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黑洞的出现是否意味着中国隐身技术的飞越(55楼已上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05:42


“当电磁波遇到这台仪器,就会立刻被捕获,并且立刻被引入到仪器里,一直被吸进黑洞中心。没有电磁波可以逃离这个黑洞。”崔铁军向《科学美国人》杂志描述“人造黑洞”时说。在他们的仪器中,被吸入的电磁波在中心位置转化为热能。

根据《科学》杂志介绍,“人工黑洞”是一个直径22 厘米的装置。它有60 个同轴环,外层由40 个同心环组成。通过特别设计,研究组令同心环的从外到内的介电常数发生连续变化,而不同的介电常数,则能让电磁波的方向发生相应改变
  请大家先看完《军事科技》在来评说。这里的人工黑洞只是一个小型的设备。而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黑洞
我只想说一个没有想象力的人他就是在努力也是那个样子。同样的道理一个没有想象力的民族也是不可能超越其他民族的。中国就有点是这样的国家。只要人家和当前潮流不太一样。就把人打成异类。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国家也只能是墨守成规了。我希望我们的国家是海纳百川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是心胸开阔的民族。好了就说这些。

4060122964ce8de7b551e3.jpg (32.91 KB, 下载次数: 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7 19:55 上传

TT截图未命名.jpg (83.89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7 19:55 上传

“当电磁波遇到这台仪器,就会立刻被捕获,并且立刻被引入到仪器里,一直被吸进黑洞中心。没有电磁波可以逃离这个黑洞。”崔铁军向《科学美国人》杂志描述“人造黑洞”时说。在他们的仪器中,被吸入的电磁波在中心位置转化为热能。

根据《科学》杂志介绍,“人工黑洞”是一个直径22 厘米的装置。它有60 个同轴环,外层由40 个同心环组成。通过特别设计,研究组令同心环的从外到内的介电常数发生连续变化,而不同的介电常数,则能让电磁波的方向发生相应改变

20091109_c0ab2829e40561ec7688Ki8dLzbn5LJc.jpg (19.9 KB, 下载次数: 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人造黑洞的发明科学家

2011-5-7 18:20 上传

TT截图未命名~1.jpg (44.56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7 14:26 上传

2.jpg (41.96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7 14:26 上传

3.jpg (43.01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7 14:27 上传

2~1.jpg (127.96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7 16:17 上传

  请大家先看完《军事科技》在来评说。这里的人工黑洞只是一个小型的设备。而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黑洞
我只想说一个没有想象力的人他就是在努力也是那个样子。同样的道理一个没有想象力的民族也是不可能超越其他民族的。中国就有点是这样的国家。只要人家和当前潮流不太一样。就把人打成异类。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国家也只能是墨守成规了。我希望我们的国家是海纳百川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是心胸开阔的民族。好了就说这些。
能造黑洞就能造虫洞
说明中国的飞机开始往空间跳跃方向发展了
碳这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金刚石,但山西的煤矿仍然是煤矿,不是金刚石矿。
能造出氢弹不一定就能很容易地利用核聚变发电
为毛我觉得很科幻
以前看报道上说的是这个人工黑洞吸收一切电磁波…问题是它不分敌我,要装在飞机上那不成瞎子了?(不是太懂,希望楼下能正确解说一下)
独霸!崔大牛威水
这真的是在造歼星舰啊!!

不过我觉得太科幻鸟。。。。
发现GDH一只!!
TG 准备的是时空跃迁的大杀器!!!!!!准备远征狮子座了
科幻帖??
没睡醒??
我看过一篇关于沧州空军追UFO的事,上面说UFO“施放光柱在一定长度上截止’的光控技术”。
人工黑洞? CERN? 有LHC没有?
五代(六代)机或许可以加上人工黑洞,再加上量子通信系统。
最好放畅谈版去吧
的确很前卫
很科幻的说?
拿手电筒往水里照?
要有幻想的精神。

今天的很多科技,搁在商周时期,就是神仙级别的幻想。
看来J20是用来对付三体入侵的,hiahia
高科技啊....

不过这两者的关系确实不大
很正常啊,丝带的动力系统不是缩退炉么?
我迷路到畅谈版了。。?
一头雾水
科幻帖?感觉要实用还很远啊
这个太科幻了的说
请问楼主那几张图出自哪个贴子?偶没看到过诶...
是黑洞的话。他吸收那么多能量受的了吗。会消化不良的。
向星际时代挺进
想象力过分丰富了....
回复 1# 飞狼传说
请问楼主那几张图出自哪个贴子?偶没看到过诶...
qzs_wyf 发表于 2011-5-7 16:39

本来有视频连接的只是我的权限不够无法发。请那位大佬到央视《军事科技》那里找连接给广大网友吧。
没有想象力,怎么有进步。先有想法,再有做法。
楼主没错。
这种创造性的想法,如果重视起来,总有实现的一天。
这个确实有点太科幻了,感觉要到实际应用还得不少年
能创造黑洞,那还需要造飞机啊,看谁不爽,直接穿越过去,黑了他
牛就一个字:世界上第一个“人造黑洞”在中国东南大学实验室里诞生


10月15 日,《科学》杂志宣布,世界上第一个“人造黑洞”在中国东南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不过,这个小型“黑洞”不仅不会毁灭世界,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吸收太阳能。

11月7日报道 它有着“黑洞”之名,虽然尺寸“迷你”,但任何经过的电磁波或光,都不可能逃离它的引力。10月15 日,《科学》杂志宣布,世界上第一个“人造黑洞”在中国东南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不过,这个小型“黑洞”不仅不会毁灭世界,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吸收太阳能。

在宇宙中,黑洞吞噬万物,甚至包括光。人们乐意议论这种天体,因为它神秘、“性情”怪异:它身处宇宙最幽暗的地方,没有人能直接观测到它,而靠近它的任何物质,都会被无情地拖曳到它的深渊里,小行星、星尘、光波、时间,无一例外。

人们对黑洞这种天体感到好奇,但绝不会希望有任何一个黑洞接近自己,或我们的星球。然而现在却有一些科学家在自己的实验室里造出了“黑洞”,一个“迷你”黑洞。10 月15 日的《科学》杂志在介绍这种“人造黑洞”时建议,人们可以把这种“黑洞”装进自己的大衣口袋里。

制造出“人造黑洞”的是中国东南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崔铁军教授和程强教授是其中最主要的两位研究者。“实际上,我们做的黑洞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黑洞。”在接受《外滩画报》采访时,程强教授对记者说。

实验室里的“人工黑洞”,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将一个吞噬一切的“恶魔”装进口袋。据程强介绍,现在存在于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实验室的“人造黑洞”,实际上是一个模拟装置,这种模拟装置目前可以吸收微波频段的电磁波,在未来,它还可以吸收光。但是除此之外,它并不能吸收任何实质的东西。“它只吸收电磁波,不吸收能量。”程强对记者说。

这是一个不具有危险性的“黑洞”,不仅如此,这种装置还能在未来用于收集太阳能。在这方面,“人造黑洞”将比世界上任何一种太阳能电池板都更高效。一些物理爱好者甚至为这种全新的装置设计了一些新功能,比如将它装置在航天器中的太阳帆上,或者用来吸收空气中游散的电磁波——因为手机和无线网络的普及,这种看不见的电磁波据说侵害了我们的健康,成为一种新的污染。

不过,制造“黑洞”的研究者却从来不想那么多,现在崔铁军和程强正在继续的,是如何把实验室里的装置变成样机,“实现工程化”。面对关于“人造黑洞”的各式各样的议论,程强认为, “成果公布以后,被许多国际媒体转载和评论,确实也大大出乎我们意料。从我们个人角度而言,只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工作。

实验室里的“黑洞”

“我觉得很惊奇,崔和程这么快就做出了‘人造黑洞’!”看到这个研究成果后,纳瑞马诺维说。

伊维根·纳瑞马诺维(EvgeniiNarimanov) 是美国印第安纳州西拉斐特市普渡大学的一名教授。今年年初,他和合作者亚历山大·基尔迪谢维(Alexander Kildishev) 一起,发表论文,提出了一种制造小型“黑洞”的理论和设计方案。他们的想法是通过模拟黑洞的一些性质,使在“人造黑洞”附近出现的放射性物质被吸引,然后螺旋式地进入“黑洞”中心。

“我们的确是受到他的论文的启发,但研究本身是我们独立完成的。”程强对记者说。之所以能这么快将之变成现实,是因为他们所在的实验室也一直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积累了很多年的经验,实验过程中也用到了很多他们自己的独创性想法。

不过虽然名为“黑洞”,他们受纳瑞马诺维启发而造的“黑洞”,和真正存在于宇宙中的黑洞还是有大差别的,这种差别并不仅仅体现在质量的大小上。两种“黑洞”的原理其实并不一样。宇宙间的黑洞之所以能吞噬一切,是因为它质量巨大,而实验室里的“黑洞”,实际上是根据光波在被吸进宇宙黑洞时的性质,模拟出来的仪器,可以令光波接近时产生相似的扭曲,并被吸引。

也就是说,两种“黑洞”可以让附近的光波出现相似的“结局”,但是光波遇到的却并不是同一回事。

不过目前东南大学实验室里的“黑洞”,还只是适用于某些微波频率,比如人们常用的通信频率, 如GSM、CDMA 和蓝牙等,吸引光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为光波的频率更短,需要设计的“人造黑洞”尺寸也要更小些。

超强吸波装置

这样的“人造黑洞”,在未来可以用于发电。

“当电磁波遇到这台仪器,就会立刻被捕获,并且立刻被引入到仪器里,一直被吸进黑洞中心。没有电磁波可以逃离这个黑洞。”崔铁军向《科学美国人》杂志描述“人造黑洞”时说。在他们的仪器中,被吸入的电磁波在中心位置转化为热能。

根据《科学》杂志介绍,“人工黑洞”是一个直径22 厘米的装置。它有60 个同轴环,外层由40 个同心环组成。通过特别设计,研究组令同心环的从外到内的介电常数发生连续变化,而不同的介电常数,则能让电磁波的方向发生相应改变。

程强把这台仪器描述成“一个超强吸波装置”。可以这样联想,一台“人造黑洞”仿佛一台吸力强大的“吸尘器”,只要它所在的地方有电磁存在,那些电磁波或光波就会源源不断地被它收入囊中,不受任何其他外界条件的限制。

用于获取能源,这样一个超强吸波装置仿佛正在打开一座看不见却内容丰厚的“宝藏”,用它来吸收太阳能,不仅可以在任何天气里正常工作,甚至将之放入黑暗的宇宙里,它也能收集到同样多的电磁波或光波,并将之转化为热能。
除了巨大质量产生能让光扭曲,还有什么可以让光扭曲呢?这黑洞究竟依据什么原理?
dengwdeng 发表于 2011-5-7 18:29

这个问题你要去问科学家。但是他是不会和你说的。因为说了你也不懂。还有就算你懂他也不可能说给我听因为这个东西已上升为国家核心机密。
这是拿来重开服务器的吧?
:D:D

Illusion 'cloak' makes you see what's not there

24 February 2011 by Rachel Courtland

NOW you see it, now it looks like something else. Radar images might never be the same again, thanks to an illusion device that can change an object's appearance. The technology could ultimately be used to hide military aircraft.

The device is part of a growing family of metamaterials - structures designed to steer light along curved paths. They have already been used to make objects appear invisible and to disguise a gap between two objects.

Wei Xiang Jiang and Tie Jun Cui at Southeast University in Nanjing, China, have created a structure that changes the way radio waves interact with a copper cylinder so that it appears to be composed of another material altogether.

Copper conducts electricity well and reflects incoming radio waves, giving it a bright radar signature. To alter this behaviour, the team built a device made of 11 concentric rings of circuit boards etched with small metal-lined channels that prevent electromagnetic waves reflecting away. Instead, they guide the waves in a direction that the researchers choose specifically to make the hidden object appear to have different electrical properties.

Placed around a copper cylinder, the arrangement created the illusion that the cylinder was made of a dielectric, a class of materials including porcelain and glass that do not conduct electricity and are more transparent to radio waves.

The illusion only worked when the cylinder was viewed from the side; what's more, the imaginary object it generated was the same size as the original. Future designs would have to account for all three dimensions, and might produce an illusion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object they disguise.

"In principle, this technology could be used to make an illusion of an arbitrary shape and size," says Cui, whose team created an electromagnetic "black hole" for light in 2009. Similar illusion devices could eventually be used for stealth technology: for example, to "convert the radar image of an aircraft into a flying bird", Cui says.

The work, which is published in Physical Review E, is still at an early stage, however. At 45 millimetres, the team's illusion device is three times as wide as the cylinder it disguised. "Their device is still fairly bulky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bject, so further work needs to be done before a real device can be deployed," says John Pendry of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Although invisibility devices were invented first, the illusion technology might win the race to be put to practical use. "It is easier to falsify something than to hide it," Pendry says.

The team next plans to explore ways to design devices with more complex shapes.

Journal reference: Physical Review E (DOI:10.1103/PhysRevE.83.026601)