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SpaceX(SpX公布Falcon 9 v1.1助推器着水视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05:29


SpaceX不定期更新公司的主页,为普通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了解航天工业运作的机会。以下图片均来自SpaceX主页的update、论文或会议报告,常去航空航天港的网友都已经看过了。因个人水平所限,内容比较零散,有兴趣的网友可以直接去看该公司的主页 www.spacex.com

SpaceX的总部位于加州洛杉矶地区的Hawthorne,在Musk买下来之前是制造Boeing 747的厂房,所以显得特别巨大。这里包括了办公场所、Falcon火箭和Dragon飞船的制造车间以及飞行控制中心。

总部鸟瞰



车间,这位监工据说退役前在卡布里卡多次参与镇压抵抗战士,那些偷懒的员工可要小心了:D



飞行控制中心,就在车间的旁边



SpaceX的引擎测试中心位于德克萨斯州Mcgregor,当地居民时常能感受到九台Merlin一起点火时产生的“地震”



SpaceX的三个发射场,分别位于夸贾林群岛的里根陆军试验场,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和范登堡空军基地,其中位于范登堡空军基地的发射场正在修建,暂时还没有照片。



SpaceX不定期更新公司的主页,为普通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了解航天工业运作的机会。以下图片均来自SpaceX主页的update、论文或会议报告,常去航空航天港的网友都已经看过了。因个人水平所限,内容比较零散,有兴趣的网友可以直接去看该公司的主页 www.spacex.com

SpaceX的总部位于加州洛杉矶地区的Hawthorne,在Musk买下来之前是制造Boeing 747的厂房,所以显得特别巨大。这里包括了办公场所、Falcon火箭和Dragon飞船的制造车间以及飞行控制中心。

总部鸟瞰

图片8.jpg (41.82 KB, 下载次数: 7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8 22:10 上传



车间,这位监工据说退役前在卡布里卡多次参与镇压抵抗战士,那些偷懒的员工可要小心了:D

10083014336e87290a707a2125.jpg (344.41 KB, 下载次数: 6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8 22:10 上传



飞行控制中心,就在车间的旁边

图片5.jpg (336.11 KB, 下载次数: 6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8 22:10 上传



SpaceX的引擎测试中心位于德克萨斯州Mcgregor,当地居民时常能感受到九台Merlin一起点火时产生的“地震”

图片9.jpg (217.95 KB, 下载次数: 6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8 22:10 上传



SpaceX的三个发射场,分别位于夸贾林群岛的里根陆军试验场,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和范登堡空军基地,其中位于范登堡空军基地的发射场正在修建,暂时还没有照片。

图片10.jpg (148.11 KB, 下载次数: 6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8 22:10 上传



Falcon 9的制造

搅拌摩擦焊对于大多数网友来说并不陌生,这就是正在搅拌摩擦焊机上进行焊接的燃料箱。



为降低重量,Falcon 9的助推级和上面级均采用Al-Li2195合金制造,这种合金较传统的2219铝合金更轻且更坚固,Falcon9也成为继航天飞机燃料箱之后唯一一种使用Al-Li2195制造的火箭。

下图是助推级液氧储箱和煤油储箱的公用箱底,采用大块的Al-Li2195合金板经旋转成型后造出。这种大尺寸合金板需要特制,得益于Al-Li2195合金的高强度,SpaceX将标准尺寸的商用Al-Li2195合金板经搅拌摩擦焊拼在一起,然后再进行旋转成型,从图上几乎看不到焊接的痕迹。

采用燃料箱共底结构可以减少箭体长度,同时也就降低了重量和成本。


这是组装完毕的助推级燃料箱,可以看到明显的拼接痕迹。



组装好的燃料箱需要涂上一层防腐漆



然后再在外面敷设白色的防热瓦,没错,是防热瓦,因为Musk打算回收助推级和上面级,箭体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热性以免在再入过程中解体。

图中还可看到组装完毕的上面级。Falcon 9的上面级和助推级采用同样的直径和结构,相当于小号的助推级。这样可以简化工序,使用一台搅拌摩擦焊机就可以了。



复合材料一次成型的级间段,复合材料制造大型承力结构在航空工业已经很常见,但在航天工业似乎才刚起步,不知算不算Falcon 9的首创。
Falcon 9的助推级采用冷分离,从级间段上可以看到三个等间距排列的分离用螺栓状结构。



级间段的另一端,四个黑色物体是回收助推器用的降落伞容器。



上面级的铌合金喷口扩张段,只有0.3mm厚,在2010年12月Falcon 9的第二次发射前的例行检查发现扩张段下缘有两条裂缝,一位维修工人就坐在上图的降落伞容器上用一把剪刀减去了有裂痕的扩张段下缘





这是整枚火箭最重的部件,九台Merlin 1C和支持结构,重达7.7吨。为了降低造价,助推级使用的九台引擎都是简化版的Merlin 1C,取消了节流功能。Falcon 9通过将其中两台引擎提前关机来实现节流的效果。



即将组装完毕的火箭,地点是SLC-40的水平组装车间,Falcon 9也是第一种采取“三平”发射的美国火箭



Falcon 9的制造

搅拌摩擦焊对于大多数网友来说并不陌生,这就是正在搅拌摩擦焊机上进行焊接的燃料箱。

20090922_firststage.jpg (112.28 KB, 下载次数: 6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8 22:39 上传



为降低重量,Falcon 9的助推级和上面级均采用Al-Li2195合金制造,这种合金较传统的2219铝合金更轻且更坚固,Falcon9也成为继航天飞机燃料箱之后唯一一种使用Al-Li2195制造的火箭。

下图是助推级液氧储箱和煤油储箱的公用箱底,采用大块的Al-Li2195合金板经旋转成型后造出。这种大尺寸合金板需要特制,得益于Al-Li2195合金的高强度,SpaceX将标准尺寸的商用Al-Li2195合金板经搅拌摩擦焊拼在一起,然后再进行旋转成型,从图上几乎看不到焊接的痕迹。

采用燃料箱共底结构可以减少箭体长度,同时也就降低了重量和成本。

图片4.jpg (135.76 KB, 下载次数: 4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8 22:39 上传



这是组装完毕的助推级燃料箱,可以看到明显的拼接痕迹。

图片11.jpg (246.28 KB, 下载次数: 5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8 22:39 上传



组装好的燃料箱需要涂上一层防腐漆

图片12.jpg (343.53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8 22:39 上传



然后再在外面敷设白色的防热瓦,没错,是防热瓦,因为Musk打算回收助推级和上面级,箭体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热性以免在再入过程中解体。

图中还可看到组装完毕的上面级。Falcon 9的上面级和助推级采用同样的直径和结构,相当于小号的助推级。这样可以简化工序,使用一台搅拌摩擦焊机就可以了。

图片3.jpg (30.22 KB, 下载次数: 6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8 22:39 上传



复合材料一次成型的级间段,复合材料制造大型承力结构在航空工业已经很常见,但在航天工业似乎才刚起步,不知算不算Falcon 9的首创。
Falcon 9的助推级采用冷分离,从级间段上可以看到三个等间距排列的分离用螺栓状结构。

图片1.jpg (220.98 KB, 下载次数: 4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8 22:39 上传



级间段的另一端,四个黑色物体是回收助推器用的降落伞容器。

10050712284758b4db0edf8e50.jpg (59.79 KB, 下载次数: 6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8 22:39 上传



上面级的铌合金喷口扩张段,只有0.3mm厚,在2010年12月Falcon 9的第二次发射前的例行检查发现扩张段下缘有两条裂缝,一位维修工人就坐在上图的降落伞容器上用一把剪刀减去了有裂痕的扩张段下缘

图片1.jpg (131.64 KB, 下载次数: 4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8 23:18 上传



1012090920ac0f6802e3716ef6.jpg (306.95 KB, 下载次数: 4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9 00:34 上传



这是整枚火箭最重的部件,九台Merlin 1C和支持结构,重达7.7吨。为了降低造价,助推级使用的九台引擎都是简化版的Merlin 1C,取消了节流功能。Falcon 9通过将其中两台引擎提前关机来实现节流的效果。

20090922_enginesmove.jpg (234.3 KB, 下载次数: 5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8 22:38 上传



即将组装完毕的火箭,地点是SLC-40的水平组装车间,Falcon 9也是第一种采取“三平”发射的美国火箭

1.jpg (508.55 KB, 下载次数: 5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8 22:38 上传



Dragon的制造

这不是防热大底,而是防热大底的支持结构,相信很多网友都能一眼看出这是复合材料造的。和级间段一样,这些复合材料制造的承力结构在Dragon C1的任务中得到了证明。



在三坐标测量仪上的PICA-X防热块,PICA的缺点是不便于用在防热大底上,NASA的Orion飞船也因此选择了阿波罗时期的Avcoat而非PICA。SpaceX对于NASA的PICA防热块进行了改进(PICA-X的意思是SpaceX版的PICA),使其便于应用到大尺寸的防热结构中。



工程师正在敷设防热瓦,由于PICA防热瓦之前从未在如此大面积的防热大底上使用,SpaceX的工程师留了过多的余量,这已被Dragon C1再入时记录的数据所证实。Dragon C2的防热瓦将变得更薄。



工人正在向成型中的钛合金燃料罐喷保护气体



加工好的半球形燃料罐



Dragon上的18个Draco推进器,单台推力约400N。和其他飞船不同,Dragon使用单一推力的推进器进行姿态控制和变轨,效果如何还有待检验。



组装好的Dragon C1返回舱,防热大底上的红色圆圈是与Trunk相连的支持结构。

Dragon C1在首次再入试验中的着陆精度达到800米,超过了联盟飞船历次着陆的最好成绩。这也为Dragon未来在陆地着陆奠定了基础。



下图是国际空间站ISS与Dragon飞船联系所需的通讯组件,已由之前的航天飞机任务运抵国际空间站



在航天飞机任务STS-127进行测试的光学辅助对接系统Dragon eye,与日本宇航局的HTV所用的系统类似。在不远的将来,Dragon飞船将利用这一系统接近并与ISS驳接。



Dragon eye不同光学通道的成像效果,如果一切顺利,在今年年底之前我们将有幸看到类似的场景。





Dragon的制造

这不是防热大底,而是防热大底的支持结构,相信很多网友都能一眼看出这是复合材料造的。和级间段一样,这些复合材料制造的承力结构在Dragon C1的任务中得到了证明。

1005071228c26113327e1c9c68.jpg (55.05 KB, 下载次数: 6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8 22:44 上传



在三坐标测量仪上的PICA-X防热块,PICA的缺点是不便于用在防热大底上,NASA的Orion飞船也因此选择了阿波罗时期的Avcoat而非PICA。SpaceX对于NASA的PICA防热块进行了改进(PICA-X的意思是SpaceX版的PICA),使其便于应用到大尺寸的防热结构中。

1005071228041342c97674aa32.jpg (104.2 KB, 下载次数: 4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8 22:45 上传



工程师正在敷设防热瓦,由于PICA防热瓦之前从未在如此大面积的防热大底上使用,SpaceX的工程师留了过多的余量,这已被Dragon C1再入时记录的数据所证实。Dragon C2的防热瓦将变得更薄。

20100506_shieldassembly.jpg (119.15 KB, 下载次数: 5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8 22:44 上传



工人正在向成型中的钛合金燃料罐喷保护气体

20100506_spinning.jpg (83.04 KB, 下载次数: 5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8 22:44 上传



加工好的半球形燃料罐

20100506_propel.jpg (111.08 KB, 下载次数: 5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8 22:44 上传



Dragon上的18个Draco推进器,单台推力约400N。和其他飞船不同,Dragon使用单一推力的推进器进行姿态控制和变轨,效果如何还有待检验。

20100506_flightdracos.jpg (147 KB, 下载次数: 5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8 22:44 上传



组装好的Dragon C1返回舱,防热大底上的红色圆圈是与Trunk相连的支持结构。

Dragon C1在首次再入试验中的着陆精度达到800米,超过了联盟飞船历次着陆的最好成绩。这也为Dragon未来在陆地着陆奠定了基础。

20101001_dragonc1.jpg (96.39 KB, 下载次数: 5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8 22:44 上传



下图是国际空间站ISS与Dragon飞船联系所需的通讯组件,已由之前的航天飞机任务运抵国际空间站

图片6.jpg (46.15 KB, 下载次数: 6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8 22:44 上传



在航天飞机任务STS-127进行测试的光学辅助对接系统Dragon eye,与日本宇航局的HTV所用的系统类似。在不远的将来,Dragon飞船将利用这一系统接近并与ISS驳接。

图片7.jpg (235.35 KB, 下载次数: 4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8 22:44 上传



Dragon eye不同光学通道的成像效果,如果一切顺利,在今年年底之前我们将有幸看到类似的场景。

20090922_lidar.jpg (79.94 KB, 下载次数: 6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8 22:46 上传



20090922_thermal2.jpg (63.72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8 22:46 上传

好帖子~~SpaceX是民企军方参股吧
高精密工业,我国还需要加油啊!不能被甩开
车间很干净
国外的车间和国内是无法比拟的。。
技术差距
以前以为md只有航天飞机的,后来才知道他们要是想搞飞船,就能很快搞出很先进的飞船来
space X 大量使用的是现有成熟技术,并没有特别前卫、足以引起技术革命的性技术,通过成熟的技术、大量生产和制造、销售,分担了美国航天局官方承担的很大一部分商业发射任务,使航天局能够专心于科研,是美国航天技术在商业领域的集中体现。
这就是民营企业的优势,你们这些人永远不懂民企的巨大优势。

就知道说什么补贴啊,NASA技术啊,入了股份就不算民企之类的话。

spacex的技术比国内N多航天院所加起来还好。花的钱更少。
确实想看看这一类民营企业作为主导主体在航天领域的作为 会不会像波音空客那样推动技术进步 发掘最佳的性价比
这是美国的农企?
只有一个解释,nasa没钱了,卖掉技术美其名曰商业化,其实如果家底厚,谁会给自己找个竞争者抢粮食!
eeyylx 发表于 2011-5-9 07:27

呦,高人啊。你倒说说你从这个帖子中看到了哪些优势啊?

这就是民营企业的优势,你们这些人永远不懂民企的巨大优势。

就知道说什么补贴啊,NASA技术啊,入了股份 ...
eeyylx 发表于 2011-5-9 07:27


e教主,难道波音,洛马什么的都是国营公司?所以造的火箭价格高?

顺便问下e教主,spacex怎么比国内的花钱少?spacex只是成熟技术的工程应用,和国内完全重新开发的技术比开发费,有意思么?神舟飞船加火箭一次发射成本才10亿,应该还包括了技术开发费
这就是民营企业的优势,你们这些人永远不懂民企的巨大优势。

就知道说什么补贴啊,NASA技术啊,入了股份 ...
eeyylx 发表于 2011-5-9 07:27


e教主,难道波音,洛马什么的都是国营公司?所以造的火箭价格高?

顺便问下e教主,spacex怎么比国内的花钱少?spacex只是成熟技术的工程应用,和国内完全重新开发的技术比开发费,有意思么?神舟飞船加火箭一次发射成本才10亿,应该还包括了技术开发费
回复 3# cmj9808


    再入精度八百米!太牛叉了吧 神舟五号4.8km已经不错了~据说神六是一公里左右


MD在21世纪做出他上世纪60年代就做过的东西有那么大稀奇的么?没有自然的太空市场,完全靠政府运营的ISS做生意,和军火商没什么区别,什么民营?SpaceX和波音罗马性质一样,以前NASA买ATK的东西后最后一道工序自己做,现在就是完全给承包商了。

话说民营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允许和推动竞争,现在谁能和SpaceX竞争呢?没有MD政府的合同,根本没人有钱制造和运作真正的火箭,基本上就是竞标投标的性质,和成飞沈飞投标丝带一样

MD在21世纪做出他上世纪60年代就做过的东西有那么大稀奇的么?没有自然的太空市场,完全靠政府运营的ISS做生意,和军火商没什么区别,什么民营?SpaceX和波音罗马性质一样,以前NASA买ATK的东西后最后一道工序自己做,现在就是完全给承包商了。

话说民营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允许和推动竞争,现在谁能和SpaceX竞争呢?没有MD政府的合同,根本没人有钱制造和运作真正的火箭,基本上就是竞标投标的性质,和成飞沈飞投标丝带一样
eeyylx 发表于 2011-5-9 07:27


    没看出民营企业的优势,只看出国家称霸世界的优势。



Customer
Target Date*
Vehicle
Launch Site
NASA COTS – Demo 2 2011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NASA COTS – Demo 3 2011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ORBCOMM - Multiple Flights 2011-2014 Multiple Cape Canaveral
MDA Corp. (Canada) 2011 Falcon 9 Cape Canaveral
NASA Resupply to ISS – Flight 1 2011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NASA Resupply to ISS – Flight 2 2012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NASA Resupply to ISS – Flight 3 2012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NASA Resupply to ISS – Flight 4 2012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Falcon Heavy Demo Flight 2012 Falcon Heavy Vandenberg
SES (Europe) 2013 Falcon 9 Cape Canaveral
NASA Resupply to ISS – Flight 5 2013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NASA Resupply to ISS – Flight 6 2013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DragonLab Mission 1 2013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NASA Resupply to ISS – Flight 7 2013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NSPO (Taiwan) 2013 Falcon 9 Vandenberg
Spacecom (Israel) 2014 Falcon 9 Cape Canaveral
Space Systems/Loral 2014 Falcon 9 Cape Canaveral
NASA Resupply to ISS – Flight 8 2014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NASA Resupply to ISS – Flight 9 2014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NASA Resupply to ISS – Flight 10 2014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Astrium (Europe) 2014 Falcon 1e Kwajalein
Bigelow Aerospace 2014 Falcon 9 Cape Canaveral
CONAE (Argentina) 2014 Falcon 9 Vandenberg
DragonLab Mission 2 2014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SES (Europe) 2015 Falcon 9 Cape Canaveral
NASA Resupply to ISS – Flight 11 2015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NASA Resupply to ISS – Flight 12 2015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CONAE (Argentina) 2015 Falcon 9 Vandenberg
Iridium 2015-2017 Falcon 9 Vandenberg



补充一个SpaceX的发射列表,美国政府的合同用红色标出,商业发射合同用蓝色标出,未标颜色的两个表示尚未正式签署合同(Falcon Heavy Demo Flight目前还没有找到客户,Bigelow Aerospace只是有意向)。

Target date表示火箭到达发射场的时间。


Customer Target Date*
Vehicle Launch Site NASA COTS – Demo 2 2011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NASA COTS – Demo 3 2011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ORBCOMM - Multiple Flights 2011-2014 Multiple Cape Canaveral MDA Corp. (Canada) 2011 Falcon 9 Cape Canaveral NASA Resupply to ISS – Flight 1 2011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NASA Resupply to ISS – Flight 2 2012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NASA Resupply to ISS – Flight 3 2012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NASA Resupply to ISS – Flight 4 2012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Falcon Heavy Demo Flight 2012 Falcon Heavy Vandenberg SES (Europe) 2013 Falcon 9 Cape Canaveral NASA Resupply to ISS – Flight 5 2013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NASA Resupply to ISS – Flight 6 2013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DragonLab Mission 1 2013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NASA Resupply to ISS – Flight 7 2013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NSPO (Taiwan) 2013 Falcon 9 Vandenberg Spacecom (Israel) 2014 Falcon 9 Cape Canaveral Space Systems/Loral 2014 Falcon 9 Cape Canaveral NASA Resupply to ISS – Flight 8 2014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NASA Resupply to ISS – Flight 9 2014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NASA Resupply to ISS – Flight 10 2014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Astrium (Europe) 2014 Falcon 1e Kwajalein Bigelow Aerospace 2014 Falcon 9 Cape Canaveral CONAE (Argentina) 2014 Falcon 9 Vandenberg DragonLab Mission 2 2014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SES (Europe) 2015 Falcon 9 Cape Canaveral NASA Resupply to ISS – Flight 11 2015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NASA Resupply to ISS – Flight 12 2015 F9/Dragon Cape Canaveral CONAE (Argentina) 2015 Falcon 9 Vandenberg Iridium 2015-2017 Falcon 9 Vandenberg


补充一个SpaceX的发射列表,美国政府的合同用红色标出,商业发射合同用蓝色标出,未标颜色的两个表示尚未正式签署合同(Falcon Heavy Demo Flight目前还没有找到客户,Bigelow Aerospace只是有意向)。

Target date表示火箭到达发射场的时间。
明如日月 发表于 2011-5-9 16:22

Soyuz的最好成绩是2.7km,最差49.7km,平均13.1±10.1km
不过Dragon C1还是要低于Gemini的600米


另外纠正几个常见误区

1,SpaceX是NASA/USAF参股

A:SpaceX并没有IPO,员工持股,只分红,不买卖。这样做的好处是你不需要按照股东的意见来指导公司运营。

2,SpaceX得益于NASA技术转移

A:准确的说是得益于美国发达的航天产业,你也可以随时雇到你需要的人,也可以买到你需要的元件。
NASA并没有参与Falcon和Dragon的研发,这两种航天器对于NASA来说技术含量太低,你能想象NASA开发出一种靠50吨推力的发动机推动的火箭吗?Falcon 1和9是SpaceX设计的,Merlin 1引擎的技术源自TRW,Dragon则是一家英国公司设计的。
NASA对于以SpaceX为代表的新兴航天产业最大的帮助就是作为启动用户,通过COTS等public-private的模式引导其发展。NASA的长处在于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研发,公司的长处在于发掘潜在市场。

3,SpaceX所谓降低成本的说法只是商业宣传

A:虽然长远看SpaceX能否一直保持现在的承诺还是个未知数,但到目前为止其所签署的商业合同基本符合其宣传的数字,比如与铱星公司签署的81颗二代铱星的发射合同是4.92亿美元,包括8-9枚Falcon 9发射和适配器研制。
SpaceX降低发射成本的做法包括1)纵向整合,尽可能自己生产,缩短供应链;2)简化工艺,Falcon 9 采取单一发动机(50吨推力,燃气发生器循环,结构最简单)、单一箭体直径和三平发射系统,尽可能降低人力成本;3)远期规划是通过回收助推级和上面级进一步降低成本,这个仍有待观察。

另外纠正几个常见误区

1,SpaceX是NASA/USAF参股

A:SpaceX并没有IPO,员工持股,只分红,不买卖。这样做的好处是你不需要按照股东的意见来指导公司运营。

2,SpaceX得益于NASA技术转移

A:准确的说是得益于美国发达的航天产业,你也可以随时雇到你需要的人,也可以买到你需要的元件。
NASA并没有参与Falcon和Dragon的研发,这两种航天器对于NASA来说技术含量太低,你能想象NASA开发出一种靠50吨推力的发动机推动的火箭吗?Falcon 1和9是SpaceX设计的,Merlin 1引擎的技术源自TRW,Dragon则是一家英国公司设计的。
NASA对于以SpaceX为代表的新兴航天产业最大的帮助就是作为启动用户,通过COTS等public-private的模式引导其发展。NASA的长处在于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研发,公司的长处在于发掘潜在市场。

3,SpaceX所谓降低成本的说法只是商业宣传

A:虽然长远看SpaceX能否一直保持现在的承诺还是个未知数,但到目前为止其所签署的商业合同基本符合其宣传的数字,比如与铱星公司签署的81颗二代铱星的发射合同是4.92亿美元,包括8-9枚Falcon 9发射和适配器研制。
SpaceX降低发射成本的做法包括1)纵向整合,尽可能自己生产,缩短供应链;2)简化工艺,Falcon 9 采取单一发动机(50吨推力,燃气发生器循环,结构最简单)、单一箭体直径和三平发射系统,尽可能降低人力成本;3)远期规划是通过回收助推级和上面级进一步降低成本,这个仍有待观察。
bensonie 发表于 2011-5-8 23:43


    就知道有人要来说这种话,国内的你见过几个?国外的你有见过几个?没见过去搜搜沈阳机床,正泰电工的,搜搜南北车的车间,然后这句话——闭上你的鸟嘴!!
一直认为SpaceX是最有前途的私人航天公司,应该会给航天产业带来巨大变化的。
回复 22# hdnbow
CD的宗旨是有容乃大,你拥有评论他人言论的权利,但是你没有禁止他人发言的权利。
好多ISS任务啊

NASA把这些任务移转给SpaceX打这就是最大的支持了
hdnbow 发表于 2011-5-9 20:32
反驳就反驳,何必骂人呢?嘴巴臭就有理了?
评论SpaceX作为胜者在道义上干净不干净毫无意义
真正麻烦的问题在于,MD多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还忒有活力的航天供应商。
space x 创造了一个新的商业领域
千锻青松 发表于 2011-5-9 22:13


    你能这么想我很高兴:b
好帖子,尤其最后讲的Dragon Eye,今年我们也是要对接的,看来要和SpaceX比一比了。

楼主再发个轨道科学公司的吧,好人做到底。
当年YAK-141用铝锂合金,也只是说减重30%
这SPACEX减重有一半以上了,估计结构上也做了妥协了
这么大直径的Al-Li2195合金大底旋压加工,不知道具体厚度,要是厚的话还真不容易。
纸飞机 发表于 2011-5-10 10:12

全新设计的火箭,这个减重一半怎么比?

好帖子,尤其最后讲的Dragon Eye,今年我们也是要对接的,看来要和SpaceX比一比了。

楼主再发个轨道科学公司的吧,好人做到底。
axsuper 发表于 2011-5-10 09:09


和SpaceX不同,OSC的Taurus II火箭和Cygnus飞船是国际合作的典范,部件由分散在亚洲、欧洲和北美的制造商生产,OSC负责总装,所以OSC网站上的相关内容并没有SpaceX来的丰富。

Taurus II的主要制造商:

助推级箭体和燃料系统:乌克兰南方机械厂(Yuzhmash),在Zenit 2的基础上改进而来
助推级引擎AJ-26:Aerojet,在NK-33的基础上加装TVC和电子伺服机构
上面级Castor 30:ATK
第三级(可选)Star 48BV:ATK
载荷整流罩:Applied aerospace structure,位于加州
助推级和上面级的TVC系统:Moog,位于纽约
飞行控制系统:OSC

Cygnus的主要制造商:

加压货仓PCM:意大利的阿莱尼亚公司,在航天飞机使用的加压货仓的基础上改进而来
服务舱:OSC,基于Star-2平台
主发动机:日本的石川岛播磨重工(IHI),BT-4
光学对接辅助系统:日本的三菱电机(Mitsubishi Electric ),即HTV的光学对接辅助装置

由此可见,Taurus II火箭和Cygnus飞船尽可能采用成熟技术,除总装外,OSC只负责火箭的飞控系统和飞船的服务舱




好帖子,尤其最后讲的Dragon Eye,今年我们也是要对接的,看来要和SpaceX比一比了。

楼主再发个轨道科学公司的吧,好人做到底。
axsuper 发表于 2011-5-10 09:09


和SpaceX不同,OSC的Taurus II火箭和Cygnus飞船是国际合作的典范,部件由分散在亚洲、欧洲和北美的制造商生产,OSC负责总装,所以OSC网站上的相关内容并没有SpaceX来的丰富。

Taurus II的主要制造商:

助推级箭体和燃料系统:乌克兰南方机械厂(Yuzhmash),在Zenit 2的基础上改进而来
助推级引擎AJ-26:Aerojet,在NK-33的基础上加装TVC和电子伺服机构
上面级Castor 30:ATK
第三级(可选)Star 48BV:ATK
载荷整流罩:Applied aerospace structure,位于加州
助推级和上面级的TVC系统:Moog,位于纽约
飞行控制系统:OSC

Cygnus的主要制造商:

加压货仓PCM:意大利的阿莱尼亚公司,在航天飞机使用的加压货仓的基础上改进而来
服务舱:OSC,基于Star-2平台
主发动机:日本的石川岛播磨重工(IHI),BT-4
光学对接辅助系统:日本的三菱电机(Mitsubishi Electric ),即HTV的光学对接辅助装置

由此可见,Taurus II火箭和Cygnus飞船尽可能采用成熟技术,除总装外,OSC只负责火箭的飞控系统和飞船的服务舱

图片1.jpg (379.87 KB, 下载次数: 4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10 22:23 上传



图片2.jpg (206.67 KB, 下载次数: 4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10 22:23 上传



Taurus II

助推级箭体



助推级引擎 AJ-26/NK-33,NK-33是迄今推重比最高的火箭发动机



固体上面级Castor 30



整流罩,这年头整流罩如果不是用复合材料做的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P



箭体起竖装置,与Falcon 9一样,Taurus II也采用三平发射系统





Taurus II

助推级箭体

192504a3swic613cwwvb5l.jpg (382.69 KB, 下载次数: 4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10 22:43 上传



助推级引擎 AJ-26/NK-33,NK-33是迄今推重比最高的火箭发动机

192447jdqy4yysjk8r4cu8.jpg (364.93 KB, 下载次数: 4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10 22:45 上传



固体上面级Castor 30

图片3.jpg (330.25 KB, 下载次数: 5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10 22:46 上传



整流罩,这年头整流罩如果不是用复合材料做的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P

图片4.jpg (312.52 KB, 下载次数: 4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10 22:52 上传



箭体起竖装置,与Falcon 9一样,Taurus II也采用三平发射系统

1925008q555z6605ljk9il.jpg (395.85 KB, 下载次数: 5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10 22:54 上传



图片6.jpg (385.05 KB, 下载次数: 5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10 22:54 上传



发射场建设

OSC使用位于弗吉尼亚州Wallops的NASA中大西洋发射场执行Taurus II发射任务,OSC也是目前该发射场的唯一用户。

建成后的发射场鸟瞰,Taurus II首次发射任务将于今年年底进行



正在建设的发射场局部







已建成的水平组装厂房(HIF),目前内部正在进行Taurus II的组装



已建成的飞行控制中心



发射场建设

OSC使用位于弗吉尼亚州Wallops的NASA中大西洋发射场执行Taurus II发射任务,OSC也是目前该发射场的唯一用户。

建成后的发射场鸟瞰,Taurus II首次发射任务将于今年年底进行

图片7.jpg (461.34 KB, 下载次数: 4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10 23:01 上传



正在建设的发射场局部

1924547oy6do7863v4eryd.jpg (363.94 KB, 下载次数: 4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10 23:01 上传



1925084xw944whu5ixqucc.jpg (354.18 KB, 下载次数: 5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10 23:01 上传



192451xzzmfveuzujux0vj.jpg (295.64 KB, 下载次数: 4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10 23:01 上传



已建成的水平组装厂房(HIF),目前内部正在进行Taurus II的组装

图片5.jpg (331.4 KB, 下载次数: 4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10 23:01 上传



已建成的飞行控制中心

192516fg2tk1dr4lkgr8z4.jpg (259.26 KB, 下载次数: 4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10 23:01 上传

伟大的工程
OSC的厂房好漂亮,在这儿工作,是一种享受。
纸飞机 发表于 2011-5-10 10:12

Musk曾在多个场合强调Falcon 9符合NASA载人火箭的"1.4"标准(当然这只是NASA的诸多标准之一),即结构上留出的余量是所需结构强度的0.4倍,而EELV仅是0.25倍。

实际上这只是助推级回收的副产物,如果要在再入和开伞过程中避免助推级解体,必须留出足够的结构余量。
我硕士的课题就是铝合金FSW焊,环缝必须用可回抽的搅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