校、社会和媒体的引导下,让年轻人追求得体的、给人以美的享受的汉语应用方式。”

“保卫汉语势在必行。”朱竞认为,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背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危机。


http://news.163.com/11/0101/03/6P9IMESG00014AED.html
00F963CB114C188342C5A58AC6000159.jpg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前几日公布了2010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这种现象,表明现在人们汉语运用能力的下降。

不久前举行的首届中国语言生活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贺阳教授对当前大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表示担忧,引起不少网友共鸣。

有网友表示,在“外语热”、网络语言泛滥,以及影像文化盛行等因素的冲击下,不只是大学生,很多国人的汉语应用能力都下降了。

汉语应用能力差,可引发汉语退化

2009年,贺阳的学生对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央戏剧学院319名学生进行了一项测试。结果显示,在语言文字能力上,30%的学生不及格,68%的学生得分在70分以下。

对中国人民大学部分学生进行测试时,贺阳发现,66.2%的人存在信件书写格式问题,86.5%的人存在行文语气问题,100%的人存在语法问题。

北京某高校研究生王平虽然对自己的汉语应用能力很自信,但他依然觉得自己有问题,特别是在应用文的行文格式与语气运用上,有些拿捏不准。

在给一家用人单位写实习自荐信时,王平曾上网仔细核对了自己的行文格式,发现信里存在一大堆毛病。“虽然我在小学时也学过应用文写作,但由于平时写得太少,久而久之就忘得差不多了。”

上海某私企员工李君说,不论是说话还是写作,自己经常会感到词穷,要么语塞,要么不知道什么情境该用什么词。“在表达某个观点时,我总依赖于一个固定的词语,感觉自己找不到合适的替代词。”

本次调查中,受访者坦言自己在汉语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词语储备不够,经常感觉词穷”(64.8%)、“词语的使用、搭配存在问题”(28.6%)、“行文格式存在问题”(27.8%)、“语法错误比较多”(17.4%)、“不认识的汉字太多”(16.4%)等。

贺阳指出,“汉语应用危机”一方面是指人们运用汉语的能力下降,出现交流障碍;另一方面是指汉语作为母语,其本身的结构变得混乱,功能发生萎缩,进而遭遇被其他语言替代的危险。

汉语应用能力危机源于“外语热”?

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汉语应用能力的危机?73.2%的人认为,原因在于“网络时代,人们在使用汉语时不太规范”。

《汉语的危机》作者、《文艺争鸣》杂志编审朱竞指出,网络语言的流行虽然是汉语适应社会进步的结果,但也会带来汉语的碎片化。不规范的网络用语,对于不常上网的人来说很难理解,久而久之,不同群体间的交流,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调查中,52.0%的人认为,汉语危机的原因在于“很多人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此外,还有“现在人喜欢解构汉语,稀奇古怪的词语层出不穷”(43.6%)、“影像文化占据绝对优势,文字越来越不重要”(30.1%)等。

“如今英语比汉语更受重视。”李君说,在学校里,英语是必修课,而大学语文只是选修课。许多学生为了学英语,连专业课都不好好上,更别说专心上语文课了。

在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也更看重应聘者的英语水平,这让很多大学生对英语等级证书趋之若鹜。“但工作后你会发现,不论是写文件、作报告,还是与人交流,汉语的使用率和作用远大于英语。”

朱竞说:“当一个国家的母语教育还未得到切实保证,就盲目地推广外语教育,甚至把外语等同于母语去推广的时候,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将人生最宝贵的时间,用来死记硬背那些不属于自己民族文化的外语时,后果又是什么呢?”

贺阳指出,语言的生命力表现为,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它都能够给使用者提供得体的表达方式。但我们现在的许多年轻人,总是喜欢反叛和解构,认为只要与众不同就是创新,经常把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用语随意混用。然而,混合后的新式语言不论用在哪种场合,都显得不太合适,都伤害了汉语的表达功能。

汉语日益粗鄙化的根源值得反思

本次调查显示,47.1%的人将汉语危机的原因,归咎于“当前汉语教育存在问题,让许多人不愿花力气学汉语”。

“汉语听、说、读、写能力,本应是中小学教育解决的问题,但现在汉语在应用上遭遇危机,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当前的汉语教育。”贺阳说。

调查显示,仅两成人(23.5%)对当前汉语教育有好评,而且仅有4.0%的人认为当前汉语教育水平“非常好”。更多的人(57.1%)认为,我们的汉语教育“一般”,16.5%的人觉得“比较差”,2.9%的人认为“非常差”。

李君认为,当前的语文教学存在很大问题,教学方式太过生硬死板。语文课上,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总结每段话的中心思想,并一再强调“标准答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应付考试。

陕西省安康市某小学语文教师陈叶说,在教学制度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呼吁课外阅读和批判应试教育,都只是徒劳。“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最主要的是学生考试成绩。为了‘保饭碗’、‘争优秀’,老师很难按照自己的想法教学。”

近来,民国时期的语文教材《开明国语课本》受到不少网友热捧,甚至多次重印后仍面临断货。此书的出版负责人介绍,出版此书也是对现行语文教育不满的一种表达,语文教育不能只是“一课一练”,它更应该是对孩子心灵的熏陶。

朱竞认为,《开明国语课本》确实能体现汉语教育的精髓学生在学习充满美感语言的同时,还能受到道德教育。“我们应该让孩子去阅读更多汉语经典,自然习得汉语中所蕴含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

汉语教育怎样才能提高呢?本次调查显示,“语文课应列为大学必修课”(71.1%)呼声最高,其次还有“要让大家认识母语水平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65.4%),“应该更加注重汉语的实际应用”(60.7%),“应加强对汉语传统经典的学习”(57.5%),“制定汉语基本标准,并推广汉语水平测试”(50.6%),“语文教学避免死记硬背”(45.9%)等。


贺阳表示,汉语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工具,更担负着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的重任。汉语教育不应仅仅存在于语文课上,更应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汉语的应用分为‘看得懂’、‘通顺’和‘给人以美的享受’三个层次。我们不能只讲求‘用’,还要考虑在什么层次上用。我们不能只教会学生‘看得懂’,还要在学校、社会和媒体的引导下,让年轻人追求得体的、给人以美的享受的汉语应用方式。”

“保卫汉语势在必行。”朱竞认为,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背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危机。


http://news.163.com/11/0101/03/6P9IMESG00014AED.html
俄罗斯《晨报》6月6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今天(6日)签署命令,将俄罗斯伟大诗人、当代俄罗斯文学语言奠基人普希金的诞辰6月6日定为“俄语日”。保护本国语言文字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识,以前我们曾经讨论过美国小布什政府强化英语官方地位的一系列措施,以防止西班牙语族在美国闹分裂的事情发生。对此,中国实际上也可以和国际接轨一下嘛,比如把鲁迅的生日(9月25日)定为汉语日,等等。

不学好英语,怎么能带路
语言本来就是社会文明的结果,有进步自然也有淘汰,有什么好担心的
2000wcw 发表于 2011-6-9 11:06
语言本来就是社会文明的结果,有进步自然也有淘汰,有什么好担心的
那你的意思说汉语应该淘汰了?
君不见所有国家都在努力保护自己的语言


说不上有同感,不过俺个人觉得以后考英语,
大学大专之类的,各专业各考各的专业英语就好
至于初高中英语水平只要达到了解基本语法即可,没必要搞太麻烦

说不上有同感,不过俺个人觉得以后考英语,
大学大专之类的,各专业各考各的专业英语就好
至于初高中英语水平只要达到了解基本语法即可,没必要搞太麻烦
趋势顺应 发表于 2011-6-9 11:25
那你的意思说汉语应该淘汰了?
君不见所有国家都在努力保护自己的语言
并不是说汉语被淘汰,而是和其他语言及交流手段相互融合、创新和发展,汉语的形成也是中华各种地方语言不断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历经上千年,以后还会继续下去,有什么好担心的

语言不是文物,抱着不放是没用的
想起了法国好像有个“法语纯净委员会”~
以前有些人说中国人全民学英语就是一种不自信
一种自卑的表现,不利于自己语言的保护与发展
不知道对不对
恨自己学校时没认真学好语文的人路过。
“顺其自然”就好?达尔文主义又不是什么新鲜货
语言本来就不是“学”来的,而是在现实中“用”来的

对于英语这种相对简单的语言,根本就不需要十几年时间一刀切地强迫教学,这也不符合掌握语言的客观规律,效率低下浪费资源。当人们由于兴趣,或者生活工作具体需要而产生自发动力,在具体环境和应用中去掌握它,也就最多半年一年就能解决的事情,现实中却多的是“学”了十几年还不“会”英语的人

汉语教学同样要避免类似机械灌输的陷阱,背一篇文章,做一次演讲,比你背一千条语法,分析一万次中心思想都管用
bookreader 发表于 2011-6-9 15:29
语言本来就不是“学”来的,而是在现实中“用”来的

对于英语这种相对简单的语言,根本就不需要十几年时 ...
说的很中肯啊!
咋不说语文教育有问题呢,应试教育而不是使用教育。
汉语言从古至今一直都在发展变化中,保护是应该的,但不应该太死板。我觉得中国人应该懂得正确运用语法,正确使用词语和文字就够了,另外应该保持汉语言的活力和创造力,不要像日本人那样,外来语直接一大串的片假名代替。
能顺利读懂大部分文言文作品的路过。。。。
趋势顺应 发表于 2011-6-9 10:53
俄罗斯《晨报》6月6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今天(6日)签署命令,将俄罗斯伟大诗人、当代俄罗斯文学语 ...
话说如果以鲁迅的语言风格为汉语代表,不利于维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