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贴:隐身空战怎么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11:19
隐身空战不好打
中国歼-20的首飞,让世界很意外,好像也让美国受了点刺激。这不,我们首飞飞机尾喷口的热气还没有散尽,美国空军高官就急不可待的对外界宣布,要发展所谓2018轰炸机,通过轰炸中国的纵深机场,来遏制中国的歼-20,信誓旦旦地说要在2016年首飞、2018年装备—真够快的!看来老美这次有点急了。美国还勾勒出2018轰炸机的特性:亚音速、作战半径3200千米、武器挂载能力在6.3到12.7吨之间,能够携带核武器,具备隐身能力,利用现成的推进系统,C4ISR和雷达技术等——技战术指标倒不算高。
通过轰炸中国机场来夺取制空权,是制空权理论鼻祖杜黑提出的老办法,叫“捅鸟窝”,不可否认,捅鸟窝、制空于地市夺取制空权最有效也最经济的方法。但是中国这么大,东西长5000千米,南北宽5500千米,有上百个机场,你炸哪一个呢?炸十个八个的不管用,要么你就全面炸,可是当你一下子炸了人家那么多机场,岂不是发动全面战争来么?要知道中国也是个核大国呀,一旦进入全面战争,中国就不会报复么?届时,战争的规模和烈度还有法控制么?本来,像歼-20这样的四代机,只是一种战术武器,是为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而设计的。为了对付人家的一种战术武器,不惜让战争升级,实为不智。当然,隐身战机的广泛应用会不会引起战争升级,是有待于军事家们观察的。
美国急不可耐的祭出他们最后的杀手锏:捅鸟窝。反映来他们的一种焦虑,而焦虑的背后是目前还不好克服的无奈:隐身空战不好打,隐身飞机不好防。
隐身空战为什么不好打?
第一,        隐身战机是高度信息化的、适应信息化战争初级阶段战场需要的空中平台。他是一种标志,标志着一支军队信息化水平迈进来强者的行列,标志着体系作战能力取得跨越式发展,标志着一个技术群的整体突破。因此,跟装备隐身战机的军队作战是有一定难度的。
第二,        尽管隐身战机没有做到全频谱隐身,但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成熟的、针对性的探测手段。有人说,米波雷达能够探测到隐身战机,但能依靠他进行火力控制么?至少现在看来,隐身战机在对抗技术上领先现役的防控体系半个节拍。
第三,        隐身战机之间的空战,不可能退回到近距格斗的水平。隐身战机不是幻想小说中的隐形人,只不过缩短来雷达探测距离而已,“似明似暗、非明非暗”才是其本质特征。搞近距格斗,美国人在行,他们搞了近百年,搞“似明似暗、非明非暗”白内障似的翳空战,美国人也不行,对谁都是个新课题。
战术之要:发挥信息力
所谓四代机,隐身只是其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隐身就是让你看不见我,是从保存自己方面诠释的,从消灭敌人的角度来要求是我要看得见你。其实,四代机的信息探测能力也是超强的,如果不装配有源相控阵雷达、不装第四代航电系统的话,算不上真正的四代机,因此,一切战术设计应围绕着发挥己方信息力、遏制敌方信息力而展开。如果两架四代机在空中相遇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彼此都会在几十千米之外发现对方,只不过早晚不同,早发现者早主动。雷达探测距离与雷达散射面积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与RCS的4次方根成正比。飞机的RCS缩减到0.1平方米,雷达探测距离缩短来44%左右,0.001平方米则为68%。目前三代机上最先进的记载雷达探测1平方米的最远距离是100千米,那么0.01平方米隐身目标的距离只有32千米,这样隐身战机与三代机对抗的时候就拥有了绝对优势。四代机装配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是一个革命性成果,它的探测距离远,可靠性高,可以同时满足隐身与反隐身的需要。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战机宣称,F-22的AN/APG-77雷达,探测RCS1平方米的距离是200千米,而F-22的正向RCS为0.01,如果F-22用机载雷达探测自己同伴的话,将在五六十千米开外发现目标,也就是说,隐身战机在空中相遇,不会像两个瞎子鼻子碰鼻子才发现对方。因此,未来的隐身空战注定以中距空战为主,不可能回到近距格斗的时代。再说了,F-22的6枚中距弹都打光到了近距,飞行员是不是也太笨了。
好,我们来探讨如何发挥信息力。
根据刚才的分析,五六十千米可能是未来空战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临界线,之外,看不见对方,之内,看得见对方,进而完成锁定、攻击。依四代机上的机载武器,一旦你被锁定,基本上等于牺牲。中距弹AIM-120D的射程200千米,复合制导,近距弹AIM-9X可以完成100 个G的机动,90度离轴发射,甚至可攻击后方的目标,这样,谁都不敢贸然进入死亡区。因此推断,未来隐身空战很可能在双方相距五六十千米的区域展开,追求的就是“似明似暗、非明非暗”,都想发挥自己的信息力,同时遏制对方的信息力。只是其一。
其二,隐身空战该如何完成搜索呢?仅凭自己飞机上的探测设备很难完成目标搜索任务,一定要靠体系的力量、靠合理的力量编成。这个后面详细分析。
其三,发现目标之后该如何接敌呢?超声速是个办法,超声速意味着留给对手的反应时间有限,任何导弹武器都有个时间反应常数,超声速接敌让敌人反应不过来,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F-35,因为他的超声速能力不强,这就引出了另一种更重要的方法——电磁隐蔽接敌。尽管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波束扫描比较灵活,在发现对方的同时不容易暴露自己,但开机之后被敌方发现的概率还是要增加不少,因此接敌过程中保持雷达静默实有必要,由预警机或其他友机通过数据链指示目标位置,同时随队电子战飞机提供掩护。
总之,隐身空战的战术要旨是为了发挥信息力,这是非隐身空战的最大不同。
战术之基:凝聚体系力
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加强调体系作战。信息化战争的对抗必然从作战平台与作战平台、作战单元与作战单元之间的较量,转变为依托信息系统,将情报侦察、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综合保障等无缝连接所形成的作战体系之间的对抗。美军管这个叫网络中心战。探讨隐身空战也离不开这个大前提。如何在隐身空战中发挥体系的力量呢?主要是个力量编成的问题。从大的体系上讲,要求把陆海空天不同空间的、不同频率不同制式的探测平台集成到一起,形成一个网络体系。四代机的正向RCS很小,但在其他角度上观察,比如俯视、侧视或仰视,它的RCS就打大,容易在比较远的距离上被发现。四代机的隐身主要是针对厘米波的如用米波、毫米波探测,它的遁形能力就大打折扣,所以,应特别注重发挥天基平台和路基平台的作用,尤其是高高在上的天基平台,很可能成为最有效的照妖镜,构建这样的大体系,关键在于平台之间的信息联通,也就是个信息链的问题,2实时、准确、保密、抗干扰。
在空中集群的编成上,应建立以预警机为核心的作战集群。因为空中预警机的探测距离比战斗机高出几倍,可以在比较远的距离上发现敌机。预警机就像一个蜂王,被围在中间,担负探测、指挥任务;四代机在其外围与之随动,担负攻击敌人并保卫帅府的任务,四代机与预警机之间始终保持在100多千米的呼应距离。
在力量构成上,应尽可能的丰富,比如,将一定数量的无人机编入其中,活动在集群的外围,让他们来充当诱饵,、炮灰、扰乱者,,关键时候当敢死队,反正又不会死人。要随队配备电子干扰机,起电磁干扰、电磁掩护的作用,美国的EA-18咆哮者模式很值得研究,他专门多配来一个电子操作员,既能进行电子战,又能进行火力打击。将其纳入编队后,可提升作战集群的电子战能力,也可丰富战法,问题是他的空间位置给安排在哪?当然,还可以考虑编入一些三代机,以增强火力。
在编队形式上,必须采用极大间隔、距离的疏散编队,二战时期的密集编队,看上去很威武,但肯定不适用于信息化的战场。四机指尖队形已毫无意义,长僚机的基本作战单元还应保留,长僚机之间应保持五六十千米左右的距离,、间隔,彼此之间强调的是信息联系,而不是火力策应。两机之间的高度差选择也很重要,因为高度差越大,对目标的观察角度差异就越大,可以弥补各自的局限。
在火力发扬上,着力开发它机照射,它机攻击的能力,这是网络中心战的重要作战模式,应将其上升到与本机照射,本机攻击同等重要的水平。照射机可以是预警机,可以是四代机,甚至是天基、陆机平台,而攻击机则包括了一切能够发扬火力的平台。
战术之敏:嬗变机动力
关于超机动,有人认为很有用,因为隐身空战必定是近距格斗,谁的机动性好水就占优势。有人认为,很没用,理由是现在的导弹大都可以大离轴角发射,且机动力远远超过飞机的机动能力,你再怎么机动都是浮云。
笔者对这两种观点均不同意,因为这两种观点都是建立在平台中心论的基础上,基于火力发挥的考虑,那么,机动性在隐身空战中有什么作用呢?如果站在信息优先的角度、基于发挥信息力考虑问题,将使我们对此有一个突破性的认识。
如果在空战中我的飞机雷达告警器报警了,我被照射到了,我迅速采取某种机动动作,飞机瞬间改变来状态,即改变了飞机与雷达波之间的相关位置,我的RCS值瞬间缩减来1000倍,结果,敌人虽然发现了我,却无法完全锁定我,因为锁定过程需要三秒钟左右的时间,这样我就逃过来一劫。过去的近距格斗特别讲究占位,咬尾攻击、俯冲攻击、背对太阳攻击等,那是为了发扬自己的火力、规避敌人的火力。在隐身空战中也有占位的问题,但主要不是为了发扬或规避火力,而是为了发扬或规避信息力,利用敏捷性,始终把你的最小RCS呈现给敌人,而这个目的是通过超机动来达成的。
前面我们分析,未来隐身空战很可能发生在五六十千米开外的临界线附近,也就是“似明似暗、非明非暗”的区域,在这个区域,超机动就更有用了,情况不好,我就跳出圈子,情况有利,我就跳进来,迅速完成发现、锁定、发射等一系列过程。这种空战就像击剑,保持一定距离,试探着发现对方的破绽,看准了,就来他个一剑穿心。
超机动的价值就在于它是战术创新的基础,如果飞机不具备超机动能力,战术创新的空间将被大大压缩,希望设计师千万得留下这个目前争议颇大的重要指标。
还有一个环节不知算不算空战机动性的问题,就是打开弹仓门,飞机的RCS徒然增大上百倍,一下子从麻雀变成来鸵鸟,这个时候最容易遭受攻击,因为弹仓门通常靠液压驱动,怎么也需要几秒钟的时间,如何利用这个破绽,如何来掩盖我们自己的这个破绽,也是一个问题。
做好这道思考题
翳空战怎么打,是一道很大、很新的思考题,无论对美国人还是对中国人都一样,笔者前面的分析,只不过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各位楼主来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当然,用空战的形式来抗击四代机未必是最好的办法,也未必是最有效的办法。但是通过做这道思考题,可以帮助我们对未来的信息化作战进行一番有益的探索。
现行空战理论还是建立在约翰。博伊德的“能量机动理论”之上的。但在信息化时代以显陈旧,甚至成为我们进行战法创新、装备创新的思想桎梏。推动战法创新、装备创新,必须打破这个桎梏,构建一个以网络中心战为背景的,着力发挥信息力、凝聚体系力的新型空战理论基础——这也是本文想引出的另一个命题。
那么,这个工作由谁来做呢?笔者想起了西方“大战略”理论的奠基人约翰。科斯林的一段话:战略是一种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的、引人入胜的、有教育意义的并在智力方面能使人振奋的游戏。无论你是专业人士,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可以、也可能提出你的见解。各位,你不想挑战一下你的知识与智力吗?隐身空战不好打
中国歼-20的首飞,让世界很意外,好像也让美国受了点刺激。这不,我们首飞飞机尾喷口的热气还没有散尽,美国空军高官就急不可待的对外界宣布,要发展所谓2018轰炸机,通过轰炸中国的纵深机场,来遏制中国的歼-20,信誓旦旦地说要在2016年首飞、2018年装备—真够快的!看来老美这次有点急了。美国还勾勒出2018轰炸机的特性:亚音速、作战半径3200千米、武器挂载能力在6.3到12.7吨之间,能够携带核武器,具备隐身能力,利用现成的推进系统,C4ISR和雷达技术等——技战术指标倒不算高。
通过轰炸中国机场来夺取制空权,是制空权理论鼻祖杜黑提出的老办法,叫“捅鸟窝”,不可否认,捅鸟窝、制空于地市夺取制空权最有效也最经济的方法。但是中国这么大,东西长5000千米,南北宽5500千米,有上百个机场,你炸哪一个呢?炸十个八个的不管用,要么你就全面炸,可是当你一下子炸了人家那么多机场,岂不是发动全面战争来么?要知道中国也是个核大国呀,一旦进入全面战争,中国就不会报复么?届时,战争的规模和烈度还有法控制么?本来,像歼-20这样的四代机,只是一种战术武器,是为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而设计的。为了对付人家的一种战术武器,不惜让战争升级,实为不智。当然,隐身战机的广泛应用会不会引起战争升级,是有待于军事家们观察的。
美国急不可耐的祭出他们最后的杀手锏:捅鸟窝。反映来他们的一种焦虑,而焦虑的背后是目前还不好克服的无奈:隐身空战不好打,隐身飞机不好防。
隐身空战为什么不好打?
第一,        隐身战机是高度信息化的、适应信息化战争初级阶段战场需要的空中平台。他是一种标志,标志着一支军队信息化水平迈进来强者的行列,标志着体系作战能力取得跨越式发展,标志着一个技术群的整体突破。因此,跟装备隐身战机的军队作战是有一定难度的。
第二,        尽管隐身战机没有做到全频谱隐身,但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成熟的、针对性的探测手段。有人说,米波雷达能够探测到隐身战机,但能依靠他进行火力控制么?至少现在看来,隐身战机在对抗技术上领先现役的防控体系半个节拍。
第三,        隐身战机之间的空战,不可能退回到近距格斗的水平。隐身战机不是幻想小说中的隐形人,只不过缩短来雷达探测距离而已,“似明似暗、非明非暗”才是其本质特征。搞近距格斗,美国人在行,他们搞了近百年,搞“似明似暗、非明非暗”白内障似的翳空战,美国人也不行,对谁都是个新课题。
战术之要:发挥信息力
所谓四代机,隐身只是其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隐身就是让你看不见我,是从保存自己方面诠释的,从消灭敌人的角度来要求是我要看得见你。其实,四代机的信息探测能力也是超强的,如果不装配有源相控阵雷达、不装第四代航电系统的话,算不上真正的四代机,因此,一切战术设计应围绕着发挥己方信息力、遏制敌方信息力而展开。如果两架四代机在空中相遇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彼此都会在几十千米之外发现对方,只不过早晚不同,早发现者早主动。雷达探测距离与雷达散射面积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与RCS的4次方根成正比。飞机的RCS缩减到0.1平方米,雷达探测距离缩短来44%左右,0.001平方米则为68%。目前三代机上最先进的记载雷达探测1平方米的最远距离是100千米,那么0.01平方米隐身目标的距离只有32千米,这样隐身战机与三代机对抗的时候就拥有了绝对优势。四代机装配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是一个革命性成果,它的探测距离远,可靠性高,可以同时满足隐身与反隐身的需要。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战机宣称,F-22的AN/APG-77雷达,探测RCS1平方米的距离是200千米,而F-22的正向RCS为0.01,如果F-22用机载雷达探测自己同伴的话,将在五六十千米开外发现目标,也就是说,隐身战机在空中相遇,不会像两个瞎子鼻子碰鼻子才发现对方。因此,未来的隐身空战注定以中距空战为主,不可能回到近距格斗的时代。再说了,F-22的6枚中距弹都打光到了近距,飞行员是不是也太笨了。
好,我们来探讨如何发挥信息力。
根据刚才的分析,五六十千米可能是未来空战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临界线,之外,看不见对方,之内,看得见对方,进而完成锁定、攻击。依四代机上的机载武器,一旦你被锁定,基本上等于牺牲。中距弹AIM-120D的射程200千米,复合制导,近距弹AIM-9X可以完成100 个G的机动,90度离轴发射,甚至可攻击后方的目标,这样,谁都不敢贸然进入死亡区。因此推断,未来隐身空战很可能在双方相距五六十千米的区域展开,追求的就是“似明似暗、非明非暗”,都想发挥自己的信息力,同时遏制对方的信息力。只是其一。
其二,隐身空战该如何完成搜索呢?仅凭自己飞机上的探测设备很难完成目标搜索任务,一定要靠体系的力量、靠合理的力量编成。这个后面详细分析。
其三,发现目标之后该如何接敌呢?超声速是个办法,超声速意味着留给对手的反应时间有限,任何导弹武器都有个时间反应常数,超声速接敌让敌人反应不过来,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F-35,因为他的超声速能力不强,这就引出了另一种更重要的方法——电磁隐蔽接敌。尽管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波束扫描比较灵活,在发现对方的同时不容易暴露自己,但开机之后被敌方发现的概率还是要增加不少,因此接敌过程中保持雷达静默实有必要,由预警机或其他友机通过数据链指示目标位置,同时随队电子战飞机提供掩护。
总之,隐身空战的战术要旨是为了发挥信息力,这是非隐身空战的最大不同。
战术之基:凝聚体系力
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加强调体系作战。信息化战争的对抗必然从作战平台与作战平台、作战单元与作战单元之间的较量,转变为依托信息系统,将情报侦察、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综合保障等无缝连接所形成的作战体系之间的对抗。美军管这个叫网络中心战。探讨隐身空战也离不开这个大前提。如何在隐身空战中发挥体系的力量呢?主要是个力量编成的问题。从大的体系上讲,要求把陆海空天不同空间的、不同频率不同制式的探测平台集成到一起,形成一个网络体系。四代机的正向RCS很小,但在其他角度上观察,比如俯视、侧视或仰视,它的RCS就打大,容易在比较远的距离上被发现。四代机的隐身主要是针对厘米波的如用米波、毫米波探测,它的遁形能力就大打折扣,所以,应特别注重发挥天基平台和路基平台的作用,尤其是高高在上的天基平台,很可能成为最有效的照妖镜,构建这样的大体系,关键在于平台之间的信息联通,也就是个信息链的问题,2实时、准确、保密、抗干扰。
在空中集群的编成上,应建立以预警机为核心的作战集群。因为空中预警机的探测距离比战斗机高出几倍,可以在比较远的距离上发现敌机。预警机就像一个蜂王,被围在中间,担负探测、指挥任务;四代机在其外围与之随动,担负攻击敌人并保卫帅府的任务,四代机与预警机之间始终保持在100多千米的呼应距离。
在力量构成上,应尽可能的丰富,比如,将一定数量的无人机编入其中,活动在集群的外围,让他们来充当诱饵,、炮灰、扰乱者,,关键时候当敢死队,反正又不会死人。要随队配备电子干扰机,起电磁干扰、电磁掩护的作用,美国的EA-18咆哮者模式很值得研究,他专门多配来一个电子操作员,既能进行电子战,又能进行火力打击。将其纳入编队后,可提升作战集群的电子战能力,也可丰富战法,问题是他的空间位置给安排在哪?当然,还可以考虑编入一些三代机,以增强火力。
在编队形式上,必须采用极大间隔、距离的疏散编队,二战时期的密集编队,看上去很威武,但肯定不适用于信息化的战场。四机指尖队形已毫无意义,长僚机的基本作战单元还应保留,长僚机之间应保持五六十千米左右的距离,、间隔,彼此之间强调的是信息联系,而不是火力策应。两机之间的高度差选择也很重要,因为高度差越大,对目标的观察角度差异就越大,可以弥补各自的局限。
在火力发扬上,着力开发它机照射,它机攻击的能力,这是网络中心战的重要作战模式,应将其上升到与本机照射,本机攻击同等重要的水平。照射机可以是预警机,可以是四代机,甚至是天基、陆机平台,而攻击机则包括了一切能够发扬火力的平台。
战术之敏:嬗变机动力
关于超机动,有人认为很有用,因为隐身空战必定是近距格斗,谁的机动性好水就占优势。有人认为,很没用,理由是现在的导弹大都可以大离轴角发射,且机动力远远超过飞机的机动能力,你再怎么机动都是浮云。
笔者对这两种观点均不同意,因为这两种观点都是建立在平台中心论的基础上,基于火力发挥的考虑,那么,机动性在隐身空战中有什么作用呢?如果站在信息优先的角度、基于发挥信息力考虑问题,将使我们对此有一个突破性的认识。
如果在空战中我的飞机雷达告警器报警了,我被照射到了,我迅速采取某种机动动作,飞机瞬间改变来状态,即改变了飞机与雷达波之间的相关位置,我的RCS值瞬间缩减来1000倍,结果,敌人虽然发现了我,却无法完全锁定我,因为锁定过程需要三秒钟左右的时间,这样我就逃过来一劫。过去的近距格斗特别讲究占位,咬尾攻击、俯冲攻击、背对太阳攻击等,那是为了发扬自己的火力、规避敌人的火力。在隐身空战中也有占位的问题,但主要不是为了发扬或规避火力,而是为了发扬或规避信息力,利用敏捷性,始终把你的最小RCS呈现给敌人,而这个目的是通过超机动来达成的。
前面我们分析,未来隐身空战很可能发生在五六十千米开外的临界线附近,也就是“似明似暗、非明非暗”的区域,在这个区域,超机动就更有用了,情况不好,我就跳出圈子,情况有利,我就跳进来,迅速完成发现、锁定、发射等一系列过程。这种空战就像击剑,保持一定距离,试探着发现对方的破绽,看准了,就来他个一剑穿心。
超机动的价值就在于它是战术创新的基础,如果飞机不具备超机动能力,战术创新的空间将被大大压缩,希望设计师千万得留下这个目前争议颇大的重要指标。
还有一个环节不知算不算空战机动性的问题,就是打开弹仓门,飞机的RCS徒然增大上百倍,一下子从麻雀变成来鸵鸟,这个时候最容易遭受攻击,因为弹仓门通常靠液压驱动,怎么也需要几秒钟的时间,如何利用这个破绽,如何来掩盖我们自己的这个破绽,也是一个问题。
做好这道思考题
翳空战怎么打,是一道很大、很新的思考题,无论对美国人还是对中国人都一样,笔者前面的分析,只不过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各位楼主来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当然,用空战的形式来抗击四代机未必是最好的办法,也未必是最有效的办法。但是通过做这道思考题,可以帮助我们对未来的信息化作战进行一番有益的探索。
现行空战理论还是建立在约翰。博伊德的“能量机动理论”之上的。但在信息化时代以显陈旧,甚至成为我们进行战法创新、装备创新的思想桎梏。推动战法创新、装备创新,必须打破这个桎梏,构建一个以网络中心战为背景的,着力发挥信息力、凝聚体系力的新型空战理论基础——这也是本文想引出的另一个命题。
那么,这个工作由谁来做呢?笔者想起了西方“大战略”理论的奠基人约翰。科斯林的一段话:战略是一种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的、引人入胜的、有教育意义的并在智力方面能使人振奋的游戏。无论你是专业人士,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可以、也可能提出你的见解。各位,你不想挑战一下你的知识与智力吗?


个人意见,有速度和超音速机动性优势的一方要多机配合,利用大范围的战术机动争取在对方后半球15公里以内发射中距弹,换句话说就是超音速‘狗斗’。

个人意见,有速度和超音速机动性优势的一方要多机配合,利用大范围的战术机动争取在对方后半球15公里以内发射中距弹,换句话说就是超音速‘狗斗’。
隐身能力都很强,中距发现不了,进入近距
近距离发现了,  格斗 , 拼的是机动性及格斗单的性能
拼赢了,战斗结束{:jian:}
丝带之间这么斗,打起来才知道,换成米帝,现在也还是纸上谈兵。
三代机的发展,是在二代机纠缠在中东和越南的经验教训做出的产品。
丝带呢?似乎三代机的战斗经验不多的说。
我觉得对隐身目标的最大问题不是发现距离,而是前半球很难用中距弹锁定。
因此可以通过大功率AESA或红外解决发现目标的问题,然后争取在后半球发起攻击。
上海红军战士 发表于 2011-5-9 15:01


是啊,所以说尽快装备4代很重要。即使初期性能还不完善,也应该先装备一批摸索战法。
48bit 发表于 2011-5-9 15:03

预警机倒是应该多装备点......然后多练练擒贼先擒王的战术。将来的战争,恐怕就是双方互相围剿蜂王的游戏。
所以,EOTAS很重要,J20安装这个很正确:)
猫腻球 发表于 2011-5-9 15:12


还有芙蓉说的‘大眼睛’,呵呵,必须得!
猫腻球 发表于 2011-5-9 15:12


    真的装备了吗?
48bit 发表于 2011-5-9 15:21


      恩,隐身时代,近战的重要性不亚于视距外空战:)
48bit 发表于 2011-5-9 15:01

后半球攻击,导弹的攻击区很杯具啊。目标发觉被锁定,开加力逃跑,恐怕很难构成攻击条件。
用中距导弹打隐身飞机,前后半球看起来都很难
drakan 发表于 2011-5-9 15:21


    连N年前给小巴研制的枭龙都装了初级原始产品,你说丝带会不装么:)
LENLON 发表于 2011-5-9 15:25


所以说距离要近啊,不能着急,不能早xie啊:D
而且尾追的一大好处就是对手很难通过机动摆脱。
AIM120的锁定距离是 5平方米面积下18海里 折算成对F22的迎头锁定距离大致是5.7KM(设F22迎头RCS是0.01平方米)
这个距离已经可以和很多三代红外格斗弹对三代机侧面的锁定距离差不多了。
再加上AIM120远超过三代格斗弹机动性(放宽静稳度的常规布局,没有陀螺舵的损耗)。AIM120在近距离打F22的命中率并不低。
LZ是兵器知识这篇文章的作者?
xtal 发表于 2011-5-9 15:31

5.7公里如果是迎头很难锁定呀。如果相对速度是5Ma的话,3秒钟就错过了。而且这么近的距离,导引头的已经视野很小了,对手再一机动就很难抓住了。
48bit 发表于 2011-5-9 15:39
雷达制导的视场是十多度。
我说迎头5.7KM 只是说明一个最小锁定距离,又没说要迎头攻击。
把眼睛蒙起来打~哈哈
你射我 我射你 你射不到我 我射不到你 射完回家睡觉
所以按pu大的话来说就是,丝带让我们明白了F22到底是怎么回事。
可以用它的对抗22,也可以模拟22
干扰对方数据链可行吗??
据说MD用F15\18对22的时候飞飞说雷达信号时隐时现啊,这样打起来岂不是就跟三岔口似的?
弹舱门的问题,似乎不用担心。几秒钟,连锁定都来不及。
都没雷达嘛,相当于米格15打F86……
楼主隐身空战注定以中距空战为主不可能回到近距格斗时代的论断很武断啊,所犯的错误和二代战机空战战术设计者一样:盲目迷信空空蛋,认为空战战术只有进攻没有(或者说不可能)有防御。只不过当时的人是无视当时空空蛋的性能缺陷而楼主是无视技术的发展。
MD不久前实验的机载激光系统难道楼主没什么想法吗?如果有这么一款飞机和电子战飞机一样可以伴随攻击的隐形飞机一起行动中距弹还有多大的命中率?我觉得F-35可以牺牲超巡而不放弃超机动不是没道理的。
蛋蛋没有了就上鸡炮,射...
隐身空战可能很大概率发生在超音速区,空战双方估计谁也不希望先进入亚音速区而首先失去速度能量优势;如果进入对方后半球攻击的话,己方弹弹的不可逃逸区是否有点杯具,各位大大能否说说
LZ的文章与最新的兵器知识上的一摸一样,兵器知识上的好像是王旭东写的,楼主抄袭了吧?
xtal 发表于 2011-5-9 15:43
导引头通常不进行往复搜索的
一旦有需要
中距空空弹的弹头可以马上改,神马毫米波,神马激光制导,等等等等不计成本
明月照天涯 发表于 2011-5-9 21:17


    外加什么激光之类的
明月照天涯 发表于 2011-5-9 21:17
如何激光制导啊?
楼主的设想不错,短期内看,要真能有世界大战,必然是tg与毛子对抗md,要不tg也超量不起md,先打太空,太空的都打没了,打海上的,tg真得有打航母不靠太空的东西,这个真是关键,都有纵深,最后就是一场消耗战,你打点东西,丢点东西,看谁底子厚了
ertert1 发表于 2011-5-9 21:25

等等。。。。。。
等我发挥下想象力
要不在大预的身上加十个八个个大功率的激光指示器?


那么就再YY下,把大预的雷达改成米波的,对隐身目标的发现距离就远多了吧,用这个雷达警戒,搜索出隐身目标的大概位置,把大致位置交给红外光电系统搜索具体参数,再由激光指示器锁定
再在大预上装N个红外成像激光指示同轴的玩意,对红外成像的要求较高,发现正面的小JJ距离要达到400KM,这个红外的直径要多大啊?1米够不够?,激光指示器应该比较容易搞定,那啥MD的激光大JJ上的指示器好像也不大
再随便搞几架JJ去射导弹就OK了
YY完毕
哇,能同时锁定N架敌机

那么就再YY下,把大预的雷达改成米波的,对隐身目标的发现距离就远多了吧,用这个雷达警戒,搜索出隐身目标的大概位置,把大致位置交给红外光电系统搜索具体参数,再由激光指示器锁定
再在大预上装N个红外成像激光指示同轴的玩意,对红外成像的要求较高,发现正面的小JJ距离要达到400KM,这个红外的直径要多大啊?1米够不够?,激光指示器应该比较容易搞定,那啥MD的激光大JJ上的指示器好像也不大
再随便搞几架JJ去射导弹就OK了
YY完毕
哇,能同时锁定N架敌机
金雕008 发表于 2011-5-9 20:32

首先,空战双方都是争取在自己有利的条件下作战。具体到黑丝,应该是尽量和对手保持距离的。

以中距弹攻击后半球肯定不可逃逸区是大大缩小的,所以应该尽量在静默的情况尽量靠近然后下发起攻击。

个人认为这也是相对来说比较有效的攻击手段,因为迎头太不靠普,侧面容易被对手通过侧转机动规避,只有后半球RCS比较大,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都不会有多大改善。
打的方法可多了,问题在于你看不看得到对方,看到了,打不打得到对方,打得到对方了打不打得准。这是很多复杂问题的一个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