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不通,为什么要研制50发5.8mm微冲?但看到了许多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38:42
一直想不通,一个微声冲锋枪为什么要50发弹,而且还是5.8mm的,难道是因为弹小所以要50发吗?微声基本都是近距离射击,近距离射击用大威力弹是不是更可取?还是5.8mm弹更容易做到声音小,但威力小,所以要多发?总之,想不明白。

由于这个50发的要求,整个枪得设计难点是供弹具而不是枪本身,枪不得不为满足供弹具而进行调整。很显然50发容量传统双排弹匣太长,所以最后就有了两种供弹具:4排弹匣和弹筒(滚筒)。这样一来,05冲装四排弹匣的硌手,可靠性还不高,而弹筒上至的长风冲锋枪外观不美观。后续的这两种冲锋枪也都出了警用型,不过无托冲的警用型号改为30发9mm弹,9mm弹如果还是四排弹匣,那宽度一定是非常惊人而无法接受,尤其是无托结构估计手都无法握持小握把;而长风弹筒转成警用后,还是保留50发容量,不过外观总是很难协调。

到底有谁知道,为什么当时要偶这样的设计要求呢?

当然,如果这个设计要去一定要实现,个人曾经提到过一个供弹具,就是50发转向弹鼓,不过体积要小巧一些。实际上HK公司也曾经设计并制造过一个转向弹鼓,只不过没有俺的小巧和方便,如果在那个时候参与那次的竞争,是不是更有机会呢?再次翻出来给大家参考参考:
一直想不通,一个微声冲锋枪为什么要50发弹,而且还是5.8mm的,难道是因为弹小所以要50发吗?微声基本都是近距离射击,近距离射击用大威力弹是不是更可取?还是5.8mm弹更容易做到声音小,但威力小,所以要多发?总之,想不明白。

由于这个50发的要求,整个枪得设计难点是供弹具而不是枪本身,枪不得不为满足供弹具而进行调整。很显然50发容量传统双排弹匣太长,所以最后就有了两种供弹具:4排弹匣和弹筒(滚筒)。这样一来,05冲装四排弹匣的硌手,可靠性还不高,而弹筒上至的长风冲锋枪外观不美观。后续的这两种冲锋枪也都出了警用型,不过无托冲的警用型号改为30发9mm弹,9mm弹如果还是四排弹匣,那宽度一定是非常惊人而无法接受,尤其是无托结构估计手都无法握持小握把;而长风弹筒转成警用后,还是保留50发容量,不过外观总是很难协调。

到底有谁知道,为什么当时要偶这样的设计要求呢?

当然,如果这个设计要去一定要实现,个人曾经提到过一个供弹具,就是50发转向弹鼓,不过体积要小巧一些。实际上HK公司也曾经设计并制造过一个转向弹鼓,只不过没有俺的小巧和方便,如果在那个时候参与那次的竞争,是不是更有机会呢?再次翻出来给大家参考参考:
具体战场环境需要{:yan:}
5.8*21的子弹,还很少有实战检验
手枪上用或许杀伤力不稳定
冲锋枪上用就难说了,一击之下,只挨一枪的恐怕不多,都要挨一堆子弹
回复 3# 车永学


    所以俺觉得挺奇怪,如果用连发点射,那声音可能就会大了,如果是单发快速射击,那也有可能不能完全确保对方不能发出警告信号;如果是较大口径弹头,有可能一发毙敌,从而达到隐蔽作战的目的。所以对于这个口径和弹药选择用觉得有疑问。

50发容弹量在激烈的作战环境下是可以接受的,但供弹具最好是能够不显著增加体积。所以供弹具设计就很重要了。
因为TG要的是冲锋枪- -微声不过是把他扔在战术体系里的理由之一

另外- -外观党木有小JJ
在顺带一提- -根据你那个“巨大”的转向弹鼓的比例来看- -想要装上它还有护木握,短突都嫌不够


我觉得你的弹鼓原理可以,但有些实用工程问题是要解决才有意义。

比如:
弹鼓加了一个很长的转向部分,但5.8mm是锥形弹,锥形弹的向上转向运动轨迹是什么样的?你有曲线参数么?转向滑道剖面是怎样的? 形状设计能保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靠性么?

也许有人说,只要弹簧的弹力足够大,一定能顶上去,这话没错,但是能顶上去,不等于能用。
因为弹匣还有个供弹速度的问题,一般来说枪机后座到弹匣后部之后就马上要开始复进了,留给弹匣顶弹的时间很短,所以供弹具的供弹速度要远远大于射速。

通常供弹速度是射速的2~3倍,越快越好,否则就要加长枪机的后座距离,但冲锋枪射速不能太慢的。
可是受到各方面限制,现在机械类供弹速度也不是无限的,通常2000~2500发/分。

你的转向口部分是个技术点,可以想像,转向中的每发子弹都收到多种阻力,阻力大,供弹速度就降下来了,如果供弹速度低(比如1600~1800),很容易出现枪已经开始复进,弹还没上到位,导致射击停止。
一般解决方法是简化子弹运动路线,或者减少复杂受力子弹数,等等,办法肯定是有的,但是要具体实现!

我想,弹匣的要求肯定有许多个,实用型设计不能只着重一个方面,而不考虑其他方面(也许是不知道)。
你应该详细设计一下,做个实物出来,成功了就可以申请专利了(子弹壳可以去靶场要)

PS:上面的话我是瞎写的,原理数据参数什么的都别当真,需要应查找这方面的资料。

我觉得你的弹鼓原理可以,但有些实用工程问题是要解决才有意义。

比如:
弹鼓加了一个很长的转向部分,但5.8mm是锥形弹,锥形弹的向上转向运动轨迹是什么样的?你有曲线参数么?转向滑道剖面是怎样的? 形状设计能保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靠性么?

也许有人说,只要弹簧的弹力足够大,一定能顶上去,这话没错,但是能顶上去,不等于能用。
因为弹匣还有个供弹速度的问题,一般来说枪机后座到弹匣后部之后就马上要开始复进了,留给弹匣顶弹的时间很短,所以供弹具的供弹速度要远远大于射速。

通常供弹速度是射速的2~3倍,越快越好,否则就要加长枪机的后座距离,但冲锋枪射速不能太慢的。
可是受到各方面限制,现在机械类供弹速度也不是无限的,通常2000~2500发/分。

你的转向口部分是个技术点,可以想像,转向中的每发子弹都收到多种阻力,阻力大,供弹速度就降下来了,如果供弹速度低(比如1600~1800),很容易出现枪已经开始复进,弹还没上到位,导致射击停止。
一般解决方法是简化子弹运动路线,或者减少复杂受力子弹数,等等,办法肯定是有的,但是要具体实现!

我想,弹匣的要求肯定有许多个,实用型设计不能只着重一个方面,而不考虑其他方面(也许是不知道)。
你应该详细设计一下,做个实物出来,成功了就可以申请专利了(子弹壳可以去靶场要)

PS:上面的话我是瞎写的,原理数据参数什么的都别当真,需要应查找这方面的资料。
05冲的问题就是小口径本来弹头质量就小,又是亚音速弹,动能小得可怜
逗你玩儿 发表于 2011-5-25 18:12

- -乃忘了问LZ最基本的问题啊- -
在这个弹鼓都嫌不可靠的年代- -弹鼓+转向得有多大几率的故障率啊……
还有子弹的体积和口径其实没关系,5.6的小口径弹蛋壳体积和9MM差距不大——换言之,LZ那个10CM的数据就不准,更不谈LZ那个坑爹的比例图了- -

至于8L- -那啥- -微冲一样能发普通弹- -
2011-5-25 21:05 上传

逗你玩儿 发表于 2011-5-25 18:12


    再细说一下:

   参见俺在10楼的图,实际上P90和HK的弹鼓都是转向原理,只不过P90的更紧凑,而HK体积稍大。P90的转向与国内后期测试的转向弹鼓方法相同,即通过螺旋体围绕的办法来实现转向,所以体积要小一些,而HK采用的是类似把弹匣扭转了一下,转向部分体积要大不少。
   
   俺的构思其实是这两种的结合,起步部分是类似吧弹匣扭转,因为转向开始部分是在弹鼓水平方向稍微靠上一点位置(这与我国试验的转向弹鼓的正上方不同),然后在向上运动过程中随着空间的增大,有了足够空间就让转向弧度增大,从而在一个较小空间内实现转向。

    至于可靠性,可以这样来看:P90的转向弹匣实际上有两个动作,即子弹在弹匣内先实现双变单,然后再由单排弹匣实现转向。而俺的构思中,弹鼓内子弹是两圈(结构上可以类似波波沙冲锋枪弹鼓),但两圈子弹是单排的,没有双变单的过程,这至少比P90的双变单由一定的可靠性。一般双排单进弹匣和四排弹匣的可靠性有问题,大多数就出在双变单的过程中卡死。所以,从原理上这个弹鼓的可靠性应该比P90和05微冲的四排弹匣可靠性要高。至于传统上金属弹鼓由于容易变形引起的可靠性不高的问题,可以采用塑料弹鼓的办法来解决,因为这个弹鼓的直径小,做成是非圆形而是接近方形,增加了整个弹鼓的刚度,增加了对磕碰时保护,加上塑料的变形后可恢复的特性,整体上可以提高可靠性,同时还减轻重量。
10楼好图  
其实吧直接用P90的弹匣多省事,反正专利过期了
血色冰凌 发表于 2011-5-25 18:30

看来俺没有讲得更清楚一些,下面详细说说。

弹鼓内部子弹是双圈,结构可以类似波波沙,具体估计如下:
5.8mm手枪弹的弹壳最大直径为8mm,假设内外圈之间的隔离壁厚实2mm,那么内圈和外圈得半径差距为10mm,内外圈周长差31.4mm,即内外圈排列的子弹数量大约差4发弹;如果内外圈总计50发弹,那么外圈得弹药数量为27发弹,内圈为23发;27发弹排列起来的长度为:27*8=216mm,那么排列圆圈后弹壳中心点连成的圆的直径为约27/3=72mm,那么包容弹壳的外部圆直径为72mm+8mm(即一个弹壳直径)=80mm。假设弹鼓壁厚为3mm,那么整个弹鼓的外部直径就是80mm+6mm=86mm。当然有可能外圈的子弹数更多一些,内圈更少一些,但即便外圈为30发子弹,按照上面计算其弹鼓直径也就是96mm,还是小于100mm的。

当然,如果是9mm帕弹(俺记得其弹壳直径是10mm),弹鼓直径就会大一些,但可以控制在110mm左右。

好了,接下来看看弹鼓对护木的影响:
传统弹匣的宽度(沿着子弹方向测量弹匣口部外廓的尺寸)要比子弹长5mm左右(弹匣壁厚加前后的活动空间),俺记得似乎5.8mm手枪弹的弹的长度是25mm,那么弹匣的宽度就是30mm,俺前面估算是96mm,占据了护木大约66mm的空间,所以虽然占据护木的一些地方,但还不至于把护木的地方给占没了。另外,这个弹鼓本身就可以形成一个握持点,相当于一个垂直前握把,对枪的握持感觉并没有恶化到不可以接收到的程度。

实际上,当前冲锋枪的长度在500mm左右(譬如MP5A三枪托收回后的长度是533mm),枪管长度大约在230mm,枪管下护木的长度大约在150-180mm左右,占据60mm空间,还有大约90-120mm的护木握持空间,如果把握持在弹鼓上,其护木下前部空间还可用于挂载附件。
  
   俺承认俺前面的图比例不是很准确,不过只是为了示意。由于供弹具本身对枪械设计也有较大影响(譬如弹筒对长风冲锋枪、卡利科冲锋枪和俄罗斯野牛冲锋枪的影响),所以还是可以采取尺寸协调的方式给想握持护木的人留一个较长的护木。

其实吧直接用P90的弹匣多省事,反正专利过期了
勃郎宁 发表于 2011-5-25 21:52



    2009年,P90弹匣专利过期。

  不过,P90弹匣占据了枪上面宝贵空间,瞄具安装有点别扭,抛壳方式几乎只有向下,虽然可以采用无托结构左右手方便使用,但感觉还是与常规方式有差异。

  俺的上面构思,算一个思路吧。

  有兴趣画画吗?
  好久没有到关注轻兵器了,这段时间魂都被J20给吸走了。
其实吧直接用P90的弹匣多省事,反正专利过期了
勃郎宁 发表于 2011-5-25 21:52



    2009年,P90弹匣专利过期。

  不过,P90弹匣占据了枪上面宝贵空间,瞄具安装有点别扭,抛壳方式几乎只有向下,虽然可以采用无托结构左右手方便使用,但感觉还是与常规方式有差异。

  俺的上面构思,算一个思路吧。

  有兴趣画画吗?
  好久没有到关注轻兵器了,这段时间魂都被J20给吸走了。
TSQ 发表于 2011-5-25 21:58

几个问题
1,波波沙弹鼓本身的可靠性就很成问题,如此之长的弹带仅靠一根卷簧供弹,故障率极高。而你的转向弹鼓还要增加一个转向部分,卷簧的压力更大。而且一旦弹鼓口部变形,供弹失败简直是必然结果
2,上面说了- -转向弹鼓这玩意儿本身可靠性极差,你还要握持弹鼓……
供弹线路的弯曲度直接影响进弹速度,我不看好小直径弹鼓
血色冰凌 发表于 2011-5-25 22:10


        波波沙弹鼓可靠应该还可以吧,典型的俄国风格:粗糙实用。实际上当前用弹鼓的不少,国内班机、德国G36枪族中的C_MAG弹鼓、新加坡无敌100机枪都用弹鼓。包括我们的95短管也用50发弹鼓,所以说弹鼓是个常见设备,不见得就问题像想象那么多。
至于转向,可以这么说,转向是增加了一定阻力,到你看到P90弹匣了吗,那也转90度,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先双变单,阻力会更大,而俺设想的转向弹鼓是单排运动,转向阻力和双变单阻力不可同而语。另外,你用过弹鼓吗,所提的问题是实际经验还是想象?

至于握持弹鼓问题,好像还没有听说因为这个引起供弹问题,如果有实际经验,可以介绍介绍。
干脆直接山寨P90吧,方便又省事。
TSQ 发表于 2011-5-26 13:34

别看都是弹鼓- -现代班级用的弹鼓和波波沙那种一根筋通到底的可是有本质区别- -论证你自己就论证过- -咱不废话……
另外还有就是勃朗宁大大提出的小直径弹鼓自身的阻力,反而是双变单结构增加的阻力并不多(实际对于任意一发弹只是一个坡度较缓的斜面而已,而弹鼓可以认为是一系列连续的斜面)
至于握持弹鼓- -不用查握持弹鼓造成的供弹故障——因为确实没啥枪这么握,但握持弹匣造成变形引起供弹故障的例子可不少……
貌似P90那个弹鼓方式,不是什么子弹都可以用的。
afer198215 发表于 2011-5-26 14:00

是子弹都能用- -只不过- -子弹太长了的结果……
[quote]别看都是弹鼓- -现代班级用的弹鼓和波波沙那种一根筋通到底的可是有本质区别- -论证你自己就论证过- -咱 ...
[size=2][color=#999999]血色冰凌 发表于 2011-5-26 13:49[/color] [url=http://lt.cjdby.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9685167&ptid=1144418][img]http://lt.cjdby.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看来你泡论坛少,俺和“勃郎宁”一起合作设想过不少东西,一些枪械教材和资料还是俺传给他的。大家看法有分歧很正常,认真分析就是了。俺接触过枪,但不多,与业内人士也聊过,包括真正的设计师,只不过时间太短。曾经想去从事这方面工作,但无奈没有门路。
回到正题,你的许多看法看来是没有仔细推敲,实际上你可以做简单试验,如果学过理论力学就更好,就知道为什么双变弹比转向阻力大:双变单是个加速过程,阻力大,转向是旋转而已,不会有多大阻力。告诉一个简单做试验的办法:用硬币模拟弹壳,用三角板或直尺做弹匣壁,你用手做弹簧来推,看双变单的过程和阻力。然后你用曲线板来模拟转向,只有单排弹,看看转向是否阻力大。

    另,看来你并不了解波波沙弹鼓,波波沙实际上是两阶段供弹,每个阶段大约30发弹。现代弹鼓方面,81、95弹鼓是多个齿来来实现的,C_MAG是双变单方式实现,结构上结合了拨弹齿个斜面。俺设想的弹鼓也可以采用类似结构,但50发子弹这些结构就显得复杂了,所以才建议用类似波波沙。
[quote]供弹线路的弯曲度直接影响进弹速度,我不看好小直径弹鼓
[size=2][color=#999999]勃郎宁 发表于 2011-5-25 22:32[/color] [url=http://lt.cjdby.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9672844&ptid=1144418][img]http://lt.cjdby.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这个问题不大,长风弹桶一圈是8-10发弹,弹鼓的直径比弹桶大多了,一圈要近30发弹。我看过国内弹鼓的故障分析报告,弹鼓主要问题是变形和弹鼓出口变形引起的子弹顶住出口转角卡弹,俺的设想中采用塑料避免弹鼓外壳变形影响,内部子弹出口是与弹鼓圆周相切,而不像81弹鼓出口与圆周垂直,子弹出弹鼓时过渡变动角度更小,所以可靠性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有积极作用。现在手机上网,等电脑上网给说明图。
偶觉得还是4排弹匣相对好些,不惜要太多的空重
[quote]偶觉得还是4排弹匣相对好些,不惜要太多的空重
[size=2][color=#999999]勃郎宁 发表于 2011-5-26 17:44[/color] [url=http://lt.cjdby.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9689811&ptid=1144418][img]http://lt.cjdby.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四排弹匣是两个双变单,必须钢制作保持刚度,否则稍有变形就非常容易卡弹,同时精度要求也高,用了激光焊接,重量也重。和卿老谈四排弹匣时,他也说四排弹匣可靠性很难处理,尤其是枪机前后运动造成子弹向下运动然后再向上反复,一旦有发子弹运动不到位,就容易卡弹。他认为他的弹桶可靠性比四排弹匣高(但听说在沙漠中使用也卡过壳)。相对而言弹鼓结构和原理都比较成熟,没有那种致命的缺点,加一个阻力并不大的转向螺旋面,可靠性应该还是可以保证的。

至于死重问题,通过材料方面可以缩小差距,05冲的四排弹匣几乎只能用钢板做,而且厚度还要大,这个弹鼓可以用塑料做,最终重量估计与四排弹匣差距不大,说不定比钢制弹匣还有轻的可能。
TSQ 发表于 2011-5-26 18:06

我觉得你头像里的就不错,结构新颖,很轻松就能达到50发的容弹量,可惜你不是干这个的。
[quote]我觉得你头像里的就不错,结构新颖,很轻松就能达到50发的容弹量,可惜你不是干这个的。
[size=2][color=#999999]fengshou 发表于 2011-5-26 18:19[/color] [url=http://lt.cjdby.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9690460&ptid=1144418][img]http://lt.cjdby.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也是转向,只不过是靠枪里面的转向机构实现,复杂了点。208的人说复杂了,卿老说有办法。如果要枪的结构简单并保证可靠性,转向弹鼓或许更好,因为原理上没有多大缺陷,枪结构简单些。
TSQ 发表于 2011-5-26 18:32

感觉这个旋转要简单一点吧?我倒是觉得供弹具搞得太复杂不好,增加死重不说,还容易出问题,比如金属弹鼓磕磕碰碰很容易变形,造成供弹故障,你这个转向机构在枪里面起码好一点。
瑞典那个6.5MM的PDW上的弹鼓不错
个人对以前构思分析,转向机构在枪里面切经常收到枪机冲击,制造要求上估计与机枪拨弹杆差不多了。208的人提出的问题是卡弹后该如何处理,因为内部结构复杂,几乎要分解来解决,而分解面在什么地方也是个问题。所以真正变成工程实践是有难度的。

转向弹鼓的所有主要技术都是成熟验证的东西,只不过重新组合一下,结构上更是个冲锋枪而已,可靠性方面不存在致命的缺陷,相对而言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其实,俺这个转向弹鼓可以看作是传统弹鼓与P90转向结构的结合,所以基本可以判断没有致命缺陷。
[b]回复 [url=http://lt.cjdby.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9691113&ptid=1144418]30#[/url] [i]我是狙击手[/i] [/b]


    求图,多谢!手机上网,不给力啊。
要是弹鼓直径小的话就没必要转90°了

接近10公分宽度带起来还是不太方便,背起来估计不太舒服。不过国外真有人在MP5上用C_MAG 100发弹鼓,宽度是相当夸张,估计背起来会很不舒服,个人觉得玩的可能性较大,而不是真正使用。
[quote]
[size=2][color=#999999]我是狙击手 发表于 2011-5-26 19:28[/color] [url=http://lt.cjdby.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9691337&ptid=1144418][img]http://lt.cjdby.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原来是弹桶加弹匣,体积有点恐怖啊!主要是高度太高,另外供弹具不太好携带。

瑞典有不少好的工业产品,但枪械方面似乎没有什么明品出来。
81弹鼓
出口与弹鼓子弹有个90度的转弯,容易在转弯的地方被卡住。




俺设想的弹鼓,子弹出口与弹鼓圆周是切线,过渡平缓,不容易卡弹。



C-MAG弹鼓:
有双变单过程,难说可靠性一定多好,要靠制造工艺来保证了。


波波沙弹鼓:
实际上是先内部结构转动推动外圈供弹,当外圈供完弹后内圈再转动供弹,并非是一次推动70多发弹,如果那样可靠性一定会成为问题的。

TSQ 发表于 2011-5-26 16:13

我更担心的不是转弹部分的可靠性- -而是弹鼓本身- -
毕竟既然用了转向这种不可靠结构,再增加一个更不可靠的弹鼓,这是在多此一举了
P90的结构实际上完全够用了……
匣能做到的事尽量不用鼓,鼓能做到的事尽量不用链,这是我的想法
[quote]我更担心的不是转弹部分的可靠性- -而是弹鼓本身- -
毕竟既然用了转向这种不可靠结构,再增加一个更不 ...
[size=2][color=#999999]血色冰凌 发表于 2011-5-27 10:52[/color] [url=http://lt.cjdby.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9703637&ptid=1144418][img]http://lt.cjdby.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弹鼓可靠性还可以吧,如果可靠性问题如此大,那就早该淘汰了。

   建议要么做点简单试验,要么找教材看看,许多东西要深入分析才知道是怎么回事。P90弹匣其实比较复杂,由于外观的需要,如果从供弹线路来看,可以说是类似梯形弹匣,梯形弹匣最大问题就是容弹量不容易做大,92手枪的弹匣可靠性可是费了不少时间。而P90却追求大容量,所以在内部设计上一定有很多门道的。P90的双变单也是问题点,这里再举个例子:手枪弹匣有双排单进和双排双进,双排单进压弹就困难,因为要双变单所以要弹簧力大才行。反倒是转向问题不大,比双变单的问题要少。
所以,在简单的外表下里面有复杂的机理,不是看看外观就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